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Web前端崗位面試題有哪些
不過貌似這些個都比較尖銳
❷ 列印機京瓷2011a2jl能拆卸嗎
列印機京瓷2011a2jl是能拆卸的。京瓷2011是一台多功能列印機,可以列印,復印,掃描。
❸ 博世gcd12jl能提高轉速嗎
是「曲軸位置感測器」,通常安裝在曲軸前端、凸輪軸前端或者飛輪上。主要作用是檢測活塞上止點、曲軸轉角及發動機轉速,從而提供點火時刻(點火提前角)、確認曲軸位置的信號。
❹ 國產殲-10 戰斗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戰機嗎
我國自行研製的最先進的戰斗機是J10 (只能說是我國研製的最先進的!)
你喜歡自己慢慢看吧
《中國航空報》載文介紹了成飛研製中國新一代先進戰機――殲10的歷程,這可以看作是「中國官方媒體正式披露殲-10研發內幕。 幾乎是在同一時間沈飛、成飛、陝飛向世人披露了中國研製先進戰機的情況,確實令廣大軍事愛好者們歡欣鼓舞,也驗證了貝貝的預言:殲10連同飛豹新改、武直10、預警機等將很快公開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但時間如此之短,卻是貝貝的始料不及的 。
⒈殲10是否正式列裝部隊?
據《中國航空報》報道:「由我國自行研製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戰機已經設計定型,正式裝備部隊!新型戰機的研製成功,在中國航空發展史上寫下了劃時代的篇章。」這是中國官方首次證實殲10已經正式列裝,足已解開縈繞廣大軍事愛好者心頭數年的迷團。
⒉殲10是什麼時間立項的,研製背景如何?
據《中國航空報》報道:20年前,當國外先進的第三代戰機開始裝備並應用實戰時,中國航空人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和責任。當時,我國航空工業面臨的現狀是水平低、基礎差、人才斷層明顯。就是在這樣的起點上,新型戰機研製的先驅者們開始了一項偉大的創舉――研製適應跨世紀作戰環境的第三代殲擊機。80年代初期,新型戰機研製採用了當今國際先進技術,技術新,要求高,其新材料、新成品數量完全突破了研製一架新機的國際慣例。1986年春天,北京。在一個簡陋的辦公室里,科工委的領導宣布:新式氣動布局方案為我國新一代戰機的總體方案。隨後,56歲的宋文驄被國防科工委任命為新型戰機總設計師。
另據國外媒體披露:殲-10的項目驗證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當時由成都飛機公司和第811飛機設計所在已經流產的殲-9型戰斗機(採用帶鴨翼的三角翼的氣動布局,速度達到2.5馬赫,是典型的空防型戰斗機,作戰對象是原蘇聯的米格-29和蘇-27)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後來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貝貝判斷應是中美「蜜月期」的終結),於1988年(這個時間有誤,應為1986年――貝貝引注)重新將這款新型戰斗機的設計定位在一種採用新技術的中型多用途戰斗機上,以替換中國空軍龐大的殲-6、殲-7和強-5機隊,並有效應對當時同類型的西方戰斗機。
⒊殲10是什麼時間首飛成功的,又是在什麼時間裝備部隊的?
據《中國航空報》報道:某年3月23日下午,2點40分。成都某機場,隨著一陣轟鳴, 01架新型戰機如利箭般射向天空,直沖雲霄。當天,氣象條件不夠理想,但國家功勛飛行員雷強在預定高度飛了三圈後就主動請戰,又多飛了一圈。精彩的飛行令人振奮,漂亮的通場讓全場歡呼不已。輕輕擺動的機翼,表達了雷強內心的激動與自豪,更展示了他嫻熟、高超的飛行技術。當雷強駕駛著飛機輕盈地劃過一道美麗的弧線,平穩的降落在跑道上時,機場上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人們激動地握手擁抱,欣喜若狂。走下飛機的雷強更是無比興奮地說:這才叫真正的戰斗機!
這里的「某年3月23日」經查證是「1998年3月23日」,中國把這一天定為殲10首飛成功的日期。據國外媒體透露:實際上殲-10的首架原型機於1996年中期就首飛成功了,1998年3月23日試飛的是經過重大改進後的03號原型機。為了使殲10盡快研製成功並裝備部隊,成飛總共生產了五架原型機,機號1003-1007;兩架地面測試平台,機號1008-1009;兩架預生產型殲-10中的首架也於2002年6月28日首飛成功。 從2003年2月開始,至少七架預生產型殲-10(機號1010-1016,沒有裝備雷達)陸續提供給了中國空軍主要進行作戰測試和評估,而其餘的幾架則留在位於陝西閻良的中國空軍試飛訓練中心用於後續項目研發;於當年年底殲-10的飛行測試工作全面完成,並獲得了「准生證」――生產許可證,請看《中國航空報》公開報道中的兩段文字:「2003年12月25日,隨著試飛員徐勇凌駕機准確命中靶機,新機的定型試飛任務,乃至整個重點工程都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這真是定型試飛千般苦,一彈開花定乾坤。為了這一天,中國航空人整整等待了二十年!二十年歲月崢嶸,新機,終於被磨成了藍天利劍!」「2003年底,當國產全新理念的數字電傳式飛機某新機成功按節點順利完成定型試飛時,多少人喜極而泣!新型戰機那沖天而起的英姿,那游弋藍天的瀟灑,那捕捉目標的機警,那噴發怒火的威力。這一切,使我們每一名中國當代航空人,怎能不激動、不自豪、不振奮!」 另據國外媒體報道:生產型殲10已於2004年8月正式列裝中國空軍,首個裝備殲-10的戰斗機團(可能歸駐中國西南、印度當面的第44航空師)將於2005年底形成初始作戰能力,這還是比較可信的。
⒋殲10究竟採用哪些關鍵技術?
