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web構建通知體系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web構建通知體系

發布時間: 2023-01-13 00:46:32

『壹』 Web 時代下構建石油知識共享平台

郭攀紅 唐先明 計秉玉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北京 100083)

摘 要 目前石油領域沒有一個匯聚知識、交流知識、傳播知識、連接企業員工知識的社會化的網路平台。基於Web 2.0架構的軟體,構建了知識沉澱、知識共享、知識學習及知識應用的應用環境,可應用於石油知識管理領域中,促進企業的知識能力創新。本文結合實踐經驗,提出並構建了石油知識共享平台,詳細介紹了石油知識共享平台如何實現Web 2.0的架構和理念。

關鍵詞 Web 2.0 知識管理 Wiki

Construction of Petroleum Knowledge Share PlatformIn Web 2.0 Architecture

GUO Panhong,TANG Xianming,JI Bingyu

(SINOPEC Exploration & Proction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Nowadays,the oil fields haven』t a knowledge network platform used for gathering knowledge, exchanging knowledge,propagating knowledge and connecting enterprise staff.This thesis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some social software based on Web 2.0 architecture,and applied it in oil knowledge management, which constructed a precipitating,sharing,learning and using knowledge environment.In the meantime,this thesis introces that how the oil knowledge Wiki system implement Web 2.0 architecture and some outstanding character.

Key words Web 2.0;knowledge management;Wiki

科研院所承擔著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的重任,支撐著中國科技研究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同時,也為國家石油經濟戰略決策提供重要依據。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是知識高度密集型單位,是知識、研發成果的加工廠,是高水平人才從事創新研究的基地。因此,在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建立知識管理體系、開展知識管理技術的應用尤為重要,可以說知識管理是研究院信息化建設的重點。

隨著Web 2.0架構的廣泛應用,網路上出現了眾多的Web 2.0類型的學習交流網站和工具,但是這些通用型的社會網路工具並不能滿足石油專業技術人員的需求,首先它們的網站定位多以娛樂休閑為主,整個平台內容大而全,無專業性的知識,並且處於一種信息孤島的狀態,沒有進行知識和應用的整合,用戶每天需要登錄不同的網站來獲取信息。同樣,現在也有許多的石油專業信息網站,但是它們大多是傳統的Web 1.0方式,用戶不能有效地分享自己的石油專業知識,只能是少數的管理員添加內容,並且無有效地激勵和管理機制,導致網站中內容不豐富,而且這些網站多是以石油商務性的知識居多,勘探開發專業知識很少。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作為知識的密集區域,每個人手中都有許多的石油專業資料,頭腦中有許多的石油專業知識,但是每個人又都覺得自己的資料不夠用,遇到問題時,沒有地方去請教,沒有地方去查找。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知識是離散的,沒有實現知識的匯聚和關聯;思維是離散的,沒有實現思維的匯聚和關聯。也就是說沒有一個匯聚知識、交流知識、傳播知識、知識連接你和我的社會化網路平台,因此,建立一個統一的、開放的、集成的石油知識共享平台,能有效地實現石油勘探開發顯性知識及隱性知識的匯聚及分享,成為迫切所需。其作為知識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石油企業的知識管理戰略的實現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同時,對於企業的內部員工,利用石油知識共享平台可以公平地獲取資源和傳播信息、知識、思想、智慧;可以認識朋友,擴充人脈;可以交流、學習、協作;可以發展、提升;可以積累社會資本,塑造個人品牌,以更好地進行社會生存。

本文將介紹如何運用Web 2.0相關概念及技術工具構建石油知識共享平台,幫助石油企業實現高效的知識系統管理。

1 知識管理及Web 2.0概述

所謂知識管理[1],就是通過管理與技術手段,使人與知識緊密結合,讓知識的沉澱、知識的共享、知識的學習和知識的應用及創新這個 「知識之輪」 循環轉動(圖1),並通過知識共享的文化,提高企業的效益和效率,為企業創造價值,贏得競爭優勢。

如上定義可用一個公式表達如下:

圖1 驅動「知識之輪」

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技術: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2011年博士後學術論壇文集.4

