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軟體測試中的測試腳本是怎麼定義的是一段代碼嗎什麼情況下要用到測試腳本
一般是自動化或者性能測試會用到腳本,腳本需要錄制,以代碼的形式呈現
㈡ 測試中如何使用自動化腳本
從畢業到現在,經歷了軟體開發,
軟體測試,
1)QTP工具。QTP是一個快速測試專業工具。它的優點是可以快速建立企業自動化框架,但不是一個全能的工具,因為利用QTP並不能幫助用戶找出更多的 BUG,只能提高執行測試用例的效率。 QTP的價格也較貴。 QTP主要應用於較穩定的測試項目的回歸測試,UI的變化不明顯,功能較穩定的項目。它可以節省回歸測試的成本,但相對手工測試來說,QTP對測試人員的要求較高,比如要掌握VB腳本,掌握函數調用等技術;另外,建立QTP框架前期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寫測試用例,加上調試的時間,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企業在選用QTP測試工具時一定要三思而後行。
2)Loadrunner是一個企業級性能測試工具,應用十分廣泛。對於WEB應用,Loadrunner的優勢十分明顯。但與QTP一樣,lr的 License十分昂貴,所以很多企業都使用破解版。並且真正掌握LR精髓的人員並不多,很多人都會使用這個工具,但能用這個工具找出系統瓶頸的人並不多,所以,會使用Loadrunner和會性能測試是兩碼事。懂腳本語言的性能測試人員當然最好。
3)Python和Tcl/tk腳本語言。在我之前的經驗中,我用到過PYTHON和TCL。他們都是腳本語言,不需要編譯。兩種語言的特點如下:Python開發JAVA方面的http介面比較方便;tcl/tk開發C++方面的介面更容易一些。PYTHON寫的程序可讀性強,TCL寫的程序的可讀性不好。
4)在需要產生一些大批量數據時,如一個表需要插入100萬條數據,然後這100萬條數據屬於100個不同的類別,如果是手工輸入的話,估計10個人一個月都輸不完,但如果利用腳本,如PB,VB或者Tcl/tk,可以通過產生批量SQL腳本的方式,來產生SQL腳本,這樣不到半小時就可以搞定全部的數據。看來腳本的威力不小!
5)另外,就是Linuxshell腳本了,我們通常說「事半功倍」,shell腳本的確可以幫助你實現這個目的。我們平時在LINUX部署一個應用會用到很多的命令如 Checkout,ps,vi,kill等等,如果能把這個操作流程寫成一個SHELL腳本讓機器自動執行,那該是省了多少事?另外,作為 UNIX/LINUX管理員,平時可以要監控較多的PC終端,他完全可以在UNIX/LINUX上定製各種任務(如備份,刪除臨時文件,檢查磁碟空間等等),所以,掌握Shell腳本(如Sed,awk,grep等)對一個測試人員來講是十分必要的!
6)另外一個就SQL腳本了,要能寫存儲過程(SP)和觸發器(Trigger),還有游標(Cursor)的使用,掌握這些的話對於測試資料庫方面的用例是相當有幫助的。SQL腳本對系統性能和功能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為一名有6年測試經驗的工程師,我堅定地認為腳本測試技術是以後的發展方向,包括白盒測試,也是將來的一個發展方向,對於測試人員來講,核心競爭力是能完整的測試開發人員的程序,盡可能找出更多的BUG。黑盒測試只能從系統的角度去完成功能測試,但作為軟體本身,應該作更深層次的測試。
㈢ 如何使用Bash Shell腳本進行功能測試
在本文中,Angel Rivera 將說明如何運用 Bash shell 腳本通過行命令來執行 Linux 應用程序的功能測試。由於此腳本依賴於命令行的返回碼,因而您不能將這種方法運用於 GUI 應用程序 功能測試是開發周期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將測試軟體應用程序以確保軟體的函數如預期的那樣,同時能正確處理代碼中錯誤。此項工作通常在單個模塊的單元測試結束之後,在負載/重壓條件下整個產品的系統測試之前進行的。 市場上有許多測試工具提供了有助於功能測試的功能。然而,首先要獲取它們,然後再安裝、配置,這將佔用您寶貴的時間和精力。Bash 可以幫您免去這些煩瑣的事從而可以加快測試的進程。 使用Bash shell 腳本進行功能測試的優點在於: Bash shell 腳本已經在 Linux 系統中安裝和配置好了。不必再花時間准備它。 可以使用由 Linux 提供的文本編輯器如 vi 創建和修改 Bash shell 腳本。不需要再為創建測試程序而獲取專門的工具。 如果已經知道了如何開發 Bourne 或 Korn shell 腳本,那對於如何運用 Bash shell 腳本已經足夠了。對您來說,學習曲線已不存在了。 Bash shell 提供了大量的編程構造用於開發從非常簡單到中等復雜的腳本。 將腳本從 Korn 移植到 Bash 時的建議 如果已有現成的 Korn shell 腳本,而想要將它們移植到 Bash,就需要考慮下列情況: Korn 的 "print" 命令在 Bash 中不能使用;而是改為使用 "echo" 命令。 需要將腳本的第一行: #!/usr/bin/ksh 修改成: #!