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博客",具體是什麼內容呢
什麼是「博客」?
blog的全名應該是Web log,中文意思是「網路日誌」,後來縮寫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寫Blog的人。從理解上講,博客是「一種表達個人思想、網路鏈接、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並且不斷更新的出版方式」。簡單的說博客是一類人,這類人習慣於在網上寫日記。
Blog是繼Email、BBS、ICQ之後出現的第四種網路交流方式,是網路時代的個人「讀者文摘」,是以超級鏈接為武器的網路日記,是代表著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著新的學習方式。具體說來,博客(Blogger)這個概念解釋為使用特定的軟體,在網路上出版、發表和張貼個人文章的人。
一個Blog其實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帖子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內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從對其他網站的超級鏈接和評論,有關公司、個人構想到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的發表或張貼都有。許多Blogs是個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發表,其它Blogs則是一群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
隨著Blogging快速擴張,它的目的與最初的瀏覽網頁心得已相去甚遠。目前網路上數以千計的 Bloggers發表和張貼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異。不過,由於溝通方式比電子郵件、討論群組更簡單和容易,Blog已成為家庭、公司、部門和團隊之間越來越盛行的溝通工具,因為它也逐漸被應用在企業內部網路(Intranet)中。
博客的歷史
最早,是由Jorn Barger在1997年12月提出博客這個名稱。但是在1998年,互聯網上的博客網站卻屈指可數。那時,Infosift的編輯Jesse J.Garrett想列舉一個博客類似站點的名單,便在互聯網上開始了艱難的搜索。
終於在1998年的12月,他的搜集好了部分網站的名單。他把這份名單發給了Cameron Barrett,Cameron覺得這份名單非常有用,就將它在Camworld網站上公布於眾。其它的博客站點維護者發現此舉後,也紛紛把自己的網址和網站名稱、主要特色都發了過來,這個名單也就日漸豐富。到了1999年初,Jesse的「完全博客站點」名單所列的站點已達23個。
由於Cameron與Jesse共同維護的博客站點列表既有趣又易於閱讀,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在這種情況下,Peter Merholz宣稱:「這個新鮮事物必將引起大多數人的注意。作為未來的一個常用詞語,web-blog將不可避免地被簡稱為blog,而那些編寫網路日誌的人,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blogger——博客」。這代表著博客被正式命名。
隨著博客數量的增多,每個博客網站上編寫的網路日誌的內容也混雜起來,以至把每一個新出的站點主要內容和特色都不可能搞清楚。Cameron後來就只在網站上登載熟悉的博客站點了。時隔不久,Brigitte Eaton也搜集出了一個名叫「Eaton網路門戶」的博客站點名單,並且提出應該以日期為基礎組織內容。這也建立了blog分類排列的一大標准。
1999年7月,一個專門製作博客站點的「Pitas」免費工具軟體發布了,這對於博客站點的快速搭建起著很關鍵的作用。隨後,上百個同類工具也如雨後春筍般製作出來。這種工具對於加速建立博客站點的數量,是意義重大的。同年的8月份,Pyra發布了Blogger網站,Groksoup也投入運營,使用這些企業所提供的簡單的基於互聯網的工具,博客站點的數量終於出現了一種爆炸性增長。1999年末,軟體研發商Dave Winer向大家推薦Edit This Page網站,Jeff A. Campbell發布了Velocinews網站。所有的這些服務都是免費的,他們的目的也很明確:讓更多的人成為博客,來網上發表意見和見解。
博客帶來了什麼
現在,全世界每天傳播的媒體內容,有一半是由6大媒體巨頭所控制。其利益驅動、意識形態以及傳統的審查制度,使得這些經過嚴重加工處理的內容已經越來越不適應人們的需求。媒體的工業化,內容出口的工廠化,都在嚴重影響其發展。
比如,以美聯社為例,有近4000人專業記者,每天「製造並出廠」2000萬字的內容,每天發布在8500多種報紙、雜志和廣播中,把讀者當作「信息動物」一樣。這種大教堂式的模式主導了整個媒體世界。這時,以個人為中心的博客潮流卻開始有力沖擊傳統媒體,尤其是對新聞界多年形成的傳統觀念和道德規范。
博客是一種滿足「五零」條件(零編輯、零技術、零體制、零成本、零形式)而實現的「零進入壁壘」的網上個人出版方式,從媒體價值鏈最重要的三個環節:作者、內容和讀者三大層次,實現了「源代碼的開放」。並同時在道德規范、運作機制和經濟規律等層次,將逐步完成體制層面的真正開放,使未來媒體世界完成從大教堂模式到集市模式的根本轉變。
博客的出現集中體現了互聯網時代媒體界所體現的商業化壟斷與非商業化自由,大眾化傳播與個性化(分眾化,小眾化)表達,單向傳播與雙向傳播3個基本矛盾、方向和互動。這幾個矛盾因為博客引發的開放源代碼運動,至少在技術層面上得到了根本的解決。
博客的崛起
這幾年,對於所有新聞媒體來說,都品嘗到了技術變革的滋味。如今,再沒有任何人會否認互聯網對媒體帶來的革命,但是,好像也沒有多少人感知到互聯網的神奇:顛覆性的力量似乎並沒有來到人間。
所有的核心在於時間。對於性急的人來說,時間如同緩慢的河流,對於從容的人來說,時間又是急流。互聯網的力量的確還沒有充分施展,因為互聯網的商業化起始,到今天僅僅才10年;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媒體方式,從嘗試到今天,也剛剛跨過10年。
