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當前端硯市場形勢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當前端硯市場形勢

發布時間: 2022-06-13 11:30:11

1. 明代端硯市場價格多少

端硯的價格要看1.坑口,2,石品,3看雕工,4,看是否有名人的銘,代表此人使用過,單靠明代無法判斷價格的,不過可以確定是明代的,基本上不是老坑就是麻子坑,這都是名坑,再加上古人精益求精的精神,應該雕工也不會差。如果再找到名人的銘,那就價格不菲。

2. 大家對廣東肇慶市的端硯文化村呢求一針見血!

3年打造四大基地 做大做強端硯產業 開辟端硯旅遊線路

四大名硯之首的端硯,在其1300多年開采歷史中積淀了厚重的文化,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在中國歷史名城肇慶眾多享譽海內外的文化遺存中,端硯仍然是最亮麗的一張文化名片。為打好這張名片,貫徹落實廣東建設文化大省的戰略部署,推進該市的文化名市建設,肇慶市委、市政府將在3年內打造端硯的四大基地,做大做強端硯產業,開辟端硯旅遊線路,並繼續申報廣東省「省石」和「端硯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力促肇慶成為中國硯研究、藝術創作、展銷、交流的中心,從而在全國乃至世界奠定「中國硯都」的地位。

四大基地勾勒端硯業未來

根據肇慶市端硯發展的規劃,到2006年,基本建成與端硯產業相配套的基礎設施,擁有一大批高素質的工藝美術人才,創作和生產一大批端硯文化精品,形成繁榮有序的端硯文化市場,形成獨具特色的端硯文化,形成四大基地:

——端硯文化的傳播基地。大力弘揚不畏艱險、精益求精的端硯人精神;大力推進雕刻、書法、繪畫、詩詞的融合,進一步提高端硯的文化品位。

——端硯產品生產銷售基地。整合全市端硯廠家的生產資源,盡可能形成規模效應。延伸端硯產品的產業鏈,最終形成文房四寶等系列的產業簇群。

——工藝美術人才薈萃基地。以全市眾多的端硯廠家為技術平台,造就一大批專業人才;創造條件,聘請國內外的工藝美術大師到肇慶切磋技藝、交流信息,使肇慶逐步成為海內外工藝製作者嚮往的藝術聖地。

——端硯科普教育、旅遊基地。加快端硯業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形成以端硯為主題的,集科普教育、旅遊、觀光、休閑購物於一體的科普教育、旅遊基地。

五大發展戰略做大做強端硯產業

為做大做強端硯產業,肇慶市還將實施五大端硯發展戰略:

——體制創新戰略。加強端硯業的管理,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端硯業管理制度,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市場調節有序、行業自律規范的管理體系;鼓勵、扶持端硯生產企業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經營管理模式,做大做強端硯產業。

——可持續發展戰略。政府有關部門盡快制訂並組織實施《肇慶市端硯石資源管理辦法》,加強對端硯石資源勘查、開採的管理,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硯石資源,實現端硯業的可持續發展。

——創新戰略。進一步改進、提高制硯工藝水平,多出精品、多出品牌;面向市場,適應消費者的需求,充分利用硯石的資源,開發獨特的工藝品、紀念品。

——文化經濟戰略。運用市場機制,有效地調節端硯產品的開發、營銷、管理;加強市場營銷工作,藉助現代網路、通信手段和技術,改造傳統的流通渠道和營銷體系;以端硯為載體發展、挖掘肇慶文化,將肇慶文化融入端硯之中,以端硯宣傳、提升肇慶文化;大力促進端硯業與旅遊的融合,發展以端硯為主題的文化旅遊,以端硯業推進旅遊業,以旅遊業帶旺端硯業。

——品牌保護戰略。與《WTO原產地規劃協議》接軌,爭取國家早日批准端硯為原產地域產品,提高端硯原產地域產品的知名度、質量信譽和無形資產價值;加強對端硯這一地方特色產品品牌的保護,通過申請注冊商標,打擊國內、國際市場上仿冒、偽冒端硯品牌產品行為,維護端硯的高品質形象。

硯石資源實行有計劃適度限量開采

端硯石資源屬國家所有,是肇慶獨有的珍稀礦種,肇慶將硯石的開發納入保護性開發范疇,要求從事硯石資源勘查、開採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具備國家和省規定的資質條件。勘查、開采硯石資源實行許可證制度和探礦權、采礦權有償取得制度。對硯石資源實行有計劃的適度限量開采,對老坑、坑仔岩、麻子坑三大名坑要由政府控制開發。嚴禁採用掠奪式爆破方法開采,不斷提高硯坯質量和硯石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減輕探礦、采礦活動對礦山地質環境的影響;加強硯石礦山地質環境保護,不得對老坑等具有歷史研究價值的地質遺跡和重要觀賞性地質地貌景觀造成破壞。

開辟端硯旅遊線路

打造端硯業的四大基地,必須要有與端硯業相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要體現端硯文化和旅遊功能的相互融合。