殲10作為一種能夠適應21世紀空戰環境的先進戰機採用了諸多新技術。貝貝只能根據公開報道列舉一二:
⑴數字電傳飛控技術。據《中國航空報》報道:「被列為國家重大專項的新型戰機,要實現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戰術要求,不僅要選擇一套切實可行的總體方案,還必須突破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其中,數字電傳飛控設計在我國是一項全新的技術,作為四大關鍵技術之一,它的成敗直接關繫到總體方案的成功,一旦出現意外必將導致機毀人亡。國外,凡是採用數字電傳飛控技術的飛機,都出現過類似的慘劇。」「1996年3月的一天,在「鐵鳥」試驗大廳里,壯觀的「鐵鳥」台靜卧著整裝待發。楊偉健步跨入「鐵鳥」試驗座艙,艙外,幾十雙眼睛緊張地注視著他。上電!開液壓!加油門!滑跑,起飛!各種指示燈交替閃爍,整個試驗過程順利流暢。試驗結果表明:系統運行正常!電傳飛控系統試驗成功了!這是我國在沒有任何研製經驗的情況下取得的成功!……正是這套先進的飛控系統,為後來確保新型戰機首飛成功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得極具風險、技術難度巨大、最令人擔心的數字電傳飛控系統成為最讓試飛員放心的系統。」
綜合國外媒體的消息:殲-10為「放寬靜穩度」設計,並採用四餘度線傳飛行控制系統。這是中國戰斗機首次採用這種當前最先進的飛行控制系統。此前,中國空軍使用一架經過特殊改制的殲-8Ⅱ技術驗證機測試了經過重新設計的線傳飛控系統,這顯示出殲-10的線傳飛控系統應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產物。可見,殲10同中國其他先進武器裝備的研發一樣也是集體協作的結果,在這一項關鍵技術上沈飛也是出了力的。
⑵航空電子系統。這是新型戰機的又一關鍵技術,據《中國航空報》報道:1996年5月,我國規模最大、系統最復雜的第三代航電綜合試驗獲得成功!不僅縮小了與國外的差距,而且使我國航電系統的開發技術有了新的突破,填補了我國航空電子技術領域的空白。
⒌殲10型號研製情況如何?
在《中國航空報》的報道中多次提到「型號研製」、「型號試飛」等術語,並沒有引起多少軍事愛好者的注意。「型號研製」標志殲10的研製工作進入了改進改型階段;「型號試飛」成功說明相應的型號已經研製成功。
綜合各方面的消息,貝貝判斷殲10最起碼有三種型號已經研發成功或正工研製當中。
⑴殲10A。這也是殲10的單座基本型。據報道,首批投入生產的殲10A為50架,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的殲-10的生產能力為每月兩架。
⑵殲10B。這是殲10的雙座改型,作為單座殲-10A基本型的補充,已於2003年12月首飛成功。主要改進:加長了機身,以容納後座艙和增大載油能力。國外媒體推測:從改型機的外觀特徵來看,殲10B 並不是教練機,而是一種戰斗轟炸機,亦或是電子戰/防空壓制型。
⑶殲10C。這是計劃發展中的海軍型號,應該是一種雙發艦載戰斗機,這需要對殲-10進行重新設計。 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在後面貝貝還要專門論及。在《中國航空報》的報道中提到了兩點:一是新型飛機前起落架採用了一種超高強度材料,機械加工難度很大,很顯然這超出了一般的陸基戰斗機的需要;二是殲10某型號機已經成功進行了彈射試飛,陸基戰斗機需要彈射起飛嗎?
⒍殲10「彈射試飛成功」預示著什麼?
在《中國航空報》的那篇報道中,有幾處提到「彈射試飛」,貝貝開始以為是自己看錯了或者是原文的字打錯了,但仔細研讀發現不是那麼回事:「……那是在新機第一次彈射試飛中,由於責任重大,光電經緯儀的操作人員非常緊張,生怕抓不到目標,得不到彈射數據,遲遲沒有發出彈射命令。在那稍縱即逝的時刻,周自全試飛總師在機場上一把抓起電話下令彈射:『出了問題我負責!』激動的聲音讓在場的人們都吃了一驚。彈射成功了,周總長長出了一口氣。一句『出了問題我負責』,這其中包含著多少壓力與抉擇。」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陸基戰斗機是用不著進行「彈射試飛」的,這是否可以說明以下兩點呢?一是殲10的海軍型確實存在,貝貝以為這次「彈射試飛」極有可能就是為殲10的後續海軍型號作技術驗證;二是既然殲10的彈射試飛已經取得了成功,那麼困繞我們的航母彈射器已經研製成功;三是中國的航母計劃已在實施當中,這個推斷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⒎殲10是否擁有空中加油的能力?
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請看《中國航空報》的報道:「為完成新機的空中加油試飛,試飛團先期就曾進行過大量的准備工作。團長張景亭親自駕駛的受油飛機與加油機進行了『腋下加油』訓練,飛機近到可以清楚看見對方飛機的鉚釘和標識。」「最後,張景亭和試飛員們一起,通過認真分析研究和觀看錄像資料,並結合國內外加油的成功經驗,終於找准了問題。在實際試飛中,試飛員採用了餘光看錐套、逐漸逼近的試飛方法,最終成功完成了新機的『戰略對接』。」貝貝以為,說這是「戰略對接」,絕不為過!
⒏殲10的「心臟」如何?
