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倉前端午龍舟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倉前端午龍舟

發布時間: 2022-06-17 05:04:33

A. 今年福州哪看賽龍舟是最佳地點!

一年一度全市龍舟賽

地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倉山)旁的浦下河

時間:6月16日(端午節)上午9時

看點:福州自古就有賽龍舟的傳統,這個傳統一直延續至今。今年,全市規模最大的龍舟賽將在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旁的浦下河舉辦。

記者日前從市體育局群體處了解到,這是由市政府組織的一年一度龍舟賽,本屆參賽的隊伍將達到15支,其中不乏倉山浦下龍舟隊等國內外知名的龍舟隊。

倉山浦下村有劃龍舟的傳統,村裡每年都要舉行劃龍舟比賽。該村龍舟隊已經連續幾年摘得福州市龍舟賽桂冠,並且在國內外的龍舟屆都赫赫有名,今年他們還特意從廣東請來教練指導,以提高技術。

福州的龍舟強隊不止浦下村隊,閩侯鴻尾超墘村隊的表現也值得期待。在今年閩侯第十屆「金龍頌」龍舟表演賽上,鴻尾超墘村隊一鳴驚人奪得頭籌,成為龍舟賽上最大的「黑馬」。

每年福州市舉辦的龍舟賽都不乏看點,今年有更多強隊的加入,比賽也將更為激烈。

小貼士

交通:浦下河位於海峽國際會展中心旁,走路僅需幾分鍾,市民可搭公交車前往;也可自駕車前往,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停車場很大,沒有會展活動時停車基本沒問題。

公交車:市民可搭乘136路、307路、501路、502路公交車至海峽國際會展中心下。

自駕車:

1.自駕車由國貨路往東(遠洋方向)經國貨路上鼓山大橋,也可由鰲峰路(福州花鳥市場附近)上鼓山大橋,過鼓山大橋後由林浦立交橋下至南江濱路(有路牌引導),往東開行3分鍾左右即到海峽會展中心。

2.自駕車由白馬路、三縣洲大橋到倉山後往倉前方向(有路牌引導)至倉前路向東到解放大橋頭,進入南江濱大道向東直行8分鍾即到海峽會展中心。

安全:看龍舟都在沿河兩岸,屆時有民警現場維護秩序、拉警戒線,建議市民聽從指揮不要擁擠,注意安全。

必備物品:戶外陽光直射紫外線強,建議配備墨鏡、防曬霜及遮陽傘等。

B. 端午節賽龍舟習俗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放風箏,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洗苦草麥葯澡,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之季度,從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從春秋戰國至今,端午節已在民間傳承兩千多年。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包粽子、劃龍船是普遍習俗。
劃龍舟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制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無非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劃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
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帝王,均有臨水邊觀看龍舟的娛樂,也屬於游戲之類:
1、《舊唐書》中記載:穆宗、敬宗,均有「觀競渡」之事。
2、《東京夢華錄》卷七,記北宋皇帝於臨水殿看金明池內龍舟競渡之俗。其中有綵船、樂船、小船、畫艙、小龍船,虎頭船等供觀賞、奏樂,還有長之四十丈的大龍船。除大龍船外,其他船列隊布陣,爭標競渡,作為娛樂。
3、宋張擇端《金明池奪標圖》即描繪此景。
4、明代帝王,在中南海紫光閣觀龍舟,看御射監勇士跑馬射箭。
5、清代則在圓明園的福海舉行競渡,乾隆、嘉慶帝等均往觀看。
在劃龍船時,又多有唱歌助興的龍船歌流傳。如湖北秭歸劃龍船時,有完整的唱腔,詞曲根據當地民歌與號子融匯而成,唱歌聲雄渾壯美,扣人心弦,即「舉揖而相和之」之遺風。又如廣東韶關市南雄縣的龍船歌,是在四月龍船下水後唱到端午時止,表現內容十分廣泛。

