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前端支持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前端支持

發布時間: 2022-02-13 23:50:16

『壹』 前端開發和後端開發有什麼區別

前端開發和後端開發的區別在於:

一、展示方式不同

1、前端開發主要做的是用戶所能看到的前端展示界面。

2、後端開發主要做的是邏輯功能等模塊,是用戶不可見的。

二、所用技術不同

1、前端開發用到的技術包括但不限於html5、css3、javascript、jquery、Bootstrap、Node.js 、AngularJs等技術。

2、後端開發 以java為例 主要用到的 是包括但不限於Struts spring springmvc Hibernate Http協議 Servlet Tomcat伺服器等技術。

(1)前端支持擴展閱讀:

公司對前後端人員招聘的要求:

Web前端:

1、精通HTML,能夠書寫語義合理,結構清晰,易維護的HTML結構;

2、精通CSS,能夠還原視覺設計,並兼容業界承認的主流瀏覽器;

3、熟悉JavaScript,了解ECMAScript基礎內容,掌握1到2種js框架,如JQuery;

4、對常見的瀏覽器兼容問題有清晰的理解,並有可靠的解決方案;

5、對性能有一定的要求,了解yahoo的性能優化建議,並可以在項目中有效實施;

Web後端:

1、精通jsp,servlet,javabean,JMS,EJB,Jdbc,Flex開發,或者對相關的工具、類庫以及框架非常熟悉,如Velocity,Spring,Hibernate,iBatis,OSGI等,對Web開發的模式有較深的理解;

2、練使用oracle、sqlserver、mysql等常用的資料庫系統,對資料庫有較強的設計能力;

3、熟悉maven項目配置管理工具,熟悉tomcat、jboss等應用伺服器,同時對在高並發處理情況下的負載調優有相關經驗者優先考慮;

4、精通面向對象分析和設計技術,包括設計模式、UML建模等;

5、熟悉網路編程,具有設計和開發對外API介面經驗和能力,同時具備跨平台的API規范設計以及API高效調用設計能力;

『貳』 支持oracle的 web前端框架有哪些

一個在前一個在後,都不會影響的,後端調用數據到前端。我管你前端是什麼框架呢,你只要開放埠不就可以了。都可照常在網頁顯示。

『叄』 買主板時,看到的支持前端總結啥意思

是前端匯流排把

有流水線(流水線越少越好),有緩存(緩存越多越好,但是多了發熱量就上去了,很重要,最關鍵),前端匯流排(越大越好,降低延遲)。

1.主頻

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M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速度。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很多人認為主頻就決定著CPU的運行速度,這不僅是個片面的,而且對於伺服器來講,這個認識也出現了偏差。至今,沒有一條確定的公式能夠實現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兩者之間的數值關系,即使是兩大處理器廠家Intel和AMD,在這點上也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我們從Intel的產品的發展趨勢,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強自身主頻的發展。像其他的處理器廠家,有人曾經拿過一快1G的全美達來做比較,它的運行效率相當於2G的Intel處理器。

所以,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系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盪的速度。在Intel的處理器產品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1 GHz Itanium晶元能夠表現得差不多跟2.66 GHz Xeon/Opteron一樣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約跟4 GHz Xeon/Opteron一樣快。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標。

當然,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是有關的,只能說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2.外頻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也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說白了,在台式機中,我們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一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相信這點是很好理解的。但對於伺服器CPU來講,超頻是絕對不允許的。前面說到CPU決定著主板的運行速度,兩者是同步運行的,如果把伺服器CPU超頻了,改變了外頻,會產生非同步運行,(台式機很多主板都支持非同步運行)這樣會造成整個伺服器系統的不穩定。

目前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也是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的外頻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很容易被混為一談,下面的前端匯流排介紹我們談談兩者的區別。

3.前端匯流排(FSB)頻率

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即匯流排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有一條公式可以計算,即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帶寬)/8,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比方,現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強Nocona,前端匯流排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數據傳輸最大帶寬是6.4GB/秒。

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的區別: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數據傳輸的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千萬次;而100MHz前端匯流排指的是每秒鍾CPU可接受的數據傳輸量是100MHz×64bit÷8Byte/bit=800MB/s。

