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前端會客廳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前端會客廳

發布時間: 2023-03-06 16:36:56

前端的飄窗是什麼呢

飄窗就是飄出的窗子,一般呈矩形或梯形向室外凸起。它三面都裝有玻璃,窗檯高度較低,既有大面積的玻璃採光,又有寬敞的窗檯,在視覺上可以延伸室內空間.
低窗檯的飄窗在老上海的花園小洋房中經常可以見到。現在國內許多住宅也採用飄窗設計,在追求外表美觀的同時還追求實用.
在卧室配有飄窗,不但可以享受充足的室內光線,還可以飽覽室外秀美景觀,主卧的飄窗更注重體現溫馨寧靜。飄窗還可以作為很不錯的觀景台。躺在窗檯上,上面放上兩個靠墊,或坐或卧,白天看車水馬龍,晚上看滿天星斗。利用飄窗的另一方面是其充足的光照。
但出於安全的考慮,專家建議不要把飄窗開在兒童房,低矮的窗檯兒童很容易攀爬。
飄窗的使用還應該是因地制宜、應需而生,不能生搬硬套。低窗檯飄窗,特別是多層、高層住宅更應注意使用安全。國家標准「住宅設計規范」明確規定:外窗窗檯距室內樓地面低於0.9米時應採取防護措施。

六大優點
打造飄窗的六大妙用
把飄窗檯打造成一個小小的娛樂室
飄窗即有大面積玻璃採光又有寬敞窗檯可以在視覺上增加室內空間的面積,受到了很多家庭的喜愛。因此時下新居里,總是少不了飄窗的身影。但是你是否注意到,明凈通透的玻璃和光滑清涼的大理石檯面構築的飄台空間其實可以有很多妙用。
【妙用一】飄在空中的小床
一般的飄窗大都有兩米左右長,寬接近一米,於是不少小戶型的主人就在飄窗檯面上打起了主意:把飄窗空間設計成一張小小的單人床!大多飄窗是三面採光,於是羅馬簾和普通垂簾都可以很好運用來隔斷空間。通常的設計是保留原有的大理石檯面,除了在三面採光玻璃上常規裝飾窗簾外,在飄窗接近室內一側加多一道窗簾,不用的時候整個窗戶造型是浪漫的宮廷式垂簾,輕輕拉過,裡面就是一個小小的但空間寬敞的床了,躺下一個人也不會覺得局促。更為美妙的是,布滿繁星的夜晚,把三面玻璃的窗簾打開,就像躺著飄在空中的小床,夜空明凈如水。
【妙用二】打造書房整體空間
不過是一個平方米多些的小小飄窗,其實可以通過巧妙的改造做出「大」文章。時下不少年輕家庭由於經濟實力還不夠雄厚,一般會選擇70-80平方米的兩房單位,那麼如何能讓家裡看起來寬敞明亮,不浪費每一個可以利用的角落呢?聰明的主人這時候該在飄窗檯上動動腦筋了。不少人利用飄窗檯接近地面,比較低矮的特點,憑空搭出一個「百變」書台。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飄窗檯面按照入牆傢具的做法量體定做出高在20-40厘米高的書桌檯面,由於是在窗檯上做的,桌子腳自然就「省」掉了,即節約了用料又「偷」出了意想不到的空間。可別小看了這變出來的小小空間,把它格成幾個抽屜,可以裝下不少的零碎小東西,還可以配合整體的書房設計,在貼著飄台的書房拐角打造一系列書房電腦桌、書架、書櫃,一個漂亮整潔又寬敞的書房就屬於你了。
【妙用三】放飛心情的地方
卧室是最讓人放鬆的地方,伸個懶腰躺在床上,總覺得好像少了什麼。一杯香濃的牛奶和一個放飛心情的角落能讓滿是疲倦的你在甜甜進入夢鄉時帶著幸福的微笑。如果肯用心的話,飄窗檯就是你放飛心情的地方。不用大興土木,更無需折騰比劃,只要買回自己喜歡的抱枕還有那張期待已久的羊皮氈子往上面輕輕一擺,這個美麗舒適又散發著浪漫的空間就是你的了。當然,肯花心思的主人一定會試一下做一個折疊的軟墊子,靠在飄窗檯上休憩的時候,背後是軟軟柔柔的力量讓自己眷戀得無法自拔。也有不怕麻煩的主人乾脆找來可以量位定做家私的師傅,為飄窗檯做一套漂亮的櫃子:選擇窗檯上靠邊三分之一的空間,魔術般變出了一張精巧的梳妝台,這里可以收羅主人全部的美麗武器,當然不能做得太高太大,窗戶的通風採光效果還是要注意的。
【妙用四】小小娛樂室