其中 「P」 指人(People);「+」 為管理及技術手段;「K」 為知識(Knowledge);「S」 指共享的文化與氛圍(Share)。這樣看來知識管理簡單地說即是通過技術手段(+)將人(P)與知識(K)充分結合,通過知識共享的管理機制和文化(S),使知識的價值成指數級提升,最終實現知識的社會化。知識的社會化對人類甚至高等動物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自從2004年Web 2.0架構出現[2],互聯網路步入了一個社會化的網路時代,其優秀的技術架構和開放的管理模式為企業知識管理系統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體現了人與知識的緊密結合。

2004年,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公司採用頭腦風暴法,在總結Web 1.0的經驗教訓的基礎提出了Web 2.0的理念[5]。Web 2.0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互聯網協會對Web 2.0的定義是:Web 2.0是互聯網的一次理念和思想體系的升級換代,由原來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數資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導的互聯網體系轉變為自下而上的由廣大用戶集體智慧和力量主導的互聯網體系。互聯網2.0內在的動力來源是將互聯網的主導權交還個人從而充分發掘個人的積極性參與到體系中來,廣大個人所貢獻的影響和智慧及個人聯系形成的社群的影響就替代了原來少數人所控制和製造的影響,從而極大地解放了個人的創作和貢獻的潛能,使得互聯網的創造力上升到了新的量級。

Web 2.0作為一種新技術架構,它的服務是由許許多多社會網路服務軟體組成的。比如博客(Blog)/播客(Podcast)、頂客(digg)、維基網路(Wiki)、內容聚合(RSS)、圖像分享(Flickr)、視頻分享(YouTube、土豆網)、網路辦公(Google Docs)、社會書簽(Delicio.us)、社交網路(開心網)、社會標注評論(Diigo)、幻燈片共享(Slideshare)等等。

其特點如下[5 ]

1)多人參與,利用集體力量和智慧。傳統網站是自上而下的集中發布的舊體系,用戶只能看到設計者讓他們看到的內容。Web 2.0網站則是以用戶為中心,大部分的內容是由用戶貢獻的,是自下而上的由廣大用戶集體智慧共同來創造內容,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Web 2.0的靈魂是人。

2)可讀可寫互聯網。在Web 1.0里,互聯網是 「閱讀式互聯網」,用戶只能讀取網路內容,而Web 2.0是 「可寫可讀互聯網」,普通用戶對網路內容可讀、可寫,每個人都能寫入內容。

3)海量的數據。Web 1.0網路內容是封閉而死板的,內容增長能力很弱,Web 2.0網站信奉的是 「數據為王」,將數據變為自我增生( 「Intel Inside」)。它們通常都具有巨大的數據資源,並且內容是開放且活躍的,商業模式就是讓用戶消費這些數據。

4)社會化網路。傳統網站的用戶之間往往是孤立的,Web 2.0網站則加入了社交元素,讓用戶之間能夠建立聯系,把互不溝通的離散人際關系體系轉變成溝通順暢的社會關系網路體系。

Web 2.0對於構建學習型、知識型的組織結構也是一種有力的手段,眾多的社會性軟體服務為人們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與學習的發生和知識的轉化相輔相成。

2 石油知識共享平台架構

石油知識共享平台是為共享石油方面的知識而建立的Web 2.0類型的學習型共享網路,圖2為石油知識共享平台的架構圖,包括功能層和知識應用模型層,通過從知識沉澱、知識匯聚、知識審核、知識存儲、知識關聯、知識互助、知識獲取、個人知識管理到知識應用及知識創新的一整套知識管理流程,來實現隱性及顯性石油專業知識的匯聚及分享。

石油知識共享平台的構建目標主要集中在4個方面:實現匯聚,實現關聯,實現知識的轉化,以及實現個人知識的管理。

2.1 實現匯聚

包括網路資源的匯聚、社會資源的匯聚、知識的匯聚和思維的匯聚。實現匯聚,將能極大地促進知識的利用效率,促進人與知識更和諧地結合。

圖2 石油知識共享平台架構圖

2.2 實現關聯

除了匯聚外,更重要的是要實現關聯,包括網路資源間的關聯(即構建互聯網路)、社會資源間的關聯(即構建人際關系網)、知識的關聯(即構建知識網路)、思維的關聯(即形成集體性智慧)。同時,不僅要實現同類資源內部的關聯,更需要實現資源間的關聯。例如,知識與社會資源的關聯、知識與思維的關聯等。這樣用戶可以找到與自己興趣相符合的學習群體和相關鏈接,輕松方便地查看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不至於在茫茫的網海中搜索尋覓。