對於一種全新的媒體形式來說,10年實在過於短暫。但是,10年也足以讓人們感受到勢不可擋的力量,以及依然靜靜潛伏著的沖擊力。而今,隨著博客的嶄露頭角,網路媒體異常的力量開始展現了,聲勢逐漸發大。雖然,博客依然在大多數人的視野之外,但是,他們改變歷史的征程已經啟動。
1998年,個人博客網站「德拉吉報道」率先捅出柯林頓萊溫斯基緋聞案;
2001年,911事件使得博客成為重要的新聞之源,而步入主流;
2002年12月,多數黨領袖洛特的不慎之言被博客網站盯住,而丟掉了烏紗帽;
2003年,圍繞新聞報道的傳統媒體和互聯網上的伊拉克戰爭也同時開打,美國傳統媒體公信力遭遇空前質疑,博客大獲全勝;
2003年6月,《紐約時報》執行主編和總編輯也被「博客」揭開的真相而下台,引爆了新聞媒體史上最大的丑聞之一;
2004年4月,轟動一時的Gmail測試者大部分從bloggers中產生;
……
這一系列發源於博客世界的顛覆性力量,不但塑造著博客自身全新的形象,而且,也在深刻地改變著媒體的傳統和未來走向。
博客今後的發展預測
博客秉承了個人網站的自由精神,但是綜合了激發創造的新模式,使其更具開放和建設性。要在網路世界體現個人的存在,張揚個人的社會價值,拓展個人的知識視野,建立屬於自己的交流溝通的群體。從這個意義上說,博客將會變得越來越普及,越來越為更多的人接受。2002年8月「博客中國」網站的開通,標志著「博客」(Blog)現象在中國互聯網界的顯露;11月18日,新聞傳播學術網站「紫金網」在改版之際,推出「博客擂台」新欄目。從信息傳播的角度看,博客網站、頻道的出現對於博客個體而言,意味著將信息採集與發布的通道最大程度的簡單化與快捷化。也許你現在還不相信,但是想一想,為什麼在互聯網的最低潮時期,在個人網站大蕭條時刻,在商業網站最凄慘之際,沒有一分投資,沒有大公司炒作,博客卻開始如火如荼?「當然,一切還都需要時間。博客剛剛開始發展,尤其是中國,目前僅僅是博客概念普及和萌芽階段。不能完全依據現在的狀況判斷未來,而要看1~2年後,3~5年後的發展步伐。當然,第一步,你自己應該首先去實踐一下。」
博客作為一種新表達的方式,它的傳播不僅情緒,包括大量的智慧、意見和思想。某種意義上說,它也是一種新的文化現象,博客的出現和繁榮,真正凸現網路的知識價值,標志著互聯網發展開始步入更高的階段
2. Web2.0技術包括哪些內容
Web2.0技術主要包括:博客(BLOG)、RSS、網路全書(Wiki)、網摘 、社會網路(SNS)、P2P、即時信息(IM)等。
當你要想創建這些內容的時候要用的各種各樣的編程語言,如blog用到.net 、php、jsp等;IM用到C、C++等。
3. 什麼是博客
博客是現在非常流行的一種網上個人日記,在各大網站都可以申請到屬於自己的博客,你可以在裡面寫日記、貼圖片,如果別人對你的博客有興趣,看了之後還可以發表評論。
1.怎樣建立自己的博客
「博客」是英文單詞Blog的譯音。Blog是Weblog的簡稱,中文意思是「網路日誌」。人們通常把撰寫Blog的人稱為Blogger,也翻譯為「博客」。因此,「博客」既可以指撰寫網路日誌這種行為,也可以指撰寫網路日誌的人。
博客是繼Email、BBS、ICQ之後出現的第四種網路交流方式,一個博客其實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帖子所構成,博客中的內容從知情人爆出的「新聞內幕」,到純個人色彩的思想、詩歌、散文、照片甚至科幻小說、DV作品,應有盡有。
有些人通過博客結交了新的社交圈,有人則把自己的博客當成與客戶交流的平台,而這位張先生在裝修新房期間,還把自己的賬單和裝修進度發到博客上,根據網友的回復和指點,他及時調整裝修方案,少花了不少冤枉錢。
那麼怎樣能擁有自己的博客呢?當前,大多數博客是免費的,只要你有一台能夠上網的電腦,一個有效的郵箱,一個ID就可以了: 1.登錄該網站網頁,按步驟申請一個有效的用戶名,即ID; 2.用新申請的用戶名重新進入網站主頁面,點擊進入「天涯博客」頁面,在這里,會看到醒目的「博客使用手冊」,點擊後按照頁面提示操作,申請新的blog,輸入自己喜歡的博客日誌標題和網志描述; 3.為自己的博客選擇一個標准版。這是體現自己博客風格的第一個步驟。但是一般網站提供的頁面模板大多比較單調,如果要有自己的風格,可以自己或請專業的朋友為自己的博客設計一個獨一無二的、別具特色的頁面。這樣,你就可以在自己的博客里暢所欲言了。
2.怎樣讓很多人都能看到我的博客?
博客人人都可看到,但要吸引更多的人不斷的來看你的博客,一要有新意,內容要是大家都關心的話題,或喜歡的內容,二要不斷更新,最好每天都有新內容.
3.怎樣建一個自己的網站
1. 要建立個人網站,首先必須要了解一下目前網頁製作的基本語言HTML,入門即可,大概花個一二小時就可。
2. 學會使用目前流行的網頁製作軟體,如Frontpage、Dreamweaver等一些功能強大,所見所得的軟體,初步了解就可,不用全部掌握,一般是邊用邊學,不斷提高使用水平。
3. 廣泛的上網瀏覽各種網頁,一開始最好能下載一些較簡單的個人網頁,因為他們所用到的技術較為簡單,可用網頁製作軟體打開研究。然後推薦去瀏覽一些專業的網頁設計網站,學習一些排版經驗,同時可下載一些網頁結構模版供自己套用。
4. 確定你的網站主題,我個人不主張開始就想建軟體大全、書庫等網上流行的為網站主題,因為第一你不夠專業,網上已有太多的同類軟體,別人不可能上你的網站下載。第二這類網站需要巨大的主頁空間,不僅一開始你申請不到這么大的空間,而且你也不可能經常上載維護。網站主題最好是有你的個人特色,實在不能確定我建議自己做一個私人門戶網站,將平時自己經常去的網站做一個較為綜合的連結。
5. 網頁最好不要用特別與眾不同的顏色、字體,因為每個人使用的計算機各不相同,特別的顏色、字體別人不一定能看得到。
6. 網頁要增加美觀圖片不可缺少,我建議如果你會用一些專業的作圖軟體最好自己製作,這會有自己的特色,放些私人照片也可以,但切記各種圖片一定要作優化處理,減小它的存儲尺寸。提醒一下每頁不要放過多的圖片,因為第一會使網頁顯得雜亂,第二會使你的網頁顯示速度過慢。製作圖片的常用軟體有Photoshop,Fireworks等。
7. 網頁上可以用一些動畫與特效增加你主頁的美觀與功能,動畫可上網找,同樣最好能自己製作,GIF格式的最常用,可用Ulead的Gig Animator軟體製作,目前流行的是Flash動畫,更多變化,尺寸更小,缺點是有些計算機上的瀏覽器預設沒有安裝Flash瀏覽軟體,有些計算機用戶不能看到Flash。網上還有許多免費的Javascript等可供使用,與圖片一樣,我建議每頁不要放太多的動畫與特效。
