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兩個小車前端各系一根細線,線的另一端跨過定滑輪各掛一個小盤,盤中可放砝碼.
(1)在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有x=
1 |
2 |
A、若兩車質量相同,並測得兩車的位移與所掛砝碼和小盤的質量之和成正比,則說明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故A正確.B錯誤.
C、若兩車所掛小盤和砝碼質量相同,即兩車所受外力相等,所以測得兩車的位移與小車的質量,則可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故C正確,D錯誤.
故選AC.
(2)實驗時要求小車質量M要遠遠大於砂及砂桶的質量m,只有B中M與m相差最大,
故選:B
故答案為:(1)AC;(2)B
❷ 在「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實驗中,小車放在斜面上,車前端拴有不可伸長的細線,跨過固定在斜面邊緣
(1)4.5;相反 (2)EF |
❸ 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為什麼要小車勻速下滑
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探究目的:探究方法:控制變數法保持物體的質量不變,測量物體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與力的關系;保持物體所受的力相同,測量不同質量的物體在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探究思路:1、物體加速度的測量:可以在運動物體上安裝一條打點計時器的紙帶,根據紙帶上打出的點測量加速度;2、怎樣提供並測量物體所受的恆力:可以將小車放在光滑水平板上,前端系一條細繩,繩的另一端跨過定滑輪掛一個小桶,桶中可放砝碼,小桶和砝碼所受的重力,等於小車做勻加速運動的力。因此,增減小桶中的砝碼就可以改變小車受到的合力。3、實驗數據的分析:可以用圖象較直觀地判斷a與F、m的關系。(1)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時,可以以a為縱坐標、F為橫坐標建立坐標系,由得到的數據描點作圖,根據圖像判斷a與m的關系。(2)研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由於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質量m越大,加速度a越小。這可能是「a與m成反比」但也可能是「a與m2成反比」,甚至是更復雜的關系。處理這種關系,可以以a為縱坐標,1/m為橫坐標,或1/m2為橫坐標,建立坐標系,判斷a與m的關系。探究器材:直尺、天平、砝碼、墊塊、鉤碼、一端帶定滑輪的直軌道、打點計時器、固定夾、紙帶、小車、 帶細繩的小桶、探究步驟及數據處理:1、 用天平稱出小桶的質量m桶小車質量M車。在桶內增加砝碼,可以改變小車所受合力。小車上可以通過增加鉤碼來改變質量。2、如圖所示把實驗器材安裝好:將直軌道置於水平桌面上,並使滑輪伸出桌面,在直軌道末端某處用墊塊墊高,以平衡摩擦力,當小車(前端未掛小桶)在軌道上輕推一下能做勻速運動即可 。打點計時器固定在軌道合適位置。細繩的一端是小桶,另外一端系在小車前端。3、 探究質量不變時,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將紙帶一端穿過打點計時器,另一端固定在小車末端。
在小桶內加入一定質量的砝碼,細線跨過定滑輪,並調節定滑輪高度,使細線與軌道保持水平。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釋放小車,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取下紙帶,並做標記。保持小車質量不變,更換紙帶,依次增加小桶內砝碼質量,改變小車所受合力,重復實驗,及時做出標記。處理紙帶上的點,求出小車受不同外力時的加速度。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小車質量M車保持不變
小車受力F(N)
加速度a(m·s-2)
