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幸福到萬家》第 40 集大結局拍得怎麼樣
從何幸運和韓律決裂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萬傳家覆滅的命運。萬善堂清醒地認識到:即便他不大義滅親,照樣有人把萬傳家送入牢籠。這個人如果不是他,若要換了別人,極有可能把萬家父子一網打盡,還不如丟卒保帥,同時還能自證清白,這一點,萬傳家也心知肚明。
2. 菜園印象的散文
離開農村多年,已經很久沒有推開柴扉、走進菜園的那種親切和恬適了。
飯後的黃昏,每每散步走近小城的邊緣,總會看到幾塊整齊的綠油油的菜地和俯身忙碌的人們,於是難免會被這熟悉的場景打動,心馳神往一陣。
我常想,也許只有生於農村、在泥土上赤腳長大的孩子,才可能對諸如菜園這樣的鄉村風物有著深切的記憶和實在的感動。相比而言,在都市中長大的孩子,如果沒有鄉村生活經歷,也許連什麼是菜園都不知道了,只有藉助電腦去「網路一下」,才能弄清楚所謂「菜園」就是農民伯伯用來種菜的園子。至於那種「田塍莫道細於椽,便是桑園與菜園」的意境和田園樂趣,更是無法體味了。
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和這么些年對慾望的追逐,我記憶里的菜園印象似乎也已經模糊了,像一幅掛在幽暗老屋裡的畫,那樣遙遠而幽深,依稀存在卻又朦朧似無。
故鄉小村的南面,有一條由貪走便路的人們用腳踩出的小路,斜斜的從村子內伸出,一直伸到附近的公路上。沿著這條小路的兩旁,便是一畦畦的菜地,延綿鋪展到村子正南面贛江堤堰下的一口水塘岸邊。這里,曾經被人們統稱為「自留地」,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一塊屬於自家的可以自由耕種的土地。而在某個時期,人們又不約而同地在這里種上各種各樣的農家蔬菜,繼而又有了竹片、柳條、木槿、荊棘等圍成的各式籬笆,以及木條和干油菜梗編織而成的菜園的柴扉。於是菜園才真正有了菜園的樣子,我也就有了理解《詩經》里「折柳樊圃」這樣詩句的生活經驗支撐。至於那口水塘,是全村生產的主要水源之一,她的歷史我全然不知,從老人們口口相傳的故事裡,我推測它是由於某個年代的河堤決口沖成的,而那是一個什麼年代,那個年代裡發生了什麼,我不知道,也無人問津,更無從查考。
也許是被慾望羈絆太久的緣故,或者是現在的反季節蔬菜導致記憶出了問題,在什麼季節應該種什麼菜,我已經記不大清楚了。只是依稀記得,每到天氣漸暖或者寒意初臨的季節,父親就會到附近的集市轉上一轉,提回來一小扎一小扎捆得整整齊齊、嫩嫩綠綠還帶著泥土的菜苗。然後在某一個黃昏,父親帶著我和弟弟、妹妹扛著鋤耙、提著小桶來到自家的菜園,先是花上老半天的時間,將菜地深深地翻上一遍,把土塊敲得細細膩膩、蓬蓬鬆鬆,然後就像畫格子一樣,將翻過的菜地分成小塊,將菜苗一棵棵齊齊整整地栽進土裡。再由我提著小塑料桶,沿著雜草間的小路,到附近的水塘岸邊舀水,提到菜地,用木勺給剛剛栽下的菜苗澆水。
此後,便是不斷地澆水,施肥,菜苗也在這個過程中發生著神奇的變化,從剛栽下時的莖葉萎蔫到挺直而立,從脆嫩的只能輕輕拿捏到逐漸的具有韌性,從星星點點的鵝黃嫩綠到一塊塊的綠意,再到一叢叢的綠色,直到綠成一片。生命的蓬勃生機在這一小塊土地上盡情展現,而生命的呵護又是如此的精緻和細膩。每當靜謐的黎明或傍晚,父親就會來到菜地,忽起忽立地忙活半天,為菜蔬除盡雜草,翻鬆土地,甚至捏死害蟲。有時,遇上臨近地塊的人們也在菜園忙碌,便會隔著籬笆相互招呼,中途偶爾停下小憩,坐在支起的鋤頭把上,在香煙的.煙霧里聊起莊稼的長勢和收成。
如果風調雨順,過上一兩個月,便是蔬菜滿園了,遠遠看去,到處是紅的辣椒、紫的茄子、爬上籬笆或矮樹像瀑布一樣掛著的豆角、還有支架下碩大的南瓜和冬瓜、鋪滿菜地甚至侵犯過界的紅薯的藤蔓。有時,一些人家的菜園里還會冒出幾株少見的玉米、不同形狀和異樣品種的果蔬來,引得路過的人們細細地研究半天。就這樣,菜園在極細微處體現著主人的勤勞、智慧和收獲,體現著「只要耕耘、就有收獲」的質朴道理。
