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鼻中隔偏曲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概述
- 4 疾病名稱
- 5 英文名稱
- 6 鼻中隔偏曲的別名
- 7 分類
- 8 ICD號
- 9 流行病學
- 10 病因
- 10.1 外傷
- 10.2 發育異常
- 10.3 高拱硬齶
- 10.4 遺傳因素
- 10.5 壓迫因素
- 11 發病機制
- 12 鼻中隔偏曲的臨床表現
- 12.1 鼻塞
- 12.2 鼻分泌增多
- 12.3 頭痛
- 12.4 頭暈
- 12.5 嗅覺障礙
- 12.6 鼻衄(鼻出血)
- 12.7 耳鳴和重聽
- 12.8 咽痛
- 12.9 臨近結構受累症狀
- 12.10 血管運動性鼻炎症狀加重
- 12.11 引起全身性病變
- 13 鼻中隔偏曲的並發症
- 13.1 鼻中隔穿孔
- 13.2 鼻中隔血腫
- 13.3 鼻中隔膿腫
- 13.4 鼻樑下塌
- 13.5 顱內並發症
- 14 輔助檢查
- 15 診斷
- 16 鑒別診斷
- 16.1 鼻中隔黏膜肥厚
- 16.2 鼻中隔血腫或膿腫
- 16.3 鼻中隔梅毒瘤
- 17 鼻中隔偏曲的治療
- 17.1 手術適應證
- 17.2 手術禁忌證
- 17.3 手術治療的原則
- 17.4 手術方法
- 17.4.1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術
- 17.4.2 鼻中隔成形術
- 18 預後
- 19 鼻中隔偏曲的預防
- 附:
- 1 治療鼻中隔偏曲的穴位
1 拼音
bí zhōng gé piān qǔ
2 英文參考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3 概述
鼻中隔偏曲(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系由於鼻中隔在發育過程中受某些因素影響所致的結構上的畸形,形態上向一側或兩側偏斜,或局部突起,可影響鼻腔生理功能,並引起一系列病理變化。鼻中隔部分呈尖銳突起者稱棘突或距狀突;呈長條狀隆起者稱嵴突;若鼻中隔軟骨突入鼻前庭則稱鼻中隔軟骨前脫位。事實上鼻中隔完全正直者甚少,常有不同程度的偏斜,且上述各種形態可同時存在。目前尚無統一的診斷標准,如無功能障礙,可不做任何處理。
鼻中隔偏曲是否引起鼻部症狀,常取決於下列因素:①偏曲的程度和形式,如有的呈明顯局部突起,該部正處於鼻瓣區;②鼻甲骨氣化程度;③梨狀孔外側緣骨質或鼻瓣區軟骨有否畸形等。
由於鼻中隔在新生兒時為軟骨,以後犁骨與篩骨垂直板先後逐漸骨化,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受外界影響而使中隔的形態變異,可出現各種症狀。茲將各種類型分述如下:
1.按部位分類
(1)軟骨部偏曲:多為外傷所致,常引起鼻呼吸障礙。軟骨部前端偏曲,向一側鼻前庭突出,稱鼻中隔軟骨脫位,該處黏膜乾燥,易致鼻出血。
(2)骨部偏曲:多因發育異常或腫塊壓迫所致。篩骨垂直板偏曲,常壓迫中鼻甲,阻塞中鼻道,影響該側鼻腔通氣和引流。犁骨偏曲則形成鼻中隔嵴突。
(3)混合型偏曲:多由於幼年鼻外傷,偏曲隨生長而發展。其偏曲不僅累及鼻中隔各部分,且伴有鼻腔側壁畸形,故嚴重影響鼻部生理功能,並成為耳鼻咽部並發症的重要病因。
2.按形態分類
(1)「C」形偏曲:鼻中隔軟骨與篩骨垂直板均向一側偏曲,與該側中、下鼻甲接觸,阻礙鼻腔呼吸和引流。