家裡來了一群客人,除了聊天看電視還可以做什麼?如果空間夠大的話,一間專門的休閑娛樂房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品茶、聊天、打牌,但是,普通小家庭可沒有為客人准備這么大的娛樂空間。如果你的客廳里有一個大飄窗,情況就完全不同了。在時下很多樓盤經濟戶型的示範單位里我都很容易發現,設計師已經很好的注意到了客廳飄窗檯的妙用。首先,如果客廳空間很小的話,可以把飄窗檯打造成一張開放式樣的沙發,只要製作合適尺寸的沙發墊就可以很舒服的坐上去,即不用考慮沙發腳又節約了大量的空間。如果客廳的沙發位已經足夠了,飄窗檯則可以做成一個小小的娛樂室。這聽起來彷彿有點不可思議,但你想想,只要一張四方小茶幾和兩個塌塌米圓墊子,喝茶下棋聊天都有了好去處。與客廳其他地方相比,這里不但通風採光一流,還可以放眼外面的世界,何樂而不為。
【妙用五】BB的第一個家
不少年輕家庭剛剛添了新成員--可愛小BB時,總會顯得手忙腳亂。客廳、卧室到處丟滿了玩具和BB用品,伴隨著他(她)嘹亮的哭聲,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可以到頭?不要著急,好好靜下心來就可以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例如,你不妨考慮利用一下飄窗檯為小寶寶打造一個全新的天地。首先要注意安全措施,在玻璃飄窗底部加裝一些木頭或者不銹鋼戶攔(刷成五彩顏色的木頭護攔是最佳選擇),安全保證了以後,這里就是寶寶的世界了。在他小小還不會走動的時候,把整個大大的BB睡床都放置在窗檯上,家裡就省出了原來放置BB床的空間,感覺清爽多了。這時候飄窗檯頂部可以掛上五彩的音樂燈或者大大的卡通抱熊,讓寶寶任何時候都不會感覺寂寞。此外,飄窗檯上的陽光可以為寶寶帶來健康「快餐」,開闊的視野也能很好的讓他(她)率先感受外面的世界,多好。
【妙用六】雜物通通不見了
家裡總是有那麼多數也數不清亂七八糟的小東西,不一定任何時候都用得上,又不能早早扔掉,它總是不合時機的出現在餐桌上、茶幾上、沙發旁、椅子上……所以,買傢具布置新家時,持家的主人通常會考慮買一個櫥物櫃。如果你家裡有飄窗的話,這一步棋卻可以換一種走法。一般的飄窗檯通常距離地面三尺來高,而這三尺多的空間原本是水泥空間,甚至是架空的,那麼何不利用它「變」出我們需要的儲物空間呢?聰明的主人可以自己動手,只要留夠足夠支撐飄窗檯面的混凝土部分,餘下的空間可以做成一到兩個大大的抽屜,不是常用的小東西,通通裝進去,突然間,家裡變得清爽宜人,生活也變得簡單快樂了

⑵ 客廳音響系統前端播放器有什麼好推薦的

以前一直覺得電‎腦才‎是最佳的音頻‎媒體播放工具,直到最‎近試用了一款專門的數字音樂播‎放器-仙‎籟B2,才是更好‎的選擇,時代在進‎步了。仙籟B2直‎接可以從你喜歡的音源播放音樂,比如QQ音‎樂、網易雲音‎樂或者apple‎music‎;如果想聽本地音‎樂,是利用他們自‎主研‎發的Vi‎tOS‎Lite軟體控制‎播放,軟‎件‎界面簡潔,‎可以清晰呈現播放‎曲‎目出來‎,操‎作流暢。聲音方面‎,我‎個人體驗‎是B2直‎插網線,音質要比‎WIFI好聲,如果家裡有有線網路,建議接網聽在‎線音樂,當然藍牙更方面,看大‎家喜‎歡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夠讓您滿意

⑶ 作為前端,我為什麼選擇 Angular 2

ALL-IN-ONE
不管是1還是2,Angular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其整合性。它是由單一項目組常年開發維護的一體化框架,涵蓋了M、V、C/VM等各個層面,不需要組合、評估其它技術就能完成大部分前端開發任務。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決策成本,提高決策速度,對需要快速起步的團隊是非常有幫助的。
讓我們換一種問法吧:你想用樂高搭一個客廳,還是買宜家套裝?
