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智能感知與儀器工程就業方向
智能感知與儀器工程專業就業方向主要是信息化建設和智慧城市建設方面。智能感知工程專業創建於2020年,為哈工大在全國首批設立。
智能感知工程是伴隨著新一輪技術革命與產業變革應運而生的一門新專業。本專業主要解決工業信息化建設、智慧城市建設、智能醫療、智能環保和智能家居等智能社會發展中迫切需求的新一代信息獲取技術。
(1)智能感知前端建設擴展閱讀:
智能感知工程專業主要培養從事信息感知技術、信息轉換技術、分布式感測技術、數據採集與前端存儲及處理技術、數據無線傳輸技術、可見光信息傳輸技術;數據與網路介面技術、感測網與物聯網技術、數字化、網路化與智能化技術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工程設計和工程應用的高級技術人才。
智能感知工程專業為2020年我國高校設置的本科專業,專業代碼為080303T,學位授予門類為工學,修業年限為四年。
② 為什麼說大數據是建設未來智慧城市的核心
為什麼說大數據是建設未來智慧城市的核心
過去基礎設施和垂直行業應用系統建設取得了一定基礎,如想進一步提升整個城市的智慧化水平,就需要在積累大數據的分析處理和應用中體現更多的價值。
「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不僅僅在整個智慧城市構建中會產生很大的作用,在智慧政府構建中也會發揮大作用。」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汪玉凱在日前召開的智慧城市(銀川模式)研討會上如是說道。
其中,「大數據」是在場多位專家對建設智慧城市建議中屢次提到的一個關鍵詞。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寧家駿談到建設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堅持以提升公共服務效率為核心,通過進一步改進惠民的服務,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和現代化的城市。這個目標離不開先進和創新技術的支撐,其中關鍵技術就是大數據。
的確,一個城市的管理和運營需要科學的決策,只有數據支撐才能保證智慧城市的真正運行。城市發展需要完成大數據的採集、處理、整合、共享、挖掘、分析和應用,通過了解城市運行情況與發展態勢,為各部門協同工作、領導決策提供支撐,進而服務於市民。
智慧銀川之所以在全球斬獲「2015中國領軍智慧城市」、「TM Forum智慧城市總裁特別大獎」等一系列殊榮,重要的原因是其利用大數據探索了城市管理和發展模式創新,可以說銀川實踐了城市大數據應用的雛形。
智慧銀川大數據嘗鮮
汪玉凱這樣評價銀川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先行探索,「銀川的智慧城市建設首先打破了部門和部門之間的壁壘,這個部門壁壘隱含著行業壁壘,包括政府部門之間的壁壘,行業和行業之間的壁壘,既包括政務的也包括企業的。正是因為打破了部門以及行業壁壘,所以才獲得了數據資源、掌握了數據財富。」
當然,如何獲得這些大數據是重中之重。政府部門開放數據顯得迫在眉睫,首先要政務公開、構建權利清單、責任清單向社會公開,其次要把政府數據向其他部門開放、甚至向社會開放。如同銀川市委書記徐廣國所說,「不能讓各個部門都視數據為自己的資源、資產和權利項目,而是要共享和交互產生效用。」
說到數據共享與交互,可能業界各方有太多的意見,是的,在政府及城市的數據運用方面目前面臨數據失真、條塊化嚴重、缺乏規劃等挑戰。
其實在中興通訊智慧城市2.0方案的技術創新中,就對城市大數據進行了前期規劃,其中一個技術創新正是圍繞大數據展開的,即構建城市大數據共享雲平台(UOC)。
UOC的核心是兩庫兩平台。兩庫中的城市基礎資料庫包括人口、法人、宏觀經濟等數據,城市行業應用資料庫則涵蓋交通、教育、公共服務等領域。兩平台中的數據共享與交換平台,用於建立城市的數據共享通道,另一大平台是數據挖掘分析平台,用以進行海量的數據分析挖掘,形成智慧應用。
