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webrtc流web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webrtc流web

發布時間: 2023-02-14 06:33:23

㈠ RTC技術(WebRTC)

RTC(Real time communication)實時通信,是實時音視頻的一個簡稱,我們常說的RTC技術一般指的是WebRTC技術,已經被 W3C 和 IETF 發布為正式標准。由於幾乎所有主流瀏覽器都支持 WebRTC 標准 API ,因此也讓瀏覽器之間無插件化的音視頻互通成為可能, 大大降低了音視頻開發的門檻,開發者只需要調用 WebRTC API 即可快速構建出音視頻應用。
更廣義的RTC技術,不單單局限於音視頻,包括IM、圖片、白板、文件共享等富媒體在內的實時交互也屬於RTC技術范疇。

直播中我們關心的幾個點:延遲、質量、成本等。
傳統rtmp直播痛點:TCP,延遲高、擁塞導致卡頓問題較多(質量問題)。
互聯網網路復雜、延時敏感、實時音視頻流暢度及清晰度較低以和運營成本較高等。
沒有一項技術能兼顧並解決直播中的所有問題,RTC是時延、流暢、質量、成本等的平衡,成為技術選型落地的模型。
我們在做RTC應用的時候,不應該一味地追求一些點,不應該在某些單點上用力過猛(比如單純的追求抗丟包能力),導致最終的效果會打很多折扣,不能只著眼於延遲低,畫質高,應該把視角放在用戶的整體體驗上。

RTMP只是TCP上的一個標准協議,所以接入是一個標准體系,推流端可以是OBS這種直播軟體工具,也可自開發rtmp推流工具,播放端可以是Flash播放器(Adobe 2020 12月份已經棄用)、服務端有技術成熟的CDN技術和設施進行分發、Native的播放器或者flv.js/hls.js這種開源播放器組件,遵循rtmp、flv、hls標准即可,接入成本比較低。而一個完善的RTC服務應用,需要從推流端、服務端、到拉流端,一整套完整的全鏈路閉環技術。

視頻會議、在線教育小班課、大班課、1v1視頻連麥、多人視頻連麥互動、語音聊天室、在線面試、在線醫療、雲游戲、智能家居、在線簽約、在線K歌等,遍地開花。
比如Zoom、騰訊會議、釘釘會議、微信音視頻聊天

互動連麥+服務端轉推rtmp至CDN,CDN分發給觀眾。

聲網、騰訊雲音視頻、即構、阿里雲RTC、華為雲RTC、微吼VRTC、網易雲信RTC、保利威RTC、Ucloud RTC、融雲RTC、拍樂雲等。

5G時代RTC技術滿足實時通信的同時,將賦能 AI、AR、VR、智能家居、雲游戲、遠程輔助駕駛等場景化落地。

㈡ WEBRTC基本概念

AIMD英文全稱:Additive Increase Multiplicative Decrease。TCP/IP模型中,屬於[運輸層],為了解決[擁塞控制]的一個方法,即:加性增,乘性減,或者叫做「和式增加,積式減少」。

  aimd controller是TCP底層的碼率調節概念,但是WebRTC並沒有完全照搬TCP的機制,而是設計了套自己的演算法。
  如果處於Incr狀態,增加碼率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通信會話剛剛開始,相當於TCP慢啟動,它會進行一個倍數增加,當前使用的碼率乘以系數,系數是1.08;如果是持續在通信狀態,其增加的碼率值是當前碼率在一個RTT時間周期所能傳輸的數據速率。
  如果處於Decrease狀態,遞減原則是:過去500ms時間窗內的最大acked bitrate乘上系數0.85,acked bitrate通過feedback反饋過來的報文序號查找本地發送列表就可以得到。
aimd根據上面的規則最終計算到的碼率就是基於延遲擁塞評估到的bwe bitrate碼率。

WebRTC在發送端收到來自接收端的RTCP RR報文,根據其Report Block中攜帶的丟包率信息,動態調整發送端碼率As。

基於延遲的碼率控制運行在接收端,WebRTC根據數據包到達的時間延遲,通過到達時間濾波器,估算出網路延遲m(t),然後經過過載檢測器判斷當前網路的擁塞狀況,最後在碼率控制器根據規則計算出遠端估計最大碼率Ar。然後,通過RTCP REMB報文返回Ar等到發送端。

