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ervlet容器在啟動web應用時創建哪些對象
Servlet容器 —— 以tomcat為例
在tomcat容器等級中,context容器直接管理servlet在容器中的包裝類Wrapper,所以Context容器如何運行將直接影響servlet的工作方式。
tomcat容器模型如下:
一個context對應一個web工程,在tomcat的配置文件server.xml中,可以發現context的配置(在eclipse工程中,可在部署路徑的conf文件夾zhoing找到)
[html] view plain在CODE上查看代碼片派生到我的代碼片
Context docBase="/Users/wongrobin/all/projects/tech-test/java-test/.metadata/.plugins/org.eclipse.wst.server.core/tmp0/wtpwebapps/base-webapp" path="/base-webapp" reloadable="true" source="org.eclipse.jst.j2ee.server:base-webapp"/>
Servlet容器的啟動過程——以tomcat為例
Tomcat7增加了一個啟動類:
[html] view plain在CODE上查看代碼片派生到我的代碼片
org.apache.catalina.startup.Tomcat
創建一個Tomcat的一個實例對象並調用start方法就可以啟動tomcat。
還可以通過這個對象來增加和修改tomcat的配置參數,如可以動態增加context,servlet等。
在tomcat7中提供的example中,看是如何添加到context容器中:
[java] view plain在CODE上查看代碼片派生到我的代碼片
Tomcat tomcat = getTomcatInstance();
File appDir = new File(getBuildDirectory(), "webapps/examples");
tomcat.addWebapp(null, "/examples", appDir.getAbsolutePath());
tomcat.start();
ByteChunk res = getUrl("http://localhost:" + getPort() +
"/examples/servlets/servlet/HelloWorldExample");
assertTrue(res.toString().indexOf("<h1>Hello World!</h1>") > 0);
這段代碼創建了一個Tomcat實例並新增了一個WEB應用,然後啟動Tomcat並調用其中的一個HelloWorldExampleServlet。
Tomcat的addWebap方法的代碼如下:
[java] view plain在CODE上查看代碼片派生到我的代碼片
public Context addWebapp(Host host, String url, String path) {
silence(url);
Context ctx = new StandardContext();
ctx.setPath( url );
ctx.setDocBase(path);
if (defaultRealm == null) {
initSimpleAuth();
}
ctx.setRealm(defaultRealm);
ctx.addLifecycleListener(new DefaultWebXmlListener());
ContextConfig ctxCfg = new ContextConfig();
ctx.addLifecycleListener(ctxCfg);
ctxCfg.setDefaultWebXml("org/apache/catalin/startup/NO_DEFAULT_XML");
if (host == null) {
getHost().addChild(ctx);
} else {
host.addChild(ctx);
}
return ctx;
}
一個WEB應用對應一個context容器,也就是servlet運行時的servlet容器。添加一個web應用時將會創建一個StandardContext容器,並且給這個context容器設置必要的參數,url和path分別代表這個應用在tomcat中的訪問路徑和這個應用實際的物理路徑,這兩個參數與tomcat配置中的兩個參數是一致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一個配置是ContextConfig,這個類會負責整個web應用配置的解析工作。
最後將這個context容器加入到父容器host中。
接下來會調用tomcat的start方法啟動tomcat。
Tomcat的啟動邏輯是基於觀察者模式的,所有的容器都會繼承Lifecycle介面,它管理著容器的整個生命周期,所有容器的修改和狀態改變都會由它通知已經注冊的觀察者。
Tomcat啟動的時序如下:
當context容器初始狀態設置Init時,添加到context容器的listener將會被調用。ContextConfig繼承了LifecycleListener介面,它是在調用Tomcat.addWebapp時被加入到StandardContext容器中的。ContextConfig類會負責整個WEB應用的配置文件的解析工作。
ContextConfig的init方法將會主要完成一下工作:
創建用於解析XML配置文件的contextDigester對象
讀取默認的context.xml文件,如果存在則解析它
讀取默認的Host配置文件,如果存在則解析它
讀取默認的Context自身的配置文件,如果存在則解析它
設置Context的DocBase
ContextConfig的init方法完成後,Context容器會執行startInternal方法,這個方法包括如下幾個部分:
創建讀取資源文件的對象
創建ClassLoader對象
設置應用的工作目錄
啟動相關的輔助類,如logger,realm,resources等
修改啟動狀態,通知感興趣的觀察者
子容器的初始化
獲取ServletContext並設置必要的參數
初始化「load on startuo」的Servlet
Web應用的初始化工作——以tomcat為例
WEB應用的初始化工作是在ContextConfig的configureStart方法中實現的,應用的初始化工作主要是解析web.xml文件,這個文件是一個WEB應用的入口。
Tomcat首先會找globalWebXml,這個文件的搜索路徑是engine的工作目錄下的org/apache/catalina/startup/NO-DEFAULT_XML或conf/web.xml。接著會找hostWebXml,這個文件可能會在System.getProperty("catalina.base")/conf/${EngineName}/${HostName}/web.xml.default中。接著尋找應用的配置文件examples/WEB-INF/web.xml,web.xml文件中的各個配置項將會被解析成相應的屬性保存在WebXml對象中。接下來會講WebXml對象中的屬性設置到context容器中,這里包括創建servlet對象,filter,listerner等,這些在WebXml的configureContext方法中。
下面是解析servlet的代碼對象:
[java] view plain在CODE上查看代碼片派生到我的代碼片
for (ServletDef servlet : servlets.values()) {
