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傳染病的應急預案演練腳本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傳染病的應急預案演練腳本

發布時間: 2022-07-23 09:33:40

A. 重大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一、方案目的
為了及時、有效預防和應對可能發生或已經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全面提高政府應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和風險的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持和促進我省社會政治穩定與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特製定本預案。
二、工作原則
1、 以人為本、生命至上。依靠各級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建立健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有效機制;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為應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及其他危害。
2、預防為主、有效應對。提高全社會防範突發公共事件的意識,落實各項預防措施,做好應對准備工作,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應對高效、有序。
3、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省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全省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負責處置全省嚴重、特別嚴重的突發公共事件;各市、縣人民政府負責本轄區內一般、較重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置工作和嚴重、特別嚴重突發公共事件的先期處置工作;各級人民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轄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4、依法規范、科學決策。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推進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發揮社會各方面的智慧,建立科學民主決策的機制。
5、整合資源、平戰結合。按照條塊結合、資源整合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科學配置和使用資源,充分發揮城市在應急處置工作中的輻射作用;完善預防和應急處置工作運行機制,將平時管理與應急處置有機結合,提高預防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水平。
三、實施辦法
1、先期處置
嚴重(Ⅱ級)、特別嚴重(Ⅰ級)突發公共事件即將發生或已經發生,事發地縣、市人民政府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應立即趕赴現場,組織指揮有關應急救援隊伍進行先期處置。事發地縣、市人民政府對事件的性質、類別、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進行評估,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採取下列必要的應對措施:
(1)向社會發出危險或避險警告;
(2)劃定警戒區域,採取必要管制措施;
(3)緊急調配轄區內應急資源用於應急處置;
(4)實施動態監測,密切關注事態發展;
(5)立即實施緊急疏散和救援行動,組織群眾開展自救互救;
(6)及時向省專項應急機構報告,並提出應急處置建議和支持請求;波及或可能波及其他市、縣的,要同時向相關市、縣通報;
(7)其他必要的先期處置措施。
若突發公共事件中有港澳台或外籍人員傷亡、失蹤、被困,要按照有關規定報告國務院港澳辦、台辦、僑辦、國家旅遊局或外交部。
2、應急決策
省專項應急機構接到嚴重、特別嚴重突發公共事件報告後,應迅速提出具體處理意見報省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按照決策程序,綜合各方面意見,作出如下應急處置決定:
(1)省人民政府有關領導趕赴事發地,指揮應急處置工作;
(2)啟動或授權省應急委啟動省人民政府總體應急預案;
(3)對事發地市、縣人民政府作出具體的處置指示,責成省專項應急機構和省有關部門立即採取相應的應急措施;
(4)派出工作組、專家組或有關部門負責人趕赴事發地進行指導;
(5)調集專業處置力量和搶險救援物資增援,必要時請求軍隊和武警部隊給予支援;