據介紹,肇慶將規劃建設端硯千年開采和地質科普文化旅遊基地。結合羚羊峽景點開發,在西江羚羊峽斧柯山一帶規劃建設以介紹硯石形成、開采以及相關的人文傳說為內容的端硯開采歷史博物館,運用高科技手段展示硯石的形成、開采、端硯的製造全過程;恢復太監廟,立張之洞塑像和「張之洞為開采硯石以備貢品事按」碑、名人贊端硯摩崖石刻;在老坑、麻子坑、坑仔岩三大名坑洞口,按照唐、宋、明等朝代建築風格建設監采硯石班房;開辟硯坑探秘旅遊等。

建設中端硯文化村,第一期工程力爭於本月底竣工,初步形成仿宋的端硯文化主體公園、文房四寶商業街、端硯展覽館、端硯故事雕塑、端硯文化廣場主體等,最終將建成集旅遊、購物、觀光、探究端硯文化於一體的旅遊景點。

端硯名列中國名硯之首

端硯名列中國名硯之首,這是歷史所賦予又為現實所認可的。

生產歷史悠久,至今已有1300多年。端硯是肇慶一張亮麗的「名片」,是中國文房四寶中的瑰寶,以其「叩之不響、磨之無聲、剛而不脆、柔而不滑、貯水不耗、發墨利筆」的特性,燦爛多姿的石品花紋,鬼斧神刀、巧奪天工的精雕細琢而聞名於世。

端硯文化內涵十分豐富。端硯自唐代被列為貢品以來,前後有60多位皇帝與之結緣,歷代達官貴人、文人雅士和勞動人民的使用、詠嘆、歌頌,又賦予其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充分展現了端硯文化藝術的無窮魅力。我國歷代知識分子賦予了端硯豐富的文化內涵,端硯與歷史名人結下不解之緣,歷代文人雅士都把端硯視為珍寶。柳公權、李賀、褚遂良、狄仁傑、劉禹錫,李白、杜甫、米芾、歐陽修、蘇軾、岳飛、文天祥、趙孟 、唐寅、祝允明、紀曉嵐、吳蘭修、張之洞等歷史名人都寫下了不朽的著作和贊美端硯的詩詞歌賦、硯銘與題跋。

具使用、收藏、藝術、文化、經濟等多種功能和價值。端硯在傳播中國歷史文化與現代藝術中功不可滅,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推進社會文明進步中占據重要地位。

端硯能工巧匠輩出,「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在端硯業發展史中,產生了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出現了不少端硯名家,現代有黎鏗等一批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也有一批脫穎而出的後起之秀,端硯發展後繼有人,端硯生產前景廣闊。

端硯生產規模最大市場化程度高。肇慶現有66個端硯廠家、一萬多人從業人員,端硯生產正逐步走向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市場化。

「中國硯都」, 肇慶當之無愧

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專家評端硯

郭海棠

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會長、申報「中國硯都」專家考評組組長

端硯生產已經形成獨特的地方風格與民族特色,端硯作為全國硯種之首,即古代四大名硯,也是當今十大名硯之首,通過這次考察,現在可以堅定不移地說,端硯是第一的。

端硯產值、產量、銷售、出口都占據全國同行業第一位的。在中國文房四寶行業中,具有突出的地位。肇慶市政府確保端硯業的持續發展,在端硯發展、規劃、人才培養、資源保護等方面,在全國硯行業中起到了推動和示範作用。希望肇慶市在得到「中國硯都」榮譽稱號之後,再接再厲,進一步對端硯的發展繼續給予更高更大的重視,支持與保護,進一步弘揚端硯文化,為中國端硯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姜書朴

山東魯硯制硯大師、山東臨沂工藝美術研究所研究員

肇慶市被授予「中國硯都」是當之無愧的。端硯的傳統與創新的問題,爭取有新的突破,對全國影響大些。

丁偉鳴

上海制硯大師

端硯是中國硯文化的代表。端硯將成為硯文化代名詞。端硯產於唐,沒有中斷,目前,國內還沒有象肇慶的規模。授予「中國硯都」是當之無愧的,不可競爭的。

楊文忠

中國文房四寶協會高級顧問、北京市政協委員、著名賞石家

端硯「歷史悠久,石質上乘。產量頗豐,特色濃郁。規模生產,品種繁多。人才濟濟,技藝精湛。與時俱進,前景可觀。」

歷代名人詠端硯

楊生青花紫石硯歌 唐·李賀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佣 抱水含滿唇,暗灑萇弘冷血痕。紗帷晝暖墨花春,輕漚漂沫松麝薰。乾膩薄重立腳勻,數寸秋光無日昏。圓毫促點聲靜新,孔硯寬頑何足雲。