盡管我的收獲不在田園之間,但我心中常存著一種渴望,渴望走近菜園,腳踏泥土,躬身耕耘,用心經營一方屬於自己的土地,並在收獲的季節結出累累碩果,面迎春風,滿含微笑。
3. 社區服務實踐報告
社區服務實踐報告1000字
簡單的社區服務實踐報告怎麼寫?我為大家整理了下面的社區服務實踐報告1000字範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社區服務實踐報告1000字一
散落在齊魯大地上那數不清的村莊,對我而言並不陌生,先前曾去過短短的一日,卻只有個大概的印象:起伏無垠的平原上點綴著片片綠蔭,繁茂的白樺林里隱匿著一個個勤勞的農庄,安寧且美麗。
響應團中央的號召,20**年7月22日至27日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的14名師生到平度崔家集鎮的周家村開展了一年一次的大學生"三下鄉"活動。作為99 級港航專業的學生,我有幸成為了這次活動的一員。五天里我們先後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在努力用科技文化知識服務於民的同時,我們也得到了極大的鍛煉,加強了實踐能力,激發了創新創業的思維,重新認識了自己,發展了自身的素質。
周家村之行,雖然只有五天,卻讓我融入了這個村莊,對我認識北方農村起了個良好的開端。通過這次活動,我們真實地了解了xx農村的現狀,深入地思考了當前農村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尤其是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調查與積極的討論,發現了一些制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與建議。同時我們更看到了中國農村的發展前景與美好的未來。
一、周家村的概況
周家村位於xx市西南與維紡市交界地帶,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較為不便。該村是典型的北方平原地形,地勢較為平坦,多以種植大麥、玉米、西瓜、蘋果等經濟農作物。
周家村有230餘戶,共800多人口,住宅面積200畝,耕地1550畝,人均1.6畝,全村的總產值為1200多萬。該村現有黨員19名,今年還要發展3至4名。
現在的周家村是90年代中期統一規劃建造的,三橫三縱的標准道路,一排排寬敞的房子顯得十分地整齊和諧。值得一提的是全村在路旁屋前統一栽種的6000棵柿子樹,美觀而且經濟。作為文明村,周家村的美更體現它朴實的民風上。五天的生活讓我們所有人都感受了它的熱情、友善與真誠。村民們和睦共處,互幫互助,簡直就是"世外桃源"。
二、周家村的現狀
民以食為天,齊魯大地上的農作物很有自已的待色,一望無際的麥田便是一個非常動人的例子。在周家村,卻不曾見到這番景象,取而代之的是高效田、果樹林等等各式各樣的經濟類作物。
1、村裡大力發展高效田,93年時就有黃煙500畝,果園200畝,蔬菜100畝,農業生產也隨之產生了很大的經濟效益。近年來與韓國公司合作,種植產種經濟作物,經濟價值更是可觀,其中辣椒XX元每畝,西瓜4000元每畝,西葫蘆5000元每畝。如今高效田的種植面積更大了,其中黃煙就增長到了800 畝,蘋果樹、柿子樹等果樹實現了大面積栽種,去年又與美國公司簽下了合同,更加開發了高效田的經濟效益。村民的勞作有了保證,經濟作物的產值已經成為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2、有了高效田以後,村民的收入變得相當可觀,村裡的年人均收入達到3800元,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周家村整體面貌的改觀正體現了這一點。村民告訴我們:現在也不用出去打工,一兩畝高效田加上常規的農作物夠一家人忙個不停,這些收入比打工還強。