(2)「S」形偏曲:篩骨垂直板向一側偏斜,中隔軟骨向另一側偏斜。常致兩側鼻腔呼吸和引流障礙。
(3)嵴突(骨嵴):鼻中隔的長條形突起,自前下向後上方傾斜。多為鼻中隔軟骨、鼻嵴或犁骨上緣混合偏曲。有的為鼻中隔軟骨邊緣脫位與犁骨重疊所致。伸入中鼻道的嵴突,可阻塞上頜竇和篩竇開口,一般對呼吸的障礙不大。位於前下方的嵴突常為鼻出血的局部原因。
(4)距狀突(骨棘):為局限性尖銳突起,常位於鼻中隔軟骨的後端,或其與篩骨垂直板、犁骨交接處。其尖端壓迫鼻甲黏膜,可引起反射性頭面部神經痛。
3.按高低分類 高位偏曲常阻塞中、上鼻道,壓迫中鼻甲,常為鼻竇炎的病因。低位偏曲除阻礙分泌物引流外,影響較小。
4.按偏斜方向分類 有縱偏、橫偏及斜偏,除鼻中隔偏曲外,常伴有鼻外形歪斜。
4 疾病名稱
鼻中隔偏曲
5 英文名稱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6 鼻中隔偏曲的別名
鼻中隔彎曲
7 分類
耳鼻喉 > 鼻及鼻竇疾病
8 ICD號
J34.2
9 流行病學
鼻中隔偏曲以成年人多見,新生兒及嬰兒亦可有之。恆牙萌生後,其發病率隨年齡而增長,男性比女性多,左側較右側多。因判斷標准不同,報道的發病率亦甚懸殊。我國調查報道為12.7%(周文舉等)和11.1%(林芳焯)。
10 病因
鼻中隔偏曲的病因尚無定論,多認為有以下各因素:
10.1 外傷
為鼻中隔偏曲的主要原因,直接或間接損傷鼻部均可造成。直接外傷常有鼻骨骨折、鼻中隔骨折及鼻中隔軟骨脫位,引起鼻中隔變形。幼兒受傷後,常使篩骨垂直板、犁骨、鼻嵴及鼻中隔軟骨的連接處發生脫位現象。因各骨發育不全,當時症狀不顯,隨年齡增長,鼻中隔在發育過程中,逐漸形成偏曲。有謂新生兒鼻中隔偏曲的主要原因,為分娩產程中產道狹窄,或因產鉗挾持不當,顱骨在產道受壓迫,使兩側顴骨及上頜骨向中線擠壓,致齶弓向上扭轉和鼻中隔組成部分形態改變而發生。鼻中隔後部骨化較早,且有鼻骨和顱骨保護,受傷機會極少,不易引起偏曲。但鼻中隔前部即軟骨部,位於鼻樑中央皮下,易受外傷,發生脫位和偏曲。Gray在2095例正常分娩中發現鼻中隔偏曲佔4%,但在分娩最後階段時間延續15分鍾以上,鼻中隔偏曲損傷率可達13%,並認為1/3的鼻中隔脫位發生於胎頭在骨盆內旋轉時。Sooknumlun(1986)報告,在201例新生兒中,有31例鼻中隔偏曲,佔15.4%。
10.2 發育異常
鼻中隔上部的鼻骨、篩骨和其下的頜骨、齶骨、犁骨等一般發育較早,而鼻中隔軟骨發育較晚,使後者四面受限制,造成鼻中隔前端偏曲。後有篩骨垂直板和犁骨的阻擋,鼻中隔軟骨發展困難,多形成矩狀突。頭顱骨在發育期,抵抗力最弱處為犁骨和鼻中隔軟骨接合處,故偏曲多在此處發生。亦有認為犁骨發育過度或切牙發育錯亂為鼻中隔偏曲的原因。
10.3 高拱硬齶
某些腺樣體肥大患者,鼻腔阻塞,張口呼吸,日久,硬齶向鼻腔高拱,形成高拱硬齶,使鼻頂與鼻底距離縮短,鼻中隔發育受限制,漸呈偏曲狀態。林芳焯通過測量證實,硬齶高拱者,多伴有鼻中隔偏曲;但亦發現不少鼻中隔端正,而具有高拱硬齶者。他認為鼻中隔位於前顱底和硬齶之間,從硬齶至篩骨板距離約為5cm,如短於此數,則易形成鼻中隔偏曲。
10.4 遺傳因素
有人提出鼻中隔偏曲的發生與遺傳因素有關。如父為長形頭顱,母為小平頭顱,其子女可能鼻中隔巨大而鼻腔狹小,致鼻中隔無發展餘地,在發育中逐漸形成偏曲。亦有認為單純偏曲可能為遺傳性,多發性偏曲常為外傷所致。曾發現某些家庭中有同樣鼻外或鼻內畸形的現象。
10.5 壓迫因素
鼻腔內腫瘤或異物壓迫,可使鼻中隔偏向一側。有謂鼻甲肥大亦可壓迫中隔使成偏曲,但也有反對其說者。