C. 劃龍舟的真正來歷!高分!

龍舟的來歷

梁吳均在《續齊諧記》里曾記載:「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五月初五)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拯救。端陽重渡,乃遺俗也。」說明當初端午賽龍舟是為紀念屈原的。明朝以後,這種習俗更加盛行,不僅宮廷舉行競渡,民間各地也都舉行競渡,其場面極為壯觀。
我國人民對龍的崇拜起源很早,從紅山文化遺址發掘出來的龍形玉器,就知道我國原始先民對龍的認識是一種馬頭蛇身、無角無須、無鱗無足的動物。傳說原始人能在山口或山槽處用石頭壘壩,砌成山幽,引龍進入,捕捉後進行馴養,作為水上交通工具。但這種辦法十分冒險,於是人們就用獨木剜製成小舟代替了龍。到了戰國時期,《穆天子傳》和屈原的《東君》,才將舟正名為「龍舟」。

屈原的真正死因

從司馬遷著史至今,屈原因政治憂憤而投汨羅江自沉的動人故事被人們廣為流傳。而其中唯一的證據,就是詩人那首被放逐以後所寫的《懷沙》。詩中稱,自殺的方式已然確定,那就是向江中忿然一躍,去擁抱(「懷」)江底柔軟的泥沙。對此,早在30年代胡適先生就曾提出質疑,認為《懷沙》一詩中的許多話語並不符合屈原的模式,很可能是後人根據他自殺的傳說而炮製的一篇偽作。

那麼,屈原究竟是怎麼死的呢?目前,在海內外的學者和歷史學家當中,「屈原死於謀殺」的說法十分流行。在屈原生活的年代,許多人有謀殺他的嫌疑,如他的政治宿敵令尹子蘭、佞臣靳尚等等,但屈原已遭貶放,除非有極特殊的原因,否則他們沒有必要再去殺害這個在政治上已經毫無指望的人。這樣看來,屈原最終不過是一場秘密愛情的犧牲品而已。

屈原在愛情生活上的浪漫性是人所共知的。他寫過大量的情詩,其中《湘夫人》最令人關注,因為屈原對她投入了異乎尋常的眷戀與愛慕。從詩中可以推斷,此女美貌驚人,而且比屈原擁有更高的地位;她因為種種限制無法與屈原公開見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秘密約會。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女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楚懷王的寵妃鄭袖。其實「湘夫人」三字已是暗示,「湘」就是楚國;「夫人」,即楚王的妻妾。

屈原與其寵妃的暖昧關系被懷王知道後,促使他以政治名義放逐屈原,使人再也無法與鄭袖見面。十幾年後,楚懷王駕崩,為防止屈原與鄭袖的關系卷土重來,楚國王室遵照楚懷王的遺命,派人對屈原進行了捕殺。追殺事件的發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羅江,兵士們最終在江邊抓住了屈原,將他刺殺後裝進袋子,捆緊了之後壓上石塊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殘酷的歷史悲劇。

還是有百姓目擊了這一謀殺過程,但在當時的暴政下他們必須委婉地說出真相,於是導致了「端午節」的起源:在紀念另一個楚國英雄伍子胥的日子(五月初五)里,舉行哀悼屈原的祭禮,用賽龍舟隱喻當時追殺屈原的激烈場面;用包粽子來隱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慘事實——糯米飯象徵著屈原的肉體,粽葉象徵著裝他的袋子,粽絲象徵著捆紮他的繩索;而把粽子投入水裡,則象徵著屈原被人淹死的真相。

歷史,被掩藏在了風俗的背後。

D. 塘棲過年習俗(作文)

清明「軋蠶花」是餘杭蠶鄉一個歡樂喜慶的節日,以祈求蠶業興盛,在臨平、塘棲一帶,以探梅勝地超山為中心。這天男女老幼頭戴用紅紙或絹制的小花朵,名為「蠶花」,女的插在鬢邊或頭發上,男的插在帽檐中,成群結隊,或走路,或劃船,紛紛趕往超山「軋蠶花」。當地有「腳踏超山地,蠶花帶回門」之說。這一天,做生意的,賣藝的,賣吃食的,燒香拜佛等三教九流匯集超山,山上山下人頭濟濟,山腳邊丁山湖裡大船小船摩舷撞梢,各廟宇寺院香煙繚繞,鍾聲齊鳴,紅男綠女嬉鬧擠挨,毫無顧忌。姑娘要軋得紐扣扯脫,衣衫凌亂,頭發蓬散,蠶花被人摘,父母不但不責怪,反而十分高興,說是今年蠶繭大發了。

