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彭州市小魚洞鎮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方案
為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提高廣大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防災避災能力,檢驗《彭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實用效果及我市地質災害防治的快速反應能力、完善搶險救災體系,磨合應急救援隊伍,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地質災害能力,制定本演習方案。
一、演練場景
地處龍門山褶皺斷裂帶的前山地帶,斷裂和褶皺相當發育,岩石很破碎,崩塌、滑坡、泥石流為該鎮的主要地質災害類型。尤其「5·12」特大地震後,境內的地質災害活動較為頻繁,後壩泥石流,在暴雨時,如發生泥石流,將嚴重威脅148戶424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演練時間
演練定於2013年5月30日,14:00—14:30報到,15:00演練正式開始。
三、演練地點
小魚洞鎮中壩村5組後壩泥石流隱患點。
四、演練內容
模擬預警後提前轉移,按照《彭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監測預警、迅速動員,在災害發生前,實施緊急和有序轉移、轉移後群眾生活安排的全過程,具體程序為:
(1)本次演練假設為彭州市氣象局和彭州市國土資源局聯合發布的四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四級(預警級),24小時之內,地質災害發生可能性大,日降雨量大於100~250毫米,過程降雨130~180毫米。
(2)收到預警後,鎮包點包片幹部迅速趕到相關點位,監測人員立即進入隱患點巡查,動員組織群眾轉移。
(3)市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24小時值班室值班,分管領導帶班,做好搶險救災准備工作;並實時啟動《彭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市、鎮人民政府、村(居委會)及時啟動《群眾轉移預案》,迅速組織群眾轉移避讓到安全地帶。
(4)組織群眾預警避險:轉移方式為群眾在隱患點監測責任人的引領下自主轉移和鎮政府,村委會的應急運輸車輛統一組織轉移,轉移原則為先老人、傷殘、小孩、婦女後壯年;轉移到避險安置地點為陳麗、王建友農家樂,路程約600米,車程約2分鍾。
(5)突發事件處置:①有1戶2人返居,接到情況後,小魚洞鎮群眾搜救組迅速出動,搜尋並帶離群眾。②暴雨致房屋垮塌,2名群眾被困,礦山救護大隊出動搜尋及救援房屋垮塌被困人員。
(6)人員安置,衛生院在臨時安置點設立臨時醫療場所,防疫站對安置點的衛生防疫。
(7)演練點評,所有參演單位和個人到指揮部參加演練點評,並由國土局發放地質災害宣傳手冊。
五、演練參加人員
11個地質災害易發鎮(龍門山鎮、白鹿鎮、小魚洞鎮、通濟鎮、磁峰鎮、丹景山鎮、葛仙山鎮、新興鎮、桂花鎮、麗春鎮、紅岩鎮)的分管鎮長和具體從事地質災害的工作人員,有關部門(市委宣傳部、市政府辦、市應急辦、市國土資源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城鄉建設局、市水務局、市教育局、市旅遊辦、市工信局、市環保局、市安監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局、市消防大隊、市氣象局、市移動公司、市電信公司、市聯通公司、市電力公司)的分管領導。
六、演練工作事項
1.市政府辦
負責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演練的會務和相關協調,簽到地點:中壩村5組後壩泥石流隱患點。(市政府辦1人、市國土資源局2人)。
2.市公安局
負責警戒、交通管制以及強行帶離不願意轉移的群眾,人員20人。交通管制時間:14:55到演練結束。交通管制地點:通達化工—中壩村安置點—應急避險場所道路。
3.市國土資源局
負責應急小分隊10人,配合2名地質災害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調查。
4.市水務局
負責組織4人進行水情調查。
5.市消防大隊
負責組織消防戰士10人准時集結到位。
6.市安監局
負責組織礦山救護隊10人到演練現場搜巡。
7.市衛生局
組織出動120救護車1輛,負責設置臨時醫療場所和衛生防疫工作。
8.市民政局
負責准備帳篷2頂,將小魚洞鎮政府准備的方便麵100桶、礦泉水200瓶放在轉移安置場所:陳麗農家樂。
9.小魚洞鎮
負責會場布置以及群眾轉移工作。(中壩5組→陳麗、王建友農家樂)
10.市委宣傳部
負責對外宣傳報道和相關新聞單位的聯絡協調工作。攝像設備至少3組,其中指揮部和避險場所各1組、演練路線至少1組。
七、車輛停放位置
(1)演練指揮部車輛停放於中山路,沿路順向停放。
(2)演練應急救援工作車輛停放於安置點籃球場(演練指揮部)對面。具體含市公安局警車、市消防大隊消防車、市安監局礦山救護大隊救援車、市衛生局120車輛、市國土資源局應急車、市水務局應急車、市民政局應急車。
(3)各鎮觀摩人員車輛停放於通達化工廠側門村道,沿路順向停放。
八、具體籌備工作分工
(1)事故勘察車接洽、醫療救護車、物資籌備、上級領導接待 〔負責人:政府辦、國土局〕
(2)防災制服等事先發放 〔負責人:小魚洞鎮〕
(3)演練兩幅宣傳橫幅懸掛 〔負責人:國土局〕
(4)現場音響及會場布置 〔負責人:小魚洞鎮〕
(5)宣傳展板布置 〔負責人:國土局〕
(6)攝像攝影器材准備及實施 〔負責人:電視台〕
(7)信息通報及進程反饋 〔負責人:國土局、電視台〕
九、演練腳本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貳』 尾礦庫管理員的職業危害因素有哪些如何防護
摘要 尾礦庫是貯存金屬和非金屬礦山尾礦或廢渣的場所,是礦產資源利用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工業設施。同時,貯存著當前技術條件下無法利用或尚未發現利用價值的礦產資源;即在某種意義上,尾礦是重要的二次礦產資源。但是,尾礦庫的服務年限和庫容量達到一定時,將會是重大危險源和環境污染源,既對尾礦庫下遊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構成威脅,又易造成環境污染事故。因此,確保尾礦庫的安全運行,杜絕環境污染事 故。是尾礦庫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務
『叄』 尾礦庫應急救援預案 範本 急求
大同小異根據以下改編:一、總則我市目前共有金屬和非金屬尾礦庫18座,全部分布在肥東縣境內。尾礦庫地處低山、丘陵區,高程一般60—80m,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約為58m,境內最高峰海拔186.1m,各尾礦庫有簡易公路與合蕪高速及合裕公路相連。區域位置見附件二。所在地處郯廬斷裂帶,地震頻度較高而震級、烈度較低。本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溫暖濕潤。年降水量900—1300mm,多年平均降水量992mm,5—8月為集中降雨期,多暴雨,降水量佔到全年降水量的60%;最大24小時降水量均值120mm,最大小時降雨量均值55mm。地震和集中降雨易引發尾礦庫垮塌、潰壩甚至泥石流等事故,對當地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構成威脅。(一)編制目的為保證我市尾礦庫在出現重大危險徵兆和發生事故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應急處理和應急救援,建立健全統一指揮、分級管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職責明確、資源共享、反應靈敏的應急機制,最大限度地減少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制定本預案。(二)編制依據編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尾礦厙安全管理規定》,以及《安徽省尾礦庫應急救援預案》、《合肥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文件、規定,制定本預案。(三)工作原則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尾礦庫應急救援工作應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實加強應急救援的科學指揮和人員安全防護。2、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尾礦庫應急救援工作受市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協調和處理。縣級尾礦庫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和有關企業各負其責,緊密配合。3、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尾礦庫事故應急救援現場指揮以地方政府為主,市直有關部門和專家參與,充分發揮企業的自救作用。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依次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4、平戰結合,預防為主。建立尾礦庫與礦山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基地,加強對尾礦庫垮壩、滑坡和泥石流等各類事故危險的預警預防和科學監測,做到早發現、早處置、早疏散,盡最大努力保障尾礦庫周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四)適用范圍本市行政區域內金屬、非金屬礦山尾礦庫發現Ⅲ級及以上較大危險徵兆或發生事故的;尾礦庫發生Ⅳ級安全事故,且縣級人民政府提出增援請求的,實施市尾礦庫應急准備和救援工作。市政府認為有必要響應的尾礦庫安全生產事故災難。二、組織機構與職責(一)應急指揮部組成尾礦庫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在市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指揮部統一領導下展開工作,負責指揮、協調市尾礦庫應急准備和救援工作。市尾礦庫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市安監局,負責全市尾礦庫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的具體工作。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設在事故所在縣境內,現場總指揮由縣人民政府分管領導擔任,現場副總指揮由縣安監局及相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擔任,負責指揮現場的搶險救援和協調工作。市尾礦庫應急救援指揮部組成如下:總指揮:主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副市長副總指揮:市政府分管安全副秘書長,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負責人,縣人民政府分管副縣長。成員:市政府辦公廳,市經貿委,市計委,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公安局,市衛生局,市交通局,市民政局,市環保局,市氣象局,有關縣區政府,駐肥部隊,武警合肥支隊等單位有關負責人。(二)應急指揮部及成員單位工作職責1、應急指揮部工作職責接到本市尾礦庫發生較大事故報告後,負責決定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成立現場指揮部,批准現場救援方案,並協調各部門、地方、單位之間的救援工作。2、成員單位工作職責(1)市政府辦公廳:負責協調應急救援工作中跨地區和部門重要聯絡事宜。(2)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負責尾礦庫較大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的日常工作,組織全市尾礦庫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建立和維護市尾礦庫應急救援機構、專家、隊伍、預案、技術裝備等資料庫;綜合協調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和縣有關部門組織救援。負責組織各級應急救援機構對事故的調查處理,督促指導各縣及有關尾礦庫企業制定和完善應急救援預案。(3)市公安局:指導縣級公安機關制定人員疏散和事故現場警戒預案,增調警力協助當地公安機關組織事故可能危及區域內的人員撤離和治安管理。負責道路交通處置的應急預案,保障救援道路的暢通。(4)市衛生局:負責制定受傷人員治療與救護預案,確定受傷人員專業治療與救護定點醫院,幫組當地衛生機構培訓醫護人員,向現場增派醫務人員和增援相應的醫療器材和急救葯品,協助當地衛生機構組織現場救護及傷員轉移,統計人員傷亡情況。(5)市國土資源局:負責提供事故發生地的地質狀況資料,負責處理尾礦庫事故救援中地質災害事宜,參與救援方案的制定。(6)市計委:負責應急搶險物資供應保障預案,組織搶險器材和物資的調配。(7)市經貿委:負責協調供電公司負責事故現場供電工作,保障搶修事故中損壞的供電線路及設施,事故現場照明等。(8)市交通局:負責組織救援人員和物資運輸。(9)市氣象局:負責制定氣象服務預案,為事故搶救提供風向、風速、雨量等氣象資料。其它有關部門根據本部門職責,在應急救援指揮部統一領導下參與應急救援工作。(三)專家組專家組由全市非煤礦山領域的安全生產技術和管理專家組成。專家組職責:參與市尾礦庫突發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制訂和修訂工作;為尾礦庫事故應急救援提供技術咨詢,對尾礦庫應急處置進行技術指導;對尾礦庫應急救援工作提出建議;承擔市尾礦庫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交辦的其它工作。三、預警預防機制(一)尾礦庫運行的預警、預測和信息報告縣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和有關企業應按照有關規定,對尾礦庫周邊的農田、村莊分布,道路交通狀況,地質、氣象,尾礦庫的庫容、壩體狀況等相關參數進行動態監控和信息分析;市安全生產救援基地對尾礦庫搶險救援所需物資的生產、儲備及裝備的使用、維護、保養和救援隊伍的分布、訓練等情況,建立資料庫,確保隨時能夠拉得出、用得上,救得下。