作為智慧銀川整體方案的提供方,中興通訊有著自己對智慧城市的定義,即以提升城市管理、便利公共生活,促進科技創新為目標,以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新技術為手段的城市建設、管理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因為這些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創新,從而為大數據應用創造了條件。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龐勝清以智慧交通舉例道,「新技術的應用實現了跨行業、跨區域的交通數據和業務的互聯互通,這時可以對路況進行主動的應對。城市建設了智慧交通以後,車輛的通行量增加了35%,司機停車的次數減少了45%,行車的速度提升了30%。通過對歷史和實時數據的挖掘分析,利用大數據技術城市可以預測未來的路況,可以指導城市路網的規劃。」
智慧銀川以及中興通訊在智慧城市項目的實踐中嘗到了大數據應用的甜頭,從而提出了要以大數據為核心建設智慧城市。龐勝清對智慧城市3.0的趨勢特徵如此描述,「3.0階段將堅持以人為本,挖掘數據價值,實現大數據的應用,通過數據眾包眾籌、信息開放共享、公共服務優化決策、城市智慧管理等大數據分析挖掘,推進社會的大協作,全民參與,實現數據的社會價值。」
大數據驅動的智慧城市3.0 五大構想
智慧城市是一個長期、不斷演進的課題,為此,中興通訊提出了智慧城市3.0的五大構想:
1、引領下一代ICT基礎設施部署。首先,要加大前端智能感知設備的部署,例如智能水表、電表、路燈、垃圾桶等等,拓展城市數據來源。
2、建立大數據開放機制。智慧城市3.0要做好三件事:建立數據採集、傳輸、應用等環節,端對端的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在數據資源相關的規范管理方面做好立法保護工作;聯合國家部委及TMF等標准組織,推進政府數據開放,交換訪問介面、安全保密等共享標準的制定。
3、推動大數據的應用。依託大數據平台,一方面針對開放交易的數據,經過清洗、脫敏處理,形成標准化的數據;另一方面在政務、企業雲、旅遊、交通等具體應用上進行自主運營,通過畫相建模、人工智慧學習等進行大量的應用。
4、推進城市互聯、構建智慧城市群。智慧城市3.0時代將以大數據中心為核心節點,通過跨境電商、智慧物流、智慧園區、智慧旅遊等應用,加快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數據交流,以數據流帶動信息流、文化流。
5、打造大數據的生態圈。致力於加強於各行業頂尖企業的交流合作,在大數據分析領域,建立從數據源、大數據基礎設施、大數據分析、大數據可視化、數據運用的大數據生態圈。
小結
如果說中興通訊智慧城市2.0建立了數據共享與交換平台,那麼通過智慧城市3.0的構想,可以感覺到3.0的階段更強調大數據的分析與應用,通過數據驅動城市智慧產業的升級。
可以預見,在智慧城市3.0時代,中興通訊已走在了探索智慧城市大數據挖掘、分析與應用的道路上。
總結起來看,3.0時代將以大數據為核心,以大連接為基礎,這個階段強調以人為本的大數據運營。中興通訊相信,它可以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從而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促進城市的和諧和可持續成長。
③ 什麼是智能感知引擎(CARE)技術
雲 適 配 全 球 首創的智 能感 知 引擎技 術 是由 瀏 覽 器 內 核 支 持 實現 。它 在 內 部 由一 個引 擎 渲 染原 P C 頁 面後 ,通過 另 一 個 引擎完 成 移 動版界面的渲染 , 把 移 動 版 界面 展 現 給 用 戶 使 用, 並且管 理 了 兩個渲染引 擎 之間的狀態 的 一 種技術, 從 而 實 現基於 B/ S 架 構的企 業 應 用 頁面 的快 速安 全移 動 化 。 開發 者可 以定 制PC應用系統 在移動設備上 對 應 的 展 現和 交互方 式, 在 對 現 有系統 不做 任 何改動 的前提下 , 就可 以 讓用 戶 獲 得 最 佳 的 移動 使 用 體 驗 。
④ 前端感知系統是什麼
前端感知子系統主要由智能視頻監控子系統、智能視頻門禁子系統、人臉識別子系統、停車管理子系統、訪客管理子系統、位移檢測子系統、智能手機採集子系統、消防感知子系統等組成,實現對前端數據、事件的全面感知。
⑤ 智慧景區建設怎麼做
2015年9月,國家旅遊局發布「旅遊+互聯網」行動計劃,明確到2018年,全國所有5A級景區都將提升為「智慧旅遊景區」;到2020年,將在國內實行所有4A級景區全面推廣免費WIFI、智慧導游、電子解說、在線預訂、信息推送等功能。
在這個智慧管理平台上,還建立了一個720全景系統,覆蓋了主要公共服務設施和景點的全貌。遊客可以通過微信公眾平台進入系統,足不出戶就能欣賞到景區最美麗的風景,如智慧民宿、屋頂白雪、掛滿新年味道的紅燈籠。獨一無二的向雪夜晚更美,讓遊客身臨其境,真實感和體驗感遠遠超過傳統畫面。