總之,引起鼻中隔偏曲的因素較復雜,以外傷和發育異常為主。高拱硬齶和鼻中隔偏曲均屬畸形發育,其相互關系不能單純從局部解剖觀點解釋,應當進一步從生理角度來考慮。至於遺傳因素,尚有待今後多加觀察研究。
11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目前尚有待明確。
12 鼻中隔偏曲的臨床表現
隨鼻中隔偏曲程度、類型、位置而異。以鼻塞為常見,且可因阻塞而引起呼吸不暢、嗅覺不靈和耳聾、耳鳴等。
12.1 鼻塞
為最常見症狀。先見於偏曲突出側,平時呼吸不暢,受冷和感冒時可完全堵塞。對側鼻腔初尚通暢,日久因生理性填補空間作用,使黏膜及鼻甲代償性肥厚,以致鼻腔變小,乃現兩側性鼻塞。
12.2 鼻分泌增多
鼻中隔偏曲可改變鼻生理功能, *** 腺體,使鼻分泌增多。又因鼻塞,正常鼻黏膜分泌的大量水分不能借呼吸空氣蒸發,乃有鼻涕增多;如有繼發感染 *** 鼻黏膜,分泌功能亢進,鼻涕更見增多。分泌物多屬粘性或粘膿性,如有鼻竇感染,則有多量膿性分泌物。
12.3 頭痛
主要因分布於鼻腔黏膜的三叉神經末梢受 *** 所引起。並可沿神經反射至頭面部,以致額、顳部疼痛。此種疼痛可經鼻黏膜收縮或手術來緩解。引起頭痛的原因如下:
(1)機械性壓迫:鼻中隔偏曲的凸面壓迫鼻甲黏膜,引起反射性頭面部疼痛。距狀突和嵴突緊壓鼻甲黏膜,尤為頭面部慢性疼痛的潛在原因。
(2)氣流 *** :在正常情況下,氣流由前鼻孔,通過總鼻道,大部分沿中、下鼻甲內側進入後鼻孔,僅有小部分進入中、上鼻道。當鼻中隔偏曲時,氣流可有大部分竄入上、中鼻道,形成渦流,冷空氣過度 *** 神經末梢,引起反射性頭痛。
(3)鼻竇口阻塞性頭痛:鼻中隔高位偏曲,使一側中、上鼻道狹窄,阻塞鼻竇通氣和引流,常易誘發鼻竇感染,竇口黏膜腫脹,致發劇烈頭痛。如誘發急性額竇炎,頭痛常為周期性。
12.4 頭暈
常伴隨頭痛出現,有時為頭痛掩蓋而不顯著,亦可單獨發生。屬神經反射性。在受冷或感冒時,症狀明顯。
12.5 嗅覺障礙
鼻中隔高位偏曲,阻塞嗅溝,使空氣中嗅素不能到達嗅區,產生呼吸性嗅覺減退。如嗅區長期閉塞,同時並發鼻竇感染,嗅神經末梢長期受炎性 *** ,亦可發生退行性病變,致有神經性嗅覺缺失或嗅覺減退。
12.6 鼻衄(鼻出血)
鼻中隔前端凸面,或嵴突表面黏膜菲薄,直接受空氣及塵埃 *** ,日久黏膜乾燥結痂,甚易出血,僅輕拭鼻部,或低頭用力,即可反復鼻出血。亦有謂鼻中隔凹面近鼻底部,常為出血之處。
12.7 耳鳴和重聽
鼻中隔後端偏曲或鼻中隔黏膜肥厚,尤其並發感染。後鼻孔流涕患者,常可影響咽鼓管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耳鳴和重聽。
12.8 咽痛
患者因鼻塞而張口呼吸,以及由後鼻孔流下分泌物的 *** ,使口咽部黏膜肥厚、充血,後壁淋巴濾泡增生,致有咽喉痛或異物感。
12.9 臨近結構受累症狀
若中隔偏曲部分位於中鼻道、中鼻甲相對應處,壓迫並造成中鼻甲外移或使中鼻甲骨氣化過度、粘膜肥厚,皆可妨礙開口於中鼻道的鼻竇引流。日久可誘發鼻竇炎並產生各種症狀。
12.10 血管運動性鼻炎症狀加重
若將偏曲部分矯正,則鼻炎症狀明顯減輕。有人將此鼻炎稱「結構性鼻炎」。
檢查 前鼻鏡檢查一般皆可發現偏曲的類型和程度,但對中隔後部偏曲常須仔細檢查無能發現。
中隔偏曲依其偏曲方向有偏向一側的「C」型,也有偏向兩側的「S」型,依其形態有嵴突(半圓形突出)和矩狀突(尖銳突起)兩種。外傷造成的中隔軟骨脫位,有時可突於鼻前庭。
中隔高位偏曲時的偏曲部常與中鼻甲緊密接觸,可致中鼻道狹窄。鼻中隔偏曲明顯者,兩側鼻腔大小相差明顯。一側鼻腔明顯狹窄者,對側鼻甲常有「代償性肥大」。
