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pod執行腳本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pod執行腳本

發布時間: 2022-07-03 15:01:40

腳本和機器人問題。

第一個問題,腳本是不帶POD的,你的CS是帶POD插件的么?不帶的話,就去下載一個!帶的話,加不上人的原因就是你的腳本與CS里的POD插件沖突了!
第二個問題,你進的F有可能是安裝的檢測,你的腳本與伺服器OP相沖突,換個腳本試試!實在不行,就完全卸載,重新安裝一次!就不要安那種腳本了!
有什麼不明白的繼續追問!

Ⅱ 什麼是pod類型

Clifton F. Vaughn 答案: 確實如此,在這個方面 C# 與 C++ 是有差別的。在 C++ 中,如果你從構造函數或者析構函數中調用虛擬函數,編譯器調用的虛擬函數是定義在這個正在被構造的類實例中的(例如,如果從 Base::Base 中調用 Base::SomeVirtFn ),不是最底層派生的實例(the most derived instance),正像你說的那樣,因為在最底層派生的構造函數執行之前,虛表還沒有完全被初始化。另一種說法是派生類還沒有被創建。
Figure 2 虛擬函數 TestSimilarly
正如你所指出的那樣,在 C# 有所不同。託管對象——無論是在 C#,託管 C++ 中,還是任何其它的 .NET 兼容語言中——是作為其最終類型被創建的,也就是說,如果你從構造函數或析構函數中調用虛函數,系統調用的是最末層派生的函數。Figure 1 所示程序舉例說明了這一點。如果你編譯並運行這個程序,你會看到 Figure 2 所示輸出。
這種行為對於 C++ 程序員來說似乎有些奇特。它意味著在派生類被初始化之前,你可以調用某個派生類型的虛擬函數——也就是說在其構造函數運行之前。同樣,如果你從基類析構函數中調用虛函數,該函數是在派生類被銷毀之後運行的——也就是說在析構函數被調用之後。那麼先不說這種差別存在的原因,剛才不是還說從構造函數/析構函數中調用虛函數被認為是糟糕的實踐。
為什麼微軟的傢伙們要像這樣來設計 C# 呢?因為它簡化了內存管理。垃圾收集器為了釋放內存,它需要知道對象有多大。如果 C# 像 C++ 那樣構造對象,那麼你可能會碰到這樣一種情況:有兩個對象,Obj1 和 Obj2,下面這兩條語句都為真:typeof(Obj1)==typeof(Obj2) sizeof(Obj1)!= sizeof(Obj2) 因為對象之一是被部分構造。(不要忘了垃圾收集器是非同步運行的。)通過將對象構造成最終類型,垃圾收集器能從其類型決定對象的大小。如果 C# 像 C++ 那樣進行部分構造,則垃圾收集器將需要更多的代碼來決定部分構造對象的真實大小。這樣將帶來復雜性和性能下降,首先要解決這個問題很讓人氣餒,所以為了較快的垃圾收集利益,微軟的傢伙們決定像上面那樣來實現 C#。有關這方面的討論參見 Raymond Chen 的 blog:「The Old New Thing」。
問題: 在2004 三月的專欄中,你展示了如何改變文件打開對話框的最新視圖狀態設置,但沒有涉及到保存這個用戶使用的最新視圖設置。我遇到的問題是讀取用戶已有的打開文件對話框設置。我只找到直接讀取列表框信息的方法,但當用戶選擇縮略圖模式時,那樣做不能得到正確的信息。對此你有沒有解決辦法? Maarten van Dillen 問題: 我正在用公共的 CFileDialog 類做開發,應該不是很難,但事情似乎並不是那樣。我想強制文件打開對話框的視圖模式為縮略圖。我要用 Visual C++ 來做,你能否提供一些建議? Elliot Leonard
答案: 有幾個讀者都在問文件打開對話框中的縮略圖問題。在我三月份的專欄中,我示範了如果向文件打開對話框中的 SHELLDLL_DefView 專用窗口發送 WM_COMMAND 消息以設置不同的視圖模式——但你如何知道當前所處的模式是哪一個呢?你必須獲取列表控制項並調用 CListCtrl::GetView:// in dialog class HWND hlc = ::FindWindowEx(m_hWnd, NULL, _T("SysListView32"), NULL); CListCtrl* plc = (CListCtrl*)CWnd::FromHandle(hlc); DWORD dwView = plc->GetView(); CListCtrl::GetView 返回 LV_XXX 代碼之一,但正像 Maarten 發現的那樣,Windows 對圖標模式和縮略圖模式都返回 LV_VIEW_ICON。