/bin/bash 創建Bash shell 腳本進行功能測試 這些基本的步驟和建議適用於許多在 Linux 上運行的客戶機/伺服器應用程序。 記錄運行腳本的先決條件和主要步驟 將操作分成若干個邏輯組 基於一般方案制定執行步驟 在每個 shell 腳本中提供注釋和說明 做一個初始備份以創建基準線 檢查輸入參數和環境變數 嘗試提供 "usuage" 反饋 嘗試提供一個「安靜」的運行模式 當出現錯誤時,提供一個函數終止腳本 如可能,提供可以執行單個任務的函數 當顯示正在生成的輸出時,捕獲每個腳本的輸出 在每個腳本內,捕獲每個行命令的返回碼 計算失敗事務的次數 在輸出文件中,突出顯示錯誤消息,以便於標識 如有可能,「實時」生成文件 在執行腳本的過程中提供反饋 提供腳本執行的摘要 提供一個容易解釋的輸出文件 如有可能,提供清除腳本及返回基準線的方法 下面詳細講述了每一條建議以及用於說明問題的腳本。若要下載此腳本,請參閱本文後面的 參考資料部分。 1. 記錄運行腳本的先決條件和主要步驟 記錄,尤其是以有自述標題的單個文件(例如 "README-testing.txt")記錄功能測試的主要想法是很重要的,包括,如先決條件、伺服器和客戶機的設置、腳本遵循的整個(或詳細的)步驟、如何檢查腳本的成功/失敗、如何執行清除和重新啟動測試。 2. 將操作分成若干個邏輯組 如果僅僅執行數量非常少的操作,可以將它們全部放在一個簡單的 shell 腳本中。 但是,如果需要執行一些數量很多的操作,那最好是將它們分成若干個邏輯集合,例如將一些伺服器操作放在一個文件而將客戶機操作放在在另一個文件中。通過這種方法,劃分適當的顆粒度來執行測試和維護測試。 3. 基於一般方案制定執行步驟 一旦決定對操作進行分組,需要根據一般方案考慮執行操作的步驟。此想法是模擬實際生活中最終用戶的情形。作為一個總體原則,只需集中測試 80% 最常調用函數的 20% 用法即可。 例如,假設應用程序要求 3 個測試組以某個特定的順序排列。每個測試組可以放在一個帶有自我描述文件名(如果可能)的文件中,並用號碼來幫助識別每個文件的順序,例如: 1. fvt-setup-1: To perform initial setup. 2. fvt-server-2: To perform server commands. 3. fvt-client-3: To perform client commands. 4. fvt-cleanup: To cleanup the temporary files, in order to prepare for the repetition of the above test cases. 4. 在每個 shell 腳本中提供注釋和說明 在每個 shell 腳本的頭文件中提供相關的注釋和說明是一個良好的編碼習慣。這樣的話,當另一個測試者運行該腳本時,測試者就能清楚地了解每個腳本中測試的范圍、所有先決條件和警告。 下面是一個 Bash 腳本 "test-bucket-1" 的示例 。 #!/bin/bash # # Name: test-bucket-1 # # Purpose: # Performs the test-bucket number 1 for Proct X. # (Actually, this is a sample shell script, # which invokes some system commands # to illustrate how to construct a Bash script) # # Notes: # 1) The environment variable TEST_VAR must be set # (as an example). # 2) To invoke this shell script and redirect standard # output and standard error to a file (such as # test-bucket-1.out) do the following (the -s flag # is "silent mode" to avoid prompts to the user): # # ./test-bucket-1 -s 2>&1 | tee test-bucket-1.out # # Return codes: # 0 = All commands were successful # 1 = At least one command failed, see the output file # and search for the keyword "ERROR". # ######################################################## 5. 做一個初始備份以創建基準線 您可能需要多次執行功能測試。第一次運行它時,也許會找到腳本或進程中的一些錯誤。因而,為了避免因從頭重新創建伺服器環境而浪費大量時間 -- 特別是如果涉及到資料庫 -- 您在測試之前或許想做個備份。 在運行完功能測試之後,就可以從備份中恢復伺服器了,同時也為下一輪測試做好了准備。 6. 檢查輸入參數和環境變數 最好校驗一下輸入參數,並檢查環境變數是否設置正確。如果有問題,顯示問題的原因及其修復方法,然後終止腳本。 