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一語文《濟南的冬天》概括內容和概括情節
濟南的冬天
文/老舍
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假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裡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著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古老的濟南,城裡那麼狹窄,城外又那麼寬敞,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
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濟南的冬天》誦讀:http://you.video.sina.com.cn/b/14431988-1323640094.html
《濟南的冬天》視頻: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jbmbfWIIRU/
作者簡介:
老舍(1899年~1966年),京派代表,享年67歲,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老北京人,中國現代小說家、戲劇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曾任小學校長、中學教員、大學教授。筆名有「舍予」、「老舍」。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青、鴻來、予、舍、非我等筆名。曾經擔任山東大學等名校教授。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一生主要作品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茶館》等。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現名小楊家胡同),一個滿族城市貧民家庭。現代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滿族正紅旗人,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納粹法西斯攻打北京城的巷戰中,老舍這一筆名最初在小說《老張的哲學》中使用,其它筆名還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鴻來等。
1913年考入北京師范學校,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學校,擔任過小學校長、郊外北區勸學員等職。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1922年任南開中學國文教員。同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教學之餘,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並正式開始創作生涯。陸續發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描寫市民生活的諷刺長篇小說。自1925年起,陸續寫了3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對烏煙瘴氣的教育界做了生動的揭露;《趙子曰》的鞭撻鋒芒指向以新派自詡其實醉生夢死的青年學生;《二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國的北京人,諷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產的社會土壤里培植出來的「出窩兒老」的畸形心態——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語,俏皮的幽默筆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風情,通過閉塞守舊、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對於祖國命運的憂慮,顯示出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和思想視角。3部作品陸續在《小說月報》上連載後,引起文壇的注目。1926年老舍加入文學研究會。1929年夏,繞道歐、亞回國。在新加坡逗留期間,為當地高漲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創作反映被壓迫民族覺醒的中篇童話《小坡的生日》。1930年回到祖國,任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月刊》。
《駱駝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個北平人力車夫祥子的行蹤為線索,買車賣車,幾次後,卻又窮困潦倒。誤入了軍營,卻又從軍營中牽出了幾匹駱駝。老舍整理,寫下了《駱駝祥子》。本篇17餘萬字的小說向人們展示了軍閥混戰、黑暗統治下的北京底層貧苦市民生活於痛苦深淵中的圖景。從祥子力圖通過個人奮斗擺脫悲慘生活命運,最後失敗以至於墜落的故事,告誡人們,城市貧農要翻身做主人,單靠個人奮斗是不行的。《駱駝祥子》問世,被譯成十幾國文字,產生較大影響,使世界人驚嘆。
老舍的創作特點
老舍先以長篇小說著稱。當他開始創作時,新文學作家中還很少有人撰寫長篇,他是中國現代長篇小說最早的作者之一,為開拓這種體裁作出了貢獻。後來,他又以劇作聞名,作品數量眾多,而且成為50、60年代最重要的劇作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說為數不多,卻也不乏綽約多姿、意味深長的優秀之作,如《斷魂槍》、《上任》、《柳家大院》等篇,都寫得各有特色。他的短篇,在藝術構思的精緻和題材的寬廣方面,往往勝過長篇作品。他寫了不少富有情趣和機智的散文小品,還有一些新舊體詩歌。老舍的小說,包括長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說,還有童話、寓言體作品。在戲劇創作中,除了話劇,另有兒童劇、童話劇、歌劇、話劇歌舞混合劇等。和"五四"以後的絕大部分作家不同,他還利用多種傳統形式,寫下了大量體裁各異的通俗作品,包括不同的傳統劇種之間移植改編的戲曲。老舍是現代中國作家中作品形式體裁最為豐富多樣的一個,而且在不少領域中都取得出色的成績。
這除了作家的勤奮和善於同時從中國傳統的和外國的文學汲取營養以外,還有思想上藝術上更為深刻的原因。抗戰爆發時,老舍已經是著名的小說家了,鑒於迫切需要以人民群眾理解和喜愛的文藝形式進行抗戰鼓動,他中斷小說創作,全力探索通俗文藝的利用改造,並且身體力行地"大膽去試驗(通俗)文藝的多種體裁"(《三年寫作自述》)。隨後,又出於"抗戰需要戲劇,戲劇必須抗戰"的考慮(《抗戰戲劇的發展與困難》),轉向戲劇創作。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成立,自己又剛剛回國,寫作《龍須溝》時,他深知從舊中國的批判者到新中國的歌頌者,意味著多麼艱巨的變化:"在我的二十多年的寫作經驗中,寫《龍須溝》是個最大的冒險";"我的感激政府的熱誠使我敢去冒險"(《〈龍須溝〉寫作經過》)。他以自己的創作實踐回答了時代提出的嶄新課題。在他取得話劇創作的成功以後,仍然繼續進行"新的嘗試,沒完全叫老套子捆住"(《答復有關〈茶館〉的幾個問題》),向強調時間、地點、人物線索和情節都需要高度集中的傳統的戲劇規律挑戰,寫出了別具一格、被人稱為"畫卷戲"的《茶館》。在老捨身上,"不但表現了一個藝術家最可寶貴的政治熱情,而且也表現了同樣可寶貴的藝術家的真正的勇氣"(周揚《從〈龍須溝〉學習什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藝術創新精神,使他孜孜不倦地涉獵文學創作的各個領域,也使他永不滿足已經取得的任何成就,在40多年的創作生涯中能夠不斷取得重要的進展和突破。
老舍開始創作時,抱有"不管是誰與什麼吧,反正要寫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樣寫〈趙子曰〉》)的態度。他的作品從一開始就具有鮮明的幽默諷刺的筆調。他是現代文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還有"幽默大師"、"笑匠"之稱。他的早期作品中夾雜一些純粹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義的穿插。他那"我要笑罵,而又不趕盡殺絕"(《我怎樣寫〈老張的哲學〉》)的性格,使他的諷刺,缺乏魯迅的冷峻和鋒利,更多一些溫情和輕松,由此形成他的獨特的幽默風格。從30年代中期起隨著對於國家的災難和生活的嚴酷有了更多的體驗,老舍的筆調變得激憤嚴肅起來,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調,為人稱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絕大多數作品中,仍然經常出現機智俏皮的語言,將嬉笑怒罵融合在一起的筆墨,使人發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時還會催人淚下,或者發人深思。後期作品中,作家讓不少人物笑著向昨天告別。所有這些,都具有一種內在的妙趣——升華了的幽默。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於市民生活。他善於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尤其擅長刻畫浸透了封建宗法觀念的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階級搏鬥中,在新的歷史潮流沖擊下,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他喜歡通過日常平凡的場景反映普遍的社會沖突,筆觸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運的思考,讓人從輕快詼諧之中品味出生活的嚴峻和沉重。關於自然風光的色彩鮮艷的渲染和關於習俗人情的細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氣息和情趣。在現代文學史上,老舍的名字總是與市民題材、北京題材密切聯系在一起的。他是現代中國文壇上傑出的風俗、世態(尤其是北京的風土人情)畫家。作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可能不夠遼闊,但在他所描繪的范圍之內,卻把歷史和現實,從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時代的社會氣氛、風俗習慣,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種人等的喜怒哀樂、微妙心態都結合濃縮在一起,有聲有色、生動活潑,自成一個完整豐滿、"京味"十足的世界。這是老舍在現代文學史上作出的特殊貢獻。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個特點,是表現出鮮明的反帝愛國的題旨。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來整個新文學的基本主題。但除了特定時期(比如五卅運動期間,"九·一八"事變以後、抗日戰爭時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創作中,反帝的主題和內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則常有明顯表現。他的第一篇習作《小鈴兒》,通過小學生帶有稚氣的行動,表達了反抗外國侵略者的民族意識。茅盾從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對於祖國的摯愛和熱望"(《光輝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這以後,老舍寫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罪行的作品,還有從不同側面描寫它們的經濟、文化、宗教滲透和種族歧視所給予中國人民種種傷害的作品。他表現民族覺醒、表彰民族氣節,同時抨擊在這些侵略和滲透面前卑躬屈節、為虎作倀的洋奴漢□。寫於60年代初的話劇《神拳》(又名《義和團》),再現北京居民抗擊八國聯軍的壯烈情景。後期作品強烈地表現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自立自強於世界的喜悅和自豪。對於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使他的愛國主義增添了新的內容和光彩,達到新的思想高度。強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熾熱的愛國主義,是老舍的高貴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寶貴的精神遺產。
" 五四"以後的新文學作家,廢棄了封建士大夫筆下的文言,也沒有採用話本小說、戲曲說白中的近代白話,而是從現代口語中創造便於反映現代生活、表達現代人心理活動的現代白話,作為新的文學語言——老舍對此作出了卓越的成績。他是北京人,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更重要的是努力從人民群眾的口頭語言中汲取和提煉文學語言。注意汲取,避免了生造硬湊和過於歐化的學生腔的毛病;講究提煉,能夠脫離粗糙的自然形態,克服照搬濫用方言土語的弱點。他所使用的是一種真正藝術化了的活的語言。老舍的小說和散文,都可以琅琅上口,話劇的對白,更是活潑傳神;作品中許多人物的語言,具有各自的性格特點。他很好地解決了語文脫節的問題。在語言的准確生動,富有表現力和藝術性方面,在創造新的文學語言方面,他在現代作家中,是十分突出的。老舍認為作家的風格首先體現在語言上,他的語言的確成為表現藝術風格的重要手段。連他的理論文章的語言都是很有個性特徵的。他在這方面的貢獻,還超出了文學創作的范圍。早在30年代,就有人主張以他的作品作為"宣傳純正國語的教本"(《老舍致趙家璧信》),他的文字一直是現代漢語教科書中經常引用的範例。
