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解,前端和後端交互需要學什麼比如說,後端發送數據,前端接收到數據後自動生成數據的折線圖或表格。
要學習前端和後端溝通的橋梁 http協議,前端和後端是典型的B/S結構,客戶端(前端)提交Request(請求),有伺服器端(後端)提供響應(Response),Request有get,post,put等方法,Response有各種返回的狀態碼
要學習現在主流的Web交互方式(前端和後端交互)RESTful,使用JSON格式描述數據
要學習後端技術,比如nodejs
要學習前端技術,javascript和流行的框架reactjs,vuejs等,可以簡單方便的實現數據的雙向綁定,一般的數據表格可以輕松展現
如要要把數據生成復雜的表格或圖形還需要更強大的數據圖形類的框架來實現,流行的有d3js,chartjs等
2. 什麼是前端開發的後台交互
主要就是js對數據的操作和對dom的操作。
前端的工作就是切圖,展示數據到網頁中。那麼怎麼獲取數據呢?以什麼格式獲取數據呢?都是需要和後台交互的。
後台語言都是不一樣的:php,jsp等等,我們前端js的工作就是把他們的數據拿過來顯示。
給你舉個梨子吧,我們公司後台拋數據一般就smarty(php)的框架或者是ajax來傳。
如果是smarty的話,前端直接負責把smarty填寫到html網頁中。
如果是ajax的話,前端負責用js操作數據並展示,下面是一個我們前後端規定的數據格式:
{"flag":"001","content":{}}
上面是應該json數據,有項目的時候,我們前後端會大概說一下介面地址,前端請求的參數,後端返回的參數,然後大家就開始寫,寫的差不多的時候,大家調一下數據,沒問題就可以了。
現在主流的前後端交互是用ajax吧,主流的框架用jquery,給你一個jquery請求ajax的例子:
$.ajax({
url:'/path/to/file',//請求地址
type:'GET',
dataType:'json',
data:{param1:'value1'},//參數
success:function(obj){//返回的內容
//遍歷obj//前端在這里操作返回的數據,並展示
}
})
前後端交互沒那麼難,前端最關鍵核心的東西是core js。
dom操作都是可以找api,然後對著文檔來做,想提高前端就提高自己的core js。這樣的話才能提高核心競爭力。
以後我們多多交流,有幫助就採納!!!
3. 前端交互和UI設計有什麼區別
UI的范圍主要是用戶使用界面的視覺設計,他的職責主要是目標用戶審美習慣和趨向的研究、界面風格的設定以及細節的美術製作(工作量主要集中在這一塊)、產品性格的闡述和情感的表達(比如老闆經常說的要大氣、商業或者科技感等等^^)。
交互設計力求提供最簡潔有效的路徑給用戶,讓用戶更方便的通過軟體解決他的問題。交互設計師的主要職責有:符合目標用戶心理模型的信息構架設計(比如用戶心目中的肉夾饃就是兩層饃中間夾著肉,如果你非要設計成兩片肉中間夾著饃,那用戶反而不知道叫什麼了),符合目標用戶操作習慣的流程設計,合理有效的元素整理和布局(就是將頁面元素包括控制項、圖片和文字等進行排版),人性化的細節設計(比如響應和反饋等)
交互設計和UI設計聯系的非常緊密,交互設計的產出物是虛擬的,非實質的,必須由UI來承載,工作內容上交互和UI也有很多重疊的部分。UI設計師和交互設計師在工作過程中也是必須要時刻溝通。 業界有很多交互設計和UI設計師互相轉行。
4. 前端開發和用戶體驗設計以及交互設計的關繫到底是如何呢
在某大牛的點撥下,知道了「前端」這樣一個職業的存在,覺得它的好處是,能夠給你一個把設計實現的機會,既不像純美工一樣只是畫圖而沒有能力把它真正地轉化成能夠使用的東西,也不像後台開發只能默默地搬磚。而且如果恰好作為後台開發者,遇到一位很差的前端同事的話,看著自己做的網站最後有著這么差的用戶體驗,我會很不舒服。。。
回到問題上,現在我很困惑的一點就是,很多地方提到前端開發,都只把它當作一個JavaScript程序員看待,而提到交互設計/用戶體驗設計,又往往偏重純美工(其實個人覺得」用戶體驗設計「這個說法是對這一領域描述最准確的,因為核心目的都是讓用戶得到更好的體驗,不管你的手段是用技術還是藝術設計,達到這點顯然不是單靠後台程序員也不是單靠美工的,這才是--暫且用「前端」代指--的中心價值啊!)。
但是奇怪的是,在一些地方這三個標簽都是放在一起的,有」前端「標簽的問題很多時候必有」交互設計「。有區別也有聯系。
5. 手機前端的交互設計用什麼軟體做
