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前端開發框架是什麼
常見的web前端開發框架如下:
1、Bootstrap:
主流框架之一,Bootstrap 是基於 HTML、CSS、JavaScript的,它簡潔靈活,使得 Web 開發更加快捷。
2、html5-boilerplate:
該框架可以快速構建健壯,且適應力強的web app或網站。
3、Meteor:
Meteor是新一代的開發即時web應用的開源框架,它能在較短時間內完成開發。
4、Materialize:
基於材料設計的現代化響應式前端框架。可提供默認的樣式,自定義組件。此外,Materialize還改進動畫和過渡,為開發人員提供流暢的體驗。
5、Amaze UI:
首個開源HTML5跨屏前端框架產品系列,中文排版前端的學習都是需要不斷的學習,學一天停一停相當於白學,學習效果很差,如果你想有人一起學習可以來這個扣裙,首先是132 中間是667最後是127 都是零基礎的同學,大家相互鼓勵 共同努力 只是學著玩就不建議來了!!!支持更優、本土化組件豐富。該產品系列中有專門針對移動端的HTML5混合應用開發框架Amaze UI Touch以及針對跨屏HTML5網頁開發的Amaze UI Web。
(1)前端es擴展閱讀:
web框架程序的作用:
Web框架使得在進行Web應用開發的時候,減少了工作量。Web框架主要用於動態網路開發,動態網路主要是指現在的主要的頁面,可以實現數據的交互和業務功能的完善。
使用Web框架進行Web開發的時候,在進行數據緩存、資料庫訪問、數據安全校驗等方面,不需要自己再重新實現,而是將業務邏輯相關的代碼寫入框架就可以。也就是說,通過對Web框架進行主觀上的「縫縫補補」,就可以實現自己進行Web開發的需求了。
以PHP為例,PHP可以在apache伺服器上進行Web開發,而不必使用框架。使用PHP進行開的時候,在不適用框架的情況下,資料庫連接就需要自己來實現,頁面的生成和顯示也是一樣。比如框架的話可以完成避免sql注入的工作,而使用PHP在不用框架的情況下,這部分要自己做。
『貳』 前端人員飽和了嗎現在轉行前端合適嗎
飽和不飽和是按照市場需求來說的,級別高能力強的人任何崗位都不飽和,入門級別的工程師人員也很多,需求量也可以
『叄』 web前端es是什麼意思
es就是ECMA是European Computer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的縮寫,即歐洲計算機製造商協會。歐洲計算機製造商協會是制定信息傳輸與通訊的國際化標准組織。
ECMAScript是ECMA制定的標准化腳本語言。
目前JavaScript使用的ECMAScript版本為ECMAScript-262。
ECMAScript被國際化標准組織採納為ISO/IEC 16262。
『肆』 如何判斷提取出的ES流是真正的裸流
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首先說一下,我提取出來的流不知道是不是完整的ES流,也即所謂的標准裸流,因為當時用VLC播放不了,所以我自己也不敢確定,怕自己提取的數據不完整什麼的。除了版主提供的播放工具,再告訴大家一個方法,那就是用vlc-0.8.6i-win32這個版本的VLC,如果可以播放,就是純正的裸流!注意,最新版本的VLC是不能播放264文件的!
『伍』 關於前端開發的20篇文檔與指南
英文原文:Another
20
Docs
and
Guides
for
Front-End
Developers
相信在
2015
年很多這個行業的人都會有這樣的兩種感受:
真的不知所措,這個行業到底有多少東西需要去學習;
渴望更多,並迫不及待的為接下來的學習尋求一些思想方向。
第一個來自於我們的個人感受,而第二個則是純粹的必要性了。所以本文整理一些有用的信息,希望可以幫助相關領域的前端開發人員。
1.
I
want
to
use
基於
Can
I
use
的數據和功能,這款應用給予你選擇一組前端開發特性的能力,並會讀取出一個全球性用戶能夠使用它的百分比。
2.
Regulex
JavaScript
正則表達式的可視化工具,在線輸入表達式後,動態生成表達式圖片。非常不錯的一個可視化
Web
在線正則表達式設計工具。
3.
Mastering
the
:nth-child
一個單頁網站,幫助你理解如何去使用各種有用但又復雜的基於選擇器組合的
nth-child。
4.
