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web開發是b/s還是c/s結構
在應用開發上來講分為B/S和C/S兩種模式,B/S模式是指基於瀏覽器(Browser)伺服器(Server)形式的應用,也就是web開發。C/S模式就是指基於客戶端(Client)服務端(Server)形式的應用開發,比如我們常用的電腦桌面應用。而web開發全部都是B/S模式的。所以基於web的開發都是B/S模式的
㈡ Web應用框架的架構
基於請求的框架較早出現,它用以描述一個web應用程序結構的概念和傳統的靜態Internet站點一樣,是將其機制擴展到動態內容的延伸。對一個提供HTML和圖片等靜態內容的網站,網路另一端的瀏覽器發出以URI形式指定的資源的請求,Web伺服器解讀請求,檢查該資源是否存在於本地,如果是則返回該靜態內容,否則通知瀏覽器沒有找到。Web應用升級到動態內容領域後,這個模型只需要做一點修改。那就是web伺服器收到一個URL請求(相較於靜態情況下的資源,動態情況下更接近於對一種服務的請求和調用)後,判斷該請求的類型,如果是靜態資源,則照上面所述處理;如果是動態內容,則通過某種機制(CGI、調用常駐內存的模塊、遞送給另一個進程如Java容器)運行該動態內容對應的程序,最後由程序給出響應,返回瀏覽器。在這樣一個直接與web底層機制交流的模型中,伺服器端程序要收集客戶端籍get或post方式提交的數據,轉換,校驗,然後以這些數據作為輸入運行業務邏輯後生成動態的內容(包括HTML、JavaScript、CSS、圖片等)。
基於組件的框架採取了另一種思路,它把長久以來軟體開發應用的組件思想引入到web開發。伺服器返回的原本文檔形式的網頁被視為由一個個可獨立工作、重復使用的組件構成。每個組件都能接受用戶的輸入,負責自己的顯示。上面提到的伺服器端程序所做的數據收集、轉換、校驗的工作都被下放給各個組件。現代web框架基本上都採用了模型、視圖、控制器相分離的MVC架構,基於請求和基於組件兩種類型大都會有一個控制器將用戶的請求分派給負責業務邏輯的模型,運算的結果再以某個視圖表現出來,所以兩大分類框架的區別主要在視圖部分,基於請求的框架仍然把視圖也就是網頁看作是一個文檔整體,程序員要用HTML、Javascript和CSS這些底層的代碼來寫「文檔」,而基於組件的框架則把視圖看作由積木一樣的構件拼成,積木的顯示不用程序員操心(當然它們也是由另一些程序員開發出來的),只要設置好它綁定的數據和調整它的屬性,把他們大大從編寫HTML、Javascript和CSS這些界面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基於請求的和基於組件的兩種框架各有優劣。雖然一眼看上去後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普通的web開發人員只要使用專門的公司或開源組織提供的組件就可以輕松開發出好用漂亮的界面,但是有幾種因素綜合起來不利於這種理想中的方案。要編寫一個沒有潛在問題的、跨瀏覽器的、顯示美觀並且有足夠靈活性可以調整的伺服器端組件是需要高水平的技能、豐富的經驗和較多時間的,即使付出這些成本,也不能完全避免使用者失望的情況。
綜合來看,基於請求的框架要程序員自己動手的地方比較多,但也因此可以更精細地控制HTML、CSS和Javascript這些最終決定應用程序界面的代碼,特別是如果要在界面上有創新,嘗試新的視覺效果和用戶操作,必然選擇基於請求的框架。基於組件的框架可以提高開發界面的效率,前提是選用的組件質量優秀。
㈢ web是一個全球性的信息系統,其體系結構採用了什麼模式
web是什麼 web(World Wide Web)即全球廣域網,也稱為萬維網,它是一種基於超文本和HTTP的、全球性的、動態交互的、跨平台的分布式圖形信息系統。