老舍的創作,帶有英國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響,與中國傳統的、主要是流行於民間的文藝更有深切的聯系。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眾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濃厚等特點,從形式到內容都能夠雅俗共賞。因此較早地突破了新文學只在學生和知識青年中間流傳的狹小圈子,為廣泛的讀者所喜愛。後來又以真實生動地描繪了現代中國的社會風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再加上規范的現代漢語,而受到國外的重視。這些,都擴大了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他取材於北京胡同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嫻熟地運用"京味"十足的文學語言等特點,受到一些後起者的仿效。
濟南的冬天(未刪改版本):
上次說了濟南的秋天,這回該說冬天。
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象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風,便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象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的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象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全安靜不動的低聲的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覺的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裡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著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象些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象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古老的濟南,城內那麼狹,城外又那麼寬敞,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藻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象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樹雖然沒有葉兒,鳥兒可並不偷懶,看在日光下張著翅叫的百靈們。山東人是百靈鳥的崇拜者,濟南是百靈的國。家家處處聽得到它們的歌唱;自然,小黃鳥兒也不少,而且在百靈國內也很努力的唱。還有山喜鵲呢,成群的在樹上啼,扯著淺藍的尾巴飛。樹上雖沒有葉,有這些羽翎裝飾著,也倒有點象西洋美女。坐在河岸上,看著它們在空中飛,聽著溪水活活的流,要睡了,這是有催眠力的;不信你就試試;睡吧,決凍不著你。
要知後事如何,我自己也不知道。
書名:老舍文集(第十四卷)章節:一些印象(節選)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年:1989年著作書目:
《濟南的冬天》賞析: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成功的寫景散文。它的寫景藝術是值得稱道的。文章中的寫景藝術,概括起來說,有以下幾點。
(一)緊緊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徵來寫,使全文基調一致,色彩和諧。
濟南雖然地處北中國,但是冬天無大風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顯著的氣候特點是「溫晴」(溫暖晴朗)。文章緊緊抓住這一點,使筆下的種種景物跟這「溫晴」天氣緊密聯系在一起,構成一幅溫暖晴朗的濟南冬天圖景。文章寫山,寫水,寫城,寫人,都無不塗上一層溫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寫雪景,也仍然跟溫暖有聯系——因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點小雪」;而同晴朗分不開——因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的景緻。
如果說,第二段主要寫的是濟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水上景色,那麼,全文就是由這幾幅互相聯系而又相對獨立的畫圖組成的長軸。而這幅長軸,也就靠這「溫晴」的基調統一起來,給人以和諧一致的美感。
(二)景物的層次,安排得當,使眼前景物紛至沓來,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濟南,景色秀麗,素有「家家泉水,戶戶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怎樣才能更好地把這些美好的景色展現於讀者眼前呢?這就有一個寫景的先後層次問題。文章首先讓讀者鳥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後再讓讀者飽覽那一城山色,雪後斜陽(第三、四段),最後才把讀者領到那垂柳岸邊,領略那「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而水藻越晴越綠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寫來,從山到水地寫去,層次分明,脈絡清晰。自然這是就各大層次來說的,各大層次的內部,又同中有異,如第二段的由寫景而兼及寫人,第三段的由寫雪而兼及寫晴,第五段的由寫水面而兼及寫天空。寫來筆法活脫,不失參差錯落之致。
(三)取景遠近大細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則尺幅百里,或則纖毫畢現。
試看,偌大的一個濟南,在作者筆下,竟然可以放在一個由四面群山環抱而成的小小搖籃里,而水天一碧的宏偉景色,只不過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這是景物的遠者大者。再看,「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是景物的近者細者。遠景大景,使人視野開闊,頓感心曠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諦聽,更覺景象真切。而且遠景大景,還可以沖破「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夠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弊病。古詩雲:「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這是說的非遠觀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聽無以覺出流水竟然無聲。這說明,寫景手法,遠近大細,不可偏廢。運用得宜,就可以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寫景時,不但遠近並用,大細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或由遠而近、由大而細,寫來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寫景,就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的:先寫水冒著點熱氣,再寫水藻,再寫垂柳,再寫水面的上空以至於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寫景,則是由遠而近、由大而細的:先寫城外,再寫城外的山坡,再寫山坡上的小村莊,再寫小村莊的房頂上的雪。這種寫法,既符合敘述的邏輯順序,又適應讀者的視覺需要,無怪乎作者樂於採用了。
(四)寫景映襯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襯中形象更為鮮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別的景物一映襯,就顯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並不怎麼美,但是一和別的景物映襯起來,就顯出美來了。當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經和別的景物映襯起來,反倒失去原來的美了,像魯迅所說的那樣:「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蘭亭序》,至今還有『藝術品』之稱,但倘將這掛在萬里長城的牆頭,或供在雲岡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見了,即使熱心者竭力指點,也不過令觀者生一種滑稽之感。」(《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因此,要把景物寫好,關鍵不單在映襯,還在映襯得法。映襯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為神奇。
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襯樹尖上頂著的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鮮明悅目,都是映襯的妙筆。
文章中說到的「黃草山」「小灰色樹影」,應該說,它們本身算不上怎麼美,但是文章把它們放在下邊這段話里,就顯出它們的美來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請閉上眼睛想想,睜開眼睛看看吧,這是一個怎樣用繽紛的色彩點染而成的天地!而「黃草山」「小灰色樹影」卻正是這幅美麗的畫圖的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五)寫景虛實手法同時並用,使景物形似神傳。
實寫景物的形象,對景物描寫來說,無疑是十分必要的,諸如文章中的「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之類。但是,要不止於摹狀,還要傳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虛寫的手法。因此,在作者筆下,冬天陽光照耀下的濟南,就出現了「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的神情;一圈圍城的小山,也就說出「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的細語;薄雪會有「微微露出點粉色」的羞容;水藻會有「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對那水藻也就可以有一副「不忍得凍上」的和善心腸了。至於小雪覆蓋不勻的山坡,要「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自然也是文章中虛寫傳神的佳句。
(六)適當點題,使景物自身蘊含的意義更加顯豁。
畫之所以有題跋,原因之一是題跋可以使畫本身蘊含的意義更為顯豁。應該說,題跋是一幅畫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雖然它並不是所畫的景物的本身。同樣,對所寫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點題,也是容許的,這些點明題旨的話,不是可有可無的。本文點題得法,寥寥數語,便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比如說,文章在描寫了小山雪景之後,突然掉轉筆鋒,讓作者以評論者的身份,說起點題話來:「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這話,既可以說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外,又可以說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中,因為它是畫面所本有而又有點不甚明了的。一經點出,濟南下點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處,也就躍然紙上了。
題不可不點,也不可濫點。本文點題是恰到好處的。當我們玩味全文,讀到最後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的時候,我們似乎有意猶未盡、話猶未了的感覺,似乎可以另起一段,補上兩句就全文而發的點題話結束全文:「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但仔細一想,這是多餘的,因為明敏的讀者從文章所描繪的景物和所抒發的感情中,應該而且必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的,又何待於作者再出面饒舌呢?更何況順著文章的邏輯,讀者有權利想得更多更大更遠,諸如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等等,這些題是想點也點不完的。這也許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課文:《母雞》 《我的母親》 《養花》 《我們家的貓》 《濟南的冬天》 《駱駝祥子——祥子買車》 《草原》 《北京的春節》 《林海》
《初中語文資源網》:
初中語文資源網 >> 課文全解 >> 人教版課文全解 >> 七上
12.濟南的冬天·課文精講
http://www.eywe.com/Article_206/20051028134032619-1.asp
㈡ 哪個給我《濟南的冬天》的教學方案 搞快!!急用
一、這是一篇情辭並茂的寫景散文。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先朗讀幾遍,或者聽朗讀錄音。朗讀時注意下邊的字詞和思考題。
注音:濟(jǐ)南 倫敦(dūn) 鑲(xiāng) 寬敞(chǎng)
水藻(zǎo) 貯(zhù)蓄
解詞:設若:假若
水墨畫:中國畫中純用水墨的畫
貯蓄:存放,儲藏
空靈:靈活而不可捉摸
思考題:
1.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2.你讀了課文,是不是覺得濟南的冬天如作者所說,是「暖和安適」的?為什麼?
