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從供應鏈最前端開始案例中介紹的供應鏈,包括了理論供應鏈的哪些部分
供應鏈核心基礎與流程架構
供應鏈管理中的采購流程與戰略
供應鏈視角下的生產與庫存
供應鏈核心基礎與流程架構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簡稱SCM):就是指在滿足一定的客戶服務水平的條件下,為了使整個供應鏈系統成本達到最小而把供應商、製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組織在一起來進行的產品製造、轉運、分銷及銷售的管理方法。供應鏈管理包括計劃、采購、製造、配送、退貨五大基本內容。 計劃:這是SCM的策略性部分。你需要有一個策略來管理所有的資源,以滿足客戶對你的產品的需求。好的計劃是建立一系列的方法監控供應鏈,使它能夠有效、低成本地為顧客遞送高質量和高價值的產品或服務。
采購:選擇能為你的產品和服務提供貨品和服務的供應商,和供應商建立一套定價、配送和付款流程並創造方法監控和改善管理,並把對供應商提供的貨品和服務的管理流程結合起來,包括提貨、核實貨單、轉送貨物到你的製造部門並批准對供應商的付款等。
製造:安排生產、測試、打包和准備送貨所需的活動,是供應鏈中測量內容最多的部分,包括質量水平、產品產量和工人的生產效率等的測量。
配送:很多「圈內人」稱之為「物流」,是調整用戶的定單收據、建立倉庫網路、派遞送人員提貨並送貨到顧客手中、建立貨品計價系統、接收付款。
退貨:這是供應鏈中的問題處理部分。建立網路接收客戶退回的次品和多餘產品,並在客戶應用產品出問題時提供支持。
現代商業環境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不僅僅是銷售產品,還要為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滿意的服務,從而提高客戶的滿意度,讓其產生幸福感。科特勒表示:「顧客就是上帝,沒有他們,企業就不能生存。一切計劃都必須圍繞挽留顧客、滿足顧客進行。」要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贏得客戶,必然要求供應鏈企業能快速、敏捷、靈活和協作地響應客戶的需求。面對多變的供應鏈環境,構建幸福供應鏈成為現代企業的發展趨勢。
供應鏈管理方法供應鏈管理理論的產生遠遠落後於具體的技術與方法。供應鏈管理最早多是以一些具體的方法出現的。
常見的供應鏈管理方法:
快速反應(QR) 快速反應Quick response(QR)是指物流企業面對多品種、小批量的買方市場,不是儲備了「產品」,而是准備了各種「要素」,在用戶提出要求時,能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時「組裝」,提供所需服務或產品。QR是美國紡織服裝業發展起來的一種供應鏈管理方法。
有效客戶反應(ECR) 有效客戶反應(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ECR)是有效客戶反應簡稱。它是1992年從美國的食品雜貨業發展起來的一種供應鏈管理策略。也是一個由生產廠家、批發商和零售商等供應鏈成員組成的,各方相互協調和合作,更好、更快並以更低的成本滿足消費者需要為目的的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有效客戶反應是以滿足顧客要求和最大限度降低物流過程費用為原則,能及時做出准確反應,使提供的物品供應或服務流程最佳化的一種供應鏈管理戰略。
ECR與QR的比較 25種最流行的管理工具 客戶關系管理 全面質量管理 顧客細分 外包 核心能力 供應鏈管理 戰略規劃 業務流程再造 知識管理 使命書和企業願景書 平衡記分卡 作業基礎管理 忠誠度管理 六西格瑪 戰略聯盟 基準管理 變革管理計劃 增長戰略 經濟附加值增值分析 價格優化模型 開放市場創新 規模定製 情景設定和突發計劃 海外經營 射頻識別 (一)QR與ECR的差異
ECR主要以食品行業為對象,其主要目標是降低供應鏈各環節的成本,提高效率。
QR主要集中在一般商品和紡織行業,其主要目標是對客戶的需求作出快速反應,並快速補貨。
這是因為食品雜貨業與紡織服裝行業經營的產品的特點不同:雜貨業經營的產品多數是一些功能型產品,每一種產品的壽命相對較長(生鮮食品除外),因此,訂購數量過多(或過少)的損失相對較小。
紡織服裝業經營的產品多屬創新型產品,每一種產品的壽命相對較短,因此,訂購數量過多(或過少)造成的損失相對較大。
(l)側重點不同。
QR側重於縮短交貨提前期,快速響應客戶需求;ECR 側重於減少和消除供應鏈的浪費,提高供應鏈運行的有效性。
(2)管理方法的差別。
QR主要藉助信息技術實現快速補發,通過聯合產品開發縮短產品上市時間;ECR除新產品快速有效引入外,還實行有效商品管理、有效促滾動
(3)適用的行業不同
QR適用於單位價值高,季節性強,可替代性差,購買頻率低的行業;ECR適用於產品單位價值低,庫存周轉率高,毛利少,可替代性強,購買頻率高的行業。
(4)改革的重點不同
QR改革的重點是補貨和訂貨的速度,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消除缺貨,並且只在商品需求時才去采購。ECR改革的重點是效率和成本
(二) 共同特徵
表現為超越企業之間的界限,通過合作追求物流效率化。具體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
