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web前後端交互數據格式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web前後端交互數據格式

發布時間: 2022-12-21 08:16:44

Ⅰ web前端怎麼與後端交互

通過html里的<form>標簽提交給伺服器,然後通過php語言得到想要的結果,請採納。

Ⅱ Web前後端交互方式

HTTP長連接

HTTP1.1協議具備的,TCP連接一直不斷保持著,Connection:keep-alive頭來驗證是否支持。

Web交互方式

普通輪詢:普通的前後端通信方式,請求中多半無用,可以使用HTTP長連接技術;可以使用AJAX(XMLHttpRequest類),也可以使用ifram方式請求;實時性差。

長輪詢:對於有實時性要求的場景(其實在兩次連接之間,還是會有實時性問題),客戶端發送請求後,後端hold住,有數據時才返回,客戶端收到後斷開,再啟用新的請求進行連接,通過這樣的方式模擬服務端推送。節省了反復建立連接的開銷,但是伺服器端會一直while保持著連接消耗資源,伺服器端需要設置好超時時間(set_time_limit),有數據時返回(flush&ob_flush)超時時間內如果沒有數據返回,則需要跳出斷開連接,以免死循環。這種模式被稱為反向AJAX/Comet,由伺服器端進行數據實時推送。問題是:服務端開銷依然很大,每次通信都需要一次請求,HTTP請求頭中帶大量Cookie等信息,浪費帶寬。IE不支持AJAX,因此需要iframe代替。

SSE(Server-Sent Evetns):HTML5的Comet方案。SSEAPI創造到伺服器端的單向連接,服務端推送的模式,伺服器響應的MINE必須是「text/event-stream」,用於伺服器端給客戶端實時傳數據,只進行一次連接,則後續服務端可以一直傳送數據。

數據流:在長輪詢的基礎上,收到數據後不要斷開連接,繼續接受服務端數據;由於數據流是不斷的,所以需要客戶端自己來處理解析數據和管理游標,增量處理獲得的數據,增加了邏輯復雜度。

Websocket:替代長輪詢方式,減少開銷。

Ⅲ web前端和後端怎麼進行數據交互

總結有以下幾種方式:
1. HTML賦值
2. JS賦值
3. script填充JSON
4. AJAX獲取JSON
5. WebSocket實時傳輸數據
詳細了解,去搜索下,我相信你會更明白。

Ⅳ 實際中前後端開發數據交互是怎麼樣的

1.前端請求數據URL由誰來寫?

在開發中,URL主要是由後台來寫的,寫好了給前端開發者.如果後台在查詢數據,需要藉助查詢條件才能查詢到前端需要的數據時,這時後台會要求前端提供相關的查詢參數,這里的查詢參數也就是URL請求的參數。
2.介面文檔主要由誰來寫?

介面文檔也是主要由後台開發者來寫的,因為直接跟數據打交道的就是後台,後台是最清楚,資料庫裡面有什麼數據,能返回什麼數據.前端開發只是數據的被動接受者.所以介面文檔也主要是由後台來完成的,前端只是介面文檔的使用者,使用過程中,發現返回的數據不對,則需要跟後台進行商量,由後台來修改.切記 前端不要隨意更改介面文檔,除非在取得後台開發人員的同意的情況下.總的來講,介面文檔主要由後台來設計,修改,前端開發者起到了輔助的作用。

3.前端開發與後台交互的數據格式主要是什麼?

主要是JSON
XML現在用的不多

4.前端開發的後台交互原理?

在項目的時候,我們前後端會大概說一下介面地址,前端請求的參數,後端返回的參數,然後大家就開始寫,寫的差不多的時候,大家調一下介面看一下返回的數據,沒問題就可以了。

5.前端請求參數的形式

GET和POST兩種方式
對安全性不高 採用get方便
post要比get安全
GET - 從指定的伺服器中獲取數據
POST - 提交數據給指定的伺服器處理

6.前端應該告知後台哪些有效信息,後台才能返回前端想的數據的呢?

先將要展示的頁面內容進行模塊劃分,將模塊的內容提取出來,以及方便前端的一些標志值等,將所有想要的內容和邏輯告知後端,
後端就會去資料庫裡面去查找相應的數據表中去獲得相應的內容,或者圖片地址信息。
URL中的參數主要是根據後台需要,
如果後台需要一個參數作為查詢的輔助條件 前端在URL數據請求時就傳遞參數。
參數前面?
幾個參數中間&

7.我們應該怎麼把頁面這些信息有效傳達給後台,以及後台是如何獲取到這些數據?

