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談讀書和不求甚解的課後題
《短文兩篇》研討與練習說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一、你讀了近十年書,對讀書的目的、方法和作用,已經有了一些認識。熟讀這兩篇短文,在關於讀書的這些問題上,你有什麼進一步的認識?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讀書體驗學習這兩篇短文,把兩篇短文中的精華化為自己的東西。
不妨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在讀書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上,都值得一談。
二、揣摩《談讀書》中的下邊兩段文字,說說它們的觀點是什麼,又是怎樣闡述這些觀點的。
1、從「讀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從「人之才智但有滯礙」到「皆有特葯可醫」。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把握《談讀書》一文中的某些觀點,以及了解作者是怎樣論證觀點的。推而廣之,期望學生能掌握或者了解兩篇短文的所有觀點和證明觀點的方法。
1、觀點:讀書能夠塑造人的性格。
用歸納法證明觀點。先列舉六門學科的作用,最後加以歸納。
2、觀點:讀書能夠彌補人精神上的缺陷。
用比喻證明觀點。
三、《不求甚解》中說:「陶淵明主張讀書要會意,而真正的會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說不求甚解了。」然而也有相反的看法:「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豈難致?潛心會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意思是順著作者思路,就能把握文意。對這兩種意見,你是怎麼看的?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可先介紹有關資料,引導學生充分准備後,才有可能討論得起來。
葉聖陶先生在《讀〈語文教學二十韻〉》中說:「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豈難致?潛心會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強調閱讀就是順著作者思路,進入作者胸境。這樣甚解可致,原意也不難重逢了。
葉老批評陶淵明「疏狂不可循」,是因為他推崇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論世」的閱讀理論。他說過,閱讀是通過文字這道橋梁,與作者會面。「不但會面,並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葉老認為,文本意義是確定的,它先於閱讀已潛藏在文本之中,就像礦藏埋於地下,蘋果核包在蘋果里頭,只要用適當的方法(工具)取出即可。由此可見,葉老批評陶淵明,是儒道兩種閱讀方法之爭,也是閱讀理論中的作者理論與讀者理論之爭。
四、把《談讀書》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來,並選出你最喜歡的一條作為論點,試著給它配上幾個論據,寫成一篇議論文。
《談讀書》中名言警句迭出,讓學生積累下來,好處多多。這些名言警句一般都沒有進行論證,但都是從生活中來的,學生不難找出一條來試著論證一下。教師可適當進行指導。
❷ 《談讀書》、《如何閱讀一本書》和《怎樣讀書》三者的核心內容
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 以學者、教育家、編輯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除了寫作《如何閱讀一本書》外,以主編《西方世界德經典》,並擔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網路全書》的編輯指導而聞名於世。查爾斯·范多倫(1926-) 先曾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後因故離任,和艾德勒一起工作。一方面襄助艾德勒編輯《大英網路全書》,一方面將本書1940年初版內容大幅度增補改寫。因此,本書1970年新版由兩個人共同署名。序言《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第一版是在1940年初出版的。很驚訝,我承認也很高興的是,這本書立刻成為暢銷書,高踞全美暢銷書排行榜首有一年多時間。從1940年開始,這本書繼續廣泛的印刷發行,有精裝本也有平裝本,而且還被翻譯成其他語言—法文、瑞典文、德文、西班牙文與義大利文。所以,為什麼還要為目前這一代的讀者再重新改寫、編排呢?