那麼如何區分到底是哪種視圖模式呢?我絞盡腦汁並鑽進頭文件查找,最後發現一個叫 LVM_GETITEMSPACING 的消息,該消息是作什麼用的呢——用來獲取圖標間隔。顧名思義,圖標間隔是圖標視圖模式中圖標之間的像素間隔。LVM_GETITEMSPACING 不是很好使用,以至於 MFC 都沒有對之進行包裝(比如說 MFC 中並沒有 CListCtrl::GetIconSpacing 這樣的函數)。所以在 MFC 中你得自己發送消息:CSize sz = CSize(plc->SendMessage(LVM_GETITEMSPACING)); Windows 按照通常方式返回尺寸,在高位和低位字中編碼的 cx/cy,然後CSize很禮貌地為你進行解碼。一旦有了圖標間隔,你便可以將它與 GetSystemMetrics(SM_CXICONSPACING) 返回的系統間隔值進行比較。如果列表視圖的圖標間隔與系統的一樣,則視圖是圖標模式。如果大於系統間隔,則視圖為縮略圖模式:if (sz.cx > GetSystemMetrics(SM_CXICONSPACING)) { // thumbnail view } else { // icon view } 講了那麼多縮略圖,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持續化不同用戶會話的視圖狀態?對此,當程序終止時,你需要用 Profile 函數在用戶配置文件中保存最後使用的模式,並在下一次啟動程序時再次恢復它。我寫了一個小示範程序,DlgTest。程序使用了一個實現持續化程序行為的類 CPersistOpenDlg。這個類又藉助另外一個類 CListViewShellWnd,用它來封裝 SHELLDLL_DefView 窗口(參見三月份專欄)。CListViewShellWnd 包含獲取和設置視圖模式的函數,由這些函數來區分圖標和縮略圖模式:CListViewShellWnd m_wndLVSW; ... m_wndLVSW.SetViewMode(ODM_VIEW_THUMBS); CListViewShellWnd 的 OnDestroy 處理器在某個數據成員 m_lastViewMode 中保存視圖模式。當對話框被銷毀時,CPersistOpenDlg 的析構函數調用 WriteProfileInt 將這個值寫入用戶配置文件。對話框啟動時,CPersistOpenDlg 給自己送一個初始化消息;該消息處理常式調用 GetProfileInt 從磁碟讀取存儲在配置文件中的值並設置視圖模式。PostMessage 是必須調用的,因為常規初始化消息 WM_INITDIALOG 和 CDN_INITDONE 在文件對話框被完全初始化之前就會到來——有關這一點的解釋參見三月份專欄。
順便說一下,任何時候你都應該使用 GetProfileXxx 和 WriteProfileXxx 來持續化應用程序的設置。MFC 用 CWinApp 包裝了這些函數。如果你在應用程序啟動時調用(一般都是在 InitInstance 函數中) CMyApp::SetRegistryKey("KeyName"),MFC 使用注冊表來存儲用戶配置信息,而不是 INI 文件。下面是 DlgTest 用的 INI 文件: [settings] ViewMode=28717問題: 偶爾在一些文字資料和 C++ 文檔以及 Microsoft .NET 框架中看到術語「POD 類型」。這個術語是什麼意思?
Shelby Nagwitz 答案: 你可以將 POD 類型看作是一種來自外太空的用綠色保護層包裝的數據類型,POD 意為「Plain Old Data」(譯者:如果一定要譯成中文,那就叫「徹頭徹尾的老數據」怎麼樣!)這就是 POD 類型的含義。其確切定義相當粗糙(參見 C++ ISO 標准),其基本意思是 POD 類型包含與 C 兼容的原始數據。例如,結構和整型是 POD 類型,但帶有構造函數或虛擬函數的類則不是。 POD 類型沒有虛擬函數,基類,用戶定義的構造函數,拷貝構造,賦值操作符或析構函數。
為了將 POD 類型概念化,你可以通過拷貝其比特來拷貝它們。此外, POD 類型可以是非初始化的。例如:struct RECT r; // value undefined POINT *ppoints = new POINT[100]; // ditto CString s; // calls ctor ==> not POD 非POD 類型通常需要初始化,不論是調用預設的構造函數(編譯器提供的)還是自己寫的構造函數。
過去, POD 對於編寫編譯器或與C 兼容的 C++ 程序的人來說很重要。現在,POD 來到 .NET 的環境中。在託管 C++ 中,託管類型(包括 __value 和 __gc 兩者)能包含嵌入的原生 POD 類型。 Figure 3 展示了例舉說明代碼。託管的 Circle 類能包含 POINT,但無法包含 CPoint 類。如果你嘗試編譯 pod.cpp 會報一個 C3633 錯誤:「Cannot define ''m_center'' as a member of managed ''Circle''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default constructor ''CPoint::CPoint'' on class ''CPoint''.」(譯者:意思是由於類 CPoint 有預設的構造函數『CPoint::CPoint』,所以不能將『m_center』定義為託管類『Circle』的一個成員)
.NET 限定嵌入的本地對象只能為 POD 類型的理由是這樣做能安全地拷貝它們,不用擔心調用構造函數,初始化虛表,或任何非 POD 類型需要的其它機制。
向Paul 提問和評論請發到 [email protected].
作者簡介 Paul DiLascia 是一名自由作家,顧問和 Web/UI 設計者。他是《Writing Reusable Windows Code in C++》書(Addison-Wesley, 1992)的作者。