(6)向省委和國務院報告,必要時請求國務院或國家有關部委給予支持。波及到相關省(區、市)時,及時予以通報。
3、指揮協調
省人民政府總體應急預案啟動後,省專項應急機構立即進入應急狀態,保證應急通訊暢通,保障應急隊伍和應急物資的統一調配。
必要時成立現場指揮機構,迅速開展以下工作:
(1)統一指揮協調現場應急處置工作;
(2) 對現場應急處置工作中的重大事項作出決策;
(3)組織營救和救治受到傷害的人員,疏散、撤離、安置受到威脅的人員;
(4)迅速消除突發公共事件的危害和危險源,劃定危害區域,維持社會治安;
(5)搶修被損壞的公共交通、通訊、供水、供電、供氣、供油等基礎設施,保障事發地群眾的基本生活;
(6)向省人民政府及時報告應急處置、事態評估情況和工作建議。
4、應急聯動
現場指揮機構根據應急處置的實際需要,選擇成立若干工作組。成立的各工作組要按照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協同作戰,全力以赴做好各項應急處置工作:
(1)技術專家組:由相關部門和單位的技術專家組成,參與現場應急處置方案的研究工作,鑒定和解答有關專業技術問題。
(2)搶險救援組:由公安、安全生產監管、消防等部門和單位組成,組織專業搶險和現場救援力量,開展現場處置,根據需要,隨時調遣後續處置和增援隊伍。
(3)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組:由衛生、防疫、畜牧獸醫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負責醫療救護、疾病控制、心理救助和人畜間疫情控制工作。
(4)交通管制組:由公安、交通、民航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負責事發地道路、水路交通或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確保運輸暢通。
(5)治安警戒組:由公安部門負責,實施現場警戒,保護事件現場,維護治安秩序。
(6)人員疏散和安置組:由民政、公安、建設、交通、人防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負責人員緊急疏散和安置工作,必要時採取強制疏散措施,並保證被疏散人員的基本生活。
(7)社會動員組:由事發地人民政府負責,動員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社會志願人員等參與應急處置工作。
(8)物資和經費保障組:由發展改革、財政、商務、糧食等部門組成,負責調集徵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機構的應急物資、設備、房屋、場地等,適時動用糧食等儲備物資,保證市場供應和物價穩定。
(9)應急通信組:由通信管理、信息產業、人防部門和電信運營企業組成,負責現場應急通信保障工作,確保現場通信暢通。
(10)氣象服務組:由氣象部門負責,做好事發地的氣象監測和天氣預警信息服務,必要時設立移動氣象站,為指揮機構現場應急處置工作提供氣象服務。
(11)綜合信息組:由現場應急指揮部抽調專門人員組成,負責綜合文字、信息整理及報送工作。
(12)生活保障組:由事發地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有關部門做好應急工作人員必需的食宿等生活保障工作。
(13)新聞發布組:由省政府新聞辦負責,制定新聞報道方案,設立新聞發言人,經批准適時向媒體發布事件進展和處置情況,同時組織新聞媒體向公眾宣傳自救防護等知識。
(14)涉外工作組:
由外(僑)辦、台辦、公安和省政府新聞辦等部門組成,負責接待港澳台及境外新聞媒體,處理涉及港澳台和外籍人員的有關事宜。
(15)特種應急組:由公安、國防科技工業、金融、網路監管、環保等部門和單位組成,負責處置社會安全、經濟安全、核與輻射、環境事故、金融風險和群體性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
事發地人民政府、省有關部門、企事業單位、中央駐皖單位等應服從現場指揮機構的統一指揮調配。省軍區、省武警總隊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的嚴重性、破壞性、緊急程度、影響范圍等情況和上級命令、指令,以及省人民政府的請求、要求或決定,參與應急處置工作。
擴大應急
對嚴重、特別嚴重的突發公共事件有擴大和發展趨勢或影響其他地域、領域時,省人民政府進一步組織人力、物力、財力等應急力量增援事發地。突發公共事件涉及全省大部分地區時,省人民政府在全省范圍內進行緊急動員。需要國家或其他省(區、市)提供援助時,省人民政府上報國務院或國務院有關部門請求支援;必要時,省人民政府可報請國務院宣布省內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
一般和較重突發公共事件發展為嚴重、特別嚴重的突發公共事件時,事發地縣、市人民政府應及時向省應急委和省專項應急機構報告。
新聞發布
突發公共事件的新聞發布工作遵循及時主動、准確把握、注重效果的原則。新聞發布工作由省專項應急機構負責,根據事件影響程度和類型,組織有關責任單位、職能部門和專家擬寫新聞統發稿、專家評論或災情公告,統一向媒體和社會發布。省政府新聞辦應及時掌握信息,分析輿情,加強與負責處理事件的省人民政府主管部門或有關市、縣的溝通協商,提出新聞報道意見,組織指導新聞工作,協調解決新聞報道中遇到的問題,重大問題要及時請示報告。