元珍以詩送綠石硯所謂玉堂新樣者宋·王安石

玉堂新樣世爭傳,況以蠻溪綠石鐫。嗟我長來無異物,愧君持贈有佳篇。久埋瘴霧看猶濕,一取春波洗更鮮。還與古人袍色似,論心於此亦同堅。

端石硯銘 宋·蘇軾

千夫挽綆,百夫運斤。篝火下縋,以出斯珍。一噓而泫,歲久愈新。誰其似之,我懷斯人。

端硯銘 宋·陸游

瘴雨蠻煙,紫雲摩天。金聲玉質,胎孕靈淵。石眼閱人,盲夫莫識。我貴知希,珍我此石。

題岳飛端硯銘 宋·文天祥

硯雖非鐵磨難穿,心雖非石如其堅,守之不失道自全。

綠玉硯銘 明·文徵明

端溪之英石之精,壽斯文房寶堅貞。

答鄒清士贈硯 清·屈大均

一片分蕉葉,真岩此不多。親從東洞割,自取細沙磨。玉氣雲常濕,花痕蠟未過。持歸與嬌女,小字寫曹娥。

端溪有眼硯銘 清·紀昀

金水兩星,恆附日行。天既成象,地亦成形。一融一結,妙合而凝。此石殆偶,聚其精英。

題贈梁啟超端硯 清·黃遵憲

殺汝亡璧,沉此片石。 石補天,後死之責。還君明珠,為汝淚滴。石到磨穿,花終得實。

題肇慶端溪硯 現代·趙朴初

端硯能專百代名,今朝益信石工神,不虛萬里風輪轉,來賞青花看紫雲。

端○硯○名○坑

端硯開采於唐初,至今已1300多年。歷史上共開采過70多個硯坑,又以開采於斧柯山端溪水一帶的硯石最佳,目前仍在開採的有10多個。

老坑(水岩)

老坑硯石產區位於肇慶市西江羚羊峽南岸斧柯山端溪水東邊,是端硯中石質最好,影響最大,價值最高的硯坑。開采於唐代,被譽為皇坑,今僅存大西洞與水歸洞兩個採石工作面。

老坑硯石外觀青灰色,微帶紫藍色,石紋細膩而幼滑、嬌嫩、緻密而堅實。老坑硯石擊之發出木聲,主要石品花紋有冰紋、金線、銀線、青花、玫瑰紫、火捺、天青、蕉葉白、魚腦凍、冰紋凍、天青凍以及名貴的石眼。

坑仔岩

坑仔岩又名康子岩,亦稱岩仔坑。宋代以來歷代均有開采。坑仔岩在停采近百年後,1978年底重新開坑採石,多年來已采出一批批優質的坑仔岩硯石。

坑仔岩石質優良,幼嫩、紋理細膩、堅實且滋潤石品花紋中有蕉葉白、魚腦凍、青花、火捺以及各種石眼,尤以石眼多而著稱。其石眼色翠綠(間有黃色)圓正,有的作七、八重暈,黑睛活現,形似鳥獸之眼。為端硯石中的高級硯材。

麻子坑

麻子坑硯石質地高潔,優質的麻子坑石可與老坑石媲美。一般來說它僅次於老坑,而與坑仔岩同級,如遇佳石則又勝於坑仔岩。硯石中同樣有魚腦凍、蕉葉白、青花、火捺、豬肝凍、金錢火捺、天青、天青凍以及石眼等石品花紋。石眼尤佳,多碧綠,有瞳子,間有鴝鵒眼、鸚哥眼等,眼中有暈,且作數層,可製成高檔硯。

宋坑

宋坑在宋代被發現並開坑採石,故名。但宋坑非指某一採石坑洞,而是擁有好幾處岩洞。如盤古坑、陳坑、伍坑、蕉園坑等,均位於肇慶市北郊七星岩後面的北嶺山一帶,西起三榕峽,東到鼎湖山。又因七星岩以北將軍嶺下有將軍坑,產硯石,前人也有稱宋坑為將軍坑。比較集中開采,硯石產量較大的是伍坑,其次是陳坑和蕉園坑(蕉園坑硯石紫色偏青黃,色澤不夠油潤,但多石眼,人們乾脆稱它為有眼宋坑);蕉園坑因在鼎湖風景區內,開采受到嚴格限制。

3. 端硯好賣嗎

當然好賣,當然要物有所值的,尤其是好品質的,很大的群體。

4. 為什麼被譽為四大名硯之首

硯,在我國的文明史上,和紙、筆、墨一樣對傳播文化藝術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文房四寶中最具收藏價值。據考證,我國最早的硯始於秦漢。唐朝以來,我國出現了端、歙、洮、紅絲四大名硯。

端硯被譽為四大名硯之首,產於廣東肇慶市東郊的端溪水一帶。肇慶在古時名為端州,端硯因此而得名。端硯的石品優良,其質堅實細膩,素有「發墨不損毫」、「天寒不結冰」的特質,關於這點,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美好的傳說:晚唐時端州有個姓梁的舉人赴京會試,應試之地京都正降大雪,天寒地凍,考場內應考的舉人們研出的墨汁都結了冰,惟獨端州的梁舉人在端溪硯台上研出的墨汁不結冰,後來他考中了進士,端硯也由此而名揚天下。

端硯的使用始於初唐,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端硯以其上乘的石質成名於中唐。經過宋、元發展時期後,又經歷了明清成熟期和清末的衰落期,以及1949年後的恢復發展時期。