8. 網頁基本建成後,上網找免費的主頁空間,以其主機的速度,提供的空間大小和有無基本的CGI功能及其提供的域名是否簡單易記為考量依據,所謂CGI是指主機伺服器上提供的程序,一般你可申請有免費計數器、留言板等。找到速度快,主頁存放空間大,域名簡單的網站存放你的網頁。
9. 接下來是將網頁上傳至你申請的伺服器上,具體上傳的辦法你在申請主頁空間時就會了解,具體使用你製作網頁的軟體即可,我個人推薦使用CuteFTP Pro上傳,這個軟體功能強大,簡單易用。
10. 好,現在你的網站已建立,你可通知你的朋友上去瀏覽,把個人網站印在你的名片上,還想推廣你的網站?那你可去各大搜索網站登錄你的新站,如雅虎、搜虎、新浪等知名網站。你還可與其它網站申請友情連結、去一些提供連結交換的網站申請廣告交換,如太極鏈,酷站等。在做這一步時你需要做二個468X60和88X31尺寸的廣告圖片,動畫最好,存儲大小盡量控制在10k以下。
11. 如果你還想靠你的網站賺一些小錢,你可去一些商業網站申請廣告連結,替他們做廣告,一般以從你的網頁點擊到他們的網頁次數算錢。
12. 最後我要提醒各位未來網主,你的網站千萬不要放一些明顯與國內政治相抵觸的內容,這事關重大,不可兒戲,否則網站被關閉事小,坐牢也說不定哦。另外,網站內容與性有關可大大增加被瀏覽的數量,但黃色的內容不要放,雖說性質比不上反動內容,但也有問題。建議打打擦邊球,提供一些性教育、性知識,情情愛愛的內容無傷大雅。
4. 什麼是「博客」
「博客」(Blog或Weblog)一詞源於「WebLog(網路日誌)」的縮寫,是一種十分簡易的傻瓜化個人信息發布方式。讓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費電子郵件的注冊、寫作和發送一樣,完成個人網頁的創建、發布和更新。如果把論壇(BBS)比喻為開放的廣場,那麼博客就是你的開放的私人房間。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鏈接、網路互動、動態更新的特點,在你「不停息的網上航行」中,精選並鏈接全球互聯網中最有價值的信息、知識與資源;也可以將你個人工作過程、生活故事、思想歷程、閃現的靈感等及時記錄和發布,發揮您個人無限的表達力;更可以以文會友,結識和匯聚朋友,進行深度交流溝通。
「博客」當然是個大家都陌生的名詞,因為這個中文名字還是博客中國的王俊秀靈機一動的產物。博客的英文名詞就是「Blog或Weblog」(指人時對應於Blogger),又一個典型的網路新事物,你查閱最新的英文詞典也不可能查到。該詞來源於「WebLog(網路日誌)」的縮寫,特指一種特別的網路個人出版形式,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並且不斷更新。
但是,正因為簡單,要解釋清楚,反而十分復雜。定義五花八門,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觀點。至今缺乏嚴謹的定義,也還沒有收入任何主要的詞典之中。因此,還是集思廣益,讓我們先從各個角度來看看這個概念的含義:
博客(Blog)最普通的名詞解釋
博客(Blog,weblog的縮略詞,由PeterMerholz發明)
1、名詞,有時為了區分也稱博客網站(網頁)。指網上寫作的一種特定形式和格式。由按時間倒序排列的文檔組成的欄目,兩側通常還可以有補充材料,頻繁更新,一般大量使用鏈接。
一般有戰爭博客(Warblog,MattWelch發明)、日記博客(Journalblog和Diaryblog),知識博客(KnowledgeLog、Klog、K-Blog)、新聞博客(Newsblogs)、專家博客(Punditblog)、技術博客(Techblog)、群體博客(Groupblog)、移動博客(Moblog)、視頻博客(Videoblog)、音頻博客(Audioblog)、圖片博客(Fotolog)、法律博客(Blawg)、文摘博客(Digestblog)
由此還衍生出大量新詞彙,比如博客世界(Blogosphere)、博客精英(Blogerati)、博客鏈接(Blogroll)、法語博客(Froglogs)、語言博客(Linguablog)和小貓博客(Kittyblogger,指寫些日常瑣碎內容的博客)等。
2、動詞,在blog上寫文章。
博客(Blogger)
名詞,擁有blog網站或者在blog上寫作的人。
對於博客的嚴謹定義舉例
《市場術語》中對Blog這樣描述:「一個Blog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Post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內容由個人喜歡。可從有關公司、個人、新聞,或是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的發表或張貼。許多Blogs是個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發表,其它也有非個人的Blogs,那是一群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Blog好象對網路傳達的實時訊息。撰寫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writer。」
《網路翻譯家》對博客(Blogger)的概念解釋為:
網路出版(WebPublishing)、發表和張貼(Post——這個字當名詞用時就是指張貼的文章)文章是個急速成長的網路活動,現在甚至出現了一個用來指稱這種網路出版和發表文章的專有名詞——Weblog,或Blog。一個Blog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Post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內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從對其他網站的超級鏈接和評論,有關公司、個人、構想的新聞到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的發表或張貼都有。許多Blogs是個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發表,其它Blogs則是一群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Blog好象對網路傳達的實時訊息。