Axure RP,即Axure Rapid Prototyping是最常用的快速原型設計工具之一;
Balsamiq Mockups是一款快速原型的設計軟體,既能快速設計草圖,又能較好地進入到平時團隊工作的流程和工具;
JustinMind可以輸出Html頁面,與目前主流的交互原型設計工具相比更為專屬於設計移動終端上app應用;
Fluid UI也是一個手機應用原型開發工具,支持iOS、Android、WP系統;
GUI Design Studio面向應用軟體設計圖形用戶界面,適合客戶端軟體設計;
App原型設計的工具還有不少,比如Proto.io、Mockup Builder,AppCooker 、開源手繪風格原型圖繪制工具 Pencil、功能全面但並不復雜的Lumzy等,都有不錯的用戶群,開發者們可以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原型設計工具,提供應用開發效率。
6. 手機app前端交互是用什麼語言開發的
作者:塗鴉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0269059/answer/3322607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比如說具體的應用在不同地方的形態。一款計算器:web app: 其實就是在網頁上的應用。這個很廣泛,只不過大家平時都不這么叫而已,你在 網頁上使用一款計算器都可以稱作web app。mobile web app:額,就是能在手機瀏覽器中打開使用的計算器,只不過根據手機的屏幕,調整了 自己的按鍵大小,布局等等。mobile app: 你在應用商店下載了一個計算器。2.比如說如何用代碼編寫:web前端:基本上就是html+css+javascript。至於html5,css3什麼的就是具體到你應該用什麼規則的代碼去寫了。這個如果樓主想要入門學習的話,推薦w3school 在線教程(中文)。mobile web 前端:其實還是那套東西,但是加入了一個叫做響應式設計的東西。而且據我了解,這個概念還要從html 5標準的普及說起,說通俗點就是屏幕多大的時候布局,字體是什麼樣的。網上有很多前端模板都提供了這個功能。比如比較火的Bootstrap中文網(中文)深層次點,比如通過html5的API調用手機的硬體等。mobile 前端:這個目前還分兩大陣營,一個是Android,一個是iOS。而且就我的了解,web前端有專門的崗位叫前端攻城師,但是很少聽說過只寫mobile前端的移動工程師,至少我至今沒有聽到過。Android:靜態的話就是xml,動態的話就是android的layout那堆東西。https://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ui/declaring-layout.html(可能需要翻牆)比較簡單的layout,比如:Linear Layout(可能需要翻牆)FrameLayout | Android Developers(可能需要翻牆),想學習的話可以參考下。還有一些動畫效果。https://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graphics/index.htmll(可能需要翻牆)當然,提到Android的UI,不得不提的是那坑爹的適配。只能說,學習Android UI需謹慎。iOS:UIKit那套東西,其實現在感覺如果不是太復雜,.xib直接拖界面也還可以。UIKit Framework Reference 。storyboard就算了,不是太推薦。簡單的頁面還可以,想試也可以試試。反正我用的不是很舒服。當然還有一些動畫效果。Graphics and Animation3.比如說其他區別:其實最顯著的區別就是,web app是不依賴於具體的設備的,通用性較強,只要手機或PC有相應內核的瀏覽器就基本OK。而mobile的app則依賴於具體的設備,一旦更換設備,需要重新下載才能繼續使用。暫時就想到這么多,以後想到了再補充吧。
7. 前端數據交互有哪幾種
1. HTML賦值
2. JS賦值
3. script填充JSON
4. AJAX獲取JSON
5. WebSocket實時傳輸數據
8. 前端與Android之間的交互
1.前端調用Android的方法(調用Android方法可直接拿到需要的參數)
2.Android調用前端的方法
9. 前端與native交互
JSBridge 簡單來講,主要是 給 JavaScript 提供調用 Native 功能的介面,讓混合開發中的『前端部分』可以方便地使用地址位置、攝像頭甚至支付等 Native 功能。
