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心肺復甦操作流程
在發現有人倒地之後通過輕拍其肩部並在其耳邊呼喊檢查其意識,若無意識則檢查是否有呼吸,在後仰頭部後以耳聽是否有呼吸音,以臉感受是否有氣流沖擊感,以眼看是否有胸部起伏。若既沒有意識也沒有呼吸即開始進行心肺復甦。不過也不要忘記請求周圍人呼救急救中心。
先做30次胸外按壓,按壓位置為兩乳頭連線中點,頻率至少每分鍾100次,深度至少5厘米。
然後開放氣道行人工呼吸兩次。以一手按額,一手抬下頜使頭後仰。捏住患者鼻部,以正常吸氣量吸氣後從患者口部吹氣一秒,後放開鼻部。一共人工呼吸兩次。反復以按壓30次後再人工呼吸2次的程序進行搶救直到專業急救人員到來。
這里用語言敘述可能很淺顯,建議您再通過相關視頻材料學習,最好是能參加有關培訓。
回答僅供參考,如有疑問請補充...
㈡ 嬰幼兒心肺復甦搶救法 口對口急救步驟 胸外心臟按壓
嬰兒也可進行器官插管 喉鏡片及氣管插管都有嬰兒型號,病不支持使用口對口人工呼吸。 通氣與按壓比例為2:30,嬰兒按壓頻率應快於成人,每分鍾150次左右。
㈢ 心肺復甦操作步驟
按照最新的2010版心肺復甦指南的建議,現在所使用的心肺復甦操作步驟以從原先的ABC改為CAB。即先胸外按壓,後開放氣道,最後人工呼吸。當然在開始心肺復甦前必須先確定患者是否已出現心跳呼吸停止,需檢查患者是否存在意識和呼吸,若無意識及呼吸則開始心肺復甦,先胸外按壓30次,後以按額抬頜法開放氣道,再人工呼吸兩次。如此反復直至急救人員到達。
回答僅供參考
㈣ 心肺復甦的動作方法及流程
當前安照最新的2015版心肺復甦指南建議,心肺復甦使用cab流程,即c(人工循環,胸外按壓)-a(開放氣道)-b(人工呼吸)。
當發現有人無意識倒地後立即輕拍其雙肩檢查並在其雙耳邊大聲呼喊檢查意識情況,若無意識檢查是否有呼吸(一聽二看三感覺),10秒內無呼吸檢出立即開始心肺復甦(周圍無人先呼救,周圍有人請求呼救)。
第一步為胸外按壓(c),以掌根接觸胸骨下段按壓,手臂垂直胸壁用力,按壓深度至少5厘米不超過6厘米,頻率100次/分~120次/分,共按壓三十次。
後開放氣道(a),以壓額抬頜法開放氣道,必要時清理氣道異物,為人工呼吸准備。
口對口人工呼吸(b),捏住患者鼻子,在保持開放氣道動作的前提下以自己的口包住患者的口吹氣一秒,吹氣前普通吸氣即可。吹氣後放開捏鼻的手,讓氣體自然呼出。一共吹氣兩次。
以如上30:2按壓通氣比操作,直至急救人員趕到或患者出現自主循環體征。
㈤ 兒童心肺復甦操作流程
第一步就是循環支持(C),在確定嬰兒或兒童無意識、無脈搏後,應給予胸外心臟按壓。胸外心臟按壓的指征是:新生兒心率<60次/分;嬰兒或兒童心率<60次/分伴有灌注不良的體征時可以進行胸外心臟按壓。胸外心臟按壓方法:對新生兒或小嬰兒按壓時可用一手托住患兒背部,將另一手兩手指置於乳頭連線下一指處進行按壓,或兩手掌及四手指托住兩側背部,雙手大栂指按壓。對1〜8歲的兒童,可用一隻手固定患兒頭部,另一手掌根部置於胸骨下半段(避開劍突),手掌根的長軸與胸骨的長軸一致按壓。對年長兒(>8歲),胸部按壓方法與成人相同。每次按壓與放鬆比例為1:1,按壓深度至少為胸部前後徑的1/3,頻率至少為100次。胸外心臟按壓與呼吸之比在新生兒為3:1,嬰兒及兒童為30:2或15:2(兩名醫務人員實施復甦)。按壓後2分鍾判斷有無改善,觀察頸動脈、股動脈搏動,瞳孔大小及皮膚顏色等。在臨床上當觸及大動脈搏動提示按壓有效;如有經皮血氧飽和度監測,其值上升也提示有效。
第二步就是保持呼吸道通暢(A),兒童低氧血症和呼吸停止使病情急劇惡化和心跳呼吸停止。因此建立和維持氣道的開放和保持足夠的通氣是基本生命支持最重要的內容。首先應去除氣道內的分泌物、異物或嘔吐物,有條件時予以口、鼻等上氣道吸引。方法:將患兒頭向後仰,抬高下頜,一隻手置於患兒的前額,將頭向背部傾斜並處於正中位,頸部稍微伸展,即嗅氣位。用另一隻手的幾個手指放在頦下,提起下頜骨向外上方,注意不要讓嘴閉上或推頜下的軟組織,以免阻塞氣道。當頸椎損傷完全不能運動時,通過提下頜法來開通氣道。也可放置口咽導管,使口咽部處於張開狀態。
第三步就是建立呼吸(B),氣道通暢後,將耳朵貼近患兒的口鼻部判斷有無有效呼吸。如仍無自主呼吸時應採用人工輔助通氣,以維持氣體交換。對於新生兒,如無自主呼吸或為無效喘息、有自主呼吸但心率<100次/分、在80%濃度的氧吸入後仍有中心性發紺時即可進行正壓通氣復甦。常用的方法有: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復甦囊的應用和氣管內插管人工呼吸法。
第四步快速除顫在復甦過程中當出現心室顫動、室性心動過速和室上性心動過速時,可用電擊除顫復律。
第五步就是葯物治療了,常用的葯物有腎上腺素、阿托品、碳酸氫鈉、葡萄糖、鈣劑、納洛酮和利多卡因。
那以上五步就是我們總結的關於小兒心肺復甦的操作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