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天凈沙分鏡頭腳本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天凈沙分鏡頭腳本

發布時間: 2023-05-02 03:08:07

⑴ 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改寫成電影分鏡頭。

1

淡入
鏡頭由遠及近,全景(包括如醉酒的夕陽,枯藤、老樹、昏鴉)
同期聲


2


鏡虧歷指頭拉近,從烏鴉到纏繞枯藤的老樹,一派蕭條樣子。烏鴉在鏡頭拉近的時候拍拍翅膀,欲飛款飛。
同期聲


3
特寫

烏鴉因拍打翅膀,掉落的根毛,在夕陽的余暉下,緩緩飄向地面。
同期聲


4

固定
遠景,小橋、流水、人家
同期聲


5

固定
一名婦女正在夕陽下的朽橋上,端了淘米工具往家裡走。房頂的煙囪緩緩有炊煙升起。雖然簡陋破敗,卻有一股家的氣息。在夕陽下,顯得溫暖。與第一場景產生對比。
同期聲

銷配
6


潺潺小河的另一頭,卻是一條通向遠方的小路,路邊雜草叢生。風不時吹來,寒意逼人。
同期聲


7

固定
一匹瘦古伶峋的老馬,有一著沒一著的啃著路邊的枯草,雖然疲倦,但難得休閑,等待的樣子。
同期聲


8
特寫
固定
馬尾巴懶散的甩著,驅趕著在余暉下閃閃發亮的蟲子。
同期聲

9

固定
一位同馬一樣瘦古伶峋、滄桑的中年人絀立在風中,衣袍隨機擺動,也不自知,出神的呆望著。

10


跟著中年人的目光,原來是那破敗的小屋,以及走到門口的婦人,還有那裊裊的炊煙,勾起他爛凳無限的嚮往與懷念。

⑵ 誰知道《天凈沙 .春》《天凈沙.夏》《天凈沙. 秋》的鑒賞

春:這支曲子運用繪畫技法,從不同空間層次描寫春天的景物,具體來說,整個畫面的背景,是遠景,第二句是人物的立足點是近景,第三句庭院中喧鬧的景象,展示了一幅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畫面,是中景。最能夠體現春天特徵的兩個形容詞是暖和啼鶯,而最能庭院中生機的景物是舞燕和飛紅。 這支曲的人物應該是一位女子,她站在欄桿之旁,簾櫳之下,窺探著春天的景緻,她眼中的春天要更加細膩,更加秀美.......
秋:這首小令僅五句28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幅悲緒段派臘四溢的「遊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遊子心。

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
一、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
二、抒寫內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遊子剪影。

第一幅畫共18個字九個名詞,其間無一虛詞,卻自然流暢而涵蘊豐富,作者以其嫻熟的藝術技巧,讓九種不同的景物沐於夕陽的清輝之下,象電影鏡頭一樣以「蒙太奇」的筆法在我們面前依次呈現,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深秋時節:幾根枯藤纏繞著幾顆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颯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凄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戚。我們可以想像,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遊子卻漂泊無著,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啊!接下來,眼前呈現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閑致。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遊子想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里,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凄涼,烘托出淪落他鄉的遊子那內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第二幅畫里,我們可以看到,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愁的遊子卻騎著一匹延滯歸期的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著遠方踽踽而行。此時,夕陽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暉,本是鳥禽回巢、羊牛迴圈、人兒歸家的團圓時刻,而遊子卻仍是「斷腸人在天涯」,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漂泊他鄉的遊子面對如此蕭瑟凄涼的景象,怎能不悲從中來,怎能不撕心裂肺,怎能不柔腸寸斷!一顆漂泊羈旅的遊子心在秋風中鮮血淋淋……

一支極為簡短的小曲,表達了難以盡述的內蘊,形象地描繪出天涯遊子凄楚、悲愴的內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讓人讀之而倍感羨滑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讀此曲而不淚下者不明其意也。

這首小令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贊譽,一方面是由於它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雖然低沉,但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氣氛,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比較明顯的特點是:

1.簡約與深細相依

古人宋玉曾用「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來形容美女身量的恰到好處。《天凈沙秋思》文字之精煉,也可以說達到了不能再增、減一字的程度。全篇僅五句,二十八字,既無誇張,也不用典,純用白描勾勒出這樣一幅生動的圖景: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握滑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至於遊子為什麼飄泊到這里?他究竟要到哪裡去?這些言外之意,盡可聽憑讀者自己去想像。這首小令,確實不愧為言簡意豐、以少勝多的佳作。小令的前三句,十八個字,共寫了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事物,一字一詞,一字一景,真可謂「惜墨如金」。但是,凝練而並不簡陋,九種事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現各自特徵的修飾語,使各個事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互不相乾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個統一體。作者沒有寫這些事物的方位,也未寫這些事物與遊子活動的關系,但讀者又可以想像得到,並把它們緊密地聯系起來。簡約之中見出深細。

2.靜景與動景相映

《天凈沙秋思》的藝術效果,又得力於成功地運用映襯技法。作者將許多相對獨立的事物同時納入一個畫面之中,從而形成動與靜、明與暗、背景與主體的相互映襯:處於動態中的「流水」,與處於靜態中的「小橋」「人家」相映,更顯出環境的幽靜;「西風」與「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見蒼涼;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圖上,一面是枯藤、老樹、昏鴉在秋風蕭颯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暉給枯藤、老樹、昏鴉塗上一抹金黃的顏色;「小橋流水人家」,呈現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與淪落異鄉的遊子相映,使「斷腸人」更添悲愁。從整個構圖看,前四句寫景,末一句寫人。但人是主體,景物是人活動的背景,把背景寫充分了,主體就被烘托出來了。這正是相互映襯的妙用。

3.景色與情思相融

詩言志。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東西,難於表達。作者運用傳統的寄情於物的寫法,把這種凄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枯藤、老樹、昏鴉、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無形,方使人感到具體生動。正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愁」與「水」本無聯系,但作者借江水之多,喻愁之多,二者有「恰似」之處,用江水東流之景,表達無限的悲愁之情,十分深刻。自然景物本來是沒有思想感情的,但當詩人把這些客觀事物納入審美的認識和感受之中,這些事物便被賦予感情的色彩,同人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了。「小橋流水人家」,不過是極常見的普通景色,但當它與「斷腸人在天涯」同處於一個圖景之中時,便不再是孤立的景物,而成為使「斷腸人」心碎腸斷的觸發物,使圖景帶上悲涼的氣氛。所謂「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生」,就是這個道理。《天凈沙秋思》堪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無痕的傑作。

⑶ 《天凈沙·秋思》 分鏡

什麼叫分鏡、

額·~

我試試吧....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開頭給人造成一種冷落暗淡的氣氛,又顯示出一種清新幽靜的境界,這里的枯藤,老樹給人以凄涼的感覺,昏,點出時薯基間已是傍晚;小橋流水人家給人感到幽雅閑致。12個字畫出一幅深秋僻靜的村野圖景。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在深秋村野圖的畫面上,出現了一位漂泊天涯的遊子,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數帆謹轎賣上,牽著一匹瘦馬,迎著凄苦的秋風,信步漫遊,愁腸絞斷,卻不知自己的歸宿在何方。

應該是這樣吧~

嘿嘿~~↖(^ω^)↗

⑷ T-T…對馬致遠的《天凈沙 秋思》進行分鏡頭…

枯藤老樹昏鴉,(遠景—推鏡頭到近景)
小橋流水人家,(碰改遠景—推鏡頭到近景)
古道西風瘦馬笑斗判。(銷絕遠景—推鏡頭到近景)
夕陽西下,(長鏡頭,全景)
斷腸人在天涯。(全景—特寫)