撰寫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writer。在網路上發表Blog的構想使於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開始流行。起初,Bloggers將其每天瀏覽網站的心得和意見記錄下來,並予以公開,來給其它人參考和遵循。但隨著Blogging快速擴張,它的目的與最初已相去甚遠。目前網路上數以千計的Bloggers發表和張貼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異。不過,由於溝通方式比電子郵件、討論群組更簡單和容易,Blog已成為家庭、公司、部門和團隊之間越來越盛行的溝通工具,因為它也逐漸被應用在企業內部網路(Intranet)。目前有數個網站可以讓網友設立帳號及發表Blogs,最有名的是:www.blogger.com。
各類人士對博客的不同理解和定義
更多關於博客的形象比喻和定義:
*博客概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頻繁更新(Frequency)、簡潔明了(Brevity)和個性化(Personality)(EvanWilliams)
*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時運轉的言論網站,這種網站以其率真、野性、無保留、富於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無拘無束的言論。(佩姬•努南的解釋)
*博客是互聯網上最新的發展潮流,是繼E-mail、BBS、ICQ(IM)之後,出現的第四種網路交流方式。
*博客是用帶著索引的文字進行對話的咖啡屋。(RebeccaBlood著《博客手冊》(TheWeblogHandbook))
*博客就是一個人未經編輯的聲音(Theuneditedvoiceofaperson)(戴夫·溫納(DaveWiner))
*博客(Weblog)是這樣一個按照時間順序擺列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被公開發布,並能夠通過互聯網被訪問到的獨立的思想泡泡(thoughtbubbles),博客中的每條內容是博客們當時在想什幺的思想快照。(JamesSnell)
*博客之於知識,就像Napster之於音樂,Linux之於軟體(博客中國)
*博客代表著「新聞媒體3.0」:舊媒體(oldmedia)→→新媒體(newmedia)→→自媒體(wemedia)(DanGillmor)
*博客是媒體的開放源代碼運動
*博客是內容的開放源代碼運動
*博客——知識經濟2.0(姜奇平)
*博客是一個「快捷易用的知識管理系統」(DylanTweney)
*博客是「個人主頁2.0」(博客中國)
還有博客們的七嘴八舌,也很有啟發:
*博客是新型的「協同媒體」
*博客是「不停息的網上旅程」
*博客是「個人網上出版物(社區)」
*博客是「網路中的信息雷達系統」
*博客是「人工搜索引擎」,是「專家過濾器」
*博客是「自組織網路生態」
*博客是「草根記者」……
*博客是網路時代的個人「讀者文摘」
*博客是以超級鏈接為武器的網路日記
*博客是信息時代的麥哲倫(博客中國)
*博客是信息奶牛,吃的是「信息草」,擠出來的是「信息奶」。
*博客代表著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著新的學習方式。通過博客,讓自己學到很多,讓別人學到更多。
*一些人為摘錄的新聞吧
*因為把信息進行了分類和篩選發布,所以很「有用」
*通常用來廣播信息
*一種學習工具
*簡單到傻瓜也會建立
*最個人化的電子日記...
*一種與小群體進行經常性溝通的形式
*不就是一個HTML編輯器嗎?
*web出來就有了,不是新東西
*迅速/便捷地出版
*經常更新甚至包括褻瀆語言的發泄地,自言自語的場所
*可能是下一代印刷雜志的發展方向,保持隨時更新
*一種好工具!
*只不過是作者個人描述自己生活和日常事件的短評,當然還包括一些有趣的發現和到其他網站的推薦鏈接
*未來的網上隨筆
*將發展並變成一個強大的、極便宜的電子學習(e-Learning)工具
*有人把它形容為網路上的雷達系統
*女孩子的私人好朋友
「博客中國」對博客內涵的基本定義和理解
博客是一種「零進入壁壘」的網上個人出版方式,「零進入壁壘」主要是滿足「四零」條件(零編輯、零技術、零成本、零形式)。
博客概念一般包含了三個要素(當然,也不需要局限這些定義):
*網頁主體內容由不斷更新的、個人性的眾多「帖子」組成;
*它們按時間順序排列的,而且是倒序方式,也就是最新的放在最上面,最舊的在最下面;
*內容可以是各種主題、各種外觀布局和各種寫作風格,但是文章內容以「超鏈接」作為重要的表達方式。
博客的三大主要作用為:
*個人自由表達和出版;
*知識過濾與積累;
*深度交流溝通的網路新方式。
但是,要真正了解什麼是博客,最佳的方式就是自己馬上去實踐一下,實踐出真知。如果你現在對博客還很陌生,我建議直接去找一個博客託管網站。先開一個自己的博客帳號。反正比注冊郵件更簡單,也不用花費一分錢,覺得沒勁也就隨手扔掉得了。
博客概念必須澄清的誤解
博客不等於個人日記;博客不等於個人網站。但博客可以是個人媒體、個人網路導航和個人搜索引擎。
因為,Blog一詞來源於「網路日誌(WebLog)」,而不是「網路日記(WebDiary)」。兩者的側重點完全不同。
日記(Diary):指個人把每日發生的事、經歷和觀察的東西寫下的記錄。個人性、私密性,主要為自己而寫。
日誌(Log):航海記錄,對船速、船程以及船上發生的所有對航海有意義的事件的記載。非個人、公開性。主要為別人而寫。
因此,博客是個人性和公共性的結合體,其精髓不是主要表達個人思想,不是主要記錄個人日常經歷;而是以個人的視角,以整個互聯網為視野,精選和記錄自己互聯網上看到的精彩內容,為他人提供幫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價值。
博客精神的核心並不是自娛自樂,甚至不是個人表達自由,相反,是體現一種利他的共享精神。為他人提供幫助。個人日記和個人網站主要表現的還是「小我」,而博客表現的是「大我」。也許形式上很接近,但內在有著本質的差異。因此,所有優秀博客網站中,真正表達作者個人的內容非常有限,最多隻是點綴,而不像個人網站那樣是核心!