既然是『簡單來講』,那麼 JSBridge 的用途肯定不只『調用 Native 功能』這么簡單寬泛。實際上,JSBridge 就像其名稱中的『Bridge』的意義一樣,是 Native 和非 Native 之間的橋梁,它的核心是 構建 Native 和非 Native 間消息通信的通道,而且是 雙向通信的通道。
所謂雙向通信的通道:
JavaScript 調用 Native 的方式,主要有兩種:注入 API 和 攔截 URL SCHEME。
JavaScript可直接通過調用window對象下的對象或者方法,調用Native的相關介面。例如,舊版的掌通家園客戶端,通過全局注冊seebaby對象,js可以這么調用客戶端:window.seebaby.getUserInfo(),
更多示例參考: 3.4 客戶端與H5交互協議(o2o新增)
先解釋一下 URL SCHEME:URL SCHEME是一種類似於url的鏈接,是為了方便app直接互相調用設計的,形式和普通的 url 近似,例如:
發起這樣一個網路請求有兩種方式:
1. 通過localtion.href;
2. 通過iframe方式;
通過location.href有個問題,就是如果我們連續多次修改window.location.href的值,在Native層只能接收到最後一次請求,前面的請求都會被忽略掉。
使用iframe方式,簡單的封閉如下:
攔截 URL SCHEME 的主要流程是:Web 端通過某種方式(例如 iframe.src)發送 URL Scheme 請求,之後 Native 攔截到請求並根據 URL SCHEME(包括所帶的參數)進行相關操作。
在時間過程中,這種方式有一定的 缺陷:
但是之前為什麼很多方案使用這種方式呢?因為它 支持 iOS6。而現在的大環境下,iOS6 佔比很小,基本上可以忽略,所以並不推薦為了 iOS6 使用這種 並不優雅 的方式。
相比於 JavaScript 調用 Native, Native 調用 JavaScript 較為簡單,畢竟不管是 iOS 的 UIWebView 還是 WKWebView,還是 Android 的 WebView 組件,都以子組件的形式存在於 View/Activity 中,直接調用相應的 API 即可。
Native 調用 JavaScript,其實就是執行拼接 JavaScript 字元串,從外部調用 JavaScript 中的方法,因此 JavaScript 的方法必須在全局的 window 上。
以統計頁面停留時長為例:
三端易用的現代跨平台 Javascript bridge, 通過它,你可以在Javascript和原生之間同步或非同步的調用彼此的函數。
DSBridge的設計原則就是:讓三端使用方式都是最簡單的!
主要特點:
假設Native端實現了兩個api: testSyn、testAsyn。參數以json傳遞, testSyn為同步api,執行結束後會直接返回結果,而testAsyn為一個非同步api(可能會執行耗時操作),執行結束後,結果非同步返回,同時注冊一個function,供Native端調用。下面我們看看web端如何調用。
同步或非同步的調用Native API。
method : Native API 名稱, 可以包含命名空間。
arg :傳遞給Native API 的參數。只能傳一個,如果需要多個參數時,可以合並成一個json對象參數。
callback(String returnValue) : 處理Native API的返回結果. 可選參數,只有非同步調用時才需要提供。
同步
dsBridge.register(methodName|namespace,function|synApiObject)
非同步
dsBridge.registerAsyn(methodName|namespace,function|asyApiObject)
1.獲取命名空間(同步)
const namespace = dsbridge.call(``'getNameSpace'``)
2.獲取用戶信息
3.跳轉:jumpTo
4.注冊刷新回調方法,供客戶端調用
10. 前端要學交互嗎
要學習交互的,後端與前端交互是必不可少的,後端給出介面,你前端必須要連接才行,不然你前端就相當於只是個模板,除了看就沒什麼用的了,就連點擊後數據都沒有,你說會有人要嗎?所以前端招聘都要求會交互的,例如ajax。所以前端要學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