賽龍舟
賽龍舟,是我地倉前、閑林一帶民間的一項重要賽事。源於三百多年前的明末清初金華老龍降雨救生靈被斬的傳說,人們為感謝這條救命老龍,就形成了祭龍頭,賽龍舟的習俗。每到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倉前餘杭塘河劃龍船叫做大端午)、五月十三(閑林和睦橋頭劃龍船叫做小端午)兩日,該地村村坊坊的龍船匯集在一起,舉行龍舟勝會。屆時河裡百龍競渡,兩岸萬人齊睹,旌旗飄揚,鑼鼓喧天,可稱水鄉一大盛事。賽龍舟後,還要舉行「謝龍王」儀式,取下龍頭,供在八仙桌上,拜龍頭後再行收藏,以待明年再比。

吃咸茶
吃咸茶,是一種獨特的喝茶方式,頗多情趣,在塘棲、東塘、獐山一帶流傳甚久。咸茶是以少量茶葉配上多種佐料(最主要是橙子皮、烘青豆、野芝麻三種)沖泡後飲用,聞之清香,食之可口而有鹹味。按當地的習俗,吃咸茶不僅留存於民間婚嫁、得子時節等生活禮儀中,而且在塘棲一帶蠶鄉,還盛行開蠶門吃咸茶。與此同時,吃咸茶也是該地人們(特別是婦女)日常生活中交友、休閑的一種民俗活動,稱之為「打茶會」。它一般都是村裡主婦或姑娘們操辦、沏茶。每年通常在村坊里要相互到鄰舍家品茶三、五次。事先約好,等來客落坐後,才燒水、沖泡、奉茶。大家細細打(品)茶味,邊喝茶邊拉家常,談笑風生,有的還唱唱山歌,哼哼小曲,每次約熱鬧二、三小時。經多次沖泡後,咸茶的鹹味漸漸淡去,村婦就用頭上的簪子把烘青豆一顆一顆挑起放入口中,吃完杯中咸茶的佐料,大家才起身,「打茶會」結束。

E. 賽龍舟最早在哪個城市舉行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會末期。
東周末期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含恨投江自殺。楚國人民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投身於岳陽汨羅江),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岳陽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民間賽龍舟,中亞浮筒(20張)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視,它最早當應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
傳說,很久以前,西岸沒有河流,只有一條又小又臟的水溝。一天,有個打魚人在水溝里網住了一條小蛇。這條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閃耀的鱗片。當漁人把手觸向鱗片時,蛇眼裡閃著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憐。漁人頓生惻隱之心,撫了一下它的鱗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溝。誰知,那九片鱗忽然脫落,小蛇長身而舞,化為一條小龍。原來,它是一條上天的神龍,因觸犯了天條,受玉皇大帝處罰,才變成這模樣。它的尾巴上被加了九把鎖——就是小蛇尾上的九片閃耀的鱗。玉皇曾言:「除非得到人的陽氣,這鎖才能打開。」剛才漁人無意中竟打開了小龍身上的千年枷鎖。小龍為了感謝漁人,在水溝里不停地翻動,並從口裡不停的噴出水來,灌注在小水溝里。慢慢地,小水溝變成了大河(也就是現在的西岸河),河水為西岸帶來了五穀豐登。為了紀念這條神龍,人們把沿河的村子稱為龍頭寨,上龍首等村。在神龍升天這一天,也就是端午節舉行賽龍舟,以示慶賀。

F. 今年杭州賽龍舟在哪什麼時候啊

蔣村有 五常也有 一個在西溪濕地一期 一個在三期
時間大概要過了12點 但建議早點去 因為人多 找個好點的觀賞點只有早點去
文藝表演都是具有蔣村當地特色的 五常十八般武藝啊 什麼的
倉前在小端午(農歷五月十三)那天劃的比較熱鬧
註:有可能要收費 建議從西溪濕地的後門走 去年往後門走有人在入口的地方會用當地土話問你 是不是蔣村人 你也要用土話回答說 是的