要這么做的原因,是近三十年來,我們的社會,與閱讀這件事本身,都起了很大的變化。今天,完成高中教育及四年大學教育的年輕男女多了許多。盡管(或者說甚至因為)收音機及電視普及,識字的人也了。閱讀的興趣,有一種由小說類轉移到非小說類的趨勢。美國的教育人士都承認,教導年輕人閱讀,以最基本的閱讀概念來閱讀,成了最重要的教育問題。曾經指出1970年代是閱讀年代的現任健康、教育及福利部部長,提供了大筆大筆聯邦政府經費,支持各式各樣改進基本閱讀技巧的努力,其中許多努力在啟發兒童閱讀的這種層次上也的確)有了些成果。此外,許多成人則著迷於速讀課程亮麗的保證—增進他們閱讀理解與閱讀速度的保證。然而,過去三十年來,有些事情還是沒有改變。其中一項是:要達到閱讀的所有目的,就必須在閱讀不同書籍的時候,運用適當的不同速度。不是所有的書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來閱讀。法國學者巴斯卡(Pascal)在三百年前就說過:「讀得太快或太慢,都一無所獲。」現在既然速讀已經形成全國性的狂熱,新版的《如何閱讀一本書》就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不同速度的閱讀法才是解決之道。我們的目標是要
❸ 怎麼寫視頻腳本
對於短視頻創作團隊來說,腳本是提高效率,保證主題,節省溝通成本的重要工具。創作腳本則要先明確主題,再一步步細化,直至形成能保證視頻順利拍攝的詳細腳本。寫視頻腳本如下:
1、每個短篇故事視頻必須有它想要表達的主題。主題是為夢想而奮斗的困難,或者說是長途戀愛的艱難。我們必須先有主題表達,然後才能開始短視頻創作,因為所有的工作將圍繞這個主題。
4、受眾群體:這是文案在寫之前首先要明白的是受眾群體,受眾群體的年齡段、職業歸屬、家庭緯度、愛好、消費能力等情況,總之對於觀眾的畫像越明確越好,比如說受眾是中老年人,然後你把宣傳片做成游戲畫面主題,顯然符合你的觀眾的認知是第一位的,所以,首先要明白給誰看,我們要做的東西是客戶想看的。
(3)談讀書課程腳本擴展閱讀:
腳本的作用有2個:
1、提高視頻拍攝效率:腳本其實就是短視頻的拍攝提綱、框架。短視頻腳本模板有了這個提綱和框架,就相當於是給後續的拍攝、剪輯、道具准備等做了一個流程指導。就像寫文章一樣,讀書的時候,老師都會建議寫文章之前先列一個提綱,然後根據提綱去拓展創作。這樣寫起來思路更清晰,效率也更快。
2、提高視頻拍攝質量:雖然短視頻大多都是在15秒左右,最長也不會超過30秒。想要基礎流量高,轉化率高,必須精雕細琢每一個視頻裡面出現的細節。包括景別、場景布置,演員服化道准備,台詞設計,表情;還有音樂的配合,最後剪輯效果的呈現等等。這些都是需要腳本來呈現的。
❹ 閱讀《談讀書》,完成1-3題。 談讀書 朱光潛 ①中學課程很多,你自然沒有許多的時間去讀
1.人在青少年時期,就要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2.【甲】②【乙】③【丙】① 3.興趣的培養越早越好。以達爾文的例子強調讀書的好習慣應該盡早培養。(意對即可) |
❺ 腳本是什麼意思
腳本是什麼意思
腳本(script)是使用一種特定的描述性語言,依據一定的格式編寫的可執行文件,又稱作宏或批處理文件。
1、公牘或書稿的底本。《西遊補》第九回:「犯鬼有箇朝臣腳本,時時藏在袖中。」 清 彭元瑞知聖道齋讀書跋·盡忠錄》:「﹝ 季滄葦 ﹞以是書見貽,朱墨皆 荊川 筆雲。細閱書中絕無批評,但有圈抹,不得其讀書之意。既取 荊川 《右編》勘之,圈者皆入《右編》,抹者節去,始知即其纂《右編》時腳本。」
2、表演戲劇、曲藝,攝制電影等所依據的本子。載有台詞、故事情節等。 清 李漁 《比目魚·聯班》:「又兼我記性極高,當初學戲的時節,把生、旦的腳本都念熟了。」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選優》:「你就在這 薰風殿 中,把《燕子箋》腳本,三日念會,好去入班。」孫犁 《秀露集·戲的夢》:「但是現在,我身不由主,我不得不參加這個京劇腳本的討論。」
擴展閱讀:腳本語言的定義
腳本語言(Script languages,scripting programming languages,scripting languages)是為了縮短傳統的編寫-編譯-鏈接-運行(edit-compile-link-run)過程而創建的計算機編程語言。此命名起源於一個腳本「screenplay」,每次運行都會使對話框逐字重復。早期的腳本語言經常被稱為批處理語言或工作控制語言。一個腳本通常是解釋運行而非編譯。雖然許多腳本語言都超越了計算機簡單任務自動化的領域,成熟到可以編寫精巧的程序,但仍然還是被稱為腳本。幾乎所有計算機系統的各個層次都有一種腳本語言。包括操作系統層,如計算機游戲,網路應用程序,文字處理文檔,網路軟體等。在許多方面,高級編程語言和腳本語言之間互相交叉,二者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一個腳本可以使得本來要用鍵盤進行的相互式操作自動化。一個Shell腳本主要由原本需要在命令行輸入的命令組成,或在一個文本編輯器中,用戶可以使用腳本來把一些常用的操作組合成一組序列。主要用來書寫這種腳本的語言叫做腳本語言。很多腳本語言實際上已經超過簡單的用戶命令序列的指令,還可以編寫更復雜的程序。