以加速度a為縱坐標,小車受力F為橫坐標,由表格中記錄的數據,做出a-F圖像。由圖象得到 。4、探究力不變時,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小桶內加入一定質量的砝碼,並保持桶內砝碼質量不變,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釋放紙帶,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取下紙帶,並做標記。更換紙帶,在小車上小車上分別繼續增加不同個數鉤碼,重復實驗,並做標記。處理紙帶上的點,得到每條紙帶對應小車的加速度。並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小桶與砝碼總重力保持不變
小車質量M(kg)
小車質量倒數1/M(1/kg)
加速度a(m·s-2)
以加速度a為縱坐標,小車質量倒數1/M為橫坐標,由表格中記錄的數據作出a-1/M圖像。由圖像得到 。注意事項:1、在本實驗中,必須平衡摩擦力,方法是將長木板的一端墊起,而墊起的位置要恰當.在位置確定以後,不能再更換傾角.2、改變m和M的大小時,每次小車開始釋放時應盡量靠近打點計時器,而且先通電再放小車. 誤差分析:1、小桶與砝碼的總質量過大。因為要探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所以應保持小車的總質量不變,小桶和內裝砝碼所受的重力作為小車所受外力,因此在質量不變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由實驗原理:得,而實際上,所以小車質量M 與 桶和砝碼總質量應滿足M>>m。
2、小車與木板間的摩擦力未完全平衡。應調節斜面傾角,使小車在斜面上勻速下滑。3、紙帶與計時器之間的摩擦。1、某同學在做「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實驗時,從打下的若干紙帶中選出了如圖所示的一條(每兩點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來),圖中上部的數字為相鄰兩個計數點間的距離。打點計時器的電源頻率為50Hz。由這些已知數據計算:①該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___________m/s2。②與紙帶上D點相對應的瞬時速度v=__________ m/s。(答案均要求保留3位有效數字)2、如圖為「用DIS(位移感測器、數據採集器、計算機)研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1)在該實驗中必須採用控制變數法,應保持___________不變,用鉤碼所受的重力作為___________,用DIS測小車的加速度。(2)改變所掛鉤碼的數量,多次重復測量。在某次實驗中根據測得的多組數據可畫出a-F關系圖線(如圖所示)。①分析此圖線的OA段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單選題)此圖線的AB段明顯偏離直線,造成此誤差的主要原因是A.小車與軌道之間存在摩擦 B.導軌保持了水平狀態C.所掛鉤碼的總質量太大 D.所用小車的質量太大答案:(1)小車的總質量,小車所受外力,(2)①在質量不變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②C,解析:(1)因為要探索「加速度和力的關系」所以應保持小車的總質量不變,鉤碼所受的重力作為小車所受外力;(2)由於OA段a-F關系為一傾斜的直線,所以在質量不變的條件下,加速度與外力成正比;由實驗原理:得,而實際上,可見AB段明顯偏離直線是由於沒有滿足M>>m造成的。3、「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1)在平衡小車與桌面之間摩擦力的過程中,打出了一條紙袋如圖乙所示。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為0.02s.從比較清晰的點起,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點,量出相鄰計數點之間的距離。該小車的加速度a=______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2)平衡摩擦力後,將5個相同的砝碼都放在小車上.掛上砝碼盤,然後每次從小車上取一個砝碼添加到砝碼盤中,測量小車的加速度。小車的加速度a與砝碼盤中砝碼總重力F的實驗數據如下表:
砝碼盤中砝碼總重力F(N) 0.196 0.392 0.588 0.784 0.980
加速度a(m·s-2) 0.69 1.18 1.66 2.18 2.70