Ⅲ cs中如何調PODBOT智商是修改腳本的

在進行游戲時,按H鍵,在彈出的BOT設置菜單里就可以改了

Ⅳ 什麼是「腳本文件」

一、啥叫腳本呢?
其實就是一段代碼,作用就是:這些代碼通過你的瀏覽器來鼓搗一下你的機器。這樣,你就能通過點一下滑鼠就可以發點歡迎詞、發點情話啥地了。

腳本script是使用一種特定的描述性語言,依據一定的格式編寫的可執行文件,又稱作宏或批處理文件。腳本通常可以由應用程序臨時調用並執行。各類腳本目前被廣泛地應用於網頁設計中,因為腳本不僅可以減小網頁的規模和提高網頁瀏覽速度,而且可以豐富網頁的表現,如動畫、聲音等。舉個最常見的例子,當我們點擊網頁上的E-mail地址時能自動調用Outlook Express或Foxmail這類郵件軟體,就是通過腳本功能來實現的。又如洪恩網站�http�//www.hongen.com一些網頁的英文新聞內容旁會有一個三角符號,點擊它就可以聽到英文誦讀,這也是腳本在起作用。 也正因為腳本的這些特點,往往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例如在腳本中加入一些破壞計算機系統的命令,這樣當用戶瀏覽網頁時,一旦調用這類腳本,便會使用戶的系統受到攻擊。所以用戶應根據對所訪問網頁的信任程度選擇安全等級,特別是對於那些本身內容就非法的網頁,更不要輕易允許使用腳本。通過「安全設置」對話框,選擇「腳本」選項下的各種設置就可以輕松實現對腳本的禁用和啟用。

解釋二

動態程序一般有兩種實現方式,一是二進制方式,一是腳本方式。
二進制方式是先將我們編寫的程序進行編譯,變成機器可識別的指令代碼(如.exe文件),然後再執行。這種編譯好的程序我們只能執行、使用,卻看不到他的程序內容。
腳本簡單地說就是一條條的文字命令,這些文字命令是我們可以看到的(如可以用記事本打開查看、編輯),腳本程序在執行時,是由系統的一個解釋器,將其一條條的翻譯成機器可識別的指令,並按程序順序執行。因為腳本在執行時多了一道翻譯的過程,所以它比二進製程序執行效率要稍低一些。
我們上面提到的各種動態語言,如ASP、PHP、CGI、JSP等,都是腳本語言。
按目前的服務規則,虛擬主機網站只能採用腳本語言來實現