G. 餘杭區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軋蠶花
清明「軋蠶花」是餘杭蠶鄉一個歡樂喜慶的節日,以祈求蠶業興盛,在臨平、塘棲一帶,以探梅勝地超山為中心。這天男女老幼頭戴用紅紙或絹制的小花朵,名為「蠶花」,女的插在鬢邊或頭發上,男的插在帽檐中,成群結隊,或走路,或劃船,紛紛趕往超山「軋蠶花」。當地有「腳踏超山地,蠶花帶回門」之說。這一天,做生意的,賣藝的,賣吃食的,燒香拜佛等三教九流匯集超山,山上山下人頭濟濟,山腳邊丁山湖裡大船小船摩舷撞梢,各廟宇寺院香煙繚繞,鍾聲齊鳴,紅男綠女嬉鬧擠挨,毫無顧忌。姑娘要軋得紐扣扯脫,衣衫凌亂,頭發蓬散,蠶花被人摘,父母不但不責怪,反而十分高興,說是今年蠶繭大發了。

賽龍舟
賽龍舟,是我地倉前、閑林一帶民間的一項重要賽事。源於三百多年前的明末清初金華老龍降雨救生靈被斬的傳說,人們為感謝這條救命老龍,就形成了祭龍頭,賽龍舟的習俗。每到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倉前餘杭塘河劃龍船叫做大端午)、五月十三(閑林和睦橋頭劃龍船叫做小端午)兩日,該地村村坊坊的龍船匯集在一起,舉行龍舟勝會。屆時河裡百龍競渡,兩岸萬人齊睹,旌旗飄揚,鑼鼓喧天,可稱水鄉一大盛事。賽龍舟後,還要舉行「謝龍王」儀式,取下龍頭,供在八仙桌上,拜龍頭後再行收藏,以待明年再比。

吃咸茶
吃咸茶,是一種獨特的喝茶方式,頗多情趣,在塘棲、東塘、獐山一帶流傳甚久。咸茶是以少量茶葉配上多種佐料(最主要是橙子皮、烘青豆、野芝麻三種)沖泡後飲用,聞之清香,食之可口而有鹹味。按當地的習俗,吃咸茶不僅留存於民間婚嫁、得子時節等生活禮儀中,而且在塘棲一帶蠶鄉,還盛行開蠶門吃咸茶。與此同時,吃咸茶也是該地人們(特別是婦女)日常生活中交友、休閑的一種民俗活動,稱之為「打茶會」。它一般都是村裡主婦或姑娘們操辦、沏茶。每年通常在村坊里要相互到鄰舍家品茶三、五次。事先約好,等來客落坐後,才燒水、沖泡、奉茶。大家細細打(品)茶味,邊喝茶邊拉家常,談笑風生,有的還唱唱山歌,哼哼小曲,每次約熱鬧二、三小時。經多次沖泡後,咸茶的鹹味漸漸淡去,村婦就用頭上的簪子把烘青豆一顆一顆挑起放入口中,吃完杯中咸茶的佐料,大家才起身,「打茶會」結束。

水龍會
農歷五月二十日,是餘杭鎮消防水龍演習競技的節日,叫「水龍會」,又稱「分龍日」。是日拂曉,餘杭鎮各街坊的水龍房就焚香插燭,進行祭龍儀式,義務的消防隊員們一律頭戴銅盔或滕盔,身著白衫黑褲,赤腳草鞋,腰扎一條藍肚帶,前面高舉油燈,中間抬著披紅掛彩的水龍,後面是幾十付水桶擔,喊著號子,響著鈴鐺,向賽地城西南湖塘上奔跑。十多條龍排列在堤塘上,從南湖中抽水向天空噴射,看誰水頭高,射程遠,看誰持久不息,以定優劣,優勝者龍披紅,人戴花游大街一周。圍觀人群站滿兩岸堤塘,鎮上各行業出錢蒸白饅頭夾大塊紅燒肉(俗稱「破豬頭」)送到堤上慰勞參賽人員,晚上還舉辦晚宴,以示慶祝。