是建立在 Internet 上的一種網路服務,為瀏覽者在 Internet 上查找和瀏覽信息提供了圖形化的、易於訪問的直觀界面,其中的文檔及超級鏈接將 Internet 上的信息節點組織成一個互為關聯的網狀結構。
㈣ 什麼是web服務體系結構web服務體系結構具有哪些特徵
Web Services體系結構是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OOAD)的一種合理發展(logical evolution),同時也是電子商務解決方案中,面向體系結構、設計、實現與部署而採用的組件化的合理發展(logical evolution of components geared towards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deployment of e-business solutions)。這兩種方式在復雜的大型系統中經受住了考驗。和面向對象系統一樣,封裝、消息傳遞、動態綁定、服務描述和查詢也是Web Services中的基本概念,而且,Web Services另外一個基本概念就是:所有東西都是服務,這些服務發布一個API供網路中的其他服務使用,並且封裝了實現細節。
具體見:
http://blog.chinaunix.net/uid-714081-id-2678597.html
㈤ web的標准包括那些組成部分
WEB標准,即網站標准。目前所通常所說的WEB標准一般指網站建設採用基於XHTML語言的網站設計語言,WEB標准中典型的應用模式是「css+div」(什麼是css+div)。實際上,WEB標准並不是某一個標准,而是一系列標準的集合。
網頁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結構(Structure)、表現(Presentation)和行為(Behavior)。對應的網站標准也分三方面:結構化標准語言,主要包括XHTML和XML;表現標准語言主要包括CSS;行為標准主要包括對象模型(如W3C
DOM)、ECMAScript等。這些標准大部分由W3C組織(什麼是W3C組織)起草和發布,也有一些是其他標准組織制訂的標准,比如ECMA(European
Compute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的ECMAScript標准。
㈥ 在Web標准中,使用啥設計網頁的結構使用CSS設計網頁的表現使用javascript製作網頁的特效
使用HTML設計網頁的結構
HTML的全稱為超文本標記語言,是一種標記語言。它包括一系列標簽.通過這些標簽可以將網路上的文檔格式統一,使分散的Internet資源連接為一個邏輯整體。HTML文本是由HTML命令組成的描述性文本,HTML命令可以說明文字,圖形、動畫、聲音、表格、鏈接等。
超文本是一種組織信息的方式,它通過超級鏈接方法將文本中的文字、圖表與其他信息媒體相關聯。這些相互關聯的信息媒體可能在同一文本中,也可能是其他文件,或是地理位置相距遙遠的某台計算機上的文件。這種組織信息方式將分布在不同位置的信息資源用隨機方式進行連接,為人們查找,檢索信息提供方便。
㈦ 簡述web技術的結構
它是超級文本的簡稱。 二、超媒體(hypermedia) 超媒體是超文本(hypertext)和多媒體在信息瀏覽環境下的結合。它是超級媒體的簡稱。用戶不僅能從一個文本跳到另一個文本,而且可以激活一段聲音,顯示一個圖形,甚至可以播放一段動畫。 Internet採用超文本和超媒體的信息組織方式,將信息的鏈接擴展到整個Internet上。Web就是一種超文本信息系統,Web的一個主要的概念就是超文本連接,它使得文本不再象一本書一樣是固定的線性的。而是可以從一個位置跳到另外的位置。