Angular 2就是前端開發領域的「宜家套裝」,它經過精心的前期設計,涵蓋了開發中的各個層面,層與層之間都經過了精心調適,是一個「開箱即用」的框架。
當然,你可能還記著Angular 1帶給你的那些快樂以及……痛苦。這是有歷史原因的。由於它是從一個用來做原型的框架演化而來的,加上誕生時間很早(2009年,作為對比,jQuery誕生於2006年),當時生態不完善,連模塊化機制都得自己實現(這就是angular.mole的由來,也是Angular 2中拋棄它的理由)。在長達七年的演化過程中,各種進化的遺跡非常明顯,留下了不少「闌尾」。
但Angular 2就不同了,它的起點更高,整合了現代前端的各種先進理念,在框架、文檔、工具等各個層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比如它的「組件樣式」能讓你在無需了解CSS Mole的前提下獲得CSS Mole的好處,它的Starter工程能讓你在無需了解Webpack的前提下獲得Hot Mole Replacement等先進特性,它能讓你從Web Worker(你知道這是什麼嗎?)中獲得顯著的性能提升。
你只管在前台秀肌肉吧!剩下的,讓Angular在幕後幫你搞定!
模塊化的技術
雖然Angular是一個ALL-IN-ONE的框架,但這並不妨礙它同時是一個靈活的框架。還記得OCP(開閉原則)嗎?一個好的設計,對擴展應該是開放的,對修改應該是關閉的。
Angular 2很好的踐行了OCP原則以及SoC(關注點分離)原則。
它非常有效的分離了渲染與交互邏輯,這就讓它可以很好的跟包括React在內的渲染引擎搭配使用,除此之外,它還可以使用內存渲染引擎,以實現服務端渲染;還可以使用Native渲染引擎,以編譯出真正的原生程序(NativeScript)。
它還分離了數據供應與變更檢測邏輯,從而讓它可以自由使用包括RxJS以及ImmutableJS在內的第三方數據框架/工具。
不僅如此。
在Angular 1和Angular 2中最具特色的應該算是依賴注入(DI)系統了,它把後端開發中用來解決復雜問題、實現高彈性設計的DI技術引入了前端。Angular 2中更是通過引入TypeScript賦予它更高的靈活性和便利性。
不過,Angular 2並沒有敝帚自珍,把它跟框架本身緊緊黏結在一起,而是把它設計成了一個獨立可用的模塊。這就意味著,無論你正在使用什麼前端框架,甚至NodeJS後端框架,都可以自由使用它,並從中獲益。
全生命周期支持
除非你打算寫一個一次性應用,否則軟體的生命周期會很長。宏觀來看,真正的挑戰來自多個方面,而且在不斷變化。
開始的階段,我們需要非常快速的建立原型,讓它跑起來,引入最終用戶來試用,這個時候,挑戰來自開發速度以及可復用資產。
之後,會建立一個逐漸擴大的項目組,來完善這個原型的功能。主要的挑戰是讓這個原型通過重構不斷進行演化,特別是在演化的後半個階段,產品需要保持隨時可以上線的狀態。但技術上的挑戰那都不是事兒!關鍵是人。
如何讓新人快速融入項目組,貢獻生產力?這可沒那麼簡單。「你先去學xxx 0.5、yyy 0.9、zzz 5.3...還要了解它們前後版本之間的差異,我再給你講代碼」,這種話,我可說不出口。一個優秀的框架需要對分工提供良好的支持,每個人都可以先從一些簡單任務開始,逐步的從修改一個文件擴大到修改一個目錄再到獨立實現一個特性。