涉及境外媒體的采訪和對境外發布新聞,由省外辦會同省政府新聞辦具體組織安排。
對不宜公開報道的突發公共事件,按有關規定執行。
應急結束
現場指揮機構和事發地市、縣人民政府確認突發公共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經消除後,向批准預案啟動的省應急委和省專項應急機構提出結束現場應急的報告。省專項應急機構綜合各方面意見,報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後,作出終止實施總體應急預案的指令,撤銷應急現場指揮機構,由省應急委宣布應急結束,並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發布。必要時,省人民政府宣布終止應急狀態。

B. 疫情防控措施及應急預案

法律分析:總則做好傳染病宣傳預防知識,定期做好消毒防疫工作,搞好各項衛生,減少傳染病的發生。當發生疫情時,立即啟動「疫情應急預案」及時對發生的疫情進行控制,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的擴散,保障員工、家屬的身體健康。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二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力量,按照預防、控制預案進行防治,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必要時,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採取下列緊急措施並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二)停工、停業、停課;(三)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四)控制或者撲殺染疫野生動物、家畜家禽;(五)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

第四十五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根據傳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國務院有權在全國范圍或者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權在本行政區域內緊急調集人員或者調用儲備物資,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

C. 醫院感染方面的應急預案有哪些

朋友您好,新生兒病室醫院感染暴發應急預案
根據《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結合本院實際情況,特製定本預案。
醫院感染暴發: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
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出現3例以上臨床癥候群相似、懷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懷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徑的感染病例現象。
當新生兒病室出現此類事件時,醫院應緊急啟動此預案。
(一)醫院感染暴發的報告
1、感染控制管理科接報出現疑似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時,應迅速報告主管院長和醫務科(最遲不得超過2小時)。
2、在主管院長指揮下,經醫務科、感染控制管理科聯合調查證實出現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後,應於24小時內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
3、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傳染病管理法》有關規定進行網路直報。
4、出現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時,應採取以下感染控制措施
(1)主管院長接到報告後,迅速組織醫務科、感染控制管理科開展醫院感染控制措施及流行病學調查工作,並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予以保證,使感染控制有序、高效率的開展,將受感染人群縮小到最低范圍。
(2)新生兒科室必須及時查找原因,協助調查和落實感染控制措施。
(3)檢驗科負責各種病原學的檢測。
(4)感染控制管理科進行流行病調查步驟
A:證實為醫院感染暴發,對懷疑患有同類感染病例進行確診,計算其罹患率。
B:制定和組織落實有效的控制措施。隔離病人,積極治療。對科室的用物、場地進行正確的消毒滅菌處理。必要時,暫時關閉病房,停止接受新病人。
C:積極查找感染源,對感染病人,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等進行病原學檢測。