3、國家的好政策和廉潔能乾的村幹部保證了周家村農業經濟的發展。正是由於國家堅持該革開放,形成了良好的大氣候。村幹部們一心為民,抓住時機,引進外資,在田地上做足了文章,產出了可觀的效益,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贏得了村民的信賴與尊敬。村民們是深有體會的':一個好的村莊會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的。原來落後的周家村正是在這些優秀的農村幹部的領導下變成了現在的先進、文明。
4、在調查中發現周家的村民都有一定的自滿心理。絕大部分村民認為周家村比周圍村莊都要好,對現況表示了滿意。但也有一部分中青年村民則希望在此基礎上本村能新的經濟增長點,這與周家村幹部們的想法不謀而合。現在村民討論最多的就是如何發展非農經濟,畢竟在一定階段內農田的挖掘潛力是有限的,或許發展集體企業與私營企業才能真正搞活農村經濟。
三、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客觀的說,周家村的地理位置相對過偏,資金有限,人才缺乏,要發展農村經濟的確有一定的困難。我們也發現偌大一個周家村就只有一個小商店,一家小飯館,比之南方五步一店,十步一廠的情形實在相去甚遠。通過調查與討論,對於存在的問題作以下闡述:
1、 應更加開放,進行更大范圍內的比較。雖然村幹部一再表述自身文化素 質過低,跟不上時代步伐,但通過座談,認為主要還是他們的觀念不夠開放,缺乏風險投資意識,從而眼光過於短淺,導致行動過於謹慎,而且他們過於偏面的認為只有他們才能充當本村經濟的領頭羊。村民也基本上過得是自給自足的生活,缺乏經濟發展概念,只滿足於現狀,對於家庭的發展也無明確的計劃。
首先村幹部應帶頭學習"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用我們黨的先進思想來武裝自己,理論聯系實際,確立開放的思想,總結出符合本村特色的工作思路,同時在村民中積極的宣傳黨的精神,做好開放群眾思想的引導工作。村幹部還應該去先進的村鎮考察、學習,學習經驗,進一步解放思想,同時帶動活躍全體村民的思路,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樣才能真正把本村的經濟搞上去。
2、 應開發本村的現有人才,實現走出去,再請進來。現在引進外地的高級 人才對於周家村來說很不現實。在這段時間里很少能見到村裡二十多歲的青年--都出去打工了。外出打工似乎很能吸引農村的一些青年,但這些沒有高學歷的青年出去後卻只能做一些非常辛苦的體力活,根本學不到什麼技術。村裡如果能統一安排一些青年出去鍛煉、學習,等有了一定的見識、技能以後,再回來服務本村,為本村的經濟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萬事開頭難,相信只要有人起了頭,無論是集體還是私營的都有能帶動全村人民投身於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由本村人來帶頭應該是最好的,因為他熟悉這里的環境,也更有責任心。
發展個體私營企業和鄉鎮企業,可以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多渠道地增加農民收入。周家村有必要在這方面下工夫,結合自身的特色,搞活本村的經濟,早日實現小康的生活。
四、應大力發展農村農業產業化經營。
現階段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和重要的途徑。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農業生產、加工和銷售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有利於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增強農業的綜合競爭力。