據了解,2018年以來,各地景區本著「智慧第一、開放互聯」的建設理念,遵循統一規劃、統一平台、統一標准、資源共享、安全可靠、實用實用的建設原則,建設了智慧景區。綜合管理系統將傳統的景區管理轉變為智能化管理,將分散管理轉變為協同管理,將多層次管理轉變為扁平化管理,將粗放管理轉變為精細管理,實現了
建設「智慧景區」不僅是中國景區未來發展之路,也是新形勢下中國景區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相信隨著「旅遊+智能管理」的日益升溫,景區將真正實現健康有序的發展,同時也會為普通人帶來更好的遊玩體驗。
⑥ 感知前端是什麼意思
數據採集前端設備
感知源實際上就是數據採集前端設備,為了支持大數據應用,首先要有各種數據採集設備,包括各種攝像機、雷達、感測器、人臉檢測、安保檢測、車輛數據、出入境記錄、電子印章、安防系統、旅館業登記、治安卡口、地網系統、計程車管理系統、天網系統、個人信息採集等等,種類規格非常多,其意義就在於將不同感知源所採集的信息統一匯集到資料庫,經分析分類後資源共享,對維護社會穩定、打擊犯罪、保護國家利益與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⑦ 什麼是智能感知技術,原理是什麼,應用有哪些
感知智能是指將物理世界的信號通過攝像頭、麥克風或者其他感測器的硬體設備,藉助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前沿技術,映射到數字世界,再將這些數字信息進一步提升至可認知的層次,比如記憶、理解、規劃、決策等等。而在這個過程中,人機界面的交互至關重要。
即視覺、聽覺、觸覺等感知能力。人和動物都具備,能夠通過各種智能感知能力與自然界進行交互。自動駕駛汽車,就是通過激光雷達等感知設備和人工智慧演算法,實現這樣的感知智能的。機器在感知世界方面,比人類還有優勢。人類都是被動感知的,但是機器可以主動感知,如:激光雷達、微波雷達和紅外雷達。不管是Big Dog這樣的感知機器人,還是自動駕駛汽車,因為充分利用了DNN和大數據的成果,機器在感知智能方面已越來越接近於人類。
常見的感知技術有:
一、感測器技術
感測器是構成物聯網的基礎單元,是物聯網的耳目,是物聯網獲取相關信息的來源。具體來說,感測器是一種能夠對當前狀態進行識別的元器件,當特定的狀態發生變化時,感測器能夠立即察覺出來,並且能夠向其他的元器件發出相應的信號,用來告知狀態的變化。
二、RFID技術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即射頻識別。常稱為感應式電子晶片或近接卡、感應卡、非接觸卡、電子標簽、電子條碼等。
三、坐標定位技術
GPS導航系統的基本原理是測量出已知位置的衛星到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然後綜合多顆衛星的數據就可知道接收機的具體位置來源於:https://wk..com/view/ed75360a03d8ce2f01662301?ivk_sa=1023194j
https://wiki.mbalib.com/wiki/感知智能
純搬運。算是自問自答吧。智能感知技術我理解為是機器獲得智能的重要一步。智能說是人類專屬不如說是人類特長,將眼前的情況通過各種方式採集到信息,結合以往經驗由大腦判斷做出應對。而智能感知技術就是讓機器採集信息並轉化為可以理解處理的形式。
⑧ 最近一直聽到人工智慧前端感知,這是什麼鬼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
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⑨ 簡述智能感知及其在智能製造中的應用
摘要 你好,工業機器視覺、機器人、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正配合著政府的智能製造計劃向前推進,圖像感測器是其中的關鍵技術,其在工業中的應用很廣,包括智能交通、高端安防監控、電影拍攝、醫療影像、生物識別、天文相機,以及常見的機器視覺在工業自動化生產的應用,不同的應用對圖像的解析度、清晰度、雜訊、以及相機的幀率、系統成本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同時工業中人工智慧應用的發展給圖像感測器帶來了更高的挑戰,包括推動了全局快門性能、高速拍攝、大解析度、使用不可見光譜區域和三維體積深度提供的信息進行關鍵推斷,以及神經網路處理的發展。安森美半導體是工業機器視覺的領袖之一,具備全方位的產品陣容並不斷開發出領先的技術,解決上述挑戰並推動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