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activity工作流前端替換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activity工作流前端替換

發布時間: 2022-07-19 02:31:10

1. Activity 工作流怎麼中途廢棄流程啊

廢棄是制刪除還是掛起,刪除的話直接刪掉流程實例就行了,對應的表單也要刪除,掛起的話runtimeSever吧好像有個方法,你查查api,我忘了

2. 使用jfinal 集成activity工作流,怎麼做事務控制

在「文件」菜單上指向「新建」,然後選擇「項目」。此時將打開「新建項目」對話框。在「項目類型」窗格中,選擇「Visual C#」或「Visual Basic」(位於「其他語言」下),然後選擇「工作流」。在「模板」窗格中,選擇「工作流 Activity 庫」。

3. 如何用webpack實現自動化的前端構建工作流

1.首先 git clonehttps://github.com/bjtqti/font-end-boilerplate.git 一份到本地

2.然後 npm install && npm run start

3. 最後打開瀏覽器,運行http://localhost:4000

5.解析一下這些目錄的用途:

|- dist下面存放發布的js、css 文件 (自動生成)

|- node_moles 下面是npm安裝的包文件 (自動創建)

|- src 存放具體的業務代碼

|- task 存放webpack的配置代碼

|- task

|- webpack.api.conf.js 用於webpack的api方式的配置文件 server.js用到

|- webpack.dev.conf.js 用於CLI方式使用webpack 的配置

|- webpack.prod.conf.js 用於生產環境打包輸出的配置

|- .postcssrc.js post-loader的插件配置文件,由於後面用了postcss.config.js所以重命名了這個

|- .babelrc babel的配置文件,為了解析es6語法

|- .gitignore git的配置,指出要不參與版本控制的文件及文件夾

|- .package.json 包配置文件

|- postcss.config.js post-loader配置

|- README.md github.com自動創建的項目說明文件

|- server.js 本地開發調式用的web伺服器

需要重點掌握的是package.json 其次是server.js 和 task相關的配置內容

先看看package.json:

{
"name": "shop",
"version": "1.0.0",
"description": "webapp frontend shop",
"main": "index.js",
"scripts": {
"start": "node server.js",
"dev": "webpack-dev-server --config ./task/webpack.dev.conf.js",
"build": "webpack --config ./task/webpack.prod.conf.js",
"test": "echo "Error: no test specified" && exit 1"
},
"keywords": [
"mall",
"shop"
],
"author": "frog",
"repository": "https://github.com/bjtqti/font-end-boilerplate.git",
"license": "MIT",
"devDependencies": {
"babel-core": "^6.25.0",
"babel-loader": "^7.1.1",
"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 "^6.23.0",
"babel-preset-env": "^1.5.2",
"css-loader": "^0.28.4",
"express": "^4.15.3",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2.1.2",
"html-webpack-plugin": "^2.29.0",
"postcss-loader": "^2.0.6",
"style-loader": "^0.18.2",
"webpack": "^2.6.1",
"webpack-dev-middleware": "^1.11.0",
"webpack-dev-server": "^2.5.0",
"webpack-hot-middleware": "^2.18.0"
},
"dependencies": {
"babel-plugin-transform-runtime": "^6.15.0"
}
}

這個文件其實就是一個json對象,里邊重點掌scripts 的用法。比如start:node server.js 對應 npm run start (或 npm start) 這條命令就相當於是在node環境下運行了server.js

那麼server.js(文件名可以自已定)里邊保存了一些什麼內容?

var express = require("express");
var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var path = require('path')
var app = express();
var webpackConfig = require("./task/webpack.api.conf.js");
var compiler = webpack(webpackConfig);


var devMiddleware = require('webpack-dev-middleware')(compiler, {
contentBase: webpackConfig.output.path,
publicPath: webpackConfig.output.publicPath,
//hot: true,
//stats: { colors: true },
quiet: true
})

var hotMiddleware = require('webpack-hot-middleware')(compiler, {
//lazy: true,
//path:'/hmr',
log: () => {}
})

app.use(express.static('./dist'));
app.use(hotMiddleware)
app.use(devMiddleware)

app.listen(4000, function () {
console.log("Listening on port 4000!");
});

其實就是使用了express來搭建一個小型的開發伺服器。然後引用webpack-dev-middleware和webpack-hot-middleware兩個中間件,結合webpack.api.conf.js的配置,實現打包和熱載入src下面的代碼。由於這里涉及到express的知識,不打算涉及全棧的前端只需了解一下即可,因為後面還有一個封裝好的工具可以替代這些工作--webpack-dev-server

所以我在script中添加了一個dev:webpack-dev-server 的命令,這全完是為了方便學習這兩種方式的應用,實際上任選其中一種就好了,這一種可能會感覺更簡單,因為它是第一種方式的封裝,但是要深入的了解,還是建議看看第一種方式,Vue-cli也是採用的第一方式,因為它可供開發者自由支配的空間更大。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使用webpack-dev-server的話,目前還不能用webpack3.0+。

接下來運行npm run build 看看,dist目錄下是不是多了一些文件?這就是將來可以直接發布到線上的代碼了。

到這里,打包,發布 都介紹完了,下面簡單演示一下熱替換(也就是所謂的無刷新替換效果)。為了演示方便,我在src下放了一些代碼.