進入80年代以來,隨著農村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和農村分工分業的發展,農戶的小生產與大市場、分散經營與集約經營等矛盾逐步暴露出來,成為影響農業和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制約因素。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農業產業化經營在我國市場經濟發育較早、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發展起來,並迅速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成為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90年代之後,各地、各有關部門都重視農業產業化工作,把它作為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一件大事來抓。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較為有效地解決了農業結構調整困難、農民收入增加緩慢和農產品賣難等農業新階段出現的問題。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關鍵在於培植一大批帶動能力強、科技水平高、市場前景好、經營機制靈活的龍頭企業,並通過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帶領更多的農民進入市場。
農業是弱質產業,農民又是弱勢群體。按照產業化經營的思路來發展農業是全面提高農業素質的基本途徑。
20** 年,全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總數已達66600多個,帶動5900多萬戶農戶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佔全國農戶總數的25%左右,戶均增收近900元。更值得注意的是,農業產業化經營不僅在數量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而且在質的方面也實現了新的突破。產業化經營組織在地區分布上趨於合理,優勢產業的優勢更加明顯,利益聯結關系更加穩定和緊密,農業的開放程度也正在加快,已經成為國內外工商企業投資的熱點領域。可以預見,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必然會展現更快。
周家村現在有良好的經濟作物的生產技術,如果採用農業生產化經營的模式,就能更好的利用這一優勢,定能打開局面。發展農村經濟任重而道遠,農村的情況又十分復雜,加上各個地區都有各自的特點,這就需要集思廣義,共同努力。我們祝願周家村的經濟能早日騰飛。
五、周家村的教育狀況
周家村村民30%受過初等教育,3%受到過高等育,但總的來說村民與外界的交流相對過少,對外界信息了解相對不夠,沒有形成一定文化精神生活氛圍。從農村走出去的知識群體中很少有回去的,這種惡性循環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農村的滯後。
五天中與中小學生所接觸的時間最長,更加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該村有一所小學,小學的設施不錯,各種體育設施也較完備,甚至還配備了不少電腦,但在整體上與相對發達地區還有不小的差距。通過幾天的課外輔導,發現他們學習的軟環境還需要大幅度地加強。師資力量的相對缺乏,學校無法開設英語課,落後於時代,而課外書籍的普遍缺乏,使學生們失去了在更大范圍學習的機會,從而對少年兒童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同樣的問題普遍存在於我國的廣大農村,這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在調查過程中,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讓自己的孩子受到更高等的教育。