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java web、html、css、html5之間是什麼關系請通俗的舉例解釋一下
web
可以解釋為你看見的網站就是web,javaweb:
運用Java技術來解決web的問題,相關資料:網路:網頁鏈接;
html、css、html5就是你看見的網站每個網頁的樣子就是用這些語言寫的,也可以說是寫網頁的工具。
web是一個東西,java、html、css、html5都是製作這個東西的工具。
㈡ 為何Web前端開發不拋棄HTML和CSS,用純JavaScript 開發
簡單的web網頁開發,HTML+CSS 學習比較容易,門檻低,HTML的語義可以讓屏幕閱讀器方便的讀取頁面的內容,搜索引擎不需要轉義js直接抓取html裡面的內容。復雜的web開發,web app,RIA。html只是作為結構存在,可以認為它是一套組件庫,相對於情況一,一個頁面的代碼里肯定就沒幾行html,都被寫到了js裡面(當然最終得到的還是滿滿的html)。
當整屏幕的input輸入框的時候,難道就那麼不稀罕html提供給你的表單功能而硬要自己做一個?游戲開發,canvas就直接用js。
㈢ web前端開發技術三要素的含義和功能
HTML、CSS、JavaScript這三個是前端開發中最基本也是最必須的三個技能。前端的開發中,在頁面的布局時, HTML將元素進行定義,CSS對展示的元素進行定位,再通過JavaScript實現相應的效果和交互。雖然表面看起來很簡單,但這裡面需要掌握的東西絕對不會少。在進行開發前,需要對這些概念弄清楚、弄明白,這樣在開發的過程中才會得心應手。
HTML
指的是超文本標記語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這個也是我們網頁最常用普通的語言了,經歷了多個版本的發展,已經發展到5.0版了,得力於W3C建立的標准和規范,已普遍升級到了XHTML,XHTML 指可擴展超文本標簽語言(EXtensible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XHTML 於2000年的1月26日成為 W3C 標准,是更嚴格更純凈的 HTML 代碼,XHTML 的目標是取代 HTML。XHTML 與 HTML 4.01 幾乎是相同的,XHTML 是作為一種 XML 應用被重新定義的 HTML,是一個 W3C 標准。W3C 將 XHTML 定義為最新的HTML版本。所有新的瀏覽器都支持 XHTML。
CSS
級聯樣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簡稱「CSS」,通常又稱為「風格樣式表(Style Sheet)」,它是用來進行網頁風格設計的。比如,如果想讓鏈接字未點擊時是藍色的,當滑鼠移上去後字變成紅色的且有下劃線,這就是一種風格。通過設立樣式表,可以統一地控制HTML中各標志的顯示屬性。級聯樣式表可以使人更能有效地控制網頁外觀。使用級聯樣式表,可以擴充精確指定網頁元素位置,外觀以及創建特殊效果的能力。
JavaScript
是一種由Netscape的LiveScript發展而來的原型化繼承的面向對象的動態類型的區分大小寫的客戶端腳本語言,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伺服器端語言,比如Perl,遺留的速度問題,為客戶提供更流暢的瀏覽效果。當時服務端需要對數據進行驗證,由於網路速度相當緩慢,只有28.8kbps,驗證步驟浪費的時間太多。於是Netscape的瀏覽器Navigator加入了Javascript,提供了數據驗證的基本功能。
㈣ HTML網頁怎麼使用CSS樣式
在製作一個網頁的時候,Css樣式的添加一共有四種方式,一起來看看這四種方式:
一、使用STYLE屬性: 將STYLE屬性直接加在個別的元件標簽里。
<元件(標簽) STYLE="性質(屬性)1: 設定值1; 性質(屬性)2: 設定值2; ...}
例如:
<TD STYLE="COLOR:BLUE; font-size:9pt; font-family:"標楷體"; line-height:150%>
這種用法的優點 是可靈巧應用樣式於各標簽中,但是缺點則是沒有整篇文件的『統一性』。
二、使用STYLE標簽: 將樣式規則寫在<STYLE>...</STYLE>標簽之中。
通常是將整個的 <STYLE>...</STYLE>結構寫在網頁的<HEAD> </HEAD>部份之中。這種用法的優點就是在於整篇文件的統一性,只要是有聲明的的元件即會套用該樣式規則。缺點就是在個別元件的靈活度不足。
三、使用 LINK標簽: 將樣式規則寫在.css的樣式檔案中,再以<LINK>標簽引入。
假設我們把樣式規則存成一個example.css的檔案,我們只要在網頁中加入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example.css">
即可套用該樣式檔案中所制定好的樣式了。 通常是將LINK標簽寫在網頁的<head></head>部份之中。這種用法的優點就是在於可以把要套用相同樣式規則的數篇文件都指定到同一個樣式檔案即可。缺點也是在個別文件或元件的靈活度不足。
四、使用@import引入: 跟LINK用法很像,但必放在<STYLE>...</STYLE> 中。
要注意的是,行末的分號是絕對不可少的!這種方式也可以把
㈤ 手機web版的頁面(html/css)怎麼兼容所有瀏覽器和各個手機屏幕解析度
你說的這個問題,應該算的上是手機適配的問題!
既然是手機web端頁面,這里的尺寸應該指的是瀏覽器的可視區域!
同樣是5寸屏,一些有問題一些木有問題。
那他們的不同點就在於瀏覽器的可視區域不一樣。
針對這類極小部分的適配問題。可以通過。css適配做出適當調整:
//手機瀏覽器是這個最大區域(可視區域375px)時,應用這個裡面的樣式
@mediascreenand(max-height:375px)
{
}
//手機瀏覽器是這個最小區域(可視區域375px)時,應用這個裡面的樣式
@mediascreenand(mim-height:375px)
{
}
//手機瀏覽器是這個最大區域(可視區域375px)介於345-75時,應用這個裡面的樣式
@mediascreenand(mim-height:375px)and(mim-height:775px)
{
}
具體你可以參考這個: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web/wa-css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