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分鏡頭腳本怎麼寫
一般腳本分為兩種:1,腳本文案(wrod) 2,分鏡頭表格
腳本文案格式
分鏡頭表格模式
其實能夠和拍攝人員、演員對接好,形式不限,重點在於內容打造,關於這個,如果你是小白,或者運營方面有什麼問題,可以咨詢傳智播客新媒體+短視頻直播學科的老師,他們講的還是挺細的,並且講練結合,實操性也很強。我就是從那學出來做編導的
❷ 撰寫分鏡頭腳本要求:簡單繪制故事板,並用箭頭標注出場面課度信息分鏡頭腳本中
所謂「漫畫7大准則」,指的是在學習畫漫畫的邊程中,「為了清隨表達所想 表達的事物必須遵守的准則」。
看上去雖然很麻煩很難,但簡單把基本事項總結一下,其實並不復雜。
只要好好記住這7個鐵則,你的作品就會讀起來非常明白!
鐵則之一:
場景起始之處先畫背景,讓人知道登場人物處在什麼地方。
只有背景不行。背景中一定要配置人物。
鐵則之7:
格子內的「台詞和畫面」是聯動的關系。
「畫和台詞」不-致,同樣會讓讀者迷惑,不知道故事講得是什麼。
鐵則之七中「格子內的畫和台詞是聯動的關系",這句話可能比較難理解。
原因參見「畫和台詞不一-致"的範本。
對於漫畫家來說,「台詞和畫是一個整體",基本是不會出現不一致的情況的。
很多想當漫畫家的孩子,之所以作品畫出來難懂,就是因為格子中「台詞和畫沒有連成一體」。
要說完全就是脫離的也有點微妙,但是為了讓後面的格子跟前面格子的內容有聯系在一起的相關性,就必須要認真的進行解讀,這樣就能搞明白了,但是非常累。
在給想當漫畫家的人傳授經驗時,最難的就是鐵則的第七條。
「畫的時候要讓格子內的畫面和台詞聯動起來」,說起來簡單,實際操作起來每個格子每個格子都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沒有通用的。
面對面單獨進行解說,才能講明白。
「畫的時候要讓格子內的畫面和台詞聯動起來」這對於-個漫畫家來說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為什麼初學者就做不到呢。
即使給他們指出來,也會有很多人表示不明白,「是哪裡沒有聯動起來呢」 。
原因可能如下,劇情發展、人物、情況等已經在自己腦中完成了理解,雖然只是零散的一些表現,但已經在腦中完成了補正,畫出來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覺得已經實現聯動了吧。
「自己明白了,別人肯定也就明白了」,這是最難辦的一種偏見了,要排除這種想法,就需要第七條鐵則的存在了。
這里就是藝學繪給大家分享的漫畫分鏡的基本方法
❸ 分鏡頭腳本的主要內容
將文字腳本的畫面內容加工成一個個具體形象的,可供拍攝的畫面鏡頭,並按順序列出鏡頭的鏡號。
確定每個鏡頭的景別,如遠、全、中、近、特等。
排列組成鏡頭組,並說明鏡頭組接的技巧。
用精煉具體的語言描述出要表現的畫面內容,必要時藉助圖形,符號表達。
相應鏡頭組的解說詞。
相應鏡頭組或段落的音樂與音響效果。 分鏡頭腳本的作用,就好比建築大廈的藍圖,是攝影師進行拍攝,剪輯師進行後期製作的依據和藍圖,也是演員和所有創作人員領會導演意圖,理解劇本內容,進行再創作的依據。
分鏡頭腳本的格式: 電視節目的分鏡頭腳本,通常採用表格的形式。
分鏡頭腳本的寫作方法是從電影分鏡頭劇本的創作中借鑒來的。一般按鏡頭號,鏡頭運動,景別,時間長度,畫面內容,廣告詞,音樂音響的順序,畫成表格,分項填寫。對有經驗的導演,在寫作時格式上也可靈活掌握,不必拘泥於此。 鏡號:即鏡頭順序號,按組成電視畫面的鏡頭先後順序,用數字標出。它可作為某一鏡頭的代號。拍攝時不一定按次順序號拍攝,但編輯時必須按順序編輯。