請根據實驗數據作出a-F的關系圖像.(3)根據提供的試驗數據作出的-F圖線不通過原點,請說明主要原因。答案: (1) 0.16 (0.15也算對) ;(2)(見圖);(3)未計入砝碼盤的重力。解析:(1)處理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所打出的紙帶,求解加速度用公式,關鍵弄清公式中各個量的物理意義,為連續相等時間內的位移差,t為連需相等的時間間隔,如果每5個點取一個點,則連續兩點的時間間隔為t=0.1s,(3.68-3.52)m,帶入可得加速度=0.16m/s2。也可以使用最後一段和第二段的位移差求解,得加速度=0.15m/s2.(2)根據圖中的數據,合理的設計橫縱坐標的刻度值,使圖線傾斜程度太小也不能太大,以與水平方向夾角45°左右為宜。由此確定F的范圍從0設置到1N較合適,而a則從0到3m/s2較合適。設好刻度,根據數據確定個點的位置,將個點用一條直線連起來,延長交與坐標軸某一點。如圖所示。(3)處理圖象問題要注意圖線的斜率、交點、拐點、面積等意義,能正確理解這些量的意義則很多問題將會迎刃而解。與縱坐標相交而不過原點,該交點說明當不掛砝碼時,小車仍由加速度,即繩對小車仍有拉力,從此拉力的來源考慮很容易得到答案,是因為砝碼盤的重力,而在(2)問的圖表中只給出了砝碼的總重力,而沒有考慮砝碼盤的重力。4.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探究小車的加速度a與小車所受拉力F及質量m關系的實驗,圖(a)為實驗裝置簡圖.(所用交變電流的頻率為50Hz)
(1)圖(b)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實驗數據如圖,圖中相鄰計數點之間還有4個點未畫出,根據紙帶可求出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 m/s2.(保留三位有效數字)(2)保持砂和砂桶質量不變,改變小車質量m,分別得到小車加速度a與質量m及對應的,數據如下表:
實驗次數 1 2 3 4 5 6 7 8
小車加速度a/m·s–2 0.633 0.572 0.497 0.418 0.332 0.250 0.167 0.101
小車質量m/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
小車質量倒數 4.00 3.45 3.03 2.50 2.00 1.41 1.00 0.60
請在方格坐標紙中畫出圖線, 並從圖線求出小車加速度a與質量倒數之間的關系式是 .(3)保持小車質量不變,改變砂和砂桶質量,一位同學根據實驗數據作出了加速度a隨拉力F的變化圖線如圖所示。該圖線不通過原點,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510 (2)略 (3)沒有平衡摩擦力5.在探究牛頓第二定律實驗中,得到以下數據:物體質量不變時,加速度a與物體所受合力F的對應數據如表1;物體所受合力不變時,加速度a和物體質量的倒數1/M的對應數據如表2。表1 表2
a(m·s—2) 1.0 2.0 4.0 6.0 8.1
F(N) 0.5 1.0 2.0 3.0 4.0
a(m·s—2) 1.0 2.0 2.7 3.0 4.0
0.25 0.50 0.69 0.80 1.0
(1)分別畫出a ~F圖象和a~1/M圖象。(2)由a ~F圖象得到的結論是 ;由a ~1/M圖象得到的結論是
答案:(1)如圖所示(2)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所受的合力成正比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6、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探究加速度與物體所受合力F及質量m的關系實驗.如圖(a)為實驗裝置簡圖,A為小車,B為打點計時器,C為裝有砂的砂桶,D為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方形木板,實驗中認為細繩對小車拉力F等於砂和砂桶總重量,小車運動加速度a可用紙帶上點求得:(1)圖(b)為某次實驗得到的紙帶(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試由圖中數據求出小車加速度值;(2)保持砂和砂桶質量不變,改變小車質量m,分別得到小車加速度a與質量m及對應的數據如下表:根據上表數據,為直觀反映:F不變時,a與m的關系,請在方格坐標紙中選擇恰當物理量,建立坐標系,並作出圖線.從圖線中得到:F不變時,小車加速度a與質量之間定量關系式是_____________.(3)保持小車質量不變,改變砂和砂桶重量,該同學根據實驗數據作出了加速度a與合力F圖線,如圖(d)所示,該圖線不通過原點,明顯超出偶然誤差范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T=0.04s,a=3.0m/s2(4分)(2)如圖所示, (作圖2分,結論3分)(3)實驗前未平衡摩擦力(3分)實驗拓展:1、某同學為了探究物體在斜面上的運動時摩擦力與斜面傾角的關系,設計實驗裝置如圖。長直平板一端放在水平桌面上,另一端架在一物塊上。在平板上標出A、B兩點,B點處放置一光電門,用光電計時器記錄滑塊通過光電門時擋光的時間。實驗步驟如下:①用游標卡尺測量滑塊的擋光長度d,用天平測量滑塊的質量m;②用直尺測量AB之間的距離s,A點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離h1,B點到水平桌面的垂直距離h2;