不同時期的端硯特點各有不同。端硯形制在唐宋時期較為簡單、古樸,注重實用。明代端硯的欣賞價值趨於強化,花式品種不斷增多。而清代的端硯形制已是集雕刻、繪畫、書法、篆刻等藝術門類於一身的文房珍品,步入了民族工藝美術的行列。現已成為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2006年5月,「端硯製作技藝」入選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方端硯的問世,要經過從探測、開鑿、運輸、選料、整璞、設計、雕刻、打磨、洗滌、配裝等10多種艱辛而精細的工序。采硯石無法用機械化運作,只能以手工為主。歷代採石工人都是按石脈走向,順其自然向深層採掘,從接縫處下鑿。采出來的硯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屬難得。

因為有著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制硯傳統,2004年9月,肇慶市被授予「中國硯都」榮譽稱號,這讓端硯事業的繼承和發展迎來了一個新機遇。目前肇慶的端硯民營企業已發展到100多家,端硯作坊近400戶,端硯的主要市場也從國外轉到國內。

現代雕硯名家在繼承古代雕刻藝術的基礎上,更多的以肇慶本地名勝風景、傳說及特產為題材,大膽創新,其藝術創作更是向大型化、立體化方向發展,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產生了許多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和時代風採的優秀作品。端硯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關於端硯

1、端硯定義:

端硯,是採用廣東省肇慶市行政區域內適合研墨的石頭經過加工,具有研墨功能的硯台,肇慶市古稱端州故而稱端硯。據清代計楠《石隱硯談》記載:「東坡雲,端溪石,始出於唐武德之世。」武德為唐高祖年號,武德元年是公元618年,由此推算,端硯問世已有1380多年。1952年湖南長沙705墓出土的唐代端溪箕形硯和1965年廣州動物公園唐墓中出土的一方唐代端溪箕形硯(現藏廣州博物館),正好印證了端硯問世的歷史。

2、端硯石特點:

石質細膩、滋潤,發墨不損毫,呵氣能研墨,石品花紋豐富多彩,研出的墨汁油潤發亮,層次豐富,蟲蟻不蛀等特點名列中國石硯之首。硬度適中;端硯石硬度為摩氏(2.8至3.5),比墨條的硬度(2.2至2.4)稍硬,但比刻刀的硬度(約5)低1倍左右。致使端硯下墨快、易雕刻。不吸水;端硯石顯孔隙率小、飽和吸收率低,說明硯石的礦物細、粒間間隙小,開型或小開型裂隙不發育,使硯石蓄水不涸。

3、端硯石的分類:

端硯石分紫端、綠端、白端三種,其中紫端石為富鋁、鉀、鐵的硅酸鹽類岩石。綠端石和白端石為富鈣、鎂的碳酸鹽類岩石。紫端石和綠端石形成於同一個泥盆紀。白端石形成於比紫端石晚7000萬年石炭紀。

紫端石的礦物主要是粘土礦物類的水白雲母以及由水白雲母變質的絹雲母。還有少量的鐵礦物、高嶺石和石英碎屑。鐵礦物主要為赤鐵礦,其次為磁鐵礦、菱鐵礦、綠泥石及褐鐵礦等。硯石中含微量的白雲母碎片、長石碎屑、鋯石、電氣石、金紅石等。

綠端石主要由白雲石組成,次為水白雲母、石英碎屑、磁鐵礦、方解石等礦物。

白端石就是白色的端硯,產於肇慶七星岩,地質圖上為壺天灰岩。白端石屬碳酸鹽岩,為准同生泥晶——粉晶白雲岩。岩石呈白色或淺灰白色,主要礦物成分,白雲石98%,方解石等。

端硯石眼是生長在硯石中,形狀似動物眼晴的球狀石核。原型為綠色豆粒沉積作用形成,地質學稱豆粒構造,中心一粒為鐵礦物,外殼包裹不含磁鐵礦和赤鐵礦等鐵礦物的綠色粘土。顏色暈圈於硯石形成的最後階段因中心鐵礦物氧化,鐵質擴散浸染作用形成的。眼的基本特徵是球狀,由球體和核部的瞳子,邊緣的眼皮三部分組成。端硯上的自然球形點,其外形、大小等均與鳥、貓、雞等的眼很相似,古人將它稱為石眼。長期來,人們在贊揚端硯石質的時候,對端硯上的石眼也大加贊賞。端硯上的石眼,硬度稍大,有礙於磨墨,但

4、硯坑分布及主要硯坑

端硯自唐初開采至今,斷斷續續基本上沒有停止過開采。清代開採的硯坑最多,據清道光何傳瑤《寶硯堂硯辨》記載,約有70餘處。現在可找到具體位置並在國家地形圖上定位的新舊硯坑口約有42處,目前在開採的硯石有十多種。端硯石主要分布在以下幾個地段:一是西江羚羊峽以東斧柯山一帶,即端溪水以東地段,連綿10多公里,端硯最優質的硯石主要集中在這一帶,主要硯坑有老坑(又稱水岩、皇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宣德岩、古塔岩、冚羅蕉、綠端。二是西江羚羊峽北岸的羚羊山,主要硯坑有龍尾青、木棉坑、白線岩(內有二格青、紅石、青石)、有凍岩。三是肇慶市七星岩背後北嶺山一帶,從西至東,連綿30公里,統稱宋坑,主要有浦田青花、欖坑、盤古坑、陳坑、伍坑、東崗坑、前村坑、蕉園坑、綠端等。四是鼎湖沙埔斧柯山以東地段,連綿約30公里,這里有豐富的硯石資源,硯坑眾多,除典水梅花坑、綠端外,統稱為斧柯東。五是開采於七星岩的白端,白端石開采於明代,不發墨,常作硃批之用,因七星岩是風景區,禁止開采。