當測試者准備運行腳本,而此時如果沒有正確設置腳本所調用的環境變數,但由於發現及時,終止了腳本,那測試者會相當感謝。沒有人喜歡等待腳本執行了很久卻發現沒有正確設置變數。 # -------------------------------------------- # Main routine for performing the test bucket # -------------------------------------------- CALLER=`basename $0` # The Caller name SILENT="no" # User wants prompts let "errorCounter = 0" # ---------------------------------- # Handle keyword parameters (flags). # ---------------------------------- # For more sophisticated usage of getopt in Linux, # see the samples file: /usr/lib/getopt/parse.bash TEMP=`getopt hs $*` if [ $? != 0 ] then echo "$CALLER: Unknown flag(s)" usage fi # Note quotes around `$TEMP': they are essential! eval set -- "$TEMP" while true do case "$1" in -h) usage "HELP"; shift;; # Help requested -s) SILENT="yes"; shift;; # Prompt not needed --) shift ; break ;; *) echo "Internal error!" ; exit 1 ;; esac done # ------------------------------------------------ # The following environment variables must be set # ------------------------------------------------ if [ -z "$TEST_VAR" ] then echo "Environment variable TEST_VAR is not set." usage fi 關於此腳本的說明如下: 使用語句 CALLER=`basename $0` 可以得到正在運行的腳本名稱。這樣的話,無須在腳本中硬編碼腳本名稱。因此當復制腳本時,採用新派生的腳本可以減少工作量。 調用腳本時,語句 TEMP=`getopt hs $*` 用於得到輸入變數(例如 -h 代表幫助,-s 代表安靜模式)。 語句[ -z "$X" ] 和 echo "The environment variable X is not set." 以及 usage 都是用於檢測字元串是否為空 (-z),如果為空,隨後就執行 echo 語句以顯示未設置字元串並調用下面要討論的 "usage" 函數。 若腳本未使用標志,可以使用變數 "$#",它可以返回正在傳遞到腳本的變數數量。 7. 嘗試提供「usage」反饋 腳本中使用 "usage" 語句是個好主意,它用來說明如何使用腳本。 # ---------------------------- # Subroutine to echo the usage # ---------------------------- usage() { echo "USAGE: $CALLER [-h] [-s]" echo "WHERE: -h = help " echo " -s = silent (no prompts)" echo "PREREQUISITES:" echo "* The environment variable TEST_VAR must be set," echo "* such as: " echo " export TEST_VAR=1" echo "$CALLER: exiting now with rc=1." exit 1 } 調用腳本時,使用「-h」標志可以調用 "usage" 語句,如下所示: ./test-bucket-1 -h 8. 嘗試使用「安靜」的運行模式 您或許想讓腳本有兩種運行模式: 在"verbose" 模式(您也許想將此作為預設值)中提示用戶輸入值,或者只需按下 Enter 繼續運行。 在"silent" 模式中將不提示用戶輸入數據。 下列摘錄說明了在安靜模式下運用所調用標志 "-s" 來運行腳本: # ------------------------------------------------- # Everything seems OK, prompt for confirmation # ------------------------------------------------- if [ "$SILENT" = "yes" ] then RESPONSE="y" else echo "The $CALLER will be performed." echo "Do you wish to proceed [y or n]? " read RESPONSE # Wait for response [ -z "$RESPONSE" ] && RESPONSE="n" fi case "$RESPONSE" in [yY]|[yY][eE]|[yY][eE][sS]) ;; *) echo "$CALLER terminated with rc=1." exit 1 ;; esac 9. 