對汛期可能引發尾礦庫的各類安全事故的信息進行重點監控和分析;對已經發生的尾礦庫各類事故搶險救援情況及事故發展態勢進行動態監控和分析。監控信息要及時報告相應事故應急救援指揮機構。以下監控信息要及時上報市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1)尾礦庫發生Ⅳ級以上各類事故現場情況變化和相關應急救援信息;(2)可能引發尾礦庫發生Ⅳ級事故的有關信息;(3)尾礦庫出現以下較大險情的信息:尾礦壩壩體或壩基出現大的管涌和流土;尾礦壩壩體產生深層滑動;臨汛前尾礦庫排洪系統部分坍塌,全部或大部堵塞;臨汛前特大暴雨即將超過尾礦庫的洪水設防標准。(二)預警級別及預警行動1、預警級別按照事故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尾礦庫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分為一般(Ⅳ級)、較大(Ⅲ級)、重大(Ⅱ級)及特別重大(Ⅰ級)四個等級:並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一般(Ⅳ級):發生透水、滑坡、垮壩等事故,已經危及周邊社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l-3人死亡、或5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或一定社會影響等。較大(Ⅲ級):發生透水、滑坡、垮壩等事故,已經危及周邊社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3-9人死亡、或500一1000萬元直接經濟損失、或較大社會影響等。重大(Ⅱ級):發生透水、滑坡、潰壩等事故,已經危及周邊社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10-29人死亡、或1000—3000萬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或重大社會影響等。特別重大(Ⅰ級):發生透水、滑坡、潰壩或泥石流等事故,已經嚴重危及周邊社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3000萬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或特別重大社會影響;事故事態發展嚴重,且亟待外部力量應急救援。2、預警行動當發生尾礦庫一般安全生產事故(Ⅳ級),或發現較大險情危及周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時,各地要及時上報市尾礦庫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尾礦庫應急指揮部對各種可能導致尾礦庫事故和險情的信息確認後,要及時研究確定應對方案,通知應急求援基地和有關部門、單位採取相應的行動預防事故發生。對已經發生的尾礦庫事故和重大險情,應視事態發展和搶救需要,及時請求上級機構協調增援。四、應急響應(一)分級響應應急響應堅持屬地化管理原則,按照事故等級,分別響應。發生一般(Ⅳ級)事故及險情時,啟動縣級預案組織應急處置;發生較大(Ⅲ級)事故及險情時,啟動市級預案組織應急處置;發生重大(Ⅱ級)和特別重大(Ⅰ級)尾礦庫事故及險情時,啟動市級應急救援預案的同時,及時上報上一級應急指揮機構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並在省及國家應急指揮機構的指導下組織應急處置。(二)、應急響應程序1、先期處置發生較大級、重大級、特別重大級安全生產事故後,事發企業應急救援機構立即向地人民政府報告。當地政府立即向市尾礦庫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報告,同時事發地政府主要負責人要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指揮公安、消防、醫療救援及企業救援隊伍進行先期處置,並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採取下列必要措施:(1)立即實施緊急疏散和救援行動,組織開展自救;(2)緊急調配轄區內應急資源用於應急處置;(3)劃定警戒區域,採取必要管制措施;(4)實施動態監測,進一步調查核實;(5)隨時報告事態進展情況。2、應急決策市尾礦庫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接到較大(Ⅲ級)、重大(Ⅱ級)、特別重大(Ⅰ級)安全事故報告後,將事故的性質、類別、危害程度、范圍和可控情況,報市尾礦庫應急指揮部總指揮,召集尾礦庫應急救援成員單位負責人和有關技術專家,提出具體處理意見。市尾礦庫應急指揮部根據情況,作出如下處置,其中重大、特別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還應根據國家和省應急指揮機構的指令進行處置:(1)發布啟動相應應急預案的指令;(2)向事發地縣人民政府提出事故災難應急處置要求,責成市有關部門立即採取相應的應急措施;(3)向市政府和省安全監管局(省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報告,必要時,請求給予支持;(4)派出工作組、專家組或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赴事發地進行指導;(5)調集應急救援基地專業處置力量和搶險救援物資救援,必要時請求解放軍和武警部隊給予支援;(6)貫徹國家和省、市領導有關指示,督促現場指揮部落實相關處置措施。(7)市尾礦庫應急指揮部負責人趕赴事發地;(8)向社會發出危險或避險警告,通報相關省、市,及時向公眾及媒體發布事故應急救援信息,解釋質詢。(9)根據《合肥市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要求,通知有關部門做好交通、運輸、通信、氣象、物資、資金等支援工作。3、現場處置(1)成立現場救援指揮部。現場救援指揮部由事發地縣人民政府政府,縣有關部門、所在鄉鎮等單位參加,由事發地人民政府負責人擔任指揮長,開展以下工作:①負責搜集掌握現場應急救援信息,進行必要的檢測檢驗,對相關信息資料和檢驗數據進行研判,制定並實施應急處置措施和方案;②指揮協調現場搶險救援,對應急行動中的具體事項作出決斷;③組織人群疏散、安置;④組織協調有關方面做好保障和支援工作;⑤向市尾礦庫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報告事態發展和處置情況。(2)應急聯動。現場指揮部根據應急處置的需要可成立若干工作組:
①搶險救援組:按事故類別分別由公安、消防、安全監管、交通、氣象等相關部門組成,組織專業搶險救援力量,開展現場處置;根據需要,調遣後續增援隊伍。②醫療救援和衛生防疫組:由衛生等部門組成,負責醫療救援、衛生防疫工作。③交通管制組:由公安、交通等部門組成,負責事發地道路、水路交通管制工作,確保運輸暢通。④治安警戒組:由公安部門負責,實施現場警戒,維護治安秩序,保護事故現場,為事故調查處理提供取證依據和資料。⑤人員疏散和安置組:由當地政府和民政部門負責人員緊急疏散和安置工作。⑥社會動員組:由事發地政府負責動員、組織企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團體、社會志願人員參與應急處置工作。⑦物資和經費保障組:由計委、財政、商務等部門組成,根據需要負責調集、徵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機構的物資、設備、房屋、場地等用於應急工作。⑧應急通信組:由通信管理、信息產業部門和電信運營企業組成,負責現場應急通信保障工作,確保通信暢通。⑨綜合信息和新聞報道組:由現場指揮部抽調專門人員組成,負責綜合文字、信息整理工作。在縣政府新聞部門的指導和協調下,制訂新聞報道方案,設立新聞發言人,適時向有關媒體發布事件進展和處置情況。⑩生活保障組:由事發地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和事故發生單位負責應急工作人員必需的食宿等生活保障工作。合肥市尾礦庫應急救援聯動示意圖見附一。(3)群眾和救援人員的安全防護現場應急救援人員應根據需要攜帶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採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相關規定。現場應急救援指部根據需要協調、調集相應的安全防護裝備。現場應急救援指揮機構負責組織群眾的安全防護工作。①企業應與當地政府、鄉鎮建立應急互動機制,確定保護群眾安全需要採取的安全防護措施;②決定應急狀態下群眾疏散、轉移和安置的方式、路線、程序;③指定有關部門負責實施疏散、轉移;④啟動應急避難場所;⑤開展醫療防疫和疾病控制工作;⑥負責治安管理。4、擴大應急(1)根據現場檢測數據和救援實施效果,發現現場險情有擴大、發展趨勢,現有救援能力不足,事態難以控制時,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在繼續採取必要應急救援行動的同時,立即報告市尾礦庫應急救援指揮部,詳細說明事態變化情況並提出提高響應級別等相關應急救援工作建議。(2)市尾礦庫應急救援指揮部接到險情擴大報告後,立即研究緊急應對措施,必要時請市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部向省應急救援工作機構和省政府要求提高響應級別。(3)擴大應急後,市尾礦庫應急救援指揮部應立即採取增加現場指揮調度級別、派出專家趕赴現場、調整充實救援力量、加強現場監控等措施。(4)擴大應急後,市尾礦庫應急救援辦公室在上級應急救援主管部門和市政府、市應急救援指揮部領導下,立即落實應急響應各項事宜,加大應急信息分析處理力度,指導現場調整搶險方案。5、信息發布在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的指導下,根據授權,市安全生產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負責事故信息對外發布工作。信息發布應做到及時、准確,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發生可能產生國際影響的重大敏感事件或涉外事件,由市政府新聞辦及時組織對外發布。各新聞媒體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做好信息發布工作。6、應急結束現場指揮部和事發地縣人民政府確認事故災難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經消除後,向批准應急預案啟動的安全生產應急指揮機構提出結束現場應急的報告,經批准後,宣布應急結束。五、後期處置(一)善後處置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善後處置工作,盡快消除事故後果和影響,恢復正常生產秩序,保證社會穩定。(二)保險社會各類保險機構在事故發生後,應按規定迅速開展參保人員的保險賠付工作。(三)事故調查各級救援機構在救援結束後,應及時總結救援工作經驗教訓和提出改進救援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事故調查處理工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六、應急救援保障措施(一)通訊和信息保障尾礦庫發生事故時,有關人員和有關單位的聯系方式應保證能夠隨時取得聯系,有關單位的調度值班電話要保證24小時有人值守。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建立各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縣級應急指揮機構和有關專家的通訊聯系資料庫;建立應急救援響應通信網路、信息傳遞網路,以保證應急響應期間通信聯絡、信息溝通的需要。相關單位和人員得聯系方式見附件一。(二)應急支援和保障1、救援隊伍、裝備和物資保障應急求援隊伍一是依託縣、市規模較大的礦山企業應急救援隊作為救援隊伍,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處置,確保遇險人員得到最快搶救。二是由人員裝備較好的市級專業救護隊趕赴現場,有效控制事故的蔓延,搶救轉移遇險人員,減少事故損失。市安全監管局負責指導、協調應急救援基地的建設工作,建立完善共享的特種救援裝備資料庫和調用制度,保證應急狀態時調用,各專業應急救援機構要按規定配備必要的裝備。有關各級地方政府應了解掌握當地有關尾礦庫和排土場安全生產事故或險情搶救所需裝備、物資的生產、儲存和使用單位以及有關應急救援機構和隊伍的聯系方式,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徵用或調用。2、交通運輸保障掌握全市主要尾礦庫的交通地理位置以及發生事故時的道路交通狀況,在應急響應時,利用現有的交通資源,協調各方面提供交通支持,以保證及時調運有關應急救援人員、隊伍、裝備和物資。事故發生地地方政府應組織和調集足夠的交通運輸工具,保證現場應急救援工作需要。3、醫療衛生保障由事故發生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應急處置工作中的醫療衛生保障,組織協調當地各醫療機構實施醫療救治,落實專用葯品和器材。醫療機構接到指令後要迅速組織急救隊伍進入事故現場實施醫療急救,適時轉入各醫院進行後續治療,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傳染病的爆發流行。必要時,由市尾礦庫應急救援辦公室,通過市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協調市級醫療衛生有關部門組織醫療救治力量支援。4、治安保障由事故發生地市級人民政府組織事故現場警戒和治安管理,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重要物資設備的防範保護,維持現場秩序,及時疏散群眾。發動和組織群眾,開展群防聯防,協助公安部門實施治安保衛工作。(三)應急技術儲備和保障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依託現有的我市有關非煤礦山科研院所的技術人才資源,建立市尾礦庫應急救援專家組。必要時,請求省尾礦庫應急救援指揮部給予技術支持。應急響應狀態下,氣象部門要為尾礦庫安全生產事故或險情應急救援決策和響應行動提供所需要的氣象資料和氣象技術支持。(四)應急救援宣傳教育、培訓和演練尾礦庫所屬企業及所在地各級政府要按規定向周邊群眾和員工說明尾礦庫主要危險及各類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宣傳應急救援有關法律法規和尾礦庫及排土場安全生產事故預防、避險、避災、自救、互救的常識。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培訓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各級應急救援管理機構加強應急管理、救援人員的培訓.定期組織應急救援演練,使應急機構和教援隊伍的管理和救援人員了解掌握尾礦庫垮壩及排土場垮塌事故搶救有關知識和技能。應急管理列入各級行政管理培訓課程,有關各級行政領導接受應急管理培訓。七、附則(一)市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對尾礦庫安全生產各類事故應急准備和應急預案實施的全過程過進行監督和檢查。(二)本預案隨著國家、省和市相關應急救援法律法規的變化需不斷修改和完善。