❻ 談讀書 朱光潛 文章中含蓄的批評的是當時中學生存在的什麼不良傾向一類問題
作者認為在學校中的讀書不能算作盡讀書之能事。理由有二:一是學校功課范圍狹窄,不一定與學生的個性相近,而且課本內容是規定的,不一定合學生的胃口;二是看課本免不掉若干拘束,用預備考試的方法去讀,便不免索然寡味了。所以朱先生認為培養讀書的興趣,應從讀課外書入手,而且好的課外書籍能引起對功課的興趣。這些內容對我們當前的中學教育教學也不乏參考的價值。
❼ 朱光潛 談讀書 隨筆 怎麼寫
朋友:
中學課程很多,你自然沒有許多的時間去讀課外書。但是你試撫心自問:你每天真抽不出一點鍾或半點鍾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點鍾,你每天至少可以讀三四頁,每月可以讀一百頁,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讀四五本書了。何況你在假期中每天斷不會只能讀三四頁呢?你能否在課外的讀書,不是你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你有沒有決心的問題。
世間有許多人比你忙得多。許多人的學問都是在忙中做成的。美國有一位文學家、科學家和革命家富蘭克林,幼時在印刷局裡做小工,他的書都是在做工時抽暇讀的。
人類學問逐天進步不止,你不努力跟著跑,便落伍退後,這固不消說,尤其要緊的是養成讀書的習慣,是在學問中尋出一種興趣。你如果沒有一種正常嗜好,沒有一種在閑暇時可以寄託你的心神的東西,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說不定要被惡習慣引誘。你不看見現在許多叉麻雀抽鴉片的官僚們紳商們乃至教員們,不大半由學生出身么?你慢些鄙視他們,臨到你來,再看看你的成就罷!但是你如果在讀書中尋出一種趣味,你將來抵抗引誘的能力比別人定要大些。這種興趣你現在不能尋出,將來永不會尋出。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現在已經不像三五歲的小孩子那樣好奇、那樣興味淋漓了。你長大一歲,你感覺興味的銳敏力便須遲鈍一分。達爾文在自傳里曾經說過,他幼時頗好文學和音樂,壯時因為研究生物學,把文學和音樂都丟開了,到老來他再想拿詩歌來消遣,便尋不出趣味來了。興味要在青年時設法培養,過了正常時節,便會萎謝。比方打網球,你在中學時喜歡打,你到老都喜歡打。假如你在中學時代錯過機會,後來要發展去學比登天還要難十倍。養成讀書習慣也是這樣。
你也許說,你在學校里終日念講義看課本不就是讀書嗎?講義課本著意在平均發展基本知識。固亦不可不讀。但是你如果以為念講義看課本,便盡讀書之能事,就是大錯特錯。第一,學校功課門類雖多,而范圍究極窄狹。你的天才也許與學校所有功課都不相近,自己在課外研究,去發現自己性之所近的學問。再比方你對於某種功課不感興趣,這也許並非由於性不相近,只是規定課本不合你的胃口。你如果能自己在課外發現好書籍,你對於那種功課的興趣也許就因而濃厚起來了。第二,念講義看課本,免不掉若干拘束,想藉此培養興趣,頗是難事。比方有一本小說,平時自由拿來消遣,覺得多麼有趣,一旦把它拿來當課一讀,用預備考試的方法去讀,便不免索然寡味了。興趣要逍遙自在地不受拘束地發展,所以為培養讀書興趣起見,應該從讀課外書入手。
書是讀不盡的,就算讀盡也是無用,許多書沒有一讀的價值。你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你須慎加選擇。你自己自然不會選擇,須去就教於批評家和專門學者。我不能告訴你必讀的書,我能告訴你不必讀的書。許多人曾抱定宗旨不讀現代出版的新書。因為許多流行的新書只是迎合一時社會心理,實在毫無價值,經過時代淘汰而巍然獨存的書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讀一遍兩遍以至於無數遍。我不敢勸你完全不讀新書,我卻希望你特別注意這一點,因為現代青年頗有非新書不讀的風氣。別的事都可以學時髦。我所指不必讀的書,不是新書,是談書的書,是值不得讀第二遍的書。走進一個圖書館,你盡管看見千卷萬卷的紙本子,其中真正能夠稱為「書」的恐怕還難上十卷百卷。你應該讀的只是這十卷百卷的書。在這些書中間,你不但可以得到正確的知識,而且可以於無形中吸收大學者治學的精神和方法。這些書才能松動你的心靈,激動你的思考。其他像「文學大綱」、「科學大綱」以及雜志報章上的書評,實在都不能供你受用。你與其讀千卷萬卷的詩集,不知讀一部《國風》或《古詩十九首》,你與其讀千卷萬卷談希臘哲學的書籍,不如讀一部柏拉圖的《理想國》。
你也許要問我像我們中學生究竟應該讀些什麼書呢?這個問題可不易回答。你大約記得北平京報副刊曾徵求「青年必讀書十種」,結果有些人所舉十種盡是幾何代數,有些人所舉十種盡是《史記》《漢書》。這在旁人看起來似近於滑稽,而應征的人卻各抱有一番大道理。本來這種徵求的本意,是以一個人的標准做一切人的標准,好像我只喜歡吃面,你就不能吃米,完全是一種錯誤見解。各人的天資、興趣、環境、職業不同,你怎能定出萬應靈丹似的十種書,供天下無數青年讀之都能感覺同樣趣味發生同樣效力?