DavidWeinberger說:「互聯網教給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我們既能夠成為一個龐大公共群體的一部分,還能夠保持我們的個性面孔。但是這又需要我們花更多時間在公共場所生活。在互聯網上,日記的概念已經被外化了:會有公共的日記出現。今後可能的情況是,在真實世界中曾經有的公眾和私人自我之間的那條本來明顯的界限會逐步被腐蝕掉,一點一滴地。」他認為,未來每一個人都會擁有至少15個崇拜者。而博客無疑是構建個人影響力的重要手段。
當然,博客是一種快速演變中的形式,而且是一種真正的草根力量,因此理解博客不必太拘泥於形式。
5. 目前比較火的web前端 論壇和博客有哪些
目前比較火的論壇博客有哪些? 這里收集一些比較好的技術開發者社區供大家參考,具體如下:
1、快速開發平台社區 -天翎論壇,主要是以Java低代碼開發平台為主的技術性論壇社區,目前低代碼平台商用授權對外開放;
2、CSDN -專業開發者社區 IT技術交流平台;
3、IT圈,圈圈精彩 - 原軟媒論壇、IT之家,國內最人氣的科技社交圈層,繼軟媒論壇、IT之家社區演變而來;
4、51CTO技術論壇-中國領先的IT技術社區 國內主流IT技術社區,論壇擁有大批IT技術人/IT專家;
5、ITPUB技術論壇-中國專業的IT技術社區。
6. web前端有幾個方向看過一個博客,他說前端也有好幾個方向,不解,求指導~
web前端從總體來說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寫css+div的靜態頁面為主的,也就是將UI設計師設計出來的UI圖進行切圖;另一種是以寫javascript為主,主要實現一些絢麗的動態效果。如果還要分的話就是從設備兼容性上面區分:PC機上面的,也就是各個瀏覽器的兼容性;平板電腦上面的,ipad或一人一本的平板電腦上的兼容性;安卓等手機移動設備,用jquerymobile,html5,css3等新技術實現移動設備的前端兼容。
7. 什麼叫做web2.0時代
web2.0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是人們對互聯網發展新階段的一個習慣性概括,是一種現象描述。我們無法准確定義web2.0是什麼,但我們可以對其特徵進行簡單歸納。下面我們從互聯網的歷史入手,在web2.0與web1.0的對比中認識什麼是web2.0。
英國人TimBerners-Lee
1989年在歐洲共同體的一個大型科研機構任職時發明了World
Wide
Web,簡稱WWW。互聯網上的資源,可以在一個網頁里比較直觀的表示出來,而且資源之間可以在網頁上互相鏈接。這種以內容為中心,以信息的發布、傳輸、分類、共享為目的的互聯網我們習慣上稱其為web1.0。在這種模式中絕大多數網路用戶只充當了瀏覽者的角色,話語權是掌握在各大網站的手裡。
核心理念
Web2.0:用戶可讀寫、個性化服務、社會互聯、以人為本;草根文化、長尾理論、六度分隔;
Web1.0:用戶只是瀏覽者、以內容為中心、廣播化;精英文化
典型應用
Web2.0:Blog、
Wiki、
RSS
、Tag
、SNS、Tracback
Web1.0:新聞發布;信息黃頁;信息搜索
8. 博客是什麼,現在有哪些好的博客網站
⒈什麼是博客?
中文「博客」一詞,源於英文單詞Blog/Blogger。Blog,是Weblog的簡稱。Weblog,其實是Web 和Log的組合詞。Web,指World Wide Web,當然是指互聯網了;Log的原義則是「航海日誌」,後指任何類型的流水記錄。合在一起來理解,Weblog就是在網路上的一種流水記錄形式或者簡稱「網路日誌」。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習慣於日常記錄並使用Weblog工具的人。雖然在大陸早些時候或者台灣等地,對此概念的譯名不盡相同(有的稱為「網志」,有的稱之為「網錄」等等),但目前已基本統一到「博客」一詞上來。該詞最早是在2002年8月8日由著名的網路評論家王俊秀和方興東共同撰文提出來的。博客也好,網志也罷,僅僅是一種名稱而已,它的本義還是逃不過Weblog的范圍。只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博客」,既可用作名詞Blogger或weblogger——指具有博客行為的一類人;也可以作動詞用(相當於英文中的Weblog或blog),指博客採取的具有博客行為反映、是第三方可以用視覺感受到的行為,即博客們所撰寫的Blog。因此,「他/她是一位博客,他/她天天在博客」及「博客博什麼客?」在中文語法與邏輯上都是正確的。只是不同場合的用法不同罷了。
Blog究竟是什麼?說了半天,其實一個Blog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帖子(Post)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Blog的內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從對其他網站的鏈接、評論,有關公司、個人構想的新聞,到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的發表或張貼都有。許多Blogs只是記錄著blog個人所見、所聞、所想,還有一些Blogs則是一群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撰寫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博客存在的方式,一般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託管博客,無須自己注冊域名、租用空間和編制網頁,博客們只要去免費注冊申請即可擁有自己的博客空間,是最「多快好省」的方式。如英文的www.blogger.com、中文的「博客中文站」(www.blogcn.com)等都提供這樣的服務;二是自建獨立網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間和頁面風格,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方興東建立的「博客中國」站(www.blogchina.com);三是附屬博客,將自己的博客作為某一個網站的一部分(如一個欄目、一個頻道或者一個地址)。這三類之間可以演變,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擁有多種博客網站。
⒉博客與黑客的區別
博客一詞的創始人方興東先生對於博客與黑客的區別有這樣一段論述:①博客與黑客一樣,也是「知識工人」的一種類型(註:這里所說的黑客,是指像Linux社區成員那樣的生產性而非破壞性黑客)。黑客的力量與其說來自於他本人作為「知識個體戶」的智力,不如說來自於一種組織機制。而這種組織機制——開放性、自組織、自我優化,恰恰是由知識的充分共享——源代碼的開放——來保證的。在這個意義上,黑客與其說是指人,不如說是指一種全新的知識的生產方式和交流方式。與黑客不一樣的是,博客從一開始首先就是指一種網路交流方式——繼Email、BBS、IM(即時通訊)之後出現的第四種網路交流方式,一種媒體形式——自媒體(we media,或者叫「個人媒體」)。換言之,僅從字面上講,博客首先是指一群人,其次才是指某個人,首先是指「我們」,其次才是指「我」——通過多鏈接的、「序曲——導言」式的網路日誌,使「我」成為「我們」,並讓更多的人匯入到「我們」中來的「我」。知識共同體」是他們共同的血緣。在博客和黑客的世界裡,借用鄧恩的詩句來說,「沒有人是孤島」,每個人都是同一個大地的一部分。單個的博客不是一個自足的點,而是一個知識網路上的節點。相對而言,博客比黑客更明顯地表現出「節點」的性質來。②與黑客相比,博客的知識門檻低得多。任何人都可以在幾分鍾之類迅速成長為一名博客——只要他有這個興趣即可。博客的文本提供了不少信息,但博客本人往往可能不是作者(版權所有者),他所做的,可能僅僅是提供了一些鏈接而已。另外,博客的讀者也可以加上自己的鏈接。因此,與傳統媒體不一樣,博客往往不是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自己,而是通過已有或潛在(有可能被其他人加上)的鏈接,把注意力引向一個個「他者」。最重要的是,博客通過把讀者引向讀者自己,讓讀者逐漸成為作者。從知識和信息的消費者變成提供者。
