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爬蟲框架都有什麼
主流爬蟲框架通常由以下部分組成:
1.種子URL庫:URL用於定位互聯網中的各類資源,如最常見的網頁鏈接,還有常見的文件資源、流媒體資源等。種子URL庫作為網路爬蟲的入口,標識出爬蟲應該從何處開始運行,指明了數據來源。
2.數據下載器:針對不同的數據種類,需要不同的下載方式。主流爬蟲框架通暢提供多種數據下載器,用來下載不同的資源,如靜態網頁下載器、動態網頁下載器、FTP下載器等。
3.過濾器:對於已經爬取的URL,智能的爬蟲需要對其進行過濾,以提高爬蟲的整體效率。常用的過濾器有基於集合的過濾器、基於布隆過濾的過濾器等。
4.流程調度器:合理的調度爬取流程,也可以提高爬蟲的整體效率。在流程調度器中,通常提供深度優先爬取、廣度優先爬取、訂制爬取等爬取策略。同時提供單線程、多線程等多種爬取方式。
❷ python爬蟲入門需要哪些基礎
現在之所以有這么多的小夥伴熱衷於爬蟲技術,無外乎是因為爬蟲可以幫我們做很多事情,比如搜索引擎、採集數據、廣告過濾等,以Python為例,Python爬蟲可以用於數據分析,在數據抓取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單純掌握一門Python語言,就對爬蟲技術觸類旁通,要學習的知識和規范還有喜很多,包括但不僅限於HTML 知識、HTTP/HTTPS 協議的基本知識、正則表達式、資料庫知識,常用抓包工具的使用、爬蟲框架的使用等。而且涉及到大規模爬蟲,還需要了解分布式的概念、消息隊列、常用的數據結構和演算法、緩存,甚至還包括機器學習的應用,大規模的系統背後都是靠很多技術來支撐的。
零基礎如何學爬蟲技術?對於迷茫的初學者來說,爬蟲技術起步學習階段,最重要的就是明確學習路徑,找准學習方法,唯有如此,在良好的學習習慣督促下,後期的系統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游刃有餘。
用Python寫爬蟲,首先需要會Python,把基礎語法搞懂,知道怎麼使用函數、類和常用的數據結構如list、dict中的常用方法就算基本入門。作為入門爬蟲來說,需要了解 HTTP協議的基本原理,雖然 HTTP 規范用一本書都寫不完,但深入的內容可以放以後慢慢去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後期學習才會越來越輕松。關於爬蟲學習的具體步驟,我大概羅列了以下幾大部分,大家可以參考:
網路爬蟲基礎知識:
爬蟲的定義
爬蟲的作用
Http協議
基本抓包工具(Fiddler)使用
Python模塊實現爬蟲:
urllib3、requests、lxml、bs4 模塊大體作用講解
使用requests模塊 get 方式獲取靜態頁面數據
使用requests模塊 post 方式獲取靜態頁面數據
使用requests模塊獲取 ajax 動態頁面數據
使用requests模塊模擬登錄網站
使用Tesseract進行驗證碼識別
Scrapy框架與Scrapy-Redis:
Scrapy 爬蟲框架大體說明
Scrapy spider 類
Scrapy item 及 pipeline
Scrapy CrawlSpider 類
通過Scrapy-Redis 實現分布式爬蟲
藉助自動化測試工具和瀏覽器爬取數據:
Selenium + PhantomJS 說明及簡單實例
Selenium + PhantomJS 實現網站登錄
Selenium + PhantomJS 實現動態頁面數據爬取
爬蟲項目實戰:
分布式爬蟲+ Elasticsearch 打造搜索引擎
❸ 油猴爬蟲方案
目前很多知名的網站都增加一些反爬蟲手段,使得編寫爬蟲時並不那麼理想,有些網站很難破解其反爬技術。如利用puppeteer技術操作頁面時,往往出現一些載入異常,容易被網站檢測程序探測到而拒絕響應。
瀏覽器擴展程序油猴(tampermonkey)似乎可以做很多事件,對分析網頁與事件處理有大的能力空間。由於油猴是在用戶手動打開的瀏覽器下運行的,完全是與真人操作類似,可能不那麼容易被檢測到。
思路是這樣的:
第一步:人工啟動瀏覽器,導航到要抓取數據的頁面;(這一步是唯一人工干擾的)
第二步:油猴自動啟動,分析頁面,處理頁面數據;
第三步:將獲得的數據通過GM_xmlhttpRequest介面推送到後台數據接收服務,將數據入庫;
第三步:獲得「下一頁」標簽元素,觸發下一頁請求;返回第二步重復運行;
第四步:沒有「下一頁」時,程序退出。
上述方案的缺點很明顯,那就是第一步必須是人工啟動瀏覽,導航到具體頁面,沒有計劃任務。