「心臟病」是中國武器裝備的通病,不論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是水裡游泳的皆是如此。人們自然十分關心殲10的狀況又如何呢?這一點《中國航空報》的報道中沒有提及。
據稱俄羅斯於2001年一次性向中國提供了至少54台AL-31FN型航空發動機,殲10的初期生產型採用俄制發動機是確實無疑的。但俄羅斯拒絕向中國發放該型發動機的生產許可證,為了不受制於人,後續機型肯定要採用新近研發成功的國產型發動機。據報道:中國更先進的矢量發動機正在緊鑼密鼓的研製當中,這可以使殲10的機動性能得到大大提升。
⒐殲10的性能究竟如何?
殲-10的座艙設計基本擺脫了為中國軍工所熟悉的原蘇式戰機的設計風格,航電設備採用了更加符合人―機工效的設計組合:大熒屏抬頭顯示儀、三台液晶多功能平顯,油門和推桿控制系統、數據存儲系統、先進的自動航行和氣象數據電腦和頭盔瞄準具。這使殲10具有了現代戰機的風格,初顯王者風范。
從一次國內電子技術展中獲得的消息,殲-10有可能採用了國產JL-10A型雷達,這是一種先進的多模機載雷達,其性能大家可以查閱有關資料。
殲-10擁有強大的武器系統:配裝一門半埋入式雙管23毫米機炮;機身下共有11個掛架,其中六個在機翼下、一個在機腹下中軸線上、其餘四個為機腹下方兩側,可以推斷其武器外掛載荷要在5噸以上,這就為武器配置提供了更大的選擇性。 殲10執行空戰任務時,可以掛載PL-8近距格鬥彈,國產PL-12中距攔射彈,並具有發射俄制R-73近距格鬥彈和R-77中距彈的能力;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可以攜帶多種國產或俄制空地精確制導/非制導武器。
⒑殲10的性能與西方同類型戰機相比處於什麼水平?
殲-10是一種屬於第三代水準的中型戰斗機,作戰性能應當不遜於F-16C和幻影2000-5。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中國相繼研發出殲-7、殲-8等戰機,走出自行研發第一步,縮短了與先進國家間的技術差距。但應世界局勢和國家發展的需要,現役戰機不能完全滿足要求,必須發展一種看齊世界先進水平的戰機。在將航空工業列入國家863高科技發展計劃背景下,中國航空工業挑起重擔,研發新機,這就是外界議論頗多的殲-10新型戰機。
西方按其劃分戰機的方法,將殲-10劃分為典型的第三代戰機,認為它將是中國第一種
裝備部隊的國產第三代戰機、第一種真正兼有空優/對地雙重作戰能力的國產戰機,預計2010年以前投入現役。
當今世界,空軍戰機配置先進合理的國家,均採用高低搭配的方式,如法國的「陣風」和「幻影」、瑞典的「雷」和「鷹獅」、俄羅斯的蘇-27和米格-29等。其中美國F-15加F-16的高低配置方案,也為中國所接受,殲-10就扮演了低的角色,當然也或多或少地瞄準了F-16的設計。在設計研製過程中,需要解決數字線傳三軸靜不安定控制、翼身融合、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這三個第三代戰機的主要技術特徵,工作艱巨。外界傳聞比較集中的說法認為,這時中國從國外得到一些較重要的援助,以色列向中國提供了改進自F-16A的「幼獅」輕型戰機的樣機和技術資料,殲-10正是以色列戰機「幼獅」的中國翻版。
氣動先進,性能優異
外界根據資料和設想圖判斷推測,殲-10是一種單發單垂尾10噸級輕型空中優勢多用途戰機,採用國際上新一代戰機流行的機腹進氣、雙三角中單翼加三角前翼的近耦合鴨式氣動布局,其優點是既能發揮三角翼飛機高空高速的優勢,又通過前翼增加升力,保證中低空亞音速格鬥的機動性並大幅縮短起降距離。這些推測反映了殲-10的作戰任務與「幼獅」有所不同:「幼獅」採用下單翼和固定式進氣道,以戰場遮斷為主,奪取制空權為輔;而殲-10則是中單翼,帶中心激波錐的二元可調進氣道,強調低空空戰格鬥性能和高空高速的機動性,並兼有對地攻擊性能。而且因為進氣口前移,進氣道略帶S形(渦輪葉片不至於一覽無遺,可以降低發動機的雷達反射回波),翼身融合體更加飽滿,所以殲-10的隱身性能和內部油箱容量也更佳。推測認為,殲-10前起落架為雙輪,考慮了粗暴著陸的需求。主起落架在機身下方,讓出了寶貴的機翼下方空間,便於攜帶更多外掛武器,預計外掛點可達到11個。
殲-10性能參數估計為:機長14.57米,翼展8.78米,機高:5.3米,後掠角50-52度,翼面積40平方米,垂尾面積8.4平方米,推力122千牛頓,高空的最大速度:2.0馬赫,低空最大速度:1.2馬赫(1473公里/小時),最大升限18000米,作戰半徑1100公里,最大航程2500公里,最大起飛重量19277公斤,載彈量7000公斤,推重比大於1.1。外掛11個(機身下5個,每側翼下3個),外掛副油箱最大4100升(1500×2、1100×1)這些數據表明,殲-10除維持正常平飛外,還有足夠的推力來滿足執行各種機動動作的需要,使水平加速、爬升、盤旋等性能均有較大提升,甚至可以在空中格鬥狀態下毫不費力地垂直向上爬升。
內功深厚,蓄勢待發