我為了寫這封信給你,特地去調查了幾個英日公共圖書館。他們的青年讀物部最流行的書可以分為四類:(一)冒險小說和游記;(二)神話和寓言;(三)生物故事;(四)名人傳記和愛國小說。有些書在國外雖流行,給中國青年讀,卻不十分相宜。中國學生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學時代就喜歡像煞有介事的談一點學理。他們——你和我自然都在內——不僅喜歡談談文學,還要研究社會問題,甚至於哲學問題。這既是一種自然傾向,也就不能漠視,我個人的見解也不防提起和你商量商量。十五六歲以後,教育宜注重發達理解,十五六歲以前的教育宜注重發達想像。所以初中的學生們宜多讀想像的文字,高中的學生才應該讀含有學理的文字。
談到這里,我還沒有答復應讀何書的問題。老實說,我沒有能力答復,我自己便沒曾讀過幾本「青年必讀書」,老早就讀些壯年必讀書。所以我現在不敢答復你應該讀何書的問題。你如果要知道,你應該去請教你所知的專門學者,請他們各就自己所學范圍以內指定三兩種青年可讀的書。你如果請一個人替你面面俱到地設想,比方他是學文學的人,他也許明知青年必讀書應含有社會問題科學常識等等,而自己又沒有甚把握,姑且就他所知的一兩種拉來湊數,你就像問道於盲了。同時,你要知道讀書好比探險,也不能全靠別人指導,你自己也須得費些功夫去搜求。我從來沒有聽見有人按照別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讀書十種」或「世界名著百種」讀下去,便成就一個學者。別人只能介紹,抉擇還要靠你自己。
關於讀書方法,我不能多說,只有兩點須在此約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了解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度衡量書的內容。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見。筆記不僅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刺激你思考。記著這兩點,其他瑣細方法便用不著說。各人天資習慣不同,你用哪種方法收效較大,我用哪種方法收效較大,不是一概而論的。你自己終久會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別人決不能給你一個單方,使你可以「依法炮製」。
❽ 談讀書
讀一書,增一智。
不吃飯則飢,不讀書則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遠;不努力學習,不明白真理。
樹不修,長不直;人不學,沒知識。
用寶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識充實自己。
蜂采百花釀甜蜜,人讀群書明真理。
勞動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指南。
知識是智慧的火炬。
寶劍不磨要生銹;人不學習要落後。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長的少年需要學習。
星星使天空絢爛奪目;知識使人增長才幹。
造燭求明,讀書求理。
糧食補身體,書籍豐富智慧。
世界上三種東西最寶貴——知識、糧食和友誼。(緬甸諺語)
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英國諺語)
積累知識,勝過積蓄金銀。(歐洲諺語)
謙虛是學習的朋友
泰山不是壘的,學問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語自厚。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自滿則敗,自矜則愚。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學問,不掛嘴上。
不實心不成事,不虛心不知事。 不自是者博聞,不自滿者受益。
虛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驕傲的人,常誇己之長。
自贊就是自輕。 自滿是智慧的盡頭。
如果有了鬍子就算學識淵博,那麼,山羊也可以講課了。
成就是謙虛者前進的階梯,也是驕傲者後退的滑梯。
吹噓自己有知識的人,等於在宣揚自己的無知。
言過其實,終無大用。 知識愈淺,自信愈深。
訥訥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寬闊的河平靜,博學的人謙虛。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沒有貨。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驕傲是跌跤的前奏。
驕傲來自淺薄,狂妄出於無知。 驕傲是失敗的開頭,自滿是智慧的盡頭。
說大話的人像爆竹,響一聲就完了。 鑒難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權物。
謙虛是學習的朋友,自滿是學習的敵人。
趕腳的對頭是腳懶,學習的對頭是自滿。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虛心的人學十算一,驕傲的人學一當十。
強中更有強中手,莫向人前自誇口。 滿足現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來。
喜歡吹噓的人猶如一面大鼓,響聲大腹中空。
人唯虛,始能知人。 滿招損,謙受益。 滿必溢,驕必敗。
知識貯藏在謙虛的大海中。(朝鮮諺語)
學問多深也別滿足,過失多小也別忽略。(蒙古諺語)
懂得自己無知,說明已有收獲。(拉丁美洲諺語)
學問學問,不懂就問
刀鈍石上磨,人笨人前學。 以人為師能進步。
試試並非受罪,問問並不吃虧。 善於發問的人,知識豐富。
不聽指點,多繞彎彎。 不懂裝懂,永世飯桶。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不能則學,不知則問,恥於問人,決無長進。
學問淵博的人,懂了還要問;學問淺薄的人,不懂也不問。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從三師武藝高。
手指有長有短,知識有高有低。 學無前後,達者為師。
邊學邊問,才有學問。 若要精,人前聽。
只要是有益的話,小孩的話也要聽。
要學蜜蜂采百花,問遍百家成行家。
老薑辣味大,老人經驗多。 請教別人不折本,舌頭打個滾。
怕問路,要迷路。 嘴勤不走冤枉路。
書籍備而不讀如廢紙。(英國諺語)
不問的人永遠和愚昧在一起。(東非諺語)
