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眼球最前端多長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眼球最前端多長

發布時間: 2022-12-30 19:40:19

⑴ 眼睛的構造

眼球近似球形,位於眼眶內。正常成年人其前後徑平均為24mm,垂直徑平均23mm。最前端突出於眶外12--14mm,受眼瞼保護。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內腔和內容物、神經、血管等組織。

1. 眼球壁主要分為外、中、內三層。
外層由角膜、鞏膜組成。前1/6為透明的角膜,其餘5/6為白色的鞏膜,兩者移行處為角鞏膜緣。眼球外層起維持眼球形狀和保護眼內組織的作用。角膜則是接受信息的最前哨入口。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線經此射入眼球。角膜稍呈橢圓形,略向前突。橫徑為11.5~12mm,垂直徑約10.5~11mm。周邊厚約1mm,中央為0.6mm。前面的曲率半徑為7.8mm,後面約6.8mm,屈光率相當於+43D的鏡片。

角膜分為a、上皮細胞層:此層再生能力強,破損修復後不遺留痕跡;b、前彈力層:損傷後不能再生;c、實質層:在光學系統上具有重要意義;d、後彈力層:損傷後可迅速再生;e、內皮細胞層:具角膜-房水屏障功能,受損不能再生。

角膜無血管,由淚液、房水、周圍血管以及神經支提供營養。角膜表面從大氣得氧。角膜前的一層淚液膜有防止角膜乾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學特性的作用。角膜含豐富的神經,感覺敏銳。因此角膜除了是光線進入眼內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結構外,也起保護作用,並是測定人體知覺的重要部位。

鞏膜為緻密的膠原纖維結構,不透明,呈乳白色,質地堅韌。前面與角膜,後面與視神經硬膜鞘相連。鞏膜包括表層鞏膜、鞏膜實質和棕黑層。其前端與角膜相結合處的內側面,構成前房角,是房水循環的重要部位。鞏膜表面被眼球筋膜和結膜覆蓋。外側面即角鞏膜緣處,鞏膜、角膜和結膜三者結合。鞏膜是眼外肌的附著點處,此處鞏膜最薄,為0.3mm,其餘部位厚約1mm。

中層又稱葡萄膜,色素膜,具有豐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三部分。

虹膜:呈環圓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於晶體前,有輻射狀皺褶稱紋理,表面含不平的隱窩。中央有一2.5~4mm的圓孔,稱瞳孔。由環形的瞳孔括約肌(副交感神經支配)和瞳孔開大肌(交感神經支配),調節瞳孔的大小。光照下瞳孔縮小,稱對光反射。

睫狀體前接虹膜根部,後接脈絡膜,外側為鞏膜,內側則通過懸韌帶與晶體赤道部相連。包括睫狀肌、豐富的血管及三叉神經末梢。受副交感神經支配。睫狀體分泌房水,與眼壓及組織營養代謝有關;睫狀體也經懸韌帶調節晶體的屈光度,以看清遠近物。

脈絡膜位於鞏膜和視網膜之間。脈絡膜的血循環營養視網膜外層,其含有的豐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

內層為視網膜,是一層透明的膜,也是視覺形成的神經信息傳遞的第一站。具有很精細的網路結構及豐富的代謝和生理功能。視網膜的外側為脈絡膜,內側為玻璃體,前到鋸齒緣、睫狀體後緣,後至視神經盤。鋸齒緣在視網膜的前端,位於角鞏膜緣後6mm處,也是視網膜的前附著位,與睫狀體平坦部相連。視網膜的視軸正對終點為黃斑中心凹。黃斑區是視網膜上視覺最敏銳的特殊區域,直徑約1~3mm,其中央為一小凹,即中心凹。黃斑區很薄,中央無血管,可透見其下面橙紅色的脈絡膜色澤。此處主要為視錐細胞。黃斑鼻側約3mm處有一直徑為1.5mm的淡紅色區,為視盤,亦稱視乳頭,是視網膜上視覺纖維匯集向視覺中樞傳遞的出眼球部位。視盤多呈垂直橢圓形,色淡紅,境界清楚,其上有動靜脈血管支,中央部有小凹陷區稱為視杯或生理凹陷。視盤為神經纖維組合的傳遞束開端,無感光細胞,故視野上呈現為固有的暗區,稱生理盲點。

視網膜由外向內分10層:色素上皮層;視細胞層;外界膜;外顆粒層;外從狀層;內顆粒層;內從狀層;節細胞層;神經纖維層;內界膜。

2. 眼內腔和內容物

眼內腔包括前房、後房和玻璃體腔。

前房前界為角膜,後界為虹膜和晶體,周邊為前房角。中央部位深2.5~3.0mm,周邊淺。人眼的容積約為0.2ml。

後房前界為虹膜,周邊為睫狀突,後為晶體前囊和懸韌帶。房水由睫狀突的非色素上皮分泌到後房,流經瞳孔到前房。成人容積約0.06ml。

玻璃體腔是眼內最大的腔,前界為晶體、懸韌帶和睫狀體,後界為視網膜、視神經。容積為4.5ml。

眼內容物包括房水、晶體和玻璃體。三者均透明,與角膜一起共稱為屈光介質。房水由睫狀突產生,有營養角膜、晶體及玻璃體,維持眼壓的作用。

晶體為富有彈性的透明體,形如雙凸透鏡,位於虹膜、瞳孔之後、玻璃體之前,借晶體懸韌帶與睫狀體聯系以固定位置。前面曲率半徑為10mm,後面為6mm。晶體隨年齡增長,晶體核增大而硬,囊彈性減弱,調節力減退,呈現老視。