可以從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可以轉到別的主題上。想要了解某一個主題的內容只要在這個主題上點一下,就可以跳轉到包含這一主題的文檔上。正是這種多連接性把它稱為Web。 三、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在互聯網上的傳輸協議。 當你想進入萬維網上一個網頁, 或者其他網路資源的時候,通常你要首先在你的瀏覽器上鍵入你想訪問網頁的統一資源定位符(UniformResourceLocator),或者通過超鏈接方式鏈接到那個網頁或網路資源。這之後的工作首先是URL的伺服器名部分,被名為域名系統的分布於全球的網際網路資料庫解析,並根據解析結果決定進入哪一個IP地址(IP address)。 接下來的步驟是為所要訪問的網頁,向在那個IP地址工作的伺服器發送一個HTTP請求。在通常情況下,HTML文本、圖片和構成該網頁的一切其他文件很快會被逐一請求並發送回用戶。 網路瀏覽器接下來的工作是把HTML、CSS和其他接受到的文件所描述的內容,加上圖像、鏈接和其他必須的資源,顯示給用戶。這些就構成了你所看到的「網頁」。 大多數的網頁自身包含有超鏈接指向其他相關網頁,可能還有下載、源文獻、定義和其他網路資源。像這樣通過超鏈接,把有用的相關資源組織在一起的集合,就形成了一個所謂的信息的「網」。這個網在網際網路上被方便使用,就構成了最早在1990年代初蒂姆·伯納斯-李所說的萬維網。 傳統的Web資料庫系統體系結構 傳統的Web資料庫系統一般實現Web資料庫系統的連接和應用可採取兩種方法,一種是在Web伺服器端提供中間件來連接Web伺服器和資料庫伺服器,另一種是把應用程序下載到客戶端並在客戶端直接訪問資料庫。中間件負責管理Web伺服器和資料庫伺服器之間的通信並提供應用程序服務,它能夠直接調用外部程序或腳本代碼來訪問資料庫,因此可以提供與資料庫相關的動態HTML頁面,或執行用戶查詢,並將查詢結果格式化成HTML頁面。通過Web伺服器返回給Web瀏覽器。最基本的中間件技術有通過網關介面CGI和應用程序介面API兩種。 (一)、基於通用網關介面CGI CGI是WWW伺服器運行時外部程序的規范,按照CGI編寫的程序可以擴展伺服器的功能,完成伺服器本身不能完成的工作,外部程序執行時間可以生成HTML文檔,並將文檔返回WWW伺服器。CGI應用程序能夠與瀏覽器進行交互作用,還可以通過資料庫的API與資料庫伺服器等外部數據源進行通信,如一個CGI程序可以從資料庫伺服器中獲取數據,然後格式化為HTML文檔後發送給瀏覽器,也可以將從瀏覽器獲得的數據放到資料庫中。幾乎使用的伺服器軟體都支持CGI,開發人員可以使用任何一種WWW伺服器內置語言編寫CGI,其中包括流行的C、C、VB和Delphi等。 從體系結構上來看,用戶通過Web瀏覽器輸入查詢信息,瀏覽器通過HTTP協議向Web伺服器發出帶有查詢信息的請求,Web伺服器按照CGI協議激活外部CGI程序,由該程序向DBMS發出SQL請求並將結果轉化為HTML後返回給Web伺服器。再由Web伺服器返回給Web瀏覽器。這種結構體現了客戶/伺服器方式的三層模型,其中Web伺服器和CGI程序實際起到了HTML和SQL轉換的網關的作用。CGI的典型操作過程是:分析CGI數據;打開與DBMS的連接;發送SQL請求並得到結果;將結果轉化為HTML;關閉DBMS的連接;將HTML結果返回給Web伺服器。 基於Web的資料庫訪問利用已有的信息資源和伺服器。其訪問頻率大,尤其是熱點數據。但其主要的缺點是:①客戶端與後端資料庫伺服器通信必須通過Web伺服器,且Web伺服器要進行數據與HTML文檔的互相轉換,當多個用戶同時發出請求時,必然在Web伺服器形成信息和發布瓶頸。②CGI應用程序每次運行都需打開和關閉資料庫連接,效率低,操作費時;③CGI應用程序不能由多個客戶機請求共享,即使新請求到來時CGI程序正在運行,也會啟動另一個CGI應用程序,隨著並行請求的數量增加,伺服器上將生成越來越多的進程。