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web中結構化數據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web中結構化數據

發布時間: 2023-05-12 06:36:19

❶ 什麼是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

1、結構化數據

結構化數據,簡單來說就是資料庫。結合到典型場景中更容易理解,比如企業ERP、財務系統;醫療HIS資料庫;教育一卡通;政府行政審批;其他核心資料庫等。

基本包括高速存儲應用需求、數據備份需求、數據共享需求以及數據容災需求。

2、非結構化數據

非結構化數據是數據結構不規則或不完整,沒有預定義的數據模型,不方便用資料庫二維邏輯表來表現的數據。包括所有格式的辦公文檔、文本、圖片、XML, HTML、各類報表、圖像和音頻/視頻信息等等。

3、半結構化數據

和普通純文本相比,半結構化數據具有一定的結構性,OEM(Object exchange Model)是一種典型的半結構化數據模型。

半結構化數據(semi-structured data)。在做一個信息系統設計時肯定會涉及到數據的存儲,一般我們都會將系統信息保存在某個指定的關系資料庫中。我們會將數據按業務分類,並設計相應的表,然後將對應的信息保存到相應的表中。

數據:

數據是指對客觀事件進行記錄並可以鑒別的符號,是對客觀事物的性質、狀態以及相互關系等進行記載的物理符號或這些物理符號的組合。它是可識別的、抽象的符號。

它不僅指狹義上的數字,還可以是具有一定意義的文字、字母、數字元號的組合、圖形、圖像、視頻、音頻等,也是客觀事物的屬性、數量、位置及其相互關系的抽象表示。例如,「0、1、2…」、「陰、雨、下降、氣溫」、「學生的檔案記錄、貨物的運輸情況」等都是數據。數據經過加工後就成為信息。

在計算機科學中,數據是所有能輸入計算機並被計算機程序處理的符號的介質的總稱,是用於輸入電子計算機進行處理,具有一定意義的數字、字母、符號和模擬量等的通稱。計算機存儲和處理的對象十分廣泛,表示這些對象的數據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復雜。

❷ web網頁的HTML文檔屬於以下哪種結構數據

非結構化數據

❸ 什麼是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和半結構化數據

結構化數據也稱為行數據,是由二維表結構來邏輯表達和實現的數據,嚴格地遵循數據格式與長度規范,主要通過關系型資料庫進行存儲和管理。結構化數據標記是能讓網站以更好的姿態展示在搜索結果當中的方式。做了結構化數據標記,便能使網站在搜索結果中良好地展示豐富網頁摘要。

非結構化數據是數據結構不規則或不完整,沒有預定義的數據模型,不方便用資料庫二維邏輯表來表現的數據。非結構化數據其格式非常多樣,標准也是多樣性的,而且在技術上非結構化信息比結構化信息更難標准化和理解。

半結構化數據具有一定的結構性,是一種適於資料庫集成的數據模型。也就是說,適於描述包含在兩個或多個資料庫(這些資料庫含有不同模式的相似數據)中的數據。它也是一種標記服務的基礎模型,用於Web上共享信息。

(3)web中結構化數據擴展閱讀:

結構化數據的標記方式

1、使用HTML代碼標記

HTML代碼標記的方式主要有3種:微數據、微格式和RDFa。但對於一些外貿站站來說,標記是以微數據為主,少許時候也會用到微格式,視不用的頁面類型而定。

2、使用微數據標記

使用微數據標記的話,主流是使用schema進行標記。但由於頁面上有些項, schema並沒推出相應的標記代碼,從而也得仍舊使用data-vocabulary來標記, 這樣的話頁面代碼上就會出現新舊代碼並存的情況。

❹ 以下選項中什麼是結構化數據

結構化數據是HTML,XML,JSON。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結構化數據是首廳一種能讓網站以更銷洞好的姿態展示在搜索結果當中的方式,做了結構化數者斗隱據便能使網站在搜索結果中良好地展示豐富網頁摘要。搜索引擎都支持標準的結構化數據,以便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上網體驗。

❺ 初步理解一下:SOA, SOAP, Web Service, WSDL等

什麼是SOA、SOAP?

SOA到底是什麼?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的定義是面向服務的架構,就是說將軟體按照功能設計成一個個服務,這些服務用標準的方式定義介面、並通過標準的協議進行調用。 SOA所定義的介面和調用方式是獨立於編程語言和運行平台的,廣義上講SOA可以基於不同的底層技術實現,比如CORBA和Web Services。但CORBA由於過於復雜和臃腫已很少使用,所以目前所說的SOA絕大多數是基於Web Services技術實現。在Web Services的實現方式下,SOA服務的介面用XML進行定義。

在SOA架構下,軟體開發從業務流程分析開始,使用組件化業務建模的方法識別和分析各種業務模型,將各種實踐融入其中,在這個基礎上建立用例,用例直接產 生BPEL,這些BPEL則可以被融入一個服務整合框架中,其描述了各種服務的信息,從而把ESB上的各個模塊統一起來,形成一個巨大的服務倉。

