當前位置:首頁 » 服務存儲 » 希捷發布idc存儲白皮書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希捷發布idc存儲白皮書

發布時間: 2023-08-22 18:44:48

① 大數據與AI深度融合,進入智能社會時代

大數據與AI深度融合,進入智能社會時代
什麼是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AI)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理論、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技術科學。人工智慧分為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三個階段。首先是計算智能,機器人開始像人類一樣會計算,傳遞信息,例如神經網路、遺傳演算法等;其次是感知智能,感知就是包括視覺、語音、語言,機器開始看懂和聽懂,做出判斷,採取一些行動,例如可以聽懂語音的音箱等;第三是認知智能,機器能夠像人一樣思考,主動採取行動,例如完全獨立駕駛的無人駕駛汽車、自主行動的機器人。
什麼是大數據
大數據(bigdata),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大數據是以數據為核心資源,將產生的數據通過採集、存儲、處理、分析並應用和展示,最終實現數據的價值。
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相輔相成
大數據的積累為人工智慧發展提供燃料。IDC、希捷科技曾發布了《數據時代2025》白皮書。報告顯示,到2025年全球數據總量將達到163ZB。這意味著,2025年數據總量將比2016全球產生的數據總量增長10倍多。其中屬於數據分析的數據總量相比2016年將增加50倍,達到5.2ZB(十萬億億位元組);屬於認知系統的數據總量將達到100倍之多。爆炸性增長的數據推動著新技術的萌發、壯大為深度學習的方法訓練計算機視覺技術提供了豐厚的數據土壤。
大數據主要包括採集與預處理、存儲與管理、分析與加工、可視化計算及數據安全等,具備數據規模不斷擴大、種類繁多、產生速度快、處理能力要求高、時效性強、可靠性要求嚴格、價值大但密度較低等特點,為人工智慧提供豐富的數據積累和訓練資源。以人臉識別所用的訓練圖像數量為例,網路訓練人臉識別系統需要2億幅人臉畫像。
數據處理技術推進運算能力提升。人工智慧領域富集了海量數據,傳統的數據處理技術難以滿足高強度、高頻次的處理需求。AI晶元的出現,大大提升了的大規模處理大數據的效率。目前,出現了GPU、NPU、FPGA和各種各樣的AI-PU專用晶元。傳統的雙核CPU即使在訓練簡單的神經網路培訓中,需要花幾天甚至幾周時間而AI晶元能提約70倍的升運算速度。
演算法讓大量的數據有了價值。無論是特斯拉的無人駕駛,還是谷歌的機器翻譯;不管是微軟的「小冰」,還是英特爾的精準醫療,都可以見到「學習」大量的「非結構化數據」的「身影」。「深度學習」「增強學習」「機器學習」等技術的發展都推動著人工智慧的進步。以計算視覺為例,作為一個數據復雜的領域傳統的淺層演算法識別准確率並不高。自深度學習出現以後,基於尋找合適特徵來讓機器識別物體幾乎代表了計算機視覺的全部圖像識別精準度從70%+提升到95%。由此可見,人工智慧的快速演進,不僅需要理論研究,還需要大量的數據作為支撐。
人工智慧推進大數據應用深化。在計算力指數級增長及高價值數據的驅動下,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智能化正不斷延伸其技術應用廣度、拓展技術突破深度,並不斷增強技術落地(商業變現)的速度,例如,在新零售領域,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的結合,可以提升人臉識別的准確率,商家可以更好地預測每月的銷售情況;在交通領域,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結合,基於大量的交通數據開發的智能交通流量預測、智能交通疏導等人工智慧應用可以實現對整體交通網路進行智能控制;在健康領域,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結合,能夠提供醫療影像分析、輔助診療、醫療機器人等更便捷、更智能的醫療服務。同時在技術層面,大數據技術已經基本成熟,並且推動人工智慧技術以驚人的速度進步;產業層面,智能安防、自動駕駛、醫療影像等都在加速落地。
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應用及普及,大數據不斷累積,深度學習及強化學習等演算法不斷優化,大數據技術將與人工智慧技術更緊密地結合,具備對數據的理解、分析、發現和決策能力,從而能從數據中獲取更准確、更深層次的知識,挖掘數據背後的價值,催生出新業態、新模式。