(三)本預案由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發布、組織實施並負責解釋。(四)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本文鏈接: http://www.hefei.gov.cn/n1070/n304559/n310966/n315655/59
『肆』 尾礦庫專項應急預案有些什麼
為規范尾礦庫垮壩事故災難的應急管理和應急救援工作程序,明確有關機構職責,建立健全統一指揮、分級管理、職責明確、反應靈敏的應急機制,進一步增強政府應對尾礦庫垮壩事故風險和事故災難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尾礦庫垮壩事故災難造成的人員傷亡和損失,企業應制定尾礦庫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尾礦庫應急救援預案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①應急救援預案種類
a)尾礦庫壩垮壩;b)洪水漫頂;c)水位超警戒線;d)排洪設施損毀、排洪系統堵塞;e)壩坡深層滑動;f)防震抗震;g)其他。
②應急預案內容
a)應急機構的組成和職責;b)應急通訊保障;c)搶險救援的人員、資金、物資准備;d)應急行動;e)其他。
(2)尾礦庫處於7度地震區,相應的防震和抗震應急計劃,內容主要包括:
①搶險組織與職責;
②尾礦庫防震和抗震措施;
③防震和抗震的物質保障;
④震前值班、巡邏制度等。
對於地震災害應做到:抗震工作應貫徹以預防為主的方針,當接到震情預報時,應考慮實際情況做好防震、抗震計劃和安排;做好人員、物資、交通、通訊、照明、報警、搶險和救護等方面工作,震前注意尾礦庫壩坡及庫區內岸坡穩定性,及時採取措施;嚴格控制庫水位,確保設計要求的安全超高,滿足壩體穩定要求;保證排水設施的完好狀態。嚴格控制庫水位,確保壩體的穩定,發生地震後,必須對尾礦庫進行巡查和檢測,及時修復和加固破壞部分,確保尾礦庫運行安全。
(3)尾礦庫事故應急的另一方面的重點是洪水期(汛期)的安全防範。汛期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措施,應做到:
①在汛期來臨之前,及時檢查排水排洪設施的完好情況,要確保防汛安全生產責任制,清除庫區內及排水排洪設施內影響排水排洪的各種障礙物,關注汛期水情和氣象預報趨勢,做好防汛物資的准備,組成搶險機構,安排搶險人員等。
②洪水過後,應對邊坡體和庫內進行全面徹底地檢查與清理,發現問題,及時修復。尤其注意防止連續暴雨引發的上游山體滑坡、泥石流事故。
③補充完善現有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④此外,還應標明:應急路線、標識圖、指揮人員、應急相關人員的電話,白天、晚上報警方式,外援單位及聯系人電話,以及演練、教育等項,做到應有盡有。
(4)應針對尾礦庫應急救援預案中設定的事故類型定期進行演練。
保持安全生產信息渠道上下暢通,一旦發生安全事故,要按規定及時報告,並迅速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把事故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應急救援預案中應著重突出:尾礦壩垮壩、洪水漫頂、水位超警戒線、排洪設施受損、排洪系統堵塞、壩坡深層滑動、防震抗震等方面的內容,並應抓住以下幾個要點:事故受害范圍、應急資金、人員搶救與工程搶險、人員撤離與安置、通信保障、電力保障、交通運輸保障,基礎安全設施應急搶險與恢復、信息發布等。
建設單位應根據制定的尾礦庫應急救援預案,定期進行演練,演練過程中應責任明確,統一指揮,確保各個協作單位及每個作業人員安全有序的進行作業,並核查各種應急救援車輛、施工設備、應急救援物質等是否滿足應急救援要求。演練結束後,應組織相關人員對應急預案的演練過程進行專題分析、討論,總結經驗教訓,及時對應急救援預案進行完善,確保應急救援預案行之有效。
『伍』 廣東廣州年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腳本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廣州市蘿崗區人民政府
(2011年9月)
預備(約20分鍾)
演練時間:2011年9月15日16:20—18:20。
16:00—16:10,演練隊伍在觀摩台前按各自指定位置集合。
16:10—16:20,播放迎賓曲,工作人員引領觀摩領導在觀摩台就座。
序幕(約20分鍾)
16:20—16:40
屏幕顯示:歡迎各位領導蒞臨指導!(背景為蘿崗區東區街劉村洋城崗全景)
解說員(男):尊敬的各位領導!
解說員(女):各位來賓!
解說員(合):大家好!
解說員(男):這里是廣州市蘿崗區東區街劉村洋城崗。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國發〔2011〕20號)精神,提高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由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廣州市蘿崗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廣東廣州2011年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將在這里隆重舉行。
解說員(女):蒞臨今天演練現場的主要領導有: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張超群副巡視員,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韓小平紀委書記、劉仲國副局長,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蘿崗區人民政府李紅衛常務副區長,以及省應急辦、省三防辦、省氣象局,全省20個地級以上市(順德區)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
解說員(男):出席今天演練的還有:廣州市政府應急辦、三防辦、民政局、氣象局以及蘿崗區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和蘿崗區5街1鎮以及廣州市各區(縣級市)國土房管分局的領導。
屏幕顯示:觀摩台,每位被介紹領導特寫。
解說員(女):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領導的到來!現在請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蘿崗區人民政府常務副區長李紅衛同志致辭(請蘿崗區政府辦或區國土房管分局擬稿,時間約4分鍾)。
屏幕顯示:發言領導特寫,觀摩台領導和演練隊伍特寫。
解說員(男):現在請本次演練總指揮、省國土資源廳張超群副巡視員發布演練指令。
張超群副巡視員:我宣布,廣東省廣州市2011年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現在開始!
(演練隊伍依次退場,至指定位置待命,與此同時,解說員介紹演練背景情況。)
(視頻1):廣州市地處珠江三角洲北緣,地質環境條件復雜,地質災害類型多、分布廣、危害大。據調查,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726處,其中崩塌620處、滑坡64處、泥石流4處、地面塌陷23處、地面沉降15處,威脅人口約1.7萬人,潛在經濟損失近6億元。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工程活動不斷增多,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對地質環境的影響不斷加劇,加之近年來氣候異常,台風、暴雨等極端天氣頻繁出現,地質災害防治形勢異常嚴峻。
屏幕顯示:廣州市地形地貌圖、廣州市地質災害易發區劃圖、廣州市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圖,典型地質災害照片。
在國土資源部和省國土資源廳的精心指導下,廣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各個環節,堅持屬地為主、分級負責,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大力推進地質災害防治「五條線」和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嚴格執行汛前調查、汛期值班、隱患巡查、災情和險情速報、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制度,積極推進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勘查治理和搬遷避讓,不斷完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了地質災害損失。
屏幕顯示:成立廣州市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印發廣州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書等文件。廣州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掛牌,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及應急指揮系統,評估報告和備案證明,蘿崗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特寫等。
我們所在的地點,是一處模擬的威脅100人以上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大家面前的這座山坡已經人工切坡,但沒有採取相應的防護加固措施。坡上是由花崗岩風化形成的土體,在遇到暴雨時容易吸水軟化,形成崩塌甚至滑坡,坡上還散布著許多不穩定的花崗岩孤石,威脅著坡下100多名村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本次演練,根據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方案和《廣州市蘿崗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要求,主要模擬從地質災害預警到應急處置的全過程,演練的主要內容包括:①地災預警;②災情速報;③應急響應;④前期處置;⑤應急調查;⑥會商決策;⑦排除險情;⑧善後處理。
屏幕顯示廣州市蘿崗區東區街劉村洋城崗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演練內容(同上)。
解說員(男):好,各位領導、各位來賓!現在讓我們演練第一場:災情預警。
屏幕顯示:第一場災情預警
第一場 災情預警(約5分鍾)
16:40—16:45
(視頻2):天空灰暗,烏雲疾走,鏡頭轉向廣州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地質災害預警室,技術人員正對著電腦緊張工作。時鍾顯示:15:30。
這里是廣州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的地質災害預警室,技術人員在收到省國土資源廳和省氣象局聯合發布的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後,正在接收市氣象台發來的降雨量預報數據,並利用廣州市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系統製作預警產品,經市國土房管局和市氣象局審核同意後,以兩局名義通過網路、電視、簡訊等形式向社會公眾發布。
根據廣州市氣象台的預報,未來6小時內廣州地區將有暴雨至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的降水,從9月15日15時30分起,廣州市暴雨橙色預警信號生效。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預警室的負責人正在通過電話與市氣象台會商地質災害預警等級。
屏幕顯示: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預警室內,預警室負責人陳小雲正在打電話,約1分鍾後,放下電話,向鄭蘭波院長報告。
陳小雲:鄭院長,經與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和市氣象台會商,未來24小時內蘿崗區降水中心區域地質災害預警等級為5級,天河區、黃埔區預警等級為4級,其他地區預警等級為3級。
鄭院長:好,我馬上向市局報告,請你們製作好預警成果,在16:30前發送到市氣象局。同時,立即向各監測員發布預警信息。
9月15日下午16時30分,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和廣州市氣象局聯合發布的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在市國土房管局的門戶網站上發布,同時通過手機簡訊發送給市國土房管局、市氣象局,各區(縣級市)政府和國土房管部門、各鎮街的相關領導和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19時,廣州廣播電視台在天氣預報節目中發布了地質災害預警信息。
屏幕顯示:市國土房管局門戶網站發布的地質災害預警信息,手機簡訊預警信息,廣州電視台發布預警信息的特寫。
第二場 災情速報(約5分鍾)
16:45—16:50
解說員(男):現在進入第二場,災情速報。
屏幕顯示:第二場災情速報
解說員(女):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廣州市已經建立了市一區(縣級市)—鎮(街)—村社(居委)四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在收到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發布的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後,各區(縣級市)國土房管局、鄉鎮國土所和群眾監測員立即行動起來,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巡查、監測。看,兩位監測員正在冒雨巡查洋城崗地質災害隱患點。
演練現場,消防車在山坡前灑水模擬降雨,蘿崗區國土房管分局執法監察大隊隊員曾偉和東區街1名群眾監測員身穿雨衣,手提電筒、喇叭和銅鑼冒雨沿著坡腳巡查,在坡腳的平房前停下。
曾偉:×××,山上情況怎麼樣?