二、教學本文,可以在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首先歸納一下作者筆下的濟南冬天的主要特點,弄清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一特點的,其中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在大體了解這些內容的基礎上,可結合練習二,讓學生明白作者為了表情達意的需要,是怎樣精心選詞造句的。然後老師和學生一起仔細研讀寫雪後小山的一段,看看語言運用好在哪裡。
三、結合課文,選取適當的例子,進一步講講比喻和擬人的知識。可以採用替換法,將使用了修辭方法的語句改為一般的表達,比較一下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教學時可選用下邊的例子:
第一組:甲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乙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
第二組:甲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粉色。
第三組:甲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乙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
四、教學本文,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前一課學了《春》,學生對描寫景物運用生動的詞語和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有所體會。閱讀這篇課文,宜引導學生自己理解,並可做些提示:寫景的文章從形式上看是寫外界環境,而實際上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過內心的感受揣摩才能成文;絕不是東一個比喻,西一個擬人,或使用一些華麗的辭藻堆積而成的。課文《春》和《濟南的冬天》,都做到了景與情的緊密結合,寫出了作者的真切感受。
五、教學時,可預先將練習四的練筆布置給學生,讓他們邊學課文,邊加深對這個寫作特點的理解,同時,也可有意識地積累合適的材料,為最後完成短文做好充分的准備。
㈢ 濟南的冬天
【學習目標】 1.理解重點詞語,品味積累語言,體味濟南的冬之美。 2.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初步培養感悟散文的能力:學習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多方面地寫景,表達自己的感受。 3.體會作者對景物獨特的感受,以及對其寄予的深情。 【重點難點】 1.學習作者抓住特徵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 2.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在景物描寫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設計思路】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作者在景物描寫之中,寄寓了自己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學習本課重在引導學生領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特徵細致描繪的寫法,體會作者借景抒發的贊美之情。而若要達此目的,就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反復誦讀,使學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進行個性化解讀。為此,本設計圍繞「讀」字做文章,抓住「讀」字開展系列語文學習活動,從而達到讀中悟,悟後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受和豐富的想像力。 【學習過程】 一一一一、、、、情境導入情境導入情境導入情境導入 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今天我們不說溫暖明媚的春天、喧囂熱烈的夏天、金色輝煌的秋天,單表一下多姿的冬天。「燕山雪花大如席」是說燕京一帶冬天雪花的特點,「瀚海闌干百丈冰」是描繪邊塞冬天的奇寒;東北的冬天風中帶刀,雲南的冬天飽含色彩。而素有「泉城」之稱的濟南,冬天又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跡,到濟南去看一下冬天的景象,感受一下冬天的氣息。 二二二二、、、、朗讀課文朗讀課文朗讀課文朗讀課文,,,,整體整體整體整體感知感知感知感知 1.學生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自己經歷感受過的冬天的特點。 提示:如朔風怒號、冰雪覆蓋、寒冷、蕭殺…… 2.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用幾個詞語概括老舍筆下「濟南冬天」的特點。 讀課文後,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之後再請學生向全班展示。 提示:如溫晴、秀美、暖和、多情…… 3.學生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 一方面引導學生明確濟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這一點學生在文中可直接找出;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體會全文所寫濟南實際並非完全如此,這裡面加入了作者的聯想和想像,融進了作者特殊的感情。也就是說濟南給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溫情。於是,全文處處圍繞體現著「溫晴」,也體現著「溫情」。 三三三三、、、、以溫晴識溫情以溫晴識溫情以溫晴識溫情以溫晴識溫情————————「「「「溫情溫情溫情溫情」」」」在我身邊在我身邊在我身邊在我身邊 1.學生朗讀第一段,標劃體現濟南體現溫晴特點的語句。 2.小組交流,然後指名學生回答。 作者運用對比的方法,從風和陽光的角度,寫出北平、倫敦、熱帶地區的特點,從而突出濟南的風不冷、不酷,不硬、不厲;突出濟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們帶給濟南,帶給人們的是溫暖、溫柔、溫情,是安適、安詳、安逸。因此,作者說濟南是個「寶地」。 四四四四、、、、以溫晴看以溫晴看以溫晴看以溫晴看溫情溫情溫情溫情————————「「「「溫情溫情溫情溫情」」」」在我眼前在我眼前在我眼前在我眼前 有人說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無論從立意,還是從構圖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圖畫。從細部看,這幅圖畫又是由多個畫面組成,而每個畫面都充滿著溫情和希望。 教師引導學生跳讀課文,把平面的語言變成立體的畫面,並學會用自己的話語進行概括描繪。 1.搖籃安睡圖 「搖籃」給人的感覺就是暖和、溫馨、舒適。睡在搖籃里的濟南和濟南的人們是幸福的、愜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親細心的照料,親切的問候。這是別處冬天難得的情致。 2.雪後小山圖 小山秀氣,承受不了大雪。陽光下,山色斑駁,秀美動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暉暖人心,溫暖柔和。真是「妙」極。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態! 3.山村卧雪圖 小村在「卧」,小雪也在「卧」。它們「卧」的舒暢,「卧」的安詳,給人感覺這是陽光下爽心的「卧」,多少還帶有一些暖酥酥、懶洋洋的「卧」。這淡墨高雅的畫面,確實帶有十足的情味。 4.玲瓏水晶圖 晶瑩絢麗,玲瓏剔透。雖說藍是冷色,但它卻是瑰寶,內里包含著色彩繽紛的事物;它又與海洋一色,涌動著生命的內蘊和氣息。同時,它又包含著別致的情韻。 五五五五、、、、以溫晴賞溫情以溫晴賞溫情以溫晴賞溫情以溫晴賞溫情————————「「「「溫情溫情溫情溫情」」」」在我心中在我心中在我心中在我心中 教師引導啟發學生進入對溫情的賞讀。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繪了濟南的山、濟南的水,借山水來展現濟南冬天的特點。但是在作者筆下,濟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帶有種種表象的山水,而是作者印象和感受中的山水。換句話說,是在鮮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所以,這里的山水情意濃濃。作者在寫作上也展開聯想、想像,以溫情的形象來比擬溫情的上水,用包含溫情的語言來描繪溫情的山水。 (一)走近溫情的人物形象 景物本身沒有生命,沒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當「人」來寫。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韻,有了內在美。 教師引導學生讀課文,分別找出用人物形象來比擬山水的語段,體會溫晴的特點,從而品味其中包含的溫情,然後學生小組交流,最後師生共同明確。 1.守護搖籃的母親 母親的形象是溫暖的,守在搖籃旁,唱著搖籃曲的母親更是溫暖的,而且還有那撫慰人心的話語。如此善良溫存體貼的母親給人歡喜,給人幸福。這樣,睡在小搖籃里的濟南就感到舒適溫馨,母親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間大愛。 2.細致周到的護士 大家熟知這一形象,耐心細致的她帶給濟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夢境,是溫柔的關照。 3.健美優雅的女郎 陽光下,山坡上,斑駁的色彩成了「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秀氣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這件花衣,悠閑安適地站在微風之中。調皮的風兒不時掀動一下她的衣角,閃現出健美的肌膚。