將中間層再進行抽離,在中間層作一個跨技術架構的元數據和業務邏輯,使之成為跨技術架構的、可長期繼承、並不斷積累的企業業務庫和最寶貴的信息資產,也就 是面向服務的組件庫,而且這個服務組件庫也可以被其它企業復用,且不依賴於任何一種技術架構。誇張一點說,如果所有軟體企業都使用SOA架構,那麼世界軟 件業將會發生徹底的改變。顯然,這樣一個框架不是一種產品,也不僅僅是一種技術,而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SOA可能應用於兩個場景:第一種是業務互通互聯;第二種是封閉交易系統,即將元數據和業務邏輯抽離,形成可復用。舉個例子,在第一種場景中,當不同企業 之間的業務需要相互調用,這時就可能採用SOA技術;在第二種場景中,在企業內部需要將系統進行遷移時,利用SOA技術定義的原有數據和業務流程,可以很 快完成。

SOA並不是一個新事物,IT組織已經成功建立並實施SOA應用軟體很多年了,BEA、IBM、等廠商看到了它的價值,紛紛跟進。SOA的目標在於讓IT 變得更有彈性,以更快地響應業務單位的需求,實現實時企業(Real-Time Enterprise,這是Gartner為SOA描述的願景目標)。而BEA的CIO Rhonda早在2001年6月就提出要將BEA的IT基礎架構轉變為SOA,並且從對整個企業架構的控制能力、提升開發效率、加快開發速度、降低在客戶 化和人員技能的投入等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SOA是在計算環境下設計、開發、應用、管理分散的邏輯(服務)單元的一種規范。這個定義決定了SOA的廣泛性。SOA要求開發者從服務集成的角度來設計 應用軟體,即使這么做的利益不會馬上顯現。SOA要求開發者超越應用軟體來思考,並考慮復用現有的服務,或者檢查如何讓服務被重復利用。SOA鼓勵使用可 替代的技術和方法(例如消息機制),通過把服務聯系在一起而非編寫新代碼來構架應用。經過適當構架後,這種消息機制的應用允許公司僅通過調整原有服務模式 而非被迫進行大規模新的應用代碼的開發,使得在商業環境許可的時間內對變化的市場條件做出快速的響應。

SOA也不僅僅是一種開發的方法論--它還包含管理。例如,應用SOA後,管理者可以方便的管理這些搭建在服務平台上的企業應用,而不是管理單一的應用模 塊。其原理是,通過分析服務之間的相互調用,SOA使得公司管理人員方便的拿到什麼時候、什麼原因、哪些商業邏輯被執行的數據信息,這樣就幫助了企業管理 人員或應用架構師迭代地優化他們的企業業務流程、應用系統。

SOA的一個中心思想就是使得企業應用擺脫面向技術的解決方案的束縛,輕松應對企業商業服務變化、發展的需要。企業環境中單個應用程序是無法包容業務用戶 的(各種)需求的,即使是一個大型的ERP解決方案,仍然不能滿足這個需求在不斷膨脹、變化的缺口,對市場快速做出反應,商業用戶只能通過不斷開發新應 用、擴展現有應用程序來艱難的支撐其現有的業務需求。通過將注意力放在服務上,應用程序能夠集中起來提供更加豐富、目的性更強的商業流程。其結果就是,基 於SOA的企業應用系統通常會更加真實地反映出與業務模型的結合。服務是從業務流程的角度來看待技術的--這是從上向下看的。這種角度同一般的從可用技術 所驅動的商業視角是相反的。服務的優勢很清楚:它們會同業務流程結合在一起,因此能夠更加精確地表示業務模型、更好地支持業務流程。相反我們可以看到以應 用程序為中心的企業應用模型迫使業務用戶將其能力局限為應用程序的能力。

企業流程(enterprise process)是流經企業框架的空氣,它賦予業務模型里的組件以生命,並更加清晰地定義了它們之間的關系。流程定義了同業務模型進行交互操作的專門方 法。例如,會計可能是企業服務系統的一個組件--但是將發票寄給客戶卻是一個業務流程。服務被定義用來支持業務流程,因而貫穿整個流程始終的是:各種服務 組件在流程和邏輯實現過程中的裝配操作。理解業務流程是定製服務的關鍵所在。

有利於企業業務的集成傳統的應用集成方法(點對點集成、企業消息匯流排或中間件的集成(EAI)、基於業務流程的集成)都很復雜、昂貴,並且不靈活。這些集 成方法難於快速適應基於企業現代業務變化不斷產生的需求。基於面向服務架構 (SOA) 的應用開發和集成可以很好的解決其中的許多問題。

SOA 描述了一套完善的開發模式來幫助客戶端應用連接到服務上。這些模式定製了系列機制用於描述服務、通知及發現服務、與服務進行通信。

不同於傳統的應用集成方法,在 SOA 中,圍繞服務的所有模式都是以基於標準的技術實現的。大部分的通信中間件系統,如 RPC、CORBA、DCOM、EJB 和 RMI,也同樣如此。可是它們的實現都不是很完美的,在權衡交互性以及標準定製的可接受性方面總是存在問題。SOA 試圖排除這些缺陷。因為幾乎所有的通信中間件系統都有固定的處理模式,如RPC 的功能、CORBA 的對象等等。然而,服務既可以定義為功能,又可同時對外定義為對象、應用等等。這使得 SOA 可適應於任何現有系統,並使得系統在集成時不必刻意遵循任何特殊定製。

SOA 幫助企業信息系統遷移到"leave-and-layer"架構之上,這意味著在不用對現有的企業系統做修改的前提下,系統可對外提供 Web 服務介面,這是因為它們已經被可以提供 Web 服務介面的應用層做了一層封裝,所以在不用修改現有系統架構的情況下,SOA 可以將系統和應用迅速轉換為服務。SOA 不僅覆蓋來自於打包應用、定製應用和遺留系統中的信息,而且還覆蓋來自於如安全、內容管理、搜索等 IT 架構中的功能和數據。因為基於 SOA 的應用能很容易地從這些基礎服務架構中添加功能,所以基於SOA的應用能更快地應對市場變化,為使企業業務部門設計開發出新的功能應用。

Soap是什麼?

