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NSV重機槍採用了哪些獨特的結構
NSV重機槍口徑為12.7mm,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所使用的12.7×108mm槍彈,是華約制式機槍彈,相當於美軍制式(北約制式)12.7×99mm機槍彈。該彈的彈殼長108mm,全彈長147mm,初速約840m/s,槍口動能約16920J,有效射程1500~2000m,最大射程約6000m。採用50發金屬彈鏈供彈,含50發彈的彈鏈總質量約7.7kg。NSV使用的典型槍彈有BZ穿甲彈和BZT穿甲燃燒彈,連發射速為700~800發/分。
NSV採用獨特的側向偏移式閉鎖方式。大多數機槍的閉鎖方式,是使槍機前端和後端偏轉而與機匣閉鎖的,即所謂槍機偏轉閉鎖方式。NSV的槍機設計全然不同,盡管槍機左右偏移與機匣閉鎖這一點是相同的,但槍機的前、後端不是左右偏轉,而是整體平行移動而閉鎖的。
機框與槍機通過2個卡鐵聯結成類似縮放儀的平行四連桿閉鎖機構。當機框在火葯燃氣作用下後退時,2個卡鐵的作用使槍機像縮放儀似的左右平行移動而開鎖。這種閉鎖方式的優點是可使槍機體縮短。事實也確是如此,NSV的槍機是大口徑機槍中最短的。雖然槍機較短、較輕,但在設計NSV中增大了機框的質量,可確保射擊中槍的平衡。槍機可縮短的設計,意味著機匣可縮短,全槍長也就縮短了。
阻鐵機構設在機匣上面,而其他大口徑機槍均設在機匣下面,這也是獨特的。機匣後部裝有沿中心位置上下活動的扳機連桿。裝在機匣後端下面的手動釋放繩、電磁式螺線管擊發機構或專用槍托上的傳統扳機,均能推動扳機連桿釋放阻鐵實施射擊。
活塞與活塞筒的設置非同一般。一般的導氣式武器的設計,是在機框前端設置活塞,在導氣箍後面設置活塞筒。而NSV正相反,在機框前端設置活塞筒,導氣箍後面設置活塞,活塞尾部裝有調節器,可調節進入導氣裝置的火葯燃氣量。
拋殼裝置也有獨特之處。NSV無傳統的拋殼挺。發射後的彈殼被槍機的抽殼鉤鉤住,從槍膛拉出,槍機後坐時利用機匣上的杠桿,使彈殼從槍機前面向右滑,偏離下一發彈的軸線。槍機復進時,推下一發彈入膛,復進到位後,槍機左偏而閉鎖,彈殼脫離槍機槽,被送入機匣右側前方的拋殼管,從該管排到槍外。
由於機匣側面或下面無拋殼孔,因此具有火葯燃氣後泄少的優點。作車載機槍使用時,拋殼管排出的火葯燃氣易被導向車外,而且,這種向機匣前方拋殼的方式,使發射完的彈殼落在車內而不散亂。後來俄羅斯開發的無托式突擊步槍的拋殼機構,就採用了這種前拋殼方式。
該槍的瞄準裝置有機械式和光學式2種。機械瞄具由折疊式準星和弧形表尺組成,2者均有防護裝置。準星為可調式柱形準星,可向後折疊避免搬運中損壞,作車載機槍時也容易從車體的槍眼伸出。表尺射程2000m,每100m一個分劃。標準的光學瞄準鏡的放大倍率為4倍,也可配用1PN52-1被動式熱成像瞄準鏡。對空射擊的光學瞄準鏡有K10和K10T,K10T為車載式,配用於T64、T72、T80、T90坦克裝載的NSV重機槍上。
槍管前端裝有大型喇叭狀膛口防跳器,該防跳器還兼有消焰作用,防止夜間發射時的火焰傷害射手眼睛。槍管的更換非常迅速,只需撥杠桿將機匣前端右側的槍管鎖鍵拉出就可卸下槍管,每射擊1000發需要更換槍管。
相關數據
口徑:12.7mm
初速:845m/s
有效射程:1500~2000m
戰斗射速:80~100發/分
自動方式:導氣式
閉鎖方式:槍機偏移式
發射方式:連發
供彈具:50發彈鏈或彈鏈箱
全槍長:1560mm
全槍質量:25kg
槍管質量:9kg
供彈具質量:11.1kg(含50發彈的彈鏈箱),7.7kg(含50發彈的彈鏈)
配用槍彈:12.7×108mm槍彈。
② MAG機槍的結構有哪些
FNMAG機匣結構與勃朗寧機槍相似,為長方形沖鉚機匣,強度比較好,而且機匣內部表面鍍鉻。一般機匣壽命可達70,000發,如果保養維護得好,可以超過90000發。機匣前後兩端還進行加強,分別容納槍管節套、活塞筒、槍托和緩沖器。機匣內側有縱向導軌,用以支撐和引導槍機組的往復運動。
在機匣導軌的制約下,槍機在復進到位時,閉鎖桿向下擺動,閉鎖支承面位於機匣底部,當閉鎖完成時,閉鎖桿抵在閉鎖支承面上(而BAR的閉鎖支承面則在機匣頂部)。機匣右側有拉機柄導槽,拋殼口在機匣底部。
MAG機槍採用氣冷式槍管,槍管很容易更換,槍管長545mm,包括消焰器、提把和氣體調節器在內重約2.7kg。槍膛和彈膛均鍍鉻。消焰器形狀與M14步槍的相似,用螺紋固定於槍管上。個別國家為他們的MAG機槍增設了一種加厚的重型槍管,比如英國的L7A2,通常用於車載機槍。
槍管與槍管節套是螺紋連接的,節套外表面有與機匣結合的斷隔螺。槍管固定栓在機匣左側,其作用是防止槍管節套松動。槍管提把的套箍卡在節套的凸緣上,轉動提把,即將節套固定於機匣中。轉動提把時,首先應將提把向前推,使槍管鎖扣與節套解脫。由於在射擊時,提把置於槍的右側,不會影響瞄準。
槍管正下方鑽有導氣孔,火葯氣體經由導氣孔進入氣體調節器。和FAL步槍一樣,MAG機槍的氣體調節器也是採用排氣式的原理,即通過改變排氣孔的大小來控製作用於活塞頭上的氣體能量。
氣體調節器裝在導氣箍中,導氣箍與槍管採用壓配合,並用銷子固定。氣體調節器套筒內有一個氣塞,氣塞上有三個排氣孔。通常,在槍擦拭乾凈並且是冷槍管的情況下,進入導氣箍的、大部分火葯氣體都經由三個排氣孔泄出,真正用來推動活塞後座的僅是火葯氣體的一小部分。