總的來講:所有前端請求的URL後面的參數,都是輔助後台數據查詢的.如果不需要參數,那麼後台就會直接給個URL給前端。

8.前端應該如何回拒一些本不屬於自己做的一些功能需求或任務?

在與後台打交道中,我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有時候明明後台來處理某個事件很簡單,後台非要你來做,這時候我們應該懂得去回絕他。
原則:前端就是負責把數據展示在頁面上
發揮:這就需要我們對一個需求,一個任務的要有清晰認識了,如果對任務含糊不清,自己都沒搞明白,你只能受後台擺布了.最後也會因為任務沒有完成而備受責難了。

9.當前端在調用數據介面時,發現有些數據不是我們想要的,那麼前端應該怎麼辦呢或者怎麼跟後台講呢?

首先要把請求的URL和返回的數據以及在頁面的展示的情況給跟後台看,這樣有理有據,後台開發人員是不會說什麼的,否則,後台會很不耐煩的,甚至罵你的可能都有,本身做後台比較難,尤其在查詢數據,取數據,封裝數據方面都比較難處理。

10.為什麼需要在請求的時候傳入參數?

因為後台在查詢資料庫的時候需要條件查詢。

Ⅳ web前後端如何交互數據

Cookie是伺服器保存在客戶端中的一小段數據信息。使用Cookie有一個前提,就是客戶端瀏覽器允許使用Cookie並對此做出相應的設置。一般不贊成使用Cookie。
(1)後台代碼
Cookie cookie=new Cookie("name", "hello"); response.addCookie(cookie);
(2)前台代碼
Cookie[] cookies=request.getCookies(); for(int i=0;i<cookies.length;i++){ if(cookies[i].getName().toString().equals("name")){ out.print(cookies[i].getValue()); } }

2.利用session對象
session對象表示特定會話session的用戶數據。客戶第一次訪問支持session的JSP網頁,伺服器會創建一個session對象記錄客戶的信息。當客戶訪問同一網站的不同網頁時,仍處於同一個session中。
(1)後台代碼
request.getSession().setAttribute("name", name); request.getSession().setMaxInactiveInterval(2); response.sendRedirect("welcome.jsp");
(2)前台代碼(jsp頁面)
Object user=request.getSession().getAttribute("name");
3.利用request重定向,設置setAttribute
(1)後台代碼
request.setAttribute("name", "cute"); 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welcome.jsp").forward(request, response); //網址不會改變
PS:如果後台使用的轉發代碼為 response.sendRedirect("welcome.jsp"); //網址變為welcome.jsp
則request設置的參數無效,因為已經切換到另一個請求了,request參數的有效期為本次請求。
(2)前台代碼String name=request.getAttribute("name").toString();

Ⅵ 使用flask進行前端後台的數據交互

flask是一個輕量級的web框架,下面整理講一下如何使用
其實步驟很簡單
1,初始化
app = Flask( name ),創建flask對象app,flask類的構造器必須指定的參數,如果是model的話,括弧里就放model名,如果是單獨應用可以使用 name
在初始化之後,用config.update或者.debug兩種方式來定義是否debug的參數。線上程序為了安全需將這個參數設置為false,也就是不讓debug
2,路由
通過裝飾器的方式將我們的方法轉換為路由,具體方法如下:

3,前後端的交互方式
方式一:前端發送,後端接收
前端通過ajax或者form的submit來生成後端所需要的內容(ajax看上一頁)
後端通過request.form來獲取前端post的參數
方式二:後端發送,前端接收
後端通過模版引擎render_template來進行交互
後端通過return render_template(』hello.html』, name=name)來向hello.html頁面進行name的傳遞
Html頁面放的地址必須在templates文件夾下。
前端獲取方式:
{% if name %}
<h1>Hello {{ name }}!</h1>

Ⅶ 網頁前後端數據交互

經過幾個月關於web的開發,總結下比較基礎的數據交互。

在表單中用 type="submit" 屬性的input或者button按鈕,點擊後表單會將所有有name屬性的值(value)以method上的方式(get、post)提交到action上的地址上。