耳朵沒有底,可以從早聽到晚。(非洲諺語)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一藝之成,當盡畢生之力。
一個不想蹚過小河的人,自然不想遠涉重洋。 針越用越明,腦越用越靈。
學在苦中求,藝在勤中練。 不怕學問淺,就怕志氣短。
才華是血汗的結晶。 才華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上如階盡管費力,卻一步比一步高。 不經過琢磨,寶石也不會發光。
心專才能綉得花,心靜才能織得麻。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日日行,不怕千萬里;時時學,不怕千萬卷。 多練多乖,不練就呆。
只有努力攀登頂峰的人,才能把頂峰踩在腳下。 困難是人的教科書。
汗水和豐收是忠實的夥伴,勤學和知識是一對最美麗的情侶。
學習如鑽探石油,鑽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識的精髓。 先學爬,然後學走。
心堅石也穿。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勤勉是成功之母。
好高騖遠的一無所得,埋頭苦乾的獲得知識。 百藝通,不如一藝精。
同時趕兩只兔,一隻也捉不到。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過來當師傅。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學習如趕路,不能慢一步。
學問之根苦,學問之果甜。 學問勤中得,富裕儉中來。
注意力是智慧的門戶。 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功夫。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綉花針。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
常說口裡順,常做手不笨。 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性。
搓繩不能松勁,前進不能停頓。 瞄準還不是射中,起跑還不算到達。
沒有艱苦的學習,就沒有最簡單的發明。(南斯拉夫諺語)
誰游樂無度,誰沒空學習。(法國諺語)
誰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亞美尼亞諺語)
知識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丹麥諺語)
知識需要反復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爾諺語)
學如駕車登山,不進就退。(日本諺語)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讀了懂不了,用處也不大。
一竅通,百竅通
心裡沒有眼,有眼也無用。
仔細考慮一天,勝過蠻干十天。
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
盡信書,莫如無書。
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
沒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難;沒有頭腦的人,一切都感到簡單。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聞而不審,不若無聞。
讀書不知義,等於嚼樹皮。
吃飯不嚼不知味,讀書不想不知意。
讀書不想,隔靴撓癢。
溫故而知新。
刀越磨越利,腦越用越靈。
身怕不動,腦怕不用。
強記不如善悟。
思索,就是跟自己爭論。(西班牙諺語)
一次深思熟慮,勝過百次草率行動。(南斯拉夫諺語)
知識無底,學海無涯
萬川歸海海不盈。
山上的石頭能背完,河裡的流水能舀干,世上的知識學不完。
書囊無底。
生命有限,學問無涯。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學如積薪,後來者居上。
學到知恥處,方知藝不精。
到處留心皆學問。
泉水挑不幹,知識學不完。
做到老,學到老,活到八十還學巧。
聰明的樵夫,應該是既善於砍柴,也善於磨刀的。
聰明來自見多識廣。(阿拉伯諺語)
不願看的人,比瞎子還瞎;不願聽的人,比聾子還聾。(法國諺語)
學者的一天,比不學無術的人的一生還有價值。(阿拉伯諺語)
數不盡的土粒,渡不盡的學海。(蒙古諺語)
知識無底,學海無涯。(蒙古諺語)
時間是寶貴的財富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少而不學,老而無識。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太陽落山了,人才感到陽光的可貴。
記得少年騎竹馬,轉身便是白頭翁。
有錢難買少年時。
失落光陰無處尋。
節約時間就是延長壽命。
守財奴說金錢是命根,勤奮者看時間是生命。
時間是最寶貴的財富。
你和時間開玩笑,它卻對你很認真。
補漏趁天晴,讀書趁年輕。
把握一個今天,勝似兩個明天。
清晨不起早,誤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學,誤一生的事。
等時間的人,就是浪費時間的人。
最珍貴的財富是時間,最大的浪費是虛度流年。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
揮霍金錢是敗壞物,虛度年華是敗壞人。
誰把一生的光陰虛度,便是拋下黃金未買一物。
珍寶丟失了還可以找到,時間丟失了永遠找不到。
懶人嘴裡明天多。
一日無二晨,時過不再臨。
熟讀游泳學,不如下大河
人在山外覺山小,人進山中知山深。
萬事莫如親下手。
荊條編小籃,看著容易做著難。
不見不識,不做不會。
不下水,一輩子不會游泳;不揚帆,一輩子不會撐船。
不爬崎嶇的高山,不知大地的平坦。
見識,見識,不見不識。
天平是輕重的衡量器,實踐是是非的試金石。
發一回水,澄一次泥;經一回事,長一回智。
有錢難買經驗多。
有知識不會運用,如同耕耘而不播種。
閉眼怎看三春井,出水才看兩腿泥。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聽不如看,看不如干。
近水知魚性,靠山識鳥音。
經常出門的孩子,比父母知道的多。
讀千賦者善賦,觀千劍者曉劍。
讀書如果不與實際結合,知識不過是天空的浮雲。
站在森林外邊,就不能完全了解森林。
欲知對岸事,就要渡過河。
聰明人聽到一次,思考十次;看到一次,實踐十次。
舞劍是一回事,作戰是另一回事。(朝鮮諺語)
打鐵才能成為鐵匠。(法國諺語) 累死我了,打了一個小時!!!!!!!!!!!!!!