殲-10極有可能同其他第四代戰機一樣,採用四重數位化線傳飛控系統。使用四重系統而非三重系統的好處是可以允許戰機在執行任務時出現兩次故障。如果出現第二次故障,對於三重系統來說,將會出現好壞各一的局面,萬一好的系統要向左轉,壞的系統要向右飛,飛機將無所適從。但若是四重數位化線傳飛控系統,好壞系統的比例仍是2比1,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飛機仍可正常飛行。殲-10的多個獨立翼面,若皆由四重數位化線傳飛控系統控制,那麼當這些控制面協調動作完成機身轉向時,可以讓飛機在沒有俯仰、傾斜的狀態下上下左右轉換方向。
由於需控制的翼面較多,已不可能再用人力和機械傳動系統來控制,殲-10也可能相應地採用先進的四餘度電傳控制,通過感測器感受手對操縱桿的壓力,轉為電信號送往控制電腦,由電腦根據飛機實時情況計算出最佳控制量,並把控制信號送往舵面操縱系統,再調整飛機姿態。這樣既減輕了飛行員的負擔,又充分發揮鴨式飛機機動性,也保證了控制系統的冗餘度和生存能力。
雷達方面,預計將採用國產脈沖多普勒JL-10雷達,搜索距離100千米~130千米,攻擊距離80千米~90千米,可同時跟蹤6個目標,並選定4個加以鎖定摧毀;遠期將採用國產相控陣雷達或俄羅斯「甲蟲」、「珍珠」雷達。據悉,殲-10採用了俄制AL-31F渦扇噴氣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為12260千牛,自身推重比在8左右,其優越表現在國際上頗有口碑,可說是中國軍機使用過的最好的發動機,這為殲-10的機動性超越同類機型提供了有力保證。中國可能還將從俄羅斯引進AL-37推力矢量控制發動機,進一步加強殲-10的實力。
火控系統與武器方面,機炮可能是國產6管23mm加特林炮或23-3雙管機炮;空空武器包括霹靂-8、霹靂-11等導彈;公開展覽上頻頻露面的離軸發射角達120度的瞄準頭盔,也應該會加以應用;中國機載光電探測吊艙已基本成熟,因此殲-10在不久的將來,可使用包括激光導引炸彈在內的多種精確制導武器,如R-73、R-77等俄制空空導彈及C-801、Kh-41反艦導彈等。殲-10如若順利研製成功,將成為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進入21世紀的主要裝備,也將成為中國航空工業的里程碑。殲-10應當有著較殲-7、殲-8優良的作戰性能,可以和殲-8Ⅱ、FC-1、蘇-27SMK、蘇-30及防空導彈系統高低搭配,構成大密度、大縱深、高中低空互為重疊的立體防空網,滿足21世紀空戰要求,為國防做出重大貢獻。-01 16:07:20) 殲-10戰斗機是近年來流傳在廣大軍事愛好者中的「不滅傳說」。近日又有消息稱,殲-10戰斗機將在11月4日第四屆珠海航展上亮相,但是主辦方並未證實,殲-10戰斗機何時揭開神秘面紗仍是問號。
卧薪嘗膽,奮起直追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中國相繼研發出殲-7、殲-8等戰機,走出自行研發第一步,縮短了與先進國家間的技術差距。但應世界局勢和國家發展的需要,現役戰機不能完全滿足要求,必須發展一種看齊世界先進水平的戰機。在將航空工業列入國家863高科技發展計劃背景下,中國航空工業挑起重擔,研發新機,這就是外界議論頗多的殲-10新型戰機。
西方按其劃分戰機的方法,將殲-10劃分為典型的第三代戰機,認為它將是中國第一種裝備部隊的國產第三代戰機、第一種真正兼有空優/對地雙重作戰能力的國產戰機,預計2010年以前投入現役。
當今世界,空軍戰機配置先進合理的國家,均採用高低搭配的方式,如法國的「陣風」和「幻影」、瑞典的「雷」和「鷹獅」、俄羅斯的蘇-27和米格-29等。其中美國F-15加F-16的高低配置方案,也為中國所接受,殲-10就扮演了低的角色,當然也或多或少地瞄準了F-16的設計。在設計研製過程中,需要解決數字線傳三軸靜不安定控制、翼身融合、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這三個第三代戰機的主要技術特徵,工作艱巨。外界傳聞比較集中的說法認為,這時中國從國外得到一些較重要的援助,以色列向中國提供了改進自F-16A的「幼獅」輕型戰機的樣機和技術資料,殲-10正是以色列戰機「幼獅」的中國翻版。
外界根據資料和設想圖判斷推測,殲-10是一種單發單垂尾10噸級輕型空中優勢多用途戰機,採用國際上新一代戰機流行的機腹進氣、雙三角中單翼加三角前翼的近耦合鴨式氣動布局,其優點是既能發揮三角翼飛機高空高速的優勢,又通過前翼增加升力,保證中低空亞音速格鬥的機動性並大幅縮短起降距離。這些推測反映了殲-10的作戰任務與「幼獅」有所不同:「幼獅」採用下單翼和固定式進氣道,以戰場遮斷為主,奪取制空權為輔;而殲-10則是中單翼,帶中心激波錐的二元可調進氣道,強調低空空戰格鬥性能和高空高速的機動性,並兼有對地攻擊性能。而且因為進氣口前移,進氣道略帶S形(渦輪葉片不至於一覽無遺,可以降低發動機的雷達反射回波),翼身融合體更加飽滿,所以殲-10的隱身性能和內部油箱容量也更佳。推測認為,殲-10前起落架為雙輪,考慮了粗暴著陸的需求。主起落架在機身下方,讓出了寶貴的機翼下方空間,便於攜帶更多外掛武器,預計外掛點可達到11個。