這是直接將 id="form" 的表單所有的name值提交,但不能提交 input type="file" 的類型。

這些提交方式都是不會跳轉頁面且可以返回數據的。

這種情況是以get方式提交的。

比較經常用的提交方式,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幫助。

PS:如果需要頁面刷新但不跳轉,可以用iframe處理。

Ⅷ java web 開發中的前後台交互方法

給你舉一個登錄的例子。
首先用戶請求 login.jsp 登錄頁面,之後輸入用戶名密碼,表單提交到 servlet ,在 servlet 中可以處理業務邏輯,當然也可以調用如 hibernate 框架操作資料庫。 之後根據業務處理的結果,重定向或者轉發到某一個頁面。完成一次交互(不建議在jsp中直接調用業務邏輯)。

struts 好比是對 servlet 的封裝,可以通過屬性文件的配置,核心類 ActionServlet 根據用戶請求的路徑到達具體的 action 。提高系統的開發效率,方便代碼的維護。

ajax 的核心對象是 XMLHttpRequest ,通過這個對象,允許用戶可以在頁面中直接調用後台業務邏輯,而不需要表單提交,或者刷新界面。 ajax 的框架如 yahoo 的雲,jquery,dhtmlxAjax,dwr等等。 dwr 是基於後台的技術,其他的是前台 ajax 框架。

主流的框架還有 hibernate 、spring、ejb 等等。

Ⅸ 前端與後端的數據交互(jquery ajax+python flask)

如果要給後端傳遞json數據,就需要增加content-type參數,告訴後端,傳遞過來的數據格式,並且需要將data轉為字元串進行傳遞。實際上,服務端接收到後,發現是json格式,做的操作就是將字元串轉為json對象。
另外,不轉為字元串,即使加了content-type的參數,也默認會轉成 name=xx&age=1,使後端無法獲取正確的json

接收表單數據

接收Json數據

Flask可以非常方便的返回json數據

看一下源碼就可以知道,jsonify就是幫我們做了點添加mimetype這樣的雜事,所以如果不嫌麻煩和難看,你也可以這樣寫

放兩張截圖來直觀看一下請求

Ⅹ 前後端分離方案以及技術選型

作者:關開發

一.什麼是前後端分離?

理解前後端分離大概可以從3個方面理解:

1. 交互形式

2. 代碼組織形式

3. 開發模式與流程

1.1 交互形式

前後端不分離

後端將數據和頁面組裝、渲染好了之後,向瀏覽器輸出最終的html;瀏覽器接收到後會解析html,解析引入的css、執行js腳本,完成最終的頁面展示。

前後端分離

後端只需要和前端約定好接收以及返回的數據格式(一般用JSON格式),向前端提供API介面。前端就可以通過HTTP請求調用API的方式進行交互。前端獲取到數據後,進行頁面組裝、渲染,最終在瀏覽器呈現。

1.2 代碼組織形式

前後端不分離

在web應用早期的時候,前端頁面以及後台業務數據處理的代碼都放在一個工程下,甚至放在同一目錄下,前端頁面夾雜著後端代碼。前、後端開發工程師都需要把整套代碼導入開發工具才能開發。此階段下前後端代碼以及工作耦合度太高,前端不能獨立開發和測試,後端人員也要依賴前端完成頁面後才能完成開發。最糟糕的情況是前端工程師需要會後端模板技術(jsp),後端工程師還要會點前端技術,需要口頭說明頁面數據介面,才能配合完成開發。否則前端只能當一個「切圖仔」,只輸出HTML、CSS、以及很少量與業務邏輯無關的js;然後由後端轉化為後端jsp,並且還要寫業務的js代碼。

前後端分離

前後端代碼放在不同的工程下,前端代碼可以獨立開發,通過mock/easy-mock技術模擬後端API服務可以獨立運行、測試;後端代碼也可以獨立開發,運行、測試,通過swagger技術能自動生成API文檔供前端閱讀,還可以進行自動化介面測試,保證API的可用性,降低集成風險。

1.3 開發模式與流程

前後端不分離

在項目開發階段,前端根據原型和UI設計稿,編寫HTML、CSS以及少量與業務無關的js(純效果那些),完成後交給後台人員,後台人員將HTML轉為jsp,並通過JSP的模板語法進行數據綁定以及一些邏輯操作。後台完成後,將全部代碼打包,包含前端代碼、後端代碼打成一個war,然後部署到同一台伺服器運行。頂多做一下動靜分離,也就是把圖片、css、js分開部署到nginx。