監測員:不太好,坡頂發現一條裂縫,大概有40多米長。
曾偉:你看,山坡前緣也出現裂縫,坡上已經出現掉土、滑塌現象,可能會滑坡了。這樣,你馬上向街道報告,我給楊局打電話。
監測員打電話向街道領導報告(做出動作即可),曾偉拿出手機,向蘿崗區國土房管分局楊佳新副局長報告。
曾偉:楊局,你好!我是曾偉。我現在東區街劉村洋城崗巡查,發現坡頂已出現裂縫,邊坡出現小的崩塌,目前雨下得很大,洋城崗可能發生滑坡,請指示。
(視頻3):在曾偉打完電話後,鏡頭切換到蘿崗區行政大樓國土房管分局楊佳新副局長辦公室,楊局正在接聽電話。
楊局:請立即通知街道和劉村村委組織受威脅群眾轉移,並繼續加強觀測。
演練現場,監測員鳴鑼,曾偉用喇叭呼叫平房內的群眾轉移,7~8名群眾從房內跑出來,向安置地點轉移。
解說員(男):劉村部分群眾正在緊急轉移避險的時候,洋城崗突然發生了山體滑坡,山泥傾瀉而下,一名沒有迅速轉移的群眾受傷,不過他很快被迅速趕到的其他村民們攙扶著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村委會幹部立即通過電話向街道和區國土房管分局報告災情。蘿崗區國土房管分局接到災情報告後,立即按照地質災害速報制度的要求,在30分鍾內分別向蘿崗區政府和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報告。
(視頻4):蘿崗區國土房管分局地質災害災情速報。蘿崗區政府、廣州市國土房管局:9月15日下午17時許,受強降雨影響,我區東區街劉村洋城崗發生山體滑坡,致1人受傷,多幢房屋受損,直接經濟損失約200萬元,並威脅到坡下27戶、110名村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地質災害災情和險情都達到中型等級。災情發生後,我局已會同東區街道辦事處組織受威脅群眾緊急轉移避險。鑒於降雨還在持續,山體滑坡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建議區政府立即啟動蘿崗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現場應急搶險指揮部,組織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建議市國土房管局派出工作組和搶險救援隊伍,協助我區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第三場 應急響應(約5分鍾)
16:50—16:55
解說員(男):現在進入第三場,應急響應。
屏幕顯示:第三場應急響應
解說員(男):接到蘿崗區國土房管分局的地質災害災情報告後,蘿崗區人民政府、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廣東省國土資源廳立即做出應急響應。
(視頻5):蘿崗區人民政府,李區長正在給區應急辦負責人布置任務。
李區長:段主任,東區街劉村發生山體滑坡,區政府決定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劉村設立現場應急搶險指揮部,由我擔任總指揮。請你立即通知區國土分局、公安分局、民政局和衛生局等部門的領導按照預案要求,帶領工作人員趕赴現場,我馬上出發。
廣州市國土房管局韓小平紀委書記辦公室,韓書記正在給地礦處領導打電話。
韓書記:地礦處,蘿崗區東區街發生中型地質災害,立即啟動我局應急響應方案,會同地調院派出應急分隊趕赴現場。地質災害人命關天,一定要協助蘿崗區政府做好應對工作,並將有關情況及時上報市政府和省國土資源廳,我馬上趕赴現場。
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劉仲國副局長辦公室,劉局正在給房安所打電話。
劉局:黃所長,蘿崗區東區街劉村發生山體滑坡,12棟房屋受損,我局已啟動應急響應方案,你立即協調鑒定所,派房屋搶險救援隊趕赴現場,協助蘿崗區政府開展應急搶險工作。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邱毅處長在下樓梯時給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廖站長打電話。
邱處長:廖站,剛才接到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的地質災害災情報告,蘿崗區東區街劉村發生中型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我們已將有關情況報省委總值班室、省府應急辦、國土資源部地環司。根據陳廳長指示,已經啟動C級響應方案,請你們立即組織專家組,和我一起趕赴現場。
廣州市地質調查院,地質災害應急搶險分隊帶齊裝備,列隊集合,乘車出發。
廣州市房屋安全管理所,房屋搶險救援分隊帶齊裝備,列隊集合,乘車出發。
第四場 前期處置(約10分鍾)
16:55—17:05
解說員(女):第四場,前期處置
屏幕顯示:第四場前期處置
解說員(女):蘿崗區人民政府領導率領區應急辦、區國土房管分局、區公安分局、區民政局、區衛生局的領導進入演練現場,已在現場的東區街街道辦事處楊鴻校主任向李區長報告。
楊主任:李區長,山體滑坡已經使劉村12幢房屋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1人受傷,我們已將12戶村民暫時安置在村小學。但是,滑坡的山體還不穩定,還有繼續擴大的趨勢,需要採取加固措施。請指示。
李區長:好,先帶我們到滑坡現場去看一看。
一行人巡查了滑坡現場和受損房屋,到模擬的村小學(由現場板房模擬)看望了受災群眾,然後在村委會(搭設帳篷模擬)設立現場指揮部,召集會議,布置工作。
李區長:(地點:現場指揮部)根據區委、區政府的部署,決定在劉村設立山體滑坡地質災害現場應急搶險指揮部,由我擔任總指揮,區應急辦、國土分局、公安分局、民政局和衛生局的領導擔任指揮部成員。剛才大家看了滑坡現場,對搶險救災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見。現在我布置以下任務:第一,由區公安分局負責,劉村村委配合,在受滑坡威脅的區域設置警戒線,看看還有沒有未撤離的群眾,並嚴禁無關人員出入,對群眾已撤離的房屋要安排治安人員加強巡邏,保護群眾的財產安全;第二,由區衛生局負責,做好受傷人員的救治工作,年老體弱的群眾和兒童有身體不適的,要做好檢查,發放葯品;第三,由區民政局負責,會同東區街辦事處將撤離的群眾安置好,發放必要的飲用水和其他生活用品,把群眾的生活安排好;第四、由區國土分局負責,在上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對災害進行調查,盡快拿出控制災情的有效措施;第五,由區氣象局負責,對天氣情況進行觀測,有災害天氣及時報告。
解說員(男):按照現場應急搶險指揮部的部署,蘿崗區各職能部門立即分頭行動,妥善做好地質災害前期處置工作。
屏幕依次顯示:
區公安分局領導指揮民警和治保隊員設立警戒標志,站崗巡邏,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產生二次災害;
區衛生局領導指揮醫護人員給老人和兒童檢查身體,將受傷群眾抬上擔架,送上救護車,救護車開走;
區民政局領導帶隊給轉移安置的群眾發放礦泉水、麵包、方便麵等物資;
區國土房管分局派員繼續對滑坡山體進行監測,分局領導在演練現場隊伍入口處迎接省、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急工作組和應急分隊。
第五場 應急調查(約15分鍾)
17:05—17:02
解說員(男):現在進入第五場,應急調查。
屏幕顯示:第五場應急調查。
解說員(女):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派出的工作組、專家組應急救援隊伍已到達現場,相關負責人在蘿崗區國土房管分局楊佳新副局長的陪同下,來到現場應急搶險指揮部,和李區長等人會合。
丘處長:李區長,受領導的指派,省廳、市局派出的應急工作組、專家組和應急救援隊伍已到現場,配合你們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李區長:大家辛苦了!山體滑坡已經使劉村十餘幢房屋受損,我們已經將受威脅的村民轉移安置。但是,滑坡體還不穩定,還有繼續下滑的趨勢,盼望你們盡快提出控制災情的有效措施。
丘處長:好!我們馬上開展工作。
(搶險各隊伍在主席台前列隊集合)
鄭蘭波:大家按C級響應方案,立即實施!
省國土資源廳專家組、市地調院、市房安所、市鑒定所應急分隊立即分頭展開行動。
屏幕顯示:應急調查分隊開展調查、監測工作的特寫。
解說員(女):現在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分隊正在滑坡現場調查。該分隊組建於2007年7月,現有隊員44名,由廣州市地質調查院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分為預警組、應急調查組、監測組、信息保障組和後勤保障組。該分隊承擔著廣州市各類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調查及技術搶險,負責調查地質災害的成因、規模、性質,提出防治措施建議,協助各區(縣級市)政府和國土房管部門開展地質災害應對工作。該分隊除擔負著廣州10區2市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調查外,還負責廣州市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和重要隱患點的監測工作。自建隊以來,已完成各類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調查600多宗,地質災害隱患點核查近2000處,建立了廣州市地質災害隱患點台賬,編制了全市地質災害易發區劃圖和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圖,為廣州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2008年汶川地震後,應急分隊部分隊員參加了威州鎮災後重建工作,在餘震不斷、山體崩塌、滑坡時有發生的條件下,順利完成8個重建項目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評估報告一次性通過四川省國土資源廳組織的專家評審,並獲得評審專家組的一致好評。(稍作停頓)
解說員(男):我們可以看到,調查隊員正在操作的是地質雷達(特寫鏡頭)。因我市常見的地質災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縫等,任何一種地質災害的發生都會在土壤、岩層中留下痕跡,這些痕跡由於物性差異,電磁波穿過時,反射能量發生增減,地質雷達可據此解譯出該痕跡的位置及形態等信息。
解說員(女):在另一邊,我們可以看到調查隊員正在使用的是激光測距槍(特寫鏡頭),是一種便於攜帶並可在霧、雪、雨、塵等惡劣氣象條件下進行測量工作的儀器,激光測距槍可以進行多點高差、平距、傾斜角、下垂度及面積等參數的測量,是進行地質災害調查的先進工具。
屏幕顯示:房屋安全鑒定隊特寫。
解說員(男):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房屋鑒定隊的工作人員。市房屋安全鑒定管理所擁有一批素質高、經驗豐富的高中級工程技術人員,除了負責組織廣州市房屋安全普查和房屋安全狀況鑒定管理工作外,還負責危及公共安全的突發事件中的房屋安全應急鑒定工作,如2004年12月31日八旗二馬路廣州城建總大廈火災事故、2005年7月21日江南大道中海珠城廣場基坑倒塌事故、2007年3月14日黃埔荔聯爆炸事故、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災後房屋的應急搶險鑒定工作,曾被評為海珠城廣場基坑倒塌事故處理先進單位及廣州市抗震救災工作先進單位。
第六場 會商決策(約5分鍾)
17:20—17:25
解說員(女):現在進入第六場,會商決策。
屏幕顯示:第六場會商決策。
現場應急搶險指揮部,各位領導和專家坐在會議桌前研究應急處置措施。
解說員(男):經過調查,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專家組和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分隊會商意見後,由張建國總工向現場指揮部報告調查結論和應急處置措施建議。
張總:報告李區長,根據應急調查和省、市專家組會商,對劉村山體滑坡提出如下應急處置意見:
本次山體滑坡主要是由暴雨引發的中型地質災害,目前滑坡體還不穩定,為有效控制險情,建議採取以下措施:①搜救群眾;②在滑坡體後緣開挖截排水溝,在坡面鋪蓋防水布,在坡腳堆壓沙包壓腳阻滑;③對受災變形的房屋排險加固;④靜態爆破清除坡上危石;⑤在危險區劃定警戒線,豎立警示牌,對滑坡體進行實時監測。報告完畢!