當出現錯誤時,提供一個函數終止腳本 遇到嚴重錯誤時,提供一個中心函數以終止運行的腳本不失為一個好主意。此函數還可提供附加的說明,用於指導在此情況下應做些什麼: # ---------------------------------- # Subroutine to terminate abnormally # ---------------------------------- terminate() { echo "The execution of $CALLER was not successful." echo "$CALLER terminated, exiting now with rc=1." dateTest=`date` echo "End of testing at: $dateTest" echo "" exit 1 } 10. 如有可能,提供可以執行簡單任務的函數 例如,不使用許多很長的行命令,如: # -------------------------------------------------- echo "" echo "Creating Access lists..." # -------------------------------------------------- Access -create -component Development -login ted -authority plead -verbose if [ $? -ne 0 ] then echo "ERROR found in Access -create -component Development -login ted -authority plead" let "errorCounter = errorCounter + 1" fi Access -create -component Development -login pat -authority general -verbose if [ $? -ne 0 ] then echo "ERROR found in Access -create -component Development -login pat -authority general" let "errorCounter = errorCounter + 1" fi Access -create -component Development -login jim -authority general -verbose if [ $? -ne 0 ] then echo "ERROR found in Access -create -component Development -login jim -authority general" let "errorCounter = errorCounter + 1" fi ……而是創建一個如下所示的函數,此函數也可以處理返回碼,如果有必要,還可以增加錯誤計數器: CreateAccess() { Access -create -component $1 -login $2 -authority $3 -verbose if [ $? -ne 0 ] then echo "ERROR found in Access -create -component $1 -login $2 -authority $3" let "errorCounter = errorCounter + 1" fi } ……然後,以易讀和易擴展的方式調用此函數: # ------------------------------------------- echo "" echo "Creating Access lists..." # ------------------------------------------- CreateAccess Development ted projectlead CreateAccess Development pat general CreateAccess Development jim general 11. 當顯示正在生成的輸出時,捕獲每個腳本的輸出 如果腳本不能自動地將輸出發送到文件的話,可以利用 Bash shell 的一些函數來捕獲所執行腳本的輸出,如: ./test-bucket-1 -s 2>&1 | tee test-bucket-1.out 讓我們來分析上面的命令: "2>&1" 命令: 使用"2>&1" 將標准錯誤重定向到標准輸出。字元串 "2>&1" 表明任何錯誤都應送到標准輸出,即 UNIX/Linux 下 2 的文件標識代表標准錯誤,而 1 的文件標識代表標准輸出。如果不用此字元串,那麼所捕捉到的僅僅是正確的信息,錯誤信息會被忽略。 管道"|" 和 "tee" 命令: UNIX/Linux 進程和簡單的管道概念很相似。既然這樣,可以做一個管道將期望腳本的輸出作為管道的輸入。