通過氣體調節器的調節,控制關閉排氣孔的數量,可改變理論射速。在正常條件下,當氣體調節器調節到位置「3」的時候,即關閉全部三個排氣孔時,射速最高,約900~1100發/分;當調節到位置「2」時,只關閉兩個排氣孔,射速大約在750~900發/分;射速最低是在位置「1」,只關閉一個排氣孔,射速約為650~750發/分。
一般情況下,射手大多選用最低射速,這一方面是為了容易控制後坐力,同時也是為了節省彈葯,而且如果選擇最高射速,槍管更換的頻率也會比較高。
不過當長時間射擊後,零部件受熱膨脹、或是火葯殘渣積聚甚多、或是泥沙等污物進入槍的機構中時,可通過增加作用於活塞頭上的火葯氣體的壓力,以克服增大了的摩擦阻力,使武器正常工作。比如調節到位置「3」,關閉三個排氣孔,使全部火葯氣體都用來推動活塞。
在1961年7月英國軍隊把L7A1改進成L7A2,這種型號的氣體調節器有10個位置(最低射速裝定在位置「8」),兩腳架的高度可調,槍托由塑料製成。另外L7A2也改變了導氣箍的尺寸,以便能換裝較粗的重型槍管。
由於MAG機槍採用長行程導氣活塞原理,因此活塞、機框和槍機是一起運動的。活塞頭上有三個閉氣環,機框連接在截面為十字形的活塞桿上。機框前端有拋殼槽,後端是質量較大的擊鐵。槍機與機框前後的導棱與機匣導軌卡合。
閉鎖連桿的兩端分別連接在擊鐵和閉鎖桿上,閉鎖桿用銷軸固定於槍機中部。在槍機復進過程中,閉鎖桿卡在槍機兩側的凹槽內,隨槍機一並復進。槍機是中空的,擊針孔內容納擊針,擊針固定於擊鐵上,沒有擊針簧,復進簧裝在機框的通孔中。
MAG的緩沖器的主要部件是一個襯套,它承受後座的機框的沖擊並向後移動,進入由別氏墊圈組成的錐形體內,使之向外脹開。這樣,緩沖器襯套就被緊緊地卡住,同時稍稍向後。在此過程中,將11個別氏墊圈壓扁,墊圈以應變能的形式儲存機框的動能。當墊圈恢復原來的形狀時,即推動錐形體和襯套向前,驅使機框復進。
MAG的供彈機構其實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使用美國的M13可散彈鏈,另一種則使用德國的DM6不可散彈鏈。這兩種供彈機構可以互換,而且供彈原理是一樣的,都是採用雙程供彈,彈鏈在槍機復進和後座過程中各移動二分之一節距。
槍機頂部有一帶彈簧的滾輪,在受彈器蓋(機匣蓋)內撥彈桿的曲線槽中滑動。撥彈桿的軸在後端,前端與一很短的雙臂杠桿相連。雙臂杠桿繞中心軸回轉,當一端向內時,另一端就向外。內外撥彈齒系分別由雙臂杠桿的兩端帶動。
槍機復進時,槍機滾輪首先在曲線槽的直線段中運動,與此同時,槍機將彈推出彈鏈。隨後,滾輪進入曲線槽的弧形段,使得撥彈桿向右偏移,雙臂杠桿則向左偏移並旋轉。於是,內撥彈齒向外空回,外撥彈齒將第二發彈撥動二分之一節距。
槍機後座時,撥彈桿在槍機滾輪帶動下向左偏移,雙臂杠桿則向右偏移。這就使內撥彈齒向內,帶動彈鏈移動二分之一節距。至此,第二發彈便定位於阻彈齒上,准備入膛。而外撥彈齒則向外空回,准備撥取第三發槍彈。
因此,在這種供彈機構中,內、外撥彈齒交替地起著撥彈和阻彈的作用,而使彈鏈在槍機復進和後座過程中各移動二分之一鏈距。
該槍採用開膛待擊,向後拉動機柄裝彈時槍機仍處在後方位置,把受彈器蓋(機匣蓋)向前打開成垂直。把彈鏈(開口向下)插入輸彈口,使首發槍彈靠在右邊的阻彈齒上,然後關上受彈器蓋即可。打開保險便可發射。
扣壓扳機時,阻鐵頭下降,在復進簧的推動下,機框帶動槍機復進。槍機頂部的推彈凸筍把彈鏈上的首發彈直接推出,在進彈口導彈斜面的規正下,槍機推彈入膛。由於此時閉鎖桿頂面撞擊槍機導軌的底側,故閉鎖桿頂面被迫下降。槍彈完全入膛,拉殼鉤卡入彈底環槽,彈底部置於槍機前端的彈底窩內。拋殼挺被壓向後方,拋殼挺簧被壓縮,槍機便停止復進。
槍機停止復進後,機框繼續向前。同時,閉鎖桿仍在下降,最後抵在機匣底部的閉鎖支承面上。此後,由於機框復進,使閉鎖連桿向下旋轉而滑過垂直位置。在機框復進終了,擊鐵將長的擊針自槍機中頂出,打擊底火而擊發槍彈。當活塞/機框組的斜肩撞擊活塞筒的制動面時,機框的復進完全停止。
火葯氣體驅使彈頭沿槍膛向前運動,彈頭經過導氣孔後,一部分火葯氣體流入氣體調節器並作用於活塞頭上,活塞/機框組開始後座。由於機框後座,擊鐵一方面使擊針縮入槍機的擊針孔內,另一方面又使閉鎖連桿向上旋轉至垂直位置。至此,彈頭亦已出膛而且膛壓也下降至安全數值。機框繼續向後,閉鎖連桿則繼續向上旋轉,由此使閉鎖桿上抬,脫離機匣的閉鎖支承面而實現開鎖。由於閉鎖桿卡在槍機兩側的凹槽內,所以機框通過閉鎖桿帶動槍機一起後座,壓縮復進簧,同時抽殼。一旦彈殼完全離開彈膛,拋殼挺簧即將拋殼挺向前推,拋殼挺撞擊彈殼底部上端,使彈殼向下旋轉並經由機框的拋殼槽和機匣的拋殼口向下拋出。拋殼後,機框還要後座一段距離,然後撞擊緩沖器。在緩沖器作用下,機框向前反跳,開始復進。如果射手此時仍扣壓住扳機,則自動循環將一直進行下去。
板機座由鋁合金製成。早期型號有冬用擴大板機護圈,以便在戴上手套後射擊。現在的型號能把扳機護圈拆卸後使用。MAG的擊發機構完全是MG42的結構。扳機軸位於扳機頂端的中間,扣壓扳機時,其後端上抬。長的阻鐵置於扳機後端的上方,阻鐵中間裝有軸銷。扣壓扳機後,阻鐵尾(阻鐵前端)上抬,阻鐵頭下降,與機框的下突出部解脫。扳機前端裝有阻鐵解脫桿,其上有凸齒。阻鐵解脫桿在其簧力作用下總是力圖向前回轉。該槍的扳機感非常乾脆和一致,扣力約10磅左右。
扣壓扳機後,扳機前端連同解脫桿一起向下,扳機後端上抬,頂起阻鐵尾。由於阻鐵尾上抬,同時解脫桿又向前回轉,因此解脫桿凸齒恰好與阻鐵尾扣合。