③將滑塊從A點靜止釋放,由光電計時器讀出滑塊的擋光時間t1④重復步驟③數次,並求擋光時間的平均值;⑤利用所測數據求出摩擦力f和斜面傾角的餘弦值;⑥多次改變斜面的傾角,重復實驗步驟②③④⑤,做出f-關系曲線。(1)用測量的物理量完成下列各式(重力加速度為g):①斜面傾角的餘弦= ;②滑塊通過光電門時的速度v= ;③滑塊運動時的加速度a= ;④滑塊運動時所受到的摩擦阻力f= ;(2)測量滑塊擋光長度的游標卡尺讀數如圖所示,讀得d= 。答案:(1)①;②;③;④;(2)3.62cm解析:(1)物塊在斜面上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受重力、支持力、滑動摩擦力,如圖所示① ;根據三角形關系可得到,②根據③根據運動學公式,有,即有;④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則有;(2) 在游標卡尺中,主尺上是3.6cm,在游標尺上恰好是第1條刻度線與主尺對齊,再考慮到卡尺是10分度,所以讀數為3.6cm+0.1×1mm=3.61cm或者3.62cm也對。2、某實驗小組擬用如圖1所示裝置研究滑塊的運動.實驗器材有滑塊、鉤碼、紙帶、米尺、帶滑輪的木板,以及由漏斗和細線組成的單擺等.實驗中,滑塊在鉤碼作用下拖動紙帶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同時單擺垂直於紙帶運動方向擺動,漏斗漏出的有色液體在紙帶帶下留下的痕跡記錄了漏斗在不同時刻的位置.①在圖2中,從 紙帶可看出滑塊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一致.②用該方法測量滑塊加速度的誤差主要來源有: 、 (寫出2個即可).3、現要驗證「當質量一定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這一物理規律。給定的器材如下:一傾角可以調節的長斜面(如圖)、小車、計時器一個、米尺。(1)填入適當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實驗步驟(不考慮摩擦力的影響):
① 小車自斜面上方一固定點A1從靜止開始下滑至斜面底端A2,記下所用的時間② 用米尺測量A1與A2之間的距離s,則小車的加速度____。③ 用米尺A1相對於A2的高h。設小車所受重力為mg,則小車所受的合外力F=__。④ 改變_斜面傾角(或填h的數值),重復上述測量。⑤ 以h為橫坐標,為縱坐標,根據實驗數據作用作圖。如能得到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則可以驗證「當質量一定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這一規律。(2)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實驗中摩擦阻力影響的過程中,某同學設計的方案是:① 調節斜面傾角,使小車在斜面上勻速下滑。測量此時A1點相對於斜面底端A2的高度ho。② 進行(1)中的各項。③ 計算與作圖時用(h-ho)代替h。對此方案有以下幾種評論意見:A. 方案正確可行B. 方案的理論依據正確,但利用所給的器材無法確定小車在斜面上是否做勻速運動。C. 方案的理論依據有問題,小車所受摩擦力與斜面傾角有關。其中合理的意見是_C__。4.某探究性學習小組欲探究光滑斜面上物體下有的加速度與物體質量及斜面傾角是否有關。實驗室提供如下器材:(A)表面光滑的長木板(長度為L),(B)小車,(C)質量為m的鉤碼若干個,(D)方木塊(備用於墊木板),(E)米尺,(F)秒錶。(1)實驗過程:第一步,在保持斜面傾角不變時,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實驗中,通過向小車放入鉤碼來改變物體質量,只要測出小車由斜面頂端滑至底端所用時間t,就可以由公式a=__________求出a。某同學記錄了數據如右表所示:根據以上信息,我們發現,在實驗誤差范圍內質量改變之後平均下滑時間__________(填「改變」或「不改變」),經過分析得出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為__________。第二步,在物體質量不變時,探究加速度與傾角的關系。實驗中通過改變方木塊墊放位置來調整長木板的傾角,由於沒有量角器,因此通過測量出木板頂端到水平面高度h,求出傾角的正弦值sin=h/L。某同學記錄了高度和加速度的對應值,並在坐標紙上建立適當的坐標軸後描點作圖如下,