Wrapper wrapper = context.createWrapper();
String jspFile = servlet.getJspFile();
if (jspFile != null) {
wrapper.setJspFile(jspFile);
}
if (servlet.getLoadOnStartup() != null) {
wrapper.setLoadOnStartup(servlet.getLoadOnStartup().intValue());
}
if (servlet.getEnabled() != null) {
wrapper.setEnabled(servlet.getEnabled().booleanValue());
}
wrapper.setName(servlet.getServletName());
Map<String,String> params = servlet.getParameterMap();
for (Entry<String, String> entry : params.entrySet()) {
wrapper.addInitParameter(entry.getKey(), entry.getValue());
}
wrapper.setRunAs(servlet.getRunAs());
Set<SecurityRoleRef> roleRefs = servlet.getSecurityRoleRefs();
for (SecurityRoleRef roleRef : roleRefs) {
wrapper.addSecurityReference(roleRef.getName(), roleRef.getLink());
}
wrapper.setServletClass(servlet.getServletClass());
MultipartDef multipartdef = servlet.getMultipartDef();
if (multipartdef != null) {
if (multipartdef.getMaxFileSize() != null &&
multipartdef.getMaxRequestSize()!= null &&
multipartdef.getFileSizeThreshold() != null) {
wrapper.setMultipartConfigElement(new MultipartConfigElement(
multipartdef.getLocation(),
Long.parseLong(multipartdef.getMaxFileSize()),
Long.parseLong(multipartdef.getMaxRequestSize()),
Integer.parseInt(
multipartdef.getFileSizeThreshold())));
} else {
wrapper.setMultipartConfigElement(new MultipartConfigElement(
multipartdef.getLocation()));
}
}
if (servlet.getAsyncSupported() != null) {
wrapper.setAsyncSupported(
servlet.getAsyncSupported().booleanValue());
}
context.addChild(wrapper);
}
上面的代碼將servlet容器包裝成context容器中的StandardWrapper。StandardWrapper是tomcat容器中的一部分,它具有容器的特徵,而Servlet作為一個獨立的web開發標准,不應該強制耦合在tomcat中。
除了將Servlet包裝成StandardWrapper並作為子容器添加到Context中外,其他所有的web.xml屬性都被解析到Context中。
創建Servlet實例——以tomcat為例
前面完成了servlet的解析工作,並且被包裝成了StandardWrapper添加到Context容器中,但是它仍然不能為我們工作,它還沒有被實例化。
創建Servlet對象
如果Servlet的load-on-startup配置項大於0,那麼在Context容器啟動時就會被實例化。
前面提到的在解析配置文件時會讀取默認的globalWebXml,在conf下的web.xml文件中定義了一些默認的配置項,其中定義了兩個Servlet,分別是org.apache.catalina.servlets.DefaultServlet和org.apache.jsper.servlet.JspServelt,它們的load-on-startup分別是1和3,也就是當tomcat啟動時這兩個servlet就會被啟動。
創建Servlet實例的方式是從Wrapper.loadServlet開始的,loadServlet方法要完成的就是獲取servletClass,然後把它交給InstanceManager去創建一個基於servletClass.class的對象。如果這個Servlet配置了jsp-file,那麼這個servletClass就是在conf/web.xml中定義的org.apache.jasper.servlet.JspServlet。
初始化Servlet對象
初始化Servlet在StandardWrapper的initServlet方法中,這個方法很簡單,就是調用Servlet的init()方法,同時把包裝了StandardWrapper對象的StandardWrapperFacade作為ServletConfig傳給Servlet。
如果該Servlet關聯的是一個JSP文件,那麼前面初始化的就是JspServlet,接下來會模擬一次簡單請求,請求調用這個JSP文件,以便編譯這個JSP文件為類,並初始化這個類。
這樣Servlet對象的初始化就完成了。
容器默認Servlet
每個servlet容器都有一個默認的servlet,一般都叫做default。
例如:tomcat中的 DefaultServlet 和 JspServlet (上面的部分)
B. facade service 層有什麼作用
傳統的J2EE系統的分層,一般是WEB展示層、Web控制層、業務邏輯層、數據訪問層。
各層的職責比較簡單,控制層僅處理Web參數與數據並傳遞給業務邏輯層。而具體的業務邏輯放在Service層即業務邏輯層中。同時,事務的控制邊界也在這一層。Dao層對資料庫的操作,更簡單的理解為對SQL的拼裝。
上面的各層泛泛來講,都容易理解。具體用法上,又會有一些延伸。比如說Dao層,有的由一組Dao類來實現,有的則只有統一的Dao。這里的Dao類似一個工具類。比如使用ibatis2的時候,Dao可能只是一個Client及對應的xml。
問題:
在具體實施後,存在一些問題。往往一開始開發的時候,需求比較簡單,各表都只需要增刪改查。所以,往往類的創建往往是資料庫導向的。即一張表對應一個Dao類/介面,進而又對應一個Service類/介面。
隨著開發的繼續,需求的補充,一些主業務表的Service往往貫穿整個業務系統的流程。自然而然,業務邏輯的代碼開始膨脹。結果是主業務表的Service類異常的龐大。
因為領域模型是一個充血的模型,而目前傳統的分層屬於貧血的模型,轉換差別比較大。如果是在原有的貧血模型基礎上,再加入Facade層。
可是Facade層跟Service層到底有什麼差別呢?如果沒有嚴格的規則的話,最後只會導致Facade層是一個空殼。
C. Net3.5 引發類型為「System.OutOfMemoryException」的異常。
內存溢出,檢查代碼是否有死循環或死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