松開扳機後,解脫桿與扳機前端一起上抬,但此時阻鐵尾仍被凸齒頂住,所以阻鐵頭抬不起來,也就無法掛住機框。解脫桿繼續上抬,最終回到槍機往復運動的路線上。機框後座,壓倒解脫桿,阻鐵尾下降,阻鐵頭上抬。於是,機框後座時越過阻鐵,復進時就被阻鐵掛住。由於阻鐵和機框下突出部在扣合時的接觸面很大,所以它們不會被卡斷。
手動保險卡筍是一根橫推式頂桿。把手動保險從槍的左邊推向右邊,保險卡筍的右側露出字母「S(保險)」時,它置於阻鐵頭下方,阻止阻鐵頭下落而不能射擊;把手動保險從右邊推向左邊,保險卡筍左側露出字母「F(射擊)」時,其缺口面朝上,而不影響阻鐵的運動。
MAG機槍的機械瞄具為片狀準星和兩種照門。準星座固定在槍口處的橫向的燕尾槽中。歸零校正是通過調整準星進行的。作高低調整時,用專用工具抬起準星固定夾,將準星轉動或數個180°,然後放下固定夾。作水平調整時,擰緊和擰松燕尾槽兩邊的固定螺,橫向移動準星座。
該槍採用機械瞄準具。準星為片狀,準星座裝在橫向的燕尾槽中。表尺為立框式,可折疊。表尺平放時,射程裝定為200米到800米,每100米為一個增量此時的照門是覘孔式,用帶有兩個彈簧卡筍的游標裝定射距。當表尺豎直後,射程裝定是800米到1800米,每100米為一個增量,但此時用游標上的缺口式照門。
該槍的兩腳架裝在活塞筒的前端,架腿可以轉動,使該槍能架在高低不平的斜坡上進行射擊。攜槍行軍時,將兩腳架向後折疊,架腿上各有一鉤,分別卡入機匣兩側的凹槽中,由滑動的限定銷固定。兩腳架的方向射界為50°(880密位)。
當作為重機槍使用時,則配用一個彈性(或叫柔性)三腳架,這種彈性三腳架可緩沖射擊時的振動,減小點射時的散布面。使用時,把兩根耳軸銷插入機匣底部的環中,再把直推銷插入扳機護圈上面的孔中,槍身即固定於三腳架上。三腳架重10.5公斤,最大火線高720毫米,最小火線高254毫米。
三腳架上有概略方向弧形板、固定扳手以及方向精瞄機。精瞄機每轉動一格相當於方向變化一密位,其調整范圍是30密位。概略方向弧形板的瞄準范圍是±600密位,方向射界為67°(1200密位)。方向弧形板上有擋塊,當機槍實施擺射時可將擋塊解脫。高低瞄準有高低弧形板,用手輪調節。高低射界是30°(530密位)。
目前美軍研製的M192輕型三腳架也可以安裝到M240上使用,重量只有5.2公斤,比MAG原配的三腳架更輕。
該槍的野外分解/組裝簡單易行:將受彈器蓋打開,左手握住小握把,右手抓住槍托,同時右手食指向上推動槍托卡筍,然後上提槍托直到主簧導桿,從機匣卡槽上卸下復進簧導桿螺栓,取出復進簧導桿。
拆卸活塞和機槍的方法是:一隻手支撐機匣,另一隻手向後猛扣裝填拉柄,此時即可從機匣里取出活塞和機槍,裝填拉柄重新回到其前方位置。
拆卸槍管時,將機匣處於直立狀態,用手按壓槍管鎖定銷,然後抬起提把直到垂直位置。藉助提把向前推動槍管,最後向上提起槍管將其卸下。卸槍管時要求射手在擰動氣體調節器的同時,用另一隻手護住氣體調節器周圍,以防開口定位卡環彈出丟失。最後一道分解步驟是向後推導氣箍座上的銷釘並將其取出。武器組合按與上述相反的步驟完成。
在MAG上有幾種「突擊彈箱」,也就是隨槍攜帶的彈鏈盒和彈鏈袋,按美軍的名稱叫「戰斗彈葯包」。比利時和英國生產過一種掛在機匣左側的金屬彈鏈箱,可攜帶50發彈鏈,瑞典、加拿大等國則使用過一種軟式彈鏈袋,也是攜帶50發彈鏈。
而南非則配發過另一種金屬框架的橡膠制半軟式彈鏈袋,可攜帶100發左右的彈鏈。近幾年美國陸軍研製和配發了一種尼龍彈鏈袋,可攜帶50發或100發彈鏈。
③ 關於機關槍有哪些介紹
機關槍又稱機槍,是一種要求有穩定的依託並能連續射擊的輕型自動武器。其外形與步槍、沖鋒槍的主要區別是,機槍有支架、腳座、或槍座。有的還裝置外接子彈夾。機槍屬於步兵武器中的重火力,在陣地戰、防禦戰中,機槍的作用非常大。
機槍的種類很多,人們常見的主要有,輕機槍、重機槍、通用機槍、車載機槍、艦載機槍、高射機槍、航空機槍、坦克用機槍、大口徑機槍等等。
輕型機槍是最常見的機槍,主要供步兵部隊的班或戰斗小組使用。其結構除與步槍一樣具有槍管、槍身、槍托、彈盒等部件外,還有兩條鐵腿。這兩條腿裝在槍管前端,在卧射時起穩定槍身的作用。輕型機槍的射擊方式較多,可抵肩卧射,也可端在手中直立射擊,還可在行進中射擊等。其有效射程為500至800米,戰斗時射速為每分鍾100發左右。
重機槍與輕型機槍的最大區別是,前者裝有穩固支架,槍的口徑大了,使用的子彈直徑也加大了。槍體明顯比輕機槍笨重,一個人無法搬動,因此,該種槍可拆卸。搬運時可分解,戰斗時立即組合起來。重機槍的有效射程可達800米以上,戰斗射速為每分鍾200到300發子彈。重機槍的用途較多,可以作為有效的防禦武器,也可作為進攻時的壓制武器,還可射殺低空飛行的目標等。
為了適應戰斗的需要,設計師們把輕重兩種機槍結合為一體,於是,出現了通用機槍。這種機槍,裝在支撐架上可作重機槍使用,去掉固定支架,則可用為輕機槍。
還有一種比一般槍支口徑大得多的機槍,被稱做大口徑機槍,其口徑可達20毫米。這種機槍的主要用途是,殺傷低空飛行目標。高射機槍就是一種大口徑通用機槍,其對空射擊時,有效射程可達2000米。對地面目標射擊時,有效射程可達1500米。