1. 貿易夥伴間商業信息的共享
2. 商品供應方進一步涉足零售業,提供高質量的物流服務
3. 企業間訂貨、發貨業務全部通過EDI來進行,實現訂貨數據或出貨數據的傳送無紙化
為什麼要實施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與傳統的物流管理在存貨管理的方式、貨物流、成本、信息流、風險、計劃及組織間關系等方面存在顯著的區別,這些區別使得供應鏈管理比傳統的物流管理更具優勢。
從存貨管理及貨物流的角度來看,在供應鏈管理中,存貨管理是在供應鏈成員中進行協調,以使存貨投資與成本最小;而傳統的物流管理則是把存貨向前推或向後延,具體情況是根據供應鏈成員誰最有主動權而定。事實上,傳統的物流管理把存貨推向供應商並降低渠道中的存貨投資,僅僅是轉移了存貨。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通過提供有關生產計劃的信息,比如共享有關預期需求、訂單、生產計劃等信息,減少不確定性,並使安全存貨降低。
從成本方面來看,供應鏈管理是通過注重產品最終成本來優化供應鏈的。這里提到的最終成本是指實際發生的到達客戶時的總成本,包括采購時的價格及送貨成本、存貨成本等。而傳統的物流管理在成本的控制方面依然僅限於公司內部達到最小。
風險與計劃是供應鏈管理區別於傳統物流管理的另外兩個重要的方面。在供應鏈管理中,風險與計劃都是通過供應鏈成員共同分擔、共同溝通來實現的,而傳統的物流管理卻僅僅停留在公司內部。在組織間關系方面,供應鏈管理中各成員是基於對最終成本的控制而達成合作,而傳統的物流管理則是基於公司內降低成本。
實施供應鏈管理是因為供應鏈管理比傳統的物流管理更具活力,更能對供應鏈成員帶來實質性好處。不過,要成功地實施供應鏈管理,各供應鏈成員之間必須要有很好的信息共享;而要做到開誠布公的信息分享,對於追求不同目標的企業來說,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當一家企業與其眾多的競爭對手均有合作的情況下,要實現信息共享更加困難。因此,成功的供應鏈整合,首先需要各節點企業在如下一些方面達成一致:共同認識到最終客戶的服務需求水平、共同確定在供應鏈中存貨的位置及每個存貨點的存貨量、共同制訂把供應鏈作為一個實體來管理的政策和程序等。
上述第一個方面相對比較容易做到,但在決策時往往容易疏忽這一目標。最終客戶的服務需求是在渠道中確定存貨的關鍵,成功的製造商能辨認客戶及它的需求,進而在製造商自己的范圍及整個渠道中協調存貨流。第二個方面是物流管理的基本作業原則,即滿足客戶需求的內容應包括需要什麼、哪裡需要和需要多少。第三個方面需要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的真誠合作才能實現,只有各節點企業均站在整個供應鏈的高度來看待問題的時候,才容易彼此作出理解與讓步,共同制訂出某些政策與程序,並進而建立起綜合性的物流組織。
供應鏈管理與優化的方法 供應鏈管理與優化的方法很多,並且每個企業都不盡相同,從無數個經典案例當中發現一個特別的現象:一些非常牛的供應鏈,大多採取了一般看來是錯誤的策略(不是學習案例做出的策略),如ZARA,如DELL,他們的供應鏈的確很優秀,但是他們供應鏈策略幾乎很難被移植。
所以,一味地去借鑒別人的供應鏈,不如安下心來專注研究自己的供應鏈。為什麼呢?原因就是:每個企業都不一樣,每個都有自己的特點,供應鏈既然是企業的葯方,那麼它所採用的葯方也就不一樣了。
比如說,一個企業A方面強,B方面弱,它所採用的供應鏈A方面弱,B方面強,則正好優勢互補。如果不加以分析而貿然引進他的供應鏈,對他來說,就是一套在計算機里運行良好的軟體,對你來說,植入的就是病毒!正因為如此,才決定了你的企業的供應鏈系統的不可復制性,就是因為這個不可復制性,才決定了你的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可取代性。這才是核心,才是根本。
下面簡單的介紹幾個「應用供應鏈不同方法的案例」:
(1)豐田、耐克、尼桑、麥當勞和蘋果等公司的供應鏈管理都從網鏈的角度來實施的;
(2)殼牌石油通過IBM的Lotus Notes開發了SIMON(庫存管理秩序網)的信息系統,從而優化了它的供應鏈;
(3)利豐的供應鏈優化方法是在生產上對所有供應廠家的製造資源進行統一整合,作為一個整體來運作,是基於整合供應商的角度;
(4)HP列印機和豐田是通過麥肯錫咨詢在地理上重新規劃企業的供銷廠家分布,以充分滿足客戶需要,並降低經營成本,是基於地理位置的選擇。
(5)寶潔是通過寶供物流,採用分類的方法,與供應鏈運作的具體情況相適應,詳細分類並採取有針對性的策略可以實現顯著的優化供應鏈,是基於分類的細化。
供應鏈管理提出的時代背景[1]
1.全球一體化
縱觀整個世界技術和經濟的發展,全球一體化的程度越來越高,跨國經營越來越普遍。就製造業而言,產品的設計可能在日本,而原材料的采購可能在中國大陸或者巴西,零部件的生產可能在台灣、印尼等地同時進行,然後在中國大陸組裝,最後銷往世界各地。在這個產品進入消費市場之前,相當多的公司事實上參與了產品的製造,而且由於不同的地理位置、生產水平、管理能力,從而形成了復雜的產品生產供應鏈網路。這樣的一個供應鏈在面對市場需求波動的時候,一旦缺乏有效的系統管理,「鞭子效應」在供應鏈的各環節中必然會被放大,從而嚴重影響整個供應鏈的價值產出。而工業革命以來,全球的產品生產日益豐富,產品消費者擁有了越來越多選擇產品的餘地,而技術上的進步則帶來了某些產品(如電子類產品)的不斷更新升級。縮短的產品生命周期導致了產品需求波動的加劇。市場供求格局對供應鏈適應能力的要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生產管理領域,面向需求的「拉式」生產理論、JIT製造理論、柔性生產理論等紛紛被提出,且已進入了實踐階段。