玻璃體為透明的膠質體,充滿眼球後4/5的空腔內。主要成分為水。前面有一凹面稱玻璃體凹,以容納晶體,其餘部分與視網膜和睫狀體相貼,其間以視神經周圍和鋸齒緣前2mm處結合最為緊密。玻璃體有屈光作用,也起支撐視網膜的作用。無再生能力。

眼球壁由外向內可分為三層:纖維膜、色素膜、視網膜。纖維膜由纖維組織構成,較硬,堅韌而有彈性,對眼球有保護作用,並能維持眼球的形狀,似雞蛋殼一樣,纖維膜又可分為角膜、鞏膜、角鞏膜緣。色素膜又叫葡萄膜,具有營養眼內組織及遮光的作用,自前向後又可分為虹膜、睫狀體、脈絡膜三部分,虹膜中間有一直徑2.5~4mm的圓孔,這就是我們熟悉的瞳孔。不同人種的虹膜是有差別的,黃種人含色素較多,呈棕褐色,遠看如黑色,而白種人色素少,呈淺灰色或淡藍色。在虹膜的表層有凹凸不平的皺褶,據科學家研究,這些皺褶像指紋一樣每個人都不相同,而且不會改變。根據虹膜的這一特點,製成了電子密碼門鎖,當開門者把眼睛湊近掃描孔,掃描裝置就會將虹膜的圖像掃描下來,並與預先設置好的圖形進行對比,如果吻合,門鎖自動打開。最裡面是視網膜,它緊貼著脈絡膜內面,為高度分化的神經組織薄膜,具有感光作用。

眼內容物包括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這三部分加上外層中的角膜,就構成了眼的屈光系統。房水為無色透明的液體,充滿前後房,約有0.15~0.3ml,它具有營養和維持眼內壓力的作用。晶狀體位於虹膜後面,玻璃體前面,藉助懸韌帶與睫狀體相聯系,是一種富有彈性、透明的半固體,形狀似雙凸透鏡,是眼球重要的屈光間質之一。玻璃體為無色透明膠狀體,充滿晶狀體後面的空腔里,具有屈光、固定視網膜的作用。

不科學的用眼會對視力造成傷害,諸如照明光線、閱讀姿勢、對比度、字小模糊、距離太近和閱讀時間長等,還有外傷,體內的微量元素含量等等。

⑵ 兩眼之間的標准距離是多少

沒有明確規定。

通常雙眼之間的距離,與眼睛的寬度相同是最漂亮的比例。

好看的眼睛是兩眼的距離約等於一眼的長度,而且褶縫向鼻部延伸,逐漸變得不明顯,因而內眼角可以見到紅色、突起的淚阜有內眥贅皮的雙眼皮,褶縫在鼻根附近時,即隱入內眥贅皮之下,顯得極不自然。

由於內眥贅皮遮蓋住眼角,使眼睛顯得更小、更短,而兩眼之間的距離也因此變得比較遠,對於鼻樑較塌的東方人來說,非常呆板,也沒有立體感。

(2)眼球最前端多長擴展閱讀:

人的眼睛近似於球形,位於眼眶內。正常成年人其前後徑平均為24mm,垂直徑平均23mm。最前端突出於眶外12~14mm,受眼瞼保護。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內腔和內容物、神經、血管等組織。

眼睛是人類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腦中大約有80%的知識都是通過眼睛獲取的。讀書認字、看圖賞畫、看人物、欣賞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別不同的顏色和亮度的光線,並將這些信息轉變成神經信號,傳送給大腦。

人眼是望遠鏡放大倍數的基準,就是說放大倍數是1,口徑就是人眼瞳孔的大小,它隨著光照強度的變化而變化,一般在2到7毫米之間波動。

⑶ 求眼睛結構介紹及眼睛成像原理

【簡介】
眼睛是人類感觀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腦中大約有一半的知識和記憶都是通過眼睛獲取的。讀書認字、看圖賞畫、看人物、欣賞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別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光線,再將這些視覺 人的眼睛非常敏感,形象轉變成神經信號,傳送給大腦。由於視覺對人如此重要,所以每個人每隔一兩年都應檢查一次視力。

【器官部位】

人的眼睛近似球形,位於眼眶內。正常成年人其前後徑平均為24mm,垂直徑平均23mm。最前端突出於眶外12--14mm,受眼瞼保護。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內腔和內容物、神經、血管等組織。

【器官結構】

眼球壁主要分為外、中、內三層。

外層由角膜、鞏膜組成。

前1/6為透明的角膜,其餘5/6為白色的鞏膜,俗稱「眼白」。眼球外層起維持眼球形狀和保護眼內組織的作用。角膜是接受信息的最前哨入口。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線經此射入眼球。角膜稍呈橢圓形,略向前突。橫徑為11.5—12mm,垂直徑約10.5—11mm。周邊厚約1mm,中央為0.6mm。角膜前的一層淚液膜有防止角膜乾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學特性的作用。

角膜含豐富的神經,感覺敏銳。因此角膜除了是光線進入眼內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結構外,也起保護作用,並是測定人體知覺的重要部位。

