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豬肉分哪些肉
豬肉是國內大多數家庭的主要葷食來源,跟我們每個家庭都息息相關。小韻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豬肉各種分類。
什麼是白條肉和分割肉?
根據豬肉的銷售形態,一般可分為白條肉和分割肉。
白條肉是指生豬在屠宰、脫毛、開膛、去除內臟、頭蹄等部位後,沿脊椎中線將豬胴體縱向分成兩份體的豬肉。北方地區形象地稱之為「半扇豬肉」。
分割肉是指按照市場需求分切的不同規格的帶骨或者不帶骨肉塊,用於批發的分割肉一般較為大塊,用於零售的分割肉大小、形態則根據購買者需求更為多樣。
什麼是冷凍肉、冷鮮肉和熱鮮肉?
根據豬肉的存儲條件,一般可分為冷凍肉、冷鮮肉和熱鮮肉。
冷凍肉是指生豬宰殺後,進行速凍處理,然後在-18℃以下長期儲存的肉。優質冷凍肉的肉質、香味與熱鮮肉或冷鮮肉相差不大,但如果冷凍儲藏措施不當,就會出現較大差異。
冷鮮肉又稱冰鮮肉、冷卻肉。宰後的豬胴體經快速冷卻,溫度降為0-4℃,並且在生豬檢疫、屠宰、冷卻、分割、包裝、運輸、儲藏、銷售的全過程中均處於嚴格監控下。冷鮮肉存儲始終保持在0-4℃的低溫下,不僅大大降低了初始微生物的數量,也能減少後續滋生,其衛生品質較好。
熱鮮肉是指宰後未經過冷卻處理,肌肉處於僵直狀態,直接上市銷售的鮮肉。剛剛放血的屠體,溫度通常為40-42℃,特別適合微生物生長,因此其保質期很短。熱鮮肉由於缺少包裝和其他防護措施,不免受到空氣、昆蟲、運輸車輛和包裝等多方面污染,而且肉的溫度較高,一旦銷售時間延長,細菌會大量滋生,易出現安全隱患。
作為安陽市民冷鮮肉的選擇之一,安陽天韻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構建了嚴格的產業鏈檢疫安全體系,實現了從生豬源頭一屠宰、檢疫、分割檢疫、冷鏈配送、終端銷售全程檢驗檢疫可追溯。同時公司自主創造了自有品牌韻豚鮮,目前已發展成為以韻豚鮮為主導品牌,擁有鮮凍品銷售、冷鏈物流、連鎖終端、電子商務等多種體系的現代化銷售公司。並為消費者的健康餐桌安全廚房構建了堅實的保障。
『貳』 豬肉分哪些部位
1.豬頸肉:豬頸肉與豬頭肉相連,這里的豬肉比較偏紅,肥瘦分布均勻、肉質鮮嫩,適合做餃子和包子的餡料。
2.豬頰肉:豬頰肉是豬臉和豬下巴相連的肉,由於豬頰肉是豬老活動的地方,所以這里肉吃著非常勁道,口感偏嫩,用於鹵、做包子餡料都不錯。
3.梅花肉:梅花肉也就是豬的上肩肉,這里的肉肥瘦相兼,肉質也非常的嫩,所以特別適合煎、炸、燉,做肉丸也是特別不錯。
4.前排肉:豬前腿上部的肉,前排肉的肉質中等,不嫩不老,適合鹵或者腌著吃。
5.裡脊肉:裡脊肉分為大裡脊肉和小裡脊肉,大裡脊肉適合做豬排、炒、蒸的吃,而小裡脊肉比大裡脊肉更嫩,也可以說是豬身上最嫩的肉,最適合做摻湯。
裡脊肉
6.五花肉:五花肉也就是豬肚皮上的肉,肥瘦分層,皮非常薄,用五花肉做出來的食材都獨到的風味,特別適合做紅燒肉、燉肉、鹵肉、餡料、蒸肉等。
7.後臀尖肉:臀尖肉是豬屁股上面的肉,肉比較肥,適合腌、燉、做回鍋肉。
8.做臀肉:豬屁股上的肉,做臀肉和後臀尖肉差不多,肉質硬度中等,比較適合做回鍋肉或者鹵肉。
9.彈子肉:彈子肉在豬後腿的上方,此肉非常的細嫩,筋少,特別適合炒、炸。
10.前腿肉:前腿肉含有的瘦肉較少,含有的膠質、筋比較多,適合做燉、鹵、紅燒。
11.後腿肉:後腿肉口感中等,瘦肉比前腿肉多,適用於燉、鹵、腌。
『叄』 豬肉分割品有哪些
分割品:肉類:1、2、3、4、5號肉
排骨類:前排、大排、肋排,前後腿骨、寸骨、月牙骨、三叉骨、尾骨、龍骨
膘類:脊膘、一級膘、二級膘、腩膘
混合類:紅五花、大五花、培根、中方肉(帶皮帶骨、帶皮去骨、去皮帶骨)等
『肆』 豬肉一般怎樣分割
不同國家及我國的不同地方,對豬胴體的切割部位不盡相同。總體來說,一般將豬胴體切割為前腿肉、大排肉、方肉、奶脯、後腿肉和蹄膀等六個部位肉。從胴體第五、第六肋骨中間斬下,前段部位去骨的肉為前腿肌肉。從胴體腰椎與薦椎聯接處斬下,後段部位去骨的肉為後腿肌肉。胴體中段在脊椎骨下約4~6cm處平行於脊椎斬下,上部脊背部位的肉為大排肉;下部割去奶脯,去掉肋骨(肋排)的肉為方肉。前腿沿肘關節剖下的前臂部分的肉為前蹄膀。後腿沿膝關節切割下的小腿部分的肉為後蹄膀。按部位切割的豬肉分三級:
(1)一級原料肉
包括前腿肉、後腿肉和大排肉三個部分。前腿肉,又稱夾心肉。其特點是瘦肉比例高,肌肉間夾脂肪,含結締組織較多,適合做西式灌腸、配式圓腿和中式香腸等製品的原料。後腿肉,又稱臂部肉。其特點是瘦肉多,脂肪和結締組織少,是加工肉製品用途最廣的原料。可甩做加工西式灌腸、中式香腸、肉脯、中式火腿、西式火腿和鹽水火腿等製品的原料。大排肉,前至夾心肉切割線,後至後腿肉切割線。位於腰椎骨下側.呈狹長形的瘦肉稱為裡脊肉;附在脊椎骨上面呈圓柱形的肉,稱為通脊或扁擔肉,解剖學稱為背最長肌,畜牧業稱為眼肌。大排肉肉質細嫩,脂肪和結締組織很少,是質量最好的一級豬肉,可用做各類肉製品加工的原料。
(2)二級原料肉
主要包括方肉和蹄膀。方肉:又稱肋條肉、腹部肉、五花肉。其特點是瘦肉與脂肪互相間層。交錯排列,含結締組織較少。是加工醬鹵製品、臘肉和培根(西式臘肉)等肉製品的主要原料。蹄膀:又稱肘子、腱子。特點是瘦肉多,皮厚,筋多,富含膠質。可用作加工火腿和灌腸等。
(3)三級原料肉
包括頸肉、肥膘和奶脯等。頸肉:為夾心肉前端,從枕骨與第一頸椎交接處直線切下的部分。其特點是肥瘦難分,夾雜大量的結締組織、血管和淋巴結,肉質差。可用做低檔灌腸的原料。肥膘:從大排和前、後腿部位分割下來的皮下脂肪。在肉品加工上,用來切成肥膘丁,與瘦肉等成分一同構成西式灌腸和中式香腸等肉製品的肉餡。奶脯:又稱肚囊。肉質差,幾乎無瘦肉,多為泡狀疏鬆結締組織,食用價值極低。可用作提取油脂。
『伍』 豬肉可以分為哪些部位
1、裡脊肉,脊骨下面一條與大排骨相連的瘦肉。
2、臀尖肉,位於臀部的上面,都是瘦肉,肉質鮮嫩,一般可代替裡脊肉。
3、坐臀肉,位於後腿上方,臀尖肉的下方臀部,全為瘦肉。
4、五花肉,為肋條部位肘骨的肉,一層肥肉,一層瘦肉夾起的。
5、夾心肉,位於前腿上部,質老有筋,在這一部位有一排肋骨,叫小排骨。
6、前排肉,又叫上腦肉。背部靠近脖子的一塊肉。
7、奶脯肉,在肋骨下面的腹部。結締組織多,均為泡泡狀。
8、彈子肉,位於後腿腿上,均為瘦肉。
9、蹄膀,位於前後腿下部,後蹄膀又比前蹄膀好。
10、脖子肉,又稱血脖,這塊肉肥瘦不分。
11、豬頭,宜於醬、燒、煮、腌,多用來製作冷盤。
12、鳳頭肉,這個部位肉質細嫩、微帶脆、瘦中夾肥。
13、眉毛肉,這是豬胛骨上面的一塊重約一斤的瘦肉,肉質與裡脊肉相似。
14、門板肉(又稱梭板肉、無皮坐臀肉),肥瘦相連,肉質細嫩,顏色白,肌纖維長。
15、蓋板肉,連結秤砣肉的一塊瘦肉。肉質、用途基本跟秤砣肉相同。
16、黃瓜條,與蓋板肉緊密相連。肉質、用途基本跟秤砣肉相同。
17、腰柳肉,與秤砣肉連結的呈條狀的肉條。。
18、頸背肌肉(簡稱1號肉),從第五、六肋骨中斬下的頸背部位肌肉。
19、前腿肌肉(簡稱2號肉),從第五、六肋骨中間斬下的前腿部位肌肉。
20、大排肌肉(簡稱3號肉),在脊椎骨下約4-6cm肋骨處平行斬下的脊背部位肌肉。
21、後腿肌肉(簡稱4號肉),從腰椎與薦椎連接處(允許帶腰椎一節半)斬下的後腿部位肌肉。
(5)豬肉前端可以分割哪些肉擴展閱讀
豬體大,肌肉豐滿結實。瘦肉型豬較地方豬種體高而長,全身結構緊湊,皮膚平滑無皺紋,皮下脂肪少,肌肉發達,體型伸長,前軀較輕,後軀強大豐滿,四肢較長,強健有力。頸、肩、胸發育寬廣豐圓、軀干寬廣呈圓型,背寬略呈拱形。
腹部下垂,胸腹下緣在一條平直線上。臀部發育特別好,長寬而平整,飛節以上整個後腿發育豐圓呈球形。由前軀至後軀,上望和側望均表現出前小後大的楔形狀。
『陸』 豬肉分割方法步驟豬肉怎麼分割
1、將半片豬肉平放在操作台上,用小刀割取出內裡脊肉。
2、分割取出的內裡脊肉連著後腿,從肋骨5-6根之間切斷。
3、從尾骨一節處下刀剁開,切分三角輔帶在中段上。
4、這樣,一個半片豬肉就分割成了三段:前段、中段、後段。
5、先用斬骨刀分切前蹄膀,前蹄長度約18-20厘米。
6、用大刀斬下腳圈約2厘米。
7、得到2厘米的腳圈和18-20厘米的前蹄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