2.橫向產業模式的發展
仔細觀察20世紀80年代個人電腦的產生以及其後的發展,我們發現PC製造業的發展不僅帶來了電子產品技術上的進步,將世界帶進了信息時代,而且還引發了世界產業模式的巨大變革。由於IBM的戰略失誤,忽視了PC的市場戰略地位,在制定了PC標准之後,將屬於PC核心技術的中央處理器以及OS的研發生產分別外包給Intel和Microsoft公司,在短短的10年內,這兩個公司都發展成為世界級的巨頭,壟斷了行業內的製造標准,同時也改變了IBM延續了幾十年的縱向產業模式,當IBM意圖再次進入桌面操作系統和微處理器體系涉及領域,開發出OS/2和Power晶元期望推向桌面市場的時候,都遭到了慘痛的失敗。70年代 IBM壟斷一切的時代一去不返了。當IBM意識到其不再在該領域擁有優勢的時候,與Microsoft和Intel的繼續合作使得橫向產業模式得到更好的發展。而反觀Macintosh,雖然其壟斷了自身硬體和操作系統的生產,但是由於與IBM兼容機不兼容,從而失去了大量希望使用Windows平台上某些軟體的用戶,而使發展受限。
另一個例子發生在汽車產業領域,也在類似的年代,發生了同樣的變革,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脫離了整車生產商而逐漸形成了零部件製造業的一些巨頭。這種革命性的模式變革正在整個世界范圍內緩慢進行,逐漸使人們意識到,今天已經幾乎不可能由一家龐大的企業控制著從供應鏈的源頭到產品分銷的所有環節,而是在每個環節,都有一些企業占據著核心優勢,並通過橫向發展擴大這種優勢地位,集中資源發展這種優勢能力。而現代供應鏈則將由這些分別擁有核心優勢能力的企業環環相扣而成。同時企業聯盟和協同理論正在形成,以支撐這種穩定的鏈狀結構的形成和發展。
3.企業X再造
回顧11年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教授邁克爾·哈默(Hammer) 和CSC顧問公司的傑姆斯·錢皮(James Champy)聯名出版了《企業流程再造工商管理革命宣言》。該書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今組織管理制度中的弊端——部門條塊分割和森嚴的等級制度,並給出了 BPR的概念,以期望打破部門界限,重塑企業流程。而這個時代正是信息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的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最大革命就是計算機網路的應用,計算機網路帶來的最大變革就是共享。人們認識到部門間的界限是由於知識和數據資源的壟斷帶來的權利的壟斷所造成的,而計算機技術通過信息共享,透明化了企業內部流程的運作,打破了這種壟斷。在早期的ERP項目實施中,由於沒有意識到信息技術與管理組織變革之間的關系,而遭遇到了失敗。今天我們談到信息化,一般都會有意識地提到BPR,這就是觀念上的進步。而ERP畢竟只是打通了企業自身的關節,面對全球一體化浪潮和橫向產業模式的發展,企業也已經意識到自身處在供應鏈的一個環節之上,就需要在不斷增強自身實力的同時,增強與上下游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是建築在相互了解、協同作業的基礎之上的,只有相互為對方帶來源源不斷的價值,這種關系才能夠永續。在2002年,錢皮又靈光閃現,將此歸結為《企業X再造》,為企業向外部拓展過程中如何突破跨組織之間的各種界限出謀劃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這種共享、協作的觀念也一起跨出企業。我們今天所談及的SCM,正是為了實現這種觀念而進行的一次實踐。
從SCM的時代背景,我們可以深刻了解SCM發展的由來和趨勢,因此就更加需要將視線投入到當前SCM在實踐中的應用,SCM系統是其中最為主要的部分,SCM系統的實施,也成為了企業信息化的最新趨勢。本文第二部分將根據SCM觀念內涵的基礎和信息系統實施的一般方法論,探討總結SCM系統在製造業實施的一般步驟。
供應鏈管理中的關鍵問題事實上,供應鏈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涉及到眾多目標不同的企業,牽扯到企業的方方面面,因此實施供應鏈管理必須確保要理清思路、分清主次,抓住關鍵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避免陷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或「只見森林,不見樹木」的尷尬境況。
具體地說,在實施供應鏈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關鍵問題主要有如下一些:
1、配送網路的重構 配送網路重構是指採用一個或幾個製造工廠生產的產品來服務一組或幾組在地理位置上分散的渠道商時,當原有的需求模式發生改變或外在條件發生變化後引起的需要對配送網路進行的調整。這可能由於現有的幾個倉庫租賃合同的終止或渠道商的數量發生增減變化等原因引起。
2、配送戰略問題 在供應鏈管理中配送戰略也非常關鍵。採用直接轉運戰略、經典配送戰略還是直接運輸戰略?需要多少個轉運點?哪種戰略更適合供應鏈中大多數的節點企業呢?