2.3 實現知識的轉化

知識包括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隱性知識即人腦思維。知識的最大未知區在於人腦中,所以知識管理的關鍵在於怎樣實現隱性知識的轉化,包括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以及隱性知識向隱性知識直接的轉化。

2.4 實現個人知識的管理

在信息化社會,網路知識無限擴充,並且處於雜亂而無序狀態,所以需要借鑒紙質資料的知識管理過程來構建網路的個人知識管理,把有用的網頁收藏起來,對它高亮標識並注釋以及分類、聚合,形成自己的網路知識收藏;能方便地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個人收藏,並從其他用戶的收藏中進行有針對性的信息採集,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

石油知識共享平台具有典型的社會網路服務的特點,除了具有社會性、開放性、互動性等特徵外,還具有以下獨特的地方:

1)強調實現實名制。一般的Web 2.0應用中,用戶可以任意注冊,具有虛擬性、匿名性的特徵,容易產生信任危機,而石油知識共享平台將採用企業電子郵件等注冊方式,限制會員的注冊許可權,真正實現實名制,從而讓人形成責任感並減少不信任感,溝通距離會更近。

2)強調通過知識的互幫互助來建立新型的關系。該平台將打破傳統的組織機構的界限,通過知識分享、知識的交流、共同的成長來建立學習型的組織關系。員工與員工之間、員工與領導之間、專家學者與領導之間、領導與領導之間、專家學者及權威人士之間,都可以更加輕松地互相溝通交流,打破了外在條件約束和情感障礙。

3)強調知識權威性的審核和評定。普通的Web 2.0不強調權威性審核,但是石油知識共享平台將強調用戶及知識的權威性的審核和評定,以保證石油專業知識的可靠性和權威性。

3 石油知識共享平台主要功能

石油知識共享平台PKSNS包括以下5個功能模塊:石油知識資訊模塊,石油知識共享模塊,個人知識收藏模塊,石油知識問答及論壇,石油知識網路全書。將來隨著技術和管理理念的提升內容會不斷擴充。

3.1 石油知識資訊模塊

將分專業、分研究方向設置多個欄目,每個欄目由知識工程師設置知識採集的條件,分發爬蟲,到石油專業網站中採集最合適的內容,返回給欄目。同樣地,石油知識共享平台的每個欄目都會有爬蟲去網站中自動的爬取知識,稱為知識爬蟲。這部分就體現了知識的匯聚目標。

採集後的知識並不以時間先後順序放在首頁,而是放在一種類似緩存的地方,用戶可以判斷每個知識的價值,有價值就頂,無價值就踩,越頂排名越靠前,越踩排名越靠後。用戶可以做心情評價,做評論。這體現了知識與思維的關聯。

3.2 石油知識共享模塊

包括書籍共享、文檔共享、圖片貢獻、幻燈片等等,通過這個成果知識共享平台,用戶可以把手中的成果資料共享到平台中。貢獻與獲得成正比。貢獻得越多,所獲得的知識內容也越多;貢獻越少獲得越少,沒有貢獻將沒有獲得。從而發揮用戶共享的積極性,這體現了知識匯聚目標。

在每本項目成果報告頁面上,都關聯項目的圖片冊、項目的匯報錄音、幻燈片等,在同一平台上把各種顯性的知識和隱性的知識關聯起來,體現了系統的構建目標,即知識的關聯。

3.3 個人知識收藏模塊

信息社會,網路知識無限擴充,並且處於雜亂而無序的狀態,在石油知識共享平台可以利用個人知識收藏平台,收藏自己喜歡的網頁,並且點擊編輯後,可以對網頁在線進行標注,包括高亮標識及注釋,成為自己的知識收藏;也可以搜索到感興趣的人,點擊進入他的知識收藏中進行學習。這體現了系統的構建目標,即個人的知識管理和學習的目標。