鞏膜為緻密的膠原纖維結構,不透明,呈乳白色,質地堅韌。

中層又稱葡萄膜,色素膜,具有豐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三部分。

虹膜:呈環圓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於晶體前,有輻射狀皺褶稱紋理,表面含不平的隱窩。不同種族人的虹膜顏色不同。中央有一2.5-4mm的圓孔,稱瞳孔。

睫狀體前接虹膜根部,後接脈絡膜,外側為鞏膜,內側則通過懸韌帶與晶體赤道部相連。

脈絡膜位於鞏膜和視網膜之間。脈絡膜的血循環營養視網膜外層,其含有的豐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

內層為視網膜,是一層透明的膜,也是視覺形成的神經信息傳遞的第一站。具有很精細的網路結構及豐富的代謝和生理功能。

視網膜的視軸正對終點為黃斑中心凹。黃斑區是視網膜上視覺最敏銳的特殊區域,直徑約1-3mm,其中央為一小凹,即中心凹。黃斑鼻側約3mm處有一直徑為1.5mm的淡紅色區,為視盤,亦稱視乳頭,是視網膜上視覺纖維匯集向視覺中樞傳遞的出眼球部位,無感光細胞,故視野上呈現為固有的暗區,稱生理盲點。

眼內腔和內容物

眼內腔包括前房、後房和玻璃體腔。

眼內容物包括房水、晶體和玻璃體。三者均透明,與角膜一起共稱為屈光介質。

房水由睫狀突產生,有營養角膜、晶體及玻璃體,維持眼壓的作用。

晶體為富有彈性的透明體,形如雙凸透鏡,位於虹膜、瞳孔之後、玻璃體之前。

玻璃體為透明的膠質體,充滿眼球後4/5的空腔內。主要成分為水。玻璃體有屈光作用,也起支撐視網膜的作用。

視神經、視路

視神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視網膜所得到的視覺信息,經視神經傳送到大腦。

視路是指從視網膜接受視信息到大腦視皮層形成視覺的整個神經沖動傳遞的徑路。

眼附屬器

眼附屬器包括眼瞼、結膜、淚器、眼外肌和眼眶。

眼瞼分上瞼和下瞼,居眼眶前口,覆蓋眼球前面。上瞼以眉為界,下瞼與顏麵皮膚相連。上下瞼間的裂隙稱瞼裂。兩瞼相聯接處,分別稱為內眥及外眥。內眥處有肉狀隆起稱為淚阜。上下瞼緣的內側各有一有孔的乳頭狀突起,稱淚點,為淚小管的開口。生理功能:主要功能是保護眼球,由於經常瞬目,故可使淚液潤濕眼球表面,使角膜保持光澤,並可清潔結膜囊內灰塵及細菌。

結膜是一層薄而透明的粘膜,覆蓋在眼瞼後面和眼球前面。按解剖部位可分為瞼結膜、球結膜和穹隆結膜三部分。由結膜形成的囊狀間隙稱為結膜囊。

淚器包括分泌淚液的淚腺和排泄淚液的淚道。

眼外肌共有6條,司眼球的運動。4條直肌是:上直肌、下直肌、內直肌和外直肌。2條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

眼眶是由額骨、蝶骨、篩骨、齶骨、淚骨、上頜骨和顴骨7塊顱骨構成,呈稍向內,向上傾斜,四邊錐形的骨窩,其口向前,尖朝後,有上下內外四壁。成人眶深4~5cm。眶內除眼球、眼外肌、血管、神經、淚腺和筋膜外,各組織之間充滿脂肪,起軟墊作用。

【主要病症】
三大類眼病———高度近視、白內障和青光眼
近視與遠視
要形成一個清晰的某物的影像(聚焦),我們的眼睛必須使從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發生曲折,使光線直接落在視網膜上。近視者僅能看清近距離的物體,遠距離的物體看起來很模糊,這是因為圖像被聚焦到視網膜的前方了。糾正的方法是讓近視者戴凹透鏡,這樣可使聚焦後的光線稍向後移,恰好落到視網膜上。遠視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後徑變短。近距離的物體發出的光線聚焦到視網膜後面,這樣看起來就很模糊,只有遠距離物體能看清晰。遠視患可戴凸透鏡,使光線稍向內折屈,幫助光線落在視網膜上。