SOAP 是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簡單對象訪問協議)的縮寫。

SOAP是一個用於分布式環境的、輕量級的、基於XML進行信息交換的通信協議.

對於Soap的理解:

第一步理解:SOAP=HTTP+XML

第二步理解:SOAP把XML的使用代碼化為請求和響應參數編碼模式,並用HTTP作傳輸。

SOAP是把成熟的基於HTTP的WEB技術與XML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組合在了一起。

第三步理解:具體地講,一個SOAP實現可以簡單地看作遵循SOAP編碼規則的HTTP請求和響應。

注意:SOAP 是一個協議,與編程語言無關。實際上,許多語言已經開始支持 SOAP,如:Java,C,C++以及JavaScript。

Soap的起源?Soap解決的問題?

SOAP最初由微軟發起研究,用以解決MTS/COM資源消耗大,不夠輕巧等問題,後逐漸被IBM等巨頭接納並加入研究,現已提交W3C,成為Web Service應用傳輸標准。SOAP技術主要用於實現大量異構程序和平台之間的互操作性,從而使存在的應用能夠被廣泛的用戶所訪問。

SOAP意思是簡單對象訪問協議(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的確如它的名字一樣,SOAP是很簡單的。它是一個基於XML的協議,允許程序組件和應用程序彼此使用一種標準的Internet協 議--HTTP來通訊。SOAP是一種獨立的平台,它不依賴程序語言,它是簡單的,彈性的,很容易擴展的。目前,應用程序能夠彼此使用一種基於DCOM和 CORBA技術的遠程過程調用(RPC)來進行相互通訊,但HTTP不被設計為這個目的。RPC在Internet上應用是非常困難的,它們會出現許多兼 容性和安全性的問題,因為防火牆和代理伺服器通常都會阻斷(block)這些類型的流量。應用程序之間最好的通訊方式是通過HTTP協議,因為HTTP是 支持所有Internet瀏覽器和伺服器的。基於這個目的,SOAP協議被創建出來。

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簡單對象訪問協議是在分散或分布式的環境中交換信息的簡單的協議,是一個基於XML的協議,它包括四個部分:SOAP封裝(envelop),封裝定義 了一個描述消息中的內容是什麼,是誰發送的,誰應當接受並處理它以及如何處理它們的框架;SOAP編碼規則(encoding rules),用於表示應用程序需要使用的數據類型的實例; SOAP RPC表示(RPC representation),表示遠程過程調用和應答的協定;SOAP綁定(binding),使用底層協議交換信息。

雖然這四個部分都作為SOAP的一部分,作為一個整體定義的,但他們在功能上是相交的、彼此獨立的。特別的,信封和編碼規則是被定義在不同的XML命名空間(namespace)中,這樣使得定義更加簡單。

什麼是CXF?

Apache CXF = Celtix + XFire,Apache CXF 的前身叫 Apache CeltiXfire,現在已經正式更名為 Apache CXF 了,以下簡稱為 CXF。CXF 繼承了 Celtix 和 XFire 兩大開源項目的精華,提供了對 JAX-WS 全面的支持,並且提供了多種 Binding 、DataBinding、Transport 以及各種 Format 的支持,並且可以根據實際項目的需要,採用代碼優先(Code First)或者 WSDL 優先(WSDL First)來輕松地實現 Web Services 的發布和使用。目前它仍只是 Apache 的一個孵化項目。

Apache CXF 是一個開源的 Services 框架,CXF 幫助您利用 Frontend 編程 API 來構建和開發 Services ,像 JAX-WS 。這些 Services 可以支持多種協議,比如:SOAP、XML/HTTP、RESTful HTTP 或者 CORBA ,並且可以在多種傳輸協議上運行,比如:HTTP、JMS 或者 JBI,CXF 大大簡化了 Services 的創建,同時它繼承了 XFire 傳統,一樣可以天然地和 Spring 進行無縫集成。

CXF 包含了大量的功能特性,但是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支持 Web Services 標准:CXF 支持多種 Web Services 標准,包含 SOAP、Basic Profile、WS-Addressing、WS-Policy、WS-ReliableMessaging 和 WS-Security。

Frontends:CXF 支持多種「Frontend」編程模型,CXF 實現了 JAX-WS API (遵循 JAX-WS 2.0 TCK 版本),它也包含一個「simple frontend」允許客戶端和 EndPoint 的創建,而不需要 Annotation 註解。CXF 既支持 WSDL 優先開發,也支持從 Java 的代碼優先開發模式。

容易 使用: CXF 設計得更加直觀與容易使用。有大量簡單的 API 用來快速地構建代碼優先的 Services,各種 Maven 的插件也使集成更加容易,支持 JAX-WS API ,支持 Spring 2.0 更加簡化的 XML 配置方式,等等。