其實現在「HyperTransport」構架的出現,讓這種實際意義上的前端匯流排(FSB)頻率發生了變化。之前我們知道IA-32架構必須有三大重要的構件:內存控制器Hub (MCH) ,I/O控制器Hub和PCI Hub,像Intel很典型的晶元組 Intel 7501、Intel7505晶元組,為雙至強處理器量身定做的,它們所包含的MCH為CPU提供了頻率為533MHz的前端匯流排,配合DDR內存,前端匯流排帶寬可達到4.3GB/秒。但隨著處理器性能不斷提高同時給系統架構帶來了很多問題。而「HyperTransport」構架不但解決了問題,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匯流排帶寬,比方AMD Opteron處理器,靈活的HyperTransport I/O匯流排體系結構讓它整合了內存控制器,使處理器不通過系統匯流排傳給晶元組而直接和內存交換數據。這樣的話,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在AMD Opteron處理器就不知道從何談起了。

4、CPU的位和字長

位:在數字電路和電腦技術中採用二進制,代碼只有「0」和「1」,其中無論是 「0」或是「1」在CPU中都是 一「位」。

字長:電腦技術中對CPU在單位時間內(同一時間)能一次處理的二進制數的位數叫字長。所以能處理字長為8位數據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單位時間內處理字長為32位的二進制數據。 位元組和字長的區別:由於常用的英文字元用8位二進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將8位稱為一個位元組。字長的長度是不固定的,對於不同的CPU、字長的長度也不一樣。8位的CPU一次只能處理一個位元組,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處理4個位元組,同理字長為64位的CPU一次可以處理8個位元組。

5.倍頻系數

倍頻系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這是因為CPU與系統之間數據傳輸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頻而得到高主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CPU從系統中得到數據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樣版的Intel的CPU都是鎖了倍頻的,而AMD之前都沒有鎖。

6.緩存

緩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緩存的結構和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CPU內緩存的運行頻率極高,一般是和處理器同頻運作,工作效率遠遠大於系統內存和硬碟。實際工作時,CPU往往需要重復讀取同樣的數據塊,而緩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內部讀取數據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內存或者硬碟上尋找,以此提高系統性能。但是由於CPU晶元面積和成本的因素來考慮,緩存都很小。

L1 Cache(一級緩存)是CPU第一層高速緩存,分為數據緩存和指令緩存。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伺服器CPU的L1緩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級緩存)是CPU的第二層高速緩存,分內部和外部兩種晶元。內部的晶元二級緩存運行速度與主頻相同,而外部的二級緩存則只有主頻的一半。L2高速緩存容量也會影響CPU的性能,原則是越大越好,現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伺服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緩存更高達256-1MB,有的高達2MB或者3MB。

L3 Cache(三級緩存),分為兩種,早期的是外置,現在的都是內置的。而它的實際作用即是,L3緩存的應用可以進一步降低內存延遲,同時提升大數據量計算時處理器的性能。降低內存延遲和提升大數據量計算能力對游戲都很有幫助。而在伺服器領域增加L3緩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顯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較大L3緩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內存會更有效,故它比較慢的磁碟I/O子系統可以處理更多的數據請求。具有較大L3緩存的處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統緩存行為及較短消息和處理器隊列長度。

其實最早的L3緩存被應用在AMD發布的K6-III處理器上,當時的L3緩存受限於製造工藝,並沒有被集成進晶元內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夠和系統匯流排頻率同步的L3緩存同主內存其實差不了多少。後來使用L3緩存的是英特爾為伺服器市場所推出的Itanium處理器。接著就是P4EE和至強MP。Intel還打算推出一款9MB L3緩存的Itanium2處理器,和以後24MB L3緩存的雙核心Itanium2處理器。

但基本上L3緩存對處理器的性能提高顯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備1MB L3緩存的Xeon MP處理器卻仍然不是Opteron的對手,由此可見前端匯流排的增加,要比緩存增加帶來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7.CPU擴展指令集

CPU依靠指令來計算和控制系統,每款CPU在設計時就規定了一系列與其硬體電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統。指令的強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標,指令集是提高微處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從現階段的主流體系結構講,指令集可分為復雜指令集和精簡指令集兩部分,而從具體運用看,如Intel的MMX(Multi Media Extended)、SSE、 SSE2(Streaming-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Extensions 2)、SEE3和AMD的3DNow!等都是CPU的擴展指令集,分別增強了CPU的多媒體、圖形圖象和Internet等的處理能力。我們通常會把CPU的擴展指令集稱為"CPU的指令集"。SSE3指令集也是目前規模最小的指令集,此前MMX包含有57條命令,SSE包含有50條命令,SSE2包含有144條命令,SSE3包含有13條命令。目前SSE3也是最先進的指令集,英特爾Prescott處理器 已經支持SSE3指令集,AMD會在未來雙核心處理器當中加入對SSE3指令集的支持,全美達的處理器也將支持這一指令集。