3.4 石油知識問答及論壇

通過提問、回答、投票、評分4個階段來完成問答流程。這個子系統的功能實現了知識轉化的目標,即隱性知識向顯性知識的轉化。

3.5 石油知識網路全書

採用wiki這種面向社群的協作式方式編纂石油知識網路全書,特點是普通用戶自由創建詞彙,協作編輯共同完成。實行許可權、版本控制,以確保能回滾到最佳內容狀態,這樣有效地保護了知識內容的權威性。

4 應用效果分析——以石油知識網路為例

很多的網路,如網路平台、互動網路平台等,內容過大而過全,但有關石油的內容很少,分類粗糙,詞條的解釋並不專業,且功能較簡單,不能完全滿足應用需求,如沒有英文解釋,沒有相關詞彙,沒有上位詞、下位詞、相關詞等語義邏輯關系,因而這類通用的網路網站不能滿足石油專業知識管理的需求,於是作者建立了針對石油專業應用的知識網路平台,按照勘探、開發、工程及綜合四大類把石油專業主題詞、石油網路全書、實用案例等,採用基於Wiki架構的知識協同建構方式共同來完成,充分發揮用戶的創造力和參與性。

Wiki來源於夏威夷語 「Wee Kee Wee Kee」,即 「快點快點」 之意[5 ],中文譯為 「維基」 或 「維客」。Wiki是一種多人參與的知識集成方式,其通過對信息多人協作、多人維護、自由發表的形式對共同的主題進行補充和豐富,有利於讀者從不同作者的不同角度實現對一個專題的了解。例如,項目長編寫前言,確定目錄,每個子部分由項目組成員來共同完成,如圖3所示。

石油知識網路平台具有嚴格的許可權、版本控制以及審核流程。用戶編輯完成,提交給知識管理員進行審核,審核完以後,編輯才算完成,如果審核不通過,能夠確保回滾到最佳內容狀態。所以採用這種流程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保護知識內容的權威性,但又不抹殺個人知識共享的積極性。

石油知識網路平台的成果是一個不斷完善的石油專業知識庫,享用這個知識庫的人要比為這個知識庫做貢獻的人多得多。作為一種知識社會性的工具,它在提供知識共享的同時,亦不斷地促進、激發知識的創新。

圖3 Wiki以協作的方式對詞條內容進行編輯

石油知識網路平台將原本雜亂無聯系的詞條以主題詞鏈接的方式連接起來,以線性的網狀組織方式,體現了詞條間的類目關系,加強了對知識信息的導向性挖掘,並以部門、知識等為整體,將知識修改的不同版本列出,方便詞條修改、創建者相互聯系,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

石油知識網路平台與石油網路平台中其他系統進行了有效集成,並且其他任何外部的應用系統都可在線查詢石油詞彙解釋,圖4所示是重大專項的管理信息系統,頁面上滑鼠滑過詞彙後,會自動關聯到石油網路中的解釋,如果沒有這個解釋,會提示您去創建。同時,石油知識網路平台與地理信息系統進行了有效集成,編輯詞條時可以點擊修改和添加地圖,填寫經緯度坐標,然後在GIS中就會自動標注這個詞條的地理位置,點擊後能進入石油網路中詳細查看這個詞條的解釋。

石油知識網路平台已經由知識管理員把《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網路全書》[7]4本全部錄入,共有6000條條目,630萬字,2200幅圖片。廣大的普通用戶可以任意添加詞條,進而擴充石油知識網路平台,因而,石油網路知識的內容會無限的擴充。

石油知識網路平台建立了詞條間的邏輯關聯,詞條間具有語義的邏輯關系,包括同義詞、上位詞、下位詞、英譯名等等,如圖5所示。知識管理員已經把1994年出版的《石油主題詞表》[8]收錄進該平台,收錄主題詞16939條,詳細構建了石油詞彙間的語義邏輯關系,並且普通用戶也可自行添加詞彙邏輯關系,這樣,詞條間的語義關系會更為龐大,更為合理。