HTML
5
視頻事件和
API
這個頁面展示了新的
HTML
5
視頻元素、媒體
API
和媒體事件。播放、暫停、搜索整個視頻、改變音量、靜音、改變播放速度(包括進入負值),查看視頻和潛在事件與屬性上的效果。
5.
Excess
XSS
這可能是所有開發者都應該熟悉的一個話題,並且這可能是一個很好的著手點。它是一個跨站點腳本編制綜合教程。
6.
RSCSS
意思為Reasonable
Standard
for
CSS
Stylesheet
Structure(CSS
樣式表結構合理的標准),記錄一些針對大項目的
Sass/CSS
編寫技巧和技術。
7.
CodeFightClub
一個由
Andrew
Hathaway
建立的項目,目的是幫助其他開發者學習如何用最好、最有效以及首選的方法編寫代碼。
8.
Sass
Guidelines
Hugo
Giraudel
寫的
Sass
Guidelines
目前已經被翻譯成其他六種語言。
9.
Flexbugs
如果你的目的是使用
flexbox
構建一個網站,而事情卻並沒有像你所期望的那樣進行,你可以在這里找到解決方案。
10.
A
Front
End
Engineers
Manifesto(一個前端工程師的宣言)
沒什麼深入的東西,只是一些簡單的事情提示,所有的前端開發者應該考慮將其結合到開發過程和工作流中。
11.
ES5
中的
ECMAScript
6
等價物
ES6
特性轉換到
ES5-compatible
代碼的一個很好的參考。
12.
Flexbox
Adventures
來自開發者
Chris
Wright
對
Flexbox
深入、實際看法。
13.
BEM
一個全面推廣和培養
BEM
CSS
使用方法的網站。
14.
Sass
Compatibility
記錄不同
Sass
引擎之間的不兼容性問題。
15.
HTMLelement.info
一個整潔、邏輯、易使用的指南規范,在不同的
HTML
元素上獲得信息。
16.
JSLint
Error
Explanations
你可能跟隨過很多
JavaScript
最佳實踐,卻並不明白所有這些技術背後的原因。本站旨在揭露
JSLint、JSHint、和
ESLint
工具里錯誤和警告。
『陸』 JS 前端的篩選代碼
我特么的終於寫出來了,,給大家拿去用用看,自己添加css樣式。我感覺頭發要掉了。
粗略的樣子就是這樣,後面是代碼。
//JavaScriptDocument
//JavaScriptDocument
/*!jQueryv2.1.4|(c)2005,2015jQueryFoundation,Inc.|jquery.org/license*/
$(document).ready(function(){
$(".uox").click(function(){
$(".uox-1").show(500);
$(".uos-1").hide(500);
$(".box-1").hide(500);
$(".jod-1").hide(500);
$(".sor-1").hide(500);
$("#page").hide(500);
});
$(".uos").click(function(){
$(".uos-1").show(500);
$(".uox-1").hide(500);
$(".box-1").hide(500);
$(".jod-1").hide(500);
$(".sor-1").hide(500);
$("#page").hide(500);
});
$(".box").click(function(){
$(".box-1").show(500);
$(".uos-1").hide(500);
$(".uox-1").hide(500);
$(".jod-1").hide(500);
$(".sor-1").hide(500);
$("#page").hide(500);
});
$(".jod").click(function(){
$(".jod-1").show(500);
$(".uos-1").hide(500);
$(".box-1").hide(500);
$(".uox-1").hide(500);
$(".sor-1").hide(500);
$("#page").hide(500);
});
$(".sor").click(function(){
$(".sor-1").show(500);
$(".uos-1").hide(500);
$(".box-1").hide(500);
$(".jod-1").hide(500);
$(".uox-1").hide(500);
$("#page").hide(500);
});
//第一組篩選結束
//開始第二組篩選
$(".newch").click(function(){
$(".newch-1").show(500);
$(".bopch-1").hide(500);
$(".luoch-1").hide(500);
$(".dizch-1").hide(500);
$(".dnych-1").hide(500);
$(".ousch-1").hide(500);
$(".tiych-1").hide(500);
$(".getch-1").hide();
$("#page").hide(500);
});
$(".luoch").click(function(){
$(".luoch-1").show(500);
$(".newch-1").hide(500);
$(".bopch-1").hide(500);
$(".dizch-1").hide(500);
$(".dnych-1").hide(500);
$(".ousch-1").hide(500);
$(".tiych-1").hide(500);
$(".getch-1").hide();
$("#page").hide(500);
});
$(".bopch").click(function(){
$(".bopch-1").show(500);