所謂直接轉運戰略就是指在這個戰略中終端渠道由中央倉庫供應貨物,中央倉庫充當供應過程的調節者和來自外部供應商的訂貨的轉運站,而其本身並不保留庫存。而經典配送戰略則是在中央倉庫中保留有庫存。直接運輸戰略,則相對較為簡單,它是指把貨物直接從供應商運往終端渠道的一種配送戰略。
3、供應鏈集成與戰略夥伴 由於供應鏈本身的動態性以及不同節點企業間存在著相互沖突的目標,因此對供應鏈進行集成是相當困難的。但實踐表明,對供應鏈集成不僅是可能的,而且它能夠對節點企業的銷售業績和市場份額產生顯著的影響作用。那麼集成供應鏈的關鍵是什麼呢?信息共享與作業計劃!顯然,什麼信息應該共享,如何共享,信息如何影響供應鏈的設計和作業;在不同節點企業間實施什麼層次的集成,可以實施哪些類型的夥伴關系等就成了最為關鍵的問題。
4、庫存控制問題 庫存控制問題包括:一個終端渠道對某一特定產品應該持有多少庫存?終端渠道的訂貨量是否應該大於、小於或等於需求的預測值?終端渠道應該採用多大的庫存周轉率?終端渠道的目標在於決定在什麼點上再訂購一批產品,以及為了最小化庫存訂購和保管成本,應訂多少產品等。
5、產品設計 眾所周知,有效的產品設計在供應鏈管理中起著多方面的關鍵作用。那麼什麼時候值得對產品進行設計來減少物流成本或縮短供應鏈的周期,產品設計是否可以彌補顧客需求的不確定性,為了利用新產品設計,對供應鏈應該做什麼樣的修改等這些問題就非常重要。
6、信息技術和決策支持系統 信息技術是促成有效供應鏈管理的關鍵因素。供應鏈管理的基本問題在於應該傳遞什麼數據?如何進行數據的分析和利用?Internet的影響是什麼?電子商務的作用是什麼?信息技術和決策支持系統能否作為企業獲得市場競爭優勢的主要工具?
7、顧客價值的衡量 顧客價值是衡量一個企業對於其顧客的貢獻大小的指標,這一指標是根據企業提供的全部貨物、服務以及無形影響來衡量的。最近幾年來這個指標已經取代了質量和顧客滿意度等指標。
供應鏈管理的發展趨勢供應鏈管理是迄今為止企業物流發展的最高級形式。雖然供應鏈管理非常復雜,且動態、多變,但眾多企業已經在供應鏈管理的實踐中獲得了豐富的經驗並取得顯著的成效。當前供應鏈管理的發展正呈現出一些明顯的趨勢:
1、時間與速度 越來越多的公司認識到時間與速度是影響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之一。比如,在IT行業,國內外大多數PC製造商都使用Intel的CPU,因此,如何確保在第一時間內安裝Intel最新推出的CPU就成為各PC製造商獲得競爭力的自然之選。總之,在供應鏈環境下,時間與速度已被看作是提高企業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一個環節的拖沓往往會影響整個供應鏈的運轉。供應鏈中的各個企業通過各種手段實現它們之間物流、信息流的緊密連接,以達到對最終客戶要求的快速響應、減少存貨成本、提高供應鏈整體競爭水平的目的。
2、質量與資產生產率 供應鏈管理涉及許多環節,需要環環緊扣,並確保每一個環節的質量。任何一個環節,比如運輸服務質量的好壞,就將直接影響到供應商備貨的數量、分銷商倉儲的數量,進而最終影響到用戶對產品質量、時效性以及價格等方面的評價。時下,越來越多的企業信奉物流質量創新正在演變為一種提高供應鏈績效的強大力量。另一方面,製造商越來越關心它的資產生產率。改進資產生產率不僅僅是注重減少企業內部的存貨,更重要的是減少供應鏈渠道中的存貨。供應鏈管理發展的趨勢要求企業開展合作與數據共享以減少在整個供應鏈渠道中的存貨。
3、組織精簡 供應鏈成員的類型及數量是引發供應鏈管理復雜性的直接原因。在當前的供應鏈發展趨勢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考慮減少物流供應商的數量,並且這種趨勢非常明顯與迅速。比如,跨國公司客戶更願意將它們的全球物流供應鏈外包給少數幾家,理想情況下最好是一家物流供應商。因為這樣不僅有利於管理,而且有利於在全球范圍內提供統一的標准服務,更好地顯示出全球供應鏈管理的整套優勢。
4、客戶服務方面 越來越多的供應鏈成員開始真正地重視客戶服務與客戶滿意度。傳統的量度是以「訂單交貨周期」、「完整訂單的百分比」等來衡量的,而目前更注重客戶對服務水平的感受,服務水平的量度也以它為標准。客戶服務的重點轉移的結果就是重視與物流公司的關系,並把物流公司看成是提供高水平服務的合作者。
⑵ 現在要寫有關真功夫前端物流(采購物流)的論文,哪位大神能給相關的資料
參考一下這個,應該對你有幫助。
是給你參考的,不是照抄的。你可以借鑒吧產品或品牌改改不就行了嗎?