8.CPU內核和I/O工作電壓

從586CPU開始,CPU的工作電壓分為內核電壓和I/O電壓兩種,通常CPU的核心電壓小於等於I/O電壓。其中內核電壓的大小是根據CPU的生產工藝而定,一般製作工藝越小,內核工作電壓越低;I/O電壓一般都在1.6~5V。低電壓能解決耗電過大和發熱過高的問題。

9.製造工藝

製造工藝的微米是指IC內電路與電路之間的距離。製造工藝的趨勢是向密集度愈的方向發展。密度愈高的IC電路設計,意味著在同樣大小面積的IC中,可以擁有密度更高、功能更復雜的電路設計。現在主要的180nm、130nm、90nm。最近官方已經表示有65nm的製造工藝了。
10.超流水線與超標量

在解釋超流水線與超標量前,先了解流水線(pipeline)。流水線是Intel首次在486晶元中開始使用的。流水線的工作方式就象工業生產上的裝配流水線。在CPU中由5—6個不同功能的電路單元組成一條指令處理流水線,然後將一條X86指令分成5—6步後再由這些電路單元分別執行,這樣就能實現在一個CPU時鍾周期完成一條指令,因此提高CPU的運算速度。經典奔騰每條整數流水線都分為四級流水,即指令預取、解碼、執行、寫回結果,浮點流水又分為八級流水。

超標量是通過內置多條流水線來同時執行多個處理器,其實質是以空間換取時間。而超流水線是通過細化流水、提高主頻,使得在一個機器周期內完成一個甚至多個操作,其實質是以時間換取空間。例如Pentium 4的流水線就長達20級。將流水線設計的步(級)越長,其完成一條指令的速度越快,因此才能適應工作主頻更高的CPU。但是流水線過長也帶來了一定副作用,很可能會出現主頻較高的CPU實際運算速度較低的現象,Intel的奔騰4就出現了這種情況,雖然它的主頻可以高達1.4G以上,但其運算性能卻遠遠比不上AMD 1.2G的速龍甚至奔騰III。

11.封裝形式

CPU封裝是採用特定的材料將CPU晶元或CPU模塊固化在其中以防損壞的保護措施,一般必須在封裝後CPU才能交付用戶使用。CPU的封裝方式取決於CPU安裝形式和器件集成設計,從大的分類來看通常採用Socket插座進行安裝的CPU使用PGA(柵格陣列)方式封裝,而採用Slot x槽安裝的CPU則全部採用SEC(單邊接插盒)的形式封裝。現在還有PLGA(Plastic Land Grid Array)、OLGA(Organic Land Grid Array)等封裝技術。由於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目前CPU封裝技術的發展方向以節約成本為主。

『肆』 前端是啥呢

前端到底是什麼?

我們通俗一點的說,web前端就是我們可以直接查看的內容,包含用戶可以看到和體驗的一切,比如你瀏覽網站或使用 APP 的時候,各種各樣的頁面布局、圖片、按鈕、菜單、文字、視頻等等,而後端是程序中無法被用戶看到的這部分,進行數據交互及網站數據的保存和讀取,它包含著所有的邏輯功能支撐著前端。

前端和後端在項目開發過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就像同一個硬幣的兩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前端開發涉及到的技能主要有:Html、CSS、JavaScript、Java或kotlin(Android開發)、Object-C或Swift(iOS開發;當然也有很多前端的開發框架:Vue、React、Angular 等等;

後端開發語言比較多,現在 Java 佔了大半壁江山,常用的框架或中間件諸如 Spring 全家桶、關系型資料庫 MySQL、Oracle等、非關系型資料庫 Redis、MongoDB、ES 等、消息中間件等等。

可以看到前端開發和後端開發的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現在有一個非常流行的詞兒叫做「前後端分離」,也就是前端工程和後端代碼分開部署,前後端通過介面的方式進行連接,這樣前後端的開發人員在約定好介面之後,就可以並行開發,並且一套後端可以支持不同的前端,實現後端代碼的復用。