當我們打開http://localhost:4000的時候,瀏覽器上有一段綠色的文字:Hello world 還有一個時間毫秒數,加這個毫數的目的是為了演示,如果頁面刷新了,數字會改變。

然後修改style.css中的內容,比如把字體顏色改成紅色,瀏覽器上的字體顏色也相應的變化了,而數字沒有發生改變。如果手動刷新的話,可以看到數字是會變化的。

這不僅會節省時間,而且對於要保存頁面狀態(比如某按鈕選中)的情況非常有用。當我們修改hello.es6的時候,頁面變成了自動刷新,這是因為我沒有使用js的熱替換載入器。

如果對html的修改,也想要自動刷新的話,需要用到插件,發出相應的事件。比如vue-cli中的方式:

// force page reload when html-webpack-plugin template changes
compiler.plugin('compilation', function (compilation) {
compilation.plugin('html-webpack-plugin-after-emit', function (data, cb) {
hotMiddleware.publish({ action: 'reload' })
cb()
})
})

這里只是發出一個通知:action:'reload',要使頁面自動重新載入,還需要有一個接收通知的代碼:

比如在入口中加入:

/* eslint-disable */
require('eventsource-polyfill')
var hotClient = require('webpack-hot-middleware/client?noInfo=true&reload=true')

hotClient.subscribe(function (event) {
if (event.action === 'reload') {
window.location.reload()
}
})

這個地方比較深奧,沒有弄明白也沒關系,有其它方式同樣可以實現。比如webpack-dev-server 內部已經自動完成了對不支持熱替換的載入器,自動降為刷新。

這也是為什麼在開發環境下使用了extract-text-webpack-plugin(提取css的插件)後,樣式的熱替換變成了刷新效果的原因。

4. activity 工作流可以動態配置審批嗎

管理員有許可權,可以在工作流-工作銷毀中刪除,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這個意思。

5. activity 工作流 流程變更的話運行中的流程有影響嗎

1.掉電RAM裡面的數據必然丟失
2.如果是時間的話,沒有電,就沒有了時鍾,時間也不走了,這樣即使沒有初始化,再次上電後,時間也是不對的,沒有人幫你走沒有時鍾的路。

3.我想你應該是想要一個這樣的東西。你的產品裡面有時鍾,並且希望這個時鍾在更換電池或者電池沒電的時候,其內部的時間還在繼續運行,在重新換上電池後,其時間與當前時間一樣,沒有因為更換電池或者電池沒電而導致時間初始化。

給你2個方案:1.給時鍾運行電路增加單獨的電源,一般時鍾需要消耗的電流非常小,可以使用1年以上我想就夠了,這樣就不存著掉電初始化的問題了。
2.給你的電路中增加大電容,使其在掉電的時候為「假掉電」即拔掉電池後,電路中還有電容在供電,在電容中的電量消耗完之前裝上新的電池,就不會因掉電初始化了

6. activity的詳細說明

在android 中,Activity 擁有四種基本狀態: Active/Running 一個新 Activity 啟動入棧後,它顯示在屏幕最前端,處理是處於棧的最頂端(Activity棧頂),此時它處於可見並可和用戶交互的激活狀態,叫做活動狀態或者運行狀態(active or running)。
2. Paused
當 Activity失去焦點, 被一個新的非全屏的Activity 或者一個透明的Activity 被放置在棧頂,此時的狀態叫做暫停狀態(Paused)。此時它依然與窗口管理器保持連接,Activity依然保持活力(保持所有的狀態,成員信息,和窗口管理器保持連接),但是在系統內存極端低下的時候將被強行終止掉。所以它仍然可見,但已經失去了焦點故不可與用戶進行交互。
3. Stoped
如果一個Activity被另外的Activity完全覆蓋掉,叫做停止狀態(Stopped)。它依然保持所有狀態和成員信息,但是它不再可見,所以它的窗口被隱藏,當系統內存需要被用在其他地方的時候,Stopped的Activity將被強行終止掉。
4. Killed
如果一個Activity是Paused或者Stopped狀態,系統可以將該Activity從內存中刪除,Android系統採用兩種方式進行刪除,要麼要求該Activity結束,要麼直接終止它的進程。當該Activity再次顯示給用戶時,它必須重新開始和重置前面的狀態。 當一個 Activity 實例被創建、銷毀或者啟動另外一個 Activity 時,它在這四種狀態之間進行轉換,這種轉換的發生依賴於用戶程序的動作。下圖說明了 Activity 在不同狀態間轉換的時機和條件:

圖1. Activity 的狀態轉換
如上所示,Android 程序員可以決定一個 Activity 的「生」,但不能決定它的「死」,也就是說程序員可以啟動一個 Activity,但是卻不能手動的「結束」一個 Activity。當你調用 Activity.finish()方法時,結果和用戶按下 BACK 鍵一樣:告訴 Activity Manager 該 Activity 實例完成了相應的工作,可以被「回收」。隨後 Activity Manager 激活處於棧第二層的 Activity 並重新入棧,同時原 Activity 被壓入到棧的第二層,從 Active 狀態轉到 Paused 狀態。例如:從 Activity1 中啟動了 Activity2,則當前處於棧頂端的是 Activity2,第二層是 Activity1,當我們調用 Activity2.finish()方法時,Activity Manager 重新激活 Activity1 並入棧,Activity2 從 Active 狀態轉換 Stoped 狀態,Activity1. onActivityResult(int requestCode, int resultCode, Intent data)方法被執行,Activity2 返回的數據通過data參數返回給 Activity1。
Activity棧
Android 是通過一種 Activity 棧的方式來管理 Activity 的,一個 Activity 的實例的狀態決定它在棧中的位置。處於前台的 Activity 總是在棧的頂端,當前台的 Activity 因為異常或其它原因被銷毀時,處於棧第二層的 Activity 將被激活,上浮到棧頂。當新的 Activity 啟動入棧時,原 Activity 會被壓入到棧的第二層。一個 Activity 在棧中的位置變化反映了它在不同狀態間的轉換。Activity 的狀態與它在棧中的位置關系如下圖所示:
圖2. Activity 的狀態與它在棧中的位置關系
如上所示,除了最頂層即處在 Active 狀態的 Activity 外,其它的 Activity 都有可能在系統內存不足時被回收,一個 Activity 的實例越是處在棧的底層,它被系統回收的可能性越大。系統負責管理棧中 Activity 的實例,它根據 Activity 所處的狀態來改變其在棧中的位置。 下面的圖顯示了Activity的重要狀態轉換,矩形框表明Activity在狀態轉換之間的回調介面,開發人員可以重載實現以便執行相關代碼,帶有顏色的橢圓形表明Activity所處的狀態。

圖3. Activity 的狀態轉換的方法和實現
在上圖中,Activity有三個關鍵的循環:
1. 整個的生命周期,從onCreate(Bundle)開始到onDestroy()結束。Activity在onCreate()設置所有的「全局」狀態,在onDestory()釋放所有的資源。例如:某個Activity有一個在後台運行的線程,用於從網路下載數據,則該Activity可以在onCreate()中創建線程,在onDestory()中停止線程。
2. 可見的生命周期,從onStart()開始到onStop()結束。在這段時間,可以看到Activity在屏幕上,盡管有可能不在前台,不能和用戶交互。在這兩個介面之間,需要保持顯示給用戶的UI數據和資源等,例如:可以在onStart中注冊一個IntentReceiver來監聽數據變化導致UI的變動,當不再需要顯示時候,可以在onStop()中注銷它。onStart(),onStop()都可以被多次調用,因為Activity隨時可以在可見和隱藏之間轉換。
3. 前台的生命周期,從onResume()開始到onPause()結束。在這段時間里,該Activity處於所有 Activity的最前面,和用戶進行交互。Activity可以經常性地在resumed和paused狀態之間切換,例如:當設備准備休眠時,當一個 Activity處理結果被分發時,當一個新的Intent被分發時。所以在這些介面方法中的代碼應該屬於非常輕量級的。

7. java工作流怎麼用activity

java工作流怎麼用activity
常用的是:activiti-engine-5.91.jar,activiti-spring-5.9.jar;
解釋:以上兩個只是activiti工作流的常用包,通常會配置如spring開發的java包,還有資料庫jar包等進行使用,但具體要用到什麼包,這個和業務開發的邏輯有關系,也沒辦法進行詳細說明的,所以只需要先下載常用的兩個,其餘的輔助包如:日誌包、spring包、資料庫包、hibernate包、struts包、mybatis包等根據實際需要添加即可。

8. 如何設置一個Activity顯示在最前端

在AndroidManifest.xml中設置該Activity的屬性android:launchMode="singleTask"
然後配合intent.addFlags(Intent.FLAG_ACTIVITY_BROUGHT_TO_FRONT)使用。單一設置singleTask的方法是不好用的。
雖然android:launchMode="singleInstance"也會實現類似的效果,但是它會重新建立一個新的棧來存放這個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