支持二進制和遺留協議:CXF 的設計是一種可插撥的架構,既可以支持 XML ,也可以支持非 XML 的類型綁定,比如:JSON 和 CORBA。

我們來利用cxf創建一個簡單的webservice吧。

首先cxf 所需要的包:更具網站說明以下的包都是必須的,但是在我的實際項目中紅色部分的包並沒有用到。

大家可更具自己需求來添加適應的包。

cxf.jar

commons-logging.jar

geronimo-activation.jar (Or the Sun equivalent)//

geronimo-annotation.jar (Or the Sun equivalent)//

geronimo-javamail.jar (Or the Sun equivalent)//

neethi.jar

jaxb-api.jar

jaxb-impl.jar

stax-api.jar//

XmlSchema.jar

wstx-asl.jar

xml-resolver.jar

分布式應用程序和瀏覽器

研究一下當前的應用程序開發,你會發現一個絕對的傾向:人們開始偏愛基於瀏覽器的瘦客戶應用程序。這當然不是因為瘦客戶能夠提供更好的用戶界面,而是因為 它能夠避免花在桌面應用程序發布上的高成本。發布桌面應用程序成本很高,一半是因為應用程序安裝和配置的問題,另一半是因為客戶和伺服器之間通信的問題。

傳統的Windows富客戶應用程序使用DCOM來與伺服器進行通信和調用遠程對象。配置好DCOM使其在一個大型的網路中正常工作將是一個極富挑戰性的 工作,同時也是許多IT工程師的噩夢。事實上,許多IT工程師寧願忍受瀏覽器所帶來的功能限制,也不願在區域網上去運行一個DCOM。在我看來,結果就是 一個發布容易,但開發難度大而且用戶界面極其受限的應用程序。極端的說,就是你花了更多的資金和時間,卻開發出從用戶看來功能更弱的應用程序。不信?問問 你的會計師對新的基於瀏覽器的會計軟體有什麼想法:絕大多數商用程序用戶希望使用更加友好的Windows用戶界面。

關於客戶端與伺服器的通信問題,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法是使用HTTP協議來通信。這是因為任何運行Web瀏覽器的機器都在使用HTTP協議。同時,當前許多防火牆也配置為只允許HTTP連接。

許多商用程序還面臨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與其他程序的互操作性。如果所有的應用程序都是使用COM或.NET語言寫的,並且都運行在Windows平台上, 那就天下太平了。然而,事實上大多數商業數據仍然在大型主機上以非關系文件(VSAM)的形式存放,並由COBOL語言編寫的大型機程序訪問。而且,目前 還有很多商用程序繼續在使用C++、Java、Visual Basic和其他各種各樣的語言編寫。現在,除了最簡單的程序之外,所有的應用程序都需要與運行在其他異構平台上的應用程序集成並進行數據交換。這樣的任 務通常都是由特殊的方法,如文件傳輸和分析,消息隊列,還有僅適用於某些情況的的API,如IBM的"高級程序到程序交流(APPC)"等來完成的。在以 前,沒有一個應用程序通信標准,是獨立於平台、組建模型和編程語言的。只有通過Web Service,客戶端和伺服器才能夠自由的用HTTP進行通信,不論兩個程序的平台和編程語言是什麼。

什麼是WebService?

Web services是建立可互操作的分布式應用程序的新平台。作為一個Windows程序員,你可能已經用COM或DCOM建立過基於組件的分布式應用程序。COM是一個非常好的組件技術,但是我們也很容易舉出COM並不能滿足要求的情況。

Web service平台是一套標准,它定義了應用程序如何在Web上實現互操作性。你可以用任何你喜歡的語言,在任何你喜歡的平台上寫Web service ,只要我們可以通過Web service標准對這些服務進行查詢和訪問。

Web service平台需要一套協議來實現分布式應用程序的創建。任何平台都有它的數據表示方法和類型系統。要實現互操作性,Web service平台必須提供一套標準的類型系統,用於溝通不同平台、編程語言和組件模型中的不同類型系統。在傳統的分布式系統中,基於界面 (interface)的平台提供了一些方法來描述界面、方法和參數(譯註:如COM和COBAR中的IDL語言)。同樣的,Web service平台也必須提供一種標准來描述Web service,讓客戶可以得到足夠的信息來調用這個Web service。最後,我們還必須有一種方法來對這個Web service進行遠程調用。這種方法實際是一種遠程過程調用協議(RPC)。為了達到互操作性,這種RPC協議還必須與平台和編程語言無關。

Web Service 是一種新的web應用程序分支,他們是自包含、自描述、模塊化的應用,可以發布、定位、通過web調用。Web Service可以執行從簡單的請求到復雜商務處理的任何功能。一旦部署以後,其他Web Service應用程序可以發現並調用它部署的服務。

Web Service是一種應用程序,它可以使用標準的互聯網協議,像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和XML,將功能綱領性地體現在互聯網和企業內部網上。可將Web服務視作Web上的組件編程。

1 歷史

web廣泛用到的技術:

◆TCP/IP:通用網路協議,被各種設備使用

◆HTML:通用用戶界面,可以使用HTML標簽顯示數據

◆Java:寫一次可以在任何地方運行的通用編程語言

◆XML :通用數據表達語言,在web上傳送機構化數據的容易方法

他們的特點是其開放性,跨平台性,開放性正是Web services的基礎。

2 Web發展的趨勢

內容更動態化

◆帶寬Bandwidth更便宜,易於獲得

◆存儲器Storage更便宜,更易獲得

◆普遍式計算變得更加重要:大量的設備,例如行動電話,頁面,電腦,pc,已經在Internet上變得普遍,平台變得更多元化,象XML這樣的跨平台技術變得更重要

3 Web Services扮演什麼角色?

上述的這些趨勢意味著,更加智能的處理,操作和匯總內容變得十分重要。讓我們看看按照Web services角度所預示的四個趨勢:

◆內容更加動態:一個web service必須能合並從多個不同源來的內容,可以包括股票,天氣,新聞等,在傳統環境中的內容,如存貨水平,購物訂單或者目錄信息等,都從後端系統而來

◆帶寬更加便宜:web services可以分發各種類型的內容(音頻,視頻流等)

◆存儲更便宜: web services必須能聰明地處理大量數據,意味著要使用資料庫,LDAP目錄,緩沖,和負載平衡軟體等技術保持可擴展能力

◆普遍式計算更重要:web services不能要求客戶使用某一版本的windows的傳統瀏覽器,必須支持各種設備,平台,瀏覽器類型,各種內容類型。

4 兩種重要技術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Web services要使用兩種技術:

◆XML XML是在web上傳送結構化數據的偉大方式,Web services要以一種可靠的自動的方式操作數據,HTML不會滿足要求,而XML可以使web services十分方便的處理數據,它的內容與表示的分離十分理想

◆SOAP SOAP使用XML消息調用遠程方法,這樣web services可以通過HTTP協議的post和get方法與遠程機器交互,而且,SOAP更加健壯和靈活易用。

其他象UDDI和WSDL技術與XML和SOAP技術緊密結合用於服務發現。</SPAN>

組成Web service平台的這三個技術。

XML和XSD

可擴展的標記語言(XML)是Web service平台中表示數據的基本格式。除了易於建立和易於分析外,XML主要的優點在於它既是平台無關的,又是廠商無關的。無關性是比技術優越性更重要的:軟體廠商是不會選擇一個由競爭對手所發明的技術的。

XML解決了數據表示的問題,但它沒有定義一套標準的數據類型,更沒有說怎麼去擴展這套數據類型。例如,整形數到底代表什麼?16位,32位,還是 64位?這些細節對實現互操作性都是很重要的。W3C制定的XML Schema(XSD)就是專門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套標准。它定義了一套標準的數據類型,並給出了一種語言來擴展這套數據類型。Web service平台就是用XSD來作為其數據類型系統的。當你用某種語言(如VB.NET或C#)來構造一個Web service時,為了符合Web service標准,所有你使用的數據類型都必須被轉換為XSD類型。你用的工具可能已經自動幫你完成了這個轉換,但你很可能會根據你的需要修改一下轉換 過程。

WSDL

你會怎樣向別人介紹你的Web service有什麼功能,以及每個函數調用時的參數呢?你可能會自己寫一套文檔,你甚至可能會口頭上告訴需要使用你的Web service的人。這些非正式的方法至少都有一個嚴重的問題:當程序員坐到電腦前,想要使用你的Web service的時候,他們的工具(如Visual Studio)無法給他們提供任何幫助,因為這些工具根本就不了解你的Web service。解決方法是:用機器能閱讀的方式提供一個正式的描述文檔。Web service描述語言(WSDL)就是這樣一個基於XML的語言,用於描述Web service及其函數、參數和返回值。因為是基於XML的,所以WSDL既是機器可閱讀的,又是人可閱讀的,這將是一個很大的好處。一些最新的開發工具 既能根據你的Web service生成WSDL文檔,又能導入WSDL文檔,生成調用相應Web service的代碼。

❻ 什麼是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和半結構化數據

相對於結構化數據(即行數據,存儲在資料庫里,可以用二維表結構來邏輯表達實現的數據)而言,不方便用資料庫二維邏輯表來表現的數據即稱為非結構化數據,包括所有格式的辦公文檔、文本、圖片、XML、HTML、各類報表、圖像和音頻/視頻信息等等。
欄位可根據需要擴充,即欄位數目不定,可稱為半結構化數據,例如Exchange存儲的數據。
非結構化資料庫

在信息社會,信息可以劃分為兩大類。一類信息能夠用數據或統一的結構加以表示,我們稱之為結構化數據,如數字、符號;而另一類信息無法用數字或統一的結構表示,如文本、圖像、聲音、網頁等,我們稱之為非結構化數據。結構化數據屬於非結構化數據,是非結構化數據的特例

數據清洗從名字上也看的出就是把「臟」的「洗掉」。因為數據倉庫中的數據是面向某一主題的數據的集合,這些數據從多個業務系統中抽取而來而且包含歷史數據,這樣就避免不了有的數據是錯誤數據、有的數據相互之桐游殲間有沖突,這些錯誤的或有沖突的數據顯然是我們不想要的,稱為「臟數據」。我們要按照一定的規則把「臟數據」「洗掉」,這就是數據清洗.而數據清洗的任務是過濾那些不符合要求的數據,將過濾的結果交給業務主管部門,確認是否過濾掉還是由業務單位修正之後再進行抽取。不符合要求的數據主要是有不完整的數據、錯誤的數據、重復的數據三大類。