5、端硯簡史

端硯始於唐、盛於宋、精於明清、興旺於今天。端硯在唐代已經被列為貢品,歷代帝王、文人雅士留下了大量贊美端硯的詩詞、著述、硯銘、傳說、故事、對聯、謎語、書畫等,形成了完整的端硯文化體系。端硯是集雕刻、繪畫、詩詞、書法、篆刻等藝術於一體的藝術品。

1、唐代端硯以實用為主,供研墨之用。硯形多為箕形,還有八棱形、長方形的、方形等。

2、宋代的端硯實用和欣賞兩者並重,形制比唐代豐富。據宋代葉樾《端溪硯譜》記述有50種之多。宋硯除了重視石質及石品花紋,亦重視雕刻。

3、元代端硯上承唐宋遺風,粗放而有大氣,但發展緩慢,沒什麼創新。

4、明代端硯在設計、形制乃至雕刻方面遠遠超過前代,硯形、硯式趨向多樣化,題材廣泛。明代端溪名坑硯石的開采比較齊全,不少優質老坑(水岩)硯石被開采出來。在雕刻方面非常講究,以淺刀雕刻為主,以細刻、線刻甚至微刻配合,明代端溪硯多在硯底、硯側鐫詩、刻銘、題款。

5、清代初期端硯也和其它工藝美術品一樣,達到空前的繁榮。端硯硯材的種類、硯的形制、雕刻技藝、石品花紋的品評等方面,都有許多新的創造,新的突破。制硯工藝精緻、刻工纖巧,甚至連配木盒裝潢也都十分講究,有的硯盒鑲嵌美玉、象牙,或金線銀線。嘉慶、道光之後,端溪硯石的開采已逐漸減少,端硯更多地由實用而成為單純的文玩之物,成為擺設文房(書齋)中的欣賞品或珍藏品。

6、民國時期因為戰亂,端硯發展基本停頓,只有個別作坊以雕刻端硯免強維生。

7、1949年後,在政府的關懷和大力支持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老坑、坑仔岩與麻子坑三大名坑的重新開采,直接促進了端硯生產的繁榮,端硯創作進入了藝術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端硯史上最輝煌的時期。現代的端硯題材十分豐富,山水、人物、花鳥樣樣都有,政治題材、歷史事件、民風民俗各領風騷,文學名著、詩詞歌賦、書法繪畫也都在端硯上爭奇斗艷。現代的端硯更強調收藏價值,講求名家之作,硯形在傳統的基礎上,又以天然硯、隨形硯較為流行。

5. 端硯、盒硯、洮硯、澄泥硯被譽為中國四大明硯。 為四大明硯之首。

樓主說的是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吧,其實硯都有各自的優缺點。也分不清楚具體哪個是名硯之首。話說到這里有人就問了,一般常見的排列都是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肯定是按照硯的好壞這樣排的。其實不然,這樣排列有很多原因在裡面:硯的歷史,古代名人的贊賞,經濟條件的影響等等都會對其影響。舉個例子吧,拿洮硯來說在上述中排列第三距今1380多年,北宋著名詩人張耒曾任右史中丞時在《以黃魯直惠洮河綠石》中寫到:「洮河之石利劍矛,磨刀日解十二牛,千年虎地困沙礫,一日見寶來中州。黃子文章妙天下,獨駕人馬森幢旒。平生筆墨萬金值,奇謀利翰盈篋收。誰持此硯參幾案,風瀾近乎寒生秋。抱持投我棄不惜,副以請詩帛加壁。明窗試墨吐秀瀾,端溪歙州無此色!」宋朝皇室宗親趙希鵠在他著的《洞天清祿集》一書中寫到:「......唯洮河綠石北方最貴重,綠如藍,潤如玉,發墨不減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為無價之寶。」
從這里可以看出古人對洮硯有很高的贊譽,但由於其地理位置,經濟條件,交通不便,少數民族地區信息閉塞等等的制約導致了洮硯在唐,宋後很長一段時間里沒有開采與製作,這樣就對洮硯在宣傳上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目前市場上一方石料上等的洮硯比一方上等的端硯在價格上要貴很多。http://hi..com/kltyzh/album/%BA%CF%D7%F7%CA%D0%BF%AD%C0%FB%E4%AC%D1%E2%D7%DC%BB%E3
為獨有偶澄泥硯也在歷史中消失了很長時間受其影響現在排列第四。