如此,給人以明亮、燦爛、喜悅、希望之感。 4.嬌美害羞的少女 夕陽斜照,光輝映雪。白白的薄雪調和著陽光成為粉紅色,這就是少女害羞的顏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態可掬。是什麼使她害羞?是它本身純青、溫情,是她一下子想起了心中溫情的事兒。 5.俏美柔情的女子 女子愛俏,女子愛美。面對鏡子整妝打扮十分正常。在泉城,長枝的垂柳就成了俏美的女子,那清澈透明的河水就是一面大鏡子。面對如此貌美的女子,河水自然也多情起來,它不僅不願結冰,破壞垂柳的情致,反而「把終年貯蓄的綠全拿出來了」。獻給誰呢?是倩女,也是冬天的濟南。 教師小結:老舍先生不愧為文學大師,他智慧的將印象中的事物想像成一個個頗具個性,而又都充滿溫情的女性。這一個個形象被描繪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們眼前一樣。如此,既寫出了冬天的暖,又寫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濟南冬天的特點。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老舍先生為什麼只選取女性形象來比擬描繪呢? 主要讓學生明白:這些形象能體現溫暖、柔美、慈愛,能與濟南冬天的秀美、溫晴特點相吻合。 (二)感受冬天溫情的春意 作者寫濟南的冬天,但處處洋溢著春意。此皆因作者心中有「春天」,故能用春天般的感受寫冬天。如此,這種冬天也就有了靈性,有了生機。英國詩人雪萊的話「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正是本文最好的注腳。 1. 學生從文中找出富有春意,流露著春天氣息的句子並以喜悅的感情朗讀。 如: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裡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 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2.思考討論:為什麼這樣來寫? 明確:一是突出濟南冬天的特點;二是表達作者對冬天濟南的愛憐之情;三是表現對自然、對生命的深刻感悟,表達一種樂觀進取的精神。 (三)品味溫情的語言 本文語言自然、質朴,親切、柔和,充滿著溫情、畫意。像美麗的女子情態可掬,又像慈愛的母親娓娓敘談。 1.標劃富有靈性、含有意蘊的動詞。 學生先跳讀課文,標劃出動詞,然後加以體會,進行展示。 如: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白邊。(有意為之,是為了給冬天增加美感) 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形象傳神,寫出了舒適安然的睡姿和靈性) 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全拿出來了。(寫出了水藻和水的慷慨多情,表現了濟南冬日的春意和生機) 2.體會口語化、情感化的詞語。 (1)教師示範 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面上是含笑的。 標劃的詞語自然、柔和、親切、溫馨。如一位慈祥者忍不住向你訴說,如一位自豪者在你耳邊低語。「真的」含有驚喜,「是」「的」舒緩語氣,如此不能不使你相信。 (2)學生找出類似語句,標劃出關鍵詞,小組交流。 如: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裡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 就是下點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 六六六六、、、、我筆下的我筆下的我筆下的我筆下的「「「「溫晴溫晴溫晴溫晴」」」」和和和和「「「「溫情溫情溫情溫情」」」」 1.教師總結: 老舍先生寫北方中國的冬天不著眼於「寒」,而著眼於「暖」,不著眼於「壯」,而著眼於「秀」,集中突出了冬天裡「溫晴」的特點。為了展現這一特點,作者抓住了「暖、秀、綠」著墨,寫出了春意,寫出了生機。之所以如此,皆在於作者內心蘊含著的「溫情」,是作者溫情的體驗有了這種種溫情的意象,是作者溫情的感受有了這美妙的表達。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 2.引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體會,運用「溫晴」和「溫情」兩個詞語,寫幾句話
㈣ 老舍 濟南的冬天
賞析
濟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陽光、那白雪……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浸透在如詩如畫美景中的濃郁情致,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幾點:
文章布局謀篇層次井然。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和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的「溫晴」,贊譽它是個「寶地」。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系的。第2段開始,「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個重要的過渡句,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在分寫山水之前,先給人以濟南的總體感,用擬人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作者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5段寫冬天的水色。作者極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一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
文章運用比喻和擬人的寫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濟南比作「小搖籃」;把山坡上小村莊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畫」;把整個冬天的濟南比作一塊「藍水晶」,無一不小巧秀麗,用來比喻濟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處的。擬人的句子更多,個性化更明顯,如把濟南老城說成是「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把濟南周圍的一圈小山寫得很有溫情,「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駁的色彩,說成是「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秀美動人;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情態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說「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這些都表現出濟南冬天的無限生機和在冬天裡孕育著的朦朧春意。
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又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大致有這樣幾種寫法:一是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後邊還有「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那些小山太秀氣!」結尾一句蘊含著「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的情意。二是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贊美的真情。三是虛實結合,展開想像,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但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
老舍先生是語言大師,在詞語的選用上十分講究,如:「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遣詞造句非常精妙。還有關聯詞的運用也是很妥帖的。如:「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況且」,進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補充、追加新理由;「還」,表示範圍的擴大,有所增益或補充。這里「況且……還」連詞和副詞配合,起關聯作用,恰當地組合了要說的意思。
文章以「濟南的冬天」作標題,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個特定環境的冬天,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後的「這就是冬天的濟南」是全文的結束語,抒發了作者對「冬天」這個特定時令里的濟南的總的觀感。意思是:這溫暖如春、秀麗如畫、天明水凈的藍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濟南啊!這樣的結尾,既和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抒發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以回味的餘地。
㈤ 濟南的冬天,怎麼寫我的發現
具體如下:
看過老舍先生的文章,我也決定寫一下我的濟南城。打小起,最熟悉的不是老家江蘇,而是四季分明的老濟南,特別是寒意十足的冬季。
小學時的冬季也可謂是晴空萬里,藍天白雲。在老濟南熱鬧的街道上,自在地閑逛,仰望老濟南樸素且有趣的風景。多好啊!
校園里更是可以奔跑嬉鬧,在乾燥寒冷的北風中,在存有積雪的操場上,在好生明亮的陽光下。多好啊!
陽光下,小麻雀也是極活潑的。我常常羨慕這弱小的生命——可在老濟南無邊的天空,揮舞著小巧而有力的翅膀,盡情飛翔,俯視老濟南的一切秀麗風景。多好啊!