具體開發流程如下:圖略

前後端分離

實現前後端分離之後,前端根據原型和UI設計稿編寫HTML、CSS以及少量與業務無關的js(純效果那些),後端也同時根據原型進行API設計,並與前端協定API數據規范。等到後台API完成,或僅僅是API數據規范設定完成之後。前端即可通過HTTP調用API,或通過mock數據完成數據組裝以及業務邏輯編寫。前後端可以並行,或者前端先行於後端開發了。

具體開發流程如下:圖略

二、前後端分離的好處與壞處。

從上面3個方面對比了之後,前後端分離架構和傳統的web架構相比,有很大的變化,看起來好處多多。到底是分還是不分,我們還是要理性分析是否值得才去做。

從目前應用軟體開發的發展趨勢來看,主要有兩方面需要注意:

· 越來越注重用戶體驗,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開始多終端化。

· 大型應用架構模式正在向雲化、微服務化發展。

我們主要通過前後端分離架構,為我們帶來以下四個方面的提升:

· 為優質產品打造精益團隊

通過將開發團隊前後端分離化,讓前後端工程師只需要專注於前端或後端的開發工作,是的前後端工程師實現自治,培養其獨特的技術特性,然後構建出一個全棧式的精益開發團隊。

· 提升開發效率

前後端分離以後,可以實現前後端代碼的解耦,只要前後端溝通約定好應用所需介面以及介面參數,便可以開始並行開發,無需等待對方的開發工作結束。與此同時,即使需求發生變更,只要介面與數據格式不變,後端開發人員就不需要修改代碼,只要前端進行變動即可。如此一來整個應用的開發效率必然會有質的提升。

· 完美應對復雜多變的前端需求

如果開發團隊能完成前後端分離的轉型,打造優秀的前後端團隊,開發獨立化,讓開發人員做到專注專精,開發能力必然會有所提升,能夠完美應對各種復雜多變的前端需求。

· 增強代碼可維護性

前後端分離後,應用的代碼不再是前後端混合,只有在運行期才會有調用依賴關系。應用代碼將會變得整潔清晰,不論是代碼閱讀還是代碼維護都會比以前輕松。

那麼前後端分離有什麼不好的地方嗎?我目前是沒有想到,除非你說會增加前端團隊的配備,後端工程師會變的不全能。。。

二、前後端分離架構方案。

實現前後端分離,主要是前端的技術架構變化較大,後端主要變為restfull 風格API,然後加上Swagger技術自動生成在線介面文檔就差不多了。

對於目前用於前後端分離方案的前端技術架構主要有兩種:

· 傳統SPA

· 服務端渲染SSR

2.1 傳統SPA

傳統SPA指的是單頁面應用,也就是整個網站只有一個頁面,所有功能都通過這一個頁面來呈現。因為一個人的肉眼,某一個時間點看一個頁面,既然如此何必要不同功能做多個頁面呢?只保留一個頁面作為模板,然後通過路由跳轉來更新這個模板頁面的內容不就可以了嗎?確實如此,現在通過reac全家桶、tvue全家桶,模塊化、路由、wabpack等技術輕而易舉就能實現一個單頁面應用。

單頁面應用的運行流程

1.用戶通過瀏覽器訪問網站url

2.單頁面的html文件(index.html)被下載到瀏覽器,接著下載html裡面引用的css,js。

3.css,js下載到瀏覽器完成之後,瀏覽器開始解析執行js向後端服務非同步請求數據。

4.請求數據完成後,進行數據綁定、渲染,最終在用戶瀏覽器呈現完整的頁面。

2.2 服務端渲染

服務端渲染的方案指的是數據綁定,渲染等工作都放在服務端完成,服務端向瀏覽器輸出最終的html。大家看完這個是不是有個疑問,這不是又回到了前後端不分離的時代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里的服務端是用來執行前端數據綁定、渲染的,也就是把瀏覽器的一部分工作分擔到了服務端。而目前具備這只種能力的服務端是NodeJs服務端。