當然這不是大問題,還是利用油猴,編寫一個計劃任務的腳本來解決上述問題,即利用js定時器,觸發指定的頁面。更進一步,我們有好多爬蟲腳本,這時我們就做一個任務隊列,讓js定時器通過導航到指定頁面來啟動對應的js腳本。js定時器的@match值為 http://*/* 。
具體做法是:
一、編輯js定時器(計劃任務),實現定時打開指定網站;
二、讓瀏覽器始終打開;
三、部分需要登錄的網站,先行登錄;並讓定時器第間隔一段時間(如半小時)刷新一下網站的一個非數據頁面。
四、爬蟲腳本執行完後,盡量關閉頁簽,以節省電腦資源。
❹ 如何用Python做爬蟲
1)首先你要明白爬蟲怎樣工作。
想像你是一隻蜘蛛,現在你被放到了互聯「網」上。那麼,你需要把所有的網頁都看一遍。怎麼辦呢?沒問題呀,你就隨便從某個地方開始,比如說人民日報的首頁,這個叫initial pages,用$表示吧。
在人民日報的首頁,你看到那個頁面引向的各種鏈接。於是你很開心地從爬到了「國內新聞」那個頁面。太好了,這樣你就已經爬完了倆頁面(首頁和國內新聞)!暫且不用管爬下來的頁面怎麼處理的,你就想像你把這個頁面完完整整抄成了個html放到了你身上。
突然你發現, 在國內新聞這個頁面上,有一個鏈接鏈回「首頁」。作為一隻聰明的蜘蛛,你肯定知道你不用爬回去的吧,因為你已經看過了啊。所以,你需要用你的腦子,存下你已經看過的頁面地址。這樣,每次看到一個可能需要爬的新鏈接,你就先查查你腦子里是不是已經去過這個頁面地址。如果去過,那就別去了。
好的,理論上如果所有的頁面可以從initial page達到的話,那麼可以證明你一定可以爬完所有的網頁。
那麼在python里怎麼實現呢?
很簡單
import Queue
initial_page = "初始化頁"
url_queue = Queue.Queue()
seen = set()
seen.insert(initial_page)
url_queue.put(initial_page)
while(True): #一直進行直到海枯石爛
if url_queue.size()>0:
current_url = url_queue.get() #拿出隊例中第一個的url
store(current_url) #把這個url代表的網頁存儲好
for next_url in extract_urls(current_url): #提取把這個url里鏈向的url
if next_url not in seen:
seen.put(next_url)
url_queue.put(next_url)
else:
break
寫得已經很偽代碼了。
所有的爬蟲的backbone都在這里,下面分析一下為什麼爬蟲事實上是個非常復雜的東西——搜索引擎公司通常有一整個團隊來維護和開發。
2)效率
如果你直接加工一下上面的代碼直接運行的話,你需要一整年才能爬下整個豆瓣的內容。更別說Google這樣的搜索引擎需要爬下全網的內容了。
問題出在哪呢?需要爬的網頁實在太多太多了,而上面的代碼太慢太慢了。設想全網有N個網站,那麼分析一下判重的復雜度就是N*log(N),因為所有網頁要遍歷一次,而每次判重用set的話需要log(N)的復雜度。OK,OK,我知道python的set實現是hash——不過這樣還是太慢了,至少內存使用效率不高。
通常的判重做法是怎樣呢?Bloom Filter. 簡單講它仍然是一種hash的方法,但是它的特點是,它可以使用固定的內存(不隨url的數量而增長)以O(1)的效率判定url是否已經在set中。可惜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它的唯一問題在於,如果這個url不在set中,BF可以100%確定這個url沒有看過。但是如果這個url在set中,它會告訴你:這個url應該已經出現過,不過我有2%的不確定性。注意這里的不確定性在你分配的內存足夠大的時候,可以變得很小很少。一個簡單的教程:Bloom Filters by Example
注意到這個特點,url如果被看過,那麼可能以小概率重復看一看(沒關系,多看看不會累死)。但是如果沒被看過,一定會被看一下(這個很重要,不然我們就要漏掉一些網頁了!)。 [IMPORTANT: 此段有問題,請暫時略過]
好,現在已經接近處理判重最快的方法了。另外一個瓶頸——你只有一台機器。不管你的帶寬有多大,只要你的機器下載網頁的速度是瓶頸的話,那麼你只有加快這個速度。用一台機子不夠的話——用很多台吧!當然,我們假設每台機子都已經進了最大的效率——使用多線程(python的話,多進程吧)。
3)集群化抓取
爬取豆瓣的時候,我總共用了100多台機器晝夜不停地運行了一個月。想像如果只用一台機子你就得運行100個月了...
那麼,假設你現在有100台機器可以用,怎麼用python實現一個分布式的爬取演算法呢?