❾ 談讀書的簡介
《談讀書》
----朱光潛
1 書是讀不盡的,就讀盡也是無用,許多書都沒有一讀的價值。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須慎加選擇。你自己自然不會選擇,須就教於批評家和專門學者。我不能告訴你必讀的書,我能告訴你不必讀的書。我所指的不必讀的書,是談書的書,是值不得讀第二遍的書,走進一個圖書館,你盡管看見千卷萬卷的紙本子,其中真正能夠稱為「書」的恐怕還難上十卷百卷。你應該讀的只是這十卷百卷的書。在這些書中間你不但可以得到較真確的知識,而且可以於無形中吸收大學者治學的精神和方法。這些書才能撼動你的心靈,激動你的思考。其它像《文學大綱》、《科學大綱》以及雜志報章上的書評,實在都不能供你受用。你與其讀千卷萬卷的詩集,不如讀一部《國風》或《古詩十九首》,你與其讀千卷萬卷談希臘哲學的書籍,不如讀一部柏拉圖的《理想國》。
2你也許要問我像我們中學生究竟應該讀些什麼書呢?這個問題可是不易回答。你大約還記得北京《京報副刊》曾徵求「青年必讀十種」,結果有些人所舉的十種盡是幾何代數,有些人所舉的十種盡是《史記》、《漢書》。本來這種徵求的本意,求以一個人的標准做一切人的標准,好像我只歡喜吃面,你就不能吃米,完全是一種錯誤見解。各人的天資、興趣、環境、職業不同,你怎麼能定出萬應靈丹似的十種書,供天下無數青年讀之都感覺同樣趣味,發生同樣效力?
3我丟特地去調查了幾個英國公共圖書館。他們的青年讀品部最流行的書可以分為四類:(1) 冒險小說和游記,(2)神話和寓言,(3)生物故事,(4)名人傳記和愛國小說。其中代表的書籍是幽爾??(凡爾納)的《八十日環游世界記》和《海底二萬里》,德孚(笛福)的《魯濱遜飄流記》,大仲馬的《三劍俠》,霍爽(霍桑)的《奇書》和《丹谷閑話》(Hawthorne:Wonder Book and Tanglewood Tales),金斯萊(Kingsiey)的《希臘英雄傳》(Heroes),法布爾的《 鳥獸故事》(Fabre:Story Book of Birds and Brasts),安徒生的《童話》,騷德的《納爾 遜傳》(Southey:Life of Nelson),房龍的《人類故事》(Vanloon:The Story of Mankind) 之類。這些書在外國雖然流行,給中國青年讀,卻不甚相宜。中國學生們大半是少年老成,在中學時代就歡喜煞有介事的談一點學理。他們――包括你和我自然都在內――不僅歡喜談談文學,還要研究社會問題,甚至於哲學問題。這既是一種自然傾向,也就不能漠視,我個人的見解也不妨提起和你商量商量。十五六歲以後的教育宜重發達理解,十五六歲以前的教育宜重發達想像。所以初中的學生們宜多讀想像的文字,高中的學生才應該讀含有學理的文字。
4談到這里,我還沒有答復應讀何種書的問題。老實說,我沒有能力答復,我自己便沒曾讀過幾本「青年必讀書」,老早就讀些壯年必讀書。比方中國書里,我最歡喜《國風》、《莊子》、《楚辭》、《史記》、《古詩源》、《文選》中的《書箋》、《世說新語》、《陶淵明 集》、《李太白集》、《花間集》、《張惠言詞選》、《紅樓夢》等等。在外國書里,我最歡喜溪茲(濟慈)、雪萊、考老芮基(柯爾律治)、白朗寧諸人的詩集,蘇菲克里司(索福克勒斯)的七悲劇,莎士比亞的《哈孟列德(哈姆雷特)》、《李爾王》和《奧塞羅》,歌德的《浮士德》,易卜生的戲劇集,杜(屠)格涅夫的《新田地(處女地)》和《父與子》,妥斯套夫斯克(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福洛伯(福樓拜)的《布華里(包法利)夫人》,莫泊桑的小說集,小泉八雲關於日本的著作等等。如果我應北京《京報副刊》的徵求,也許都把這古董洋貨捧上,湊成「青年必讀書十種」。但是我知道這是荒謬絕倫。所以我現在不敢答復你應讀何書的問題。你應該請教你所知的專門學者,請他們各就自己所學范圍以內指定三兩種青年可讀的書。你如果請一個人替你面面俱到的設想,比方他是學文學的人,他也許明知 青年必讀書應含有社會問題科學常識等等,而自己又沒甚把握,姑且就他所知的一兩種拉來湊數,你就像問道於盲了。同時,你要知道讀書好比探險,也不能全靠別人指導,自己也須費些工夫去搜求。我從來沒有聽見有人按照別人替他定的「青年必讀書十種」,或「世界名著百種」讀下去,便成就一個學者。別人只能介紹,抉擇還要靠你自己。
5讀書方法,我不能多說,只有兩點須在此約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度衡量書的內容。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見。記筆記不僅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各人天資習慣不同,你用哪種方法收效較大,我用哪種方法收效較大,不是一概而論的。你自己終究會找出你自己的方法,別人決不能給你一個方法,使你可以依法炮製。