有了這種分工,每個團隊成員就可以從一個成功走向一個更大的成功。這就需要框架在設計上具有良好的局部性:你可以放心大膽的修改一部分,而不用擔心影響另一部分。你可以只修改CSS,可以只修改HTML,可以只修改TS/js,而不用擔心自己的修改破壞了其他部分。而Angular 2通過聲明式界面、組件樣式以及獨立模板文件等對這種安全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再然後,如果你的軟體順利的進入了線上維護階段,那麼恭喜你,你終於迎來真正的大Boss了!這個大Boss就是可維護性。Angular開發組有很多程序員來自Google,如果要問誰的軟體維護經驗最豐富,Google和微軟必然名列前茅。微軟通過TypeScript的強類型機制體現了自己的經驗,而Google則通過將OCP、SoC、SRP等一系列軟體設計原則融入Angular體現了自己的經驗。具體技術上則體現為:DI、生命周期鉤子、組件等等。
最後,如果你的軟體完成了歷史使命需要逐步退出,是不是就能鬆口氣了?不行,你還得繼續留人維護它。如果你選擇的是一個閉源的或某個社區很羸弱的開源技術,你就把以前的主力架構師、資深程序員留下來繼續維護它吧。或者你就得鼓起勇氣跟用戶說:你們玩兒,我先走了。而Angular是一個大型開源項目,並得到了Google的鼎力支持。即使經歷過Angular 2項目組初期的公關失敗,它仍然有著其它競品無法企及的繁榮社區 —— 無論在全球還是在中國。顯然,無論是對傳統社區資源的繼承,還是對新社區資源的開拓,我們都有理由相信,Angular社區仍將一如既往地繁榮。至少,如果你不想讓自己的軟體建立在一大堆由個人維護的核心庫上,那麼Angular毫無疑問是最好的選擇。
逃離「版本地獄」
如果是一兩個人開發一個預期壽命不到一年的系統,那麼任何框架都可以勝任。但,現實中我們都把這種系統稱之為「坑」。作為一個高度專業、高度工程化的開發組,我們不能把「坑」留給友軍。這些坑中,最明顯的就是「版本地獄」。
想像一下,你僅僅升級了庫的次版本號,原來的軟體就不能用了,損壞了N處單元測試以及M個E2E場景。這種情況對於開發組來說簡直是一個噩夢 —— 畢竟,誰也不想做無用功,更何況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或者,它每次小的改動都會修改主版本號 —— 對,我就是不向後兼容,你能咋地?你所能做的就是每一次決定升級都如臨大敵,不但要小心翼翼的升級這個庫本身還要升級與它協作的幾乎所有庫。
可見,亂標版本號可能會讓使用者付出巨大的代價。這不但體現在工作量上,還會體現在研發團隊的招募與培養上,想像一下,對小版本之間都不兼容的框架,研發團隊都需要記住多少東西?那簡直是噩夢!
但是,版本號的問題在業內早就有了事實性標准,那就是SemVer語義化版本標准。唯一的問題是,作為框架/庫的作者,遵循SemVer標准需要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是否願意付出這些代價,是一個框架(及其開發組)是否成熟的重要標志。
Angular就是這樣一個框架,其開發組曾作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你是從Angular 1.2開始使用的,那麼你為1.2所寫的代碼都可以毫無障礙的遷移到最新的1.5版,新的版本只是引入了新特性,而沒有破壞老特性。這是因為Angular開發組寫了大量單元測試和E2E測試,藉助CI來保障這種平滑過渡。只有在從1.0到1.2的遷移過程中(1.1一直是beta,忽略不計),出現了一系列破壞性變更,這些變更被明確的記錄在文檔中,並且解釋了做出這些變更的理由 —— 大多數是因為提升前端代碼安全性。即使你恰好遇到了這些破壞性變更,它也會給出明確的錯誤提示。
這些必要而無聊的工作,正是幫助我們逃離「版本地獄」的關鍵。是否願意做這些無聊而瑣碎的工作,是一個框架的開發組是否成熟、專業的關鍵特徵。而Angular的開發組已經證明了它值得你信任!