12.11 引起全身性病變
尤其在兒童發育時期影響最大,長期鼻塞,使用口腔呼吸的兒童,經常是營養不良、身體軟弱、易於疲勞、發育極差,甚至影響肺部擴張,形成雞胸。
13 鼻中隔偏曲的並發症
鼻中隔後端偏曲或鼻中隔黏膜肥厚,尤其並發感染。後鼻孔流涕患者,常可影響咽鼓管功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耳鳴和重聽。患者因鼻塞而張口呼吸,以及由後鼻孔流下分泌物的 *** ,使口咽部黏膜肥厚、充血,後壁淋巴濾泡增生,致有咽喉痛或異物感。在兒童發育時期影響最大,長期鼻塞,使用口腔呼吸的兒童,經常是營養不良、身體軟弱、易於疲勞、發育極差,甚至影響肺部擴張,形成雞胸。
13.1 鼻中隔穿孔
①多發生於術中剝離軟組織時,因動作粗暴,使其雙側於對稱部位破裂。②鼻粘膜有感染性炎症時,即使單側撕裂也可導致穿孔。③鼻中隔兩側軟組織分離不充分時,即使去除軟骨或骨部也易撕裂軟組織,若雙側撕裂,可將取出的軟骨片置於兩側裂口間,用一「U」型塑料片放於雙側破裂處表面,藉以起保護作用,然後兩側以均勻壓力填入凡士林油紗條,最後小心抽出塑料片。
13.2 鼻中隔血腫
鼻中隔血腫系鼻中隔軟骨膜間出血所致。術後抽出鼻腔填塞物後若發現鼻中隔兩側均有半圓形隆起,質地柔軟,患者主訴鼻塞,雖滴用麻黃素生理鹽水也不改善。小血腫可自行吸收,較大血腫須予處理。
13.3 鼻中隔膿腫
鼻中隔膿腫系鼻中隔血腫細菌感染所致。手術時機選擇不當,在鼻內感染期或有較多膿性分泌物時,皆可造成自切口處的感染。
13.4 鼻樑下塌
多由於手術中去除中隔軟骨時鼻樑部去除太多所致。術後並發的鼻中隔膿腫若不及時妥善處理,造成軟骨軟化壞死,也可發生此類畸形。
13.5 顱內並發症
少見。鼻中隔膿腫或篩板破損,可使顱內感染機會增多。
14 輔助檢查
X線與鼻竇CT掃描明確偏曲形態、部位。
15 診斷
一般並無困難。有的外觀即見鼻樑歪斜。鼻中隔前部偏曲,用鼻鏡檢查即可發現。後部偏曲用血管收縮劑收縮黏膜後,也易查見。但鼻中隔偏曲的診斷標准差異甚大,檢查應注意:①距狀突或嵴突,是否壓迫相對的鼻甲黏膜;②偏曲部分是否影響鼻道引流;③鼻腔側壁的相應變化,如鼻甲肥大、黏膜增厚等。此外,口腔、咽腔和耳部檢查應作為常規,以了解周圍器官的病變情況。
判斷標准,尚未一致。可分三類或三度,綜合如下:
Ⅰ度,輕度偏曲。鼻中隔偏曲部與鼻腔側壁不接觸,對鼻腔功能和鼻竇引流尚無妨礙者。
Ⅱ度,較重偏曲。偏曲部與鼻腔側壁接觸,或伴有對側鼻甲代償性肥大或萎縮性改變,已影響鼻功能及鼻竇引流者。
Ⅲ度,嚴重偏曲。偏曲部與鼻腔側壁緊靠,距狀突或嵴突緊壓鼻甲骨,以細棉簽探查不能通過,伴有極明顯鼻塞等症狀者。
16 鑒別診斷
16.1 鼻中隔黏膜肥厚
多位於鼻中隔上部,近鼻中甲平面處,系鼻竇炎膿液 *** 或長期鼻變態反應的結果。鼻中隔一側或兩側黏膜肥厚隆起,稱鼻中隔結節。呈灰白色,柔軟隆起,用探針觸查,易與質硬的中隔偏曲相區別。
16.2 鼻中隔血腫或膿腫
有外傷或手術史者,鼻中隔一側或兩側膨隆,其周圍黏膜隆起。對可疑患者,需作穿刺抽吸證明。
16.3 鼻中隔梅毒瘤
多發生於鼻中隔骨部,境界分明,其周圍黏膜充血,常有他處梅毒病變,梅毒血清試驗呈陽性。
17 鼻中隔偏曲的治療
手術矯正是唯一治療方法。但若同時有鼻息肉或鼻甲腫大,應先行鼻息肉和鼻甲手術。若鼻通氣改善,鼻部症狀消失,偏曲的中隔也可不作處理。
17.1 手術適應證
(1)鼻中隔偏曲引起持續性鼻塞者。
(2)鼻中隔偏曲妨礙鼻竇通氣及引流者。
(3)鼻中隔嵴突或距狀突壓迫鼻甲引起反射性頭痛者。
(4)鼻中隔偏曲引起反復鼻出血者。
(5)鼻中隔偏曲伴一側鼻腔有萎縮者。