D: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對感染病人及周圍人群做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認真填寫調查表格。
E:分析調查資料,對病例在科室的分布、人群分布、時間分布進行比較,分析原因,推測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徑和易感因素,結合實驗室結果和所採取控制感染措施的效果綜合作出正確的判斷。
F:根據感染暴發或流行的調查和控制情況,寫總結報告,制定防範措施。很高興為您服務,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D. 幼兒園傳染病防控應急預案怎麼寫

幼兒園是人群比較密集的場所,幼兒是傳染病易感人群,稍有疏忽容易引起各種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做好幼兒園傳染病的預防和管理,控制傳染病在幼兒園暴發和流行是保障幼兒健康發展的保障和關鍵。目前,正值各種流行性傳染病多發季節,存在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威脅,為進一步做好幼兒園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工作,決定採取以下措施,對於有利、高效的防控和遏制傳染病的產生和傳播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早期預防是關鍵:
總的來說,幼兒傳染病的潛伏期基本限定在3--8天以內,在幼兒處於症狀不明顯或無症狀的潛伏期內時,尤其容易將病原體傳染給其他孩子。在幼兒園這樣幼兒高度密集的地方,如果等發現某個幼兒已經發病了再進行防治,往往就喪失了最佳的控制時機,為時已晚。所以,傳染病的防治貴在早發現、早干預。在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後,我們平時特別注意各項預防工作的落實。
1、加強晨間檢查:
實行每日晨檢和缺課追蹤制度。每天,保健醫生把好第一關,對所有到園幼兒進行認真負責的檢查,觀察其皮膚、手足是否出疹子,口腔里是否有潰瘍;摸摸兩腮是否腫痛等,做好晨檢登記,發現問題及時向園長報告,班級老師到園後,首先開窗通風,然後對入園的孩子詢問、檢查,把好第二關。若發現異常立即要求家長帶孩子到醫院就診,對於排除了傳染病的幼兒,均需持醫院的相關證明方可入園。同時,老師要負責對每位缺課的幼兒追查缺課原因。
2、加強缺課追蹤登記制度
每天上午10:30由各班負責考勤追蹤的老師打電話詢問未到園的兒童原因並做好登記,診斷情況及醫院後交到保健室,由保健醫生進行追蹤,發現問題及時向相關醫院及上級部門報告並做好登記。
3、疫情報告情況
若在園內出現傳染病及疑似傳染病,應及時對患病者進行隔離並通知家長到正規醫院診治,並由保健醫生跟蹤調查診治結果,及時上報責任醫院、區疾控中心、教育三科等相關部門。
3、落實好各項衛生消毒工作:
對幼兒教學、生活物品以及活動室、寢室的常規衛生工作,我們加大檢查力度,幼兒口巾、擦手巾、水杯、碗筷做到一用一消毒,採取每天兩次以上檢查制,做好各班清潔衛生和環境衛生,每周五進行一次大檢查,並做好相關記錄,每月一次檢查各班口巾、擦手巾、水杯是否和班上幼兒姓名相對應,若發現不足的應及時補上,當場指出,當場改正,及時監督、督促各班更加細致地做好、做實常規衛生工作。
二、措施得當是保障:
1、保持教學、生活環境通風換氣。
2、加強檢查:嚴禁幼兒共用水杯、餐具以及小毛巾等個人物品現象發生。
3、嚴格按照要求,由專人為大型玩具噴灑消毒葯液,定時開展預防性消毒;
4、根據天氣狀況,不定時安排全體幼兒服用具有抗病毒葯效的中葯水,注意均衡營養,加強戶外鍛煉,保證足夠休息,增強體質;
5、讓每位老師熟知傳染病應急預案內容,在園期間發現幼兒如有發熱、咳嗽、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狀時,老師知道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採取措施,及時就醫、及時隔離等。
三、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1、九月份出版報《如何給小兒防暑降溫》
2、十月份給全園職工上衛生課《細菌性痢疾》
3、十一月份給食堂從業人員上食品衛生安全課堂《設備與工具衛生安全》、《食品衛生安全培訓資料》
4、十二月份給全園職工上衛生課《流行性乙型腦炎》

E. 疾控中心災後傳染病防控應急演練方案怎麼寫

參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導則

F. 疫情防控應急預案

疫情防控應急預案(精選10篇)
在我們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有時會面對自然災害、重特大事故、環境公害及人為破壞等突發事件,為了控制事故的發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備應急預案。我們應該怎麼編制應急預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疫情防控應急預案 篇1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的有關規定,結合我公司實際,特製定本應急預案,預案內容如下:
一、成立應急小組
公司成立疫情應急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並制定出科學、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應急方案,明確各操作環節上的處理步驟、處理方法和具體責任。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及公司全體職工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領導小組要加強對全體職工的預防控制傳染病等疫情知識的教育,加強健康防護、知識教育,提高自我防範意識。要求員工在認真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注意個人的健康防護。對於發燒、咳嗽的員工,及時發現並建議其及時診斷出病因,進行休息治療,痊癒後再上班工作。
公司所有辦公場所,按照領導小組和衛生防疫部門公布的有關預防措施和要求,搞好各項衛生防疫工作。
二、主要職責
1、綜合管理部:做好所需的消毒葯品,現場處理的防護用品等物資的工作。
2、財務部:保障購買應急物資及必需品的資金。
3、業務部xxx負責准確、及時向公司員工發布發生疫情的信息和本公司疾病預防控制的措施,做好員工防病知識宣傳,提高公司員工自我防範能力;認真了解社會不同時期存在的疫情情況,做好疫情的宣傳工作。
4、銷售部及其他部門:保護易感人群,協調公司綜合管理部等各相關部門協同開展應急處置,確保在領導小組的統一指揮下,使衛生防病和醫學救護工作高效、有序進行。
5、xx貨場、xx貨場:做好所需的消毒葯品,現場處理的防護用品等物資的工作。根據發展公司發布的信息,准確、及時向公司員工發布發生疫情的信息和本公司疾病預防控制的措施,做好員工防病知識宣傳,提高公司員工自我防範能力。認真了解社會不同時期存在的疫情情況,做好疫情的宣傳工作。
三、預防疫情
公司各部門要將預防可能出現的疫情作為工作重點,主要做好以下兩項工作:
1、通風工作:每天上、下午上班時,必須打開全部門、窗通風;盡量不使用空調,要使用空調,必須定期換氣。
2、消毒工作:除加強日常衛生保潔工作外,員工個人要注重個人衛生。
四、應急對策
1、疫情一旦發生,員工馬上上報疫情應急工作領導小組,應急小組及時向衛生部門匯報單位出現的疫情,並部署開展疫情處理和進一步防治工作。
2、應急小組要及時把發生病情的員工送衛生部門進行救治,根據防疫部門的部署開展疫情的控制工作。
3、對發生疫情的場所進行消毒處理,並根據疫情的情況建議或強制發生病情員工接觸到的員工到醫院等衛生部門進行檢查,避免疫情的擴大。
4、疫情發生時,公司要以疫情的防治工作為重點,安全運行部作為安全歸口部門,要認真協調應急小組做好消毒等病原體的消除工作,綜合管理部要做好疫情防治的後勤保障工作。
5、疫情發生時應急小組要成立專人小組和工會部門一起做好員工的教育和消除心理壓力及正確引導性工作,確保疫情期的盡早過去。
疫情防控應急預案 篇2
近期,墨西哥、美國等地接連爆發了新型豬流感病毒疫情,為有效預防職工在工作中受到豬流感病毒感染,確保不發生豬流感疫情,結合我廠實際,特製定本應急方案:
一、成立應急處理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xxx
副組長:xxx
成員:xxx
業務部、化制室、鍋爐室、機修部、收運部等部門幹部職工隨時做好應急准備,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堅決服從工作安排。
二、具體工作措施
(一)加強對全廠幹部職工的教育和動員,做到全廠上下統一思想,統一認識,團結一致。
(二)科學統籌,合理分工,各部門職責明確,協調一致。
(三)密切與農業、工商、防疫等部門的聯系,建立信息互通機制,加強溝通協調,及時掌握情況。
(四)嚴格落實各項安全衛生防護措施。職工在死禽畜收運、打撈、處理過程中嚴格做好戴口罩、手套,穿雨鞋、防護服等安全防護措施以及消毒滅源工作,確保不發生感染事故。
(五)建立處理情況報告制度。業務部門每天做好處理數量、病豬來源等情況登記制度,發現異常及時向領導小組和市環衛局報告。
(六)做好職工健康監測。每天班前對參與一線作業的員工進行體溫檢查,對有發燒、眩暈、嘔吐等症狀的員工立即進行隔離並送醫院診治,做到及早預防、及早治療。
(七)做好化制室各類處理工具的保養和維修工作,確保狀態良好;勞動防護用品儲備充足,質量良好。
(八)合理調配調度車輛,確保車輛性能良好,以利於隨時出車收運。
(九)做好鍋爐蒸汽供給工作,確保死禽畜處理徹底,實現無害化。
(十)做好宣傳工作。及時收集關於豬流感疫情的信息和預防知識,製作宣傳小冊,出版專題牆報,增進職工對疫情的了解,提高職工防範意識。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貫徹落實組長負總責,部門各負其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應急責任管理機制。
(二)堅決服從指揮。堅決服從市局的部署安排,從講政治、保安全的角度將防豬流感工作嚴抓落實,做到領導率先帶頭,部門積極響應,職工積極參與。
(三)確保死禽畜處理安全及時。各部門要密切注意相關信息動態,反應要迅速,配合要到位,行動要果斷,處理要安全及時。
疫情防控應急預案 篇3