為每個請求都生成進程既費時又需要大量內存,影響了資源的使用效率,導致性能降低並增加等待時間;④由於SQL與HTML差異很大,CGI程序中的轉換代碼編寫繁瑣,維護困難;⑤安全性差,缺少用戶訪問控制,對資料庫難以設置安全訪問許可權;⑥HTTP協議是無狀態且沒有常連接的協議,DBMS事務的提交與否無法得到驗證,不能構造Web上的OLTP應用。 (二)、基於伺服器擴展的API 為了克服CGI的局限性,出現的另一種中間件解決方案是基於伺服器擴展API的結構。與CGI相比,API應用程序與Web伺服器結合得更加緊密,佔用的系統資源也少得多,而運行效率卻大大提高,同時還提供更好的保護和安全性。 伺服器API一般作為一個DLL提供,是駐留在WWW伺服器中的程序代碼,其擴展WWW伺服器的功能與CGI相同。WWW開發人員不僅可以API解決CGI可以解決的一切問題,而且能夠進一步解決基於不同WWW應用程序的特殊請求。各種API與其相應的WWW伺服器緊密結合,其初始開發目標伺服器的運行性能進一步發掘、提高。用API開發的程序比用CGI開發的程序在性能上提高了很多,但開發API程序比開發CGI程序要復雜得多。API應用程序需要一些編程方面的專門知識,如多線程、進程同步、直接協議編程以及錯誤處理等。目前主要的WWWAPI有Microsoft公司的ISAPI、Netscape公司的NSAPI和OReily公司的WSAPI等。使用ISPAI開發的程序性能要優於用CGI開發的程序,這主要是因為ISAPI應用程序是一些與WWW伺服器軟體處於同一地址空間的DLL,因此所有的HTTP伺服器進程能夠直接利用各種資源這顯然比調用不在同一地址空間的CGI程序語句要佔用更少的系統時間。而NSAPI同ISAPI一樣,給WWW開發人員定製了NetscapeWWW伺服器基本服務的功能。開發人員利用NSAPI可以開發與WWW伺服器的介面,以及與資料庫伺服器等外部資源的介面。 雖然基於伺服器擴展API的結構可以方便、靈活地實現各種功能,連接所有支持32位ODBC的資料庫系統,但這種結構的缺陷也是明顯的:①各種API之間兼容性很差,缺乏統一的標准來管理這些介面;②開發API應用程序也要比開發CGI應用復雜得多; ③這些API只能工作在專用Web伺服器和操作系統上。 (三)、基於JDBC的Web資料庫技術 Java的推出,使WWW頁面有了活力和動感。Internet用戶可以從WWW伺服器上下載Java小程序到本地瀏覽器運行。這些下載的小程序就像本地程序一樣,可獨立地訪問本地和其他伺服器資源。而最初的Java語言並沒有資料庫訪問的功能,隨著應用的深入,要求Java提供資料庫訪問功能的呼聲越來越高。為了防止出現對Java在資料庫訪問方面各不相同的擴展,JavaSoft公司指定了JDBC,作為Java語言的資料庫訪問API。 採用JDBC技術,在JavaApplet中訪問資料庫的優點在於:直接訪問資料庫,不再需要Web資料庫的介入,從而避開了CGI方法的一些局限性;用戶訪問控制可以由資料庫伺服器本地的安全機制來解決,提高了安全性;JDBC是支持基本SQL功能的一個通用低層的應用程序介面,在不同的資料庫功能的層次上提供了一個統一的用戶界面,為跨平台跨資料庫系統進行直接的Web訪問提供了方案。從而克服了API方法一些缺陷;同時,可以方便地實現與用戶地交互,提供豐富的圖形功能和聲音、視頻等多媒體信息功能。 JDBC是用於執行SQL語句的Java應用程序介面API,由Java語言編寫的類和介面組成。Java是一種面向對象、多線程與平台無關的編程語言,具有極強的可移植性、安全性和強健性。JDBC是一種規范,能為開發者提供標準的資料庫訪問類和介面,能夠方便地向任何關系資料庫發送SQL語句,同時JDBC是一個支持基本SQL功能的低層應用程序介面,但實際上也支持高層的資料庫訪問工具及API。所有這些工作都建立在X/Open SQL CLI基礎上。JDBC的主要任務是定義一個自然的Java介面來與X/OpenCLI中定義的抽象層和概念連接。JDBC的兩種主要介面分別面向應用程序的開發人員的JDBC API和面向驅動程序低層的JDBC DriverAPI。JDBC完成的工作是:建立與資料庫的連接;發送SQL語句;返回數據結果給Web瀏覽器。
