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前端bit終端Bit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前端bit終端Bit

發布時間: 2023-03-30 00:08:21

1. 前端匯流排有 幾總謂稱

FSB=Front Side BUS前端匯流排
FSB是指CPU與北橋晶元之間的數據傳輸匯流排,又稱前端匯流排。
舊型的電腦用的都是FSB,P4等主板,現在新的I3,I5,I7和戴爾伺服器R710等的現在都用新的QPI
Intel的QuickPath Interconnect技術縮寫為QPI,譯為快速通道互聯。事實上它的官方名字叫做CSI,Common System Interface公共系統界面,用來實現晶元之間的直接互聯,而不是在通過FSB連接到北橋,矛頭直指AMD的HT匯流排。無論是速度、帶寬、每個針腳的帶寬、功耗等一切規格都要超越HT匯流排。

FSB正離我們遠去
眾所周之,前端匯流排(Front Side Bus,簡稱FSB)是將CPU中央處理器連接到北橋晶元的系統匯流排,它是CPU和外界交換數據的主要通道。前端匯流排的數據傳輸能力對計算機整體性能影響很大,如果沒有足夠帶寬的前端匯流排,即使配備再強勁的CPU,用戶也不會感覺到計算機整體速度的明顯提升。
目前intel處理器主流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有800MHz、1066MHz、1333MHz幾種,而就在2007年11月,intel再度將處理器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提升至1600MHz(默認外頻400MHz),這比2003年最高的800MHzFSB匯流排頻率整整提升了一倍。這樣高的前端匯流排頻率,其帶寬多大呢?前端匯流排為1333MHz時,處理器與北橋之間的帶寬為10.67GB/s,而提升到1600MHz能達到12.8GB/s,增加了20%。
雖然intel處理器的前端匯流排頻率看起來已經很高,但與同時不斷提升的內存頻率、高性能顯卡(特別是雙或多顯卡系統)相比,CPU與晶元組存在的前端匯流排瓶頸仍未根本改變。例如1333MHz的FSB所提供的內存帶寬是1333MHz×64bit/8=10667MB/s=10.67GB/s,與雙通道的DDR2-667內存剛好匹配,但如果使用雙通道的DDR2-800、DDR2-1066的內存,這時FSB的帶寬就小於內存的帶寬。更不用說和未來的三通道和更高頻率的DDR3內存搭配了(Nehalem平台三通道DDR3-1333內存的帶寬可達32GB/s)。
與AMD的HyperTransport(HT)匯流排技術相比,FSB的帶寬瓶頸也很明顯。HT作為AMD CPU上廣為應用的一種端到端的匯流排技術,它可在內存控制器、磁碟控制器以及PCI-E匯流排控制器之間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帶寬。HT1.0在雙向32bit模式的匯流排帶寬為12.8GB/s,其帶寬便可匹敵目前最新的FSB帶寬。2004年AMD推出的HT2.0規格,最大帶寬又由1.0的12.8GB/s提升到了22.4GB/s。而最新的HT3.0又將工作頻率從HT2.0最高的1.4GHz提高到了2.6GHz,提升幅度幾乎又達到了一倍。這樣,HT3.0在2.6GHz高頻率32bit高位寬運行模式下,即可提供高達41.6GB/s的匯流排帶寬(即使在16bit的位寬下也能提供20.8GB/s 帶寬),相比FSB優勢明顯,應付未來兩年內內存、顯卡和處理器的升級需要也沒有問題。
面對這種帶寬上的劣勢,雖然intel通過對市場的准確把握,以及其他優勢技術上的彌補(如指令集優勢、如CPU效率上intel的酷睿2雙核共享二級緩存互聯架構要明顯優於AMD HT互聯下的的雙核架構等等),讓AMD的帶寬優勢並沒有因此轉化為勝勢,但intel要想改變這種處理器和北橋設備之間帶寬捉襟見肘的情況,縱使在現可在技術上將FSB頻率進一步提高到2133MHz,也難以應付未來DDR3內存及多顯卡系統所帶來的帶寬需求。Intel推出新的匯流排技術勢在必行。
當世界失去FSB我們還有QPI
Intel自身也清醒的認識到,要想在通過單純提高處理器的外頻和FSB,也難以像以前那樣帶來更好的性能提升。採用全新的Nehalem架構的intel下一代CPU讓我們看到了英特爾變革的決心。目前已經正式發布,基於該架構的代號為Boomfield第一款處理器,我們可以看見很多很多技術的細節——該處理器擁有全新的規格和性能,採用全新的LGA 1366介面,45nm製程,集成三通道DDR3內存控制器(支持DDR3 800/1066/1333/1600內存規格),使用新匯流排QPI與處理器進行連接,支持SMT(Simultaneous Muti-hreading,單顆處理器就可以支持8線程並行技術)多線程技術,支持SSE4.2指令集(增加了7條新的SSE4指令),是intel第一款原生四核處理器……