6. 端硯目前價格是多少錢一公斤

朋友 這問題可能沒有人會回答的 端硯三大坑有石品情況下是沒人按斤算的 如老坑7寸硯幾萬有幾十萬也有

7. 宋坑端硯非常有名,不知買一個端硯市場價多少怎樣去辨別它

宋坑是很多坑口的總稱。其石質也相差較大。好的宋坑不但下墨快,而且石質潤澤。差的可能非常燥,即使下墨,但既不好看,手感也不好。注意在水裡或上了臘是看不出來的。現在有些所謂處理、促銷的,一是機雕,二是上了臘,看起來不錯,8寸的百把元淘寶上不少。現在主要人工貴,如果不在乎機雕,幾百元就有很多選擇。注意水和臘的掩蓋,一般不開硯不知道。本人沒這眼光。

8. 中國欽硯的市場價格是多少

價值不一定由年代來決定

如今,隨著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風起雲涌,硯台正逐漸從幕後走到前台,開始出現專場拍賣。

端硯為諸硯之首

古玩鑒賞家蔡國聲稱,我國製造硯台的歷史久遠,根據制硯原料的不同,漢代以來,硯台就有石硯、玉硯、陶硯、瓷硯、瓦硯、澄泥硯和銅、鐵、銀等金屬硯的不同叫法。但是從實用的角度,一般只有瓦硯和石硯兩大類。

瓦硯按照製作的不同,分澄泥硯和磚瓦硯兩種;石硯按照產地,又分為端硯、歙硯、烏金硯、靈岩石硯、開化石硯、大沽石硯、沉州石硯、溪石硯、洮石硯、紫金石硯等十多個品種。

之後,歷經唐宋元明及至清代,硯台伴隨著歷史的演進而演變,由純粹的實用書寫工具而逐步被文人化、藝術化,成為文房四寶中凝聚文人情愫最多的文玩。目前,人們大多把「四大名硯」即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作為收藏的重點,其中以端硯為諸硯之首。

價值不取決於年代

據蔡國聲介紹,盡管年代的長短對藏品的價值有一定影響,但硯台卻非常獨特,它的價值不一定是由年代來決定的。比如宋硯、唐硯甚至漢硯,在當時這些硯台石質比較粗糙;明清以後,文人對於石質要求很高,工藝也比較精良,所以明清以來的硯台價格很高。相反,唐以前甚至到漢代的硯台,盡管它的收藏價值較高,也很名貴,但它的市場價格不一定很高。

名硯貴在有銘文

蔡國聲說,要鑒定一方硯台的投資價值確實有一定的學問,這也是它特別吸引人的地方。

首先要看它的材質是否優良。目前,國際藝術品市場上我國古代硯台的拍賣價格較高,其中大多由端硯創造。其次是看它的雕刻工藝,明清時的雕刻工藝最好。第三是它的造型品相,一般來說,方形、圓形的硯台要比不規則的硯台價格貴得多。

地域價差值得注意

由於個人偏好及地域帶來的價格差別,因此在拍賣前必須注意這些現象。如目前許多人對「清三代」即康熙、雍正、乾隆年代的硯台比較偏好,其收藏價值自然較高。

9. 端硯的價值

端硯不但古來已十分名貴,更因幾大名坑硯材枯竭,所有名坑都已逐漸「封坑」,特別是老坑已封坑多年,無石可采,如今只有洮硯還現存少量老坑石。所有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綠端坑,宋坑等端硯身價日升,這些原料已經越來越珍貴。端硯之所以封坑,是因坑道閉塞、塌方和政府保護而封坑停采,而今流入市場的都是以前開採的硯石,硯資源日漸減少,故老坑石所做硯台收藏價值越來越高,升值潛力越來越大。民間做工很多品味不高,甚至俗不可耐,即使有方難得的好石,被庸工俗手一雕,即為廢品。令人憐惜不己,雖愛其石,卻實難收藏使用。不少人孜孜以求,卻難有佳遇,是為心結。