是的,濟南是位深情的老人家。別以為景點只有千佛山、趵突泉和大明湖,濟南城裡面好玩的,要一遍遍地去發現,去細細品味他的「氣質」,尤其是下點小雪的時候。
雪花在茫茫綠叢中穿梭,是飛舞的驚喜。近幾年,雪花被老濟南看作寶,而她更是多了幾分傲嬌,在樹梢上輕輕下落,在道路上慢慢落下,挑剔地尋個位置著陸。在滿是匆忙氣息與喧囂聲的小城裡,因她而多了幾分寧靜與自由。
在不凡的黃昏時刻,老濟南再次微笑起來,天空的一角泛起微微的紅光,照向了小城的半邊,使小城獨有的味道更加濃郁。也許是因為雪不忍心覆蓋矮牆,這種朦朧的感覺使他的眼神更為深情。雪,在小城各處都灑了一點兒,但這老濟南並非全白,彷彿是一位大師在嘗試古風古韻與真實驚艷兩種畫風的碰撞碰撞,如一幅水墨,又似一幅油畫,這美是濟南真實的氣質。
當天色更暗,水面就升騰起了霧,將小城包圍起來,仙氣十足,好像與世隔絕的凡間仙境。南面,一個個小山頭在霧氣中來回隱現,彷彿在張望小城裡的風光。是的,我也被小城吸引了,好像著了魔,愛得痴醉。
㈥ 第10篇課文《濟南的冬天》 要詳解
會有很多的
內容預覽:
10.濟南的冬天
這是一篇充滿詩情畫意的散文。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域,四季景色呈現出迥然不同的個性特色。文章多次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以及極富表現力的語言,緊扣「溫晴」二字,描繪了一幅濟南冬景圖,字里行間流露著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現在,讓我們在著名文學家老舍先生的引導之下,一起--
1.感受濟南冬天的美,體會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真摯感情。
2.學習從不同角度細致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徵進行描寫的方法。
3.品析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描繪景物的語句。
4.培養自己的審美能力。
走進作者
一、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市人。1912年入北京師范學校,愛上了文學。1924年應聘去英國倫敦東方學院教中文。1930年回國,先後在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任教。1937年,代表作《駱駝祥子》問世,這是一首「舊時代的葬歌」,小說被譯成十幾種外國文字,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老舍是一位多產的作家,,從1950年至1965年,僅劇本就寫了十多部,其中影響最大的如《龍須溝》(1951)、《茶館》(1957)。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二、寫作背景
老舍1924年隻身應聘去英國倫敦東方學院教中文。他身居異國,飽嘗了寄人籬下的孤獨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寫過這樣的話:「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我一定會和沒有家一樣的感到寂苦。」(《想北平》)為了結束這「沒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終於在1929年夏動身回國,但因路費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應邀到山東濟南齊魯大學任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月刊》。由於這樣的經歷,老舍回到祖國,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強烈的愛國之情,寫下了《濟南的冬天》。
三、相關知識
[北京娛樂信報2003年6月23日] (十大文化偶像出爐) 時間:6月6日-6月20日 參加人數:14萬多人 一直以來爭議很大的「二十世紀文化偶像評選活動」於6月20日正式揭曉,十大獲選偶像名單出爐,老舍以25220票位居第五。一個廣泛流傳的故事說的是,如果老舍不是自投太平湖自盡,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就將授予他。作為一名滿族作家,老舍狂熱地迷戀單弦、大鼓這些俗文化,他的小說深刻地反映了老北京市民階層的喜怒哀樂,話劇《茶館》更是戲劇史上的一塊豐碑。
融入文本
一、跨越障礙
1.生字辨識
濟(jǐ)南 奇跡(jì) 倫敦(dūn) 暖和(huò)
著(zhuó)落 髻(jì) 看(kān)護 鑲(xiāng)
寬敞(chǎng) 水藻(zǎo) 貯(zhù)蓄 澄(chéng)清
2.重點詞語注釋
[響晴] 晴朗無雲。 [響亮] 這里指天氣晴朗、燥熱。
[溫晴] 溫和晴朗。 [安適] 安靜而舒適。
[水墨畫] 中國畫中純用水墨畫的畫。 [貯蓄] 存放、儲藏。
[澄清] 清澈明亮。 [空靈] 清凈透明。
3.同義詞辨析
寬敞 寬闊
寬敞:寬闊,寬大。本課例句:「古老的濟南,城裡那麼狹窄,城外又那麼寬敞。」
寬闊:寬廣空曠。
二、整體解讀
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寫濟南冬天的天氣,突出「溫晴」。】
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裡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著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鳥瞰全城,寫陽光下濟南的全景。】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這一段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間順序層層鋪寫,把各個細部的色、態、光一一展現出來。】
【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松、黃草和薄雪等景色。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再現了冬天濟南周圍的小山,在白雪與藍天的相映中的雪色與草色、雪光與日光交融的情態。】
古老的濟南,城裡那麼狹窄,城外又那麼寬敞,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以上兩段寫小雪後的山色,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圖。第三段是近看,第四段是遠望。】
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
【寫濟南的水色。極力描繪水藻之綠,襯托水的清澈透明。】
【作者使水藻啊,垂柳啊,水啊都帶上了感情,似乎都在為這個濟南美麗的冬天著想,添一點美。景活了,情也就出來了。作者一連用了五個「綠」,一個寫綠萍,四個寫水藻,用「綠」來襯托水的清澈、透明。】
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收束全文,與開頭呼應。】
「像我」獨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濟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實在大不一樣。
與北平、倫敦、熱帶的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突出「溫晴」的特點,為下文作鋪墊。
「請閉上眼睛想」一句,引導讀者進入作者所描繪的境界。
「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一句,用商量的口吻,使人感到非常親切,飽含了深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這是濟南地理環境的特徵,也是濟南「溫睛」的原因。
「頂」字准確地表現了樹尖上一身兒白花的位置和形狀。「好像日本看護婦」是對小雪後矮松秀美形態的比喻,借矮松寫出雪的形態。一個「鑲」字,就好像是山尖、小雪有意為之,而且好像是巧匠的妙手,給人留下想像的空間。
「暗黃」的「暗」字非常准確地繪出了冬天枯草和秋天枯草色彩的區別。「穿」字准確表現了雪、草覆蓋的狀態。
用擬人的修辭方法描繪了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
贊美小雪後濟南小山的秀美,一個「大」字,贊美之情全出。
「卧」字恰當地渲染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傳神地畫出了小村莊和小雪的神態,就好像它們都有靈性一樣。
「冒著點熱氣」的「點」字用得十分准確:「點」字是扣住濟南冬天的「溫」寫的。冒熱氣,但只是一「點」,這就是「溫」。如果去掉「點」,變成「冒著熱氣」,那就不是「溫」,而是「熱」了。
「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個比喻扣住了濟南冬天的「晴」因為晴,天空無雲,才「空靈」;因為晴,天空藍汪汪的,才像塊「藍水晶」。
最後一段中,「這」是指濟南的冬天「溫晴」、「慈善」、「秀氣」、「像水墨畫」、「水色澄清」等,蘊含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三、問題研討
1.文章標題是「濟南的冬天」,結句是「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為何「濟南」與「冬天」位置互換?
(1)《濟南的冬天》因「冬天」為中心詞,見此馬上會生冬天之感:朔風撲面,大雪紛飛,厚雪冰棱,無一不透出一股襲人的寒氣。可讀過全文,響晴取代了暗晦,陰冷被煦暖替換,作者結句為「冬天的濟南」,把中心詞換成了「濟南」,則突出了濟南的冬天特有的韻致,使讀者經歷了從切膚之冷到響晴之暖的轉化,確實勝人一籌。
(2)《濟南的冬天》作為中心詞的「冬天」是一個時令,給人以籠統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離的懸念(到底什麼樣),接著以生花妙筆寫出具體的冬天的濟南。山是搖籃似的山,秀氣的山,小水墨畫似的山;水是冒著熱氣的水,深得發藍的水,澄澈透明的水。結尾主詞與偏詞的互換,標志著從無形寫到有形,從無色寫到有色,從迷離的虛寫到形、色俱佳的實,終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駐筆,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過了!