$(".newch-1").hide(500);
$(".dizch-1").hide(500);
$(".dnych-1").hide(500);
$(".luoch-1").hide(500);
$(".ousch-1").hide(500);
$(".tiych-1").hide(500);
$(".getch-1").hide(500);
$("#page").hide(500);
});
$(".dizch").click(function(){
$(".dizch-1").show(500);
$(".bopch-1").hide(500);
$(".newch-1").hide(500);
$(".luoch-1").hide(500);
$(".dnych-1").hide(500);
$(".ousch-1").hide(500);
$(".tiych-1").hide(500);
$(".getch-1").hide(500);
$("#page").hide(500);
});
$(".dnych").click(function(){
$(".dnych-1").show(500);
$(".bopch-1").hide(500);
$(".dizch-1").hide(500);
$(".luoch-1").hide(500);
$(".newch-1").hide(500);
$(".ousch-1").hide(500);
$(".tiych-1").hide(500);
$(".getch-1").hide(500);
$("#page").hide(500);
});
$(".ousch").click(function(){
$(".ousch-1").show(500);
$(".bopch-1").hide(500);
$(".dizch-1").hide(500);
$(".luoch-1").hide(500);
$(".dnych-1").hide(500);
$(".newch-1").hide(500);
$(".tiych-1").hide(500);
$(".getch-1").hide(500);
$("#page").hide(500);
});
$(".tiych").click(function(){
$(".tiych-1").show(500);
$(".bopch-1").hide(500);
$(".dizch-1").hide(500);
$(".luoch-1").hide(500);
$(".dnych-1").hide(500);
$(".ousch-1").hide(500);
$(".newch-1").hide(500);
$(".getch-1").hide(500);
$("#page").hide(500);
});
$(".getch").click(function(){
$(".getch-1").show(500);
$(".bopch-1").hide(500);
$(".luoch-1").hide(500);
$(".dizch-1").hide(500);
$(".dnych-1").hide(500);
$(".ousch-1").hide(500);
$(".tiych-1").hide(500);
$(".newch-1").hide(500);
$("#page").hide(500);
});
//第二組結束
//第三組篩選
$(".wan-10").click(function(){
$(".wan-sh").show(500);
$(".wan-es").hide(500);
$(".wan-ss").hide(500);
$(".wan-ws").hide(500);
$(".wan-bs").hide(500);
$(".wan-yb").hide(500);
$(".wan-oth").hide(500);
});
$(".wan-20").click(function(){
$(".wan-es").show(500);
$(".wan-sh").hide(500);
$(".wan-ss").hide(500);
$(".wan-ws").hide(500);
$(".wan-bs").hide(500);
$(".wan-yb").hide(500);
$(".wan-oth").hide(500);
});
$(".wan-30").click(function(){
$(".wan-ss").show(500);
$(".wan-es").hide(500);
$(".wan-sh").hide(500);
$(".wan-ws").hide(500);
$(".wan-bs").hide(500);
$(".wan-yb").hide(500);
$(".wan-oth").hide(500);
});
$(".wan-50").click(function(){
$(".wan-ws").show(500);
$(".wan-es").hide(500);
$(".wan-ss").hide(500);
$(".wan-sh").hide(500);
$(".wan-bs").hide(500);
$(".wan-yb").hide(500);
$(".wan-oth").hide(500);
});
$(".wan-80").click(function(){
$(".wan-bs").show(500);
$(".wan-es").hide(500);
$(".wan-ss").hide(500);
$(".wan-ws").hide(500);
$(".wan-sh").hide(500);
$(".wan-yb").hide(500);
$(".wan-oth").hide(500);
});
$(".wan-100").click(function(){
$(".wan-yb").show(500);
$(".wan-es").hide(500);