(6)鼻中隔偏曲影響咽鼓管功能,發生耳聾、耳鳴者。
(7)鼻中隔偏曲伴有歪鼻者。
17.2 手術禁忌證
(1)急性炎症期。
(2)伴全身性疾病和糖尿病、肺結核、嚴重高血壓、心功能不全、血液病等。
(3)年齡在18歲以下,鼻部發育未全者。
(4)未經治療的鼻竇炎。
17.3 手術治療的原則
1996年Lopatin提出鼻中隔矯正術中的生物力學原則:鼻中隔軟骨處於一種平衡的力的狀態下,這些力會在做切口的軟骨側或在軟骨膜剝離側釋放出來,從軟骨直的一面剝離軟骨膜會使軟骨彎向未剝離的一側,從鼻中隔偏曲的凹面做切口和剝離軟骨膜可拉直軟骨,從鼻中隔偏曲的凸面做切口和剝離軟骨膜可增加原有的彎曲度,術後發生彎曲的程度與軟骨的厚度成反比。因此,鼻中隔偏曲的矯正應充分考慮鼻中隔的力學原則,根據其偏曲的程度及部位採用不同的手術方式,以便取得良好的手術效果。
(1)鼻中隔後段偏曲:即鼻中隔骨性偏曲。多採用經典的Killian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
(2)鼻中隔前段、高位偏曲:主要是鼻中隔軟骨部偏曲。適用於行鼻中隔黏膜下矯正術,即鼻中隔整形術或鼻中隔成形術。此手術可以克服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切除鼻中隔軟骨及骨過多而造成的鼻小柱收縮、鼻尖塌陷及鼻中隔黏膜鬆弛,呼吸時鼻中隔隨氣流而飄動,病人仍有鼻塞感等缺點。
(3)鼻中隔軟骨段偏斜,合並有軟骨段歪鼻或鼻中隔軟骨前下緣脫位者:其特徵是鼻中隔軟骨本身尚平直,但偏離中線,並與鼻中隔後段相交成鈍角,故影響鼻呼吸功能及鼻樑外形,可通過轉門法(swingdoor method)手術同時矯正鼻中隔偏曲、鼻中隔軟骨脫位及歪鼻。
(4)鼻中隔偏曲合並骨性歪鼻:毋哲生採取鼻內切口鼻中隔鼻成形術,其方法為常規行鼻中隔矯正術同時將鼻中隔與鼻樑完全斷離,如鼻中隔無明顯畸形,則單純將鼻中隔與鼻樑斷離。
(5)兒童的鼻中隔手術:一個世紀以來,一直認為鼻中隔在鼻及面部骨骼的發育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許多醫師認為未成年兒童行鼻中隔手術會影響鼻及面部發育。Hayton(1948)觀察31例採用經典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的6~14歲兒童,其中有10人發生鼻部變寬鼻尖塌陷,從此建立16歲以下兒童勿施行鼻中隔手術的觀念。近年,一些學者通過動物實驗對此觀點產生了質疑,Bernstein(1973)用不滿周歲的小狗做鼻中隔黏膜下切除術,保留兩側的黏軟骨膜完整,部分動物將切下的軟骨做移植瓣植入兩側黏軟骨膜中,經觀察沒有對任何一隻狗鼻部及面部的骨骼發育發生影響,認為軟骨膜在鼻中隔的生長過程中起重要作用,兒童如採用保守的鼻中隔成形術,並不影響鼻及面部的發育。目前認為,兒童如因鼻外傷或其他原因造成鼻骨骨折鼻中隔脫位偏曲時,應及時將鼻骨復位,鼻中隔偏曲可採用鼻中隔成形術,以避免以後骨折畸形癒合,瘢痕粘連造成手術困難。新生兒鼻中隔脫位的發生率為1.9%~4%,應盡早手法復位,最好不要超過出生後3周。
(6)鼻中隔的二次手術:鼻中隔第一次手術時因種種原因手術矯正不足、症狀未消除,應做第二次手術,第二次手術最好在第一次手術後1~2周內施行,此時鼻中隔腔粘連不牢固,可自原切口進入,分離兩側的黏軟骨膜再進行矯正。如在1~2個月以後,中隔腔已粘連牢固,分離困難,易造成穿孔。
(7)其他:對於鼻中隔軟骨部銳利的骨棘,由於其比較薄而銳利,通常採用鏟除法。對於鼻中隔嵴則採取切除法。若遇到嚴重的鼻中隔偏曲且伴有鼻尖塌陷者,則可採用Joriumi(1994)介紹的鼻中隔次全重建術。