石油知識網路是專為石油知識定製,由廣大用戶集體智慧共同創造知識,並且是開放而活躍的新體系。普通用戶對石油知識網路的訪問、詞條的修改、詞條的創建過程中,也是實現對知識的沉澱、知識的共享、知識的學習和知識的應用及創新這個 「知識之輪」的循環驅動。其實PKSNS平台中所有的子系統都具有這個知識流程的驅動過程,是開放而活躍的,是體現群體性智慧的知識管理平台。

圖4 重大專項管理信息系統集成石油知識網路平台詞條解釋

圖5 詞條語義邏輯表

5 小結

石油知識共享平台利用Web 2.0架構下的各種技術手段將石油企業內部員工與石油專業知識充分結合,實現了隱性及顯性石油專業知識的匯聚及分享,並構建了學習型共享組織,倡導了企業知識共享的管理機制和文化,使得石油專業知識的價值成指數級提升,最終將實現石油知識的應用及社會化。

參考文獻

[1]吳慶海,周偉,夏敬華.驅動知識之輪.企業基業常青,http://www.kmcenter.org/ArticleShow.asp? ArticleID=1532.

[2]王偉軍,熊瑞,張揚.Web 2.0與知識管理平台集成研究[J].情報資料工作,2007,(5):37240.

[3]武琳.Web 2.0時代信息交流模式分析[J].情報雜志,2006,(3).

[4]胡科,王榮良.基於Web 2.0的wiki技術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6,(9).

[5]賴曉雲.Wiki在基於網路的研究性學習中的作用[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5,(6).

[6]Murali Raman,Terry Ryan,Lorne Olfman.Design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Wiki technology.

[7]劉寶和.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網路全書[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08.

[8]楊義忠,王承勇,林淑鳳.石油主題詞表[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1994.

『貳』 javaweb開發中通知公告的功能分析

用戶表給一個狀態欄位status,在程序里select某人的status值,1代表上級,2代表下級,3代表下下級。然後程序實現你的邏輯上級可以發通知給同級及下級,下級不能發送通知給上級

『叄』 什麼是web服務體系結構web服務體系結構具有哪些特徵

Web Services體系結構是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OOAD)的一種合理發展(logical evolution),同時也是電子商務解決方案中,面向體系結構、設計、實現與部署而採用的組件化的合理發展(logical evolution of components geared towards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deployment of e-business solutions)。這兩種方式在復雜的大型系統中經受住了考驗。和面向對象系統一樣,封裝、消息傳遞、動態綁定、服務描述和查詢也是Web Services中的基本概念,而且,Web Services另外一個基本概念就是:所有東西都是服務,這些服務發布一個API供網路中的其他服務使用,並且封裝了實現細節。
具體見:
http://blog.chinaunix.net/uid-714081-id-2678597.html

『肆』 什麼是web五層結構

就是B/W/C/D/C結構
B: Browser; W: Web Server; C: CRUBA Server; D: Database; C: Client

傳統的Web資料庫B/W/D結構也逐漸暴露出了許多不足:
(1)由於瀏覽器只是為了進行Web瀏覽而設計的,當其應用於Web應用系統時,許多功能不能實現或實現起來比較困難。比如:通過瀏覽器進行大量的數據的錄入,或進行報表答應都是非常困難和不便的。
(2)復雜應用構造困難。雖然可以用ActiveX,Java等技術開發較為復雜的應用,但是相對於發展已經非常成熟C/S的一系列應用工具來說,這些技術的開發復雜,並沒有完全成熟的技術供使用。
(3)Web Server成為Database的唯一的客戶端,所有對資料庫的連接都通過該伺服器實現,Web伺服器同時要處理與客戶請求及資料庫伺服器的連接,當訪問量大時,Server負載過重。
2.1 Web資料庫的五層體系結構
正是由於B/W/D結構自身具有的這些弱點,為了改善其不足,在其基礎上,提出了一新的結構體系—— B/W/C/D/C結構