$(".wan-ss").hide(500);
$(".wan-ws").hide(500);
$(".wan-bs").hide(500);
$(".wan-sh").hide(500);
$(".wan-oth").hide(500);
});
$(".wan-ot").click(function(){
$(".wan-oth").show(500);
$(".wan-es").hide(500);
$(".wan-ss").hide(500);
$(".wan-ws").hide(500);
$(".wan-bs").hide(500);
$(".wan-yb").hide(500);
$(".wan-sh").hide(500);
});
//第三組結束
//全部==按鈕
$(".qos").click(function(){
$("*").show(500);
$(".uio").show(500);
$(".uip").show(500);
$("#page").hide();
});
$(".zhan").click(function(){
$("#page").slideToggle(500);
});
$(".hons").click(function(){
$("*").toggleClass("red");
});
//變色(紅色)
$(".newsli").first().css("color","#5A0305");
$(".newsa").first().css("color","#5A0305");
$(".newsli").eq(1).css("color","#C0832C");
$(".newsa").eq(1).css("color","#C0832C");
$(".newsli").eq(2).css("color","#12B4B7");
$(".newsa").eq(2).css("color","#12B4B7");
$(".newsli").eq(3).css("color","#000");
$(".newsli").eq(4).css("color","#000");
$(".newsli").eq(5).css("color","#000");
$(".newsli").eq(6).css("color","#000");
$(".newsli").eq(7).css("color","#000");
$(".newsli").eq(8).css("color","#000");
$(".newsli").eq(9).css("color","#000");
//獲取外部文件代碼
$(".huoq").click(function(){
$("#div1").load("../DW+GY/css/loud.htm");
});
});
『柒』 前端小白想問,jsp後面是什麼意思,怎麼用求大神解答
現在前端用Webpack打包JS和其它文件已經是主流了,加上Node的流行,使得前端的工程方式和後端越來越像。所有的東西都模塊化,最後統一編譯。Webpack因為版本的不斷更新以及各種各樣紛繁復雜的配置選項,在使用中出現一些迷之錯誤常常讓人無所適從。所以了解一下Webpack究竟是怎麼組織編譯模塊的,生成的代碼到底是怎麼執行的,還是很有好處的,否則它就永遠是個黑箱。當然了我是前端小白,最近也是剛開始研究Webpack的原理,在這里做一點記錄。
編譯模塊
編譯兩個字聽起來就很黑科技,加上生成的代碼往往是一大坨不知所雲的東西,所以常常會讓人卻步,但其實裡面的核心原理並沒有什麼難。所謂的Webpack的編譯,其實只是Webpack在分析了你的源代碼後,對其作出一定的修改,然後把所有源代碼統一組織在一個文件里而已。最後生成一個大的bundle JS文件,被瀏覽器或者其它Javascript引擎執行並返回結果。
在這里用一個簡單的案例來說明Webpack打包模塊的原理。例如我們有一個模塊mA.js
var aa = 1; function getDate() { return new Date(); } mole.exports = { aa: aa, getDate: getDate }
我隨便定義了一個變數aa和一個函數getDate,然後export出來,這里是用CommonJS的寫法。
然後再定義一個app.js,作為main文件,仍然是CommonJS風格:
var mA = require('./mA.js'); console.log('mA.aa =' + mA.aa); mA.getDate();
現在我們有了兩個模塊,使用Webpack來打包,入口文件是app.js,依賴於模塊mA.js,Webpack要做幾件事情:
從入口模塊app.js開始,分析所有模塊的依賴關系,把所有用到的模塊都讀取進來。 每一個模塊的源代碼都會被組織在一個立即執行的函數里。 改寫模塊代碼中和require和export相關的語法,以及它們對應的引用變數。 在最後生成的bundle文件里建立一套模塊管理系統,能夠在runtime動態載入用到的模塊。
我們可以看一下上面這個例子,Webpack打包出來的結果。最後的bundle文件總的來說是一個大的立即執行的函數,組織層次比較復雜,大量的命名也比較晦澀,所以我在這里做了一定改寫和修飾,把它整理得盡量簡單易懂。
首先是把所有用到的模塊都羅列出來,以它們的文件名(一般是完整路徑)為ID,建立一張表:
var moles = { './mA.js': generated_mA, './app.js': generated_app }
關鍵是上面的generated_xxx是什麼?它是一個函數,它把每個模塊的源代碼包裹在裡面,使之成為一個局部的作用域,從而不會暴露內部的變數,實際上就把每個模塊都變成一個執行函數。它的定義一般是這樣:
function generated_mole(mole, exports, webpack_require) { // 模塊的具體代碼。 // ... }