2.劉熙載在《藝概》中說:「山之精神寫不出,以煙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試分析本文如何運用此法寫出濟南冬天暖和舒適的特點。
本文開篇先以襯托之法寫濟南的冬天「沒有風聲」、「響晴」,突出「暖和安適」,下面便重點寫了濟南的山水。以小山的秀氣、美景襯其「暖和」,再以兩個「卧」字襯其「安適」。接下來寫水,「不結冰」、「冒熱氣」、「水藻真綠」、「垂柳照影」襯出暖和舒適的氣氛。
3.這是一篇成功的寫景散文,全文充滿詩情畫意,反復誦讀後,不免讓人產生遐想:那是怎樣的一幅令人陶醉的圖畫呀!總該要親眼看看才心滿意足。產生這樣的效果,與作者高超的寫景藝術是分不開的。你感受本文有哪些藝術特色?
(1)作者從紛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物景的主要特徵來進行描寫。沈括說:「大都山水之法,蓋以大觀小,如人見假山耳。」老舍正是用的「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法。作者對濟南大地作了簡筆的寫意描繪:繪城,不繪城的東南西北,只繪冬天濟南的秀美睡態。繪山,不繪山的上下左右,只抓住小山的主要特徵:「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繪人,不繪形體,只繪濟南冬天人物情態的最主要特徵:「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正是因為抓住主要特徵進行描繪,才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①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②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贊美的真情。③虛實結合,展開想像,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上頂著一霎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僅寫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喜愛的心情。
4.本文與朱自清的《春》都是寫景散文中的精品,試比較兩篇文章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點:①兩篇文章都是寫景抒情的散文,都表現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②抓住特徵寫景,情景交融。③脈絡清晰,層次井然。
不同點:①《春》描繪了五幅「春景圖」,《濟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畫」。②《春》側重於近處的細致觀察,《濟南的冬天》側重於遠景的觀察,且從不同角度觀察景物,特點有所變化。③語言運用的不同:《濟南的冬天》一般都用整句,《春》是整句和散句結合。
5.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出作者對濟南的贊美之情?
甲生: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三組對比,突出它的「溫晴」,贊譽濟南是個「寶地」。
乙生:「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那些小山太秀氣。」由濟南的雪後山景,想像一位秀美、嬌小的姑娘穿上花衣的情態,喜愛之情不言而明。
丁生:「古老的濟南……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三筆兩筆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了作者贊美的真情。
師評:同學們說得都很好。我再補充一點:「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這就是冬天的濟南。」在作者筆下,濟南是一塊晶瑩絢爛、玲瓏剔透的水晶,是人間的瑰寶。
6.本文是從哪兩方面來表現濟南冬天的特點的?
濟南的冬天--「溫晴」
濟南的山:鳥瞰全城 濟南全景
一城山色 雪後斜陽
濟南的水:城外遠山 卧雪眠房
岸邊垂柳 綠萍水藻
四、語言品析
1.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作者想到的,為什麼恰是「搖籃」?只因為「形」似嗎?如果是,那作者為什麼不說「竹筐」?)
「小山」擋住了「寒」風,讓山圈裡的濟南人感到溫暖;「搖籃」能擋住「寒」風,讓搖籃里的孩兒感到溫暖。溫暖,是「搖籃」與「山」的「神」似點。「竹筐」則不具備這些。
2.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這里為什麼用一個「卧」字?與文章的什麼地方相呼應對?)
「卧」字用得很貼切。濟南城外的小村莊被作者賦予了生命和感情,它們都「安適地睡著」,盡情享受這「溫晴」的天氣。這「卧」字正好與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相呼應,用擬人的手法寫活了濟南。
3.天兒越睛,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分水裡照個影兒呢!(景物本身是沒有感情的,可是作者往往把它們當「人」來寫。試說說加點的部分應如何理解,有什麼好處。)
「不忍得凍上」表示水對「綠的精神」的愛憐,對垂柳的心疼。「在水裡照個影」表明垂柳也愛美。這樣,不僅描寫了藻綠、水清、柳美,而且通過它們的相互愛憐表現它們的協調配合,構成一幅完美的圖畫,並使人感到這些景物好像有了靈性而更加熱愛它們。
提至「搖籃」,喚起了你的什麼感受?是不是感覺彷彿又回到媽媽的懷抱--溫暖舒適。這正是小山的可愛之處。
你注意過小雪後房屋的情態嗎?好好觀察觀察吧!
你能感受到景物間相互愛憐的情趣嗎?你是不是更加熱愛它們了?
體驗活動
1.老舍在齊魯大學任教時寫過《一些印象》,其中包括《濟南的秋天》、《濟南的冬天》。濟南的冬天已如此令人嚮往,濟南的秋天又有什麼特點呢?課下閱讀老舍的《濟南的秋天》,你一定能有所發現。
2.實地觀察某處的景物特徵,仿照課文,寫一篇題為「××的冬(春)天」的短文。
練習全解
一、作者筆下的濟南冬天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表現這一特點的?
作者筆下的濟南冬天最突出的特點是「溫晴」。本文首先寫濟南冬天的天氣。通過與北平、倫敦及熱帶地方的對比,突出濟南冬天的「溫晴」,贊譽它是個「寶地」。「溫晴」二字,統領全文。在寫過對濟南的總體感受之後,分別寫濟南冬天的山和水。文中二至四段寫濟南冬天的山。依次寫了陽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以及城外遠山,寥寥數筆,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畫。第五段描寫濟南冬天的水。極寫水藻之綠,襯托出水的清澈透明。寫水「不忍得凍上」,具體表現了濟南冬天的「暖和」。繼而又拓展視野,將天光、山景、水色融為一體,將濟南描繪得明麗多彩。最後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結束全文,既點題,又深化題意。
二、細讀課文第三段,說說作者如何形象而有序地描繪了雪後山景的美妙。
先說寫作順序:第一句先用「最妙」二字概括雪後山景的特點。然後分別描寫了小雪下的矮松、山尖、山坡和山腰的不同風景色,基本是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來寫的。
再說寫法特點:最主要的特點是描寫多用比喻、擬人,語言形象生動。寫雪落在矮松上的景色,作者把它比喻成「日本的看護婦」,非常貼切,而且新穎;描寫山尖上的雪,把它比作給藍天鑲上的「一道銀邊」;寫山坡景象,把那種黃白相間的景色比喻成「帶水紋的花衣」,把山坡本來的面貌比作「山的肌膚」,色彩和形態逼真,富有動感,十分傳神;而寫夕陽下山腰的雪景,則把山上的薄雪當人來寫,說它「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
三、朗讀下列三組句子,體會每組兩個句子之間的細微差別,並討論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本題中的幾組句子,它們的不同點就是每組中第一個句子分別用了語氣詞「呀、吧、呢」。在表達效果上,第一組,用了「呀」,就把作者發自內心的感慨和贊嘆之情傳達出來,而這種感慨和贊嘆之情又是在不經意間表達出來的,讀起來讓人感到自然、親切;第二組,用了「吧」,不僅表達了推測的意思,而且增加了商量的語氣,希望得到對方的認可,讀起來非常親切;第三組,用了「呢」,使語氣變得更加舒緩、自然。
這些詞語反映出老舍語言的一貫特色:親切自然,娓娓道來,就像和老朋友話家常一般,但在平易朴實之間,又時時閃爍著作者非凡的智慧和語言方面的靈性。這種語言上的傑出成就正是作者長期積累、不斷琢磨的結晶。
四、反復朗讀全文並背誦第三段,體會作者親切、自然的語言特點。
此題旨在引導同學們加強朗讀,通過朗讀,加強語言感受能力,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㈦ 濟南的冬天各段應該讀出怎樣的情感
描寫濟南的山、水等景物。描寫景物,表達最鮮明的印象和感受,突出共同特點是溫晴。表達作者對濟南的無限熱愛之情。:(1)濟南冬天的獨具一格的風貌是什麼?(2)課文是從什麼角度。
用什麼手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3)文中老舍先生採用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方法。
請分析作者順著主線抓住哪些富有特徵的景物來展示濟南冬天的。
如用淡雅的山水圖定格。
仿照《春》中畫圖的形式進行概括。組織小組討論。教師點撥、明確:(1)濟南冬天的「溫晴」。(2)寫「溫晴」是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的。
採用「曲折行文」的對比方式。北平、倫敦、濟南是老捨生活之舟的三個主要停靠站。
因此。
他擁有評判對比的資格。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根據語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對比。
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
突出它獨有的「溫晴」美景。
贊賞它是個「寶地」。畫面中「寒」與「暖」、「暗」與「明」、「熱」與「溫」的色調烘托出濟南冬令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形象。在結構上是全文的總起。
為下文具體描述作鋪墊。(3)順著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一主線。
作者具體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用擬人化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
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
然後分寫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和城外遠山。第5段文字寫冬天的水色。
先寫水藻之綠。
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
又拓展想像。
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
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
充滿贊美之情。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文章繪山景。
描水色。
寓情於景。
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
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5.表情朗讀。
品味濟南暖冬慈善若娘親。
可愛似少女。
清亮賽水晶的藝術形象。五、精彩語段研習。
鑒賞景物描述方法1.齊聲誦讀第3語段。