【主要病因】
1高度近視
成因:高度近視的成因比較復雜,影響因素也很多,主要的因素大致劃分為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營養體質因素。
1、遺傳因素:高度近視的遺傳類型,多數結論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因此父代與子代可以不同時出現近視。
2、環境因素:從大量國內外有關調查研究報告看,已公認遺傳與環境是近視眼形成的主要原因,並指出環境條件是決定近視眼形成的客觀因素。
3、營養體質學說:從一些數據分析到,微量元素鎘、鍶和鋅等的缺乏和體質的薄弱也可影響到近視的發生,但是這些因素是通過什麼途徑影響近視則各有說法。近視的自我鑒別:
1、視力減退近視眼主要是遠視力逐漸下降,視遠物模糊不清,近視力正常,但高度近視常因屈光間質混濁和視網膜、脈絡膜變性引起,其遠近視力都不好,有時還伴有眼前黑影浮動。
2、視力疲勞其表現為眼脹、眼痛、頭痛、視物有雙影虛邊等自覺症狀。
3、眼底改變輕度近視患者眼底一般無改變。中度以上近視患者視乳頭較大、色淡,其邊緣有新月形或半月形弧形斑。高度近視患者,常出現玻璃體液化、混濁,眼底呈豹紋狀,嚴重者可視網膜相繼萎縮變性,從而發生裂孔,導致視網膜脫離,嚴重影響視力。
4、眼球突出高度近視眼由於服軸增長,眼球變大,外觀上呈現眼球向外突出的狀態。
眼病
2白內障
成因:人眼的晶狀體發生了混濁,醫學上稱白內障。人的眼睛猶如一部照相機,晶狀體就像照相機的鏡頭,而人眼眼底的視網膜則相當於膠卷。白內障就如照相機的鏡頭變混濁了,光就難以照射至膠卷—————人眼的視網膜,也就難以得到良好的圖像。白內障的自我鑒別:
1、漸進性視力下降,看東西變得模糊
常見的症狀是視物逐漸模糊,有時會覺得光線周圍出現光圈以及物體的顏色不夠明亮。若是在夜間開車的話,會覺得對面過來的汽車車頭燈太刺眼而感不適或煩躁。但一般而言,症狀發展的過程相當緩慢,並視晶狀體最混濁的位置及其發展過程而定。
2、不需要戴老花鏡了部分老年人平時需要戴老花眼鏡來看書讀報,但忽然,他們發現自己不需要戴老花眼鏡看得也很清楚了,有的老年人很開心,覺得自己越活越年輕,「返老還童」了,事實上,這卻不是個好兆頭,這是白內障的早期症狀之一。
眼病
3青光眼
病因:青光眼在日本又稱為「綠內障」,是指眼內壓升高,引起視神經損傷萎縮,進而造成各種視覺的障礙和視野的缺損,是最常見的致盲性疾病之一。
眼球的前房和後房充滿著一種稀薄而透明的液體———房水。正常情況下,房水在後房產生,通過瞳孔進入前房,然後經過外引流通道出眼。如果某些因素使房水的這種循環途徑受阻(通常受阻部位位於前房外引流通道),致使房水在眼內積聚,引起眼壓升高,從而損傷到視神經。青光眼的自我診斷:
1、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病急驟,典型表現為患眼側頭部劇痛,眼球充血,視力驟降。疼痛向三叉神經分布區域的眼眶周圍、鼻竇、耳根、牙齒等處放射;眼壓可迅速升高,眼球堅硬,常引起惡心、嘔吐、出汗等;患者可看到白熾燈周圍出現彩色暈輪或像雨後彩虹即虹視現象。
2、亞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包括亞臨床期、前驅期和間歇期),患者僅感輕度不適,甚至無任何症狀,可有視力下降,眼球充血較輕,常在傍晚發病,經睡眠後緩解。如沒及時診治,以後發作間歇將逐漸縮短,每次發作時間逐漸延長,並向急性發作或慢性轉化。
3、慢性閉角型青光眼自覺症狀不明顯,發作時輕度眼脹,頭痛,閱讀困難,常有虹視現象,到亮處或睡眠後症狀可緩解。此型青光眼常反復發作,早期發作間歇時間較長,症狀持續時間短,多次發作後,發作間隔縮短,持續時間延長。如治療不當,病情逐漸進展,晚期可視力明顯下降,視野嚴重缺損。

【注意事項】

眼睛的保健

計算機對視力危害很大,經常操作計算機的人應多吃些明目食品,如枸杞、菊花、決明子。常喝菊花茶也能收到清心明目的效果,枸杞清肝明目,對保護視力也有很大好處。飲茶能防止視力衰退和恢復視力。國際上普遍認為飲茶有抗輻射的作用,能減少計算機熒光屏X射線的輻射危害。茶中富含的茶多酚(50%)和脂多糖等成分可以吸附和捕捉放射性物質並與其結合後排除體外。
必需脂肪酸、維生素A、K、E及B族維生素的缺乏均可降低機體對輻射的耐受性在膳食中適當供給。如牛奶、蛋、肝、花菜、捲心菜、茄子、扁豆、胡蘿卜、黃瓜、番茄、香蕉、蘋果等。我國科學家發現:青菜蘿卜可以抗輻射。油菜、青菜、芥菜、捲心菜、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不僅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可口菜餚,而且還具有防輻射損傷的功能。
我再具體的講一下哪些食物可以防輻射:
1、 富含膠原彈性物質的食品。這一類的代表有海帶、紫菜、海參,動物的皮膚、骨髓等等,因為食物中的膠原物質有一種黏附作用,它可以把體內的輻射性物質黏附出來排出體外,而且其中動物皮膚所蘊涵的彈性物質還具有修復受損的肌膚的功能。
2、 富含抗氧化活性物質的食品。油菜、青菜、芥菜、捲心菜、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不僅是人們餐桌上常見的可口菜餚,而且還具有防輻射損傷的功能。 新鮮蔬菜是人體內的「清潔劑」,其奧妙在於蔬菜擁有「秘密武器」 ——鹼性成分,可使血液呈鹼性,溶解沉澱於細胞內的毒素,使之隨尿液排泄掉。
3、具有排毒功能的食物。比如豬血、黑木耳等等。豬血的血漿蛋白豐富,血漿蛋白經消化酶分解後,可與進入人體的粉塵、有害含輻射的金屬微粒發生反應,變成難以溶解的新物質沉澱下來,然後排出體外。黑木耳的最大優勢在於可以幫助排出纖維素物質,使這些有害纖維在體內難以 立足。這一類的食物可以幫助我們把體內的有害物質排出體外,不給輻射物質留下絲毫立足空間。
4、明目類食物。這一類食物主要是針對長時間面對電腦工作的都市白領、學生等人。計算機對視力危害很大,經常操作計算機的人應多吃些明目食品,如枸杞、菊花、決明子。常喝菊花茶也能收到清心明目的效果,枸杞清肝明目,對保護視力也有很大好處。飲茶能防止視力衰退和恢復視力。國際上普遍認為飲茶有抗輻射的作用,能減少計算機熒光屏X射線的輻射危害。茶中富含的茶多酚(50%)和脂多糖等成分可以吸附和捕捉放射性物質並與其結合後排除體外。
5、保持體內營養的平衡。研究表明,必需脂肪酸、維生素A、K、E及B族維生素的缺乏均可降低機體對輻射的耐受性在膳食中適當供給。僅增加其中任何1種維生素,都不能得到預期的營養效果。礦物質的營養平衡問題尤為重要,體內鉀、鈉、鈣、鎂等離子濃度須合適,否則不能維持水與電解質平衡,輕者損害健康、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微量元素與其他營養素相互之間的關系也很重要,鋅對許多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與維生素的消化、吸收和代謝都有重要影響。當我們受到輻射損傷時,礦物質包括微量元素在內,過量或不平衡,均會產生不良影響。這一類的營養我們可以通過如牛奶、蛋、肝、花菜、捲心菜、茄子、扁豆、胡蘿卜、黃瓜、番茄、香蕉、蘋果等食物中得到補充.
眼睛也要保濕

