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射頻前端
射頻前端是射頻收發器和天線之間的一系列組件,主要包括功率放大器(PA)、天線開關(Switch)、濾波器(Filter)、雙工器(Duplexer和Diplexer)和低雜訊放大器(LNA)等,直接影響著手機的信號收發。
其中:
1、功率放大器(PA)用於實現發射通道的射頻信號放大;
2、天線開關(Switch)用於實現射頻信號接收與發射的切換、不同頻段間的切換;
3、濾波器(Filter)用於保留特定頻段內的信號,而將特定頻段外的信號濾除;
4、雙工器(Duplexer和Diplexer)用於將發射和接收信號的隔離,保證接收和發射在共用同一天線的情況下能正常工作;
5、低雜訊放大器(LNA)用於實現接收通道的射頻信號放大。
(1)spi射頻前端晶元控制擴展閱讀:
一、射頻前端的作用:
射頻前端晶元是移動智能終端產品的核心組成部分,追求低功耗、高性能、低成本是其技術升級的主要驅動力,也是晶元設計研發的主要方向。
射頻前端晶元與處理器晶元不同,後者依靠不斷縮小製程實現技術升級,而作為模擬電路中應用於高頻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射頻電路的技術升級主要依靠新設計、新工藝和新材料的結合。
二、射頻前端的材料:
行業中普遍採用的器件材料和工藝平台包括 RF CMOS、SOI、砷化鎵、鍺硅以及壓電材料等,逐漸出現的新材料工藝還有氮化鎵、微機電系統等,行業中的各參與者需在不同應用背景下,尋求材料、器件和工藝的最佳組合,以提高射頻前端晶元產品的性能。
三、射頻前端的成本:
一款終端往往需要支持多個頻段,這種頻段的增加直接導致射頻前端設計復雜度的提升,往往方寸之間就要容納上百個元器件。特別是千兆級網路的來臨,多載波、高階的調制、4x4 MIMO等技術的融入令前端設計復雜度直線提升,復雜度的提升直接意味著成本的增加,並在手機BOM成本中佔有越來愈高比例,足見其重要性。
② 請問光纖和can匯流排相比較哪個適合用在工業控制上呢
感謝題主的邀請,我來說下我的看法:
說真的,CAN匯流排和光纖之間完全沒有可比性,它們沒有誰能夠簡單替換誰這種關系。CAN匯流排是一種控制系統,是一種現場匯流排,它是有上層的通訊協議的。光纖是一種材料,是一種數據傳導方式,其優點為數據傳輸速度快,損耗少,不易受干擾。如果你覺得你使用CAN匯流排通訊距離有限,你可以將其先轉換為光信號在光纖線裡面進行傳輸,然後到地方再轉換回來。無論是CAN匯流排還是光纖,工業領域里都經常會被用到,但如果范圍局限在工業控制上,那CAN匯流排毫無疑問是更好的選擇了,你清楚了嗎?如果您需要相關的CAN轉光纖轉換器的話,可以前往我們的網站進行具體的咨詢,歡迎來訪。
③ 符合spi時序控制的晶元有哪些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串列外設介面)匯流排系統是一種同步串列外設介面,它可以使MCU與各種外圍設備以串列方式進行通信以交換信息。SPI有三個寄存器分別為:控制寄存器SPCR,狀態寄存器SPSR,數據寄存器SPDR。外圍設備包括FLASHRAM、網路控制器、LCD顯示驅動器、A/D轉換器和MCU等。SPI匯流排系統可直接與各個廠家生產的多種標准外圍器件直接介面,該介面一般使用4條線:串列時鍾線(SCLK)、主機輸入/從機輸出數據線MISO、主機輸出/從機輸入數據線MOSI和低電平有效的從機選擇線NSS(有的SPI介面晶元帶有中斷信號線INT、有的SPI介面晶元沒有主機輸出/從機輸入數據線MOSI)。
④ 射頻前端收發晶元,什麼是射頻前端收發晶元
靠近線部射頻前端包括發射通路接收通路
發射通路東西功率放、濾波類 般講比較接收通路包括低雜訊放器(LNA)、濾波器等器件包括增益、靈敏度、射頻接收帶寬等指標要根據產品特點進行設計目
⑤ 支持SPI協議的晶元引腳連接問題
ARM上對應的SYNC(有的名字是SSEL,不同的晶元可能名字不同,但功能一樣)還要接上拉電阻,使ARM的SPI模塊工作在主模式
ARM晶元上用一個GPIO口連接DAC的SYNC。然後操作是每次寫數據時,先使那個GPIO有效,再往ARM內部SPI控制器寫入一個數據。
⑥ 簡述下 單片機+射頻晶元實現無線通信
現在高級的射頻晶元就是一片收,發合一的
RF無線電收發機,例如
cc2420
,它符合IEEE802.15.4標准規定的調制解調協議.
使用時:
可以通過4線SPI匯流排(SI、SO、SCLK、CSn)設置晶元的工作模式
並實現讀/寫緩存數據
讀/寫狀態寄存器等。通過控制FIFO和FIFOP管腳介面的狀態可設置發射/接收緩存器
要發送和接收的數據都存放在128位元組的收發緩存器中,再啟動收發控制就可.
低級的NRF401等晶元,就要單片機既要控制NRF401的收發狀態,又要對數據進行編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