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外頻前端匯流排頻率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外頻前端匯流排頻率

發布時間: 2023-01-21 18:41:35

1. 前端匯流排和外頻到底有什麼區別

外頻與前端匯流排頻率的區別: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橋晶元間匯流排的速度,更實質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數據傳輸的速度。而外頻的概念是建立在數字脈沖信號震盪速度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萬萬次,它更多的影響了PCI及其他匯流排的頻率。之所以前端匯流排與外頻這兩個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現之前和剛出現Pentium
4時),前端匯流排頻率與外頻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稱前端匯流排為外頻,最終造成這樣的誤會。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前端匯流排頻率需要高於外頻,因此採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術,或者其他類似的技術實現這個目的。這些技術的原理類似於AGP的2X或者4X,它們使得前端匯流排的頻率成為外頻的2倍、4倍甚至更高,從此之後前端匯流排和外頻的區別才開始被人們重視起來,目前的主流產品均採用這些技術。

2. CPU的外頻和前端匯流排頻率有什麼區別

1.簡單的說,前端匯流排是CPU與北橋晶元及內存之間的傳輸速度(公共線),它不是實際的時鍾震盪頻率,可以理解為前端匯流排不是實際運行頻率,而只是等效時鍾頻率,而實際運行頻率是CPU外頻,由CPU決定,而由主板提供(這就是主板與CPU的同步運行速度)。
2.那麼為什麼前端匯流排與外頻差那麼遠呢?早在P4時代,前端匯流排與外頻是一樣的,但之後因CPU速度發展太快,便出現了一項新技術,即QDR〔Quad Date Rate:四倍數據倍率,利用正弦波的正電平的上沿和下沿以及正電平、負電平都傳輸數據〕技術,它使得前端匯流排可以是外頻的4倍,這樣表現出來的就是前端匯流排。
3.例如某CPU外頻是200MHZ,那麼前端匯流排就是200MHZ×4,即800MHZ(當然這一定要主板支持)。

3. 外頻與前端匯流排、系統匯流排、AGP匯流排頻率的關系!!

首先說AGP頻率通常是固定的66MHz
其次說前端匯流排,通常是CPU的外頻的2到4倍,也沒有固定的倍數,和cpu型號及主板晶元組有關。
再說系統匯流排,這個應該是個比較籠統的概念,可以代指系統中所有匯流排(前端匯流排,agp匯流排,pci匯流排等),也有時候指南北橋之間的匯流排,也沒有固定的頻率和演算法。

4. CPU外頻與匯流排頻率不一樣嗎

首先,分別看一下兩者的解釋:
1.CPU外頻:
CPU的外頻,通常為系統匯流排的工作頻率(系統時鍾頻率),CPU與周邊設備傳輸數據的頻率,具體是指CPU到晶元組之間的匯流排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而且
目前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也是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的外頻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
外頻是CPU乃至整個計算機系統的基準頻率。
2.匯流排頻率:
匯流排是將信息以一個或多個源部件傳送到一個或多個目的部件的一組傳輸線。通俗的說,就是多個部件間的公共連線,用於在各個部件之間傳輸信息。人們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來
描述匯流排頻率。匯流排的種類很多,前端匯流排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將CPU連接到北橋晶元的匯流排。
計算機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是由CPU和北橋晶元共同決定的。
兩者的區別:
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橋晶元間匯流排的速度,更實質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數據傳輸的速度。而外頻的概念是建立在數字脈沖信號震盪速度基礎之上的,也就是說,100MHz
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萬萬次,它更多的影響了PCI及其他匯流排的頻率。之所以前端匯流排與外頻這兩個概念容易混淆,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主要
是在Pentium
4出現之前和剛出現Pentium
4時),前端匯流排頻率與外頻是相同的,因此往往直接稱前端匯流排為外頻,最終造成這樣的誤會。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前端
匯流排頻率需要高於外頻,因此採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術,或者其他類似的技術實現這個目的。這些技術的原理類似於AGP的2X或者4X,它們使得前端匯流排的頻率成為外頻
的2倍、4倍甚至更高,從此之後前端匯流排和外頻的區別才開始被人們重視起來,目前的主流產品均採用這些技術。
也就是說採用前端匯流排(FSB)布局的計算機平台,在奔騰4之前和奔騰4出現之時,處理器的外頻為200MHz,那時的前端匯流排頻率也是200MHz;但是P4協議出現後,現在的前端匯流排
頻率是處理器外頻的4倍......