在我們的眼球表面,有一層薄薄的起潤滑作用的淚液膜,隨著眨眼而不斷刷新,並保持著眼睛濕潤。如果空氣乾燥或一直全神貫注,大約10多秒之後,淚膜上便會出現一個個干點,眼球表面會越來越乾燥。因此在通常情況下,每分鍾要眨眼10—20次。而當專心致志閱讀或目不暇接操作電腦時,眨眼頻率會明顯減少到每分鍾5次左右。由於眼球乾燥,角膜和眼瞼之間「眼開眼閉」時便容易擦傷,從而引發眼睛干澀、疲勞不適、炎症和疼痛,形成乾眼症。如果不加以重視,就有可能出現角膜潰瘍和瘢痕,最終導致視力的下降。

由此看來,注重眼保健,提高生活質量,理應成為人們不可小覷的話題。然而要使目不轉睛現象有所緩解,這對熱衷上網或者看電視的人來說,有點勉為其難。那麼,能不能研製一種人工淚液來保護眼睛呢?美國科學家對此作了有益的探索。他們研製出了一種名為「淚然」的擬天然淚液的滅菌滴眼劑,具有天然淚液的性質,能與淚液結合,作用溫和,迅速及持續地緩解眼球乾燥、過敏及刺激性症狀,並可替代淚膜,消除眼球灼熱、疲勞及不適感。

⑷ 眼球的前徑指的是什麼,請高手圖示一下

眼的前後徑即角膜頂點到黃斑中心的距離。大概是下面圖片里的樣子。

⑸ 眼部結構

人的眼睛近似於球形,位於眼眶內。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內腔和內容物、神經、血管等組織。眼球壁:眼球壁主要分為外、中、內三層。外層由角膜、鞏膜組成又稱為纖維層膜層。眼內腔:眼內腔包括前房、後房和玻璃體腔。眼內容物包括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三者均透明,與角膜一起共稱為屈光介質。

人的眼睛近似於球形,位於眼眶內。正常成年人其前後徑平均為24mm,垂直徑平均23mm。最前端突出於眶外12~14mm,受眼瞼保護。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內腔和內容物、神經、血管等組織。

1、眼球壁:眼球壁主要分為外、中、內三層。外層由角膜、鞏膜組成又稱為纖維層膜層。前1/6為透明的角膜,其餘5/6為白色的鞏膜,俗稱「眼白」。眼球外層起維持眼球形狀和保護眼內組織的作用。

2、眼內腔:眼內腔包括前房、後房和玻璃體腔。眼內容物包括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三者均透明,與角膜一起共稱為屈光介質。

3、視路:視神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視網膜所得到的視覺信息,經視神經傳送到大腦。視路是指從視網膜接受視信息到大腦視皮層形成視覺的整個神經沖動傳遞的徑路。

4、眼副器:眼副器包括睫毛、眼瞼、結膜、淚器、眼球外肌和眶脂體與眶筋膜。眼瞼分上瞼和下瞼,居眼眶前口,覆蓋眼球前面。上瞼以眉為界,下瞼與顏麵皮膚相連。上下瞼間的裂隙稱瞼裂。兩瞼相聯接處,分別稱為內眥及外眥。淚器包括分泌淚液的淚腺和排泄淚液的淚道。淚道包括:上、下淚小點、上、下淚小管、淚總管、淚囊、鼻淚管。眼外肌共有6條,使眼球運動。4條直肌是:上直肌、下直肌、內直肌和外直肌。2條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上提上瞼:上瞼提肌和Müler肌。眼眶是由額骨、蝶骨、篩骨、齶骨、淚骨、上頜骨和顴骨7塊顱骨構成,呈稍向內,向上傾斜,四邊錐形的骨窩,其口向前,尖朝後,有上下內外四壁。成人眶深4~5cm。眶內除眼球、眼外肌、血管、神經、淚腺和筋膜外,各組織之間充滿脂肪,起軟墊作用。

⑹ 眼球的結構中,眼球外膜前端透明的部分叫() A、視網膜 B、虹膜 C、角膜 D、瞳孔

分析:該題要從眼球的結構方面考慮解答;眼球由眼球壁和內容物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內膜,內容物由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內膜,外膜由無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堅韌的鞏膜組成;中膜由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組成;內膜是含有感光細胞的視網膜;如圖所示:即眼球外膜前端透明的部分是角膜.故選:C點評:此題考查的是眼球的結構,平時注意觀察課本插圖有利於該問題的解答.