李區長在徵求指揮部成員意見後作出部署。
李區長:同意專家組意見,請國土部門立即組織實施,蘿崗區各部門全力配合,排除險情!
第七場 排除險情(約30分鍾)
17:25—17:55
解說員(女):現在進入第七場,排除險情。
屏幕顯示:第七場排除險情。
解說員(男):市國土房管局房屋搶險救援隊正在趕來(車輛進場)。該救援隊成立於2006年,目前共有搶險隊員51名。廣州市房屋安全管理所每年組織各級房屋搶險救援隊伍舉行各種演練和技能培訓,提高搶險隊的綜合應急搶險、救援能力,成功處置了荔灣區逢源路逢源正中約8號之一、10號房屋倒塌事件、白雲區永泰村在建長和汽車銷售中心房屋坍塌事件、蘿崗區宏康花園康慧苑杜鵑樓一樓受爆炸破壞事件等,確保了我市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最大限度減輕了事故災害損失。
譚青松:(待解說完畢後)報告黃所長,房屋安全搶險救援隊伍集結完畢。請指示!
黃光華:好!請帶領搶險小組,按房屋搶險方案立即實施!
譚青松:出發!
(房屋安全搶險救援隊出發時,白雲區、蘿崗區,從化、增城市搶險隊列隊入場)
從化隊隊長:報告鄭院長,地質災害搶險隊伍集結完畢。請指示!
鄭蘭波:好!各搶險隊按專家組意見立即實施!
從化隊長:是!(面向隊員)出發!
解說員(女):(待搶險隊實施處置時開始解說)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地質災害搶險分隊現在正在對滑坡體實施排險處置。該分隊由各分局年輕力壯的人員組成,除進行地質災害的應急搶險外,還擔負著分局的三防搶險、房屋搶險及其他一些突發性的應急搶險工作,被人們稱為國土房管人的「救火隊」。同時,該分隊還聘請了一支專業的爆破隊伍,該爆破隊伍是省地質科學研究所專門從事爆破工作的專業隊伍,本次工作任務是對危石實施爆破清除,避免危石滾下破壞民房、傷及居民。(稍作停頓)
處置滑坡地質災害的措施可形象地表述為「卸載、固腰、壓腳、止水」。「卸載」即減載放坡,通過削減邊坡上部土體荷重,從而減少滑坡體荷載,降低整體下滑力。「固腰」即錨固支護坡體,提高坡體的抗滑能力。「壓腳」是堆沙包、砌擋土牆等壓固坡腳,可大大增強坡體的抗滑能力。「止水」則是挖排水溝和覆蓋防水材料,減少雨水滲透,避免加重、軟化坡體,提高坡體的穩定性。因「固腰」措施工程量、資金投入量大,一般在永久性治理工程中採用應急處置中通常採用可進行快速實施的「卸載、壓腳及止水」工藝。(稍作停頓)
解說員(男):在坡腳,我們可以看到搶險隊員們正在迅速地把沙袋堆疊在一起,形成沙包護坡牆,起到加固坡腳,阻擋滑坡體繼續下滑的作用,也即「壓腳」。而另兩個搶險小組正在滑坡體後緣外側設置截排水溝以及對裸露坡面覆蓋彩條布,這樣可以防止雨水滲入滑坡體,從而增加邊坡抗滑力,減緩滑坡體的下滑速度,亦即「止水」。我們上面所說的「固腰」措施因成本高,耗時長,我們將在本次應急搶險結束以後聘請專業的施工隊伍對該地質災害點進行永久治理,消除該地質災害點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停頓約1分鍾)
解說員(女):大家現在看到房屋左邊正在進行的是射牆頂架項目(特寫鏡頭)。射牆頂架是我市日常房屋搶險救援中常用的傳統工藝,由於支撐時效長,可為房屋制定後續維修計劃爭取時間。現在搶險隊員正在將切割和打磨好的鋼筋、木樁打入到預定的位置和深度,作為射牆頂架的臨時支座。
房屋的右邊,正在進行的是液壓樁頂項目(特寫鏡頭)。液壓樁頂是搶險隊根據應急搶險救援中常見的房屋結構破壞形式而設計的新技術,可對房屋的結構和牆體等構件進行多角度、多位置、同時支頂,從而達到較好的排危效果。
解說員(男):我們現在來看搶險隊救人的情況。在兩邊窗戶邊緊張工作的是破拆救援組,他們使用的破拆工具是多功能液壓擴剪器(特寫鏡頭)。液壓擴剪器可以剪切鋼筋、護欄、門框、電纜、汽車框結構以及其他金屬或非金屬結構,救助被困於受限環境中的受害人或危險環境中的受害物。
現在大家看到在房屋的中間正在進行的是升降平台救援(特寫鏡頭)。升降平台具有多種功能,其中一種就是當房屋出現險情時,建築物原有通道遭到破壞或存在安全隱患不能正常使用,為能及時打通救援通道開展救援,可以藉助升降平台,從建築物外部將救援人員送達指定位置。
解說員(女):我們現在來看看地質災害應急搶險監測小組的工作情況。監測組現在正在使用的是測量型GPS(特寫鏡頭),即測量型全球定位系統。它是利用接收空中衛星信號測距進行定位的。其水平精度已達到毫米級,能進行控制測量及地形測繪的碎部點採集,與常規測量儀器相比,測量型GPS能克服控制點不能通視的問題,大大提高了測量精度和工作效率。(稍作停頓)
在它旁邊的就是全站儀(特寫鏡頭),它是全站型電子速測儀的簡稱,由光電測距儀、電子經緯儀和數據處理系統三部分組成。全站儀通過測量斜距、豎直角、水平角等,可進行平距、高差及坐標值的自動計算。監測組現在使用的全站儀測距長度可達到2千米,能方便地進行滑坡體地形測量、碎部點採集和滑坡體變形監測,是地質災害變形監測的有力武器。
第八場 善後處理(約5分鍾)
17:55——18:00
解說員(女):現在進入第八場,善後處理。
屏幕顯示:第八場善後處理。
從化隊隊長:鄭院長,地災搶險隊已完成任務,請指示。
鄭蘭波:辛苦了,請帶隊員休息。
譚青松:黃所長,房屋搶險隊已完成任務,請指示。
黃光華:辛苦了,請帶隊員休息。
(鄭蘭波、黃光華將意見匯總至專家組,專家組商討約2分鍾後,由張建國、鄭蘭波、黃光華向李區長匯報)
鄭蘭波:李區長,通過地質災害應急搶險工作,滑坡變形已得到有效控制,報告完畢。
黃光華:李區長,房屋搶險救援隊通過對房屋實施臨時加固等措施,穩定了房屋結構,現已成功救出被困人員,報告完畢。
張建國:李區長,通過地質災害和房屋搶險救援,災情現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根據監測數據,滑坡已趨於穩定。專家組分析認為,可以結束本次應急搶險工作。請指示!
李區長:同志們,大家辛苦了。本次的應急搶險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應急工作取得圓滿成功。現在,請各應急搶險隊解除應急狀態,恢復正常秩序。
解說員(女):在搶險隊員的共同努力下,應急搶險工作取得圓滿成功。
尾聲(約20分鍾)
18:00—18:20
解說員(男):現在請參加本次應急演練的全體人員到觀摩台前集中。
解說員(女):(隊伍集中完後)下面,請廣州市應急辦領導對本次演練進行點評。
市應急辦領導:(點評)
解說員(女):謝謝×××(領導)的點評。下面,請廣東省國土資源廳×××(領導)對本次演練作總結。
省國土資源廳領導:(總結,稿件請省廳地環處代擬)
解說員(女):下面,請本次應急演練的總指揮、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張超群副巡視員宣布本次演練結束。
張超群:我宣布,廣東省廣州市2011年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結束。
解說員(男、女):再次感謝各位領導、嘉賓蒞臨指導對全體參加演練的同志和後勤工作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大家!