他 們表示,只要孩子有能力,他們將全力供給,這也讓我們大感欣慰。教育是發展之本,這對農村來說更具有現實意義。可是總的來說,現階段我國農村的教育不容樂觀,軟硬體都不夠完善,特別是高水平的師資力量缺乏,這勢必影響農村新一代的發展,同時也會影響日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五天的周家村之行,讓我更加感覺到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 發展農村經濟是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重要課題,中國是一個有著9億農民的農業大國,這一點尤其突出,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在即,農村的經濟將面臨更大的考驗。我們應該根據各地的特點,大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力,實行農村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規模化經營,同時也要大力發展個體私營企業和鄉鎮企業,創出自身的發展之道。
作為大學生對農村多一份關注,多一份了解,多一份思考,為中國的全面發展做一點貢獻,這便是我們此行最大的收獲了。
社區服務實踐報告1000字二
成長於城市的我,從小就在父母的寵愛、保護下成長,至今也沒有吃過什麼苦頭,也沒去過農村體驗生活。然而這次的三下鄉活動,讓我真正的第一次離開家裡,獨自與同學一同前往外省感受了為期7天的農村生活。
在此次活動中,我是調研宣傳組的組長,這個小組無論是前期,還是後期的工作都是十分繁忙的,基本上整個活動中都是處於工作狀態中。而我不僅要編寫新聞稿和確立調研主題,並且還要去拍照和錄像,然而我對於拍照和錄像是十分不熟練的,但是通過這次活動,也使我的技術得到很大的提升。
然而在此次工作中,我存在許多的缺陷,值得我去改進的,那就是我沒有合理的安排組員的工作,形成工作上出現混亂的現象。部分組員的工作十分輕松,出現無所事事的現象,而部分組員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工作速度很慢,最終導致宣傳組的工作效率很低下,隊伍的宣傳工作效果很差。另外,在拍攝紅色微電影時,沒有把資料准備到位,編撰腳本,導致在拍攝期間一度出現場面混亂,七手八腳的現象。
通過這次下鄉,我學會了無論在做什麼事情之前都要把准備工作做充足,不要等到做的時候才准備;另外,在安排人員工作的時候,必須要全方位的思考,不要安排工作不均衡,導致工作效率低下。這次的經歷,無論對於我日後回校工作,還是以後步入社會工作都起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我將會在這些不足上不斷的改進完善自己。
;4. 記憶鄉愁——寫給唐劉在外生活創業的你
坐在敞篷船里,聽著機器隆隆的聲音,看著兩岸的圩林與田園,水天一色,偶爾有幾只小鳥從蘆葦叢中飛出,追趕著我們的船,很快從船頭掠過,不再追隨我們的船到唐劉。這樣的情景已是過去,是每位在外創業生活的你,成為了美好的記憶,記憶的鄉愁是你抹不去的印象膠片,我在唐劉開店偶爾有些空閑,請伴隨我的腳步,拍些家鄉小鎮的圖片,讓你在時空零距離感受家鄉小鎮的美好畫面,讓你的鄉愁在一杯茗茶下來的清新唯美。
我們的小鎮這幾年變化很大,寧鹽公路擴建,成了一條現代化的四車道公路,公路上安裝了很多紅綠燈,人們的安全意識也提高了很多,紅燈停,綠燈行。在鹽靖河邊,公路東側建了一個大廣場,到了傍晚,霓虹燈初放,就迎來了很多跳廣場舞的愛好者,翩翩起舞,美麗的身姿在音樂聲中,跳出了最美妙動情的節奏,是工作後一天的激情釋放,徜徉於小橋流水花朵小草夜色里,是何其的美好,生活是如此有情趣,音響里音樂聲緩緩的,如痴如醉,似瀑布水流而下,有時那小號聲,似我們也生活在大城市一樣,有追求有執著的理想,同在星光下,都有一個廣場舞的向前向後左右的節拍。廣場舞在唐劉處處有,她們還獲得很多獎,樂此不疲,以舞而樂。