Ⅳ cocoapods執行pod install , pod update都出現下面的錯誤

http://blog.csdn.net/zhangao0086/article/details/39703083

Ⅵ 請教kubernetes部署問題,pod一直處於pending狀態

我們先從整體上看一下Kubernetes的一些理念和基本架構,然後從網路、資源管理、存儲、服務發現、負載均衡、高可用、rollingupgrade、安全、監控等方面向大家簡單介紹Kubernetes的這些主要特性。當然也會包括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主要目的是幫助大家快速理解Kubernetes的主要功能,今後在研究和使用這個具的時候有所參考和幫助。1.Kubernetes的一些理念:用戶不需要關心需要多少台機器,只需要關心軟體(服務)運行所需的環境。以服務為中心,你需要關心的是api,如何把大服務拆分成小服務,如何使用api去整合它們。保證系統總是按照用戶指定的狀態去運行。不僅僅提給你供容器服務,同樣提供一種軟體系統升級的方式;在保持HA的前提下去升級系統是很多用戶最想要的功能,也是最難實現的。那些需要擔心和不需要擔心的事情。更好的支持微服務理念,劃分、細分服務之間的邊界,比如lablel、pod等概念的引入。對於Kubernetes的架構,可以參考官方文檔。大致由一些主要組件構成,包括Master節點上的kube-apiserver、kube-scheler、kube-controller-manager、控制組件kubectl、狀態存儲etcd、Slave節點上的kubelet、kube-proxy,以及底層的網路支持(可以用Flannel、OpenVSwitch、Weave等)。看上去也是微服務的架構設計,不過目前還不能很好支持單個服務的橫向伸縮,但這個會在Kubernetes的未來版本中解決。2.Kubernetes的主要特性會從網路、服務發現、負載均衡、資源管理、高可用、存儲、安全、監控等方面向大家簡單介紹Kubernetes的這些主要特性->由於時間有限,只能簡單一些了。另外,對於服務發現、高可用和監控的一些更詳細的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這篇文章了解。1)網路Kubernetes的網路方式主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a.緊耦合的容器之間通信,通過Pod和localhost訪問解決。b.Pod之間通信,建立通信子網,比如隧道、路由,Flannel、OpenvSwitch、Weave。c.Pod和Service,以及外部系統和Service的通信,引入Service解決。Kubernetes的網路會給每個Pod分配一個IP地址,不需要在Pod之間建立鏈接,也基本不需要去處理容器和主機之間的埠映射。注意:Pod重建後,IP會被重新分配,所以內網通信不要依賴PodIP;通過Service環境變數或者DNS解決。2)服務發現及負載均衡kube-proxy和DNS,在v1之前,Service含有欄位portalip和publicIPs,分別指定了服務的虛擬ip和服務的出口機ip,publicIPs可任意指定成集群中任意包含kube-proxy的節點,可多個。portalIp通過NAT的方式跳轉到container的內網地址。在v1版本中,publicIPS被約定廢除,標記為deprecatedPublicIPs,僅用作向後兼容,portalIp也改為ClusterIp,而在serviceport定義列表裡,增加了nodePort項,即對應node上映射的服務埠。DNS服務以addon的方式,需要安裝skydns和kube2dns。kube2dns會通過讀取KubernetesAPI獲取服務的clusterIP和port信息,同時以watch的方式檢查service的變動,及時收集變動信息,並將對於的ip信息提交給etcd存檔,而skydns通過etcd內的DNS記錄信息,開啟53埠對外提供服務。大概的DNS的域名記錄是servicename.namespace.tenx.domain,"tenx.domain"是提前設置的主域名。注意:kube-proxy在集群規模較大以後,可能會有訪問的性能問題,可以考慮用其他方式替換,比如HAProxy,直接導流到Service的endpints或者Pods上。Kubernetes官方也在修復這個問題。3)資源管理有3個層次的資源限制方式,分別在Container、Pod、Namespace層次。Container層次主要利用容器本身的支持,比如Docker對CPU、內存、磁碟、網路等的支持;Pod方面可以限制系統內創建Pod的資源范圍,比如最大或者最小的CPU、memory需求;Namespace層次就是對用戶級別的資源限額了,包括CPU、內存,還可以限定Pod、rc、service的數量。資源管理模型-》簡單、通用、准確,並可擴展目前的資源分配計算也相對簡單,沒有什麼資源搶占之類的強大功能,通過每個節點上的資源總量、以及已經使用的各種資源加權和,來計算某個Pod優先非配到哪些節點,還沒有加入對節點實際可用資源的評估,需要自己的schelerplugin來支持。其實kubelet已經可以拿到節點的資源,只要進行收集計算即可,相信Kubernetes的後續版本會有支持。