⑺ 人的眼球結構

眼球結構

人的眼睛近似球形,位於眼眶內。正常成年人其前後徑平均為24mm,垂直徑平均23mm。最前端突出於眶外12--14mm,受眼瞼保護。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內腔和內容物、神經、血管等組織。

1. 眼球壁主要分為外、中、內三層。

外層由角膜、鞏膜組成。

前1/6為透明的角膜,其餘5/6為白色的鞏膜,俗稱「眼白」。眼球外層起維持眼球形狀和保護眼內組織的作用。角膜是接受信息的最前哨入口。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線經此射入眼球。角膜稍呈橢圓形,略向前突。橫徑為11.5—12mm,垂直徑約10.5—11mm。周邊厚約1mm,中央為0.6mm。角膜前的一層淚液膜有防止角膜乾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學特性的作用。

角膜含豐富的神經,感覺敏銳。因此角膜除了是光線進入眼內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結構外,也起保護作用,並是測定人體知覺的重要部位。

鞏膜為緻密的膠原纖維結構,不透明,呈乳白色,質地堅韌。

中層又稱葡萄膜,色素膜,具有豐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三部分。

虹膜:呈環圓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於晶體前,有輻射狀皺褶稱紋理,表面含不平的隱窩。不同種族人的虹膜顏色不同。中央有一2.5-4mm的圓孔,稱瞳孔。

睫狀體前接虹膜根部,後接脈絡膜,外側為鞏膜,內側則通過懸韌帶與晶體赤道部相連。

脈絡膜位於鞏膜和視網膜之間。脈絡膜的血循環營養視網膜外層,其含有的豐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

內層為視網膜,是一層透明的膜,也是視覺形成的神經信息傳遞的第一站。具有很精細的網路結構及豐富的代謝和生理功能。

視網膜的視軸正對終點為黃斑中心凹。黃斑區是視網膜上視覺最敏銳的特殊區域,直徑約1-3mm,其中央為一小凹,即中心凹。黃斑鼻側約3mm處有一直徑為1.5mm的淡紅色區,為視盤,亦稱視乳頭,是視網膜上視覺纖維匯集向視覺中樞傳遞的出眼球部位,無感光細胞,故視野上呈現為固有的暗區,稱生理盲點。

2. 眼內腔和內容物

眼內腔包括前房、後房和玻璃體腔。

眼內容物包括房水、晶體和玻璃體。三者均透明,與角膜一起共稱為屈光介質。

房水由睫狀突產生,有營養角膜、晶體及玻璃體,維持眼壓的作用。

晶體為富有彈性的透明體,形如雙凸透鏡,位於虹膜、瞳孔之後、玻璃體之前。

玻璃體為透明的膠質體,充滿眼球後4/5的空腔內。主要成分為水。玻璃體有屈光作用,也起支撐視網膜的作用。

3. 視神經、視路

視神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視網膜所得到的視覺信息,經視神經傳送到大腦。

視路是指從視網膜接受視信息到大腦視皮層形成視覺的整個神經沖動傳遞的徑路。

4. 眼附屬器

眼附屬器包括眼瞼、結膜、淚器、眼外肌和眼眶。

眼瞼分上瞼和下瞼,居眼眶前口,覆蓋眼球前面。上瞼以眉為界,下瞼與顏麵皮膚相連。上下瞼間的裂隙稱瞼裂。兩瞼相聯接處,分別稱為內眥及外眥。內眥處有肉狀隆起稱為淚阜。上下瞼緣的內側各有一有孔的乳頭狀突起,稱淚點,為淚小管的開口。生理功能:主要功能是保護眼球,由於經常瞬目,故可使淚液潤濕眼球表面,使角膜保持光澤,並可清潔結膜囊內灰塵及細菌。

結膜是一層薄而透明的粘膜,覆蓋在眼瞼後面和眼球前面。按解剖部位可分為瞼結膜、球結膜和穹隆結膜三部分。由結膜形成的囊狀間隙稱為結膜囊。

淚器包括分泌淚液的淚腺和排泄淚液的淚道。

眼外肌共有6條,司眼球的運動。4條直肌是:上直肌、下直肌、內直肌和外直肌。2條斜肌是:上斜肌和下斜肌。

眼眶是由額骨、蝶骨、篩骨、齶骨、淚骨、上頜骨和顴骨7塊顱骨構成,呈稍向內,向上傾斜,四邊錐形的骨窩,其口向前,尖朝後,有上下內外四壁。成人眶深4~5cm。眶內除眼球、眼外肌、血管、神經、淚腺和筋膜外,各組織之間充滿脂肪,起軟墊作用。

⑻ 眼角膜有什麼用

維持眼球的完整,對應內容物提供保護。首先眼角膜具有維持眼球的完整,以及對應內容物提供保護。角膜與鞏膜共同構成眼球的外壁,承受眼內壓力,對維持眼球的形態具有重要的作用。角膜主要有膠原纖維構成,因此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韌性,對於眼內壓力和外界力量具有抵抗力,這種抵抗力取決於角膜的厚度和膠原纖維排列的整齊程度。