五層體系結構有如下優點:
(1)充分發揮了B/S結構與C/S結構系統的優勢,揚長避短。充分考慮用戶利益,保證瀏覽查詢者操作方便的同時也使得系統的更新簡單,維護簡單靈活,易於操作。
(2)信息發布端採用B/S結構,保持了瘦客戶端的優點。裝入客戶機的軟體可以採用統一的WWW瀏覽器。而且由於WWW瀏覽器和網路綜合伺服器都基於工業標准,可以在所有平台上工作。客戶機或伺服器的操作系統也可以完全統一,客戶端存在的各種問題迎刃而解。
(3)資料庫端採用C/S結構,通過ODBC/JDBC進行連接。這一部分的功能只涉及到系統維護,數據更新等,客戶端很少,不存在完全採用C/S結構帶來的客戶端維護工作量大等缺點。並且,在客戶端上可以構造非常復雜的應用,界面友好靈活,易於操作,能解決許多B/S存在的固有的缺點。
(4)許多原有的基於C/S結構的系統可以非常容易地升級到五層體系結構,只需要開發用於發布的WWW界面,可以保留原有的C/S結構的某些子系統,充分地利用現有資源。使得現有系統或資源無需進行大的改造即可以連接使用,保護了用戶以往的投資。
(5)由於應用了CORBA伺服器,對資料庫的訪問提供了一個統一的介面,使CORBA伺服器具有共享性,形成了模塊性更強的結構,更易擴充,升級。

『伍』 什麼是構成Web的五大要素

URL、HTTP、HTML(以及XML)、Web伺服器和Web瀏覽器是構成Web的五大要素。

Web的本質內涵是一個建立在I**ter**et基礎上的網路化超文本信息傳遞系統,而Web的外延是不斷擴展的信息空間。Web的基本技術在於對Web資源的標識機制(如URL)、應用協議(如HTTP和HTTPS)、數據格式(如HTML和XML)。
Web(World Wide Web、萬維網)技術是電子商務的核心技術。Web的思想可追溯到Tim Ber**ers-Lee於1989年3月在CERN (Ce**tre Europea** pour la Recherche Nucleaire,或稱Europea** Laboratory for Particle Physics、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寫的一個關於信息管理的項目建議書(I**formatio** Ma**ageme**t: A Proposal)。該建議書提出了分布式超文本系統的設想,旨在將CERN已有的幾個信息伺服器一體化,並提供一個簡單的用戶界面來存取各種形式的信息。1990年Web瀏覽器和Web伺服器使用面向對象技術相繼在CERN實現。Ber**ers-Lee 和他的合作夥伴成功引入了構成Web體系結構的基本元素:Web伺服器、Web瀏覽器、瀏覽器與伺服器之間的通信協議HTTP(Hypertext Tra**sfer Protocol 、超文本傳輸協議)、寫Web文檔的語言HTML(Hypertext Markup La**guage、超文本標記語言)、以及用來標識Web上資源的URL(U**iversal Resource Locator 、統一資源定位器)。1993年,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國家超級計算應用中心NCSA (Natio**al Ce**ter for Supercomputi**g Applicatio**s)的Marc A**dreese**及其合作者發布了稱為Mosaic的瀏覽器,這是第一個較健壯的易用的瀏覽器,它具有友善的圖形用戶界面。從此,Web迅速成長為全球范圍內的信息寶庫。1994 年,W3 聯盟在Tim Ber**ers-Lee的領導下成立,該組織通過制定技術規范與提供參考軟體來發展Web的技術標准並促進Web產品之間的互操作性。
URL(U**iversal Resource Locator 、統一資源定位器)用來唯一標識Web上的資源,包括Web 頁面、圖象文件(如gif 格式文件和jpeg格式文件)、音頻文件(如au格式)、視頻文件 (如mpeg格式文件)。URL的格式為:協議://主機名<:埠號>/標識符(例如 http://www.seu.e.c**:80/i**dex.aspl )。協議可以是HTTP、HTTPS(安全的超文本傳輸協議)、FTP;主機名用來標識被請求的伺服器;埠通常為不同協議保留,例如FTP和HTTP守護進程偵聽不同的埠,FTP預設的埠號為21,HTTP預設的埠號為80;標識符說明被請求的是什麼,可以是文件名(含路徑)或一個應用關鍵字 (如/cgi-bi**/和/servlet/)加上一些信息(如一個腳本的名字和servlet的名字)。例如,用戶鍵入URL格式的地址(例如http://www.seu.e.c**:80/i**dex.aspl);瀏覽器請求主機www.seu.e.c** 在80埠提供的HTTP服務,並要求取得該伺服器上的i**dex.aspl文件;伺服器接受請求,取得該文件;伺服器把文件返回瀏覽器,並告訴瀏覽器這是一個HTML文件;瀏覽器在顯示器上顯示這個頁面。在瀏覽器和web伺服器之間使用的協議是HTTP。