4)高可用主要是指Master節點的HA方式官方推薦利用etcd實現master選舉,從多個Master中得到一個kube-apiserver保證至少有一個master可用,實現highavailability。對外以loadbalancer的方式提供入口。這種方式可以用作ha,但仍未成熟,據了解,未來會更新升級ha的功能。一張圖幫助大家理解:也就是在etcd集群背景下,存在多個kube-apiserver,並用pod-master保證僅是主master可用。同時kube-sheller和kube-controller-manager也存在多個,而且伴隨著kube-apiserver同一時間只能有一套運行。5)rollingupgradeRC在開始的設計就是讓rollingupgrade變的更容易,通過一個一個替換Pod來更新service,實現服務中斷時間的最小化。基本思路是創建一個復本為1的新的rc,並逐步減少老的rc的復本、增加新的rc的復本,在老的rc數量為0時將其刪除。通過kubectl提供,可以指定更新的鏡像、替換pod的時間間隔,也可以rollback當前正在執行的upgrade操作。同樣,Kuberntes也支持多版本同時部署,並通過lable來進行區分,在service不變的情況下,調整支撐服務的Pod,測試、監控新Pod的工作情況。6)存儲大家都知道容器本身一般不會對數據進行持久化處理,在Kubernetes中,容器異常退出,kubelet也只是簡單的基於原有鏡像重啟一個新的容器。另外,如果我們在同一個Pod中運行多個容器,經常會需要在這些容器之間進行共享一些數據。Kuberenetes的Volume就是主要來解決上面兩個基礎問題的。Docker也有Volume的概念,但是相對簡單,而且目前的支持很有限,Kubernetes對Volume則有著清晰定義和廣泛的支持。其中最核心的理念:Volume只是一個目錄,並可以被在同一個Pod中的所有容器訪問。而這個目錄會是什麼樣,後端用什麼介質和裡面的內容則由使用的特定Volume類型決定。創建一個帶Volume的Pod:spec.volumes指定這個Pod需要的volume信息spec.containers.volumeMounts指定哪些container需要用到這個VolumeKubernetes對Volume的支持非常廣泛,有很多貢獻者為其添加不同的存儲支持,也反映出Kubernetes社區的活躍程度。emptyDir隨Pod刪除,適用於臨時存儲、災難恢復、共享運行時數據,支持RAM-backedfilesystemhostPath類似於Docker的本地Volume用於訪問一些本地資源(比如本地Docker)。gcePersistentDiskGCEdisk-只有在GoogleCloudEngine平台上可用。awsElasticBlockStore類似於GCEdisk節點必須是AWSEC2的實例nfs-支持網路文件系統。rbd-RadosBlockDevice-Cephsecret用來通過KubernetesAPI向Pod傳遞敏感信息,使用tmpfs(aRAM-backedfilesystem)persistentVolumeClaim-從抽象的PV中申請資源,而無需關心存儲的提供方glusterfsiscsigitRepo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存儲類型,反正支持的夠多,總用一款適合的:)7)安全一些主要原則:基礎設施模塊應該通過APIserver交換數據、修改系統狀態,而且只有APIserver可以訪問後端存儲(etcd)。把用戶分為不同的角色:Developers/ProjectAdmins/Administrators。允許Developers定義secrets對象,並在pod啟動時關聯到相關容器。以secret為例,如果kubelet要去pull私有鏡像,那麼Kubernetes支持以下方式:通過dockerlogin生成.dockercfg文件,進行全局授權。通過在每個namespace上創建用戶的secret對象,在創建Pod時指定imagePullSecrets屬性(也可以統一設置在serviceAcouunt上),進行授權。認證(Authentication)APIserver支持證書、token、和基本信息三種認證方式。授權(Authorization)通過apiserver的安全埠,authorization會應用到所有http的請求上AlwaysDeny、AlwaysAllow、ABAC三種模式,其他需求可以自己實現Authorizer介面。8)監控比較老的版本Kubernetes需要外接cadvisor主要功能是將node主機的containermetrics抓取出來。在較新的版本里,cadvior功能被集成到了kubelet組件中,kubelet在與docker交互的同時,對外提供監控服務。Kubernetes集群范圍內的監控主要由kubelet、heapster和storagebackend(如influxdb)構建。Heapster可以在集群范圍獲取metrics和事件數據。它可以以pod的方式運行在k8s平台里,也可以單獨運行以standalone的方式。注意:heapster目前未到1.0版本,對於小規模的集群監控比較方便。但對於較大規模的集群,heapster目前的cache方式會吃掉大量內存。因為要定時獲取整個集群的容器信息,信息在內存的臨時存儲成為問題,再加上heaspter要支持api獲取臨時metrics,如果將heapster以pod方式運行,很容易出現OOM。所以目前建議關掉cache並以standalone的方式獨立出k8s平台。