還有角膜具有透光性,它允許光線透過,這是眼視覺功能的基礎,正常的角膜允許透過的光線波長范圍在365~2500nm。而且角膜還參與屈光系統,是我們眼屈光系統屈光力最大的組織。角膜還具有滲透作用,角膜沒有血管,營養及代謝物質通過滲透作用的參與和進出角膜,這不僅具有重要的生理意義,而且對於眼局部的葯物治療也非常重要。

⑼ 眼球的結構中,眼球外膜前端透明的部分叫 A.視網膜 B.虹膜 C.角膜 D.瞳孔

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內膜,外膜由無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堅韌的鞏膜組成;中膜由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組成;內膜是含有感光細胞的視網膜;如圖所示:即眼球外膜前端透明的部分是角膜.


故選:C

⑽ 眼球結構

眼球:近似球型,由眼球壁與眼內容物所組成。嬰兒出生時眼球較小,前後徑為12.5~15.8mm,前後徑(稱為眼軸)隨著年齡生長,至成人時眼球前後徑(外徑)平均24mm。這在眼科屈光學中有重要的意義——就是從嬰幼兒到成人,是一個輕度遠視正視化的過程。嬰兒常有200~300度(專業論述+2.00D~+3.00D)的遠視,至成年時達到正視眼(+0.50D~-0.25D)。前後徑超過25mm者已經表現為近視。
(一)眼球壁:分三層,由外到內依次為纖維膜、葡萄膜、視網膜。
1、外層(纖維膜):由角膜、鞏膜組成。
角膜:纖維膜的前1/6,內無血管,完全透明。角膜略呈橢圓形,橫徑為11.5mm~12mm,垂直徑為10.5mm~11mm.中央瞳孔區附近大約4mm直徑的圓形區內近似球形,其各點的曲率半徑基本相等,是入眼光線穿透的區域。角膜分為五層,由前向後依次為上皮細胞層、前彈力層、基質層、後彈力層、內皮細胞層,前彈力層、實質層和內皮細胞層損傷後不能再生,由不透明纖維組織代替。準分子激光近視手術激光的主要切削部位選在基質層。角膜總屈光為+43D,占眼球屈光力的70%。
角膜功能:1)保持眼球一定性狀及保護眼內組織。
2)屈光間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3)屈光手術的重要組織。
鞏膜:外膜的後5/6部分,質地堅韌,不透明,呈瓷白色,由緻密交錯的纖維所組成。鞏膜向前與角膜相連,後部與視神經交界處分為內外兩層,外2/3移行於視神經鞘膜,內1/3呈網眼狀,稱鞏膜篩板,此板很薄,視神經纖維束由此處穿出眼球。
鞏膜功能:1)維持眼球外形
2)保護眼內組織以穩定視力。
2、中層(葡萄膜/血管膜):由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組成
葡萄膜的主要功能:營養眼球,是全身含血量最豐富的部位,供應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視錐、視桿細胞。
分述如下:
虹膜:葡萄膜的最前部分,為圓盤狀,中央有一小孔即瞳孔,約2.5-4mm,虹膜的肌肉分為兩種,即瞳孔括約肌和瞳孔開大肌,兩者相互作用,調節瞳孔大小。交感神經支配瞳孔開大肌,副交感神經支配瞳孔括約肌。
虹膜功能:1)營養眼球
2)控制瞳孔大小,調節進入眼內的光線,有利於視網膜成像並減少有害光線損傷視網膜。
睫狀體:為寬約6mm的環狀組織,位於虹膜與視網膜的鋸齒緣之間。前1/3肥厚處為睫狀冠,其上有睫狀突可分泌房水,後2/3為睫狀體平部,晶狀體懸韌帶附著在睫狀體上,位於睫狀突和鞏膜之間有睫狀肌,受來自第三對腦神經的副交感神經纖維支配。睫狀肌收縮時,懸韌帶張力降低,晶狀體依靠自身的彈性回縮而變厚,產生眼的調節作用。
睫狀體功能:1)營養眼球
2)分泌的房水營養晶狀體和眼前段結構,且有維持眼壓的功能。
3)改變晶狀體形態, 產生調節作用。
脈絡膜:位於鞏膜和視網膜之間,是色素豐富的血管性結構,由3個血管層組成:脈絡膜毛細血管層、中間的中血管層、外層的大血管層
脈絡膜的功能:1)營養視網膜色素上皮和內顆粒層以外的視網膜。
2)散熱、遮光和暗房作用。
3)為黃斑中心凹提供血液供應。
3、內層(神經層):視網膜
視網膜:為一透明薄膜,是大腦的延伸部分,也是視覺信息形成的第一站。視網膜外層為視網膜色素上皮層,內層為神經感覺層(是視網膜的內9層),兩層之間存在一個潛在性間隙,臨床上視網膜分離即由此處分離。
視網膜上兩個重要的生理結構:
黃斑:視網膜後極部有一直徑約2mm的淺漏斗狀小凹區,稱為黃斑,其中央有一直徑約0.1mm小凹,稱為黃斑中心凹,黃斑區有密度較大的視錐細胞,約占視網膜視錐細胞總數的10%,在黃斑以外視錐細胞逐漸減少,在黃斑中央0.25mm直徑范圍之內沒有視桿細胞。在此以外視桿細胞迅速增多。視錐細胞感強光(明視覺)褐色決,視桿細胞感弱光(暗視覺),無色視覺,所以黃斑中心凹是視覺最敏銳的部位。視桿細胞含視紫紅質,如缺乏維生素A,或某些酶或微量元素鋅等代謝障礙時,就會影響視紫紅質再合成的過程,導致夜盲。
視盤:黃斑鼻側約3mm處有一直徑約1.5mm邊界清楚的淡紅色圓盤狀的結構稱為視乳頭(視盤),是視網膜神經纖維匯集穿過鞏膜篩板的部位,其中央有一小凹區稱為視杯或生理凹陷。視乳頭無視細胞,故無視覺,視野中形成生理盲點。
視網膜功能:接受視覺信息並對視覺信息進行處理和傳遞。