機槍已經成為地面部隊的重要武器。可是,該槍的發明,既不是出自於軍械專家,更非出自有經驗的戰斗人員,而是出自於一名電氣工程師之手。這個人叫馬克沁,是美國人。馬克沁出身於窮苦人家,為了擺脫窮苦命運,他從小養成了好學和勤於思考的習慣,見到什麼問題,都要想個明白。遇到什麼困難,他總想找出解決的辦法。靠著這種刻苦學習和善於思考的精神,馬克沁成了小有名氣的電氣發明家,並在紐約開了一家照明設備安裝廠。他既是廠長,又是工程師。為了尋找電器照明設備的市場,有一年,馬克沁到歐洲進行考察。在歐洲考察期間,他參觀了一家兵工廠,在這里,對武器一竅不通的馬克沁,看到了一種奇怪的武器,即多管槍。這種槍有10根槍管,每根槍管中裝一粒子彈,需要4名士兵發射。在搬運時,需要10多個人抬。沒有槍械知識的馬克沁,看了一會兒,覺得這種設計方式很好笑,他就對工廠的一個負責人說:「用一根槍管連續發射和用10根槍管相繼發射,究竟哪一種方式更合理?」
「當然是用一根槍管連續發射更合理。」廠方的負責人很乾脆地回答。「那麼,為什麼不用一根槍管,而用10根槍管呢?」馬克沁不解地問。「原因很簡單,正是由於沒有人能夠解決用一根槍管連續發射的難題,才想出了用10根槍管相繼發射的辦法。」兵工廠的人回答說。解決這個問題有那麼難嗎?」馬克沁問。
「也許在你看來不是難題,可是,我們卻一直解決不了。」廠方人員客氣地回答說。
喜歡向難題挑戰的馬克沁,決心攻下這個難題。從歐洲回到美國後,他暫停了自己的電氣安裝業務,集中精力解決單管連發問題。對槍械缺乏起碼知識的馬克沁,找來了各種各樣的步槍,一件件解剖、分析、思考。他找到了火槍不能連續射擊的關鍵,這就是槍膛靠什麼開鎖、槍拴靠什麼拉開的問題。其實,這個症節在槍械研究界是人所共知的,由於馬克沁是個門外漢,所以,他經過了很長時間的研究,才發現這個人所共知的事實。馬克沁是個發明家,當找到問題的症節後,就會思考解開症節的辦法。
馬克沁整天拿著槍進行研究,一些熟悉他的人,還以為這個電氣工程師准備與什麼人決斗呢。有一天,馬克沁扛著一支老式步槍來到郊外,他想體驗一下打槍的滋味。找到一處有土坡阻擋的地方,馬克沁就趴在地上,右肩抵著槍托,左手端著槍身,眯起左眼,瞄了一陣之後,他用右手勾動了板機。「砰」的一聲,子彈飛出,馬克沁的耳朵被震的嗡嗡響,他的右肩也隱隱作疼。耳朵響是子彈出膛時產生的強烈雜訊所致,而肩疼是什麼原因產生的呢?馬克沁不明白,他又打了第二槍、第三槍、第四槍。每一次槍響時,槍托都強有力地作用於他的右肩上。這是什麼力量?馬克沁趴在地上思索。想著想著,他豁然開朗,原來子彈殼中的火葯,在燃燒時會產生多個方向的力。由於彈殼和槍管的限制,只有兩個方向的力產生了作用,一個方向是彈頭所指的方向,另一個方向就是與彈頭相反的方向。前一個力使彈丸飛出槍膛,後一個力使槍體向後運動。這後一個力就是後坐力。
後坐力能不能利用?馬克沁給自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經過思索,他認為完全可以利用,比如,用它拉動槍拴、打開槍膛、退出彈殼等。經過一年多的研究,馬克沁終於利用後坐力,製造出第一支連發的自動槍。馬克沁為自己的發明而高興,他帶著自己的發明,找到美國軍方負責裝備采購的人員,向他們介紹自己發明的自動槍。而美國的裝備定購人員,知道馬克沁是個著名的電氣發明家,也知道他既沒有當過兵,又缺乏軍械知識,所以,對他的發明不僅置之不理,還稱他是騙子。馬克沁很失望,也很生氣,他耗盡家財,耽誤了生意,結果,搞出來的東西卻得不到承認。一氣之下,他來到英國。
英國人起初也不相信馬克沁的發明,無奈,他只好向親戚朋友借了一點錢,在倫敦郊外買了一塊地皮,建了一個簡陋的小工廠,開始試制他的自動槍。1884年5月,馬克沁終於製成了全自動槍,他在倫敦郊外的射擊場進行了實驗,實驗結果使參觀的政客、貴族都嘖嘖稱奇。一名叫做維克斯的英國軍火商看中了馬克沁的發明,決定與他合作,聯合生產這種自動槍支,並命名該種自動槍為「機關槍」。不久,德國人、俄國人、法國人等都到英國購買這種槍支,就連美國人聽到英國人生產了自動槍之後,也遠涉重洋,前來購買樣品,准備仿造。殊不知,是他們把自己的發明家和發明成果扔到了國外。
雖然是英國人最先生產了馬克沁機槍,但是,首先讓世人見到它的真正威力的卻是德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索姆河戰役中,德國人讓英法聯軍償到了馬克沁機槍的厲害。1916年7月,英法聯軍與德軍在法國的索姆河展開了一場大規模會戰。聯軍人數多於德軍,而且,他們還有騎兵突擊和側應。戰鬥打響後,聯軍很快突入德軍陣地,德軍並沒有立刻還擊。聯軍指揮官自以為取得戰場主動,就盲目下令投入十幾個團的步兵和騎兵向德軍陣地猛攻。當聯軍距離德軍前沿陣地僅有數十米之後,德軍密集排列的馬克沁機槍突然撤掉偽裝,同時開火了。密集的子彈雨點般向聯軍泄來。聯軍成排成排地倒在前沿陣地上。第一個波次的進攻被打退後,英法聯軍的指揮官不服氣,又組織了第二、第三次沖鋒,結果,索姆河會戰變成了屠宰場,手握馬克沁機槍的德軍成了屠夫,而英法聯軍則成了被屠宰的對象。在一天之內,聯軍傷亡超過5萬人,5個野戰師被葬送了。索姆河一戰,使馬克沁機槍出了名。從此,他成為步兵中最有威力的輕武器。也成為各國軍隊爭相購買和仿造的兵器。
中國在清朝末期就開始仿造馬克沁機槍了,但是工藝落後,設備粗糙,使用性能不良。到了國民黨政府時期,金陵機器製造廠仿造了德國造的馬克沁機槍,上海機器製造廠仿造了法國的水機關槍,漢陽兵工廠仿造了美國的白朗寧水冷機關槍等。但是,這些機槍的製造工藝簡陋,射擊精度很低,產量也很少,不能滿足軍事斗爭需要。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滿足保衛國家安全的需要,特別是適應反侵略戰爭的需要,一方面學習模仿製造較先進的機槍,另一方面開始研究設計自己的機槍。