下一個要決定的是如何處理管道所輸出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會將它捕獲到輸出文件中,在此示例中將之稱為 "test-bucket-1.out"。 但是,除了要捕獲到輸出結果外,我們還想監視腳本運行時產生的輸出。為達到此目的,我們連接允許兩件事同時進行的 "tee" (T- 形管道):將輸出結果放在文件中同時將輸出結果顯示在屏幕上。其管道類似於: process --> T ---> output file | V screen 如果 只 想捕獲輸出結果而不想在屏幕上看到輸出結果,那可以忽略多餘的管道: ./test-bucket-1 -s 2>&1 > test-bucket-1.out 假若這樣,相類似的管道如下: process --> output file 12. 在每個腳本內,捕獲每個行命令所返回碼 決定功能測試成功還是失敗的一種方法是計算已失敗行命令的數量,即返回碼不是 0。變數 "$?" 提供最近所調用命令的返回碼;在下面的示例中,它提供了執行 "ls" 命令的返回碼。 # ------------------------------------------- # The commands are called in a subroutine # so that return code can be # checked for possible errors. # ------------------------------------------- ListFile() { echo "ls -al $1" ls -al $1 if [ $? -ne 0 ] then echo "ERROR found in: ls -al $1" let "errorCounter = errorCounter + 1" fi } 13. 記錄失敗事務的次數 在功能測試中決定其成功或失敗的一個方法是計算返回值不是 0 的行命令數量。但是,從我個人的經驗而言,我習慣於在我的 Bash shell 腳本中僅使用字元串而不是整數。在我所參考的手冊中沒有清楚地說明如何使用整數,這就是我為什麼想在此就關於如何使用整數和計算錯誤(行命令失敗)數量的方面多展開講的原因: 首先,需要按如下方式對計數器變數進行初始化: let "errorCounter = 0" 然後,發出行命令並使用 $? 變數捕獲返回碼。如果返回碼不是 0,那麼計數器增加 1(見藍色粗體語句): ListFile() { echo "ls -al $1" ls -al $1 if [ $? -ne 0 ] then echo "ERROR found in: ls -al $1" let "errorCounter = errorCounter + 1" fi } 順便說一下,與其它變數一樣,可以使用 "echo" 顯示整數變數。 14. 在輸出文件中,為了容易標識,突出顯示錯誤消息 當遇到錯誤(或失敗的事務)時,除了錯誤計數器的數量會增加外,最好標識出此處有錯。較理想的做法是,字元串有一個如 ERROR 或與之相似的子串(見藍色粗體的語句),這個子串允許測試者很快地在輸出文件中查找到錯誤。此輸出文件可能很大,而且它對於迅速找到錯誤非常重要。 ListFile() { echo "ls -al $1" ls -al $1 if [ $? -ne 0 ] then echo "ERROR found in: ls -al $1" let "errorCounter = errorCounter + 1" fi } 15. 如有可能,「實時」生成文件 在某些情況下,有必要處理應用程序使用的文件。可以使用現有文件,也可以在腳本中添加語句來創建文件。如果要使用的文件很長,那最好將其作為獨立的實體。如果文件很小而且內容簡單或不相關(重要的一點是文本文件而不考慮它的內容),那就可以決定「實時」創建這些臨時文件。 下面幾行代碼顯示如何「實時」創建臨時文件: cd $HOME/fvt echo "Creating file softtar.c" echo "Subject: This is softtar.c" > softtar.c echo "This is line 2 of the file" >> softtar.c 第一個 echo 語句使用單個的 > 強行創建新文件。第二個 echo 語句使用兩個 >> 將數據附加到現有文件的後面。順便說一下,如果該文件不存在,那麼會創建一個文件。 16. 在執行腳本的過程中提供反饋 最好在腳本中包含 echo 語句以表明它執行的邏輯進展狀況。可以添加一些能迅速表明輸出目的的語句。 如果腳本要花費一些時間執行,那或許應在執行腳本的開始和結束的地方列印時間。這樣可以計算出所花費的時間。 