6十幾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短文談讀書,這問題實在是談不盡,而且這些年來我的見解也有些變遷,現在再就這問題談一回,趁便把上次談學問有未盡的話略加補充。
7學問不只是讀書,而讀書究竟是學問的一個重要途徑。因為學問不僅是個人的事而是全人類的事,每科學問到了現在的階段,是全人類分途努力日積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這成就還沒有淹沒,就全靠有書籍記載流傳下來。書籍是過去人類的精神遺產的寶庫,也可以說是人類文化學術前進軌跡上的記程碑。我們就現階段的文化學術求前進,必定根據過去人類已得的成就做出發點。如果抹煞過去人類已得的成就,我們說不定要把出發點移回到幾百年前甚至幾千年前,縱然能前進,也還是開倒車落伍。讀書是要清算過去人類成就的總賬,把幾千年的人類思想經驗在短促的幾十年內重溫一遍,把過去無數億萬人辛苦獲來的知識教訓集中到讀者一個人身上去受用。有了這種准備,一個人總能在學問途程上作萬里長征,去發見新的世界。
8歷史愈前進,人類的精神遺產愈豐富,書籍愈浩繁,而讀書也就愈不易。書籍固然可貴,卻也是一種累贅,可以變成研究學問的障礙。它至少有兩大流弊。第一,書多易使讀者不專精。我國古代學者因書籍難得,皓首窮年才能治一經,書雖讀得少,讀一部卻就是一部,口誦心惟,咀嚼得爛熟,透入身心,變成一種精神的原動力,一生受用不盡。現在書籍易得,一個青年學者就可誇口曾過目萬卷,過目的雖多,留心的卻少,譬如飲食,不消化的東西積得愈多,愈易釀成腸胃病,許多浮淺虛驕的習氣都由耳食膚受所養成。其次,書多易使讀者迷方向。任何一種學問的書籍現在都可裝滿一圖書館,其中真正絕對不可不讀的基本著作往往不過數十部甚至於數部。許多初學者貪多而不務得,在無足輕重的書籍上浪費時間與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擱了;比如學哲學者盡管看過無數種的哲學史和哲學概論,卻沒有看過一種柏拉圖的《對話集》,學經濟學者盡管讀過無數種的教科書,卻沒有看過亞當斯密的《原富》。做學問如作戰,須攻堅挫銳,佔住要塞。目標太多了,掩埋了堅銳所在,只東打一拳,西路一腳,就成了消耗戰。
9讀書並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選得精,讀得徹底。與其讀十部無關輕重的書,不如以讀十部書的時間和精力去讀一部真正值得讀的書;與其十部書都只能泛覽一遍,不如取一部書精讀十遍。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兩句詩值得每個讀書人懸為座右銘。讀書原為自己受用,多讀不能算是榮譽,少讀也不能算是羞恥。少讀如果徹底,必能養成深思熟慮的習慣,涵泳優游,以至於變化氣質;多讀而不求甚解,則如馳騁十里洋場,雖珍奇滿目,徒惹得心花意亂,空手而歸。世間許多人讀書只為裝點門面,如暴發戶炫耀家私,以多為貴。這在治學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10讀的書當分種類,一種是為獲得現世界公民所必需的常識,一種是為做專門學問。為獲常識起見,目前一般中學和大學初年級的課程,如果認真學習,也就很夠用。所謂認真學習,熟讀講義課本並不濟事,每科必須精選要籍三五種來仔細玩索一番。常識課程總共不過十數種,每種選讀要籍三五種,總計應讀的書也不過五十部左右。這不能算是過奢的要求。一般讀書人所讀過的書大半不止此數,他們不能得實益,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而閱讀時又只潦草滑過。
11常識不但是現世界公民所必需,就是專門學者也不能缺少它。近代科學分野嚴密,治一科學問者多固步自封,以專門為藉口,對其他相關學問毫不過問。這對於分工研究或許是必要,而對於淹通深造卻是犧牲。宇宙本為有機體,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關,牽其一即動其餘,所以研究事理的種種學問在表面上雖可分別,在實際上卻不能割開。世間絕沒有一科孤立絕緣的學問。比如政治學須牽涉到歷史、經濟、法律、哲學、心理學以至於外交、軍事等等,如果一個人對於這些相關學問未曾問津,入手就要專門習政治學,愈前進必愈感困難,如老鼠鑽牛角,愈鑽愈窄,尋不著出路。其他學問也大抵如此,不能通就不能專,不能博就不能約。先博學而後守約,這是治任何學問所必守的程序。我們只看學術史,凡是在某一科學問上有大成就的人,都必定於許多它科學問有深廣的基礎。目前我國一般青年學子動輒喜言專門,以至於許多專門學者對於極基本的學科毫無常識,這種風氣也許是在國外大學做博士論文的先生們所釀成的。它影響到我們的大學課程,許多學系所設的科目專到不近情理,在外國大學研究院里也不一定有。這好像逼吃奶的小孩去嚼肉骨,豈不是誤人子弟?