請根據他所作的圖線求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m/s2。進一步分析可知,光滑斜面上物體下滑的加速度與傾角的關系為__________。(2)該實驗小組所採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答案:(1)a=,不改變,9.81,a=gsin,(2)控制變數法5、如圖所示,在研究牛頓第二定律的演示實驗中,若1、2兩個相同的小車所受拉力分別為F1、F2,車中所放砝碼的質量分別為m1、m2,打開夾子後經過相同的時間兩車的位移分別為x1、x2,則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有( A )A.當m1=m2、F1=2F2時,x1=2x2 B.當m1=m2、F1=2F2時,x2=2x1C.當m1=2m2、F1=F2時,x1=2x2 D.當m1=2m2、F1=F2時,x2=2x1解析:題中m1和m2是車中砝碼的質量,絕不能認為是小車的質量.當m1=m2時,兩車總質量仍相等,因F1=2F2,則a1=2a2.由x=at2知,A正確,B錯誤;若m1=2m2,兩車總質量關系未知,故C、D不能確定.
¥
5.9
網路文庫VIP限時優惠現在開通,立享6億+VIP內容
立即獲取
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
探究目的:
探究方法:控制變數法
保持物體的質量不變,測量物體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與力的關系;
保持物體所受的力相同,測量不同質量的物體在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
第 1 頁
探究思路:1、物體加速度的測量:可以在運動物體上安裝一條打點計時器的紙帶,根據紙帶上打出的點測量加速度;
2、怎樣提供並測量物體所受的恆力:可以將小車放在光滑水平板上,前端系一條細繩,繩的另一端跨過定滑輪掛一個小桶,桶中可放砝碼,小桶和砝碼所受的重力,等於小車做勻加速運動的力。因此,增減小桶中的砝碼就可以改變小車受到的合力。
第 2 頁
3、實驗數據的分析:可以用圖象較直觀地判斷a與F、m的關系。
(1)研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時,可以以a為縱坐標、F為橫坐標建立坐標系,由得到的數據描點作圖,根據圖像判斷a與m的關系。
(2)研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由於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質量m越大,加速度a越小。這可能是「a與m成反比」但也可能是「a與m2成反比」,甚至是更復雜的關系。處理這種關系,可以以a為縱坐標,1/m為橫坐標,或1/m2為橫坐標,建立坐標系,判斷a與m的關系。
第 3 頁
探究器材:直尺、天平、砝碼、墊塊、鉤碼、一端帶定滑輪的直軌道、打點計時器、固定夾、紙帶、小車、 帶細繩的小桶、
探究步驟及數據處理:
1、 用天平稱出小桶的質量m桶小車質量M車。在桶內增加砝碼,可以改變小車所受合力。小車上可以通過增加鉤碼來改變質量。
2、如圖所示把實驗器材安裝好:將直軌道置於水平桌面上,並使滑輪伸出桌面,在直軌道末端某處用墊塊墊高,以平衡摩擦力,當小車(前端未掛小桶)在軌道上輕推一下能做勻速運動即可 。打點計時器固定在軌道合適位置。細繩的一端是小桶,另外一端系在小車前端。
第 4 頁
3、 探究質量不變時,加速度與力的關系:
將紙帶一端穿過打點計時器,另一端固定在小車末端。
在小桶內加入一定質量的砝碼,細線跨過定滑輪,並調節定滑輪高度,使細線與軌道保持水平。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釋放小車,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取下紙帶,並做標記。
保持小車質量不變,更換紙帶,依次增加小桶內砝碼質量,改變小車所受合力,重復實驗,及時做出標記。
❹ 如圖所示,小車放在斜面上,車前端拴有不可伸長的細線,跨過固定在斜面邊緣的小滑輪與重物相連,小車後面
(1)從紙帶b上可發現:相鄰的點距離先增大後減小,由於打點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
所以b段紙帶先加速後減速,所以最大速度可能出現在b段紙帶中長度為2.98cm的一段.