就如下內容品析研討。請同學們自由選擇進行答題。投影:(1)全段的中心句是:(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
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
這些景物是:(4)文中的動詞用得好。
如:(5)文中的色彩詞用得好。
如:(6)文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7)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8)你在對全段的朗讀要求上有什麼體會?明確:(1)最妙是下點小雪呀。(2)全段分為三層: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3)矮松 山尖 草色 陽光(4)樹尖用「頂」。
山尖用「鑲」。
山坡用「穿」。
山腰用「露」。
幾個字各得其所。(5)青黑。
白。
藍。
銀。
暗黃。
微黃。
粉色。(6)化靜為動的主要技巧是運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7)主要是擬人。
文中的三個「好像」。
並不都表示比喻。(8)朗讀中不僅要讀好文中的描寫部分。
而且要讀好首尾兩句。
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2.濟南的雪一點也沒抹殺暖冬的光彩。
反而把冬天的「溫晴」越發顯露了出來。
請學生歸結本段的寫景特色。歸納: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松、黃草和薄雪等景色。「看護婦」是對雪後矮松秀美形態的比喻。
借矮松寫出雪的形態。「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
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肌膚」。
這是雪色和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點粉色」。
用擬人描繪了雪色嬌美的情態。寫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間順序。
有層次地把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展現出來。
讓讀者感受到的不僅是雪的外在美。
而且是雪的情韻。畫面色彩的鮮明悅目來自映襯的妙筆:矮松的青黑映襯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
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
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
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3.吟詠體味第3語段。六、課堂練習閱讀課文第4、5語段。
完成下列題目。投影:(1).第4段作者三筆兩筆就勾畫出一幅水墨畫。
它的特點是( )a.朦朧 b.淡雅 c.古樸 d.靈秀(2).濟南冬天水的特徵是(多項選擇)( )a.暖 b.綠 c.清 d.亮(3).這兩段文字表現了濟南的冬天( )a.充滿了綠意的特點 b.舒適、清亮、迷人、美麗的特點c.溫晴的氣候特點 d.景色優美。
是少有的冬季游覽勝地(4).①「這是張小水墨畫」②「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③「這塊水晶里。
包著紅屋頂黃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是( )a.①暗喻 ②暗喻 ③明喻 ④明喻b.①明喻 ②明喻 ③暗喻 ④明喻c.①暗喻 ②暗喻 ③暗喻 ④明喻d.①暗喻 ②暗喻 ③借喻 ④明喻(5).「就憑這些綠的精神」中的「綠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過20個字)七、布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1——8題。2.摘抄文中的精彩語句。
積累語言材料。3.文章本是有情物。
濟南「慈善」的冬天讓人備感親切。
得益於先生朴實親切的文風。
猶如與讀者促膝談心一般。找出文中能體現作者對濟南冬天情真意摯的語句。
如:「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
像我……」。
既寫出個人的獨特感受。
又顯得語意懇切。
為全文「一錘定音」。●○板書設計 季節特徵(溫情--------寶地) 陽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小搖籃)濟南的冬天 景物特點 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淡雅------小水墨畫) 暖而綠的河水(清亮、藍汪汪----藍水晶)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
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閱讀。●○ 教學設計 一、檢查作業體現老舍親切文筆的語句舉要:1.「請閉上眼睛想……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誘。
一點沒有強加於人的語勢。2.「真的。
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這是流露真情。
惟恐讀者不信的口氣。3.「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以情動人。
令人如同身臨其境。4.「就是下小雪吧。
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氣!」由於對濟南。
對嬌媚得似乎弱不勝衣的小山充滿著熱愛。
這里簡直是用一種祈求的口吻了。5.「對。
這是張小水墨畫。
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又是思索。
又是猜測。
又是同讀者的商討。6.「看吧。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後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
也沒有忘記忠實的讀者。二、揣摩優美語句。
品析寫景藝術。
領悟思想感情1.默讀全文。
畫出文中貼切且給人以美感的比喻、擬人句。
並小組討論、分析是如何寫意情狀、傳達情韻的。在小組討論交流過程中。
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聯想。
體味情景交融的詩意境界。對於修辭手法的辨析。
採用「替換法」即通過與改為一般表述的比較。
看錶達效果的不同。(投影顯示)如:(1)組:甲: 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
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它們安靜不動地低 聲 說:「你們放心吧。
這兒準保暖和。」 乙: 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
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2)組:甲: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
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點粉色。 乙: 快日落時。
陽光斜射在山腰上。
薄雪露出點粉色。(3)組:甲: 天兒越晴。
水藻越綠。
就憑這些綠的精神。
水也不忍得凍上。
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 還 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 乙: 天兒越晴。
水藻越綠。
水也不結冰。
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教師點撥、明確:(1)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搖籃」。
寫出山景的小巧秀麗。
又用擬人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晴。躺在搖籃里承受母親體貼入微的撫愛。
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
而況山們還「低聲地」哼著搖籃曲。
秀美的睡態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溫暖、舒適的特點。而乙句的直白敘述則傳達不出寄寓的贊美深情。(2)組甲句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
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
情態可掬。
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
色彩鮮艷悅目。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的、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
呼之欲出。而乙句則少了那份美感。(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
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
為了水藻的綠。
為了垂柳的倒影。
仍然充滿著春意。雖沒直接寫天氣暖和。
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
傳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2.訓練聯想能力。
練習使用比喻、擬人句寫形神。提示:文學需要聯想。
聯想對於散文尤為重要。
本文不僅聯想豐富。
而且貴在自然、取譬精當。給學生設定熟悉的情境。
如落日、鄉野清晨、海濱夏夜等。
讓學生抓住情境特徵。
展開豐富的聯想。
以優美傳神的手法狀景達意。3.本文語言朴實清新。
娓娓道來。
情懇辭切。
除體現在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
同時在遣詞造句上還非常講究。
值得仔細玩味。思考:(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麼?(2)「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
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這里為什麼用「卧」字?和文章什麼地方相呼應?學生回答。
教師明確:(1)不可以。「沒有風聲」並不是沒有風。
濟南的冬天只是沒有那種令人戰栗的呼嘯的北風而已。
如果去掉「聲」就說成了「沒有風」。
那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2)用「卧」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
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
與文章基調相調諧。
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
有山有水。
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
暖和安適地睡著」相呼應。4.誦讀全文。男女同學合讀第1語段。
男同學讀繪寫山景的2、3、4語段。
女同學讀寫水色的第5語段。三、對比閱讀思考:《濟南的冬天》在寫法上與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麼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歡哪一篇?說出理由。提示:兩篇散文都通過幾幅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現特徵。《春》一文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迎春等五幅畫面。