當然,在其擁有的眾多技術中,最引人注目的應該還是QPI(原先宣傳的CSI匯流排)匯流排技術,他是全新的Nahalem架構之所以能在架構、功能和性能上取得大突破的關鍵性技術。
[編輯本段]QPI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QPI(Quick Path Interconnect)——"快速通道互聯",取代前端匯流排(FSB)的一種點到點連接技術,20位寬的QPI連接其帶寬可達驚人的每秒25.6GB,遠非FSB可比。QPI最初能夠發放異彩的是支持多個處理器的伺服器平台,QPI可以用於多處理器之間的互聯。
1. QPI是通信更加方便
QPI是在處理器中集成內存控制器的體系架構,主要用於處理器之間和系統組件之間的互聯通信(諸如I/O)。他拋棄了沿用多年的的FSB,CPU可直接通過內存控制器訪問內存資源,而不是以前繁雜的「前端匯流排——北橋——內存控制器」模式。並且,與AMD在主流的多核處理器上採用的4HT3(4根傳輸線路,兩根用於數據發送,兩個用於數據接收)連接方式不同,英特爾採用了4+1 QPI互聯方式(4針對處理器,1針對I/O設計),這樣多處理器的每個處理器都能直接與物理內存相連,每個處理器之間也能彼此互聯來充分利用不同的內存,可以讓多處理器的等待時間變短(訪問延遲可以下降50%以上),只用一個內存插槽就能實現與四路AMD皓龍處理器(AMD在伺服器領域的處理器,與intel至強同等產品定位)同等帶寬。
2. QPI、處理器間峰值帶寬可達96GB/s
在intel高端的安騰處理器系統中,QPI高速互聯方式使得CPU與CPU之間的峰值帶寬可達96GB/s,峰值內存帶寬可達34GB/s。這主要在於QPI採用了與PCI-E類似的點對點設計,包括一對線路,分別負責數據發送和接收,每一條通路可傳送20bit數據。這就意味著即便是最早的QPI標准,其傳輸速度也能達到6.4GT/s——總計帶寬可達到25.6GB/s(為FSB 1600MHz的12.8GB/S的兩倍)。這樣的帶寬已可媲美AMD目前的匯流排解決方案,能滿足未來CPU與CPU、CPU與晶元的數據傳輸要求。
3. 多核間互傳資料不用經過晶元組
QPI匯流排可實現多核處理器內部的直接互聯,而無須像以前那樣還要再經過FSB進行連接。例如,針對伺服器的Nehalem架構的處理器擁有至少4組QPI傳輸,可至少組成包括4顆處理器的4路高端伺服器系統(也就是16顆運算內核至少32線程並行運作)。而且在多處理器作業下,每顆處理器可以互相傳送資料,並不需要經過晶元組,從而大幅提升整體系統性能。隨著未來Nehalem架構的處理器集成內存控制器、PCI-E 2.0圖形介面乃至圖形核心的出現,QPI架構的優勢見進一步發揮出來。
4. QPI互聯架構本身具有升級性
QPI採用串聯方式作為訊號的傳送,採用了LVDS(低電壓差分信號技術,主要用於高速數字信號互聯,使信號能以幾百Mbps以上的速率傳輸)信號技術,可保證在高頻率下仍能保持穩定性。QPI擁有更低的延遲及更好的架構,將包括集成的存儲器控制器以及系統組件間的通信鏈路。
5. QPI匯流排架構具備可靠性和性能
可靠性、實用性和適用性特點為QPI的高可用性提供了保證。比如鏈接級循環冗餘碼驗證(CRC)。出現時鍾密碼故障時,時鍾能自動改路發送到數據信道。QPI還具備熱插拔。深度改良的微架構、集成內存控制器設計以及QPI直接技術,令Nehalem擁有更出色的執行效率,在單線程同頻率下,Nehalem擁有更為出色的執行效率,在單線程同頻率條件下,Nehalem的運算能力在相同功耗下比現行的Penryn架構的效能可能提高30%。
[編輯本段]QPI對AMD和NVIDIA的影響
做為行業領導性廠商,每次Intel平台的進步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比如,AMD面臨著該如何追趕Intel處理器革新速度的問題,如果未來AMD無法跟上英特爾的步伐,其市場份額肯定將變得越來越小。當然,AMD有其過硬的顯卡技術支撐,這正是目前Intel所欠缺的。
AMD CPU如真能將其GPU整合,帶來的市場影響力也是巨大的。
NVIDIA的處境,Intel的目標是CPU整合GPU,而NVIDIA的目標則是GPU整合CPU,雖然NVIDIA自身對其信心滿滿,從目前的競爭形勢來看,一項是靠顯卡技術、晶元組維系的NVIDIA,面對Intel的打壓,必須在Intel平台推廣SLI,面對Intel和AMD的CPU整合GPU方案,對NVIDIA的低端、中低端顯卡市場又非常大的影響。