(2)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得:
a=
(s1+s2+s3)-(s4+s5+s6) |
9T2 |
故答案為:(1)2.98;(2)5.0
❺ 如圖(a)所示,小車放在斜面上,車前端拴有不可伸長的細線,跨過固定在斜面邊緣的小滑輪與重物相連,小
(1)根據△x=aT2得:a=
△x |
T2 |
故答案為:4.5.
(2)b段中只有D4D5區間之間位移最大,所以最大速度一定在D4D5區間之間.
故答案為:D4D5區間內.
❻ (1)圖甲是用來探究加速度和力、質量之間關系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圖乙是其俯視圖.兩輛相同的小車放在光
(1)①在探究小車加速度與外力的關系時,必須保持小車的質量一定,改變小車的合力,所以必須在兩小盤內放置不同質量的砝碼,在兩小車內放置相同的鉤碼進行實驗;
②在探究小車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必須保持小車的合力一定,改變小車的質量,所以必須在兩小盤內放置相同質量的砝碼,在兩小車內放置不同的鉤碼進行實驗;
(2)①待測電壓表應與電壓表V2串聯,因變阻器總電阻較小,為方便調節,可接成分壓式,電路圖如圖所示.
根據電路圖,由串並聯電路特點及歐姆定律可得:
U1 |
RV1 |
U2 |
RV2 |
解得:RV1=
U1 |
U2 |
③不能;
若當電壓表V1讀數為3V,則通過電流表A的讀數約為I=
U1 |
RV1 |
3 |
5000 |
故答案為:

③不能;
若當電壓表V1讀數為3V,則通過電流表A的讀數約為0.6mA,測量誤差很大.
❼ 如圖甲所示,小車放在斜面上,車前端栓有不可伸長的細線,跨過固定在斜面邊緣的小滑輪與重物相連,小車後
(1)根據△x=aT 2 得: a段紙帶時小車的加速度 a a =
打c段紙帶時小車的加速度 a c =
所以打c段紙帶時小車的加速度大小為5.0m/s 2 . (2)b段中只有DE之間位移最大,所以最大速度一定在DE之間. (3)設小車的質量為M,重物的質量為m,斜面的傾角為θ,小車與斜面之間的滑動摩擦力F f ,小車加速過程中, 對小車和重物整體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得mg-Mgsinθ-F f =(M+m)a 1 當重物落地後,小車減速上升的過程中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得Mgsinθ+F f =Ma 2 聯立兩式並將 a 1 =2.5m/ s 2 和 a 2 =5.0m/ s 2 的數值代入得
故答案為:(1)2.5;5.0; (2)DE區間內; (3)1;1 |
❽ 如圖所示,在水平光滑桌面上有兩輛靜止的小車A和B,質量之比mA:mB=3:1.將兩車用細線拴在一起,中間有
A、燒斷細線後至彈簧恢復原長前的某一時刻,兩輛小車受彈簧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據牛頓第二定律a=
F |
m |
B、系統水平方向無外力作用,只有彈簧的彈力(內力),故動量守恆.系統初動量為零,根據動量守恆得動量大小之比pA:pB=1:1,根據動量p=mv,所以速度大小之比vA:vB=1:3,故B正確,D錯誤;
C、根據動能Ek=
1 |
2 |
故選:B.
❾ 兩個電車充電器用一根電線到樓下充電可以嗎
可以同時充,你從樓上拉下的線連個多功能插座,只要拉下的線達到2.5平方就可以。要是線只有1.5平方建議象你說的方法分別充。另外注意一下,線兩頭固定好,別讓風吹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