體現了春的「新、美、力」的特點。而《濟南的冬天》同樣運用比喻、擬人手法。
描繪了陽光下的濟南全景、雪後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畫圖。
表現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四、課堂練習(分發列印好的講義資料)閱讀《濟南的秋天》。
完成下列題目。 請你在秋天來。那城。
那河。
那古路。
那山影。
是終年給你預備著的。可是。
加上濟南的秋色。
濟南由古樸的畫鏡轉入靜美的詩境中了。這個詩意秋光秋色是濟南獨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
把春天的賜給西湖。
秋和冬全賜給了濟南。秋和冬是不好分開的。
秋熟睡了一點便是冬。
上帝不願意把它忽然喚醒。
所以作個整人情。
連秋帶冬全給了濟南。詩的境界中必須有山有水。那末。
請看濟南吧。那顏色不同。
方向不同。
高矮不同的山。
在秋天中便越發的不同了。以顏色說吧。
山腰中的松樹是青黑的。
加上秋陽的斜照。
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
比黑色淺的顏色。
把旁邊的黃色蓋成一層灰中透黃的陰影。山腳是鑲著各色絛子的。
一層層的。
有的黃。
有的灰。
有的綠。
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兒。山頂上的色兒也隨著太陽的轉移而不同。山頂的顏色不同還不重要。
山腰的顏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幾句詩。山腰中顏色是永遠在那兒變動。
特別是在秋天。
那陽光能夠忽然清涼一會兒。
這個變動並不激烈。
可是山上的顏色覺得出這個變化。
而立刻隨著變換。忽然黃色更真一些。
忽然又暗了一些。
忽然像有層看不見的薄霧在那兒滾動。
忽然像有股細風替「自然」調和著顏色。
輕輕的抹上一層各色具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兒。有這樣的山。
再配上那藍的天。
晴暖的陽光;藍得像要有藍變綠了。
可又沒完全綠了;晴暖得要發燥了。
可是有點涼風。
正像詩一樣的溫柔;這便是濟南的秋。況且因為顏色的不同。
那山的高低也更顯然了。高的更高了些。
低的更低了些。
山的稜角曲線在晴空中更真了。
更分明了。
更瘦硬了 。看山頂上那個塔!再看水。以量說。
以質說。
以形式說。
哪兒的水能比濟南?有泉——到處是泉——有河。
有湖。
這是從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
全是那麼清。
全是那麼甜。
哎呀。
濟南是「自然」的sweet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蓮花。
城河的綠柳。
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
是要看秋水的。濟南有秋山。
又有秋水。
這個秋才算個秋。
因為秋神是在濟南住家的。先不用說別的。
只說水中的綠藻吧。那份兒綠色。
除了上帝心中的綠色。
恐怕沒有別的東西能比擬的。這種鮮綠全偕著水的清澄顯露出來。
好像美人借著鏡子鑒賞自己的美。是的。
這綠藻是自己享受那兒的甜美呢。
不是為誰看的。它們知道它們那點綠的心事。
它們終年在吻著水皮。
做著綠色的香夢。淘氣的鴨子。
用黃金的腳掌碰它們一兩下。浣女的影兒。
吻它們的綠葉一兩下。只要這個。
是它們的香甜的煩惱。羨慕死詩人呀!在秋天。
水和藍天一樣的清涼。天上微微有些白雲。
水上微微有些波皺。天水之間。
全是清明。
溫暖的空氣。
帶著一點桂花的香味。山影兒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虛幻的吻著。山兒不動。
水兒微響。那中古的老城。
帶著這片秋色秋聲。
是濟南。
是詩。注釋:sweetheart [ \'swi:tha:t]:英文指情人。1.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鑲( ) 絛( ) 調( )和 燥( ) 浣( )女2.為什麼說上帝把「秋和冬全賜給了濟南」?3.文章第二自然段寫濟南的「山」。
作者寫濟南秋天的山有哪些特點?4.作者從哪些方面寫出了濟南「水」的什麼特點?5.文章的結尾從人的感覺角度具體展現了「詩境」的含義。
是哪幾種感覺?說說這樣的結尾有什麼作用?五、課堂小結濟南的冬天是美的。
老舍先生筆下濟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細味那淡雅的水墨畫浸蘊的「溫晴」。
更覺神韻。繪山景、描水色。「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戛然而止。
似乎意猶未盡。
話猶未了。
明敏的讀者是否會饒舌地續寫「我愛濟南的冬天。
我愛冬天的濟南」以抒發胸臆呢?我想。
是會的。但老舍先生不會。
誰讓他是丹青高手呢!
●○ 教材處理:《濟南的冬天》是七年級上第三單元中的第2篇課文。這個單元選的是描寫四季景物的散文。
向讀者展示了各不相同的四季特徵。該單元總的教學目的。
是要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
領略自然景物的美。
領會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
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
揣摩精彩的詞語、句子和段落。
還要練習精讀的技能。
並作適當的摘錄。《濟南的冬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人民藝術家老舍在1931年初寫的一篇描繪濟南冬天美麗景色的寫景散文。這篇文章描繪景物。
語言准確生動。
多使用比喻、擬人手法。
融情於景。
表達了作者鮮明的印象和感受。其中描寫最形象最生動的是第3段和末段。而作者感情的抒發也非常別致。
非同一般。
不是採取直抒胸臆的方式。
而是採取表達一種感受的方式。
將自己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不露痕跡的依附在對景物的描寫之中。
因此顯得格外自然真摯。
富有感染力。基於這樣的認識。
本文的教學目的定在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上。
教學重點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側重在第3段和第5段。教學難點則是作者感情的抒發。●○教學設想:[教法]一是依據教學目標設置一系列問題。
引導學生閱讀。
引發學生思維、討論。
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理清文章思路;二是感受課文情景交融的藝術魅力;三是拓展比較閱讀。本文和其姊妹篇《濟南的秋天》。
是作者寫於同一時期的優美散文。
描寫不同季節的濟南。
傳達出同樣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學法]根據教法安排。
本課在教學過程中。
學生宜結合老師的指點引導。
仔細閱讀。
認真思考。
開展討論。
從而感受濟南優美的山水和作者對濟南的鍾愛之情。
感受作者運用語言的藝術。
獲得應有的啟發。拓展閱讀。
加強讀、寫能力訓練。[時間安排]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
知識具體。
內容充實。
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
但面面俱到的講析卻不利於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
因此。
應該讓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之下充分的感知課文。
探究獲取作者寫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寫作方法。
並能運用所學去閱讀理解同類的文章。在教學上安排2節課的時間。
其中第一課時在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的基礎上重點研讀第3語段。
鑒賞景物描述方法。第二課時體會文中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對突出事物形神特點的作用。
如揣摩喻體選用的精妙。與《春》在寫法上的對比閱讀。●○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①會讀會寫「髻、鑲、藻、貯」等生字。②理解和運用「響晴、溫晴、設若、貯蓄、秀氣、空靈、澄清、清亮」等詞語。③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在寫境中的作用。
品味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文中優美的語句。2.能力目標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繪濟南冬天美景的精妙。
感悟景物描寫中情與景的融合。②理解作者採用對比寫法的作用。③培養自讀寫景抒情散文的能力。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濟南、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思想感情。 ●○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把握閱讀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別是比喻和擬人手法的運用。 ●○ 教學難點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發。●○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准備 ①布置學生預習課文。
㈧ 濟南的冬天第四段朗讀腳本
古老的濟南,城裡那麼狹窄,城外又那麼寬敞,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卧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㈨ 濟南的冬天閱讀腳本
濟南的冬天 文/老舍
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象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象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麼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的算個寶地。
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象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裡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著急,因為這樣慈善的冬天,干什麼還希望別的呢。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象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象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古老的濟南,城內那麼狹窄,城外又那麼寬敞,山坡上卧著些小村莊,小樹庄的房頂上卧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反倒在綠藻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冰上;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麼清亮,那麼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