17.4 手術方法
17.4.1 鼻中隔粘膜下切除術這是治療鼻中隔偏曲最常用的方法。患者半坐位,以1%地卡因(含少許0.1%腎上腺素)棉片分別置於兩側嗅裂,總鼻道內行鼻粘膜表面麻醉,然後用含有0.1%腎上腺素的1%普魯卡因或0.5%利多卡因於鼻中隔前端切口外浸潤麻醉,可有利於該處粘膜骨膜分離。如經此處同時向鼻中隔粘膜軟骨膜下注射少許生理鹽水使其隆起,則有利於粘軟骨膜的分離,尤其是尖銳的矩狀突處。
1.切口 左側鼻前庭皮膚與中隔粘膜交界處,上自鼻中隔前端頂部,下至鼻中隔底部,切口向鼻腔底部適當延長,以便於手術操作。應注意不可切透軟骨,以免損傷對側粘軟骨膜。切開軟骨表面的軟組織,露出瓷白色的軟骨。
2.將鼻中隔剝離子從切口處置於該處軟骨膜下,緊貼軟骨表面分離軟骨膜和骨膜。分離時由上而下並與鼻樑平行,應主要依靠剝離子側緣分離。分離范圍:前上達鼻中隔軟骨前上緣,下達鼻中隔底部。鼻腔底的粘骨膜也須分離一部分,向上向後均須超過偏曲部分至少1cm。
3.分離到偏曲突起處時,應先從突起四周仔細分離,以減輕突起處粘膜張力,最後再分離突起處粘骨膜。
4.在原切口後約2mm處,以中隔粘膜刀切開中隔軟骨,但不能將對側粘軟骨膜切透。切開時刀刃應與軟骨平面斜交。
5.將剝離子從軟骨切口伸至對側粘軟骨膜下,緊貼對側軟骨,於骨表面分離對側粘軟骨膜和骨膜,分離范圍與切口側相同。當分離至軟骨偏曲之凹陷處時,應格外小心,該處粘膜軟骨膜可能與凹陷之軟骨粘連較緊,應注意防止軟組織破裂。為使最凹處粘膜易於剝離,也可在剝離該側軟組織前,於粘軟骨膜下注入少許生理鹽水,以使凹陷處粘軟骨膜隆起,有利於分離。
6.鼻中隔軟骨及骨部兩側組織分離後,由切口處置入鼻中隔張開器,將鼻中隔兩側軟組織撐開,充分暴露鼻中隔軟骨骨面和剝離出的骨面,用鼻中隔旋轉刀先由軟骨切口上端與鼻樑平行向後推出篩骨垂直板,然後將其向下至梨骨處再向前沿梨骨前上緣及上頜骨鼻嵴上緣拉回,即將鼻中隔軟骨大部切除。取出的軟骨片暫時保留,以備兩側軟組織剝離破裂時,可將其平整置於破裂處兩側軟組織之間,以避免鼻中隔日後穿孔。使用旋轉刀時應注意,鼻中隔前上緣不可去除過多,至少應保留6mm寬的軟骨,以防止日後鼻樑下塌。
7.用鼻中隔咬骨鉗咬除鼻中隔骨部的偏曲部分,對於底部的骨質嵴突,可用鼻中隔骨鑿去除。對於篩骨垂直板,不宜去除過多,更不能用暴力扭轉的方式使骨片折斷,以免損傷篩板而引起並發症。
8.將術中的血液、血塊及鑿骨時的碎骨屑清除干凈,取出鼻中隔張開器,將兩則軟組織貼合,從兩側鼻腔觀察鼻中隔偏曲是否矯正,如仍有部分偏曲存留,應重新放入張開器將其去除。
9.兩側軟組織貼合後,將切口縫合2~3針或不縫合。兩側鼻腔以滅菌凡士林紗條填塞。填塞時宜先將紗條鋪於切口處或軟組織破裂處加以保護,然後再填入剩餘紗條。
10.24小時後抽出鼻腔紗條。為防止抽出後噴嚏發作,可囑患者以手指甲輕掐雙側鼻骨下緣,術後一周鼻內滴用1%麻黃素生理鹽水,並隔日以麻黃素棉片收縮和清理鼻腔術中如有粘軟骨膜或骨膜破裂,術後清理鼻腔時應特別注意,及時去除該處多餘分泌物,防止感染。切口如有縫線,術後5天即可拆除。
- 人體體表面積計算器
- BMI指數計算及評價
- 女性安全期計算器
- 預產期計算器
- 孕期體重增長正常值
- 孕期用葯安全性分級(FDA)
- 五行八字
- 成人血壓評價
- 體溫水平評價
- 糖尿病飲食建議
- 臨床生化常用單位換算
- 基礎代謝率計算
- 補鈉計算器
- 補鐵計算器
- 處方常用拉丁文縮寫速查
- 葯代動力學常用符號速查
- 有效血漿滲透壓計算器
- 乙醇攝入量計算器
醫學網路,馬上計算!