在這里模塊的具體代碼是指生成代碼,Webpack稱之為generated code。例如mA,經過改寫得到這樣的結果:
function generated_mA(mole, exports, webpack_require) { var aa = 1; function getDate() { return new Date(); } mole.exports = { aa: aa, getDate: getDate } }
乍一看似乎和源代碼一模一樣。的確,mA沒有require或者import其它模塊,export用的也是傳統的CommonJS風格,所以生成代碼沒有任何改動。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最後的mole.exports = ...,這里的mole就是外面傳進來的參數mole,這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運行這個函數,模塊mA的源代碼就會被執行,並且最後需要export的內容就會被保存到外部,到這里就標志著mA載入完成,而那個外部的東西實際上就後面要說的模塊管理系統。
接下來看app.js的生成代碼:
function generated_app(mole, exports, webpack_require) { var mA_imported_mole = webpack_require('./mA.js'); console.log('mA.aa =' + mA_imported_mole['aa']); mA_imported_mole['getDate'](); }
可以看到,app.js的源代碼中關於引入的模塊mA的部分做了修改,因為無論是require/exports,或是ES6風格的import/export,都無法被JavaScript解釋器直接執行,它需要依賴模塊管理系統,把這些抽象的關鍵詞具體化。也就是說,webpack_require就是require的具體實現,它能夠動態地載入模塊mA,並且將結果返回給app。
到這里你腦海里可能已經初步逐漸構建出了一個模塊管理系統的想法,我們來看一下webpack_require的實現:
// 載入完畢的所有模塊。 var installedMoles = {}; function webpack_require(moleId) { // 如果模塊已經載入過了,直接從Cache中讀取。 if (installedMoles[moleId]) { return installedMoles[moleId].exports; } // 創建新模塊並添加到installedMoles。 var mole = installedMoles[moleId] = { id: moleId, exports: {} }; // 載入模塊,即運行模塊的生成代碼, moles[moleId].call( mole.exports, mole, mole.exports, webpack_require); return mole.exports; }
注意倒數第二句里的moles就是我們之前定義過的所有模塊的generated code:
var moles = { './mA.js': generated_mA, './app.js': generated_app }
webpack_require的邏輯寫得很清楚,首先檢查模塊是否已經載入,如果是則直接從Cache中返回模塊的exports結果。如果是全新的模塊,那麼就建立相應的數據結構mole,並且運行這個模塊的generated code,這個函數傳入的正是我們建立的mole對象,以及它的exports域,這實際上就是CommonJS里exports和mole的由來。當運行完這個函數,模塊就被載入完成了,需要export的結果保存到了mole對象中。
所以我們看到所謂的模塊管理系統,原理其實非常簡單,只要耐心將它們抽絲剝繭理清楚了,根本沒有什麼深奧的東西,就是由這三個部分組成:
// 所有模塊的生成代碼 var moles; // 所有已經載入的模塊,作為緩存表 var installedMoles; // 載入模塊的函數 function webpack_require(moleId);
當然以上一切代碼,在整個編譯後的bundle文件中,都被包在一個大的立即執行的匿名函數中,最後返回的就是這么一句話:
return webpack_require(『./app.js');
即載入入口模塊app.js,後面所有的依賴都會動態地、遞歸地在runtime載入。當然Webpack真正生成的代碼略有不同,它在結構上大致是這樣:
(function(moles) { var installedMoles = {}; function webpack_require(moleId) { // ... } return webpack_require('./app.js'); }) ({ './mA.js': generated_mA, './app.js': generated_app });
可以看到它是直接把moles作為立即執行函數的參數傳進去的而不是另外定義的,當然這和上面的寫法沒什麼本質不同,我做這樣的改寫是為了解釋起來更清楚。
ES6的import和export
以上的例子里都是用傳統的CommonJS的寫法,現在更通用的ES6風格是用import和export關鍵詞,在使用上也略有一些不同。不過對於Webpack或者其它模塊管理系統而言,這些新特性應該只被視為語法糖,它們本質上還是和require/exports一樣的,例如export:
export aa // 等價於: mole.exports['aa'] = aa export default bb // 等價於: mole.exports['default'] = bb
而對於import:
import {aa} from './mA.js' // 等價於 var aa = require('./mA.js')['aa']