目前,正值流感的高發季節,學校傳染流行潛在很多危險因素。學生抵抗疾病能力低,容易導致傳染病發生、蔓延,一旦疫情暴發,將嚴重威脅全體師生的身體健康,對學校、家庭和社會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學校認識切實加強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啟動應急預案,作出應急反應,維護正常的教育秩序。
一、校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各班班主任具體負責宣傳和晨檢
二、傳染病預防
1、按照國家對傳染病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針對學校人口密集的特點,、容易在學生中發生的常見傳染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肺結核、痢疾、腸道傳染病等,開展傳染病預防知識和預防措施的衛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組織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增強師生的公共衛生安全意識,促使師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自我防範的能力。
3、定期組織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蠅等病媒昆蟲及其它傳播傳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傳染病的動物危害。
4、有計劃地建設和改造公共設施,對污水、污物、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改善用水衛生條件。
三、傳染病疫情報告
加強監測報告,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全體學生認真關注自己每天的健康狀況,一有情況及時向家長及班主任報告。家長在家發現子女有、流感等類似症狀的,立即到正規醫院檢查治療並請通知班主任。學校全面實行學生健康查檢制度。
做到一天三次一個不漏。並做好因病缺課登記工作,如在校發現有流感等類似症狀的,須立即隔離並通知家長帶到正規醫院治療。加強監測、及時治療,嚴防合並症、並發症等引起的意外事故發生。確保在同一學校短期內學生因病缺席異常增多(一學校達3人以上)或累計發現流感病例達10例時,學校應在2小時內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向當地疾控機構報告。
四、傳染病控制措施
1、經醫療保健機構、衛生防疫部門確診為傳染病者,應及時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
2、對疑似傳染病的病人,在明確診斷前,安排在指定場所觀察,實施必要的衛生處理和預防措施。
3、建立學生定期健康檢查制度,及時發現傳染病患者並採取相應的隔離防範措施,及時切斷傳染病在學校的傳播途徑。
4、對傳染病人的活動環境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並結合當前實際情況,定期安排全校范圍內的消毒工作。
5、做好學生缺勤,排查登記。各班班主任每天做好本班學生的出勤情況的統計,並及時報告校專(兼)職衛生保健人員或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
6、做好已發病學生的電話回訪工作,掌握已發病學生的病情,協同醫院做好防止並發症相關工作。對治癒可復學的學生明確復學要求:康復後憑衛生院證明,方可返校復學。
7、做好學校的`環境衛生,消除疾病傳染源。注重教室衛生,及時通風換氣對教室等公共場所嚴格按規范要求消毒,對發病較嚴重的班級用漂白粉液噴灑和過氧乙酸熏蒸雙重消毒。
8、嚴格執行傳染病疫情登記、報告制度。
9、本校區內教職員工和學生如發現短時間內出現多例有嘔吐、腹痛、腹瀉等類似食物中毒症狀的病人時,立即上報校長,按有關規定上報市衛生局或市疾病控制中心、有關醫院進行緊急處置。
五、傳染病防治監督檢查
學校對傳染病的預防、治療、監測、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進行監督檢查,嚴格責任追究。並將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的有關職責落實情況納入綜合評比體系中,根據工作要求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
對傳染病預防工作措施不力,導致學校發生傳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對學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危害;以及在發生傳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後不及時報告或隱瞞不報的,要依法查處直接責任人,並追究其的責任。