② 雲計算白皮書:2023年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將超3000億

《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正式發布

10月12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主辦的「中國智能化轉型與技術創新高層研討會暨《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提出,持續強化政府推動,以「5G+雲+AI」技術融合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按不同層級區別劃分應用雲計算技術,構建開放的雲生態等建議,以期進一步推動城市智能升級和企業智能轉型,並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只有美國8%

數字經濟浪潮正以勢不可擋之勢席捲全球,以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雲計算、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為代表的新技術開啟新一輪產業革命,成為推動 社會 發展的關鍵動能。

《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指出,世界主要國家已經充分認識到雲計算的基礎作用,紛紛加大對雲計算產業的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和規劃推動本國雲產業的發展,進而驅動數字經濟持續發展。歐美主要國家進行產業調整,雲計算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其中美國製造業迴流,得到了雲計算的助力,同樣,德國製造變革雲計算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認為,中國雲計算的新興產業作為智能化的產業設施非常有效。同時,調研發現,目前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與歐美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中國企業上雲在主要國家中也處於較低水平,自主可控能力亟待加強。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達到962.8億元人民幣,相當於美國雲計算產業的8%左右,與中國經濟發展水平還不匹配。

從區域來看,華北、華東和華南是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的主導區域,主要是這些區域集中了中國主要的互聯網企業和金融、消費品、製造等行業用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顧問委員會主任宮晨光發表致辭

中國經濟迎來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顧問委員會主任宮晨光在本次發布會上致辭稱,今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所提出的要利用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拓展智能+,為傳統產業賦能,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已經成為進入新時代的主要任務之一。隨著國家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正在迎來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

「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不可能一帆風順,挑戰也伴隨其中。例如市場上有能力為智能化升級提供頂層設計、咨詢服務、全棧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偏少,雲計算、人工智慧的普及不可避免的帶來了技術、管理和法律的變革等等,都給傳統企業的智能化升級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企業如何把握技術機遇,化解挑戰的難題,已成為業界必須要解決的難題,尤其在當前復雜的形勢下,如何堅持對外開放,交流合作,同時又立足自主創新,更成為亟待 探索 的問題。」宮晨光表示。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隨後發表主旨演講

雲計算如何助推傳統產業轉型?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在主題演講中表示,「工業互聯網、全息通信等業務的發展,對網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戰,通過雲計算能夠實現計算和存儲能力下沉、就近服務用戶、降低訪問時延、提升用戶體驗。」

劉韻潔強調,要構建大規模多雲交換平台,具備靈活業務控制能力,支持私有雲、工業雲、公有雲資源統一編排。同時,應支持異構廠商多雲交換、多雲互聯,具備小時級業務開通能力,使系統穩定性趨於完美。

華為雲中國區CTO肖苡在圓桌討論環節發言指出,在雲2.0時代,華為雲致力於通過「5G+雲+AI」的技術融合,為用戶提供技術領先、穩定可靠、安全可控、開放創新的全棧智能雲服務,助力政企實現智能化轉型升級。

IDC中國區助理副總裁武連峰在演講中稱,雲計算已經成為關鍵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部分,未來要把高技術的雲計算回歸成傳統的產業,未來不上雲就是落後的,上雲是傳統企業的標配。

《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對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首先,建立雲計算產業宏觀目標,雲計算產業是數字經濟的基礎,前期無一例外都是政府引領,政府推動。通過加強宣傳,強化購買服務投入,擴大產業競爭力的措施,推動中國雲計算產業快速發展。

其次,要打造良好的雲計算產業發展環境,夯實雲計算應用基礎為前提。當前全球面臨的共性問題是安全服務質量,要創造中國雲計算產業發展良好環境,優選和規范基礎設施架構,採取措施支持數據開放,構造開元的環境,建設優質的服務體系。

第三,不斷完善創新,強化雲計算平台安全措施。現階段雲計算技術日趨完善,各行業也在加速落地,建議在軟硬體和管理三個方面加強安全建議建設。

第四,面向自主可控發展需求,推進產學研用協同攻關,帶動產業鏈核心晶元,應用軟體,關鍵設備,大數據平台等,持續支持國外企業聯合高校,強強聯合共同推動,培育雲計算,人工智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骨幹企業。