17.4.2 鼻中隔成形術鼻中隔成形術的特點是既能矯正畸形,使鼻中隔正直,又可保留中隔軟骨支架,且極少有術後中隔穿孔。該術式適用於鼻中隔軟骨部偏曲,禁忌症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術。
1.麻醉及患者 *** 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術。
2.切口 於鼻中隔偏曲凹面一側,將鼻小柱向對側牽拉,在中隔軟骨游離緣的鼻前庭皮膚處自上而下切開,上自鼻背,下至前鼻棘,使鼻中隔前緣和鼻前棘完全暴露。
3.自切口向後分離鼻中隔凹面側的軟組織和底部粘骨膜,充分暴露切口側的鼻中隔支架。
4.將中隔軟骨在鼻背緣與鼻側軟骨離斷,自中隔軟骨後上及後下底部與骨質交界處分別切除一窄條(3~4mm寬)中隔軟骨,使整個中隔軟骨只附著於對側未被剝離的辦組織上。
5.如果鼻中隔骨部支架也有偏曲,可經中隔軟骨離斷的後緣伸入中隔剝離子,分離對側鼻中隔骨部的粘膜,然後以中隔咬骨鉗切除篩骨垂直板、梨骨等處的偏曲部分。
6.於中隔軟骨凹陷最顯著部分,在凹面側軟骨表面作數條深切口,但不得切透對側粘軟骨膜,切口長度應幾乎達到整個軟骨凹陷邊緣,也可在切口之間切除1mm寬的軟骨條。經此處理後的中隔軟骨所具有的彈力將允許軟骨處於平直,將其推回中線即可(圖1)。
圖1 鼻中隔成形術
(1)在偏曲的中隔凹面做切口 (2)藉助軟骨的彈性將其推直
7.檢查雙側鼻腔,看是否還有偏曲部分,如還有剩餘偏曲部分,應重新撐開切口進行處理。
8.切口縫合 雙側鼻腔用凡士林紗條等壓填塞,24小時後抽出紗條,其他處理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
18 預後
經適當手術矯正,可有良好效果。
19 鼻中隔偏曲的預防
鼻中隔偏曲的病因,以外傷為主,前已述及,故預防頭面部外傷,為一重要措施,對新生兒和兒童期的外傷,尤應避免。如產鉗傷、碰傷、跌傷等,當時症狀雖不明顯,但確為以後發生偏曲的根源。
治療鼻中隔偏曲的穴位
- 面正
穴。面正穴穴位解剖:素髎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鼻中隔軟骨、鼻外側軟骨。布有篩前神經鼻外支及面動、靜...
- 面玉
穴。面 *** 穴位解剖:素髎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鼻中隔軟骨、鼻外側軟骨。布有篩前神經鼻外支及面動、靜...
- 面王
穴。素髎穴穴位解剖:素髎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鼻中隔軟骨、鼻外側軟骨。布有篩前神經鼻外支及面動、靜...
- 鼻準
穴。素髎穴穴位解剖:素髎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鼻中隔軟骨、鼻外側軟骨。布有篩前神經鼻外支及面動、靜...
- 面士
② 鼻孔中鼻中隔刺痛是怎麼回事
指導意見:
你好是上火建議可 以使用牛黃解毒片治療試試,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適當的補充B族維生素,適當減少能量的攝入,勞逸 結合,多吃蔬菜水果,
③ 鼻中隔偏曲,有時鼻塞頭痛,需要動手術嗎
建議:你用中葯試一下吧!找中醫辯證使治,可有望治癒。 病因(一)外傷:外傷為本病的重要原因,多發生在兒童時期,外傷史常早已遺忘。當時因鼻中隔的各個組成部分發育未全,故不顯症狀,以後隨年齡增長始逐漸發展成為鼻中隔偏曲,成人也可因外傷造成鼻中隔偏曲或鼻中隔軟骨脫位。 (二)發育異常:骨和軟骨的發育不均衡,腺樣體肥大、自幼張口呼吸、硬齶高拱者的鼻中隔發育受限,可發生鼻中隔偏曲。 (三)壓迫因素:鼻腔內腫瘤或異物壓迫,可使鼻中隔偏向一側。 症狀(一)鼻塞:交替性或持續性。 (二)頭痛:偏曲部分壓迫鼻甲,可引起同側反射性頭痛。 (三)鼻出血:偏曲的凸面或嵴與距狀突處粘膜變薄,而且常受到氣流或塵埃的刺激,故常發生乾燥糜爛,導致鼻出血。 檢查鼻中隔偏曲的診斷需要醫師根據病人的症狀及檢查結果綜合判斷是否可以下鼻中隔偏曲的診斷。如無功能障礙,可不作診斷和處理。 治療該病確診後只有選擇手術治療。手術方法鼻中隔粘膜下切除術和鼻中隔粘膜下矯正術。目前還採用最新的動力系統行鼻中隔軟骨、骨切除術。該手術是小手術,成功率很高,醫師會在手術時盡量避免並發症的發生。
④ 鼻中隔發炎怎麼辦