疫情防控應急預案 篇4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提高我校預防和控制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能力和水平,防範和控制疫情在學校發生發展,建立健全防範、指揮、處置工作機制,做到分工協作、責任明確、有備無患,保障全體師生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普及肺炎疫情和傳染病防治知識,提高廣大學生師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特製定本方案。
一、制定依據和原則
按照「四早」要求,保證發現、報告、隔離、治療等環節緊密銜接,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及各級教育部門和當地政府(衛健部門)對本次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一旦發生傳染病疫情,快速反應,及時准確處置。
1、統一指揮。學校成立學校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把各項工作細化分解到科室、級部、個人。一旦發生發現,做到預案啟動,統一指揮,全員參與。
2、立足預防。做好發生疫情的應對准備,但首先是立足預防,保障校園不發生疫情。做好預防,一是宣傳教育,二是落實措施。
3、生命為本。以師生生命為本,把廣大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生命安全優先於學業成績和集體活動;不隱瞞情況和問題,及時研究部署落實防控措施,全力做好防控工作,堅決防止疫情擴散蔓延;採取各種措施,確保在校師生無症狀,感染師生不入校,最大限度保障師生安全。
4、科學應對。做好預警研判和預先推演,學習預防專業知識,做到科學應對,正確應對,快速反應,果斷處置,沉穩不亂,細致周密,有序有效。
5、依靠當地。落實學校主體責任,建立學校內部協同機制,立足自救自助,同時緊緊依靠當地政府及部門,協調社會資源,主動匯報溝通,主動參與所在區域工作,全面做好校園疫情防控。
二、組織領導:學校成立防控工作領導小組
負責指揮和組織疫情處置工作;對有關事項作出決策;督促各相關應急處置職能小組按應急預案及時有效地開展工作,對各職能小組的工作進行指導,對其負責;向上級部門請求救援,協調社會資源等。
學校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及職責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啟動本預案,具體職責為:
1、建立健全防控責任制。(責任人:)
2、強化健康教育工作。(責任人:)
(1)向學生及家長做好新型冠狀病毒基本常識和預防知識的宣傳教育活動,維護校園穩定。(責任人:董紅干、陳宏傑)
(2)教育學生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通過教育讓學生了解新型冠狀病毒可防、可控、可治;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學生的防病能力,避免學校師生產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緒。(責任人:董紅干、李勇)
(3)通過適當的形式對家長進行宣傳,提醒家長不外出、不參加聚集性活動、不參加校外培訓、不與疫情暴發區歸來人員接觸,一旦發現孩子有發熱、咳嗽症狀,應盡早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治療,並及時向班主任報告,讓學校了解掌握情況。(責任人:董紅干、還華山)
3、建立學生及家長外出登記制度。班主任確保與每一名家長聯絡暢通。教職工離鹽務必登記。健全學生因病缺課登記制度和日常晨午檢制度,及時掌握學生的身體狀況,發現疑似症狀的學生,及時帶領或通知家長帶領其到醫院就診,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責任人:陳建權、喬中全、董紅干、崔海青)
4、切實落實措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增加學生室外活動時間,鼓勵學生多到戶外進行身體鍛煉,注意均衡飲食,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提高免疫力。(責任人:劉洪斌、吳生旭)
5、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大對校園環境的整治力度,保持學校教學和生活場所空氣流通、清潔衛生。對餐廳、教室、走廊、廁所等重點場所進行日消毒,教室等重點場所保持通風,保證空氣流通。(責任人:喬中全、劉德海)
6、做好疫情防控後勤保障工作。按疾控部門要求,做好口罩、手套、消毒水、體溫計等防範物資儲備,預置好隔離室。(責任人:徐仁榮、王國林)
7、嚴控人員出入。疫情解除之前,對在校學生,無特殊情況不外出。嚴格封閉管理,控制外來人員隨意進入校園,謝絕各類來訪參觀。原來向社會提供體育場等場地場所的,停止提供。(責任人:崔海青、劉鳴)
8、在必要情況下,及時向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教育局報告。(責任人:董紅干、翟金琪、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