⑶ 前端好還是後端
前後端應該都挺有發展前景,相對來說前端會比較簡單一點。但是現在對於同個層次的人,一般公司前後端待遇都差不多,待遇好的肯定是你技術過硬的。那就要看自己的愛好了。以下是web前端開發和java後端開發兩者的分析。
具體步驟
首先說JAVA,JAVA是作為後端開發的。現在後端開發主要是PHP和JAVA,當然還要加上資料庫MySQL、Oracle。PHP比較適合交互比較少的後端,適合小規模的應用。JAVA做後端安全性、穩定性都較好,所以大、中企業用JAVA開發。當然後端開發還有C++等語言,C++的特點是開發快、成本低,一些手機游戲就用C++作為後端語言。
Web前端主要用的語言是Html5、CSS3、JavaScript,還要加上AJAX。前端開發還有什麼前端呢?移動應用(APP)前端。2015年之前,開發APP的前端,要用Android和IOS,而且還必須分別開發。
2015年開始,興起了APP前端統一開發,比如MUI框架、react native。這兩種開發我都涉及到,原生android我也做過幾款APP。MUI開發用的就是Web前端的那一套東西,只不過封裝了很多的類。react native開發模仿的就是Web前端開發,用的語言是ES5,ES6。你網路上查一查就知道ES跟JS其實沒啥區別。
所以,要說哪個有前途。真不好說,因為這兩個技術就是相輔相成的。現在學前端就是從 Web前端開始。但是對於個人來說,從事前端或者後端還是有區別的。前端開發,對於有美術功底的人是有優勢的,後端開發適合編程技術功底扎實的人。
⑷ 采購是干什麼的
1.制定並完善采購制度和采購流程:
(1)根據公司的長期計劃,擬定采購部門的工作方針和目標;
(2)負責制定采購方針、策略、制度及采購工作流程與方法,確保貫徹執行;
(3)制訂招、投標管理辦法和各項物品的采購標准,並嚴格執行;
2.制定並實施采購計劃:
(1)根據公司的拓展規模以及年度的經營目標,制訂有效的采購目標和采購計劃;
(2)審核年度各部門呈報的采購計劃,統籌策劃和確定采購內容,制訂主輔料采購清單;
(3)組織實施市場調研、預測和跟蹤公司采購需求,熟悉各種物資的供應渠道和市場變化情況,據此編制采購預算和采購計劃;
(4)根據采購管理程序,參與重點和大宗采購項目的談判、簽約,檢查合同的執行和落實情況;
(5)負責組織落實公司的采購、供應材料、備品配件及其他物資供應,確保合理地組織采購,並及時供應生產所需的物資;
(6)督導檢查倉庫的驗收、入庫、發放及管理工作,確保采購物品的質量;
3.采購成本預算和控制:
(1)編制年度采購預算,實施采購的預防控制和過程式控制制,有效降低成本;
(2)采購價格審核、預算、報價,達到有效的成本控制;
(3)向各部門提出降低成本的建議,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以有效的資金保證最大的物資供應;
(4)對采購合同履行過程進行監督檢查,及時支付相關款項;
4.選擇並管理供應商:
(1)根據公司的物質需求,選定價格合理、貨物質量可靠、信譽好服務優質的供應廠商,建立長期戰略同盟;
(2)建立對供應商的資信、履約、售後服務能力及物資市場價格狀況和走勢的綜合評估系統;
(3)不斷開發新的供應渠道和供應商,加強對新老客戶的走訪和調查;
(4)制定供應商管理辦法,加強對供應商的管理、考核,確保供應商提供產品的優良性;
5.本部門建設工作:
(1)根據公司的績效管理制度,考核下屬的工作業績,並協助其制定績效改進計劃;
(2)負責采購部門采購人員的職責分工及行政事務處理;
(3)協助並參與采購人員的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
采購主管:
1.參與采購策略制定 2.監督執行物品采購計劃 3.進行采購跟蹤 4.庫存管理 5.供應商管理 來說明求職者在采購主管這個職位上是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能做好采購主管這個職位的具體工作