在腳本樣本中,一些提供進展說明的 echo 語句如下所示: # -------------------------------------------- echo "Subject: Proct X, FVT testing" dateTest=`date` echo "Begin testing at: $dateTest" echo "" echo "Testcase: $CALLER" echo "" # -------------------------------------------- # -------------------------------------------- echo "" echo "Listing files..." # -------------------------------------------- # The following file should be listed: ListFile $HOME/.profile ... # -------------------------------------------- echo "" echo "Creating file 1" # -------------------------------------------- 17. 提供腳本執行的摘要 如果正在計算錯誤或失敗事務的次數,那最好表明是否有錯誤。此方法使得測試者在看到輸出文件的最後能迅速地辨認出是否存在錯誤。 在下面的腳本示例中,代碼語句提供了上述腳本的執行摘要: # -------------- # Exit # -------------- if [ $errorCounter -ne 0 ] then echo "" echo "*** $errorCounter ERRORS found ring ***" echo "*** the execution of this test case. ***" terminate else echo "" echo "*** Yeah! No errors were found ring ***" echo "*** the execution of this test case. Yeah! ***" fi echo "" echo "$CALLER complete." echo "" dateTest=`date` echo "End of testing at: $dateTest" echo "" exit 0 # end of file 18. 提供一個容易解釋的輸出文件 在腳本生成的實際輸出中提供一些關鍵信息是非常有用的。那樣,測試者就可以很容易地確定正在查看的文件是否與自己所做的相關以及它是否是當前產生的。附加的時間戳記對於是否是當前狀態是很重要的。摘要報告對於確定是否有錯誤也是很有幫助的;如果有錯誤,那麼測試者就必須搜索指定的關鍵字,例如 ERROR,並確認出個別失敗的事務。 以下是一段輸出文件樣本的片段: Subject: CMVC 2.3.1, FVT testing, Common, Part 1 Begin testing at: Tue Apr 18 12:50:55 EDT 2000 Database: DB2 Family: cmpc3db2 Testcase: fvt-common-1 Creating Users... User pat was created successfully. ... Well done! No errors were found ring the execution of this test case :) fvt-common-1 complete. End of testing at: Tue Apr 18 12:56:33 EDT 2000 當遇到錯誤時輸出文件最後部分的示例如下所示: ERROR found in Report -view DefectView *** 1 ERRORS found ring the execution of this test case. *** The populate action for the CMVC family was not successful. Recreating the family may be necessary before running fvt-client-3 again, that is, you must use 'rmdb', 'rmfamily', 'mkfamily' and 'mkdb -d', then issue: fvt-common-1 and optionally, fvt-server-2. fvt-client-3 terminated, exiting now with rc=1. End of testing at: Wed Jan 24 17:06:06 EST 2001 19. 如有可能,提供清除腳本及返回基準線的方法 測試腳本可以生成臨時文件;假若這樣,最好能讓腳本刪除所有臨時文件。這就會避免由於測試者也許沒有刪除所有臨時文件而引起的錯誤,更糟糕的是將所需要的文件當作臨時文件而刪除了。 運行功能測試的 Bash shell 腳本 本節描述如何運用 Bash shell 腳本進行功能測試。假設您已經執行了在前面部分中所述步驟。 設置必要的環境變數 根據需要在 .profile 中或手工指定下列環境變數。該變數用於說明在腳本中如何處理,所需環境變數的驗證必須在腳本執行前定義。 export TEST_VAR=1 將Bash shell 腳本復制到正確的目錄下 Bash shell 腳本和相關文件需要復制到要進行功能測試的用戶標識的目錄結構下。 登錄進某個帳戶。您應該在主目錄下。假設它是 /home/tester。 為測試案例創建目錄: mkdir fvt 復制Bash shell 腳本和相關文件。獲取壓縮文件(請參閱 參考資料 )並將其放在 $HOME 下。