(二)眼內容物: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 三者均透明而又有一定屈光指數,通常與角膜一並構成眼的屈光介質。
1、房水:是眼內的透明液體,充滿前房和後房,
功能:維持眼內壓,營養角膜、晶狀體和玻璃體
2、晶狀體:富有彈性,形似雙凸透鏡的透明體,直徑約9—10mm,厚約4—5mm前面的曲度較小,曲率半徑約為9—10mm,後面的曲率半徑較大,曲率半徑為5.5mm。晶狀體主要由水和蛋白質組成,此外還含有氨基酸、類脂物、微量元素等非蛋白質成分。晶狀體本身無血管,其營養來自房水,因此當房水成分發生改變時,會影響晶狀體的代謝,導致晶狀體混濁形成白內障。
晶狀體的功能:1)充當雙凸透鏡,使進入眼內的光線折射成像。
2)完成眼的調節功能。
3)濾過部分紫外線,保護視網膜。
3、玻璃體:充滿眼球後4/5空腔內的無色透明的膠樣體,主要有膠原纖維絲及98.5%—99.7%的水組成的膠狀物。玻璃體本身無血管,代謝作用很低,其營養來自脈絡膜和房水。玻璃體易受各種物理、化學、外傷、炎症類症、退行性變性等影響,發生分解,出現液化現象。表現為眼前有點狀、線狀、蜘蛛網狀等各種形態的漂浮物,並隨眼球運動上下浮動。
玻璃體的功能:1)是眼屈光間質之一。
2)對視網膜和眼球壁起支撐作用。
(三)眼附屬器:包括眼瞼、淚器、結膜、眼外肌、眼眶。
1、眼瞼:位於眼球前,對眼球起重要的保護作用,眼瞼組織由前向後分為六層,依次為:眼瞼皮膚、皮下疏鬆結締組織、肌層、肌下結締組織、纖維層和瞼結膜。以下分述前三層:
(1)眼瞼皮膚:為全身皮膚中最薄者,但富於彈性,以適應眼瞼運動的需要。
(2)皮下疏鬆結締組織:皮下組織疏鬆,組織液或血液易於在皮下集聚,炎症反應也容易在此擴散。
(3)肌層:包括眼輪匝肌、提上瞼肌和muller肌
(4)眼輪匝肌:由第七對腦神經面神經支配。
眼輪匝肌的功能:肌肉收縮時眼瞼閉合。
(5)提上瞼肌:次肌受第三對腦神經動眼神經支配。
提上瞼肌的功能:收縮時提起上瞼各部分,包括眼瞼皮膚、瞼板和瞼結膜。
如動眼神經核發育不全或提上瞼肌發育不全或提上瞼肌發育不良會引起上瞼下垂,發生在幼兒,不及時矯治會造成弱視。
(6)muller肌:受交感神經支配
muller肌功能:使瞼裂開大
2、結膜:為一薄層透明的粘膜,覆蓋在眼瞼內面,並翻轉覆蓋在眼球前部鞏膜表面,其上皮與角膜上皮相延續。如以瞼緣為口,角膜為底,結膜呈一囊狀,故稱結膜囊。
臨床上結膜分為瞼結膜、球結膜和穹隆結膜三部分。
(1)瞼結膜為覆蓋眼瞼內面的部分;
(2)穹隆結膜位於瞼結膜與球結膜之間,該處結膜較厚,多皺褶,富擴張力,使眼球與眼瞼得以自如活動;
(3)球結膜介於穹隆結膜與角膜之間,覆蓋眼球前1/3的鞏膜表面,球結膜最薄,最透明,富移動性。

3、眼外肌
包括4條直肌與2條斜肌。
表 各眼外肌的主要及次要動作表
眼外肌 主要動作 次要動作
外直肌 外轉眼球 ——
內直肌 內轉眼球 ——
上直肌 上轉眼球 內轉、內旋
下直肌 下轉眼球 內轉、外旋
上斜肌 內旋眼球 下轉、外轉
下斜肌 外旋眼球 外轉、上轉

表 眼外肌檢查的六個注視位置
注視位置 被檢查的眼外肌
向右看 右外直肌 左內直肌
向左看 右內直肌 左外直肌
向右上看 右上直肌 左下斜肌
向右下看 右下直肌 左上斜肌
向左上看 右下斜肌 左上直肌
向左下看 右上斜肌 左下直肌

眼外肌
4、視路:是指神經纖維由視網膜到達大腦皮質中樞的傳導徑路。
包括視神經、視交叉、視束、外側膝狀體、視放射、視皮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