2. 32bit與64bit是指什麼

32bit、64bit這指的是顯卡顯存的帶寬,帶寬越大越好!

現在一般都是128位、256位,64位的顯卡很垃圾,不要買目前64位處理器已經擺在了大家面汪雀前,再也不是一個概念,雖然它的普及還需要時間,但我們還是有必要對64位處理器作一個了解,理解它與32位處理器有什麼不同之處?從而更加清楚64位處理器會帶給我們什麼!
對CPU有些了解的人大概都知道Pentium 3和Pentium 4,了解更深的,還會知道是i386處理器在19年前把處理器從16位帶入32位時代。處理器經過了20多年考驗後,在去年從32位躍升到64位,這可不同1GHz到3GHz的頻率提升。如果說頻率的提升是把一條4車道高速公路的時速限制從120公里提升到了360公里的話,那麼從32位到64位的提升就是將這條提升了3倍時速限制的高速公路從4車道拓寬到了8車道,也就是說,這條公路的運力提升了一倍,這可是質的飛躍。

一、改朝換代——32位過度64位之因

其實,處理器從32位躍升至64位,除了製造工藝、處理器技術的不斷進步外,也是與業內的兩個巨頭——Intel與AMD之間的競爭白熱化分不開的。關心AMD的人應該知道,AMD的K7處理器Barton、Athlon XP受制於EV6前端匯流排帶寬和核心工作頻率提升能力不足等問題的困擾,無論是在性能、還是市場上的表現都不及Intel的P4處理器。AMD要想在性能上同Intel繼續競爭,就必須突破目前前端匯流排帶寬和核心工作頻率給其帶來的限制,而製造工藝的成熟和技術的發展,使得依靠新的處理器架構作為突破口成為了AMD的選擇。而在AMD公司推出Athlon 64系列處理器後,Intel也匆匆推出P4 3.2GHz Extreme Edition與之對抗,在此幾個月後,著名的蘋果電腦推出了它做模的64位處理器純陵緩PowerPC G5(PowerPC 970)。

二、理解64位,就理解了64位處理器

要理解64位處理器,就要明白64bit的意義。首先,我們來看看一個很重要的概念:操作數和指令。「操作數」指的就是等待CPU處理的數據,同時也指這些等待處理的數據所在的內存地址。而指令,就是指CPU通常所處理的指令。我們要說的64位處理器處理的64位指令,不是指這個指令具有64位長,其實是指其操作數最大可達64位。有因必有果,佛家的玄機也能用在理解這個高科技的處理器上。操作數最高可達64位,因此存放操作數的通用寄存器(GPR)也必須是64位的,64位處理器也就有64位的GPR。同樣的道理,目前作為主流的32位處理器(如Pentium 4,K7)的GPR就是32位的了