⒊博客的產生的背景及歷史簡介
理解了博客與黑客的區別,也就明白了博客的核心其實就是超文本語言的再現。這種理念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猶太人的一部法典《塔木德》。這是一種看起來多少有些奇怪的法典。表面上,它由正文與後人的注釋兩部分構成,但兩部分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兩部分互為正文和注釋。而且,注釋也是多層次的,包括對注釋的注釋,對注釋的注釋的注釋……《塔木德》的特點就是:它是一種開放的文本而不是一本「只讀文本」;原創者(立法者)與再創者(法律的解釋者)只有先後之分,但在權威性上沒有差別,從而也就沒有嚴格的作者和讀者的差別。正因為《塔木德》的所有讀者(即所有的猶太居民)都參與了作品的創作(也就是修改和完善),使這樣的一部法律在不斷延伸的時間長河中不斷優化、升級。
但如果僅憑這些就說《塔木德》的作者們是最早的博客,恐怕有點讓人貽笑大方了。畢竟當時只知道什麼叫「蜘蛛網」,呵呵。不過,它的理念是博客的理念沒錯。真正的互聯網上最早的博客是誰,現在已無從考證了。不過,2000年,台灣阿堅發表的《網錄:一種新內容形式的崛起》,是一篇比較早的系統介紹博客的文章,該文發表於2000年1月7日。時隔不久,國內門戶之首的新浪也在「新浪科技」的業界新聞中,報道了博客現象,題為《直播網站和日誌網站在美國盛行》,作者署名「少岩」。由此可以看出,當時Blog現象已經引起多方注意。同年發生的震驚世界的「9.11」事件想必大家都記得吧,它不僅以人類社會歷史上的一次重大悲劇災難永載於史冊,同時,它也直接推動了Blog的普及和發展,使Blog開始正式進入普通人的視野。在「9.11」事件發生後的幾小時里,幾乎所有的主要傳統媒體網站都由於訪問量過大而近乎癱瘓,這中間包括CNN、紐約時報和BBC重量級的媒體網站,而更加傳統的電視媒體的報道內容卻被很多人認為不夠深入和全面。其實,互聯網在這種突如其來的「打擊」下並沒有死,而是以其他方式或者在其他地方重生了,這就是Blog。其中最著名的幾個Blog站點就是戴夫.溫納斯(Dave Winers)的Scripting News網站(http://www.scripting.com/)和Slashdot和Fark站點。這些站點一改以往的反世俗的態度,空前地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就已經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相關信息。從目擊者的親筆描述到緊張的試圖得到朋友和親屬狀況的請求。其中最典型的是當數戴夫.溫納斯的Scripting News。這個原本主要是介紹技術界的一些動態的站點,在襲擊發生的當時就擔負起了傳遞最新消息的責任。整個9月11日早晨這里一直是獲取第一手資料的最佳地點。僅9月11日當天,在Scripting News網站上,與「9.11事件」相關的消息有近100條,有從其他媒體上摘錄的新聞和申明(布希定義這是一場恐怖主義戰爭),也有目擊者的直接描述(兩座塔都已經倒塌),還有在其他國家的人提供的當地的反應(駐日美軍提高了戒備)和最新的照片。Scripting News甚至成為了傳統站點的一些消息的來源,《紐約時報》也報道了Scripting News作為互聯網上的代表反映了人們對於這場襲擊的反應和關注。Winers事後第三天在網站上進行了一些解釋:「在互聯網上有更多的人能夠描述一個故事。我們在得知新聞站點在突如其來的過度訪問面前近乎癱瘓,並且也沒有能夠提供太多有價值的新聞。這時候,我們就立刻開始了在自己的站點上讓更多的人貢獻新聞同時讓更多的人獲得新聞。互聯網沒有死,事實上它才剛剛開始。」
和Scripting news相比,另一個blog的參與者則更加與其原來的「理念」相距甚遠。以「這不是新聞,這是Fark」作為座右銘的「玩笑新聞」集散地Fark非常不情願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新聞來源,但是事實上他們卻成為了典型,證明了有多少人希望在網上獲取和提供新聞。在「9.11」事件後的一天內一共有157條相關的消息。而在之後網站編輯德魯.科蒂斯(Drew Curtis)發表的一個聲明更加說明了他們的矛盾心態:「首先,一半的道歉。在過去的幾天中我們遇到的問題是如何平滑地把我們從一個調侃新聞的站點轉型成一個真正的新聞站點。我們從來就沒有認為我們需要這么做,但是『9.11』事件後所有新聞站點都不幸倒下的事實,我們不得不承擔起這個『作為新聞站點的』任務。第一次我意識到我們站點已經不是一個愚蠢的搞笑站點,而是在為人們提供真正資料的新聞站點。這種嚴格的新聞真實性真的從來沒有(在這里)發生過。」
從此以後,Blog就成為了網上的熱點,特別是在美國。2001年開始,國內的相關報道就更多一些。比如《數字財富》雜志在當年第26期,發表了魏戎同志編譯自美國The Instry Standard《工業標准》雜志)的一篇由Nicholas G.&Carr撰寫的關於博客的文章,題為《可塑媒體》。但真正在國內引起廣泛的注意和重視還是在2002年的夏秋之交,自以方興東為代表的一代博客人建立「博客中國」網站並大力推廣之後,博客這個全新的概念才真正在中國這塊遼闊的土地上生根發芽,中文的博客網站也像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
⒋中文博客站
簡單Blog http://blog.ezde.com
博客中國:http://www.blogchina.com/
博客中文站:http://www.blogcn.com
中文Blog心得:http://www.cnblog.org/blog
數字部落:http://xchina.linux.net.cn/
Hi!PDA:http://www.hi-pda.com/
新訊BLOG:http://www.sinv.com/
第三隻眼看電信:http://telecoblog.blogspot.com/
vivo的數位日誌:http://vivo.vip.sina.com/diary/index.htm
平民思考:http://kokoco.blogspot.com/
報客BLOGGER:http://blogchina.blogspot.com/
Bloggercn:http://blogger6cn.blogspot.com/
中國茶:http://christina.devbeez.com/
互聯教育體系:http://cesblog.blogspot.com/
⒌關於博客的一些說法和比喻
我搜索了一下,對於博客的說法,網上有如下一些論調和比喻,列舉出來,對大家理解博客是有好處的:
——博客是繼Email、BBS、ICQ之後出現的第四種網路交流方式。
——博客是網路時代的個人「讀者文摘」。