『陸』 web中的消息推送和實時通知怎麼做

web中的消息推送和實時通知怎麼做 main(){ char a,b,c; printf("input character a,b,c\n"); scanf("%c %c %c",&a,&b,&c); printf("%d,%d,%d\n%c,%c,%c\n",a,b,c,a-32,b-32,c-32); } 輸入三個小寫字母,輸出其ASCII碼和對應的大寫字母。 【例4.13】 main(){ int a; long b; float f; double d; char c; printf("\nint:%d\nlong:%d\nfloat:%d\ndouble:%d\nchar:%d\n",sizeof(a),sizeof(b),sizeof(f),sizeof(d),sizeof(c)); } 輸出各種數據類型的位元組長度。 4.6 順序結構程序設計舉例 【例4.14】輸入三角形的三邊長,求三角形面積。 已知三角形的三邊長a,b,c,則該三角形的面積公式為: , 其中s = (a+b+c)/2

『柒』 構成Web有幾大要素

構成web的要素有:文字、圖片、多媒體以及底層代碼。
文字與圖片是構成一個網頁的兩個最基本的元素。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文字,就是網頁的內容,圖片,就是網頁的美觀。除此之外,網頁的元素還包括動畫、音樂、程序等等。
在網頁上點擊滑鼠右鍵,選擇菜單中的 「 查看源文件 」 ,就可以通過記事本看到網頁的實際內容。可以看到,網頁實際上只是一個純文本文件,它通過各式各樣的標記對頁面上的文字、圖片、表格、聲音等元素進行描述(例如字體、顏色、大小),而瀏覽器則對這些標記進行解釋並生成頁面,於是就得到你現在所看到的畫面。 為什麼在源文件看不到任何圖片? 網頁文件中存放的只是圖片的鏈接位置,而圖片文件與網頁文件是互相獨立存放的,甚至可以不在同一台計算機上。

『捌』 HTTP和Websockets:了解現在的Web通信技術

API有很多分類。但是當涉及到網路通信時,我們可以確定兩種重要的API類型 Web Service APIs (例如SOAP,JSON-RPC,XML-RPC,REST)和 Websocket API 。但是,這些到底是什麼意思?讓我們深入了解Web通信協議的世界,並在最後討論如何選擇最佳的API機制。

HTTP是互聯網的基礎通信協議。 HTTP在客戶端-伺服器計算模型中充當請求-響應協議。 HTTP / 1.1是現代Web瀏覽器和伺服器中使用的最常見的HTTP版本。與HTTP的早期版本相比,此版本可以實現關鍵的性能優化和功能增強,例如持久性和流水線連接,分塊傳輸,請求/響應主體中的新標頭欄位等。其中,以下兩個標頭非常值得注意,因為HTTP的大多數現代改進都依賴於這兩個標頭。

到目前為止,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的體系結構樣式是構造用於請求的Web API的最標准化的方式。REST純粹是一種基於多種原則的建築風格。遵循REST原理的API稱為RESTful API。REST API使用請求/響應模型,其中來自伺服器的每個消息都是對來自客戶端的消息的響應。通常,RESTful API使用HTTP作為其傳輸協議。在這種情況下, 查找 應使用 GET 請求。 PUT , POST 和 DELETE 的要求應當用於 修改 插入 ,和 刪除 分別(避免 GET 用於更新信息的請求)。

在HTTP輪詢中,客戶端通過遵循以下機制之一來輪詢請求新信息的伺服器。如今,大多數應用程序都使用輪詢,並且大多數情況下輪詢是通過RESTful實踐進行的。實際上,很少使用HTTP短輪詢,並且始終選擇HTTP長輪詢或定期輪詢。