(播放樂曲)
眾志成城,吹響地質災害搶險救災集結號
消防隊員迅速投入「戰斗」
地質專家進行儀器探測
醫護人員也趕來給受傷的群眾進行救治
『陸』 基於大數據的尾礦庫安全三維模擬推演系統有什麼優勢
尾礦庫安全三維模擬推演系統(威海晶合)除了可以實現尾礦庫在線監測的基本功能——
浸潤線、滲流量、滲流壓力、排水流量、庫水位、降水量、干灘(包括干灘長度、灘頂高程、干灘坡度)、排水井前水區澄清距離、壩體表面位移(水平位移和豎向位移)、壩體內部位移(內部變形和豎向位移)、岸坡位移、環境水質、三維調洪庫容
之外,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根據氣象數據,地理信息數據對尾礦庫未來一段時間的情況進行推演模擬。
同時,系統支持省市縣企四級聯網,政府相關部門可通過全省GIS圖實時查看各企業尾礦庫當前狀態,第一時間接收尾礦庫異常狀態報警信息,還可利用推演模擬功能製作應急預案。
總的來說,核心優勢就是:
實時監測;省市縣企四級聯網;基於GIS圖的操作界面,看哪裡點哪裡;獨特演算法,模擬推演,精準預測。
『柒』 設計一份演練腳本
xx災事故應急預案演練方案一、組織機構:1、參加桌面演練的成員單位:2、現場記錄組成員:3、攝像組成員:4、應急辦公室值勤人員二、演練目標目標1:某小區一住宅樓內液化石油氣用戶液化氣鋼瓶泄漏爆炸著火。 事態發展情況:(1)有人員受傷;(2)住宅樓內多處發生著火;(3)住宅樓內液化石油氣鋼瓶與爐具之間的膠管發生破損泄漏,一時控制不住,有發生二次爆炸的危險;(切斷樓棟電源,有水對液化石油氣泄漏區域進行稀釋,防止液化石油氣鋼瓶發生爆炸,進一步查明現場,關閉液化石油氣鋼瓶閥門)目標2:棉花加工廠發生火災事故;(1)棉花加工廠某車間內由於電氣事故發生火災;(2)車間內火災已向外漫延,車間內火勢短時間內無法控制。三、任務(一)液化石油氣火災事故1、滅火;消防滅火人員對著火建築進行滅火,並對火源進行控制,防止火災擴大化。在滅火過程中,在液化石油氣鋼瓶氣源未切斷時,不得將液化石油氣鋼瓶的著火點的火源滅掉;只可採取對液化石油氣鋼瓶進行降溫處理。2、切斷氣源;3、搶救受傷人員;4、組織、疏散50m范圍之內的居民;5、對事故進行現場調查取證;(二)棉花加工廠火災事故1、切斷事故區域的電源;2、滅火:消防滅火人員對著火區域進行滅火,並對周圍可燃物進行轉移,無法轉移的物質,應採取措施與火源進行隔離(特別是採用水幕形式)3、組織對著火點周圍10m內的可燃物資進行轉移;四、程序1、xx液化石油氣儲配站的應急預案啟動:(1)2、xx社區的應急預案啟動;(1)3、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啟動;(1)接警;(2)向領導報告;(3)團領導下達「xx應急預案啟動」的指令;(4)指揮辦公室擬定現場指揮部及應急小組組成方案;(5)指揮部辦公室向相關單位轉達「xx應急預案啟動」的指令;(6)接到指令的單位分別奔赴現場;五、現場指揮的成立:1、現場總指揮聽取「某社區」、「棉花加工廠」人員的情況匯報;2、成員單位到達現場後向指揮部報導;3、指揮部下達搶險救災任務;六、搶險救災1、xx企業消防隊對著火建築物實施滅火;2、液化石油氣儲備站想法切斷鋼瓶氣源;3、醫療救護人員對傷員實施救護;4、派出所、社區人員對50m范圍內的居民實施疏散;5、液化石油氣儲備站的技術人員對戶內損壞的燃氣設施實施恢復;7、氣象、環保檢測組對風力、風向、現場燃氣濃度進行檢測並報告;注:xx - 企業名稱。
『捌』 尾礦庫安全技術規程的規程介紹
1.1 尾礦庫各使用期的設計等別應根據該期的全庫容和壩高分別按表1確定。當兩者的等差為一等時,以高者為准;當等差大於一等時,按高者降低一等。尾礦庫失事將使下游重要城鎮、工礦企業或鐵路干線遭受嚴重災害者,其設計等別可提高一等。
表1 尾礦庫等別
1.2 尾礦庫構築物的級別根據尾礦庫等別及其重要性按表2確定。
表2 尾礦庫構築物的級別 2.1 尾礦庫勘察
2.1.1 尾礦庫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勘察應符合有關國家及行業標准要求,查明影響尾礦庫及各構築物安全性的不利因素,並提出工程措施建議,為設計提供可靠依據。
2.1.2 在用的上游法尾礦堆積壩的勘察應執行《岩土工程勘察規范》。
2.2 尾礦庫設計
2.2.1 尾礦庫庫址選擇應遵守下列原則:
a) 不宜位於工礦企業、大型水源地、水產基地和大型居民區上游;
b) 不應位於全國和省重點保護名勝古跡的上游;
c) 應避開地質構造復雜、不良地質現象嚴重區域;
d) 不宜位於有開采價值的礦床上面;
e)匯水面積小,有足夠的庫容和初、終期庫長。
2.2.2 尾礦庫設計應對不良地質條件採取可靠的治理措施。
2.2.3 對停採的露天采礦場改作尾礦庫的,應對安全性進行專項論證;對露天采礦場下部有采礦活動的,不宜作為尾礦庫。確須用時,應由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專項論證,並提出安全技術措施,在保證地下采礦安全時,方可使用。
2.2.4 尾礦庫設計文件應明確下列安全運行控制參數:
a) 尾礦庫設計最終堆積高程、最終壩體高度、總庫容;
b) 尾礦壩堆積坡比;
c) 尾礦壩不同堆積標高時,庫內控制的正常水位、調洪高度、安全超高及最小干灘長度等;
d) 尾礦壩浸潤線控制。
2.2.5 尾礦庫初步設計應編制安全專篇,主要內容為:
a) 尾礦庫區存在的安全隱患及對策;
b) 尾礦庫初期壩和堆積壩的穩定性分析;
c) 尾礦庫動態監測和通訊設備配置的可靠性分析;
d) 尾礦庫的安全管理要求。
2.3 尾礦壩設計
2.3.1 尾礦壩宜以濾水壩為初期壩,利用尾礦築壩。當遇有下列條件之一時,可以採用當地土石料或廢石建壩。
a) 尾礦顆粒很細、粘粒含量大,不能築壩;
b) 由尾礦庫後部放礦合理;
c) 尾礦庫與廢石場結合考慮,用廢石築壩合理。
2.3.2 初期壩高度的確定除滿足初期堆存尾礦、澄清尾礦水、尾礦庫回水和冬季放礦要求外,還應滿足初期調蓄洪水要求。
2.3.3 壩基處理應滿足滲流控制和靜力、動力穩定要求,遇有下列情況時,應進行專門研究處理:
a) 透水性較大的厚層砂礫石地基;
b) 易液化土、軟粘土和濕陷性黃土地基;
c) 岩溶發育地基;
d) 采空區地基。
2.3.4 尾礦築壩的方式,對於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及7度以下地區宜採用上游式築壩,抗震設防烈度為8~9度地區宜採用下游式或中線式築壩。
2.3.5 上游式築壩,中、粗尾礦可採用直接沖填築壩法,尾礦顆粒較細時宜採用分級沖填築壩法。
2.3.6 下游式或中線式尾礦築壩分級後用於築壩的尾礦,其粗顆粒(d≥0.074 mm)含量不宜少於70%,否則應進行築壩試驗。築壩上升速度應滿足庫內沉積灘面上升速度和防洪的要求。
2.3.7 下游式或中線式尾礦壩應設上游初期壩和下游濾水壩趾,二者之間的壩基應設置排滲設施。
2.3.8 尾礦庫擋水壩應按水庫壩的要求設計。
2.3.9 上游式尾礦壩沉積灘頂至設計洪水位的高差不得小於表3最小安全超高值,同時,灘頂至設計洪水位邊線距離不得小於表3最小灘長值。
表3 上游式尾礦壩的最小安全超高與最小灘長
2.3.10 下游式和中線式尾礦壩壩頂外緣至設計洪水位水邊線的距離不宜小於表4的最小灘
長值。
當壩體採取防滲斜(心)牆時,壩頂至設計洪水位的高差亦不得小於表3的最小安全超高值。
表4 下游式及中線式尾礦壩的最小灘長
2.3.11 尾礦庫擋水壩在設計洪水位時安全超高不得小於表3的最小安全超高值、最大風壅水面高度和最大風浪爬高三者之和。最大風壅水面高度和最大風浪爬高可按《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推薦的方法計算。
2.3.12 地震區尾礦壩應符合下列規定:
上游式尾礦壩沉積灘頂至正常高水位的高差不得小於表3最小安全超高值與地震壅浪高度之和,灘頂至正常高水位水邊線的距離不得小於表3的最小灘長值與地震壅浪高度對應灘長之和。
下游式與中線式尾礦壩壩頂外邊緣至正常高水位水邊線的距離不宜小於表4的最小灘長值與地震壅浪高度對應灘長之和。
尾礦庫擋水壩壩頂至正常高水位的高差不得小於表3最小安全超高值與地震壅浪高度之和。
地震壅浪高度可根據抗震設防烈度和水深確定,可採用0.5~1.5 m。
對於全部採用當地土石料或廢石堆築的尾礦壩,其安全超高按尾礦庫擋水壩要求確定。
2.3.13 尾礦壩設計應進行滲流計算,以確定壩體浸潤線、逸出坡降和滲流量。浸潤線出逸的尾礦堆積壩壩坡,應設排滲設施,1、2級尾礦壩還應進行滲流穩定研究。
2.3.14 上游式尾礦壩的滲流計算應考慮尾礦築壩放礦水的影響。1、2級山谷型尾礦壩的滲流應按三維計算或由模擬試驗確定;3級以下尾礦壩的滲流計算可按附錄A進行。
2.3.15 上游式尾礦堆積壩的初期透水堆石壩壩高與總壩高之比值不宜小於1/8。
2.3.16 尾礦初期壩與堆積壩壩坡的抗滑穩定性應根據壩體材料及壩基岩土的物理力學性質,考慮各種荷載組合,經計算確定。計算方法宜採用瑞典圓弧法;當壩基或壩體內存在軟弱土層時,可採用改良圓弧法;考慮地震荷載時,應按《水工建築物抗震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進行計算。
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及6度以下地區的5級尾礦壩,當壩外坡比小於1:4時,除原尾礦屬尾粘土和尾粉質粘土以及軟弱壩基外,可不作穩定計算。