我們把這100台中的99台運算能力較小的機器叫作slave,另外一台較大的機器叫作master,那麼回顧上面代碼中的url_queue,如果我們能把這個queue放到這台master機器上,所有的slave都可以通過網路跟master聯通,每當一個slave完成下載一個網頁,就向master請求一個新的網頁來抓取。而每次slave新抓到一個網頁,就把這個網頁上所有的鏈接送到master的queue里去。同樣,bloom filter也放到master上,但是現在master只發送確定沒有被訪問過的url給slave。Bloom Filter放到master的內存里,而被訪問過的url放到運行在master上的Redis里,這樣保證所有操作都是O(1)。(至少平攤是O(1),Redis的訪問效率見:LINSERT – Redis)
考慮如何用python實現:
在各台slave上裝好scrapy,那麼各台機子就變成了一台有抓取能力的slave,在master上裝好Redis和rq用作分布式隊列。
代碼於是寫成
#slave.py
current_url = request_from_master()
to_send = []
for next_url in extract_urls(current_url):
to_send.append(next_url)
store(current_url);
send_to_master(to_send)
#master.py
distributed_queue = DistributedQueue()
bf = BloomFilter()
initial_pages = "www.renmingribao.com"
while(True):
if request == 'GET':
if distributed_queue.size()>0:
send(distributed_queue.get())
else:
break
elif request == 'POST':
bf.put(request.url)
好的,其實你能想到,有人已經給你寫好了你需要的:darkrho/scrapy-redis · GitHub
4)展望及後處理
雖然上面用很多「簡單」,但是真正要實現一個商業規模可用的爬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面的代碼用來爬一個整體的網站幾乎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是如果附加上你需要這些後續處理,比如
有效地存儲(資料庫應該怎樣安排)
有效地判重(這里指網頁判重,咱可不想把人民日報和抄襲它的大民日報都爬一遍)
有效地信息抽取(比如怎麼樣抽取出網頁上所有的地址抽取出來,「朝陽區奮進路中華道」),搜索引擎通常不需要存儲所有的信息,比如圖片我存來幹嘛...
及時更新(預測這個網頁多久會更新一次)
如你所想,這里每一個點都可以供很多研究者十數年的研究。雖然如此,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所以,不要問怎麼入門,直接上路就好了:)
❺ python爬蟲需要什麼基礎
1. 學習Python基礎知識並實現基本的爬蟲過程
一般獲取數據的過程都是按照 發送請求-獲得頁面反饋-解析並且存儲數據 這三個流程來實現的。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模擬了一個人工瀏覽網頁的過程。
Python中爬蟲相關的包很多:urllib、requests、bs4、scrapy、pyspider 等,我們可以按照requests
負責連接網站,返回網頁,Xpath 用於解析網頁,便於抽取數據。
2.了解非結構化數據的存儲
爬蟲抓取的數據結構復雜 傳統的結構化資料庫可能並不是特別適合我們使用。我們前期推薦使用MongoDB 就可以。
3. 掌握一些常用的反爬蟲技巧
使用代理IP池、抓包、驗證碼的OCR處理等處理方式即可以解決大部分網站的反爬蟲策略。
4.了解分布式存儲
分布式這個東西,聽起來很恐怖,但其實就是利用多線程的原理讓多個爬蟲同時工作,需要你掌握 Scrapy + MongoDB + Redis
這三種工具就可以了。
❻ 網路爬蟲是什麼具體要學哪些內容
簡單來講,爬蟲就是一個探測機器,它的基本操作就是模擬人的行為去各個網站溜達,點點按鈕,查查數據,或者把看到的信息背回來。就像一隻蟲子在一幢樓里不知疲倦地爬來爬去。
你可以簡單地想像:每個爬蟲都是你的「分身」。就像孫悟空拔了一撮汗毛,吹出一堆猴子一樣。
你每天使用的網路,其實就是利用了這種爬蟲技術:每天放出無數爬蟲到各個網站,把他們的信息抓回來,然後化好淡妝排著小隊等你來檢索。
搶票軟體,就相當於撒出去無數個分身,每一個分身都幫助你不斷刷新 12306 網站的火車余票。一旦發現有票,就馬上拍下來,然後對你喊:土豪快來付款。
那麼,像這樣的爬蟲技術一旦被用來作惡有多可怕呢?
正好在上周末,一位黑客盆友御風神秘兮兮地給我發來一份《中國爬蟲圖鑒》,這哥們在騰訊雲鼎實驗室主要負責加班,順便和同事們開發了很多黑科技。比如他們搞了一個威脅情報系統,號稱能探測到全世界的「爬蟲」都在做什麼。
我吹著口哨打開《圖鑒》,但一分鍾以後,我整個人都不好了。
我看到了另一個「平行世界」:
就在我們身邊的網路上,已經密密麻麻爬滿了各種網路爬蟲,它們善惡不同,各懷心思。而越是每個人切身利益所在的地方,就越是爬滿了爬蟲。
看到最後,我發現這哪裡是《中國爬蟲圖鑒》,這分明是一份《中國焦慮圖鑒》。
這是爬蟲經常光顧的微博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