『伍』 web前端開發都包括哪些技術

1、學會HTML

HTML是網頁內容的載體內容就是網頁製作者放在頁面上想要讓用戶瀏覽的信息,可以包含文字、圖片、視頻等。要熟練掌握div、table、ul li 、p、span等這些標簽,這些都是最常用的。

2、學習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樣式。

一般看到web前端開發工程師的要求裡面,有一個會使用css+html 或者 css+div 來進行界面布局,所以css是用於輔助html來布局和展示的,

稱之為「css樣式」,CSS要熟練掌握float、position、width、height,以及對於的最大最小、會使用百分百、overflow、margin、padding,標題字體、顏色變化,或為標題加入背景圖片、邊框等等,這些都是跟布局有關系的樣式,必須要掌握的。

3、JS(java)—— 行為

java是用來實現網頁上的特效效果。如:滑鼠滑過彈出下拉菜單。或滑鼠滑過表格的背景顏色改變。還有焦點新聞(新聞圖片)的輪換。可以這么理解,有動畫的,有交互的一般都是用Java來實現的。

4、學習jquery

jquery是相當於把js封裝了一套的一個js插件,目的就是操作起來更方便,代碼寫的更少,jquery入門也很簡單,那些是入門需要學的和js一樣,只是換成了jq的代碼.其他的一樣網路就夠了。

5、最好會點後台語言,比如java、php,因為前台界面的數據都是從後台來的,如果會點後台代碼,就知道怎麼跟後台交互數據是最好的, 這樣節約時間,也可以讓前端代碼更規范.不然可能因為你的寫法和後端給來的數據不能結合上,那麼前端代碼又得重新寫,那就更麻煩了。

『陸』 前端開發有什麼框架式支持IE8及以上的呢

angular,backbone,vue,react都是支持ie8以及以上版本的

『柒』 前端html瀏覽器兼容問題

1.建議換網路瀏覽器,網路瀏覽器功能更齊全,內容更豐富;
2.網路瀏覽器依靠網路強大的搜索平台,在滿足瀏覽網頁的基礎上,以網路體系業務整合為優勢,帶給更方便的瀏覽方式,更舒適的上網體驗。

『捌』 前端處理瀏覽器兼容性問題之外還有哪些

感覺可以劃分為兩個問題吧:
1.因為標准在提升,老舊的瀏覽器可能不支持html5和css3,導致兼容性問題。解決方式:考慮業務支持環境,盡可能的以最低版本瀏覽器進行Bug測試。
2.瀏覽器內核差異,最值得吐槽的是IE瀏覽器和別的很多瀏覽器都不一樣,舉個例子:
<body>
<a href="#" onclick="doSet1(event);">點一下</a>
<a href="#" onclick="doSet2(event);">點兩下</a>
</body>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function doSet1(event) {
alert(event.target.innerHTML);
}
function doSet2(event) {
alert(event.srcElement.innerHTML);
}
</script>

在IE下需要點擊"點兩下",在firefox下需要點擊"點一下"
因為內核不同,一些內置對象的屬性名稱是不一致的,所以相同的js腳本可能在firefox下可用,而在IE下就不能用。
js腳本屏蔽瀏覽器差異最簡單有效的方式:使用jquery。
因為jquery內部已經實現了屏蔽瀏覽器差異,所以多數情況下是不會遇到這樣問題的(再有問題就個別對待,或自己寫一個屏蔽差異的方法)

『玖』 有沒有能兼容各瀏覽器的前端開發框架

想完全兼容各種瀏覽器,尤其是各個版本的前端開發框架,目前幾乎沒有。

跨瀏覽器開發應該使用的技巧:

  1. modernizr.js 特性檢測器,有就使用原生,沒有就載入polyfill;

  2. polyfill/shim 向後兼容的瀏覽器的js補丁,一般和modernizr一起用;

  3. jshint.js js語法檢測器;

  4. Boilerplate 開發的最佳實踐的初始模板;

  5. 閱讀第三方庫關於最低版本支持;

  6. 使用js單元測試,測試目標瀏覽器;

  7. Responsive Design (針對屏幕大小);

  8. normalize.css 統一瀏覽器基本元素的風格;

跨瀏覽器兼容問題,過去現在都有,以後會更麻煩,所以這個問題在項目開始前,就必須確定下來最低支持的版本是什麼,然後設計一個對應兼容方案。不要等開發完畢了,才告知要必須兼容其他的,那整體的修改量就很大了。

『拾』 web前端主要兼容哪些瀏覽器

一、瀏覽器的佔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