2.3.17 尾礦壩穩定性計算的荷載分下列5類,可根據不同情況按表5進行組合:
一類為築壩期正常高水位的滲透壓力;
二類為壩體自重;
三類為壩體及壩基中孔隙壓力;
四類為最高洪水位有可能形成的穩定滲透壓力;
五類為地震慣性力。
表5 荷載的組合
2.3.18 按瑞典圓弧法計算壩超抗滑穩定的安全系數不應小於表6規定的數值。
表6 壩坡坑滑穩定最小安全系數
2.3.19 當採用簡化畢肖普法與瑞典圓弧法計算結果相比較時,可參照《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范》有關規定選用兩種方法各自的最小安全系數。
2.3.20 尾礦壩壩體材料及壩基土的抗剪強度指標類別,應視強度計算方示與土類的不同按表7選取。
表7 尾礦及土的抗剪強度指標
2.3.21 上游式尾礦壩的計算斷面應考慮到尾礦沉積規律,根據顆粒粗細程度概化分區。各區尾礦的物理力學指標可參考類似尾礦壩或按附錄B確定,必要時通過試驗研究確定。
對在用尾礦壩進行穩定計算時應根據該壩勘察報告確定概化分區及相應的物理力學指標。
2.3.22 上游式尾礦壩堆積至1/2~2/3最終設計壩高時,應對壩體進行一次全面的勘察,並進行穩定性專項評價,以驗證現狀及設計最終壩體的穩定性,確定相應技術措施。
2.3.23 透水堆石壩上游坡坡比不宜陡於1:1.6;土壩上游坡坡比可略陡於或等於下游坡。初期壩下游坡比在初定時可按表8確定。
表8 初期壩下游坡坡比
2.3.24 尾礦堆積壩下游坡與兩岸山坡結合處應設置截水溝
2.3.25 上游式尾礦壩的堆積壩下游坡面上宜用土石覆蓋或用其他方式植被綠化,並可結合排滲設施每隔6~10 m高差設置排水溝。
2.3.26 4級以上尾礦壩應設置壩體位移和壩體浸潤線觀測設施。必要時還宜設置孔隙水壓力、滲透水量及其渾濁度的觀測設施。
2.4 排洪設計
2.4.1 尾礦庫必須設置排洪設施,並滿足防洪要求。尾礦庫的排洪方式,應根據地形、地質條件、洪水總量、調洪能力、回水方式、操作條件與使用年限等因素,經過技術比較確定。尾礦庫宜採用排水井(斜槽)一排水管(隧洞)排洪系統。有條件時也可採用溢洪道或截洪溝等排洪設施。
2.4.2 尾礦庫的防洪標准應根據各使用期庫的等別,綜合考慮庫容、壩高、使用年限及對下游可能造成的危害等因素,按表9確定。
表9 尾礦庫防洪標准
2.4.3 儲存鈾礦等有放射性和有害尾礦,失事後可能對下游環境造成極其嚴重的尾礦庫,其防洪標准應予以提高,必要時其後期防洪可按可能最大洪水進行設計。
2.4.4 尾礦庫洪水計算應符合下列要求:
a) 應根據當地水文圖冊或有關部門建議的適用於特小匯水面積的計算公式計算。當採用全國通用的公式時,應當用當地的水文參數。有條件時應結合現場洪水調查予以驗證。
b) 庫內水面面積不超過流域面積的10%,則可按全面積陸面匯流計算。否則,水面和陸面面積的匯流應分別計算。
2.4.5 設計洪水的降雨歷時應採用24小時計算,經論證也可採用短歷時計算。
2.4.6 當24小時洪水總量小於調洪庫容時,洪水排出時間不宜超過72小時。
2.4.7 尾礦庫排水構築物的型式與尺寸應根據水力計算及調洪計算確定。對一、二等尾礦庫及特別復雜的排水構築物,還應通過水工模型試驗驗證。
2.4.8 尾礦庫排洪構築物宜控制常年洪水(多年平均值)不產生無壓與有壓流交替的工作狀態。無法避免時,應加設通氣管。當設計為有壓流時,排水管接縫處止水應滿足工作水壓的要求。
排水管或隧洞中最大流速應不大於管(洞)壁材料的容許流速。
2.4.9 排水構築物的基礎應避免設置在工程地質條件不良或需要填方的地段。無法避開時,應進行地基處理設計。
2.4.10 排水構築物的設計應按《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和《水工隧洞設計規范》進行。
2.4.11 設計排水系統時,應考慮終止使用時在井座或支洞末端進行封堵的措施。
2.4.12 在排水構築物上或尾礦庫內適當地點,應設置清晰醒目的水位標尺。
2.5 尾礦庫安全設施施工及驗收
2.5.1 尾礦庫初期壩、副壩、排洪設施、觀測設施等安全設施的施工及驗收可參照《尾礦設施施工及驗收規程》和其他有關規程進行。
2.5.2 隱蔽工程必須經分段驗收合格後,方可進行下一階段施工。 3.1 安全生產管理職責
3.1.1 建立健全尾礦設施安全管理制度;對從事尾礦庫作業的尾礦工進行專門的作業培訓,並監督其取得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資格證書和持證上崗情況。
3.1.2 編制年、季作業計劃和詳細運行圖表,統籌安排和實施尾礦輸送、分級、築壩和排洪的管理工作。
3.1.3 嚴格按照本規程、《尾礦庫安全監督管理規定》和設計文件的要求,做好尾礦庫放礦築壩、回水排水、防汛、抗震等安全生產管理。
3.1.4 做好日常巡檢和定期觀測,並進行及時、全面的記錄。發現安全隱患時,應及時處理並向企業主管領導報告。
3.2 應急救援預案
3.2.1 企業應編制應急救援預案,並組織演練。
3.2.2 應急救援預案種類:
a) 尾礦壩垮壩;
b) 洪水漫頂;
c) 水位超警戒線;
d) 排洪設施損毀、排洪系統堵塞;
e) 壩坡深層滑動;
f) 防震抗震;
g) 其他。
3.2.3 應急救援預案內容;
a) 應急機構的組成和職責;
b) 應急通訊保障;
c) 搶險救援的人員、資金、物資准備;
d) 應急行動;
e) 其他。
3.3 尾礦排放與築壩
3.3.1 尾礦排放與築壩,包括岸坡清理、尾礦排放、壩體堆築、壩面維護和質量檢測等環節,必須嚴格按設計要求和作業計劃及本規程精心施工,並作好記錄。
3.3.2 尾礦壩灘頂高程必須滿足生產、防汛、冬季冰下放礦和回水要求。尾礦壩堆積坡比不得陡於設計規定。
3.3.3 每期子壩堆築前必須進行岸坡處理,將樹木、樹根、草皮、廢石、墳墓及其他有害構築物全部清除。若遇有泉眼、水井、地道或洞穴等.應作妥善處理。清除雜物不得就地堆積,應運到庫外。
岸坡清理應作隱蔽工程記錄,經主管技術人員檢查合格後方可充填築壩。
3.3.4上游式築壩法,應於壩前均勻放礦,維持壩體均勻上升,不得任意在庫後或一側岸坡放礦。應做到:
a) 粗粒尾礦沉積於壩前,細粒尾礦排至庫內,在沉積灘范圍內不允許有大面積礦泥沉積;
b) 壩頂及沉積灘面應均勻平整,沉積灘長度及灘頂最低高程必須滿足防洪設計要求;
c) 礦漿排放不得沖刷初期壩和子壩,嚴禁礦漿沿子壩內坡趾流動沖刷壩體;
d) 放礦時應有專人管理,不得離崗。
3.3.5 壩體較長時應採用分段交替作業,使壩體均勻上升,應避免灘面出現側坡、扇形坡或細粒尾礦大量集中沉積於某端或某側。
3.3.6 放礦口的間距、位置、同時開放的數量、放礦時間以及水力旋流器使用台數、移動周期與距離,應按設計要求和作業計劃進行操作。
3.3.7 為保護初期壩上游坡及反濾層免受尾礦漿沖刷,應採用多管小流量的放礦方式,以利盡快形成灘面,並採用導流槽或軟管將礦漿引至遠離壩頂處排放。
3.3.8 冰凍期、事故期或由某種原因確需長期集中放礦時,不得出現影響後續堆積壩體穩定的不利因素。
3.3.9 岩溶發育地區的尾礦庫,可採用周邊放礦,形成防滲墊層,減少滲漏和落水洞事故。
3.3.10 尾礦壩下游坡面上不得有積水坑。
3.3.11 壩外坡面維護工作應按設計要求進行,或視具體情況選用以下維護措施:
a) 坡面修築人字溝或網狀排水溝;
b) 坡面植草或灌木類植物;
c) 採用碎石、廢石或山坡土覆蓋壩坡。
3.3.12 每期子壩堆築完畢,應進行質量檢查,檢查記錄需經主管技術人員簽字後存檔備查。主要檢查內容:
a) 子壩長度、剖面尺寸、軸線位置及內外坡比;
b) 新築子壩的壩頂及內坡趾灘面高程、庫內水位;
c) 尾礦築壩質量。
3.3.13 壩體出現沖溝、裂縫、塌坑和滑坡等現象時,應及時妥善處理。
3.4 尾礦庫水位控制與防汛
3.4.1 當尾礦庫防洪標准低十本規程規定時,應採取措施,提高尾礦庫防洪能力,滿足現行標准要求。
3.4.2 控制尾礦庫內水位應遵循的原則;
a) 在滿足回水水質和水量要求前提下,盡量降低庫內水位;
b) 在汛期必須滿足設計對庫內水位控制的要求;
c) 當尾礦庫實際情況與設計不符時,應在汛前進行調洪演算,保證在最高洪水位時灘長與超高都滿足設計要求;
d) 當回水與尾礦庫安全對灘長和超高的要求有矛盾時,必須保證尾礦庫安全;
e) 水邊線應與壩軸線基本保持平行。
3.4.3 汛期前應對排洪設施進行檢查、維修和疏浚,確保排洪設施暢通。根據確定的排洪底坎高程,將排洪底坎以上1.5倍調洪高度內的擋板全部打開,清除排洪口前水面漂浮物;庫內設清晰醒目的水位觀測標尺,標明止常運行水位和警戒水位。
3.4.4 排出庫內蓄水或大幅度降低庫內水位時,應注意控制流量,非緊急情況不宜驟降。
3.4.5 岩溶或裂隙發育地區的尾礦庫,應控制庫內水深,防止落水洞漏水事故。
3.4.6 非緊急情況,未經技術論證,不得用常規子壩擋水。
3.4.7 洪水過後應對壩體和排洪構築物進行全面認真的檢查與清理,發現問題及時修復,同時,採取措施降低庫水位,防止連續降雨後發生垮壩事故。
3.4.8 尾礦庫排水構築物停用後,必須嚴格按設計要求及時封堵,並確保施工質量。嚴禁在排水井井筒頂部封堵。
3.5 滲流控制
3.5.1 尾礦庫運行期間應加強觀測,注意壩體浸潤線埋深及其出逸點的變化情況和分布狀態,嚴格按設計要求控制。
3.5.2 在尾礦庫運行過程中,如壩體浸潤線超過控制線,應經安全技術論證增設或更新排滲設施。
3.5.3 上游式尾礦堆積壩可採取下列措施控制滲流:
a) 尾礦築壩地基設置排滲褥墊、水平排滲管(溝)及排滲井等;
b) 尾礦堆積體內設置水平排滲管(溝)或垂直排滲井、輻射式排滲井等;
c) 與山坡接觸的尾礦堆積坡腳處設置貼坡排滲或排滲管(溝)等;