遇見未來的標准
編程領域,創新無處不在。但對一個工程團隊來說,最難得的是標准。標准意味著:
招人容易。因為標準的東西會的人最多,而且人們願意學它 —— 因為知道學了就不會浪費。
養人容易。因為網上有很多教程可用,即使不得已自己做教程,性價比也是最高的。
換人容易。標准就意味著不是私有技術,一個人離開了,就能用另一個人補上,而不會出現長期空缺,影響業務。
但是,標准永遠會比創新慢一拍或N拍。這就意味著如果你追新,那麼在獲得技術上的收益的同時,也要付出工程上的代價。固然,兩者不可兼得,但是還是有一些策略能夠調和兩者的。最簡單的策略就是:遇見未來的標准。
所謂未來的標准,就是某個標準的草案,它很有希望成為未來的標准,這代表了業界對某項技術的認可,於是,即使它還不成熟,人們也願意為之投資。比如雖然Google曾經提出過N種自有技術,包括SPDY、Gears、OGG等,但卻並沒有把它們變成私有技術,而是對社區開放以及並入W3C的標准草案。
Angular 2採用的就是這種策略。它所參照的標准草案比較多,一個是WebWorker,它藉助WebWorker來把繁重的計算工作移入輔助線程,讓界面線程不受影響;另一個是WebComponents,Angular 2的組件化體系就是對WebComponents的一種實現;最後是CSS scoping,現在雖然市面上有了很多CSS模塊化技術,但事實上最終還是會被統一到CSS Scoping標准上,屆時,如果:local等關鍵字無法進入標准,就會成為私有技術。而Angular 2選擇的方式是直接實現CSS scoping標准草案,比如:host、:host-context等。顯然,採用這種策略,「遇見未來的標准」的成功率會高得多。
可以看到,Angular 2的設計哲學中貫穿著對標准化的熱烈擁抱,這是我判斷它將贏得未來的另一個信心來源。
速度與激情
Angular 2終於擺脫了舊的技術框架束縛,開始了對速度的極致追求。在Angular 1中,雖然絕大多數場景下性能都不是問題,不過還是因為其代碼中存在的一個用來實現臟檢查的三重循環而飽受抨擊 —— 似乎真有人能感受到30毫秒和100毫秒的差異似的。
不過,有軟肋總是不太好。於是,在Angular 2中,通過重新設計和引入新技術,從原理上對速度進行了提升,據官方以前提供的一個數據說是把「變更檢測」的效率提升了500%。
它在「變更檢測」演算法上做了兩項主要的改進:
在設計上,把以前的「多輪檢查、直到穩定」策略改成了「一輪檢查、直接穩定」策略。
當然,這會對自己的代碼產生一定的限制,但實際上只在有限的少數幾個場景下才會遇到這個限制,而且官方文檔中也給出了明確的提示。
在實現上,把「變更檢測」演算法移入了由WebWorker創建的輔助線程中執行。
現代的家用電腦很多都已經是多核超線程的,但是瀏覽網頁時實際上無法充分利用全部線程,而WebWorker提供了一個新的機制,
讓一些相對繁重的計算工作運行在輔助線程中,等執行完了再通知主線程。即使你不明白WebWorker的工作原理,
至少也能知道Ajax請求是不會阻塞界面響應的,WebWorker也一樣。
除此之外,Angular還對數據源進行了抽象,你完全可以用ImmutableJS來作為Angular的數據源,獲得其在提升「變更檢測」速度方面的所有優勢。
除了「變更檢測」外,Angular以及所有前端SPA程序,都有一個通病:首次載入太慢,要下載完所有js和css才能渲染出完整的界面來。react通過虛擬DOM解決了此問題,而Angular 2則通過獨立的服務端渲染引擎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前面說過,Angular 2把渲染引擎獨立了出來,因此可以在NodeJS中實現服務端的內存渲染。所謂內存渲染就是在內存中把DOM結構渲染出來並發回給瀏覽器,這樣,客戶端不需要等JS代碼下載完就可以顯示出完整的界面了。這種分離還帶來了另一個好處,那就是SEO。SEO同樣是傳統SPA的一個難點,它和服務端渲染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因此隨著服務端渲染的完成,SEO問題也被順便解決了。
讓你無縫升級
Angular 2開發組在早期階段曾犯下一個嚴重的公關錯誤:過早宣布不兼容Angular 1,也不提供從Angular 1到2的升級方案。
這讓Angular 2開發組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可謂傷透了粉絲的心。作為技術人員,這種失誤固然是可以理解的,但卻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彌補它。而Angular 2確實這么做了。
在Angular 2中,開發組提供了一個UpgradeAdapter類,這個升級適配器讓Angular 1.x的所有部件都能和Angular 2.x中的所有部件協同工作。