美國M60E7.62毫米輕機槍
④ 什麼是轉管機槍
加特林槍 該武器是第一種得以廣泛普及的機槍,一個彈膛內有六到十個槍管。每個槍管都 有自己的彈腔和撞針系統。要讓槍運轉起來,需轉動曲柄,由曲柄轉動彈膛內的槍管。每個槍管到達彈膛頂部時,都會從裝彈機——或旋轉彈盒下經過。新的子彈落入彈腔,槍管就裝上了子彈。
每根撞針都有一個小的凸輪頭,可以卡住槍身內的傾斜陰膛。每個槍管繞彈膛旋轉時,陰膛就後拉撞針,並將其推向緊綳的彈簧。新的子彈一裝進彈腔,撞針凸輪立即滑出陰膛,彈簧則向前推動撞針。撞針撞向子彈,沿槍管射出彈頭。當每個槍管繞到彈膛底部時,廢彈殼就從拋殼口掉出。
⑤ 機槍是怎麼構成的
機槍由槍身、槍架和瞄具等3大部分組成。 槍身 槍身由槍管、機匣、槍機、槍機框、復進機、供彈機、擊發機、槍尾部等幾部分組成。 槍管槍管內部設有8條右旋膛線,膛線導程380mm。槍管外部連接有槍口制退器、導氣箍和氣體調節器。 槍口制退器的功能是減小後坐能量,保證機槍射擊穩定,提高射擊精度。由於槍口制退器兩側均設有側向噴孔,因此,火葯燃氣不是全部從槍口正前方噴出,其中的一部分從側孔噴出,使其流速和方向都發生了變化。根據動量定理,正前方火葯燃氣的流量和流速減小,武器的後坐動量就相應減小;另外,火葯燃氣通過槍口制退器側孔向斜後方噴出以及沖擊槍口制退器前壁,均使槍身前沖,可抵消一部分後坐能量。 為了防止火葯燃氣向下噴沖起灰塵、向上噴影響瞄準,槍口制退器上、下部均作成平面。為了防止槍管震動和扭轉而引起槍口制退器自行旋松,在側孔處設有兩塊傾斜而又相互平行的隔板,其下平面受火葯燃氣的直接作用,構成一個順時針轉動的力偶,使槍口制退器越旋越緊而不致自行松脫。 槍管中部設有導氣箍、散熱片和活塞筒定位卡槽。導氣箍上裝有氣體調節器,氣體調節器上有3個導氣孔,直徑分別為3mm、3.5mm、4mm,可以根據槍械的使用情況進行調整,一般使用3.5mm的導氣孔,嚴寒或機件過臟時使用4mm導氣孔。活塞筒定位卡槽與活塞筒上的突起配合在一起,用於活塞筒後部的定位。 槍管後部設有槍管固定栓槽和定位突筍。槍管與機匣結合時,槍管固定栓槽與槍管固定栓配合在一起,定位突筍與位於機匣前部的結合槽配合在一起,共同起到定位槍管的作用。 機匣機匣是連接槍管、槍機、槍機框、受彈機、擊發機、槍尾部、瞄具和槍架的基礎件。 機匣內側壁設有閉鎖卡槽,用於支撐槍機上的閉鎖片,使槍機能承受火葯燃氣的壓力。機匣內側壁還設有縱槽,可容納污垢和貯油,以保證活動機件正常工作。縱溝的下方有導槽,與槍機框上的導軌配合在一起,引導槍機框前後運動。機匣上方內壁設有拋殼斜面,在槍機後退時,迫使拋殼挺突出彈底窩,從抽殼鉤上頂出彈殼,將彈殼向下拋出。機匣前端設有槍管結合孔及結合槽,槍管與機匣結合時,必須將槍管後部的定位突起插入槍管結合槽內,到位後插入槍管固定栓,槍管即被固定。 機匣上部前方設有梯形槽,用於安裝高射瞄具(簡易環形瞄具)的結合座;中央開有受彈窗:後方設有表尺座。 槍機槍機由槍機體、閉鎖片、擊針、抽殼鉤和拋殼挺組成,其安裝在槍機框上,隨槍機框在機匣內前後運動,進而完成送彈、閉鎖、擊發和拋殼等一系列動作。 槍機前上方設有推彈突筍,前端的彈底窩容納槍彈底部;兩側面凹部容納閉鎖片,下方的突起進入槍機框定型槽內。 擊針由擊針體和擊針尖組成。擊針體兩側面設有閉鎖斜面和限制面。閉鎖片內側設有閉鎖斜面,與擊針體上的閉鎖斜面配合,使槍機閉鎖:閉鎖片下部設有開鎖斜面,與槍機框上定型槽的開鎖斜面配合,使槍機開鎖:閉鎖片後端設有閉鎖支撐面,與機匣閉鎖卡槽配合,支撐槍機。 抽殼鉤設在彈底窩下方,拋殼挺設在彈底窩上方,兩者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退殼任務。當槍機前進到位時,抽殼鉤越過彈底緣,把槍彈抓住,此時,拋殼挺被槍彈壓向後方,後端突出於槍機上表面。 開鎖後,抽殼鉤將彈殼抽出,當槍機後退至拋殼挺上端撞擊機匣拋殼斜面時,拋殼挺被該斜面向前猛推,將彈殼向下拋出。 槍機框槍機框的主要功能是帶動槍機在機匣內前後運動,並帶動受彈機工作。 槍機框上方設有定型槽。定型槽的左、右側設有開鎖斜面;後端設有擊針體支座與擊針體連接:前端採用連接突筍與連接套連接,底面設有阻鐵卡槽。 復進機復進機由活塞筒、活塞桿(兼起復進簧導桿的作用)和復進簧組成。活塞筒前部穿入槍管上的固定環,後部的突起卡入槍管上的定位卡槽內,從而實現活塞筒在槍管下方的定位。活塞筒內部的活塞桿通過連接套與槍機框連接,活塞桿上套有復進簧。在火葯燃氣推活塞桿後退的過程中,復進簧被壓縮,為槍機框復進儲存能量:當槍機框後退終止後,復進簧伸張,推活塞桿向前運動,活塞桿通過連接套帶動槍機框和槍機向前運動,從而完成復進過程中的一系列動作。 受彈機受彈機由受彈機座、受彈機蓋、撥彈曲柄、撥彈滑板、滑板撥桿、脫彈器、擋鏈板、撥彈齒、阻彈齒和受彈機蓋卡筍等組成。受彈機通過受彈機連接軸和受彈機卡鉤結合在機匣上方,其主要功能是撥送槍彈及彈鏈,並將槍彈規正在預備進膛位置,以完成自動裝填任務。 受彈機座上設有阻彈齒、脫彈齒和導彈突筍。當撥彈滑板上的撥彈齒將槍彈快撥到預備進膛位置時,脫彈齒使彈鏈從其上平面向左移動,使槍彈沿其下方曲面移動,從而使槍彈與彈鏈脫開,槍彈則被限制在受彈口處。阻彈齒用以阻止帶彈的彈鏈向左移動。受彈機座前端的導彈突筍用以引導槍彈進膛,受彈機座中央的進彈口用以容納和規正槍彈。 