㈧ web的工作模式是什麼
web的工作模式是B/S模式的,(Browser/Server結構)結構即瀏覽器和伺服器結構。它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興起,對C/S結構的一種變化或者改進的結構。在這種結構下,用戶工作界面是通過WWW瀏覽器來實現的。
㈨ 什麼是web五層結構
就是B/W/C/D/C結構
B: Browser; W: Web Server; C: CRUBA Server; D: Database; C: Client
傳統的Web資料庫B/W/D結構也逐漸暴露出了許多不足:
(1)由於瀏覽器只是為了進行Web瀏覽而設計的,當其應用於Web應用系統時,許多功能不能實現或實現起來比較困難。比如:通過瀏覽器進行大量的數據的錄入,或進行報表答應都是非常困難和不便的。
(2)復雜應用構造困難。雖然可以用ActiveX,Java等技術開發較為復雜的應用,但是相對於發展已經非常成熟C/S的一系列應用工具來說,這些技術的開發復雜,並沒有完全成熟的技術供使用。
(3)Web Server成為Database的唯一的客戶端,所有對資料庫的連接都通過該伺服器實現,Web伺服器同時要處理與客戶請求及資料庫伺服器的連接,當訪問量大時,Server負載過重。
2.1 Web資料庫的五層體系結構
正是由於B/W/D結構自身具有的這些弱點,為了改善其不足,在其基礎上,提出了一新的結構體系—— B/W/C/D/C結構
五層體系結構有如下優點:
(1)充分發揮了B/S結構與C/S結構系統的優勢,揚長避短。充分考慮用戶利益,保證瀏覽查詢者操作方便的同時也使得系統的更新簡單,維護簡單靈活,易於操作。
(2)信息發布端採用B/S結構,保持了瘦客戶端的優點。裝入客戶機的軟體可以採用統一的WWW瀏覽器。而且由於WWW瀏覽器和網路綜合伺服器都基於工業標准,可以在所有平台上工作。客戶機或伺服器的操作系統也可以完全統一,客戶端存在的各種問題迎刃而解。
(3)資料庫端採用C/S結構,通過ODBC/JDBC進行連接。這一部分的功能只涉及到系統維護,數據更新等,客戶端很少,不存在完全採用C/S結構帶來的客戶端維護工作量大等缺點。並且,在客戶端上可以構造非常復雜的應用,界面友好靈活,易於操作,能解決許多B/S存在的固有的缺點。
(4)許多原有的基於C/S結構的系統可以非常容易地升級到五層體系結構,只需要開發用於發布的WWW界面,可以保留原有的C/S結構的某些子系統,充分地利用現有資源。使得現有系統或資源無需進行大的改造即可以連接使用,保護了用戶以往的投資。
(5)由於應用了CORBA伺服器,對資料庫的訪問提供了一個統一的介面,使CORBA伺服器具有共享性,形成了模塊性更強的結構,更易擴充,升級。
㈩ 基於web的應用 B/S結構 C/S結構 3者有什麼區別
web的應用大部分都是B/S結構
所以你的問題 其實就是 B/S和C/S的區別
字面上了解 就和樓上說的一樣
B--瀏覽器
C--客戶端
S--伺服器
B/S架構:
以瀏覽器為客戶端(這里其實也是客戶端,只是以瀏覽器為客戶端)
與web伺服器交互
web伺服器再與資料庫伺服器交互
C/S:
以.exe可執行程序為客戶端
直接與資料庫伺服器交互(所以這里的S和BS中的S是有差別的)
另外有很多應用,如大型游戲
也是有應用伺服器的
結構類似於B/S結構
但是客戶端不是瀏覽器
這種介於B/S和C/S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