(1)不完整的數據
這一類數據主要是一些應該有的信息缺失,如供應商的名稱、分公司的名稱、客戶的區域信息缺失、業務系統中主表與明細表不能匹配等。對於這一類數據過濾出來,按缺失的內容分別寫入不同Excel文件向客戶提交,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補全。補全後才寫入數據倉庫。
(2)錯誤的數據
這一類錯誤產生的原因是業務系統不夠健全,在接收輸入後沒有進行判斷直接寫入後台資料庫造成的,比如數值數據輸成全形數字字元、字元串數據後面有一個回車操作、日期格式不正確、日期越界等。這一類數據也要分類,對於類似於全形字元、數據前後有不可見字局沖符的問題,只能通過寫SQL語句的方式找出來,然後要求客戶在業務系統修正之後抽取。日期格式不正確的或者是日期越界的這一類錯誤會導致ETL運行失敗,這一類錯誤需要去業務系統資料庫用SQL的方式挑出來,交給業務主管部門要求限期修正,修正之後再抽取。
(3)重復的數據
對於這一類數據——特別是維表中會出現這種情況——將重復數據記錄的所有欄位導出來,讓客戶確認並整理。
數據清洗是一個反復的過程,不可能在幾天內完成,只有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於是否過濾,是否修正一般要求客戶確認,對於過濾掉的數據,寫入Excel文件或者將過濾數據寫入數據表,在ETL開發的初期可以每天向業務單位發送過濾數據的郵件,促使他們盡快地修正錯誤,同時也可以做為將來驗證數據的依據。數據清洗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有用的數據過濾掉,對於每個過濾規則認真進行驗證,並要用戶確認。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Internet和Intranet技術的飛快發展,使得非結構化數據的數量日趨增大。這時,主要用於管理結構化數據的關系資料庫的局限性暴露地越來越明顯。因而,資料庫技術相應地進入了「後關系資料庫時代」,發展進入基於網路應用的非結構化資料庫時代。所謂非結構化資料庫,是指資料庫的變長紀錄由若干不可重復和可重復的欄位組成,而每個欄位又可由若干不可重復和可重復的子欄位組成。簡單地說,非結構化資料庫就是欄位可變的資料庫。

我國非結構化資料庫以北京國信貝斯(iBase)軟體有限公司的iBase資料庫為代表。IBase資料庫是一種面向最終用戶的非結構化資料庫,在處理非結構化信息、全文信息、多媒體信息和海量信息等領域以及Internet/Intranet應用上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在非結構化數據的管理和全文檢索方面獲得突破。它主要有以下幾個優點:

(1)Internet應用中,存在大量的復雜數據類型,iBase通過其外部文件數據類型,可以管理磨遲各種文檔信息、多媒體信息,並且對於各種具有檢索意義的文檔信息資源,如HTML、DOC、RTF、TXT等還提供了強大的全文檢索能力。

(2)它採用子欄位、多值欄位以及變長欄位的機制,允許創建許多不同類型的非結構化的或任意格式的欄位,從而突破了關系資料庫非常嚴格的表結構,使得非結構化數據得以存儲和管理。

(3)iBase將非結構化和結構化數據都定義為資源,使得非結構資料庫的基本元素就是資源本身,而資料庫中的資源可以同時包含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信息。所以,非結構化資料庫能夠存儲和管理各種各樣的非結構化數據,實現了資料庫系統數據管理到內容管理的轉化。

(4)iBase採用了面向對象的基石,將企業業務數據和商業邏輯緊密結合在一起,特別適合於表達復雜的數據對象和多媒體對象。

(5)iBase是適應Internet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資料庫,它基於Web是一個廣域網的海量資料庫的思想,提供一個網上資源管理系統iBase Web,將網路伺服器(WebServer)和資料庫伺服器(Database Server)直接集成為一個整體,使資料庫系統和資料庫技術成為Web的一個重要有機組成部分,突破了資料庫僅充當Web體系後台角色的局限,實現資料庫和Web的有機無縫組合,從而為在Internet/Intranet上進行信息管理乃至開展電子商務應用開辟了更為廣闊的領域。

(6)iBase全面兼容各種大中小型的資料庫,對傳統關系資料庫,如Oracle、Sybase、SQLServer、DB2、Informix等提供導入和鏈接的支持能力。

通過從上面的分析後我們可以預言,隨著網路技術和網路應用技術的飛快發展,完全基於Internet應用的非結構化資料庫將成為繼層次資料庫、網狀資料庫和關系資料庫之後的又一重點、熱點技術

❼ web3.0概念是什麼意思

Web3.0一詞包含多層含義,用來概括互聯網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同的方向和特徵,包括將互聯網本身轉化為一個泛型資料庫;跨瀏覽器、超瀏覽器的內容投遞和請求機制;人工智慧技術的運用;語義網;地理映射網;運用3D技術搭建的網站甚至虛擬世界或網路公國等。

技術介紹如下:

web3.0都會回應現實中的某一項技術的普及和大熱。而當上面種種都實現的那一刻,web3.0也就實現源猛了自身的完備,到那時也許我們就該討論4.0的時代何去何從了!