3. 這個前端開發軟體叫什麼名字…

共享組件:Bit

使用Bit(Github),可以輕松地從任何代碼庫中「獲取」組件並將它們共享到bit.dev中的集合(模塊化庫)陵罩扮中。

Bit分別對每個組件進行版本控制,當您准備共享它時,它將在一個獨立的環境中構建和測試,以確保正在共享真悶笑正可重用的、沒有耦合到項目的組件。

可以使用Bit的搜索工具和playground瀏覽集合,npm安裝一個共享組件,就像任何其他包一樣,或者對它進行Bit導入,以便在本地開發環境中修改它(甚至將修改後的尺灶版本推回共享集合)。

4. 前端匯流排位寬和內存位寬.顯卡位寬

呃···

···
前端匯流排
單位
頻率
MHz

前端源念帆匯流排位寬

內存位寬
根內存高禪
位寬
64bit
顯存位寬
64bit、128bit、256bit等規格
內存(包括顯存)位寬
查看
看內雹雹存編號

8或者16或者32等數字

顆粒
位寬
再乘
內存顆粒數
位寬


單面內存條
8顆粒

顆粒
8bit

8
64bit

5. 在計算機中處理數據的最小單位是什麼

在計算機中最小的數據單位是bit(位)。bit是二進制數的一位包含的信息或2個選項中特別指定1個的需要信息量稱為一比特,是表示信息的最小單位,只有兩種狀態:0和1。這兩個值也可以被解釋為邏輯值(真/假、yes/no)、代數符號(+/-)、激活狀態(on/off)或任何其他兩值屬性。

一個位元組(byte)為8個比特,一個英文字母通常佔用一個位元組,一個漢字通常佔用兩個位元組。普通計算機系統能讀取和定位到最小信息單位是位元組(byte),也就是說實際上普通的計算機系統是無法精確讀取和定位到比特(bit)級的信息。

工作流程:

1、通過系統操作員建立賬號,取得使用權。賬號既用於識別並保護用戶的文件(程序和數據),也用於系統自動統計用戶使用資源的情況(記帳,付款)。

2、根據要解決的問題,研究演算法,選用合適的語言,編寫源程序,同時提供需處理的數據和有關控制信息。

3、把2的結果在離線的專用設備上放入軟磁碟,建立用戶文件(也可在聯機終端上進行,直接在輔助存儲器中建立文件,此時第四步省去)。

4、藉助軟盤機把軟盤上用戶文件輸入計算機,經加工處理,作為一個作業,登記並存入輔助存儲器。

5、是要求編譯。操作系統把該作業調入主存儲器,並調用所選語言的編譯程序,進行編譯和鏈接(含所調用的子程序),產生機器可執行的目標程序,存入輔助存儲器。

6、要求運算處理。操作系統把目標程序調入主存儲器,由中央處理器運算處理,結果再存入輔助存儲器。

7、運算結果由操作系統按用戶要求的格式送外部設備輸出。

6. 前端開發一般用什麼工具

1、Responsively App:網頁調試必備法寶
2、D3.js:網紅級數據可視化工具
3. CodePen:實現新創意代碼
4、bit.dev:很棒的組件中心
5、Npkill:系統打掃型工具

7. 前端匯流排100MHz×64bit其中的64是指64位么跟處理器有關么

前端匯流排100MHz×64bit其中的64是指CPU與北橋之間的匯流排位寬,而32位處理器指的是CPU內部運算器的處理位寬!