撥彈滑板中央設有凹槽,與滑板撥桿連接以使撥彈滑板作左右運動。滑板撥桿以其軸固定在受彈機蓋內,只能繞軸轉動,前端與撥彈滑板連接,後端叉形部與撥彈曲柄軸上的突起連接,當撥彈曲柄軸回轉時,便帶動滑板撥桿擺動。 撥彈曲柄軸上的矩形部與撥彈曲柄上的矩形孔連接,撥彈曲柄上設有拉機柄叉,與槍機框上的拉機柄配合在一起,當槍機框前後運動時,拉機柄便帶動撥彈曲柄擺動。 擊發機擊發機由擊發機匣、阻鐵及其簧、阻鐵桿、保險機和連接耳組成。其結合在機匣的後端下方,用以控制槍機框的運動狀態(解脫或阻止槍機框)。連接耳用以將機槍固定在槍架上。 擊發時,手扣扳機,扳機連桿前端上抬使阻鐵桿後端上抬,前端壓下阻鐵,當阻鐵脫離槍機框底部的阻鐵卡槽時,槍機框被解脫,從而完成擊發動作。放開扳機時,阻鐵在其簧力作用下,向上恢復原位。槍機框後退終止後再復進時,其阻鐵卡槽即被阻鐵擋住而停止。 將保險機柄扳向前方位置,其軸上的圓弧面向上,擋住了阻鐵桿,故扣不動扳機,阻鐵不能下降,形成保險狀態。將保險機柄扳向後方位置,其軸上的半圓缺口對正阻鐵桿,阻鐵可下降,可進行擊發。 槍尾部槍尾部用以封閉機匣後端且便於操作機槍。其由把手、扳機和槍機框緩沖器組成,結合在機匣後端的垂直槽內。 槍機框緩沖器由緩沖器管、緩沖桿及緩沖簧組成。用以緩和槍機框後坐到位時對槍尾的撞擊,以減小機槍的跳動,提高射擊精度。 槍架 槍架分為兩種,即三腳架和輪式架。兩種槍架均可實現平射、高射狀態的轉換。 三腳架由上架、下架、肩托3部分組成。 上架上架是機槍俯仰的主體,其由搖架、精瞄機、裝填拉柄、托架等組成。搖架可在托架上俯仰,向後轉動高低機緊定手柄可將搖架固定;精瞄機可實現高低和方向的精確瞄準:裝填拉柄用於首發 槍彈的裝填:托架與下架相配合,支撐整個槍身和上架,托架在托架座上可旋轉以進行方向瞄準。 下架下架由托架座、托架箍、架桿、駐鋤、肘墊等組成,用於支撐托架和實施機槍的高射、平射狀態的轉換。前架桿分為上、下兩節,平射時下節縮入上節內,高射時將下節伸出,並旋轉緊定扳手 將其固定在所需位置。兩個後架桿上設有肘墊,用於平射時支撐射手肘部。 肩托肩托由肩架、接管、上下調節緊定手柄、方向調節緊定手柄、肩架座、齒弧等組成,用於對空射擊時抵在雙肩上,以便操縱機槍。肩托可進行高低及方向調整。 瞄具 該槍的瞄具由平射瞄具、高射瞄具組成。加裝在坦克裝甲車輛上的槍使用光學瞄準鏡。 平射瞄具平射瞄具為準星照門式,其由準星、準星護翼、緊定螺、表尺框、表尺簧、游標、升降螺桿、轉輪組成。 準星高低可調,其螺距為1mm。擰松緊定螺,準星護翼可在準星座上左右移動。表尺框上刻有0—33的表尺分劃。表尺框在表尺座上向左傾斜2°33『,以修正彈頭飛行右偏對射擊准確度的影響。
⑥ 美國A-10攻擊機機頭前端的到底是米尼崗機槍還是加特林6管重機槍
米尼崗特指M134 加特林是所有轉管武器的通俗稱呼 這兩種稱呼都是不正確的
A-10採用的是GAU-8 30mm航炮 七根發射管(不是六根)
具體參見http://zh.wikipedia.org/wiki/GAU-8復仇者機炮
⑦ m249怎麼畫
1,首先畫出m249機槍的槍桿中部,注意下邊有一點凹進去。
2,在槍桿的上方畫出一些小的裝飾品。
3,畫出m249機槍的前端槍桿,要畫的稍微細一點。
4,畫出m249機槍的後部,要畫的粗壯一些,注意是有弧度的。
5,畫出m249機槍的槍把,接著畫出它的槍腿。 6,用鉛筆把這幅畫塗上深淺不一的色調,這樣會更加有立體感。
7,在機槍右下方畫出一個長方形框,在框里標上「m249機槍」字樣
⑧ 法國m1952式7.5mm通用機槍的結構是怎樣的
m1952式7.5mm通用機槍既可作輕機槍使用,又可作重機槍使用,故法國人稱之為AAT-52(自動轉換武器)。
當武器裝上輕型槍管、兩腳架和槍托時作輕機槍;換上重型槍管,安裝在美國的m2式三腳架上和法國產的聯接頭便成為重機槍。該槍亦可換成7.62mm槍管,發射北約制式槍彈。
該槍與法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武器大不相同,它取代了m1924式和m29式機槍,成為法軍的班用自動武器。當該槍作輕機槍時,法國又將該槍作自動步槍使用。
該槍的車載型是沒有槍托和採用電擊發的變型槍。
m1952式7.5mm機槍的自動方式為半自由槍機(延遲後坐)式,在原理上與西班牙的賽特邁突擊步槍和瑞士的57式突擊步槍的槍機結構相似。
槍機主要由槍機頭和槍機體組成。機頭近似四方體,機頭內有一繞機頭定點回轉的閉鎖杠桿,杠桿的短臂進入機匣閉鎖槽,實現閉鎖,長臂側抵在質量較大的槍機體前端的鼻形凸起上。
擊發後當膛內火葯氣壓力升高到使閉鎖杠桿打開和旋轉時,閉鎖杠桿依次將槍機體、擊針推向後,加速機體向後運動,達到延遲開鎖的目的。
閉鎖杠桿離開機匣閉鎖槽全部進入機頭、機體內部,即開鎖完畢,形成整體槍機後坐。該槍槍管彈膛局部開槽,以減少抽殼初期阻力。
供彈機構為彈鏈供彈,其機構類似mG42式機槍,用槍機能量帶動。作輕機槍使用時50發彈鏈盒掛於機匣受彈口側邊。發射機構為連發式。
槍管可迅速更換。機槍扳機護圈後面有一單支架,支撐在地面上,單支架可升降,夜間射擊可用單支架進行微調。
瞄準裝置。該槍瞄準裝置為機械式瞄準具,麥粒狀準星,U形缺口照門。
彈葯。該槍使用m1929式7.5mm槍彈,也可換用7.62mm槍管,使用北約7.62mm槍彈,各彈均為無底緣瓶頸式彈殼。
該槍口徑7.5mm,初速840m/s,表尺射程2000m,有效射程800m,理論射速700發/分。