H. 五月初五在寧波什麼地方可以賽龍舟 求解

農歷五月初五日的端午節賽龍舟是中國南方人民的傳統習俗之一。成都雖在長江以北,但也是水鄉之地,所以賽龍舟的歷史也很久遠。直到本世紀60年代,成都的賽龍舟活動還在望江公園邊的錦江河段進行。但70年代以後,市內的河道已不適宜再舉辦龍舟競渡,因此成都新津縣的南河便以其優越的地理條件,把龍舟競渡辦得有聲有色。龍舟會除有龍舟競渡等傳統節目外,還增加了龍造型表演,綵船夜遊等。
地理條件

新津龍舟會新津多水,城南的南河,河面寬闊,十分宜於水上活動,相傳唐代時,就有了端午龍舟競渡。在清代,這一活動更是遠近聞名。端午那天,幾十隻綵船齊整地安放在南河兩岸,伴隨著喧天的鑼鼓聲,平常寧靜的南河立刻升騰起節日的喧囂。鳴放鞭炮之後,幾十隻船如離弦之箭向終點沖去。新津縣龍舟競渡,多取逆水行舟,舟長4丈8尺,劃起來頗有難度,故而奪標競爭激烈,扣人心弦。搶鴨子實乃趣味性體育,自清代以來,就是龍舟會的保留節目。現今又賦予了新的活動內容,更加吸引八方遊客到此觀賞。

龍舟來歷

對於龍舟一詞的來歷,大致可以分為兩種說法,一個是眾所周之的「屈原說」,而另一個就是「龍王說」了。

屈原說

梁吳均在《續齊諧記》里曾記載:「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五月初五)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拯救。端陽重渡,乃遺俗也。」說明當初端午賽龍舟是為紀念屈原的。明朝以後,這種習俗更加盛行,不僅宮廷舉行競渡,民間各地也都舉行競渡,其場面極為壯觀。

中國人民對龍的崇拜起源很早,從紅山文化遺址發掘出來的龍形玉器,就知道原始先民對龍的認識是一種馬頭蛇身、無角無須、無鱗無足的動物。傳說原始人能在山口或山槽處用石頭壘壩,砌成山幽,引龍進入,捕捉後進行馴養,作為水上交通工具。但這種辦法十分冒險,於是人們就用獨木剜製成小舟代替了龍。到了戰國時期,《穆天子傳》和屈原的《東君》,才將舟正名為「龍舟」。

龍王說

源於三百多年前的明末清初金華老龍降雨救生靈被斬的傳說,人們為感謝這條救命老龍,就形成了祭龍頭,賽龍舟的習俗。每到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倉前餘杭塘河劃龍船叫做大端午)、五月十三(閑林和睦橋頭劃龍船叫做小端午)兩日,該地村村坊坊的龍船匯集在一起,舉行龍舟勝會。屆時河裡百龍競渡,兩岸萬人齊睹,旌旗飄揚,鑼鼓喧天,可稱水鄉一大盛事。賽龍舟後,還要舉行「謝龍王」儀式,取下龍頭,供在八仙桌上,拜龍頭後再行收藏,以待明年再比。

何謂龍舟

何謂「龍舟」?據聞一多先生有關越民族圖騰祭說可知,當時所用的舟就刻畫有龍的紋樣,這正是龍舟稱謂的來源。現在所見的龍舟仍是這樣,船頭製造成龍頭形,船體畫有龍鱗。至於古代的龍舟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清人范祖述在《杭俗遺風》中對西湖龍舟有較詳細的描述:西湖有龍舟四五隻,其船長約四五丈,頭尾均高,彩畫如龍形,中艙上下兩層,首有龍頭太子及鞦韆架,均以小孩裝扮。太子立而不動,鞦韆上下攤移,旁列十八般武藝,各式旗幟,門列各槍,中央高低五色彩傘,尾有娛蚣旗,中艙下層敲打鑼鼓,旁坐水手劃船。

I. 倉前端午節賽龍舟幾點開始

十二點

J. 2020年杭州倉前街道取消賽龍舟嗎

2020年杭州倉前街道的話,現在有沒有賽龍舟?端午的話現在還是沒有通知下來,要等進一步的通知才可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