⑸ 如何理解一個采購職位
采購采購本身是一件很復雜、很艱難的工作,因為采購對象、供應商規模、采購項目都不盡相同,但采購人員只要靈活運用以上所述的技巧與策略,在采購中將不難一一克服困難。此外,經驗、機智與毅力都是采購人員在采購中所須要的。
采購技巧與策略(1)質量:
質量的傳統解釋是好,或優良,對采購人員而言,質量的定義應是:符合買賣約定的要求或規格就是好的質量。故采購人員應設法了解供應商對本身商品質量的認訓或了解的程度,管理制度較完善的供應商應有下列有關質量的文件:
● 質量合格證
● 商檢合格證采購人員應向供應商取得以上的資料,以利未來的交易。在我國商品的產品執行標准有國家標准、專業(部)標准及企業標准,其中又分為強制性標准和推薦性標准。
采購的活動:
市場分析
尋找供應商以及價格與服務審核 制定采購策略
實施采購(包括供應商審核RFQ,製造過程,質量控制,成本分析,價格,服務,交貨
采購的目的活動:
新產品開發 大規模製造
成本下降(產品製造) 全球化采購
外包裝若不夠堅固,倉儲運輸的損壞太大,降低作業效率,並影響利潤。外包裝若太堅固,則供應商成本增加,采購價格勢必偏高,導致商品的價格缺乏競爭力
⑹ 采購中的sourcing和buyer是指什麼,分別做什麼
1、sourcing指的是戰略采購。
一般都是正式量產前的相關工作,包括供應商開發,供應商審核,合同制定,供應商關系管理,需求與供應分析,采購成本分析,以及風險控制等等。
2、buyer指的是采購員。
負責需要的各類物資。一般來說,采購員的主要職責是根據確定的供應協議和條款,以及企業的物料需求時間計劃,並保證采購的物資與公司需求相輔,保證更好的質量。
3、它們的區別:
Sourcing一般是製造型企業用的,要求有很強的理工知識和商業感覺,是要去在全球范圍內找到最好的資源、然後將找到的貨源和資源組合在一起來更好地加以利用,側重於物料和供應商的開發,開發完成後交buyer下單跟蹤。它們的演變是隨著采購業務不斷發展的需求而出現和擴展而來的。
Buyer只是簡單的買,完成了「買」的動作和買入了某樣物資或服務,側重於下單,並跟蹤訂單。
(6)前端采購擴展閱讀:
采購員崗位職責:
1.服從分配,聽從指揮,並嚴格遵守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
2.負責公司的物資、設備的采購工作;
3.負責對所采購材料質量、數量核對工作;
4.有權拒絕未經領導同意批準的采購訂單;
5.負責辦理交驗、報賬手續;
6.負責保存采購工作的必要原始記錄,做好統計,定期上報;
7.對所承擔的工作全面負責;
8.對所采購的物資、設備要有申購單並上報采購主管;
9.協助做好有關物資采購工作的事項;
10.負責賣場本大類商品結構的制定與調整。
11.完成公司各項指標:營業額、毛利、周轉率等。
12.負責對本大類商品的分類編碼。
13.負責制定商品毛利計劃和商品價格,對商品價格進行統一管理。
14.負責供應商的開發和與供應商的談判,引進具有競爭力同時能帶來公司贏利的商品。
15.負責對營業外收入的管理與交費的追蹤。
16.負責促銷商品的選擇和與廠家的談判,並協助賣場和企劃部門開展相關促銷活動。
17.負責新品試銷分配與各門店商品銷售統一調撥管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采購員
⑺ 有線電視前端設備什麼牌子好,有線電視前端設備采購
PBI不二選擇。
⑻ 如何開發新的采購供應商
供應商可以到淘寶裡面找,裡面有很多竟價的商家,供你左挑右選,怎樣管理,下面提供一份資料。SCM 供應鏈管理編輯本段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供應鏈名稱由來
供應鏈最早來源於彼得.德魯克提出的"經濟鏈",而後經由邁克爾.波特發展成為"價值鏈",最終日漸演變為"供應鏈".