殲-10性能參數估計為:機長14.57米,翼展8.78米,推力122千牛頓,最大速度2.0馬赫,最大升限18000米,作戰半徑1100公里,最大航程2500公里,最大起飛重量19277公斤,載彈量7000公斤,推重比大於1.1。這些數據表明,殲-10除維持正常平飛外,還有足夠的推力來滿足執行各種機動動作的需要,使水平加速、爬升、盤旋等性能均有較大提升,甚至可以在空中格鬥狀態下毫不費力地垂直向上爬升。
內功深厚,蓄勢待發
殲-10極有可能同其他第四代戰機一樣,採用四重數位化線傳飛控系統。使用四重系統而非三重系統的好處是可以允許戰機在執行任務時出現兩次故障。如果出現第二次故障,對於三重系統來說,將會出現好壞各一的局面,萬一好的系統要向左轉,壞的系統要向右飛,飛機將無所適從。但若是四重數位化線傳飛控系統,好壞系統的比例仍是2比1,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飛機仍可正常飛行。殲-10的多個獨立翼面,若皆由四重數位化線傳飛控系統控制,那麼當這些控制面協調動作完成機身轉向時,可以讓飛機在沒有俯仰、傾斜的狀態下上下左右轉換方向。
由於需控制的翼面較多,已不可能再用人力和機械傳動系統來控制,殲-10也可能相應地採用先進的四餘度電傳控制,通過感測器感受手對操縱桿的壓力,轉為電信號送往控制電腦,由電腦根據飛機實時情況計算出最佳控制量,並把控制信號送往舵面操縱系統,再調整飛機姿態。這樣既減輕了飛行員的負擔,又充分發揮鴨式飛機機動性,也保證了控制系統的冗餘度和生存能力。
雷達方面,預計將採用國產脈沖多普勒JL-10雷達,搜索距離100千米~130千米,攻擊距離80千米~90千米,可同時跟蹤6個目標,並選定4個加以鎖定摧毀;遠期將採用國產相控陣雷達或俄羅斯「甲蟲」、「珍珠」雷達。據悉,殲-10採用了俄制AL-31F渦扇噴氣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為12260千牛,自身推重比在8左右,其優越表現在國際上頗有口碑,可說是中國軍機使用過的最好的發動機,這為殲-10的機動性超越同類機型提供了有力保證。中國可能還將從俄羅斯引進AL-37推力矢量控制發動機,進一步加強殲-10的實力。
火控系統與武器方面,機炮可能是國產6管23mm加特林炮或23-3雙管機炮;空空武器包括霹靂-8、霹靂-11等導彈;公開展覽上頻頻露面的離軸發射角達120度的瞄準頭盔,也應該會加以應用;中國機載光電探測吊艙已基本成熟,因此殲-10在不久的將來,可使用包括激光導引炸彈在內的多種精確制導武器,如R-73、R-77等俄制空空導彈及C-801、Kh-41反艦導彈等。殲-10如若順利研製成功,將成為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進入21世紀的主要裝備,也將成為中國航空工業的里程碑。殲-10應當有著較殲-7、殲-8優良的作戰性能,可以和殲-8Ⅱ、FC-1、蘇-27SMK、蘇-30及防空導彈系統高低搭配,構成大密度、大縱深、高中低空互為重疊的立體防空網,滿足21世紀空戰要求,為國防做出重大貢獻。
http://202.108.43.235/upload/11/23/37/1428112337.4066872.jpg
❺ 前端匯流排頻率是否受外頻的限制
前端匯流排(FSB)頻率
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由於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即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位寬)÷8。目前PC機上所能達到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幾種,前端匯流排頻率越大,代表著CPU與內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量越大,更能充分發揮出CPU的功能。現在的CPU技術發展很快,運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夠大的前端匯流排可以保障有足夠的數據供給給CPU。較低的前端匯流排將無法供給足夠的數據給CPU,這樣就限制了CPU性能得發揮,成為系統瓶頸。前端匯流排的速度主要是用前端匯流排的頻率來衡量,前端匯流排的頻率有兩個概念:一就是匯流排的物理工作頻率(即我們所說的外頻),二就是有效工作頻率(即我們所說的FSB頻率),它直接決定了前端匯流排的數據傳輸速度。由於INTEL跟AMD採用了不同的技術,所以他們之間FSB頻率跟外頻的關系式也就不同了:現時的INTEL處理器的兩者的關系是:FSB頻率=外頻X4;而AMD的就是:FSB頻率=外頻X2。舉個例子:P4 2.8C的FSB頻率是800MHZ,由那公式可以知道該型號的外頻是200MHZ了;又如BARTON核心的Athlon XP2500+ ,它的外頻是166MHZ,根據公式,我們知道它的FSB頻率就是333MHZ了!目前的Pentium 4處理器已經有了800MHZ的前端匯流排頻率,而AMD處理器的最高FSB頻率為400MHZ,這一點Intel處理器還是比較有優勢的。
外頻與前端匯流排頻率的區別:
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數據傳輸的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千萬次;而100MHz前端匯流排指的是每秒鍾CPU可接受的數據傳輸量是100MHz×64bit=6400Mbit/s=800MByte/s(1Byte=8bit)。
❻ 前端可視化開發平台哪個好用
ThingJS 不錯,ThingJS 基於 HTML5 和 WebGL 技術,可方便地在主流瀏覽器上進行瀏覽和調試,支持 PC 和移動設備。
❼ pc端 前端頁面 js燈箱效果能放大縮小嗎
可以監聽滾輪事件 mousewheel 判斷是點擊的圖片是否顯示,顯示的話 先屏蔽滾動事件 然後獲取到你顯示出來的容器 改變一下img的css的 transform :scale屬性,也可以判斷下滾動方向進行放大和縮小 如果沒有顯示 就不採取任何處理
❽ 長安星卡S201發動機型號JL473Q曲軸位置感測器裝在哪
長安星卡s201,發動機型號JL473Q的曲軸位置感測器在曲軸皮帶輪上後方,打開副駕駛座椅就能看到,(在接溫器正下方),三根線分別為紅、青、黑。
❾ 小區監控解決方案
前端系統
1、攝像機的選擇
攝像部分的主體是攝像機,其功能為觀察、收集信息。攝像機的性能及其安裝方式是決定系統質量的重要因素。光導管攝像機目前已被淘汰,由電荷耦合器件簡稱CCD攝像機所取代。其主要性能及技術參數要求如下:
1)色彩:攝像機有黑白和彩色兩種,通常黑白攝像機的水平清晰度比彩色攝像機高,且黑白攝像機比彩色攝像機靈敏,更適用於光線不足的地方和夜間燈光較暗的場所。黑白攝像機的價格比彩色便宜。但彩色的圖像容易分辨衣物與場景的顏色,便於及時獲取、區分現場的實時信息。
2)清晰度:有水平清晰度和垂直清晰度兩種。垂直方向的清晰度受到電視制式的限制,有一個最高的限度,由於我國電視信號均為PAL制式,PAL制垂直清晰度為400行。所以攝像機的清晰度一般是用水平清晰度表示。水平清晰度表示人眼對電視圖像水平細節清晰度的量度,用電視線TVL表示。
目前選用黑白攝像機的水平清晰度一般應要求大於500線,彩色攝像機的水平清晰度一般應要求大於400線。
3)照度:單位被照面積上接受到的光通量稱為照度。Lux(勒克斯)是標稱光亮度(流明)的光束均勻射在lm2面積上時的照度。攝像機的靈敏度以最低照度來表示,這是攝像機以特定的測試卡為攝取標,在鏡頭光圈為0.4時,調節光源照度,用示波器測其輸出端的視頻信號幅度為額定值的10%,此時測得的測試卡照度為該攝像機的最低照度。所以實際上被攝體的照度應該大約是最低照度的10倍以上才能獲得較清晰的圖像。
目前一般選用黑白攝像機的最低照度,當相對孔徑為F/1.4時,最低照度要求選用小於0.1Lux;選用彩色攝像機的最低照度,當相對孔徑為F/1.4時,最低照度要求選用小於0.2Lux。
3)同步:要求攝像機具有電源同步、外同步信號介面。對電源同步而言,使所有的攝像機由監控中心的交流同相電源供電,使攝像機場同步信號與市電的相位鎖定,以達到攝像機同步信號相位一致的同步方式。
對外同步而言,要求配置一台同步信號發生器來實現強迫同步,電視系統掃描用的行頻、場頻、幀頻信號,復合消隱信號與外設信號發生器提供的同步信號同步的工作方式。
系統只有在同步的情況下,圖像進行時序切換時就不會出現滾動現象,錄、放像質量才能提高。
4)電源:攝像機電源一般有交流220V,交流24V,直流12V,可根據現場情況選擇攝像機電源但推薦採用安全低電壓。選用12V直流電壓供電時,往往達不到攝像機電源同步的要求,必須採用外同步方式,才能達到系統同步切換的目的。
5)自動增益控制(AGC):在低亮度的情況下,自動增益功能可以提高圖像信號的強度以獲得清晰的圖像。目前市場上CCD攝像機的最低照度都是在這種條件下的參數。
6)自動白平衡:當彩色攝像機的白平衡正常時,才能真實地還原被攝物體的色彩。彩色攝像機的自動白平衡就是實現其自動調整。
7)電子亮度控制:有些CCD攝像機可以根據射入光線的亮度,利用電子快門來調節CCD圖像感測器的曝光時間,從而在光線變化較大時可以不用自動光圈鏡頭。使用電子亮度控制時,被攝景物的景深要比使用自動光圈鏡頭時要小。
8)逆光補償:在只能逆光安裝的情況下,採用普通攝像機時,被攝物體的圖像會發黑,應選用具有逆光補償的攝像機才能獲得較為清晰的圖像。
2、鏡頭選擇
鏡頭按功能和操作分類:
1)攝取靜態目標的攝像機,可選用固定焦距鏡頭,當有視角變化要求的動態目標攝像場合,可選用變焦距鏡頭。鏡頭焦距的選擇要根據視場大小和鏡頭到監視目標的距離而定。
F=A × L/B
式中 F——焦距(mm);
A——像場、寬(mm);
L——鏡頭到監視目標的距離;
B——視場高(L、B採用相同的度量單位)。
2)選擇鏡頭焦距時,必須考慮攝像機圖像敏感器畫面的尺寸,有2/3」、1/2」、1/3」、1/4」四種型式,這四種模式都具有垂直X水平尺寸為3X4的方位比,而四種模式攝像機對應於某一個鏡頭,則下一個模式正好與它上一個模式攝像機相差一個鏡頭焦距的檔次。如專1/2」攝像機使用16mm鏡頭的視角范圍正好與1/3"攝像機使用12mm焦距的鏡頭相同。以此類推。
3)對景深大、視場范圍廣的監視區域及需要監視變化的動態場景,一般對應採用帶全景雲台的攝像機,並配置6倍以上的電動變焦距帶自動光圈鏡頭。