自動方式半自由槍機式,發射方式連發,供彈方式彈鏈,全槍長槍托拉出1145mm,槍托縮回980mm,槍管長(不含消焰器)500mm。
全槍質量(不含彈鏈和兩腳架)9.15kg,槍管質量2.85kg,單支架質量685g,瞄準裝置為準星麥粒狀,照門U形缺口,配用彈種m1929式7.5×54mm槍彈。
⑨ 輕機槍分為哪幾種類型
輕槍機是帶有兩腳架且重量輕,攜行方便的一種機槍。用於射擊地面或低空有生目標,伴隨步兵行動。輕機槍通常配有兩名射手,也可以單人操作。1902年,丹麥人麥德森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種帶有兩腳架、重量僅為9.98千克的輕機槍。
英國7.7毫米布倫輕機槍
7.7毫米布倫輕機槍是世界上有名的輕機槍之一,1937年由英國恩菲爾德兵工廠根據捷克ZB26輕機槍研製而成,主要有MK1、MK2、MK3和MK4四種類型。其口徑為7.7毫米,發射7.7毫米MK7槍彈,槍重為10.05千克,槍長1156毫米,可單、連發轉換射擊,使用30發彈匣供彈。布倫輕機槍理論射速為500發/分鍾,有效射程為500米,內部結構和動作原理與ZB26輕機槍基本相同。1953年英國對葉布倫輕機槍加以改進,以適應北約組織確立的7.62毫米北約彈。布倫輕機槍因此變成了L4系列,有L4A1、M4A2、L4A3、L4a4、L4A5、L4A6、L4A7、L4A8、L4A9等型號,在幾十個國家先後裝備過此槍。20世紀40年代,中國將布倫輕機槍口徑改為7.92毫米,稱為勃然式輕機槍,裝備軍隊使用。
美國7.62毫米M1919A6勃朗寧輕機槍
7.62毫米M1919A6勃朗寧輕機槍是在美國M1917勃朗寧重機槍基礎上改進而成的。
其口徑為7.62毫米。發射7.62毫米M1或M2槍彈。槍身重14.7千克。槍身長826毫米。只能連發射擊。使用可散金屬彈鏈式彈帶供彈。有效射程為800米。由水冷改成的氣冷槍管可以迅速更換,帶兩腳架、提把和搭肩槍托。裝在M2三腳架上可當重機槍用。
直到20世紀50年代,該槍才從美軍裝備中撤出。
蘇聯7.62毫米DP輕機槍
7.62毫米DP輕機槍是由蘇聯槍械設計師捷格加廖夫1926年設計定型的一種輕機槍,1928年裝備蘇軍,20世紀50年代才撤裝。該槍口徑為7.62毫米。發射1908年式7.62毫米槍彈。全槍重9.1千克。全槍長1270毫米。只可連發射擊。使用47發彈盤供彈。戰斗射速為80~90發/分鍾。有效射程為800米。
1940年該槍槍管由固定式改為可更換式。全槍共65個零件,結構堅實,在風沙等惡劣環境中工作可靠性好。但全槍重量較大,機動性較差。DP的變型槍有DA航空機槍,DA—2雙管航空機槍,DT坦克機槍及其改進型DTM坦克機槍,彈鏈供彈的RP46輕機槍。
中國於20世紀50年代曾仿造過DPM和RP46機槍,稱為1953年式7.62毫米輕機槍和1958年式7.62毫米連用機槍。
捷克7.92毫米ZB26輕機槍
7.92毫米ZB26輕機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輕機槍之一。1924年由捷克布爾諾武器公司的胡萊克兄弟合作研製並定名為M24普拉加機槍,通常稱為ZB26,捷克國內稱為M24,槍上印記是VZ26。該槍口徑為7.92毫米。發射7.92毫米毛瑟槍彈。槍重9.66千克(裝滿彈時)。槍長1163毫米。可單、連發射擊。使用20發彈匣上方供彈。理論射速為550發/分鍾。有效射程為900米。該槍為導氣式自動武器,槍機起落式閉鎖機構,準星照門偏置於左側。該槍結構簡單,動作可靠,火力較強而機動性又極佳,因而曾被24個國家裝備。1930年捷克又改進此槍,出產了改進型ZB30,1939年德軍佔領捷克,繼續生產上面兩種機槍,並改稱MG26、MG30裝備德軍。1932年英國生產ZB26,稱為布倫輕機槍。捷克後來又出現了發射7.62毫米短彈的VZ52式和發射7.62毫米M43槍彈的VZ57式。ZB26輕機槍在中國稱作捷克輕機槍,曾裝備中國軍隊。
蘇聯7.62毫米RPK輕機槍
7.62毫米RPK輕機槍是蘇聯AKM自動槍的同族武器,1964年裝備蘇軍。兩槍基本結構完全相同,多數零件可以互換。AKM自動槍的槍機有83%可更換到RPK輕機槍上,彈底間隙符合要求,這在戰場上的好處是很大的,有利於實戰需要。其口徑為7.62毫米。發射1943年式7.62毫米步槍彈。全槍重5千克(空槍時)。全槍長1035毫米。可單、連發射擊。使用30、40發彈匣或75發彈鼓供彈。戰斗射速在連發時為80發/分鍾。有效射程為800米。差別在於,RPK的槍管加長,而且帶折疊式兩腳架,不能更換。
前捷克斯洛伐克7.92毫米ZB—26式輕機槍
7.92毫米ZB-26式輕機槍是前捷克斯洛伐克ZB公司胡萊爽兄弟於1924年研製的,1930年還出現了ZB-30式輕機槍。ZB-26式輕機槍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輕機槍之一,曾有24個國家裝備。中國曾大量引進並仿製,該槍在中國參加了抗日戰爭、抗美援朝。1932年英國仿製了ZB—26式輕機槍,這就是有名的布倫機槍。該槍具有結構簡單、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火力較強等優點。口徑7.92毫米,有效射程900米,射速500發/分,槍重9.066千克。