供應鏈管理定義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一種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執行供應鏈中從供應商到最終用戶的物流的計劃和控制等職能。從單一的企業角度來看,是指企業通過改善上、下游供應鏈關系,整合和優化供應鏈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以獲得企業的競爭優勢。
供應鏈管理是企業的有效性管理,表現了企業在戰略和戰術上對企業整個作業流程的優化。整合並優化了供應商、製造商、零售商的業務效率,使商品以正確的數量、正確的品質、在正確的地點、以正確的時間、最佳的成本進行生產和銷售。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就是對企業供應鏈的管理,是對供應、需求、原材料采購、市場、生產、庫存、定單、分銷發貨等的管理,包括了從生產到發貨、從供應商的供應商到顧客的顧客的每一個環節。
供應鏈管理(SCM)應用是在企業資源規劃(ERP)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把公司的製造過程、庫存系統和供應商產生的數據合並在一起,從一個統一的視角展示產品建造過程的各種影響因素。供應鏈是企業賴以生存的商業循環系統,是企業電子商務管理中最重要的課題。統計數據表明,企業供應鏈可以耗費企業高達25%的運營成本。
它主要是一種整合整個供應鏈信息及規劃決策,並且自動化和最佳化信息基礎架構的軟體,目標在於達到整個供應鏈的最佳化(在現有資源下達到最高客戶價值的滿足),為一種新的決策智能型軟體,覆蓋在所有供應鏈公司的ERP和交易處理系統之上。
SCM通常具有一個轉換介面,用以整合供應鏈上各公司的應用系統(尤其是ERP系統)及各種資料型態,此轉換會通過標准中介工具或技術,如DCOM、COBRA、ODBC等等,提供與主要決策系統互動的能力。
SCM能為企業帶來如下的益處:
增加預測的准確性。
減少庫存,提高發貨供貨能力。
減少工作流程周期,提高生產率,降低供應鏈成本。
減少總體采購成本,縮短生產周期,加快市場響應速度。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利用網路實現SCM。
即利用互聯網將企業的上下游企業進行整合,以中心製造廠商為核心,將產業上游原材料和零配件供應商、產業下游經銷商、物流運輸商及產品服務商以及往來銀行結合為一體,構成一個面向最終顧客的完整電子商務供應鏈,目的是為了采購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企業對市場和最終顧客需求的響應速度,從而提高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供應鏈管理是當前國際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企業管理的發展方向。基於企業內部范圍的管理。它將企業內部經營所有的業務單元如訂單、采購、庫存、計劃、生產、質量、運輸、市場、銷售、服務等以及相應的財務活動、人事管理均納入一條供應鏈內進行統籌管理。當時企業重視的是物流和企業內部資源的管理,即如何更快更好地生產出產品並把其推向市場,這是一種「推式」的供應鏈管理,管理的出發點是從原材料推到產成品、市場,一直推至客戶端;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生產出的產品必須要轉化成利潤,企業才能得以生存和發展,為了贏得客戶、贏得市場,企業管理進入了以客戶及客戶滿意度為中心的管理,因而企業的供應鏈運營規則隨即由推式轉變為以客戶需求為原動力的「拉式」供應鏈管理。這種供應鏈管理將企業各個業務環節的信息化孤島連接在一起,使得各種業務和信息能夠實現集成和共享。
供應鏈管理的作用
從上述定義中,我們能夠解讀出供應鏈管理包含的豐富內涵。
首先,供應鏈管理把產品在滿足客戶需求的過程中對成本有影響的各個成員單位都考慮在內了,包括從原材料供應商、製造商到倉庫再經過配送中心到渠道商。不過,實際上在供應鏈分析中,有必要考慮供應商的供應商以及顧客的顧客,因為它們對供應鏈的業績也是有影響的。
其次,供應鏈管理的目的在於追求整個供應鏈的整體效率和整個系統費用的有效性,總是力圖使系統總成本降至最低。因此,供應鏈管理的重點不在於簡單地使某個供應鏈成員的運輸成本達到最小或減少庫存,而在於通過採用系統方法來協調供應鏈成員以使整個供應鏈總成本最低,使整個供應鏈系統處於最流暢的運作中。
第三,供應鏈管理是圍繞把供應商、製造商、倉庫、配送中心和渠道商有機結合成一體這個問題來展開的,因此它包括企業許多層次上的活動,包括戰略層次、戰術層次和作業層次等。
盡管在實際的物流管理中,只有通過供應鏈的有機整合,企業才能顯著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務水平,但是在實踐中供應鏈的整合是非常困難的,這是因為:首先,供應鏈中的不同成員存在著不同的、相互沖突的目標。比如,供應商一般希望製造商進行穩定數量的大量采購,而交貨期可以靈活變動;與供應商願望相反,盡管大多數製造商願意實施長期生產運轉,但它們必須顧及顧客的需求及其變化並作出積極響應,這就要求製造商靈活地選擇采購策略。因此,供應商的目標與製造商追求靈活性的目標之間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
其次,供應鏈是一個動態的系統,隨時間而不斷地變化。事實上,不僅顧客需求和供應商能力隨時間而變化,而且供應鏈成員之間的關系也會隨時間而變化。比如,隨著顧客購買力的提高,供應商和製造商均面臨著更大的壓力來生產更多品種更具個性化的高質量產品,進而最終生產定製化的產品。