10. 端硯的收藏價值

中華傳統工藝大師鍾創榮談端硯的收藏價值
端硯收藏價值要分六部分來談一)端硯形成、二)端硯的歷史評價、三)端硯坑種材質、四)石品花紋、五)歷史價值、六)藝術價值。
一)端硯的形成
唐代初期廣東肇慶(古稱端州)東郊羚羊峽欄柯山的端溪一帶,就出現了依靠采硯石、生產端硯為生的勞動者。這里,滾滾東流的西江水,穿峽而過,直奔南海。夾岸叢山峻嶺,氣勢磅礴,重岩疊翠。端硯名坑中的水岩(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古塔岩、宣德岩......就錯落的分布在這風景如畫的環境中。生產的端硯慢慢地成了肇慶獨有的工藝美術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並得到達官貴人和帝王將相的賞識。宋朝開始把端硯列為「貢品」,蜚聲中外。端硯之所以名貴,除了石質特別幼嫩、純凈、細膩、滋潤、堅實、嚴密,製成的端硯具有呵氣可研墨、發墨不損毫、冬天不結冰的特色外。還與其開采、製作的艱辛有關。一方端硯的聞世,要經過從探測、開鑿、運輸、選料、整璞、設計、雕刻、打磨、洗滌、配裝等十多種艱辛而精細的工序。采硯石無法用機械化操作,只能以手工為主。歷代採石工人都是按石脈走向,順其自然向深層採掘,從接縫處下鑿。采出來的硯石如能有三、四成可用,已屬難得。坑道向下傾斜、曲折蜿蜒,工人進出要下蹲彎腰,有些地段僅能容一人裸體匍匐爬行。古人雲:「老坑匍匐仔坑斜,採石人同隔世賒。刈取紫雲煩鏤削,千金一砍未為奢。
二)端硯的歷史評價,由來就是中國"文房四寶"中的極品。它的歷史悠久,石質優良,雕刻精美。 上世紀80年代,日本及東南亞地區收藏者對端硯藝術價值的認可,使其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進一步得到認可。近年來,隨著端硯文化節的舉辦,端硯市場不斷升溫,"文房四寶"界、收藏界、藝術界以及更多的愛好者越來越重視端硯,對端硯的工藝價值愈加青睞,使端硯的收藏與投資價值與日俱增。如1993年4月在香港舉辦的一場拍賣會上,一對清代長方帶眼松樹端硯(長34.1厘米)就被人以36.8萬港元高價買走。明朝的金家刻銘端硯和海水紋端硯,曾拍出22萬和10.58萬港元的高價,清代麒麟型端硯則以15.5萬元成交。近年來,端硯拍賣價格持續上升,如一方"端州八景"的老坑端硯賣出98萬元;在端硯文化節時,一方"中華九龍寶硯"則以200萬元天價成交。 古端硯價值很高,但現在一擲千金而求一硯的買家畢竟少數,對於大多數收藏者和投資者來說,那些目前價格不太高、製作精良的現代端硯會成為首選。只要認真從石質石材、石品花紋和雕刻工藝方面研究,擇優購入,必將獲得較大的升值空間。
端硯之所以名貴,其一是因為材質優良。其坑種有老坑(也稱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宋坑為端硯的四大名坑等幾十種之多。除了石質特別幼嫩、純凈、細膩、滋潤、堅實、嚴密,製成的端硯還具有呵氣可研墨,磨墨細無聲,貯水不損耗,發墨不傷毫,冬天不結冰的特點。唐劉禹錫《唐秀才贈端州紫石硯以詩答之》詩贊曰:"端州石硯人間重。"在文人墨客眼裡,端硯被視為珍寶。蘇東坡雲:"我生無田食破硯。"所謂"墨硯精良,人生一樂",說明人們對硯台的重視和珍愛。除了"終身以俱"以外,還把名硯作為珍藏和傳世之作。

其二是石品花紋豐富多姿。端石具有獨特、豐富的石品,端硯問世之初即以其硯石中天然生成的絢麗石品花紋傾倒了世人。唐代詩人李賀的《青花紫石硯歌》,其標題就點出了端硯的珍貴石品"青花"。端硯的珍罕石品大都集中於老坑、坑仔岩、麻子坑這三大名坑上。除青花之外,還有××眼、冰紋、魚腦凍、蕉葉白、天青、金銀線等。端石石品花紋的豐富,可謂"文斑絢麗、玉德金聲"。
其三是雕刻工藝精湛。古今端硯的藝術價值均體現在構圖設計與刀法琢工之上,制硯技術是我國民族雕刻中的一種獨特形式。硯的造型,體現著雕刻、繪畫、書法、篆刻以及文字等方面的修養。既要隨石賦形,因材施藝,又要兼顧實用,依據研磨和貯墨的需要進行設計。由於雕刻工藝的精湛,加上絢麗的紫色天然端石材,使得端硯奇巧而有靈氣。李賀詩曰:"端州硯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至於硯石的某種缺陷或石疵,能工巧匠會施以繁美華麗的雕飾或獨特造型,取得掩瑕為瑜的效果,使古人視為石疵的硯石變為難得的端硯特有石品,反而增值。
三)、坑種材質。端硯產於古稱端州的今廣東肇慶市,始於唐初興盛於宋,地下穩居中國四大名硯之首,歷代坑種皆有興廢。清嘉道時期,坑種「不下七十種」(清何傳瑤《寶硯堂硯辨》)。但迄今尚存和有遺址可考,可供採集石樣標本以作鑒別的,有老坑(也稱水岩)、坑仔岩、麻子坑、宋坑、典水梅花坑、北嶺梅花坑、端溪綠端、北嶺綠端、古塔岩、朝天岩、(音:嵌)羅蕉、宣德岩、白線岩、小湘坑、舊蘇坑、七星岩白端等,這與出土和傳世遺留下來的古端硯坑種材質基本吻合。盡管清道光何傳瑤說當時坑種達七十之多,然其《寶硯堂硯辨》記載也只32種。能夠留傳下來的都是珍貴的名坑,但其間的品位與價格亦有差距。如開采於唐代中後期的最著名的老坑,石質特別高潔細潤,卻量少難采,極其艱巨,且屬官方皇岩,有記載的明清五百多年間開采不足20次。又因坑洞深延河底終年積水,古人採石只能旱冬汲水兩月余,採石也只得三月余。河水春汛一至,洞中水滿再無法汲干無法采鑿,所獲極有限。其所成「去盡包絡精美者僅掌許,欲求盈尺完璧之品絕不可得,即五六寸者亦千百片中一二片耳。」(清孫森《硯辨》)故古端硯中的老坑實屬鳳毛麟角,歷代價格也只升不降居高不下,一般都是10倍以上坑仔岩與麻子坑。而坑仔岩與麻子坑又5倍以上於其他各坑。但已絕產的坑種也價格不菲,如絕產於清初的明代宣德年間開坑的宣德岩坑,等同於坑仔岩與麻子坑,有時甚至略高一點。例如筆者所見一方清早期太極圖端硯,雖然塊頭上宋坑大硯是宣德岩小硯的數倍,但價格上宣德岩小硯卻是宋坑大硯的數倍。