4)使用電荷耦合器件(CCD)時,一般均應選擇自動光圈鏡頭,對於室內照度恆定或變化很小的時可選擇手動可變光圈鏡頭,電梯轎箱內的攝像機鏡頭應根據轎箱體積的大小選用水平視場角大於70°的廣角鏡頭。
5)隨著小型化需要,鏡頭尺寸需縮小,除通常攝像機鏡頭的標准C介面外,引入了Cs介面。由於Cs介面比C介面短5mm,減小了鏡頭與敏感件的間距,故Cs介面系統體積小、輕,且Cs介面鏡頭價格較便宜。Cs介面攝像機可配用Cs介面鏡頭,也可使用C介面鏡頭再加上引入5mm隔條環。而C介面攝像機只能配用C介面鏡頭,不能使用Cs介面的鏡頭。
6)攝像機鏡頭應從光源方向對准監視目標,避免逆光。鏡頭的焦距和攝像機靶面的大小決定了視角,焦距越小,視野越大,焦距越大,視野越小。若要考慮清晰度,可採用電動變焦距鏡頭,根據需要隨時調整。
7)通光量:鏡頭的通光量是用鏡頭的焦距和通光孔徑的比值(光圈)來衡量的,一般用F表示。在光線變化不大的場合,光圈調到合適的大小後不必改動,用手動光圈鏡頭即可。在光圈線變化大的場合,如在室外,一般均需要自動光圈鏡頭。
3、前端系統配置表
編號 產品名稱 產品型號 單位 數量 備注
5.3.2.傳輸系統
監視現場和控制中心總有一定距離,從監視現場到控制中心需要圖像信號傳輸圖像信號,同時從控制中心的控制信號要傳送到現場,所以傳輸系統包括視頻信號和控制信號傳輸兩部分。
1、視頻信號傳輸
一般採用同軸電纜傳輸視頻基帶信號,也可採用光纜傳送電視信號以及用平衡電纜對也就是利用電話電纜傳送。由於電纜對外界的靜電場和電磁波有屏蔽作用,可減少串擾,傳輸損失也較小。但當電纜作為長距離傳送媒體時,會發生對地不平衡低頻地電流的影響,有時也會有高頻干擾。信號傳輸帶寬為50Hz~4MHz,當傳輸距離在200m以內時,用同軸電纜傳送,其衰減的影響一般可不予考慮;當傳輸距離大於200m時,電纜衰減量較大,為了能把整個帶寬內不同頻率的信號進行傳輸,必須使用電纜補償放大器。某些場合,布線非常困難時,可以採用無線傳輸如微波定向傳輸,但它要佔用頻率資源,需經無線電管理委員會核准。
2、控制信號傳輸
對於CCTV,常用的控制方式有直接控制、編碼控制、同軸視控。目前直接控制由於線纜過多,很少採用。編碼控制是將全部控制命令數字化(調制)後再傳輸,到控制設備後再解調,還原成直接控制量,可節約線纜。這種方式傳輸距離長,目前工程中採用較多。同軸視控就是控制信號與視頻信號共用一條同軸電纜,利用頻率分割或視頻信號消隱期傳輸控制信號的方式傳輸,但價格較貴。
3、管槽敷設
為防止電磁干擾和外電源及變頻電梯等干擾,電纜應敷設在接地良好的金屬管或金屬橋架,同時保護線纜。
4、傳輸系統配置表
編號 產品名稱 產品型號 單位 數量 備注
5.3.3.控制系統
5.3.3.1模擬控制系統
1、視頻矩陣切換器
對多路視頻輸入信號和多路視頻輸出信號進行切換和控制,可以通過電子開關,組成切換矩陣,使任一路輸入可切換至任一路輸出。設計時應滿足必要的視頻輸入/輸出容量,並易擴展。一個CCTV系統除主控鍵盤外,還可根據需要設置分控鍵盤。
2、雙工多畫面視頻處理器
能把多路視頻信號合成一幅圖像,達到在一台監視器上同時觀看多路攝像機信號。常用的16畫面分割器,又稱為多畫面視頻處理器,雙工的另一個用途是用一台錄像機同時錄制多路視頻信號,並具有單路回放的功能,即能選擇同時錄下的多路視頻信號的任意一路在監視器上回放。
3、多畫面分割器
將多個畫面通過視頻數字處理合並成分割狀的一個畫面,就出現了多畫面分割器。現有4畫面分割器,9畫面分割器,16畫面分割器。這樣用一台監視器,一台錄像機上能同時監看、記錄4、9、16個畫面,多畫面分割器通常分為三類:
單工畫面處理器:單純監看一個畫面,記錄分割畫面。
雙工畫面處理器:在監視單畫面、分割畫面同時,可以進行記錄。
全雙工畫面處理器:在監視、記錄的同時,可以進行記錄信號回放。
4、視頻分配器
一路視頻信號可同時分配成多路視頻輸出。
5.3.3.2 數字化圖像監控系統
以同軸電纜傳輸視頻信號,稱之為傳統的模擬信號傳輸方式,這種方式傳輸,在較短距離內(如200m左右)視頻信號的衰減不大,如果超過200m,則必須對視頻信號進行補償放大。常規的閉路電視監控系統較適合在一座建築物或較小的地域范圍內使用。
數字化監控系統是將計算機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與閉路電視技術相結合,適用於遠距離傳輸多路視、音頻信號。實際上就是將模擬信號進行數字化,並對其壓縮編碼,通過計算機網路及數字多媒體技術來傳輸視頻圖像。
數字化監控系統將計算機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與圖像監控技術有機結合在一起,能高清晰、同步地傳輸圖像信號,是一項全新的安保電視系統,它已成為現代化樓宇管理的有力工具。
數字化圖像監控系統可實現遠程圖像監控,把分散在各地的監控點通過計算機網路有機聯系在一起並利用了多媒體技術,增強了整體安全和圖像監控的自動化管理能力。
目前不少公司的產品均使用了特殊的壓縮方法,採用了動態存儲技術,從而保證了圖像的質量。數據壓縮和圖像、聲音的復合全部由硬體完成,在一個系統上可實現16路的實時監控。16路信號可同時存儲,而且視頻圖像的不丟幀,動態存儲技術保證了監控端圖像的連續性和高清晰度。
5.3.3.3數字硬碟錄像系統
1、數字監控硬碟錄像系統的功能