12有些人讀書,全憑自己的興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書就把預擬做的事丟開,用全副精力去讀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書,仍是如此辦,雖然這兩書在性質上毫不相關。一年之中可以時而習天文,時而研究蜜蜂,時而讀莎士比亞。在旁人認為重要而自己不感興味的書都一概置之不理。這種讀法有如打游擊,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處在使讀書成為樂事,對於一時興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養成一種不平凡的思路與胸襟。它的壞處在使讀者泛濫而無所歸宿,缺乏專門研究所必需的經院式的系統訓練,產生畸形的發展,對於某一方面知識過於重視,對於另一方面知識可以很蒙昧。我的朋友中有專門讀冷僻書籍,對於正經正史從未過問的,他在文學上雖有造就,但不能算是專門學者。如果一個人有時間與精力允許他過享樂主義的生活,不把讀當做工作而只當做消遣,這種蜜蜂采蜜式的讀書法原亦未嘗不可採用。但是一個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種學問的志願,他就不能不有預定計劃與系統。對於他,讀書不僅是追求興趣,尤其是一種訓練,一種准備。有些有趣的書他須得犧牲,也有些初看很乾燥的書他必須咬定牙關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還可以啃出滋味來。
13讀書必須有一個中心去維持興趣,或是科目,或是問題。以科目為中心時,就要精選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的從頭讀到尾,以求對於該科得到一個概括的了解,作進一步作高深研究的准備。讀文學作品以作家為中心,讀史學作品以時代為中心,也屬於這一類。以問題為中心時,心中先須有一個待研究的問題,然後采關於這問題的書籍去讀,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諸家對於這問題的意見,以供自己權衡去取,推求結論。重要的書仍須全看,其餘的這里看一章,那裡看一節,得到所要搜集的材料就可以丟手。這是一般做研究工作者所常用的方法,對於初學不相宜。不過初學者以科目為中心時,仍可約略採取以問題為中心的微意。一書作幾遍看,每一遍只著重某一方面。蘇東坡與王郎書曾談到這個方法:
14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次讀之。當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並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願學者每一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聖賢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跡文物之類,亦如之。他皆仿此。若學成,八面受敵,與慕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
15朱子嘗勸他的門人採用這個方法。它是精讀的一個要訣,可以養成仔細分析的習慣。舉看小說為例,第一次但求故事結構,第二次但注意人物描寫,第三次但求人物與故事的穿插,以至於對話、辭藻、社會背景、人生態度等等都可如此逐次研求。
16讀書要有中心,有中心才易有系統組織。比如看史書,假定注意的中心是教育與政治的關系,則全書中所有關於這問題的史實都被這中心聯系起來,自成一個系統。以後讀其它書籍如經子專集之類,自然也常遇著關於政教關系的事實與理論,它們也自然歸到從前看史書時所形成的那個系統了。一個人心裡可以同時有許多系統中心,如一部字典有許多部首,每得一條新知識,就會依物以類聚的原則,匯歸到它的性質相近的系統里去,就如拈新字貼進字典里去,是人旁的字都歸到人部,是水旁的字都歸到水部。大凡零星片斷的知識,不但易忘,而且無用。每次所得的新知識必須與舊有的知識聯絡貫串,這就是說,必須圍繞一個中心歸聚到一個系統里去,才會生根,才會開花結果。
17記憶力有它的限度,要把讀過的書所形成的知識系統,原本枝葉都放在腦里儲藏起,在事實上往往不可能。如果不能儲藏,過目即忘,則讀亦等於不讀。我們必須於腦以外另闢儲藏室,把腦所儲藏不盡的都移到那裡去。這種儲藏室在從前是筆記,在現代是卡片。記筆記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學家採集標本,須分門別類訂成目錄,採得一件就歸入某一門某一類,時間過久了,採集的東西雖極多,卻各有班位,條理井然。這是一個極合乎科學的辦法,它不但可以節省腦力,儲有用的材料,供將來的需要,還可以增強思想的條理化與系統化。預備做研究工作的人對於記筆記做卡片的訓練,宜於早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