四)、石品花紋。端硯問世之初,即以其硯石中天然生成的多姿多彩的絢麗石品花紋傾倒了世人。我國第一首贊美端硯的詩歌、唐代著名詩人李賀的《青花紫石硯歌》,其標題就點出了端硯的珍罕石品「青花」。有趣的是,端硯的珍罕石品幾乎全部集中於老坑、坑仔岩、麻子坑這三大名坑上。除青花之外,還有鴝鵒眼、冰紋、魚腦凍、蕉葉白、天青、金銀線等。其中青花又分微塵青花、鵝毛絨青花、雨淋牆青花等等,鴝鵒眼之外也有鸚歌眼、雄雞眼、象牙眼等等,在此僅略說其貴。青花以微細如塵若隱若現為貴,鴝鵒眼以形圓色碧暈多瞳清為貴,冰紋如春天冰河化解融線似蛛絲為貴,魚腦凍如白色雲團或如水中月影為貴,蕉葉白如蕉葉沾霜一片嬌白為貴,天青如秋雨乍晴之蔚藍天幕為貴,金銀線以色澤鮮活姿態優美為貴。另還有見於較多坑種的火捺,以紫紅形如古銅錢為貴;翡翠斑,以翠綠濃艷如真玉為貴。以及玉帶、黃龍、麻雀斑、硃砂斑、蟲蛀、玉點等等。古人所說的許多石疵,今人已逐漸視為難得的端硯特有的石品,其出現均可帶來不同程度的增值。而名坑的珍罕石品的出現,其增值更以原硯價的倍數計。

五)、歷史價值。古端硯作為文物古董,亦遵循著歷史年代長短與經濟價值大小成正比的,這個古玩市場一般性的價值規律。也就是說,歷史年代越久遠的越具經濟價值,其價格也越高,反之亦然。但古今端硯皆重石質坑種與天然的石品花紋。石質與石品的介入,使得古端硯價格的評估變得比較復雜和靈活。例如一方清末的老坑大西洞端硯,要比明代甚至元代一方普通坑種端硯價高;如果該方老坑大西洞端硯上有鴝鵒眼青花冰紋魚腦凍等,更要比有「周鼎宋硯」之譽的宋代普通坑種端硯值錢。一方絕產與琢制於明末清初,至今坑洞尚存有史跡可查的宣德岩端硯,也比一方琢制於元末明初或元初,但難斷坑種無法採集標准石樣進行鑒別的雜坑端硯,價格也高出許多。如此等等,表現出古端硯只能在坑種石質、石品花紋,甚至雕工銘刻等處於同檔次水平,其歷史價值的對比才有意義。

六)、藝術價值。古今端硯的藝術價值均體現在構圖設計與刀法琢工之上,即一方硯台的整體硯雕技藝。技藝精絕的,可以化石材上的瑕疵為妙品,彌補石質石品的先天不足。故也有其越精妙價越高的普遍價值規律。不但是同一歷史年代同一檔次坑種石材如此,在三大名坑以下的諸檔群坑中,就是年代稍遜一些,坑種石材檔次稍低一些,只要是匠心獨運,因石構圖因材施藝,立意高遠曼妙,題材新穎獨到,各種刀法巧奪天工,其經濟價值也隨藝術價值遙遙領先。但端硯畢竟有其特殊性。當遇到一方清代不作任何雕飾的、僅為平板一塊的老坑大西洞平板端硯,硯中珍罕石品花紋十分優美,則其經濟價值要比同樣是清代的、任何坑種的最精雕細琢的端硯都要高。也如明清遺傳下來的,石色皎潔如白玉的白端硯,其硬度比紫石端硯大(古人用以磨硃砂等故也稱朱硯),多見工藝簡單粗疏。但因產自端州北郊著名的風景區七星岩,歷代禁采岩石,故存世比較稀少。特別是其中玉屏岩所產上品白端,與老坑古端一樣鳳毛麟角,其價格也僅比老坑略低一點。而普通白端古硯,則等同坑仔岩與麻子坑古硯價。
此外,古端硯價格的評估,還要受到名人銘刻、佳人芳澤、完整程度、同檔次體積的大小等等因素的影響。我們進行投資收藏,勿忘其價格的特殊性和多樣性。
從上面六點就可以看到端硯的價值在那。從而知道怎麼樣去收藏端硯。讓端硯愛好者買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