機號:現場拍攝時,往往是用2台到3台攝像機同時進行工作,機號代表這一鏡頭是由哪一號攝像機拍攝。前後兩個鏡頭分別用兩台以上攝像機拍攝時,鏡頭的組接,就在現場通過特技機將兩個鏡頭進行編輯。單機拍攝就無須標明。
景別:根據內容需要,情節要求,反映對象的整體或突出局部。一般有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等。
❹ 如何製作影視拍攝的分鏡頭腳本
在影視作品的拍攝中我們會用到分鏡頭腳本,下面教大家如何製作影視拍攝的分鏡頭腳本。
首先我們【新建】一個word表格。
打開word表格,選擇【插入】→【表格】→【繪製表格】。
接著根據我們的需要來定製自己的表格。
然後我的腳本是寫上【鏡號】【機號】【景別】【運動鏡頭】【內容】【音樂響】【音樂】【時間】【備注】,當然不同的腳本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大家可以作一個參考。
❺ 故事的分鏡頭腳本格式
就是把原來的文字語言視覺化的一個過程,當讀一篇小說的時候,腦海中會浮現出一幅幅畫面,每個人的想像是不同的。而分鏡頭腳本就是要把這些內容寫出來、畫出來,提供給製作參考。舉一個例子,原作中對一個人的描寫是很「漂亮」,在分鏡頭腳本就不能這么寫,而應該是很具體的敘述:烏黑的頭發很長,穿著紅色上衣,綠色裙子,眼睛大、睫毛長,瓜子臉……等等,盡量詳細,至少可以讓服裝和道具知道要准備什麼東西。
一般具體寫的話,要使用表格要劃分出場景、鏡頭、景別、畫面描述(或者直接上圖)、對白、音效等幾列,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增減。
腳本是影片用文字表現的藍圖,故事板則是用圖畫表現的更為形象的指南。文字腳本只有標準的格式下才能很好地傳情達意,而故事板的形式卻比較自由。
每個導演都有他自己設計故事板的方式,有人畫得一絲不苟,每個鏡頭和細節都精心表現,有人則很隨便,哪怕再復雜的場景也可以在餐巾紙上草草畫幾筆了事。
❻ 分鏡頭怎麼寫
光是看這些分鏡頭腳本,就已經能基本感受到電影想表達的大概氣氛和所發生的故事。
那麼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分鏡頭?
分鏡是在文字腳本的基礎上,導演按照自己的總體構思,將故事情節內容以鏡頭為基本單位,劃分出不同的景別、角度、聲畫形式、鏡頭關系等,等於是未來影片視覺形象的文字工作本。後期的拍攝和製作,基本都會以分鏡頭劇本為直接依據,所以也稱為導演劇本或工作台本。
分鏡頭劇本是導演對由文學形象到視覺形象的轉變中的具體化的總體把握和設計,可以體現導演創作的風格特點。
分鏡頭劇本的內容一般包括鏡號、景別、攝法、長度、內容(指一個鏡頭中的動作、台詞、場面調度、環境造型)、音響、音樂等,按統一表格列出。
可以說它是影片的拍攝計劃和藍圖。
分鏡頭草圖(故事板)的使用可能開始於華特·迪斯尼的第一部卡通片,韋布·史密斯是迪斯尼20世紀30年代早期發明故事板的動畫師。不過即使沒有迪斯尼的影響,故事板最近的血親——漫畫書,已經紮根於30年代大多數美國人之中。而電影可以用單一的畫板加以影像化的觀念,成了不可避免的發展結果。
希區柯克也許是最擅長故事板的導演,他使用細致的圖卡來修飾他的視像和控制拍攝流程,以保證他的原始意念可以完整的被轉化成影片。
他手繪的《西北偏北》分鏡圖,如今已經成為眾多電影人觀摩學習的必讀手冊。對美工師出身的希區柯克而言,這也是一種藉以確認他就是影片創作人的途徑。他經常會說他的電影還在沒拍之前就已經完成了。我們能夠從他在現場很少看取景器的事實得到證明,因為現場所拍的僅僅是故事板中的等同物,而故事板則老早就已完成。