研究表明,有效的供應鏈管理總是能夠使供應鏈上的企業獲得並保持穩定持久的競爭優勢,進而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競爭力。統計數據顯示,供應鏈管理的有效實施可以使企業總成本下降20%左右,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按時交貨率提高15%以上,訂貨到生產的周期時間縮短20%~30%,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生產率增值提高15%以上。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實施供應鏈管理所帶來的巨大好處,比如HP、IBM、DELL等在供應鏈管理實踐中取得的顯著成績就是明證。
供應鏈管理:它從戰略層次和整體的角度把握最終用戶的需求,通過企業之間有效的合作,獲得從成本、時間、效率、柔性等最佳效果。包括從原材料到最終用戶的所有活動,是對整個鏈的過程管理。
SCM(供應鏈管理)是使企業更好地采購製造產品和提供服務所需原材料、生產產品和服務並將其遞送給客戶的藝術和科學的結合。供應鏈管理包括五大基本內容。
計劃:這是SCM的策略性部分。你需要有一個策略來管理所有的資源,以滿足客戶對你的產品的需求。好的計劃是建立一系列的方法監控供應鏈,使它能夠有效、低成本地為顧客遞送高質量和高價值的產品或服務。
采購:選擇能為你的產品和服務提供貨品和服務的供應商,和供應商建立一套定價、配送和付款流程並創造方法監控和改善管理,並把對供應商提供的貨品和服務的管理流程結合起來,包括提貨、核實貨單、轉送貨物到你的製造部門並批准對供應商的付款等。
製造:安排生產、測試、打包和准備送貨所需的活動,是供應鏈中測量內容最多的部分,包括質量水平、產品產量和工人的生產效率等的測量。
配送:很多"圈內人"稱之為"物流",是調整用戶的定單收據、建立倉庫網路、派遞送人員提貨並送貨到顧客手中、建立貨品計價系統、接收付款。
退貨:這是供應鏈中的問題處理部分。建立網路接收客戶退回的次品和多餘產品,並在客戶應用產品出問題時提供支持。
供應鏈管理的意義
通過建立供應商與製造商之間的戰略合作關系,可以達到以下目標:
(1)對於製造商/買主
降低成本(降低合同成本)、實現數量折扣和穩定而有競爭力的價格、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庫存水平、改善時間管理、縮短交貨提前期和提高可靠性、優化面向工藝的企業規劃、更好的產品設計和對產品變化更快的反應速度、強化數據信息的獲取和管理控制。
(2)對於供應商/賣主
保證有穩定的市場需求、對用戶需求更好地了解/理解、提高運作質量、提高零部件生產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對買主交貨期改變的反應速度和柔性、獲得更高的(比非戰略合作關系的供應商)利潤。
(3)對於雙方
改善相互之間的交流、實現共同的期望和目標、共擔風險和共享利益、共同參與產品和工藝開發,實現相互之間的工藝集成、技術和物理集成、減少外在因素的影響及其造成的風險、降低機會主義影響和投機幾率、增強解決矛盾和沖突的能力、訂單、生產、運輸上實現規模效益以降低成本、減少管理成本、提高資產利用率。SCM發展趨勢編輯本段
全球供應鏈系統合作關系的六大發展趨勢將影響製造商和他們顧客之間在全球范圍內做交易的方式:
一、Internet把合作關系推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而所有這些在一年前為任何人所不能預測
在新型的B2B商業時代,新一代提供商已經能在爆炸性的數據擴張條件下管理交易進行的情況,成千上萬的商家為提供貿易的宿主權而進行激烈的競爭,這個競爭推動了信息化的進程。還有一些公司在客戶端配備復雜的軟體來完成企業內部和外部之間處理過程的革命化化變革。去年是應用程序提供商(ASP)大行其道的開始,也就是各個客戶不必要去購買商業軟體而從ASP服務商處租用,解決了自己裝軟體並進行維護的復雜安裝和無窮的升級煩惱。這種煩惱對於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的購買者來說更是切膚之痛,所以ASP大有作為。
二、外包成為了一個成熟的概念
產品提供商已經不再是顧客首先想到的解決問題求助者。經常是由於供應商滿足不了顧客的實際需要導致客戶關系的失敗。這些失敗對於所有參與其中的人員都是一個教訓,它使得供應商不要承諾其提供不了的服務,客戶也要採取更多實際一些的期望。外包的概念於是深入人心。
三、真正的合作關系逐漸地在形成
在很多的情況下,公司願意將一小部分供應鏈系統外包出去,作為對供應商能力的一個測驗。而公司以後會繼續把其它更多的部分交出去,讓更加專業的公司去做,同時雙方保持一種良好的交流合作關系,公司不會停止對全部處理過程的控制權利。
四、沒有保障的合作
合作關系已經到來,但也可以說可能很快又要結束或者溜開,有時是因為一些超越雙方所能控制的原因,說到根本還是利益的所在。這樣的結合有可能從開始就是一個不般配的。合並和收購可以改變公司長期的交易,成功的公司常常持續不斷地再次評價其製造商,一個性能上的故障將很快結束一個合作關系。
五、盡管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尋找真正的全球供應商的活動還在繼續
僅僅還在一年以前,公司還在經常抱怨參加產品開發的第三方的無故缺席,落得只有自己一個公司來管理供應鏈的結果。當然,許多缺乏內部處理流程的公司轉而尋求全球范圍內的資源、製造和銷售。由於有了Internet這個神奇的驅動,合作雙方都在快速地向全球規模的合作前進。一些公司已經宣稱找到了理想的合作夥伴,但實際上很少的公司真正達到了所有的要求。
六、高級質量的客戶服務是成功商業計劃的重要部分
有這樣一個事實,很少公司真正按照承諾實現所應該實現的,但不要太看重這一點。從整體上來說,目前所有的努力都集中在滿足前端銷售的服務,並提供響應的同等可靠的售後支持服務,這是向高質量客戶服務進展的一個必要的過程。
⑼ 我想請問下合肥京東方在前端工作的品質工程師的待遇怎麼樣是不是要和采購部的一起經常出差萬分謝謝
後工程 製造三科整機 以後上班將沒有加班費,每天夠產量有獎勵,產量會不定時的往上提、什麼時候提?提多少? 全看領導心情、 製造一科 製造三科 開始兩班兩倒 (貌似整機兩班兩倒的時候算上加班費,一個月才兩千三! )------------ 一個月上30天不休息、沒有加班費(有加班費才2300),產量提高(比以前更累)
京東方 悲劇吧、去死吧、滾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