——博客是以超級鏈接為武器的網路日記。
——博客是信息時代的麥哲倫。
——博客代表著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著新的學習方式。通過博客,讓自己學到很多,讓別人學到更多。
——博客代表著「新聞媒體3.0版」:舊媒體(old media)→ 新媒體(new media)→ 自媒體(we media)。
總之,博客是一個正處於快速發展和快速演變中的互聯網新應用。在《市場術語》中對博客的定義為:一種表達個人思想和網路鏈接,內容按照時間順序排列,並且不斷更新的出版方式。Pyra創始人EvanWilliams認為博客概念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頻繁更新(Frequency)、簡潔明了(Brevity)和個性化(Personality)。佩姬?努南的解釋是: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時運轉的言論網站,這種網站以其率真、野性、無保留、富於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無拘無束的言論。其他說法還有:博客是一個「快捷易用的知識管理系統」(Dylan Tweney),博客是新型的「協同媒體」,博客是「不停息的網上旅程」,是「個人網上出版物(社區)」,是「網路中的信息雷達系統」,是「人工搜索引擎」,是「專家過濾器」,是「自組織網路生態」,是「草根記者」……
成為一名博客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只要你原意,任何人都可以在幾分鍾之內成長為一名博客。
9. 什麼叫 博客
「博客」一詞是從英文單詞Blog翻譯而來。Blog是Weblog的簡稱,而Weblog則是由Web和Log兩個英文單片語合而成。Weblog就是在網路上發布和閱讀的流水記錄,通常稱為「網路*志」,簡稱為「網志」。
Blogger即指撰寫Blog的人。Blogger在很多時候也被翻譯成為「博客」一詞,而撰寫Blog這種行為,有時候也被翻譯成「博客」。因而,中文「博客」一詞,既可作為名詞,分別指代兩種意思Blog(網志)和Blogger(撰寫網志的人),也可作為動詞,意思為撰寫網志這種行為,只是在不同的場合分別表示不同的意思罷了。
Blog是一個網頁,通常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帖子(Post,作為動詞,表示張貼的意思,作為名字,指張貼的文章)構成,這些帖子一般是按照年份和*期倒序排列的。而作為Blog的內容,它可以是你純粹個人的想法和心得,包括你對時事新聞、國家大事的個人看法,或者你對一*三餐、服飾打扮的精心料理等,也可以是在基於某一主題的情況下或是在某一共同領域內由一群人集體創作的內容。它並不等同於「網路*記」。作為網路*記是帶有很明顯的私人性質的,而Blog則是私人性和公共性的有效結合,它絕不僅僅是純粹個人思想的表達和*常瑣事的記錄,它所提供的內容可以用來進行交流和為他人提供幫助,是可以包容整個互聯網的,具有極高的共享精神和價值。
簡言之,Blog就是以網路作為載體,簡易迅速便捷地發布自己的心得,及時有效輕松地與他人進行交流,再集豐富多彩的個性化展示於一體的綜合性平台。
博客(BLOGGER)概念解釋為網路出版(Web Publishing)、發表和張貼(Post-這個字當名詞用時就是指張貼的文章)文章,是個急速成長的網路活動,現在甚至出現了一個用來指稱這種網路出版和發表文章的專有名詞——Weblog,或Blog。
一個Blog就是一個網頁,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Post所構成;這些張貼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內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從對其他網站的超級鏈接和評論,有關公司、個人、構想的新聞到日記、照片、詩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說的發表或張貼都有。
許多Blogs是個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發表,其他Blogs則是一群人基於某個特定主題或共同利益領域的集體創作。Blog好象是對網路傳達的實時訊息。撰寫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在網路上發表Blog的構想始於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開始流行。而2000年博客開始進入中國,並迅速發展,但都業績平平。直到2004年木子美事件,才讓中國民眾了解到了博客,並運用博客。2005年,國內各門戶網站,如新浪、搜狐,原不看好博客業務,也加入博客陣營,開始進入博客春秋戰國時代。起初,Bloggers將其每天瀏覽網站的心得和意見記錄下來,並予以公開,來給其他人參考和遵循。但隨著Blogging快速擴張,它的目的與最初已相去甚遠。目前網路上數以千計的Bloggers發表和張貼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異。不過,由於溝通方式比電子郵件、討論群組更簡單和容易,Blog已成為家庭、公司、部門和團隊之間越來越盛行的溝通工具,因為它也逐漸被應用在企業內部網路(Intranet)。目前,BSP商家風起雲涌,已有數十家大型博客站點。
也可以說 Blog是weblog的簡寫,有兩層意思:第一、Blog,即——日記/日誌,每天記錄的都算是日記/志,其的書寫是在時間中展開的,時間為順序,包括我們所寫的任何東西;第二、BLOG是以Web(網頁)方式顯示和發布,藉助於互聯網,人們就可以彼此分享自己的經驗、想法、感受等,並由此形成一種新型的網路虛擬社群和人際交往方式。
在外在形式上,Blog是個獨立的站點,相當於是一種個人主頁,不過無需學習什麼技術軟體,任何人都可以方便地來使用,就像每個人擁有自己的筆記本開始書寫一樣簡單。
博客的出現代替了以前的個人網站,任何人不需要懂得網頁設計製作技術,就可以在互聯網上表達自已的觀點,展示自己的風采,記錄自己的生活瑣事或工作經驗...讓自己得到更多人的關注.這也是博客得以快速發展起來的原因之一.
==========================================BBS的英文全稱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翻譯為中文就是「電子公告板」。BBS最早是用來公布股市價格等類信息的,當時BBS連文件傳輸的功能都沒有,而且只能在蘋果計算機上運行。早期的BBS與一般街頭和校園內的公告板性質相同,只不過是通過電腦來傳播或獲得消息而已。一直到個人計算機開始普及之後,有些人嘗試將蘋果計算機上的BBS轉移到個人計算機上,BBS才開始漸漸普及開來。近些年來,由於愛好者們的努力,BBS的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擴充。
目前,通過BBS系統可隨時取得國際最新的軟體及信息,也可以通過BBS系統來和別人討論計算機軟體、硬體、Internet、多媒體、程序設計以及醫學等等各種有趣的話題,更可以利用BBS系統來刊登一些「徵友」、「廉價轉讓」及「公司產品」等啟事,而且這個園地就在你我的身旁。只要您擁有1台計算機、1隻數據機和1條電話線,就能夠進入這個「超時代」的領域,進而去享用它無比的威力!