d) 適當降低庫內水位,增大沉積灘長;
e) 壩前均勻放礦。
3.5.4 當壩面或壩肩出現集中滲流、流土、管涌、大面積沼澤化、滲水量增大或滲水變渾等異常現象時,可採取下列措施處理:
a) 在滲漏水部位鋪設土工布或天然反濾料,其上再以堆石料壓坡;
b) 增設排滲設施,降低浸潤線。
3.6 尾礦庫防震與抗震
3.6.1 尾礦庫原設計抗震標准低於現行標准時,應進行安全技術論證。需提高尾礦壩抗震穩定性時可採取以下措施:
a) 在下游坡坡腳增設土石料壓坡;
b) 對堆積坡進行削坡、放緩壩坡;
c) 對壩體進行加密處理;
d) 降低庫內水位或增設排滲設施,降低壩體浸潤線。
3.6.2 震前應注意庫區岸坡的穩定性,防止滑坡破壞尾礦設施。
3.6.3 上游建有尾礦庫、排土場或水庫等工程設施的尾礦庫,應了解上游所建工程的穩定情況,必要時應採取防範措施避免造成更大損失。
3.6.4 震後應進行檢查,對被破壞的設施及時修復。
3.7 庫區及周邊條件規定
3.7.1 尾礦庫下游不宜建設居住、生產等設施。
3.7.2 嚴禁在尾礦壩上和庫區周圍進行亂采、濫挖和非法爆破等。 4.1 防洪安全檢查
4.1.1 檢查尾礦庫設計的防洪標準是否符合本規程規定。當設計的防洪標准高於或等於本規程規定時,可按原設計的洪水參數進行檢查;當設計的防洪標准低於本規程規定時,應重新進行洪水計算及調洪演算。
4.1.2 尾礦庫水位檢測,其測量誤差應小於20 mm。
4.1.3 尾礦庫灘頂高程的檢測,應沿壩(灘)頂方向布置測點進行實測,其測量誤差應小於20mm。
當灘頂一端高一端低時,應在低標高段選較低處檢測1~3個點;當灘頂高低相同時,應選較低處不少於3個點;其他情況,每100m壩長選較低處檢測1~2個點,但總數不少於3個點。
各測點中最低點作為尾礦庫灘頂標高。
4.1.4 尾礦庫干灘長度的測定,視壩長及水邊線彎曲情況,選干灘長度較短處布置1~3個斷面。測量斷面應垂直於壩軸線布置,在幾個測量結果中,選最小者作為該尾礦庫的沉積灘干灘長度。
4.1.5 檢查尾礦庫沉積灘干灘的平均坡度時,應視沉積干灘的平整情況,每100 m壩長布置不少於1~3個斷面。測量斷面應垂直於壩軸線布置,測點應盡量在各變坡點處進行布置,且測點間距不大於10~20 m(干灘長者取大值),測點高程測量誤差應小於5 mm。尾礦庫沉積干灘平均坡度,應按各測量斷面的尾礦沉積於灘加權平均坡度平均計算。
4.1.6 根據尾礦庫實際的地形、水位和尾礦沉積灘面,對尾礦庫防洪能力進行復核,確定尾礦壩安全超高和最小干灘長度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4.1.7 排洪構築物安全檢查主要內容:構築物有無變形、位移、損毀、淤堵,排水能力是否滿足要求等。
4.1.8 排水井檢查內容:井的內徑、窗口尺寸及位置,井壁剝蝕、脫落、滲漏、最大裂縫開展寬度,井身傾斜度和變位,井、管聯結部位,進水口水面漂浮物,停用井封蓋方法等。
4.1.9 排水斜槽檢查內容:斷面尺寸、槽身變形、損壞或坍塌,蓋板放置、斷裂,最大裂縫開展寬度,蓋板之間以及蓋板與槽壁之間的防漏充填物,漏砂,斜槽內淤堵等。
4.1.10 排水涵管檢查內容:斷面尺寸,變形、破損、斷裂和磨蝕,最大裂縫開展寬度,管間止水及充填物,涵管內淤堵等。
4.1.11 對於無法入內檢查的小斷面排水管和排水斜槽可根據施工記錄和過水暢通情況判定。
4.1.12 排水隧洞檢查內容:斷而尺寸,洞內塌方,襯砌變形、破損、斷裂、剝落和磨蝕,最大裂縫開展寬度,伸縮縫、止水及充填物,洞內淤堵及排水孔工況等。
4.1.13 溢洪道、截洪溝檢查內容:斷面尺寸,沿線山坡滑坡、塌方,護砌變形、破損、斷裂和磨蝕,溝內淤堵等。對溢洪道還應檢查溢流坎頂高程、消力池及消力坎等。
4.2 尾礦壩安全檢查
4.2.1 尾礦壩安全檢查內容:壩的輪廓尺寸、變形、裂縫、滑坡和滲漏、壩面保護等。尾礦壩的位移監測可採用視准線法和前方交匯法;尾礦壩的位移監測每年不少於4次,位移異常變化時應增加監測次數;尾礦壩的水位監測包括庫水位監測和浸潤線監測;水位監測每月不少於1次,暴雨期間和水位異常波動時應增加監測次數。
4.2.2 檢測壩的外坡坡比。每100m壩長不少於2處,應選在最大壩高斷面和壩坡較陡斷面。水平距離和標高的測量誤差不大於10 mm。尾礦壩實際坡陡於設計坡比時,應進行穩定性復核,若穩定性不足,則應採取措施。
4.2.3 檢查壩體位移。要求壩的位移量變化應均衡,無突變現象,且應逐年減小。當位移量變化出現突變或有增大趨勢時,應查明原因,妥善處理。
4.2.4 檢查壩體有無縱、橫向裂縫。壩體出現裂縫時.應查明裂縫的長度、寬度、深度、走向、形態和成因,判定危害程度,妥善處理。
4.2.5 檢查壩體滑坡。壩體出現滑坡時,應查明滑坡位置、范圍和形態以及滑坡的動態趨勢。
4.2.6 檢查壩體浸潤線的位置。應查明壩面浸潤線出逸點位置、范圍和形態。
4.2.7 檢查壩體排滲設施。應查明排滲設施是否完好、排滲效果及排水水質。
4.2.8 檢查壩體滲漏。應查明有無滲漏出逸點,出連點的位置、形態、流量及含沙量等。
4.2.9 檢查壩面保護設施。檢查壩肩截水溝和壩坡排水溝斷面尺寸,沿線山坡穩定性,護砌變形、破損、斷裂和磨蝕,溝內淤堵等;檢查壩坡土石覆蓋保護層實施情況。
4.3 尾礦庫庫區安全檢查
4.3.1 尾礦庫庫區安全檢查主要內容:周邊山體穩定性,違章建築、違章施工和違章采選作業等情況。
4.3.2 檢查周邊山體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等情況時,應詳細觀察周邊山體有無異常和急變,並根據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分析周邊山體發生滑坡可能性。
4.3.3 檢查庫區范圍內危及尾礦庫安全的主要內容:違章爆破、採石和建築,違章進行尾礦回採、取水,外來尾礦、廢石、廢水和廢棄物排入,放牧和開墾等。 5.1 尾礦庫安全度分類
尾礦庫安全度主要根據尾礦庫防洪能力和尾礦壩壩體穩定性確定,分為危庫、險庫、病庫、正常庫四級。
5.2 危庫
危庫指安全沒有保障,隨時可能發生垮壩事故的尾礦庫。危庫必須停止生產並採取應急措施。
尾礦庫有下列工況之一的為危庫:
a) 尾礦庫調洪庫容嚴重不足,在設計洪水位時,安全超高和最小干灘長度都不滿足設計要求,將可能出現洪水漫頂;
b) 排洪系統嚴重堵塞或坍塌,不能排水或排水能力急劇降低;
c) 排水井顯著傾斜,有倒塌的跡象;
d) 壩體出現貫穿性橫向裂縫,且出現較大范圍管涌、流土變形,壩體出現深層滑動跡象;
e) 經驗算,壩體抗滑穩定最小安全系數小於表6規定值的0.95;
f) 其他嚴重危及尾礦庫安全運行的情況。
5.3 險庫
險庫指安全設施存在嚴重隱患,若不及時處理將會導致垮壩事故的尾礦庫。險庫必須立即停產,排除險情。
尾礦庫有下列工況之一的為險庫;
a) 尾礦庫調洪庫容不足,在設計洪水位時安全超高和最小干灘長度均不能滿足設計要求;
b) 排洪系統部分堵塞或坍塌,排水能力有所降低,達不到設計要求;
c) 排水井有所傾斜;
d) 壩體出現淺層滑動跡象;
e) 經驗算,壩體抗滑穩定最小安全系數小於表6規定值的0.98;
f) 壩體出現大面積縱向裂縫,且出現較大范圍滲透水高位出逸,出現大面積沼澤化;
g) 其他危及尾礦庫安全運行的情況。
5.4 病庫
病庫指安全設施不完全符合設計規定,但符合基本安全生產條件的尾礦庫。病庫應限期整改。
尾礦庫有下列工況之一的為病庫:
a) 尾礦庫調洪庫容不足,在設計洪水位時不能同時滿足設計規定的安全超高和最小干灘長度的要求;
b) 排洪設施出現不影響安全使用的裂縫、腐蝕或磨損;
c) 經驗算,壩體抗滑穩定最小安全系數滿足表6規定值,但部分高程上堆積邊坡過陡,可能出現局部失穩;
d) 浸潤線位置局部較高,有滲透水出逸,壩面局部出現沼澤化;
e) 壩面局部出現縱向或橫向裂縫;
f) 壩面未按設計設置排水溝,沖蝕嚴重,形成較多或較大的沖溝;
g) 壩端無截水溝,山坡雨水沖刷壩肩;
h) 堆積壩外坡未按設計覆土、植被;
i) 其他不影響尾礦庫基本安全生產條件的非正常情況。
5.5 正常庫
尾礦庫同時滿足下列工況的為正常庫:
a) 尾礦庫在設計洪水位時能同時滿足設計規定的安全超高和最小於灘長度的要求;
b) 排水系統各構築物符合設計要求,工況正常;
c) 尾礦壩的輪廓尺寸符合設計要求,穩定安全系數滿足設計要求;
d) 壩體滲流控制滿足要求,運行工況正常。 6.1 閉庫設計
6.1.1 對停用的尾礦庫應按正常庫標准和閉庫安全評價,進行閉庫整治設計,確保尾礦庫防洪能力和尾礦壩穩定性滿足本規程要求,維持尾礦庫閉庫後長期安全穩定。
6.1.2 尾礦壩整治內容為:
a) 對壩體穩定性不足的,應採取削坡、壓坡、降低浸潤線等措施,使壩體穩定性滿足本規程要求;
b) 完善壩面排水溝和土石覆蓋或植被綠化、壩肩截水溝、觀測設施等。
6.1.3 排洪系統整治內容為:
a) 根據防洪標准復核尾礦庫防洪能力,當防洪能力不足時,應採取擴大調洪庫容或增加排洪能力等措施;必要時,可增設永久溢洪道:
b) 當原排洪設施結構強度不能滿足要求或受損嚴重時,應進行加固處理;必要時,可新建永久性排洪設施,同時將原排洪設施進行封堵。
6.2 施工及驗收
閉庫工程施工及驗收可參照《尾礦設施施工及驗收規程》和其他有關規程。
6.3 尾礦庫閉庫後的維護
6.3.1 閉庫後的尾礦庫,必須做好壩體及排洪設施的維護。未經論證和批准,不得儲水。嚴禁在尾礦壩和庫內進行亂采、濫挖、違章建築和違章作業。
6.3.2 閉庫後的尾礦庫,未經設計論證和批准,不得重新啟用或改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