而最牛的地方在於,它讓你可以一個文件一個文件的逐步升級到Angular 2,而在整個升級過程中,應用可以繼續在線上跑!看著神奇嗎?其實也算不了啥,Google做這種事早就是輕車熟路了。這只不過是對Angular開發組出色的工程化開發能力的一點小小證明而已。
不過,既然如此,當初又何必急匆匆宣布不兼容呢?可見,再出色的工程團隊,如果缺少了和社區溝通的產品運營技巧,也會付出巨大代價。希望Angular開發組以後能謹言慎行,多用行動來平息質疑。
幕後 —— 當Google牽手微軟
當年的瀏覽器大戰,讓人記憶猶新,Chrome的出品商Google和IE的出品商微軟正是瀏覽器大戰的兩大主角。
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 精益求精。
正是在這樣的「俗話」指導下,Google與微軟相逢一笑泯恩仇,撤銷了很多針對彼此的訴訟,甚至在一些領域開始合作。而實際上,在他們公開和解之前,就已經開始公開合作了,其契機就是Angular 2。
這就要扯出一點小八卦了。
在Angular 2開發的早期階段,由於傳統JS(ES5)以及當時的ES6草案無法滿足項目組的開發需求,項目組有點煩。後來有人靈機一動開發了一種叫做AtScript的新語言,它是什麼呢?一個帶類型支持和Annotation支持的升級版JS。其實在類型支持方面,TypeScript早就已經做了,而且那時候已經比較成熟,唯一的遺憾是不支持Annotation,也就是像Java中那樣通過@符號定義元數據的方式。
Angular開發組就這樣孤獨的走過了一小段兒時間,後來也不知道怎麼這兩個歡喜冤家就公然牽手了。總之,最後的結果是:TypeScript中加入了與Annotation相似的Decorator特性,而Angular放棄了AtScript改用TypeScript。
這次結合無論對兩大廠商還是對各自的粉絲,都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稱其為世紀聯手也不為過。此後,Google與微軟不再止於暗送秋波,而是開始了一系列秀恩愛的動作。無論如何,對於開發者來說,這都是一個好消息。
軟粉們可能還記得在6.1的微軟開發者大會上,微軟曾公開提及Angular 2。事實上,TypeScript目前雖然已經相當完備,但應用度仍然不高。就個人感覺來說,Angular 2將是TypeScript的一個殺手級應用。TypeScript如果當選TIOBE年度語言,Angular 2的推出功不可沒。
為什麼我要特意插播這段兒故事呢?那是因為我認為一個產品的未來最終取決於開發組的未來,而不是相反。軟體的本質是人!一個心態開放、講究合作、勇於打破陳規陋習的開發組,才是框架給人信心的根本保障。
後端程序員的終南捷徑
前端程序員自不必說,因為有很多人就是靠Angular進入專業前端領域的。下面這段話主要寫給後端程序員。
不管是想學習新技術還是出於工作需要,都有很多後端程序員對前端技術躍躍欲試。但面對前端讓人眼花繚亂的大量候選技術以及未知的概念,他們往往感覺感覺無所適從。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員,那麼Angular可以「治癒」你的選擇恐懼症。
正如前面所說,Angular是一個「ALL-IN-ONE」的框架,這就意味著你只要掌握了Angular就可以完成大量的前端工作了。
這首先得益於它對各種技術的封裝,讓你不用關心它的實現細節。Angular隔離了瀏覽器的細節,大多數工作你甚至都不需要知道DOM等前端知識就可以完成。
其次,Angular選擇了TypeScript作為主語言。如果你是個C#程序員,一定會對它的語法感覺似曾相識。沒錯,TypeScript和C#、Delphi有同一個「爹」 —— 傳奇人物Anders Hejlsberg。即使是Java程序員,也不會覺得陌生:強類型、類、介面、註解等等,無一不是後端程序員們耳熟能詳的概念。說到底,並沒有什麼前端語言和後端語言,在語言領域耕耘多年的Anders太熟悉優秀語言的共性了,他所做的取捨值得你信賴。
再次,Angular在前端實現了服務與依賴注入的概念。隨著前端需求的進一步膨脹,即使只算邏輯代碼,其需求復雜度也即將甚至已經趕上了大部分後端程序。所以,後端遇到過的挑戰前端也遲早會遇到,這正是後端程序員彎道超車的好機會,而依賴注入正是後端程序員的看家本領。
最後,Angular對團隊作戰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比如模板與代碼的分離、樣式表的局部化、組件化的設計、服務與依賴注入體系等。這些特性讓後端程序員可以先專注於跟後端代碼最像的模型和交互邏輯部分,而把諸如樣式、模板等自己不擅長的部分交給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