⑸ 論述電影藝術的綜合性。

一、淵源與師承(貓和老虎的比喻) 綜合性、時間性、運動性、表演性、淵源性和師承性。獨特之處:現場性與直接性 1、電影藝術應該向戲劇藝術學舞台表演。(表演體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布萊希特表演體系;表演風格:本色表演/性格表演) 2、電影藝術應該向戲劇藝術學習設置矛盾與沖突的技巧(「戲」)。 二、本質差異 (場/鏡頭) 1、時間差異:順時針物理時間/跳躍性可逆性心理時間( 《雷雨》、《茶館》/《正午》) 2、空間差異:三維(真實)空間/二維(影像)空間 空間距離問題:戲劇的不變與電影的可變 3、表演差異: (1)「用臉進行表演」/形體與語言的表演 (2)台詞或聲音地位的差異 (3)演員地位的差異:角或明星/安東尼奧尼語 (4)觀眾心理的差異:求假/求真 三、重新回歸抑或永遠岩晌丟不掉的戲劇拐棍(《暗戀桃花源》、《狗城》、《昨天》、後現代劇、情景劇等)提問、思考與討論: 1、著名法國導演雷內克萊爾說過這樣的話:「一毀凱個盲人也可以領會大多數舞台劇的要點, 而一個聾人也可以領會一部影片的要點」,這話應該如何理解? 2、一些實驗戲劇對傳統戲劇而言在舞台語言上有何變化? 3、中國80年代有人提出「丟掉戲劇的拐棍」,「電影與戲劇離婚」的觀點,你如何評價這一觀點。第二節電影藝術與語言藝術一、可比性: 1、表現的深廣度、同以人為本、史詩性的可能(《一個國家的誕生》、《阿甘正傳》) 2、同作為時間藝術:敘述(事)的藝術、講述的從容性、連貫性 (1)敘事:連續性的要求(從時間的角度看) 「林黛玉焚稿斷痴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平行蒙太奇?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對比的蒙太奇? 意識流小說/電影的時空濛太奇 (2)抒情:詩歌的意象化抒情與電影影像抒情、隱喻蒙太奇(從空間的角度看) 《天盡沙秋思》的分析、詩歌意象群落結構、「博喻」與電影結構糖葫蘆或麻辣燙結構 《黨同伐異》、《公民凱恩》、《愛情麻辣燙》 思念(舒婷) 一幅色彩繽紛但缺乏線條的掛圖, 一題清純然而無解的代數, 一具獨纖棗喚弦琴,撥動檐雨的念珠, 一雙達不到彼岸的槳櫓。//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陽一般遙遙的矚目 也許藏著一個重洋, 但流出來,只是兩滴淚珠。 //呵,在心的的遠景里 在靈魂的深處 (3)一些具體手法的比較: 以少勝多/空鏡頭 肖像描寫/大特寫 環境描寫/搖移鏡頭 一首古詩與一部分鏡頭劇本的有趣比較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中近景) 小橋、流水、人家 (中遠景、搖鏡頭、鏡頭內部的蒙太奇) 古道、西風、瘦馬 (推鏡頭) 夕陽西下 (大遠景、空鏡頭) 斷腸人在天涯。 (大特寫、定格) 二、本質差異:媒介、形象、接受 文學形象: 電影形象: 間接性 直接性 抽象性 具體形象性 多義性 單義性 想像性 視覺性 時間性與想像的空間性 時間空間的綜合性 思考或討論: 1、如何評價「電影就是文學——用電影手段完成的文學」這句話。 2、「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話對電影藝術適用嗎? 第三節電影藝術與造型藝術 一、造型:營造視覺形象。

⑹ 什麼是蒙太奇思維

分類: 教育/學業/考試 >> 論文報告
解析:

一,蒙太奇的概念

一、蒙太奇概念的要點

蒙太奇 Montage,它來自法語的MONTER,是 法語建築學上的一個術語,原義是裝配、構成\組裝的意思。我們把這個術語借用到影視藝術中來,意思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把鏡頭組接起來,構成發生質的飛躍的完整的影視藝術作品。

電影先驅人物和影視理論家對蒙太奇有諸多定義或闡釋。如:

蒙大奇是電影導演的語言。正如生活中的語言那樣,在蒙太奇女也有「單詞」,即相好的一段膠片,也有「句子」,即這些片斷的組合。

——普多夫金:《電影導演與電影素材》

從正在加以發展的主題的各元素中.取出甲乙兩個片斷加以並列,就構成一個能將主題的內容最請楚地表現出來的形象.

——愛森斯坦:《蒙太奇在1938》

羅姆認為:「豢太奇一這是藝術家的想法,他的思想,他對世界的視象,這種視象表現於怎樣選擇鏡頭和鏡頭對比、使電影動作具有最富有表現力和最能引入深思的形式。」(羅姆:《簡論蒙太奇》);麥茨認為:廣義蒙太奇是「通過適當方式把組合性共現原素組構為影片鏈」;雅克•奧蒙等在《影片美學》中認為:「蒙太奇是通過對影片的視象和音響元素的並置、連接,以及(或者)時間長短的確定決定諸元素組構形態的原則,或者說是這些元素的組合原則。」我國著名導演張駿樣則認為:「蒙太奇含義起碼有這兒個方面:(1)畫面(鏡頭)的組織關系;(2)音響、音樂的組織關系;(3)畫面與音響音樂的組織關系;(4)由這些組織關系而發生的意義與作用。」(張駿祥:《關於電影的特殊表現手段》)我以為:蒙太奇是影視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是影視構成形式和構成方法的總名稱。有聲畫面與蒙太奇的統一,使影視擁有再現一切運動形式中的現實世界的能力。蒙太奇是一種可以和文學語言、音樂語言相媲美的影視特殊語言。