5. CPU的外頻,跟匯流排頻率,到底是什麼關系

1.對於Intel的CPU來說,
前端匯流排頻率

外頻
的4倍,E6300的外頻是266,前端匯流排頻率是1066
2.對於AMD,
K7
系列CPU來說,前端匯流排頻率是外頻的2倍
3.對於AMD,
K8
系列CPU來說,由於其CPU內部集成了
內存控制器
,也就沒有了前端匯流排這個概念,取而代之的是H-T匯流排頻率,可參考這里:http://bbs.zol.com.cn/index20070301/index_161_17347.html
4.對於IntelCPU來說前端匯流排頻率和主頻是沒有直接關系的,和外頻有直接關系
如果你將E6300插到一塊只支持800前端匯流排的主板上,那麼這個主板的外頻必然只支持到800/4=200,那麼E6300的外頻就將由266降到200,
CPU倍頻
為7不變,主頻就降頻為200*7=1.4G
如果還有
疑問,可到我的論壇發帖
http://www.asdnw.com/bbs/index.asp

6. 主頻,外頻,倍頻,前端匯流排頻率,他們的意義和關系,和緩存有什麼關系呢

主頻=外頻*倍頻 超頻常常是說超 外頻
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 決定數據流動快慢
緩存是處理數據時暫時用的存儲空間,
一般的緩存的速度會比內存快幾倍
緩存越大意味著可以更少的和內存進行數據交換, 可以大大提高性能,

具體資料如下

CPU的外頻

通常為系統匯流排的工作頻率(系統時鍾頻率),CPU與周邊設備傳輸數據的頻率,具體是指CPU到晶元組之間的匯流排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也是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的外頻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
在486之前,CPU的主頻還處於一個較低的階段,CPU的主頻一般都等於外頻。而在486出現以後,由於CPU工作頻率不斷提高,而PC機的一些其他設備(如插卡、硬碟等)卻受到工藝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頻率,因此限制了CPU頻率的進一步提高。因此出現了倍頻技術,該技術能夠使CPU內部工作頻率變為外部頻率的倍數,從而通過提升倍頻而達到提升主頻的目的。倍頻技術就是使外部設備可以工作在一個較低外頻上,而CPU主頻是外頻的倍數。
在Pentium時代,CPU的外頻一般是60/66MHz,從Pentium Ⅱ 350開始,CPU外頻提高到100MHz,目前CPU外頻已經達到了200MHz。由於正常情況下CPU匯流排頻率和內存匯流排頻率相同,所以當CPU外頻提高後,與內存之間的交換速度也相應得到了提高,對提高電腦整體運行速度影響較大。

CPU的倍頻全稱是倍頻系數

倍頻系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這是因為CPU與系統之間數據傳輸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頻而得到高主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CPU從系統中得到數據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
CPU的核心工作頻率與外頻之間存在著一個比值關系,這個比值就是倍頻系數,簡稱倍頻。理論上倍頻是從1.5一直到無限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倍頻是以0.5為一個間隔單位。外頻與倍頻相乘就是主頻,所以其中任何一項提高都可以使CPU的主頻上升。
原先並沒有倍頻概念,CPU的主頻和系統匯流排的速度是一樣的,但CPU的速度越來越快,倍頻技術也就應允而生。它可使系統匯流排工作在相對較低的頻率上,而CPU速度可以通過倍頻來無限提升。那麼CPU主頻的計算方式變為:主頻 = 外頻 x 倍頻。也就是倍頻是指CPU和系統匯流排之間相差的倍數,當外頻不變時,提高倍頻,CPU主頻也就越高。
一個CPU默認的倍頻只有一個,主板必須能支持這個倍頻。因此在選購主板和CPU時必須注意這點,如果兩者不匹配,系統就無法工作。此外,現在CPU的倍頻很多已經被鎖定,無法修改。

CPU緩存(Cache Memory)