跳了一晚廣場舞的人們,她們很快會酣然入睡,進入甜美的夢鄉。在這寧靜的午夜,燒烤行業正忙的哈愛,烤羊串烤魷魚是年青人的最愛,如果你正在戀愛,挽起你情人的胳膊,來一杯啤酒,講那阿拉丁的神話,讓你在言談舉止中顯得紳士,或不時來點幽默,彼此的她會給你加分,你的知識如海洋深,千萬不要吹牛收不住趟,那是要減分的,初冬的深夜有點涼,但擋不住年青人的熱情,他們是冬天的一把火,來得熾熱,來得熾烈。
早晨,一些人進行鍛煉,一些愛好喝茶的人進入了茶館。唐劉的茶館很多,揀一個靠近河邊倚窗的茶座,水鄉河流多,人家盡枕河,欣賞外面的景色,泡上一杯玲瓏剔透的龍井,水霧騰騰,師傅很快端上小菜餚,切的卜頁干絲牛肉香菜,澆上湯汁,講究的還有寶塔花形狀,亦味亦美,再有一碟水煮花生米,加一點蒜花,喝茶有講究,先喳一點,細細嚼味,口唇留香,如茶館有筆墨紙硯,不由興起,茶禪一味,然後等茶稍冷,大口喝茶,吃上卜頁牛肉,再來幾個小籠包,喝茶聊天與親友,感情親情更上一層樓,意猶未盡,茶過後哪次再有美酒,杜甫惟有杜康之海獅蜃樓醉蒙蒙的鄉愁醉意。
鄉愁,是生活揚起的風帆,續航前進;鄉愁,是細品的茗茶美酒,有滋有味;鄉愁,是初冬的楓葉,郵寄家鄉的信箋,裡面有你的問好。家鄉小鎮的唐劉,早晨的陽光照在林蔭大道上,一縷縷陽光,似七色的音符彈奏出美妙的樂章,這正如我們的菜場西門的擺攤者,每個人都懷著不同的期待,但懷著相同的心情,去等著他們的顧客。我走到一位老大媽的貨郎前。
老大媽有些耳聾,笑臉相迎我,早些時侯買過我的東西,一時間不知是我,以為我要買些她的東西,一手招著她的耳朵,讓我指著她的商品,我說給你宣傳,讓更多人來買你的東西,旁邊的鄰居高聲的告訴她,她很高興,端端正正的迎合我拍照,老人笑的很燦爛。
貨郎架上有很多商品,有兒童玩具風車、有布熊、有小洋號,還有一些時鮮的蔬菜種,一些記憶的斫糖針兒線的東西貨郎架上沒有。我出於好奇,找到了老大媽的家人,她的家人說老大媽天天起的很早,吃過早飯就出攤位,干這一行好多年了,她生活充實,身體也蠻好的,她不在網上進貨,她也不懂,她是到鹽城小商品市場進貨,她說外面的世界真繁華,家人也不怕她在街上迷路,可以說是老貨郎了,幹了這么多年,捨不得丟下這個行業,是在外生活的你,鄉愁傳承的一片美好思憶,因為有她,跳白果,吃斫糖,又回到了你的回憶里,記憶鄉愁,又增進了你們的生活話題。
這幾年發展很快,市公交車從門前而過,去一趟興化五元錢。坐在公交車上,鱗次櫛比的大樓從眼前滑過。各個商行的貨物琳琅滿目,任你挑選。我們小鎮的人們外去創業掙錢,也有外地的人到我們小鎮來,安徽茶行、浙江人的超市、服裝鞋帽等,他們帶來了先進的商業理念與營銷模式,讓本地人更好的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只有通過不斷學習商業理論,才能更好的為顧客服務。唐劉的家裝行業也很豐富超前,裝潢裝修、瓷磚、窗簾、衛浴太陽能等,如果你創業有成,回家把老家裝扮一下,讓鄉愁的老家亮一些,就會和他們打交道,讓你再次外出,鄉愁的記憶會更美好。
走在小鎮的巷道上,不一會功夫來到了原來的高級中學。小鎮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有很多老師學生,在外的你都在這里學習過,這里留下了你過去的身影,記憶的味道應該十分濃厚。今天的你們學業已成,成家立業。我在阿紫文學群知道了華庄的「二華」,他們是從唐劉中學走出來,國務院長江學者華學誠,揚州大學文學院院長華干林,唐劉中學的老師姜廣平,他們的文章很精闢,哲理很深、自然流暢,有些文章寫的家鄉自然風俗特色,有的寫的親情,可以說堪稱範文。在小鎮上也有很多周志高書法家的題字,雋永秀麗有力。唐劉是人文之鄉,人們喜歡讀書寫字,有時,我也寫寫文章練練書法畫畫畫畫,一抹抹鄉愁就會躍然紙上,顯得那麼有趣而動,高山流水詩情濃的書法,雖然不怎樣,但努力之,讓家鄉的情帶給遠方的你。
陽光照在鄉鎮的小河邊上,波光粼粼,幾條小船靜靜的隨微風盪漾,一幅美麗的畫面,讓你的鄉愁溫馨美好,寧靜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