作為影視獨特語言的蒙太奇,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完整的概念。鄧燭非先生在《蒙太奇原理》一書禪飢中將世界各國的蒙太奇理論歸納為九種:

1.蒙太奇是鏡頭剪輯的方法;

2.蒙太奇是鏡頭組接的方法;

3,蒙太奇是鏡頭的沖突;

4.蒙太奇是處理現實的方法;

5.蒙太奇是模仿觀察者注意力的方法;

6.蒙太奇是電影的特殊手法;

7.蒙太奇是動作的分解與組合:

8.蒙太奇是電影的場面與段落的結構方法;

9.蒙太奇是電影的時間造型的手法。

蒙太奇是影視所持有的結構的方法。它的作用產生於不同鏡頭的組接,它既具有組織的功能,又有創造的功能,還有調整節奏的功能。我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蒙太奇。

(一),蒙太奇原理

蒙太奇有自己的一套原理,即蒙太奇原理。它的原理不是憑空而來,而是有充分的生活根據、生理根據、視聽覺審美根據和心理根據的。攝像機、錄像機代表人們的眼睛,鏡頭體現人們觀察事物和探究各種現賀睜返象聯系的習慣和方式,既可以極目遠眺、游目騁懷、宏觀掃瞄;也可以臨近細察,洞幽探微,微觀審視。鏡頭似眼睛靈活早空自如,或上下前後左右,或正反側斜俯仰,或連續看,或挑著瞧,完整與分割,靜止與流動,順敘與跳躍,摹仿與選擇,再現與表現,清晰與模糊……因時因地因人因情因景制宜,依具體的媒介因素而形成電視審美、觀照行動。

一部電影、電視劇或電視藝術片總是靠多個鏡頭組接起來的,「聲一無聽,物一無文」,只有一個孤單單的鏡頭是無法構成現代影視作品的。蒙大奇是移動攝影和可剪輯、粘合波片的產兒。它是影視藝術的主要敘述手段和表現手段之一。一部電視片和電視劇總是分成許多片斷,將若乾片斷構成場面,將若干場面構成段落,將若干段落構成一本片子的方法,就叫蒙太奇。它是「藉助於電影技術而發展到極完善形式的分割和組合方法」(《普多夫金論文集》第15l頁)。普多夫金認為;一個鏡頭只是一個字、—個空間的概念,是死的對象,只有與其它物像放在一起,才被賦予電影的生命。首先認真探索了蒙太奇的奧秘的是前蘇聯著名老導演庫里肖夫和他的學生愛森斯坦、普多夫金。庫里肖夫曾作過這樣的蒙太奇試驗:從舊片中選出著名演員莫茲尤辛的一個毫無表情的臉部大特寫,在它前面接上三個不同的鏡頭——一盤湯、一口棺材、一個玩耍的小女孩,由此引伸和進發出「飢餓」、「悲痛」「慈愛」子種不同的含義。這一實驗被譽為「庫里肖夫效應」。普多夫金也作類似的「表現怯懦」和「表現勇敢」的蒙太奇試驗,一個人面對手槍,是接上「驚恐的臉」還是「一個人在笑」,效應截然相反,前者怯懦,後者勇敢。

1.一個人在笑

2.手槍直指著 ——表現怯懦

3.驚懼的臉

1.驚懼的臉

2.手槍直指 ——表現勇敢

3.一個人在笑

通過上述試驗,普多夫金得出這樣的結論:每一個單獨的鏡頭都是死的素材,只有把它們組接起來,才能獲得生命。但是,事實上每個單獨的鏡頭都有其潛力,普多夫金有偏頗之處,他只強調鏡頭的組接,卻忽視了單個鏡頭的意義。要知道:單個鏡頭是整個影片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單個鏡頭的內容往往決定著組接的意義。在蘇聯蒙太奇學派中,愛森斯坦和普多夫金之間是存在分歧的。愛森斯坦主張「蒙太奇是沖突」,而普多夫金則主張「蒙太奇只是鏡頭的組合」。前者,強調的是兩個元素的沖突進發出新的概念;後者則著眼於加強電影的敘事力量。『是為了闡明一個主題,