比較特殊的是這樣的:
import m from './m.js'
情況會稍微復雜一點,它需要載入模塊m的default export,而模塊m可能並非是由ES6的export來寫的,也可能根本沒有export default,所以Webpack在為模塊生成generated code的時候,會判斷它是不是ES6風格的export,例如我們定義模塊mB.js:
let x = 3; let printX = () => { console.log('x = ' + x); } export {printX} export default x
它使用了ES6的export,那麼Webpack在mB的generated code就會加上一句話:
function generated_mB(mole, exports, webpack_require) { Object.defineProperty(mole.exports, '__esMole', {value: true}); // mB的具體代碼 // .... }
也就是說,它給mB的export標注了一個__esMole,說明它是ES6風格的export。這樣在其它模塊中,當一個依賴模塊以類似import m from './m.js'這樣的方式載入時,會首先判斷得到的是不是一個ES6 export出來的模塊。如果是,則返回它的default,如果不是,則返回整個export對象。例如上面的mA是傳統CommonJS的,mB是ES6風格的:
// mA is CommonJS mole import mA from './mA.js' console.log(mA); // mB is ES6 mole import mB from './mB.js' console.log(mB);
我們定義get_export_default函數:
function get_export_default(mole) { return mole && mole.__esMole? mole['default'] : mole; }
這樣generated code運行後在mA和mB上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var mA_imported_mole = webpack_require('./mA.js'); // 列印完整的 mA_imported_mole console.log(get_export_default(mA_imported_mole)); var mB_imported_mole = webpack_require('./mB.js'); // 列印 mB_imported_mole['default'] console.log(get_export_default(mB_imported_mole));
這就是在ES6的import上,Webpack需要做一些特殊處理的地方。不過總體而言,ES6的import/export在本質上和CommonJS沒有區別,而且Webpack最後生成的generated code也還是基於CommonJS的mole/exports這一套機制來實現模塊的載入的。
模塊管理系統
以上就是Webpack如何打包組織模塊,實現runtime模塊載入的解讀,其實它的原理並不難,核心的思想就是建立模塊的管理系統,而這樣的做法也是具有普遍性的,如果你讀過Node.js的Mole部分的源代碼,就會發現其實用的是類似的方法。這里有一篇文章可以參考。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腳本之家。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探索webpack模塊及webpack3新特性關於webpack2和模塊打包的新手指南(小結)詳解react-webpack2-熱模塊替換[HMR]webpack配置sass模塊的載入的方法詳解用webpack把我們的業務模塊分開打包的方法Webpack常見靜態資源處理-模塊載入器(Loaders)+ExtractTextPlugin插件詳解webpack非同步載入業務模塊jQuery 移動端拖拽(模塊化開發,觸摸事件,webpack)
『捌』 前端可視化開發平台哪個好用
ThingJS 不錯,ThingJS 基於 HTML5 和 WebGL 技術,可方便地在主流瀏覽器上進行瀏覽和調試,支持 PC 和移動設備。
『玖』 各位前端大佬,請問2017年的前端好做嗎聽說ES取代JS了,還有加班多嗎
現在前端行業越來越挑剔了,感覺接近飽和了1!
『拾』 web前端需要哪些技術
前端前景是很不錯的,像前端這樣的專業還是一線城市比較好,師資力量跟得上、就業的薪資也是可觀的,學習前端可以按照路線圖的順序,
0基礎學習前端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找到靠譜的前端培訓機構,你可以深度了解機構的口碑情況,問問周圍知道這家機構的人,除了口碑再了解機構的以下幾方面:
1. 師資力量雄厚
要想有1+1>2的實際效果,很關鍵的一點是師資隊伍,你接下來無論是找個工作還是工作中出任哪些的人物角色,都越來越愛你本身的技術專業前端技術性,也許的技術專業前端技術性則絕大多數來自你的技術專業前端教師,一個好的前端培訓機構必須具備雄厚的師資力量。
2. 就業保障完善
實現1+1>2效果的關鍵在於能夠為你提供良好的發展平台,即能夠為你提供良好的就業保障,讓學員能夠學到實在實在的知識,並向前端學員提供一對一的就業指導,確保學員找到自己的心理工作。
3. 學費性價比高
一個好的前端培訓機構肯定能給你帶來1+1>2的效果,如果你在一個由專業的前端教師領導並由前端培訓機構自己提供的平台上工作,你將獲得比以往更多的投資。
希望你早日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