HTTP流傳輸—提供長期連接,可進行即時和連續的數據推送

客戶端發出一個HTTP請求,伺服器發送一個不確定長度的響應(就像無限輪詢一樣)。HTTP流是高性能,易於使用的,並且可以替代WebSockets。

HTTP / 2是基於復用的流的有效傳輸層 -根據IETF,「流」是一個HTTP / 2連接內的客戶機和伺服器之間交換的幀的獨立的,雙向序列。它的主要特徵之一是單個HTTP / 2連接可以包含多個並發打開的流,其中任一端點都可以從多個流中插入幀。

WebSocket允許伺服器和客戶端在任何時間推送消息,而與先前的請求沒有任何關系。使用WebSockets的一個顯著優勢是, 幾乎每個瀏覽器都支持WebSockets 。

WebSocket解決了HTTP的一些問題:

示例應用程序:IM / Chat應用程序,游戲,管理前端

盡管據說每個瀏覽器都支持WebSockets,但中介程序中也可能有例外:

如果對REST和Websockets進行性能測試,則可能會發現存在高負載時Websockets的性能更好。這並不一定意味著REST效率低下。我個人的看法是,將REST與Websockets進行比較就像將蘋果與橙子進行比較。這兩個功能解決了兩個不同的問題,無法與像這樣的簡單性能測試進行比較:

但是,您現在應該了解,WebSockets是以近乎實時的方式處理長期存在的雙向數據流的絕佳選擇,而REST非常適合偶爾進行的通信。使用WebSockets本身佔用資源比較多,因此對於偶爾的連接來說是過大的選擇。

如果要在數據更改時從API獲取數據,則必須首先考慮使用輪詢。但是,當涉及伺服器之間的通信時,低效率的輪詢使我們付出了很多代價(平均而言,浪費了98.5%的輪詢)。

Webhooks —在沒有長期輪詢連接的伺服器之間發送數據的簡單方法

Webhooks是此問題的救星。在此請記住,通信通常發生在伺服器之間。首先,發送方節點預先在接收方節點中注冊一個回調URL。當發送方發生事件時,Webhook會被觸發,並使用在每個接收方中注冊的回調URL,將帶有新數據的事件對象作為HTTP POST請求發送到接收方節點。

很酷的事情是,可以通過webhooks大大減少發送方和接收方節點的伺服器負載。它可以確保更好的用戶體驗,同時開發人員可以將服務端點用於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會浪費輪詢。

Webhooks通常用於在事件發生時在伺服器之間發送通知和狀態更改。例如,當用戶通過單擊電子郵件中的按鈕取消訂閱時,它到達伺服器,並且發生用戶取消訂閱事件,此事件觸發相應的Webhooks,並且他們通知所有伺服器/服務該用戶現在已經從其訂閱伺服器中取消訂閱。服務

使用哪種技術取決於在您的應用程序上下文中什麼才更有意義。當然,您可以使用一些技巧來模擬一種技術與另一種技術的行為,但是通常更可取的是使用一種更適合您的通訊模型的技術(當被本書使用時)。

HTTP and Websockets: Understanding the capabilities of today』s web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玖』 如何搭建一個比較完整的web伺服器體系

1,安裝伺服器操作系統
2,安裝WEB服務,如IIS,PHP等
3,製作網頁
4,購買域名和空間
5,設置域名解析到空間地址
6,記得備案

『拾』 web中的消息推送和實時通知怎麼做

Web端 常見的消息推送實際上大多數都是模擬推送,之所以是模擬推送,是因為這種實現並不是伺服器主動推送,本質依舊是客戶端發起請求,服務端返回數據,起主動作用的是客戶端。
短輪詢:實現上最簡單的一種模擬推送方法,原理就是客戶端不斷地向服務端發請求,如果服務端數據有更新,服務端就把數據發送回來,客戶端就能接收到新數據了。
消息推送可以試一試極光。Push 支持開發者直接通過極光推送的控制台,通過地圖圈選一個經緯度范圍,創建一個虛擬的柵欄圍出一個虛擬地理邊界,當開發者APP的用戶進入、離開這個區域,或在該區域內活動時,設備APP可以自動接收通知,實現准確的消息推送,把有用的信息,在合適的地方,推送給合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