愛森斯坦博學多才,他精通英、法、德、西斑牙語,還學過日語。他在日文的漢字中和中國的象形文字中發現,漢字的結構含有蒙太奇因素,例如:口十犬=吠 口十烏=鳴 口十口十口=品

愛森斯坦對象形文字著迷,追溯它們的中國字根和偏旁。譬如一個「馬」字,無論「騎」、「馳」、「騁」、「駿」、「驥」、「驅」……仍然保持著這個偏旁字的意義——一匹馬的形象;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淚」就是一幅約定俗成的表示水的偏旁加上一個人的眼睛;「聽」就是一隻耳朵靠著一扇門的意象;「忍」就是一把刀下面加一顆心,即手刃十心=忍。可惜愛森斯坦沒有讀過馬致遠的《天凈沙》等中國古典詩詞,更無法讀讀徐昌霖、李長弓、吳天忍

合寫的文章《電影的蒙太奇與詩的賦、比、興》,否則,會得到更大的啟發和引伸。以《天凈沙》為例:

枯藤老材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 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支小令只有28個漢字,其中有12個相對獨立的意象鏡頭。第一句用的每況愈下的衰敗景物——「枯藤」、「老樹」、「昏鴉」,正如貝拉•巴拉茲說的:「上下鏡頭一經連接,原來潛藏在各個鏡頭里異常豐富的含義,像火花似地發射出來。」由量變上升為質變,即三個意象鏡頭構成一個統一的新意—一「凄涼」。愛森斯坦認為幾個蒙太奇鏡頭的對列,不是加法,而是乘法——二數之積。第二句也是三個意象鏡頭——「小橋」、「流水」、「人家」,三個一對

列和碰撞,又形成新的基調——「寂居」,既幽靜、遠離塵世,又離群素居,孤獨失落。第三句也是三個意象鏡頭——「古道」、「西風』、「瘦馬」。一連貫、一象徵、一聯想,三個意象鏡頭構成「漂泊」(浪跡無芳草的天涯古道)的新意。第四句和第五句合起來—一「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則是「傷時」(夕陽隕落、好景不常)和「懷戀」(親人遠離,愁腸百結)。整首小令,惜墨如金,一切景語皆情語。「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潛)。其字里行間的象外象、景外景,韻外之致,味外之旨,不是我輩所能說清道盡的……。如果說待的真話在字里行間,那麼.電視藝術的奧秘往往藏在兩個鏡頭之間的夾縫里和組合中。

影視蒙太奇是影視藝術特有的結構方法,是電視藝術作品賴以成立的結構方法,它相當於文章的文法,因此,非常重要。導演既要研究不同景別的鏡頭的性能,還要注意鏡頭銜接起來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導演運用鏡頭,應有蒙大奇構思,它制約著每個鏡頭的目的性和分量,分長短快慢、輕重主次、濃墨淡筆,或突出,或掠過,或顯微,或掃視,或渲染,或勾勒,或連貫,或跳躍,或象徵,或比喻,或暗示,或懸念,或照應,或閃回,或聯想,或對比……錯落有致、交替有序,音畫交織,聲色扶持,組成蒙太奇結構的藝術篇章。

(二)蒙太奇思維方式

蒙太奇是影視藝術家認識、理解生活的思維方式和反映生活的藝術手法。即蒙太奇思維方式——形象思維。影視導演運用蒙太奇語言構想未來的作品(影視片)。構思時,著眼於鏡頭設計,並調動影視的各種元素(包括視覺元素和聽覺元素),勿入、光、聲、色、景、物、宇、構圖、特技等,可謂集聲畫之美,匯視聽之娛,融表演、攝影、布景、美術、道具、服裝、錄音、建築、化妝等於一爐。靠整體的藝術把握,靠鏡頭組接,靠「想像、形象

遠飛」,產生視象,形成一幅幅「無狀之狀,無像之像」的未來的屏幕形象有聲畫面,尺幅千里,氣象萬干,繪聲繪影。

導演有了蒙太奇思維,就腦中有鏡頭、胸中有總譜(包括總體構思和聲音總譜),一步一個腳印進行拍攝事宣,依據劇本和分鏡頭劇本進行前期和後期藝術處理,最後完成電視藝術成品。

(三),蒙太奇藝術美學

作為影視修辭手段,通過隱喻和節奏等引起強烈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