鼻子疼一般是鼻子上火,也有可能是鼻炎的問題,比如常見的有過敏性鼻炎、萎縮性鼻炎、乾燥性鼻炎都會引起。如果鼻腔存在鼻竇炎,鼻子裡面也會出現痂皮炎的症狀。有的患者經常用手或者是棉簽頻繁的刺激鼻腔,也會引起鼻子的干疼、灼痛,當然這種疼痛還需要查找病因,對症治療,從而祛除鼻腔的炎症,來緩解疼痛。一般的鼻子疼,如果是鼻腔裡面疼的話,簡單的辦法可以比如用紅黴素軟膏之類的,均勻的塗於鼻腔,首先緩解症狀,從根本上治療還是要去查找病因來對症治療。
⑤ 鼻子疼怎回事
?在乾燥的秋冬季節,身體水分缺少,很容易上火,鼻子裡面疼很可能就是由於上火所引起的,那麼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呢? 鼻子裡面疼可能是乾燥、萎縮性鼻炎引起的,因為鼻、咽粘液腺體萎縮,鼻分泌減少之故,鼻涕過於粘稠,粘於粘膜上,不易擤出,有時帶血或血痂。鼻內有疼痛感或異物感,經常引起噴嚏,患者經常揉鼻、挖鼻,粘膜乾燥,血管易於脆裂,輕微損傷,常導致出血,尤其粘膜糜爛、潰瘍或鼻中隔穿孔時,疼痛加劇經常有血涕。 乾燥、萎縮性鼻炎的中醫分型 1 氣虛鼻竅失養證 主證:鼻內乾燥感、疼痛感、灼熱感、鼻涕帶血、鼻粘膜色淡少津,鼻中隔前方乾燥、糜爛、結痂。倦怠乏力、面色無華、納差、舌質淡、脈弱無力。鼻子干怎麼辦 2、燥邪傷鼻症 主證:鼻內乾燥、灼熱、異物感,有時鼻涕帶血。鼻粘膜乾燥,下鼻甲前端常有少許結痂,鼻中隔前下方干紅,或有咽癢乾咳,口乾欲飲。舌質偏紅少苔,脈細略數。 3、陰虛鼻竅失濡證 主證:鼻內乾燥、刺癢。灼熱感,時有少量衄血,鼻粘膜乾燥,鼻中隔干紅,有少許結痂,口燥咽干,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 4、脾胃郁熱證 主證:鼻內乾燥、疼痛、鼻息氣熱。多見鼻衄、鼻粘膜干紅,鼻中隔前下方有少量結痂、糜爛,咽干欲飲、大便干、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而干、脈滑數。 鼻子裡面疼怎麼回事中醫認為鼻為肺之外竅,肺開竅於鼻,肺氣充沛則呼吸通利,鼻炎,鼻竇炎其病源在「肺」,由於邪熱伏肺,肺熱不出或風寒犯肺,導致「水濕」停滯鼻竅,造成鼻甲水腫.通氣不暢.鼻腔乾燥或鼻涕不斷.噴嚏連連等症。鼻炎.乾燥性鼻炎,鼻竇炎是肺病的表現病症,一味的局部治療形成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局限性,容易復發且久治難愈,鼻子裡面疼怎麼回事「宣肺通竅法」二十三味中葯以其獨特配方,加減配伍,針對病機病理辨證論治,從根本上治療鼻炎鼻竇炎,綜合調理臟腑經絡,宣揚肺氣,益氣健脾,化瘀通竅,有效排除毒素及病菌,全面恢復肺臟功能,同時達到鼻腔通氣,過濾,分泌的生理特性,提高人體自然免疫力,防止鼻炎.鼻竇炎復發,達到長治久安的效果。 "宣肺",肺臟若風熱外襲,熱滯於肺。肺失宣降,邪壅鼻竅,可出現鼻炎或鼻竇炎等病變。如鼻塞、疼痛、流涕、頭疼、記憶力減退,失眠等症狀。故宣揚肺氣,疏風清熱,是治療的根本 "通竅"由於傷風鼻塞,濕,熱,瘀等邪氣閉阻清竅,反復發作,久蘊不去,鼻失宣通,氣息不暢,故化瘀通竅,清熱散邪,是治療該病的關鍵針對不同病理病機科學治療。 鼻子裡面疼怎麼回事要根據病理病機科學治療,鼻炎、鼻竇炎分類很多而且病理復雜,鼻炎分急性、慢性.乾燥性、萎縮性、過敏性(變態反應型)、單純性、肥厚性、乾酪性,鼻竇炎又分上頜竇炎額竇炎蝶竇炎和篩竇炎,所以千篇一律的治療達不到良好效果。如肥厚性鼻炎與萎縮性鼻炎,病理相反,所用葯的葯理也相反,所以針對病理不同用葯,才是有效的治療頑疾的關鍵。中醫辨證論治,鼻病的病因不同,病程階段不同,體質不同,可出現不同的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辨證論治就是把收集的臨床資料加以分析、歸納出疾病的病因、病伍、病邪深淺、正氣虛實....宣肺通竅法結合葯物病灶介入治療鼻炎鼻竇炎,標本兼治,中醫治「本」,西醫治「症」,合理運用中西醫特長,針對病理病機科學治療慢性鼻炎鼻竇炎。 【鼻炎症狀】: (1)肥厚性鼻炎 持續性簿塞常較重;鼻涕不多,呈粘液性或粘膿性,一般有不同程度的頭痛,頭暈和嗅覺減退。 (2)過敏性鼻炎 鼻塞程度輕重不一,多突發性出現;鼻涕清稀;量多;常伴有鼻癢,噴嚏頻作等症。 (3)萎縮性鼻炎 鼻腔寬大,但因大量於痂瘀積,可產生鼻塞;鼻腔乾燥,疼痛伴有鼻臭;嗅覺明顯減退,常伴有較劇烈的頭痛。 ?希望以上內容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閱讀:鼻子干疼 孩子頭疼應查查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