位於CPU與內存之間的臨時存儲器,它的容量比內存小但交換速度快。在緩存中的數據是內存中的一小部分,但這一小部分是短時間內CPU即將訪問的,當CPU調用大量數據時,就可避開內存直接從緩存中調用,從而加快讀取速度。由此可見,在CPU中加入緩存是一種高效的解決方案,這樣整個內存儲器(緩存+內存)就變成了既有緩存的高速度,又有內存的大容量的存儲系統了。緩存對CPU的性能影響很大,主要是因為CPU的數據交換順序和CPU與緩存間的帶寬引起的。
緩存是為了解決CPU速度和內存速度的速度差異問題。內存中被CPU訪問最頻繁的數據和指令被復制入CPU中的緩存,這樣CPU就可以不經常到象「蝸牛」一樣慢的內存中去取數據了,CPU只要到緩存中去取就行了,而緩存的速度要比內存快很多。
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
1.因為緩存只是內存中少部分數據的復製品,所以CPU到緩存中尋找數據時,也會出現找不到的情況(因為這些數據沒有從內存復制到緩存中去),這時CPU還是會到內存中去找數據,這樣系統的速度就慢下來了,不過CPU會把這些數據復制到緩存中去,以便下一次不要再到內存中去取。
2..因為隨著時間的變化,被訪問得最頻繁的數據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就是說,剛才還不頻繁的數據,此時已經需要被頻繁的訪問,剛才還是最頻繁的數據,現在又不頻繁了,所以說緩存中的數據要經常按照一定的演算法來更換,這樣才能保證緩存中的數據是被訪問最頻繁的。

匯流排
是將計算機微處理器與內存晶元以及與之通信的設備連接起來的硬體通道。前端匯流排將CPU連接到主內存和通向磁碟驅動器、數據機以及網卡這類系統部件的外設匯流排。人們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來描述匯流排頻率。

前端匯流排(FSB)
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由於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即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位寬)÷8。目前PC機上所能達到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1066MHz,1333MHz幾種,前端匯流排頻率越大,代表著CPU與內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量越大,更能充分發揮出CPU的功能。現在的CPU技術發展很快,運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夠大的前端匯流排可以保障有足夠的數據供給給CPU。較低的前端匯流排將無法供給足夠的數據給CPU,這樣就限制了CPU性能得發揮,成為系統瓶頸。

外頻與前端匯流排頻率的區別: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數據傳輸的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千萬次;而100MHz前端匯流排指的是每秒鍾CPU可接受的數據傳輸量是100MHz×64bit=6400Mbit/s=800MByte/s(1Byte=8bit)。

主板支持的前端匯流排是由晶元組決定的,一般都帶有足夠的向下兼容性。如865PE主板支持800MHz前端匯流排,那安裝的CPU的前端匯流排可以是800MHz,也可以是533MHz,但這樣就無法發揮出主板的全部功效。

7. CPU的外頻和前端匯流排頻率FSB有什麼區別各是什麼意思

外頻
外頻是CPU乃至整個
計算機系統
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兆赫茲)。在早期的電腦中,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等於外頻,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
CPU外頻
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對於目前的計算機系統來說,兩者完全可以不相同,但是外頻的意義仍然存在,計算機系統中大多數的頻率都是在外頻的基礎上,乘以一定的倍數來實現,這個倍數可以是大於1的,也可以是小於1的。
說到
處理器外頻
,就要提到與之密切相關的兩個概念:倍頻與主頻,主頻就是CPU的
時鍾頻率
;倍頻即主頻與外頻之比的倍數。主頻、外頻、倍頻,其關系式:主頻=外頻×倍頻。
前端匯流排=FSB
指的是CPU與
北橋晶元
之間的數據傳輸匯流排
FSB=Front
Side
BUS前端匯流排
FSB只指CPU與北橋晶元之間的數據傳輸匯流排,又稱前端匯流排。
對於P4來說,FSB頻率=CPU外頻*4。
這個參數指的就是前端匯流排的頻率,它是處理器與主板交換數據的通道,既然是通道,那就是越大越好,現在主流中最高的FSB是800M,向下有533M、400M和333M等幾種,它們價格是遞減的。(現在也有1066/1333
FSB的主板不過由於面向骨灰級
發燒級
的玩家和超頻者,價格比較高昂)
超外頻是超頻最容易和最常見的方法之一。FSB是CPU與系統其它部分連接的速度。它還影響內存時鍾,那是內存運行的速度。一般而言,對FSB和內存時鍾兩者來說越高等
於越
好。然而,在某些情況下這不成立。例如,讓內存時鍾比FSB運行得快根本不會有真正的幫助。同樣,在AthlonXP系統上,讓FSB運行在更高速度下而強制內存與FSB不同步(使用稍後將討論的內存
分頻器
)對性能的阻礙將比運行在較低FSB及同步內存下要嚴重得多。
FSB在Athlon和P4系統上涉及到不同的方法。在Athlon這邊,它是DDR匯流排,意味著如果實際時鍾是200MHz的話,那就是運行在400MHz下。在P4上,它是「四芯的」,所以如果實際時鍾是相同的200MHz的話,就代表800MHz。這是Intel的市場策略,因為對一般用戶來說,越高等於越好。Intel的「四芯」FSB實際上具有一個現實的優勢,那就是以較小的性能損失為代價允許P4晶元與內存不同步運行。每個時鍾越高的周期速度使得它越有機會讓內存周期與
CPU周期
重合,那等同於越好的性能
Front
Side
Bus,簡寫為FSB,前端匯流排
!
FSB決定CPU的
運行速度
,FSB可以通過超頻來提高!
FSB高電腦的運行速度也會有所提高的!