它的原理其實就是在瀏覽器與前端代碼中間插入了一個NodeJs服務端。瀏覽器請求前端頁面時,會先經過NodeJS服務端,由NodeJs去讀取前端頁面,並執行非同步後端API,獲取到數據後進行頁面數據綁定,渲染等工作,完成一個最終的html然後返回瀏覽器,最後瀏覽器進行展示。

服務端渲染應用的運行流程:

1.用戶通過瀏覽器訪問網站url

2.NodeJS服務端接收到請求,讀取到對應的前端html,css,js。

3.NodeJS解析執行js向後端API非同步請求數據。

4.NodeJs請求數據完成之後,進行數據綁定、渲染,得到一個最終的html。

5.NodeJs向瀏覽器輸出html,瀏覽器進行展示。

PS:其實本質就是把前端編寫成一個nodeJs的服務端web應用。實施服務端渲染後,我們最終運行的是一個Nodejs服務端應用。而單頁面應用是把靜態頁面部署到靜態資源伺服器進行運行。

看到這里,你是否又有疑問,為什麼要這么麻煩搞服務端渲染呢?

2.3 SPA與服務端渲染方案對比

SPA的優點是開發簡單,部署簡單;缺點是首次載入較慢,需要較好的網路,不友好的SEO。

so,以下就是使用服務端渲染的理由了(摘取vue官方說法):

與傳統 SPA (單頁應用程序 (Single-Page Application)) 相比,伺服器端渲染 (SSR) 的優勢主要在於:

· 更好的 SEO,由於搜索引擎爬蟲抓取工具可以直接查看完全渲染的頁面。

請注意,截至目前,Google 和 Bing 可以很好對同步 JavaScript 應用程序進行索引。在這里,同步是關鍵。如果你的應用程序初始展示 loading 菊花圖,然後通過 Ajax 獲取內容,抓取工具並不會等待非同步完成後再行抓取頁面內容。也就是說,如果 SEO 對你的站點至關重要,而你的頁面又是非同步獲取內容,則你可能需要伺服器端渲染(SSR)解決此問題。

· 更快的內容到達時間 (time-to-content),特別是對於緩慢的網路情況或運行緩慢的設備。

無需等待所有的 JavaScript 都完成下載並執行,才顯示伺服器渲染的標記,所以你的用戶將會更快速地看到完整渲染的頁面。通常可以產生更好的用戶體驗,並且對於那些「內容到達時間(time-to-content) 與轉化率直接相關」的應用程序而言,伺服器端渲染 (SSR) 至關重要。

使用伺服器端渲染 (SSR) 時還需要有一些權衡之處:

· 開發條件所限。瀏覽器特定的代碼,只能在某些生命周期鉤子函數 (lifecycle hook) 中使用;一些外部擴展庫 (external library) 可能需要特殊處理,才能在伺服器渲染應用程序中運行。

· 涉及構建設置和部署的更多要求。與可以部署在任何靜態文件伺服器上的完全靜態單頁面應用程序 (SPA) 不同,伺服器渲染應用程序,需要處於 Node.js server 運行環境。

· 更多的伺服器端負載。在 Node.js 中渲染完整的應用程序,顯然會比僅僅提供靜態文件的 server 更加大量佔用 CPU 資源 (CPU-intensive - CPU 密集),因此如果你預料在高流量環境 (high traffic) 下使用,請准備相應的伺服器負載,並明智地採用緩存策略。

以vue為例,實施服務端渲染可以查看官方指南: https://ssr.vuejs.org ,或選擇Nuxt.js

2.4 預渲染技術

如果你調研伺服器端渲染 (SSR) 只是用來改善少數營銷頁面(例如 /, /about, /contact 等)的 SEO,那麼你可能需要預渲染。無需使用 web 伺服器實時動態編譯 HTML,而是使用預渲染方式,在構建時 (build time) 簡單地生成針對特定路由的靜態 HTML 文件。優點是設置預渲染更簡單,並可以將你的前端作為一個完全靜態的站點。

如果你使用 webpack,你可以使用 prerender-spa-plugin 輕松地添加預渲染。它已經被 Vue 應用程序廣泛測試 - 事實上,作者是 Vue 核心團隊的成員。

prerender-spa-plugin: https://github.com/chrisvfritz/prerender-spa-plugin

三、前後端分離技術選型

- artTemplate + bootstrap(不推薦, 不算完全前後端分離)

- vue全家桶(推薦)

- react全家桶 (推薦,生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