發送端綜合As、Ar和預配置的上下限,計算出最終的目標碼率A,該碼率會作用到Encoder、RTP和PacedSender等模塊,控制發送端的碼率。

  GCC演算法充分考慮丟包率和延遲對碼率的影響,在實時通訊應用(如視頻會議)中能夠發揮良好效果。然而,在某些特定應用場景下(比如實時在線編輯),GCC演算法的表現不太讓人滿意,主要體現在它應對峰值流量的能力上,具體表現在:
1)演算法一開始基於Increase狀態增加碼率,當檢測到Decrease狀態時調用Ar[t(i)] = Alpha * Rr[t(i)],這個時候實時碼率Rr(ti)可能遠小於Ar[t(i-1)],這樣在後續過程中Ar處於較低水平;此時若有視頻關鍵幀沖擊,則數據包大量在PacedSender的隊列中排隊,造成較大排隊延遲。
2)基於1)中論述的情況,碼率估計模塊反饋給Codec的編碼碼率很低,但編碼器需要編碼關鍵幀時,內部的碼率控制模塊控制出的最小碼率仍然大於反饋碼率。這兩種情況都會造成較大的發送端排隊延遲,進而在接收端造成較大的JitterBuffer延遲,最終導致端到端延遲到達500ms的水平,這在實時在線編輯應用中是無法容忍的。
基於此,Google官方從WebRTC M55開始引入新的碼率估計演算法,把所有碼率計算模塊都移動到發送端,並採用全新的Trendline濾波器,基於碼率探測機制快速准確地估計出實時碼率。

WebRTC在評估延遲差的時候不是對每個包進行估算,而是採用了包組間進行延遲評估,這符合視頻傳輸(視頻幀是需要切分成多個UDP包)的特點,也減少了頻繁計算帶來的誤差。那麼什麼是包組呢?就是距包組中第一個包的發送時刻t0小於5毫秒發送的所有的包成為一組,第一個超過5毫秒的包作為下一個包組第一個包。

㈢ WebRTC概念簡介

WebRTC(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Real-Time Communication,實時通訊。

WebRTC能讓web應用和站點之間選擇性地分享音視頻流。在不安裝其它應用和插件的情況下,完成點對點通信。
WebRTC背後的技術被實現為一個開放的Web標准,並在所有主要瀏覽器中均以常規JavaScript API的形式提供。對於客戶端(例如Android和iOS),可以使用提供相同功能的庫。 WebRTC是個 開源項目 ,得到Google,Apple,Microsoft和Mozilla等等公司的支持。2011年6月1日開源並在Google、Mozilla、Opera支持下被納入萬維網聯盟的W3C推薦標准。

WebRTC包括一系列API和相互關聯的協議來實現通信。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在網路上傳輸聲音消息的技術。
例如網路音頻通話。或者叫做IP電話,寬頻電話。使用VoIP技術的一大原因是費用低。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網路地址轉換。
NAT能給你的設備一個公共IP地址。一個路由器(router)有一個公共IP地址,每個連接到路由的設備有一個私有的IP地址。
設備發送請求時,會從一個特定埠,通過私有IP發送到路由的公共IP。這樣每個設備在網上不需要都有一個公共IP地址,但也能被其它設備發現。

參考 IP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 (NAT) Terminology and Considerations

Interactive Connectivity Establishment,互動式連接建立(互動式連通性建立)。
ICE是一套能讓web瀏覽器之間互相連接的框架。通常來說,節點A到B是很難直接相連的。防火牆會阻止連接,設備沒有公共IP地址,路由不允許直接連接其他節點。
ICE使用STUN或者TURN服務(或者同時使用兩者)來建立連接。

參考 ICE | rfc8445

Session Traversal Utilities for NAT (STUN) ,NAT會話傳輸工具。
STUN協議能發現客戶端(節點)的公共地址。客戶端發送一個請求給網上的STUN伺服器,伺服器返回客戶端的公共地址。不管客戶端在路由器的NAT後能否可達。
STUN為請求者提供了可公開訪問的IP地址,它就不再參與對話了。

有些路由器會限制設備與外面其它設備的連接。這意味著即使STUN伺服器知道了路由的公共IP地址,也沒法建立連接。
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使用 TURN

Traversal Using Relays around NAT,使用中繼繞過NAT傳輸。
一些路由器使用一種叫「Symmetric NAT」(對稱型NAT)的限制。這意味著路由器僅允許之前連接過的節點(peer)來建立連接。

STUN 提供了一個能讓應用(終端,節點)穿過NAT的方法。STUN允許客戶端獲得一個傳輸地址(一個IP和埠)來獲取其它節點的數據。
然而STUN獲取到的地址不一定能被所有節點使用。這些地址是否可用取決於網路拓撲的情況。所以,單獨STUN無法提供完整的穿越NAT的方案。

TURN協議允許兩個處於NAT環境的主機利用中繼進行通訊。客戶端能夠在TURN伺服器上分配資源,與其它客戶端(peer)進行通訊。
客戶端關聯一個TURN伺服器的地址(relayed server address)來作為中繼。
客戶端發送報文給TURN服務,TURN服務使用relayed server address作為源地址向其他客戶端中繼轉發報文。
穿越NAT,這個過程就像是「打洞」。也有人稱TURN伺服器為「打洞伺服器」。

這么看,TURN伺服器需要有大的帶寬。因此,ICE會優先考慮直接通訊,無法直接通訊情況下會使用TURN。

參考 TURN rfc8656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會話描述協議。

描述多媒體連接內容的協議。例如解析度,格式,編碼,加密演算法等等。

實際上,SDP不是個真正的協議。它也是用來描述設備之間連接與傳輸多媒體的數據格式。

參考 SDP: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 rfc8866

一些縮寫

更多請參考 WebRTC概念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