第五,按不同層級區別雲計算系統,未來中國雲計算產業必須重點突破,加速應用深度才有望實現數字經濟高質量和持續發展。

白皮書預測,2023年中國雲計算產業規模將超過3000億人民幣,其中,中國政府和企業上雲率將超過60%,全站自主可控計算平台將成為政府和大型企業的主流IT 基礎設施。

③ 希捷一年在中國出售多少片硬碟

北京時間4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道,建廠不到30年的希捷成為首家銷售了10億塊硬碟的製造商,它預計這一數字在未來5年後將翻一番。 最近數年中,全球硬碟銷售量一直在高速增長。推動硬碟銷售量增長的因素包括攜帶型數字媒體播放機的問世、筆記本電腦需求不斷增長、在線數據存儲服務的興起。 據市場調研廠商Gartner稱,去年全球硬碟銷售量達到了5億塊,較2006年增長了15.3%。1990年全球硬碟銷售量還不足3000萬塊。 希捷在1979年銷售的第一款硬碟━━ST506的存儲容量只有5MB。據希捷稱,ST506重5磅,售價高達1500美元。自建廠起,希捷銷售的硬碟的存儲容量加在一起達到了7900萬TB。 希捷表示,它計劃在未來不到5年的時間內再銷售10億塊硬碟。但是,硬碟產業的增長速度已經大大放慢。IDC預計,每年的硬碟需求量將保持在5億塊左右,到2010年時才會達到6億塊。 據消息報道,希捷在200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中詳細介紹了其硬碟產品生產、銷售情況,據悉,希捷同期硬碟出貨量4700萬塊,其中桌面硬碟2900萬塊,同比增長22%,移動硬碟790萬塊,增幅高達+87%。7200RPM轉速和3.5寸規格產品的份額繼續提升,混合硬碟已經出貨了10萬多塊,120GB和更大容量型號占移動硬碟的50%以上,500GB以上桌面硬碟出貨量也增長了83%,其中750GB型號出貨150萬塊、1TB型號出貨6萬多塊。 今年第三季度,希捷收入33億美元,凈利潤3.55億美元,每股收益64美分,預計下季度收入34-35億美元,每股收益66-77美分。據報道,希捷目前擁有資產101億美元,其中現金13億美元,而去年同期這兩個數字分別為95億美元和9.88億美元。

④ 大數據行業現狀及前景

大數據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易華錄(300212)、美亞柏科(300188)、海量數據(603138)、同有科技(300302)、海康威視(002415)、依米康(300249)、常山北明(000158)、思特奇(300608)、科創信息(300730)、神州泰岳(300002)、藍色游標(300058)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歷程 市場規模 細分市場格局 應用市場格局 發展前景預測等

發展歷程:十年來大數據產業高速增長,我國信息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我國大數據產業布局相對較早,2011年,工信部就把信息處理技術作為四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之一,為大數據產業發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礎。自2014年起,「大數據」首次被寫進我國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此後,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逐漸建立起來,相關政策與標准體系不斷被完善,到2020年,我國大數據解決方案已經發展成熟,信息社會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更多行業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⑤ 世界上最大的硬碟容量多少GB

希捷:6個月內將推全球最大1000GB硬碟 希捷日前證實,將在6個月內推出1TB的高容量硬碟。如果不出意外,這將是全球首次上市的最高容量3.5英寸硬碟。 今年9月,希捷曾展示最新的硬碟存儲技術,即每平方英寸可以存儲421G的數據。利用該項技術,1.8英寸硬碟的存儲空間可達到275GB,2.5英寸硬碟可存儲500GB,而3.5英寸硬碟的存儲容量則可達到2.5TB(2500GB)。 當前,PC機的硬碟存儲空間普遍為100G左右,可以存儲8000張圖片,或2000首歌曲。而1000G硬碟可以存儲50多萬張圖片,或1萬首MP3曲目。 據IDC預計,到2010年,全球硬碟銷售額將達到415億美元,而2005的銷售額為249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