4、向3D進化。

另一條可能的道路是Web3D聯盟擁護的3D化構想,包括將整個網路轉化為一系列3D空雹拿橋間,採用第二人敏配生啟發的概念。同時也提供新的方式在3D共享空間連接和協同。



❽ 什麼是結構化數據

結構化數據(有時稱為關系數據)是遵循某種嚴格架構的數據,因此所有數據都具有相同的欄位或屬性。共享架構允許使用SQL(結構化查詢語言)等查詢語言輕松搜索此類數據。此功能使此數據樣式非常適合CRM系統、預留和庫存管理等應用程序。
結構化數據通常存儲在具有行和列的資料庫表中,其中鍵列指示表中的一行與另一個表的另一行中的數據之間的關系。
結構化數據很簡單,易於輸入,查詢和分析。所有數據都遵循相同的格式。但強制採用一致的結構也意味著數據演變會更加困難,因為必須更新每個記錄才能符合新的結構。
一個結構化數據的具體例子
業務分析師希望實現商業智能,以計算庫存管道和查看銷售數據,為了執行這些操作,需要將多個月的數據聚合在一起,然後進行查詢。由於需要聚合類似數據。因此必須對這些數據進行結構化處理,以便將一個月的數據與下個月的進行比較。

❾ 什麼是構成Web的五大要素

分類: 電腦/網路 >> 互聯網
解析:

Web(World Wide Web、萬維網)技術是電子商務的核心技術。Web的思想可追溯到Tim Berners-Lee於1989年3月在CERN (Centre European pour la Recherche Nucleaire,或稱European Laboratory for Particle Physics、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寫的一個關於信息管理的項目建議書(Information Management: A Proposal)。該建議書提出了分布式超文本系統的設想,旨在將CERN已高和知有的幾個信息伺服器一體化,並提供一個簡單的用戶界面來存取各種形式的信息。1990年Web瀏覽器和Web伺服器使用面向對象技術相繼在CERN實現。Berners-Lee 和他的合作夥伴成功引入了構成Web體系結構的基本元素:Web伺服器、Web瀏覽器、瀏覽器與伺服器之間的通信協議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傳輸協議)、寫Web文檔的語言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標記語言)、以及用來標識Web上資源的URL(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 、統一資源定位器)。1993年,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國家超級計算應用中心NCSA (National Center for Superputing Applications)的Marc Andreesen及其合作者發布了稱為Mosaic的瀏覽器,這是第一個較健壯的易用的瀏覽器,它具有友善的圖形用戶界面。從此,Web迅速成長為全球范圍內的信息寶庫。1994 年,W3 聯盟在Tim Berners-Lee的領導下成立,該組織通過制定技術規范與提供參考軟體來發展Web的技術標准並促進Web產品之間的互操作性。

URL(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 、統一資源定位器)用來唯一標識Web上的資源,包括Web 頁面、圖象文件(如gif 格式文件和jpeg格式文件)、音頻文件(如au格式)、視頻文件 (如mpeg格式文件)。URL的格式為:協議主機名<:埠號>/棚高標識符(例如 seu.e:80/indexl )。協議可以是HTTP、HTTPS(安全的超文本傳輸協議)、FTP;主機名用來標識被請求的伺服器;埠通常為不同協議保留,例如FTP和HTTP守護進程偵聽不同的埠,FTP預設的埠號為21,HTTP預設的埠號為80;標識符說明被請求的是什麼,可以是文件名(含路徑)或一個應用關鍵字 (如/cgi-bin/和/servlet/)加上一些信息(如一個腳本的名字和servlet的名字)。例如,用戶鍵入URL格式的地址(例如seu.e:80/indexl);瀏覽器請求主機seu.e 在80埠提供的HTTP服務,並要求取得該伺服器上的indexl文件;伺服器接受請求,取得該文件;伺服器把文件返回瀏覽器,並告訴瀏覽器這是一個HTML文件;瀏覽器在顯示器上顯示這個頁面。在瀏覽器和web伺服器之間使用的協議是HTTP。

HTTP(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是用來在互連網上傳輸文檔的協議,它是Web上最常用也是最戚消重要的協議,也是Web伺服器和Web客戶(如瀏覽器)之間傳輸Web頁面的基礎。HTTP是建立在TCP/IP之上的應用協議,但並不是面向連接的,而是一種請求/應答(Request/Response)式協議。瀏覽器通常通過HTTP向Web伺服器發送一個HTTP請求,其中包括一個方法、可能的幾個頭、一個體。常用的方法類型包括:GET(請求一個網頁)、POST(傳送一個表單中的信息)、PUT(存入這個信息、類似於FTP中的PUT)和DELETE(刪除這個信息)。Web伺服器接受到HTTP請求之後,執行客戶所請求的服務,生成一個HTTP應答返回給客戶。HTTP應答有一個狀態行、可能的幾個頭、一個體。在頭中可以定義返迴文檔的內容類型(MIME類型)、Cache控制、失效時間。MIME類型包括:「text/」(HTML文本)、「image/jpeg」(JPEG圖)、「audio/ra」(RealAudio文件)。HTTP本身也在不斷完善和發展,目前,常用的是HTTP1.1,它更好地利用TCP的特性,對HTTP1.0作了改進。