然後將其按下列方式解壓: unzip trfvtbash.zip 為了執行這個文件,更改文件的許可權: chmod u+x * 更改名稱以除去文件的後綴: mv test-bucket-1.bash test-bucket-1 運行腳本 執行下列步驟以運行腳本: 以測試者的用戶標識登錄 更改目錄至所復制腳本的位置: cd $HOME/fvt 從$HOME/fvt 運行腳本: ./test-bucket-1 -s 2>&1 | tee test-bucket-1.out 看一下輸出文件 "test-bucket-1.out" 的尾部並查看摘要報告的結論。 參考資料 您可以參閱本文在 developerWorks 全球站點上的 英文原文. 下載trfvtbash.zip,它包含本文所引用的樣本代碼和工具。該工具在以後有可能會更新。 嘗試用 Info-ZIP 軟體 解開該文件。由於該工具很常用,推薦您最好將解壓和壓縮工具的目錄放至 PATH 中,這樣該機器上的所有用戶都可以使用這個工具。 如何解壓該文件: 為了查看壓縮文件中的內容(實際上並沒有解包和解壓縮該文件),用: unzip -l trfvtbash.zip 命令。(T002)
㈣ 腳本精靈怎麼使用
一、 使用前的檢測
1. 進入軟體,點擊下方的「設置」,點擊第一個選項「程序配置」
2. 看「性能設置」裡面的「設備兼容模式」後面的復選框是否打勾,如果打勾則取消
3. 點擊最後一項「腳本界面顯示設置」,選擇第二項「播放腳本前顯示」
4. 返回腳本列表,隨便點擊一個腳本,點擊「載入」,此時軟體界面退出,出現懸浮條
5. 點擊懸浮條第二個按鈕,出現第二行,點擊第二行倒數第二個按鈕,看看是否花屏或者黑屏,正常情況下應該是手機界面的一個縮小版,即手機截圖
6. 如果正常則表示你的手機可以使用腳本精靈戀舞刷分腳本。
二、 下載導入腳本
1. 下載戀舞刷分腳本(後綴名為.se的腳本文件)
2. 將腳本文件(.se文件)復制到手機內存卡根目錄(或者其它你可以找到目錄)
3. 進入腳本精靈腳本列表,點擊右上方第二個按鈕,在出現的懸浮窗(類似於文件管理器)裡面找到你剛才復制到手機中的腳本,點擊「導入」
4. 退出腳本精靈軟體,重新進入,就可以在腳本列表找到剛才導入的腳本了
三、 界面配置及使用
1. 在腳本列表點擊戀舞腳本,點擊「載入」,此時軟體界面退出,出現懸浮條
2. 進入戀舞OL,戀舞模式,點擊游戲「開始」以後,點擊腳本精靈懸浮條第三個按鈕「播放」,彈出配置框
3. 點擊「配置」,在這里可以看到配置參數(不同解析度手機配置參數不同,初次測試默認即可),點擊確定即開始執行腳本,此時便可看到效果。
半自動的前面的按鍵需要自己手動點,腳本幫你按P鍵
全自動的完全無需手動操作
4. 當一首歌播放完畢時,點擊第四個按鈕「停止」,回遊戲大廳准備進入下一首歌曲
四、 腳本刷分說明
目前僅支持戀舞模式,不保證全P,腳本刷分的原理是通過取色獲取屏幕上紅色進度條的位置,然後做出判斷,在合適的時間點擊P鍵,由於手機性能的差異,不同的手機P的效果會有很大差異。
如果P的位置不準,大多偏向於精確位置的左側或者右側,可以在播放前調整參數優化P的位置,向左或者向右,每點擊一次增加或減少1像素,一般情況下5像素會有明顯效果。
五、 獲取設備信息(IMEI)
~ 1 / 2 ~
進入腳本精靈,點擊「設置」,點擊第三項「系統信息」,在這里即可找到手機 IMEI號碼
㈤ 怎麼對手機app進行測試腳本的錄制,進而使用Jmeter進行性能測試
1、新建一個ThreadGroup
分組裡面是介面的請求
後續就可以針對性能測試場景設置參數化、延時、集合點,事務。
JMeter是Apache組織開發的基於Java的壓力測試工具。用於對軟體做壓力測試,它最初被設計用於Web應用測試,但後來擴展到其他測試領域。它可以用於測試靜態和動態資源,例如靜態文件、Java小服務程序、CGI腳本、Java對象、資料庫、FTP伺服器,等等。
㈥ 關於CS腳本的使用!!!
的確沒什麼用。
你下載的是不是一個名為:congfig.cfg的文件,把它復制到類似於以下目錄中F:\本地游戲\Cs1.6中文版\cstrike_schinese的文件夾內,然後系統問你:是不是要替換? 選是 。
然後運行游戲,在游戲設置中可以看到所有游戲選項全變了(就是那些高手的設置)
CS主要的是技術,設置佔次要。不過我建議你滑鼠靈敏度不要太高,你會發現高手設置中靈敏度一般沒有超過4.0的。
㈦ 腳本怎麼用
腳本script是使用一種特定的描述性語言,依據一定的格式編寫的可執行文件,又稱作宏或批處理文件。腳本通常可以由應用程序臨時調用並執行。各類腳本目前被廣泛地應用於網頁設計中,因為腳本不僅可以減小網頁的規模和提高網頁瀏覽速度,而且可以豐富網頁的表現,如動畫、聲音等。舉個最常見的例子,當我們點擊網頁上的E-mail地址時能自動調用Outlook Express或Foxmail這類郵件軟體,就是通過腳本功能來實現的。又如洪恩網站?http?//www.hongen.com?一些網頁的英文新聞內容旁會有一個三角符號,點擊它就可以聽到英文誦讀,這也是腳本在起作用。 也正因為腳本的這些特點,往往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例如在腳本中加入一些破壞計算機系統的命令,這樣當用戶瀏覽網頁時,一旦調用這類腳本,便會使用戶的系統受到攻擊。所以用戶應根據對所訪問網頁的信任程度選擇安全等級,特別是對於那些本身內容就非法的網頁,更不要輕易允許使用腳本。通過「安全設置」對話框,選擇「腳本」選項下的各種設置就可以輕松實現對腳本的禁用和啟用。