8. 電腦常識:為什麼在計算帶寬時,要除以8

但請先踩吶完城,立馬發你資源,不踩不發資源哦!
只需踩吶立馬分享給你!
與進制轉換有關。字母「B」代表「Byte(位元組)」,而「b」代表「bit(位)」。1Byte=8bit,即一個位元組是由一組8個二進制數位組集成的。如「01101101」為一個位元組(Byte),也就是由8個二進制數位組集成的。舉例來說,Intel奔騰雙核E6300處理器的前端匯流排頻率為1066MHz,則前端匯流排帶寬為1066MHz X64Bit/8=8.528GB/s。在此,1066為處理器的前端匯流排頻率,即速度;而64Bit指的則是前端匯流排的數據通悄孝道位寬,為64Bit的話,也就是說明該匯流排單位時間內可以通過64Bit的數據量,除以8後,即該匯流排單位時間內可以通過的位元組量!如代表某一信息的含義的「01001001 01001001 01001001 01001001 01001001 01001001 01001001 01001001」為64Bit(64位),則就是8Byte(8個位元組)。GB/s是數據帶寬的單位,比特/秒。1Byte=8bit,1KB=1024Byte(位元組)=8*1024bit,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1.計算光纖傳輸的真實速度
使用光纖連接網路具有傳輸速度快。衰減少等特點。因此很多公司的網路出口都使用光纖。一般網路服務商聲稱光纖的速度為「5M」,那麼他的下載真實速度是多少那?我們來計算一下,一般的情況下,「5M」實際上就是5000Kbit/s(按千進位計算)這就存在一個換算的問題。Byte和bit是不同的。1Byte=8bit.而我們常說的下載速度都指的是Byte/s 因此電信所說的「5M」經過還換算後就成為了(5000/8)KByte/s=625KByte/s這樣我們平時下載速度最高就是625KByte/s常常表示625KB/S在實際的情況中。理論值最高為625KB/S。那麼還要排喊絕除網路損耗以啟滲稿及線路衰減等原因 因此真正的下載速度可能還不到600KB/S 不過只要是550KB/S以上都算正常
2.計算ADSL的真實速度
ADSL是大家經常使用的上網方式。那麼電信和網通聲稱的「512K」ADSL下載速度是多少呢?
換算方法為512Kbit/s=(512/8)KByte/s=64KByte/s,考慮線路等損耗 實際的下載速度在50KB/S以上就算正常了 那麼「1MB」那?大家算算吧 答案是125KByte/s
3.計算內網的傳輸速度
經常有人抱怨內網的傳輸的數度慢 那麼真實情況下的10/100MBPS網卡的速度應該有多塊呢?
網卡的100Mbps同樣是以bit/s來定義的 所以100Mb/S=100000KByte/s=(100000/8)KByte/s=12500KByte/s
在理論上1秒鍾可以傳輸12.5MB的速據 考慮到干擾的因素每秒傳輸只要超過10MB就是正常了 現在出現了1000Mbps的網卡那麼速度就是100MB/S 特別提示:
(1)關於bit(比特)/second(秒)與Byte(位元組)/s(秒)的換算說明:線路單位是bps,表示bit(比特)/second(秒),注意是小寫字母b;用戶在網上下載時顯示的速率單位往往是Byte(位元組)/s(秒),注意是大寫字母B。位元組和比特之間的關系為1Byte=8Bits;再加上IP包頭、HTTP包頭等因網路傳輸協議增加的傳輸量,顯示1KByte/s下載速率時,線路實際傳輸速率約10kbps。例如:下載顯示是50KByte/s時,實際已經達到了500Kbps的速度。切記注意單位!!! (2)用戶申請的寬頻業務速率指技術上所能達到的最大理論速率值,用戶上網時還受到用戶電腦軟硬體的配置、所瀏覽網站的位置、對端網站帶寬等情況的影響,故用戶上網時的速率通常低於理論速率值。
(3)理論上:2M(即2Mb/s)寬頻理論速率是:256KB/s(即2048Kb/s),實際速率大約為103--200kB/s;(其原因是受用戶計算機性能、網路設備質量、資源使用情況、網路高峰期、網站服務能力、線路衰耗,信號衰減等多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4M(即4Mb/s)的寬頻理論速率是:512KB/s,實際速率大約為200---440kB/s。
寬頻網速計算方法
基礎知識:
在計算機科學中,bit是表示信息的最小單位,叫做二進制位;一般用0和1表示。Byte叫做位元組,由8個位(8bit)組成一個位元組(1Byte),用於表示計算機中的一個字元。bit與Byte之間可以進行換算,其換算關系為:1Byte=8bit(或簡寫為:1B=8b);在實際應用中一般用簡稱,即1bit簡寫為1b(注意是小寫英文字母b),1Byte簡寫為1B(注意是大寫英文字母B)。在計算機網路或者是網路運營商中,一般,寬頻速率的單位用bps(或b/s)表示;bps表示比特每秒即表示每秒鍾傳輸多少位信息,是bit per second的縮寫。在實際所說的1M帶寬的意思是1Mbps(是兆比特每秒Mbps不是兆位元組每秒MBps)。
建議用戶記住以下換算公式:
1B=8b 1B/s=8b/s(1Bps=8bps)
1KB=1024B 1KB/s=1024B/s
1MB=1024KB 1MB/s=1024KB/s
規范提示:實際書寫規范中B應表示Byte(位元組),b應表示bit(比特),但在平時的實際書寫中有的把bit和Byte都混寫為b,