數字硬碟錄像是當今安保電視系統領域最新型的、性能最卓越的數字化圖像記錄設備,它將監控系統中所有的攝像機攝取的畫面進行實時數字壓縮並錄制存檔,可以根據任意檢索要求對所記錄的圖像進行隨機檢索。由於採用了數字記錄技術,能大大增強錄制圖像的抗衰減、抗干擾能力,因此無論經過多少次的檢索或錄像回放都不會影響播放圖像的清晰度,而傳統的模擬方式記錄的錄像帶在經過若干次檢索及回放後,圖像質量將會有一定的衰減並引起信號信噪比的下降。當需要對已存儲的圖像進行復制時,數字記錄的圖像不存在復制劣化的問題,而模擬方式記錄的圖像每經過一次復制就要劣化一次。
數字硬碟錄像系統是集計算機網路化、多媒體智能化與監控電視為一體,以數字化的方式和全新的理念構造出的新一代監控圖像硬碟錄像系統。系統在實現本地數字圖像監控管理的同時,又能實現監控圖像畫面的遠程傳送,加強了整體安全管理。在系統中,所有圖像數據均以數字形式保存,這與傳統的模擬信號系統相比較,列印出的照片具有更高的清晰度和逼真感,數據的傳輸更可靠,速度更快。系統以模塊化設計為基礎,各個模塊包括:信號採集模塊、監控模塊、圖像錄制模塊、遠程訪問模塊和中央控制模塊。整個系統維護簡便,易於安裝。
由於數字硬碟錄像設置在計算機系統中,信息可以自由傳遞到網路能夠到達的范圍,因此監控圖像的顯示不再拘於傳統的圖像切換方式,可以根據需要在任何被授權的地點監控任何一處的被控圖像,使系統具有極強的安全管理能力。監控圖像通過圖像錄制模塊以高壓縮率存儲於高容量磁碟陣列中,可隨時供調閱、快速檢索。也就是說,可將多個攝像機(目前最多為16個)的多路圖像實時顯示於一台監視器上,同時,還可將所有的圖像錄制於其內置的硬碟驅動器中,以備回放、查找和轉換,並可將圖像備份至外置硬碟中。所有操作,都可在遙控器上完成,從而擺脫Windows操作系統,避免了死機現象。相對於傳統的磁帶記錄方式,操作簡便,可靠性,回放質量更高。所有記錄可供長時間保存,重復利用率極高。還可被轉錄製成光碟用於存檔保存。在大於40G的硬碟配置下,動態錄像約可以存儲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2、數字監控硬碟錄像系統的主要特點
(1) 高效率,耐用,節省維修費用。
數字硬碟錄像,使已錄制圖像的抗衰減、抗干擾能力大大增強,可以反復錄像、回放、檢索而不失真和破壞,高效耐用,節省了很多維修費用。與傳統的錄像帶的圖像存儲經長期使用容易損壞相比較具有極大優越性。
(2) 與現有的安保電視系統設備可兼容。
在現有的安保電視系統配置設備的基礎上,只是更換舊的盒式錄像機和多畫面視頻處理器,仍可保留系統配置的其他設備。
(3) 採用特殊的壓縮存儲技術。
採用特殊的壓縮存儲技術,以滿足高活動性的動態清晰度錄像以及高效率的壓縮存儲這兩方面的要求,目前有的借用標準的MPEG壓縮存儲技術,有的採用D-TEG編碼壓縮方法來達到高效壓縮率比。
(4) 高速搜索和清晰度靜像。
由於系統採用硬碟存儲圖像,故系統能提供快速搜索功能和高清晰度靜像。圖像解析度一般可達:752X 582或640X480像素。錄像速度:25幀/s。回放速度:25幀/s。錄像和回放前都可以准確到年/月/日/時/分/秒,並可以獨立調節每路畫面的色彩、亮度、對比度和色飽和度。
(5)保密性強。
傳統電視監控系統中使用磁帶記錄所發生的實時圖像,但若一旦為犯罪分子所掌握,這就為犯罪分子銷毀證據、替換或抹掉錄像帶內容等多項技術犯罪提供了機會,因為任何人員,只要能夠接觸到錄像機就可以進行各種操作。而數字化電視監控系統中圖像的播放是由計算機程序來控制,對圖像存檔、回放和狀態設置等操作均有嚴格的密碼控制,即使是操作人員,如果不知道密碼或其密碼的許可權不包含有上述操作內容,就無法知道已錄制圖像的內容。另外,由於採用的是硬碟錄像,不需要更換存儲媒體,任何人都很難取走硬碟,或者取走也無法回放,保密性極強。
5.3.3.4控制系統配置表
編號 產品名稱 產品型號 單位 數量 備注
5.3.4顯示系統
1、顯示與記錄
顯示與記錄設備一般均安裝在安保控制室,主要由黑白/彩色監視器、錄像機及視頻處理設備組成。
1)黑白/彩色專用監視器
實現對攝像機視頻信號再現圖像的設備,一般要求黑白監視器的水平清晰度應大於600線,彩色監視器的清晰度應大於350線。
2)錄像機
它是監視系統的記錄和重放裝置,一般採用時滯錄像機,用普通180min的錄像帶可以錄24h以上,甚至可達480h,960h,並可用控制信號自動操作錄像機的遙控功能。對於與安全報警系統聯動的攝錄像系統,宜單獨配置相應的時滯錄像機,目前已可採用數碼光碟記錄、計算機硬碟錄像。
2、顯示系統配置表
編號 產品名稱 產品型號 單位 數量 備注
更詳細的內容請參考網站,網站可以下載小區的全套方案
❿ 前端音頻插線
前置音頻主板和機箱上的線1~10的定義如下
主板
1,MIC2-L 2,AGND
3,MIC2-R 4,NC
5,LIN2-R 6,MIC_JD
7,JACKN 8,ENPTY
9,LIN2-L 10,LIN2_JL
線
MIC IN ,GND
L-OUT,L-RET
MIC-POWER
R-OUT,R0RET
1插MIC IN
2插GND
3插MIC-POWER
4空
5,6插 R-OUT,R0RET
7空
8無針
9,10插L-OUT,L-R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