動態程序一般有兩種實現方式,一是二進制方式,一是腳本方式。
二進制方式是先將我們編寫的程序進行編譯,變成機器可識別的指令代碼(如.exe文件),然後再執行。這種編譯好的程序我們只能執行、使用,卻看不到他的程序內容。
腳本簡單地說就是一條條的文字命令,這些文字命令是我們可以看到的(如可以用記事本打開查看、編輯),腳本程序在執行時,是由系統的一個解釋器,將其一條條的翻譯成機器可識別的指令,並按程序順序執行。因為腳本在執行時多了一道翻譯的過程,所以它比二進製程序執行效率要稍低一些。
我們上面提到的各種動態語言,如ASP、PHP、CGI、JSP等,都是腳本語言。
按目前的服務規則,虛擬主機網站只能採用腳本語言來實現
腳本英文為Script。實際上腳本就是程序,一般都是有應用程序提供的編程語言。應用程序包括瀏覽器(javascript、VBScript)、多媒體創作工具,應用程序的宏和創作系統的批處理語言也可以歸入腳本之類。腳本同我們平時使用的VB、C語言的區別主要是:
1、腳本語法比較簡單,比較容易掌握;
2、腳本與應用程序密切相關,所以包括相對應用程序自身的功能;
3、腳本一般不具備通用性,所能處理的問題范圍有限。
腳本就是源程序,就是代碼程序
腳本英文為Script。實際上腳本就是程序,一般都是有應用程序提供的編程語言。應用程序包括瀏覽器(javascript、VBScript)、多媒體創作工具,應用程序的宏和創作系統的批處理語言也可以歸入腳本之類
㈧ CS腳本到底怎麼用
腳本可以存為後綴名為.cfg的文件放在cstrike文件夾下,執行時在控制台輸入:exec (腳本文件名).cfg 即可。比如將一個腳本存為buys.cfg文件,則在控制台中輸入:exec buys.cfg則可以實現我們所需要的功能。要實現一個命令只要把這一過程定義(alias)好,並且分配一個鍵位給這個命令,以後只要按分配好的鍵位,就可以實現這一過程。所有的腳本都是通過這一方法實現的。 語句簡介: 1. alias語句是參數賦值用,語法為alias 參數名 "數值" 2. bind語句為綁定命令,就是把某個alias賦值的參數綁到某個鍵。具體的語法為bind "鍵名" "參數名" 3. "buy"相當於按下"b"鍵; "buyequip"相當於按下"o"鍵; "menuselect x"就是對應購買菜單的號碼。 舉兩個例子: * 你要買ak47,那你在開局時會按b-->4-->1, 對應的腳本就是buy; menuselect 4; menuselect 1;(中間用分號隔開) * 你要買手雷和1個閃光彈的話,那你在開局時會按o-->4,o-->3, 對應的腳本就是buyequip; menuselect 4; buyequip; menuselect 3; 注意bind鍵不能沖突,否則先bind的無效 什麼是bind? Bind就是分配一個命令到指定的鍵,它同樣能夠分配一個alias到指定的鍵。 比如:bind "mouse1" "+attack" 表示分配+attack(攻擊)這個命令到指定的鍵mouse1(滑鼠左鍵) 什麼是alias? Alias就是給一組命令定義一個名稱,當你定義過後,CS就認為此alias為一個普通的命令,你可以用bind命令分配一個鍵給這個alias,也可以在其他的alias中使用它。 比如:alias hw "say Hello World!" 則當你在控制台(console)中輸入hw這條命令回車執行後,你就對伺服器里所有的玩家說了"Hello World!"這句話。 你還可以用bind命令:bind "v" "hw" 當你按過v鍵後,你同樣對伺服器里所有的玩家說了Hello World!這句話。 又比如: alias buym "buy;menuselect 3;menuselect 1" //(注:相當於b-3-1) alias buyv "buy;menuselect 8;menuselect 1" //(注:相當於b-8-1) alias buysay "buym;buyv;hw" //(注:組合定義到一起) bind j "buysay" //(注:組合再定義到J鍵) 則表示當你執行buysay命令(注:按J鍵即可)後,購買MP5和普通防彈衣,然後對伺服器里所有的玩家說Hello World!這句話。
求採納
㈨ 《光遇》測試服怎麼開腳本刷蠟燭
內存范圍改成Xa,搜索類型改成文本8,然後SPASS,接著修改SP。開商店就能刷季節蠟燭了。
游戲評測:
《光·遇》在一些細節處還能看到小小的瑕疵:探索的過程中偶爾能夠看到地圖之外,讓游戲的沉浸感有所損失;幾次閃退導致丟掉了還沒來得及獻上蠟燭的朋友。但瑕不掩瑜,游戲中自由的雲海翱翔非常暢快,精美如畫的世界也讓人難以自拔,充滿創意和感動的社交系統則會讓人真正的愛上這款游戲。
在《光遇》中,操控的精確性要求被大幅度弱化了。當然,創新的操作方式一開始必然不會盡善盡美,簡潔操控仍需要一些適應和學習時間,有時視角的轉換控制難以讓人滿意。
在《光遇》中,可以看到陳星漢仍然超前和大膽的游戲理念,並不僅僅將游戲定義為簡單的娛樂形式,而是一種為精神提供慰藉、療愈和啟發性價值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