如把Mb/s和MB/s都混寫Mb/s,導致人們在實際計算中因單位的混淆而出錯。切記注意!!!
實例:在我們實際上網應用中,下載軟體時常顯示的是位元組128KBps(KB/s),
103KB/s等等寬頻速率大小字樣,
因為ISP提供的線路帶寬使用的單位是比特,而一般下載軟體顯示的是位元組(1位元組=8比特),所以要通過換算,才能得實際值。
然而我們可以按照換算公式換算一下:
128KB/s=128×8(Kb/s)=1024Kb/s=1Mb/s即128KB/s=1Mb/s。
案例1:
某用戶反映,為什麼我的網速和我辦的帶寬不一樣?我辦的是4M的寬頻,可為什麼我測試卻只有2百多K的網速啊? 是不是電信騙了我?沒有給我開4M喲?

案例分析:尊敬的用戶,這只是誤會。這可能有幾個你不理解的原因:第一,實際網速單位是Mb/s,不是MB/s,而你所說的2百多K,其實際是指2百多KB/s(即2百多千位元組每秒)不是2百多Kb/s(即2百多千比特每秒),通常情況下都是說簡稱如250KB/s或250Kb/s說成250K。
第二,寬頻4Mb/s=512KB/s並且這只是技術上的最大理論值,而不是所達到的實際值,一般正常情況下技術上的最大理論值為4Mb/s的寬頻實際值可以達200KB/s至440KB/s。因為寬頻速率要受到很多因素(比如用戶計算機性能、資源使用情況、網路高峰期、網站服務能力、信號衰耗、線路衰耗、距離遠近等)的影響,所以導至實際值與技術上的最大理論值有偏差。第三,網路運營商提供的寬頻速率單位中,"bps"是指"bit per second"。而實際速度所指的bps是指"Byte per second"。所以要經過換算,而1Byte=8bit,在計算網速的上行速度或下行速度,都必須將數值除以8即把bit轉化為Byte。例如:下行速度(即下載速度)為1Mb/s,其換算成等價值就是128KBps;

換算方法:1Mbps=1024/8(KBps)=128KBps即128KByte/s。
案例2:
某用戶反映,我辦的是4M的寬頻,為什麼我的網速比通常情況下都慢喲,而且還經常掉線?是不是電信騙了我?
沒有給我開4M喲?
案例分析:尊敬的用戶,這只是誤會。導致網速慢和經常掉線,通常情況下有幾種可能的原因:
第一、計算機感染病毒較嚴重;
第二:計算機軟硬體配置及性能;
第三、上網終端質量、網線質量、線路傳輸負載;
第四、線路接觸是否良好、電源電壓是否穩定等問題;
第五、外界信號干擾、信號衰減、線路衰耗及線路距離長短;
第六、私自或不規范組網;
第七,網卡質量不好或沒有插好;
第八、安裝了多種殺毒軟體及防火牆或同時運行過多的程序;
第九、通信協議設置和防火牆的配置等等原因;對於本案例中,該用戶的情況經查明,該用戶網速慢和掉線的原因是:第一、該用戶的電腦感染了多種病毒,導致內存被佔用,CPU使用率較高,經常達100%;影響了電腦性能,導致網速慢;第二、該用戶辦理的是ADSL撥號上網,因不規范的私自組網,導致線路傳輸負載加重,影響線路傳輸流量,造成網速慢並且經常掉線。第三、網線RJ45與HUB的接頭接觸不良好和電源電壓不穩。
寬頻上網障礙分析與處理
1、用戶端分析與處理:請用戶自己檢查和分析您的計算機軟硬配置是否正確、計算機系統是否感染上病毒、線路連接是否中斷、網路設備是否正常、(如是撥號軟體上網)是否安裝撥號軟體、帳號和密碼是否輸入正確、檢查本地連接是否連接好等等方面。如檢查出是用戶端自身的問題導致用戶不能上網,請用戶自己盡可能的去解決,如都不能解決請撥打我們的免費客戶服務熱線10000按1號鍵詳細咨詢。
2、局端分析:如檢查出不是用戶端自身的問題影響上網,請用戶撥打我們的免費客戶服務熱線10000按1號鍵進行障礙申告。
滿意請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