一、BBS的歷史
1978年在美國芝加哥開發出一套基於8080晶元的CBBS/Chicago(Computerized Bulletin Board System/Chicago),此乃最早的一套BBS系統。之後隨著蘋果機的問世,開發出基於蘋果機的Bulletin Board System和大眾信息系統(People,s Message System)2種BBS系統。1981年IBM個人計算機誕生時,並沒有自己的BBS系統。直到1982年,Buss Lane 才用Basic語言為IBM個人計算機編寫了一個原型程序。其後經過幾番增修,終於在1983年通過Capital PC User Group(CPCUG)的Communication Special Interest Group會員的努力,改寫出了個人計算機系統的BBS。經Thomas Mach整理後,終於完成了個人計算機的第1版BBS系統——RBBS-PC。這套BBS系統的最大特色是其源程序全部公開,有利於日後的修改和維護,因此後來在開發其他的BBS系統時都以此為框架,所以RBBS-PC贏得了BBS鼻祖的美稱。
但在當時,如何實現站與站之間的聯系問題並未解決。1984年美國的Tom Jonning開發了一套具有電子功能的電子公告板程序FIDO。由於該軟體具有站際連線和自動互傳信息的功能,所以站際間彼此可以在一個共同的預定時間傳送電子郵件,使得BBS網路化有了一線生機。
BBS發展至今,目前世界上業余的BBS網路除了FidoNet(惠多網)以外,幾個較具知名度的還有EggNet、AlterNet和RBBS-Net等等。由於這些網路和FidoNet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成問題,這就實現了所謂的跨網。
二、BBS在中國
大約是從1991年開始,國內開始了第一個BBS站。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直到1995年,隨著計算機及其外設的大幅降價,BBS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1996年更是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國內的BBS站,按其性質劃分,可以分為2種:一種是商業BBS站,如新華龍訊網;另一種是業余BBS站,如天堂資訊站。由於使用商業BBS站要交納一筆費用,而商業站所能提供的服務與業余站相比,並沒有什麼優勢,所以其用戶數量不多。多數業余BBS站的站長,基於個人關系,每天都互相交換電子郵件,漸漸地形成了一個全國性的電子郵件網路China FidoNet(中國惠多網)。於是,各地的用戶都可以通過本地的業余BBS站與遠在異地的網友互通信息。這種跨地域電子郵件交流正是商業站無法與業余站相抗衡的根本因素。由於業余BBS站擁有這種優勢,所以使用者都更樂意加入。這里「業余」2字,並不是代表這種類型的BBS站的服務和技術水平是業余的,而是指這類BBS站的性質。一般BBS站都是由志願者開發的。他們付出的不僅是金錢,更多的是精力。其目的是為了推動中國計算機網路的健康發展,提高廣大計算機用戶的應用水平。
四、國內BBS的現狀與展望
國內的BBS站,單線站還佔大多數。隨著計算機的普及,特別是數據機的大量使用,BBS的活動將會進一步高漲。但是,隨之而來的撥號難和搶線難的問題將會加劇。盡管BBS站台的數量在不斷增長,但這種增長的幅度總也趕不上用戶群的增長。許多人同時撥號一個站台,不可避免地發生沖突。每回要撥上幾十次乃至上百次才能成功連上一個BBS站的狀況已經成為困擾今日中國BBS用戶的一個難題。隨著BBS活動的深入,國內已經出現了一些多線站,一次可以允許2人以上同時訪問。
BBS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由於國內使用的BBS架站軟體,都是從國外引進的,因此沒有必要的中文說明。雖然一些熱心的站長翻譯了一些資料,但是僅靠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另外,有些站台的設立是相互抄襲,所以在結構上難免有雷同之處。
1999年是中國網路的發展年。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目前一些BBS站並沒有走上「簡單、易用」這一層次。包括一些廠商架設的BBS站,實用性還需要加強。今後,國內的BBS站將向著個性化和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其他定義
電子公告欄(BBS)是一種交互性強、內容豐富而及時的Internet電子信息服務系統。用戶可以通過Modem和電話線登錄BBS站點,也可以通過Internet登錄。用戶在BBS站點上可以獲得各種信息服務:下載軟體、發布信息、進行討論、聊天等。BBS站點的日常維護由BBS站長負責。
---------------------------------------------------------------------------------------------------------------
BBS的另一解釋,德國汽車零部件生產廠商。BBS Kraftfahrzeugtechnik AG
主要生產汽車汽車輪轂。產品供應世界著名汽車廠商。同時也贊助F1,WRC,FIA GT等著名國際汽車賽事。其產品也深受汽車改裝愛好者喜愛。
-----------------------------------------------
聊天軟體,名稱來自I seek you (我找你)
另外,你們校友錄上的那個很有可能不是ICQ,而是OICQ,也就是現在著名的QQ。
OICQ名字源於Open ICQ,因為版權問題,改名為QQ。
不過既然你問了ICQ,我就找了個資料:
互聯網上最流行的即時信息傳遞軟體。 提示你何時朋友和同事連接到互聯網上,並可以通過這個軟體相互交流。 它支持在Internet上聊天、發送消息和文件等。使用新版本ICQ,你可以查看、查找和列印消息歷史,設置隨機聊天,使用多種方式查找並添加別的用戶,獲得更詳細的用戶信息,接收你朋友的生日並把你自己的生日提前通知大家,創建你自己的ICQ主頁,當你在線的時候別人就可以訪問你的主頁,利用賀卡、語音郵件等ICQ插件發送賀卡和語音郵件,利用ICQ Email發送、轉寄和復制電子郵件,使用你喜歡的字體、字型大小和顏色發送消息,為不同的事件選擇聲音以及配置打字的聲音效果,把你的名單分成不同的組,讓ICQ提醒你將來的事件和活動,利用記事功能把你的備忘錄或記事貼到屏幕上,通過ICQ進行網頁搜索,進行實時聊天並且可以回放保存的聊天內容,可以在聊天中插入動作和表情,等等。最新版本已經達到了7MB之巨,不過變化較以前版本比較大,首先它增加了一個頻道按鈕,包括有十幾個網友關心的內容,比如:技術與網路、體育、游戲、生活等,按下其中一個會彈出一個窗口顯示相關信息,不過目前它還沒有正式投入使用。從這點看,我們可以了解到ICQ的發展目標:通過廣大的用戶群作網友的門戶。從實際效果看,非常不錯,確實令人佩服。在界面上這個最新版也有了不少變化,感覺更漂亮了,而且用戶如果不喜歡高級界面中繁多的選項,完全可以使用簡單界面,這樣會清爽許多。 新版增強: 1.擴展了搜索功能、加強了關鍵字搜索引擎 2.全新的Email簽名檔 3.加強了用戶屬性設置 4.改進了防火牆支持與檢測 5.增強了與WinXP的集成。
10. 求Java Web高人指導幾個Java Web技術點的學習博客。
你這問的全是hibernate得基礎知識,建議可通過簡單得教程練一下再。
http://www.yii.com/hiber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