HTML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標記語言)是Web誕生與發展的要素之一,它旨在使得Web頁面能顯示在任何HTML使能的瀏覽器中,而與連網的機器平台無關。HTML並不是一個程序設計語言,而是一個標記語言,它所提供的標記是由SGML(Standard 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標準的通用標記語言)定義的。SGML是ISO(國際標准化組織)在1986年推出的一個用來創建標記語言的語言標准,它源自IBM早在1969年開發的GML(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該語言的名稱也正好包含了三位創始人姓字的第一個字母,他們分別是Charles F. Goldfarb, Edward Mosher,Raymond Lorie。SGML是一種元語言,即用來定義標記語言的語言,它提供了一種將數據內容與顯示分離開來的數據表示方法,使得數據獨立於機器平台和處理程序。這些特性促使Tim Berners-Lee 採用SGML來創建稱之為HTML的標記語言。1993年形成HTML 1.0,以後不斷完善,HTML 4.0發表於1997年。特別需要指出的是HTML提供的鏈接機制是Web的本質特性之一。但是,HTML更多的關注Web瀏覽器如何在頁面上安排文本、圖象和按鈕等,過多地考慮外觀使其缺乏對結構化數據的表示能力。另外,HTML中有限的標記不能滿足很多Web應用的需要,如基於Web的大型出版系統和新一代的電子商務,而為各種應用需要不斷地往HTML中增加標記顯然不是最終的解決方法,究其原因是HTML缺乏可擴展性。解決方案應該是簡化SGML使之能應用到Web上。為此,從1996年開始,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的一個工作組在Jon Bosak的領導下致力於設計一個超越HTML能力范圍的新語言,這個語言後來被命名為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擴展標記語言)。1998年2月,W3C發布了XML 1.0作為其推薦標准。現在,W3C已經用XML設計出一個與HTML4.01功能等價的語言,稱為XHTML1.0 (Extensible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Web客戶通常指的是Web瀏覽器,如Netscape Navigator和Microsoft Inter Explorer。這種瀏覽器能理解多種協議,如HTTP、HTTPS、FTP;也能理解多種文檔格式,如text、HTML、JPEG(一種圖象文件格式)、XML(有的尚未支持);也具備根據對象類型調用外部應用的功能。需要指出的是HTML文檔中的鏈接在Web瀏覽器中通常以帶下劃線的方式顯示,用戶點擊某個鏈接就能瀏覽到所鏈接的Web資源,這也是Web的魅力所在。

Web伺服器(或稱HTTP伺服器)提供HTTP服務。本來Web伺服器只提供「靜態」內容,即返回在URL里指定的文件的內容,一般具備將URL名映射到文件名的功能,並能實施某種安全策略。現在,可採用CGI(通用網關介面)技術或Java Servlet技術從一個運行的程序里得出「動態」內容,可以採用應用關鍵字(如/cgi-bin/和/servlet/)來組織腳本文件和Servlet文件,而且現在的Web伺服器通常還具備連接資料庫的功能,這些形成了Web應用的出現。通常,一個Web伺服器還提供其它服務,如FTP服務。有的還可作為代理伺服器。一個代理伺服器是一個可以從別的伺服器上為它的客戶取文件的伺服器。代理伺服器可以通過緩存應答(頁面)使得響應時間更快,也可以降低網路流量,對外能隱藏內部網信息。

總之,URL、HTTP、HTML(以及XML)、Web伺服器和Web瀏覽器是構成Web的五大要素。Web的本質內涵是一個建立在Inter基礎上的網路化超文本信息傳遞系統,而Web的外延是不斷擴展的信息空間。Web的基本技術在於對Web資源的標識機制(如URL)、應用協議(如HTTP和HTTPS)、數據格式(如HTML和XML)。這些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同時新的技術不斷涌現,因此Web的發展前景不可 *** 。

❿ web伺服器工作原理

Step1:用戶在地址欄輸入一個網址,然後點擊回車鍵;
Step2:瀏覽器與伺服器建立TCP連接;
Step3:瀏覽器將用戶的事件按照HTTP協議要求的格式打包成數據包,這個過程的本質就是在待發送緩沖區中有這一段HTTP協議格式的位元組流;
Step4:瀏覽器確認伺服器可寫,將該數據包推入Internet中,最終,該包被遞交到服務端;
Step5:伺服器在接收到該數據包後,以同樣的格式進行解析,獲取客戶端的意圖;
Step6:在獲取了客戶端的意圖之後,伺服器進行分類處理,或是提供某一文件,或是處理相關數據;
Step7:將處理結果裝入緩沖區,或者文檔,或是其他內容;
Step8:伺服器將按照HTTP協議格式,將Step7中的數據進行打包;
Step9:伺服器確定對端可寫,將數據包推入Internet,該包經過網路處理,最終返回至客戶端;
Step10:客戶端拿到包之後,以HTTP協議格式進行解包,然後解析數據;
Step11:客戶端處理相關數據,並且展示在頁面之上。

以上這11步,就是web伺服器最基本的工作原理。通過梳理,我們不難發現,這就是一個簡單的網路通信過程。換句話說,就是一個簡單的發送數據、接受數據、處理數據的過程。更高級的web伺服器,無非也就是將上述的三個基礎內容劃分得更加詳細一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