在好萊塢,幾乎每部電影都會有專門的故事板製作團隊。從早期的默片到現在的大片,故事板的製作是電影籌備前期的必要一環。分鏡師根據劇本和導演的意見畫出來的故事板,將畫面的基本構圖和運鏡時間等都詳細地准備好後,電影開拍,導演幾乎能按照每個畫面進行調度拍攝。
但是在國內,因為資金不夠,這些年才開始慢慢有了分鏡師這個行業。一般也就是大導演的片子才會花錢請分鏡師,一些投資小的片子,導演會畫就導演畫,導演不會畫就讓攝影畫,也有乾脆不畫的。
而國內也有十分重視故事板的導演,徐克就是其一。
例如網上流傳的徐克的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手繪故事板。這么多年來,他始終保留手繪鏡頭的習慣,靈感來了就會畫上幾筆,《通天帝國》、《七劍下天山》、《蜀山傳》等電影的手繪鏡頭都是無一例外地華麗漂亮。
分鏡的作用主要有這么幾個目的:
第一,他讓影片創作者得以預先將他的意念顯現出來,並且可以像作家一樣,通過連續的修稿來發展意念;
第二,它可作為與整體製作組成員溝通意念的最佳語言。
分鏡的溝通價值會因為製作的復雜程度而增加,但它並不局限於動作場面和高成本的製作,即使是小規模的、戲劇性的影片也能受益於分鏡頭劇本。
然而故事板最明顯的限制就是它不能表現運動,不只是畫面之內的運動,更重要的是攝影機的運動。另外還有疊化、淡入淡出等光學效果,也超出故事板的表現范疇,景深和焦點的操縱也是如此。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文字註明和概要圖,去形容畫不出來的東西。
下圖可以算得上是動畫故事板的標准格式,當然,也有其他的模式,其實只要表達清楚導演意圖,故事交待完整就可以。並沒有固定的框架。
這個表格的最左邊是場景號和鏡頭號。許多初學者會誤以為一格就是一個鏡頭號,其實並不是這樣,有的連續畫面鏡頭會佔用好幾個格子,是為了詳細的表現鏡頭的運動方式,或鏡頭中角色的行為等。
然後是「畫面」,也就是要把向表現的畫面畫在這些格子里。
「內容」、「台詞」部分則是要寫清楚無法用畫面表達的和需要加強說明的一些內容和拍攝手法,比如攝影機的運動方式、角色的台詞、表情動作等。
「秒」就是秒數,有的視頻製作可以不必特別精確,不過對於動畫創作而言,很多時候是要精確到秒的,所以這里主要是標注鏡頭時間的。
最右邊就是音效和特效的說明。
接下來介紹一些分鏡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
一、分鏡頭劇本(故事板story board)繪制要求:
1.體現導演的創作意圖,創作思想,和創作風格。
2.分鏡頭運用必須流暢自然。
3.畫面形象須簡捷易懂。
4.分鏡頭間的連接須明確。(一般不表明分鏡頭的連接,只有分鏡頭序號變化的,其連接都為切換,如需溶入溶出。分鏡頭劇本上都要標識清楚。)
5.對話,音效等標識需明確。(對話和音效必須明確標識,而且應該標識在恰當的分故事板畫面的旁邊。)
二、關於鏡頭方面的問題
景別:是攝影機在距被攝對象的不同距離或用變焦鏡頭攝成的不同范圍的畫面。電影為了適應人們在觀察某種事物或現象時心理上、視覺上的需要,可以隨時改變鏡頭的不同景別,猶如我們在實際生活中,常常根據當時心理需要或趨身近看,或翹首遠望,或瀏覽整個場面,或凝視事物主體乃至某個局部。這樣,映現於銀幕的畫面形象,就會發生或大或小的變化;在鏡頭拍攝上,也就產生了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