Ⅶ exec...的docker中的EXEC

我們在應用容器的過程中,無論是在通過Dockerfile在調試構建鏡像的過程,還是容器運行一段時間想查看內部結構,我們還是希望能像操作本地機器一樣,實時的查看容器內部文件,代碼或者日誌。或是修改文件,拷貝文件目錄等等。
- 訪問容器內部,目前有兩種方法
1. Docker自帶的exec命令2. Nsenter工具- 來說說Docker exec 命令方式訪問
- 如圖所示,簡單的ls命令。Linux系統自帶的命令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運行。文件放錯位置了,mv一下,查看log,就cat log.log一下,等等。
Exec加點料
- 簡單的操作不能滿足我們對他的好奇...- 我們運行一下 docker exec -ti 61f ps -ef
- 發現只有3個進程,進程1是CMD命令啟動的腳本;進程2是腳本啟動的程序;進程3是我們運行ps -ef的進程。- 出於好奇,我又docker exec 9fe0 kill 15
- 容器從此就停止了...- 原因是殺掉進程後,Dockerfile指定的CMD[/run.sh]腳本運行結束,CMD入口已經退出,導致容器退出。
問題還沒結束
- Kubernetes是一個基於docker的容器集群管理系統,它的一大特點是擁有Replication Controllers,他的作用主要是保持所起動的Pod數量不變(pod裡面裝的是container)。我猜想如果類似的kill掉容器內部的進程,那麼kubernetes應該會讓這個container重新啟動。於是就來動手試試。- 時速雲他們應用了kubernetes,並且提供了客戶端tce可以使用exec功能。運行 tce exec bbb-145fv-zkdqz ps -ef
- tce exec bbb-145fv-zkdqz kill 15
沒有重啟??
- 再次運行 tce exec bbb-145fv-zkdqz ps -ef
- 又出現了。- 由此可見Kubernentes的Replication Controllers還是很強大的。保證了集群中有指定數量的pod副本在運行。

Ⅷ 怎麼hack kubernetes的pod的啟動停止

從 Docker 層面有一個可能的思路是在 Dockerfile 指定 ENTRYPOINT 為一個腳本文件,然後在腳本文件里加上特定信號的捕捉器,在捕捉器裡面處理 Pod 退出時的邏輯。 例如這個入口腳本就用了類似的功能。 function shutdown { -> 退出時的清理工作... } trap shutdown SIGTERM SIGINT #注冊信號捕捉器 不確定 Kubernetes 關閉 Pod 時候,容器的入口程序會不會收到特定的信號。 只是想到這么個點子,提供一個思路,沒有實際測試過,不一定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