8. 請問CPU頻率 主頻 外頻 前端匯流排頻率 內存頻率之間的運算關系

前端匯流排是處理器與主板北橋晶元或內存控制集線器之間的數據通道,其頻率高低直接影響CPU訪問內存的速度。
電腦時鍾是由主板晶振提供時鍾,稱為系統匯流排頻率,cpu的實際運行頻率是通過內部倍頻技術提供,所以要比系統頻率(又稱外頻)高2的整數倍。如:外頻100,倍頻為4,則cpu主頻即為100*4=400。
前端匯流排(front side bus)是cpu和北橋晶元組通訊的通道(內存和cpu交換數據就是通過北橋晶元組),通常,前端匯流排頻率要高於外頻。但是與cpu主頻不一樣的是,前端匯流排不是通過倍頻技術來提高前端匯流排頻率(由於內存部件自身頻率不能太高),而是通過變相增加前端匯流排寬度的辦法實現相對升頻。具體而言,P4的外頻為100(133),但是採用了多通路的技術將內核到內存與北橋的匯流排寬度相對增大,也就是前端匯流排(FSB)寬度相對增大,換句話說,物理匯流排寬度不變,不過採用了多路並行傳輸技術,讓匯流排寬度等價於增寬。系統匯流排是物理位寬,而FSB是實際位寬(注意,是位寬,而不是帶寬),目前流行的處理器都採用了不同的技術增大自己處理器的位寬,以達到增強處理器性能的目的。現在明白了嗎?

以下是CPU的相關技術參數
(1)主頻
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M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速度。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很多人以為認為CPU的主頻指的是CPU運行的速度,實際上這個認識是很片面的。CPU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盪的速度,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系的。當然,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是有關的,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定的公式能夠實現兩者之間的數值關系,而且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標。由於主頻並不直接代表運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主頻較高的CPU實際運算速度較低的現象。因此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2)外頻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也是MHz。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也是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的外頻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很容易被混為一談,下面的前端匯流排介紹我們談談兩者的區別。

(3)前端匯流排(FSB)頻率
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即匯流排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由於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即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帶寬)/8。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的區別: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數據傳輸的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千萬次;而100MHz前端匯流排指的是每秒鍾CPU可接受的數據傳輸量是100MHz×64bit÷8Byte/bit=800MB/s。

(4)倍頻系數
倍頻系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這是因為CPU與系統之間數據傳輸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頻而得到高主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CPU從系統中得到數據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

9. Intel酷睿雙核CPU外頻、前端匯流排頻率一般多大具體范圍也行

65ns的酷睿,E6,Q6為,266M外頻,1066M匯流排,E4為200M外頻,800M匯流排,45ns的酷睿,E8,Q8,Q9,為333M外頻,1333M匯流排,E7為266M外頻,1066M匯流排,所有的酷睿架構奔騰跟賽揚都是200M外頻,800M匯流排
以上為台式機處理器的數據,筆記本的話匯流排范圍從533到1066之間
註:前端匯流排頻率=外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