奧地利施太爾5.56毫米AUG式輕機槍
5.56毫米AUG式輕機槍與AUG式步槍為同一槍族,其結構基本相同,主要改進是:換裝了重型槍管,增大射程,提高了連發射擊能力,其特點是:採用無槍托結構,長度較短,大量採用塑料零部件,加工容易,其零件與步槍可以互換。該槍口徑5.56毫米,發射美國M193式或北約SS109式5.56毫米槍彈,射速680發/分,槍重49千克。
西班牙5.56毫米賽特邁阿梅利輕機槍
賽特邁阿梅利機槍是一種班用自動武器,只能進行連發射擊。採用半自由槍機式自動方式,閉鎖機構為滾柱閉鎖式,由可散彈鏈供彈。機區由可分開的兩塊沖壓的鋼板組成,以使容易拆卸連接槍管和鍛造的槍管節套拆卸容易。機匣前端既可作槍管護套又可作護木使用,機匣後部裝有活動部件、復進機和緩沖器組件、供彈槽、小握把、增強塑料槍托等。發射美國M193式或北約SS109式5.56毫米槍彈,初速為875米/秒,全槍長970毫米,槍管長400毫米,槍重5.2千克,最大射程為1650米。
西班牙5.56毫米賽特邁阿梅利輕機槍
⑩ 輕機槍的系列介紹
也稱布朗式輕機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聯邦國家軍隊的支柱。布倫式輕機槍經過苛刻的測試,良好的適應能力使得它的使用范圍十分廣泛,在進攻和防禦中都被使用,被戰爭證明的最好的輕機槍之一。它和美國的勃朗寧自動步槍一樣,能夠提供攻擊和支援火力。布倫式輕機槍最初是由捷克斯洛伐克設計的ZB26輕機槍參加英國新型輕機槍選型,1933年被英國軍方選中,並根據英國軍方的要求改進而來。它同ZB26輕機槍一樣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即槍機尾端上抬卡入機匣的閉鎖槽實現閉鎖。布倫式輕機槍槍管口徑改為英制0.303英寸(7.7毫米),發射英國軍隊的7.7×56mmR標准步槍彈。30發彈匣供彈,位於機匣的上方,從下方拋殼,為了適應英國軍隊使用的有底緣步槍彈改成弧型彈匣,由於彈匣在機匣正上方,該槍帶護翼的準星和覘孔式照門都偏出槍身左側安裝。槍管口裝有喇叭狀消焰器。該槍縮短了槍管與導氣管,取消了槍管散熱片,是與ZB26輕機槍明顯的區別。在導氣管前端有氣體調節器,設4擋調節,每一擋對應不同直徑的通氣孔,可調整槍彈發射時進入導氣裝置的火葯氣體量。射擊時拉機柄並不隨槍機一起前後移動,拉機柄可折疊,在行軍狀態時將其折回,避免行進中被扯掛。供彈口、拋殼口、拉機柄等機匣開口處均裝有防塵蓋。布倫式輕機槍使用提把與槍管固定栓可以快速更換槍管。採用兩腳架,也可以架在三腳架上以提高射擊穩定性(與MG34機槍兼顧重機槍的持續火力的概念不同)。
1935年英國正式將該槍列裝為制式裝備,並從捷克斯洛伐克購買了該槍的生產權,由恩菲爾德兵工廠製造,1938年投產,命名為「MKI 7.7mm布倫式輕機槍」,「布倫」(BREN)的命名源於捷克斯洛伐克生產商布爾諾公司(Brno)和英國生產商恩菲爾德兵工廠(Enfield)的前兩個字母組成。布倫式輕機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量裝備英聯邦國家軍隊。由於性能相當出色,二戰結束後眾多英聯邦國家軍隊繼續裝備布倫式輕機槍。布倫式機槍的前身捷克ZB-26型機槍曾裝備了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軍隊。 使用槍彈:
7.92×57mm槍彈。
技術諸元:
輕機槍
全槍長:1161毫米。
全槍重:9.60千克。
槍管長:6.72毫米。
自動方式:導氣式。
膛線:4條,右旋,纏距240mm。
初速:830米/秒。
表尺射程:1500米。
射速:500發/分。
槍管冷卻方式:氣冷。
供彈方式:20發彈匣。保險裝置:
保險/快慢機在扳機上方的槍身右側。向前是自動射擊,中間是保險,向後是單發射擊。
退彈過程:
彈匣扣位於彈匣後面.卸下彈匣,回拉拉機柄,通過彈匣開口檢查彈膛和進彈口,釋放拉機柄,扣壓扳機. 是目前口徑最小的軍用輕機槍。該槍由卡拉什尼柯夫設計組於70年代中期研製成功,同АК-74式步槍同為一族,並裝備前蘇軍。東歐大部分國家都曾仿製和裝備此槍。
結構特點
РПК-74式5.45mm機槍結構簡單、可靠,質量小,口徑小。
1.槍
該槍大部分結構同АК-74式步槍相同,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和槍機回轉閉鎖方式,不同的是槍管加重加長,有一個較輕的兩腳架,槍托前護木也不同。該槍一般由45發長彈匣供彈,但也可同АК-74式步槍的30發彈匣互換使用。
2.瞄準裝置
該槍前面有帶半保護罩的準星,後面有可調高低、方向的缺口式照門。
3.彈葯
該槍發射前蘇聯5.45mm普通彈和曳光彈。
性能數據
口徑——---5.45mm
初速——---960m/s
表尺射程——---1000m
有效射程——---600m
理論射速——---600發/min
戰斗射速
單發——---50發/min
連發——---150發/min
自動方式——---導氣式
閉鎖方式——---槍機回轉式
發射方式——---單發、連發
供彈方式——---彈匣
容彈量——---45發或30發
全槍長——---1060mm
膛線——---4條
火線高——---305mm
全槍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