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web服務採用的結構是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web服務採用的結構是

發布時間: 2023-05-12 17:49:30

『壹』 什麼是WEB伺服器

分類: 電腦/網路 >> 互聯網
解析:

WEB伺服器也稱為WWW(WORLD WIDE WEB)伺服器,主要功能是提供網上信息瀏覽服 務。

(1)應用層使用HTTP協議。

(2)HTML文檔格式。

(3)瀏覽器統一資源定位器(URL)。

WWW代表萬維網的意思

WWW 是 Inter 的多媒體信息查詢工具,是 Inter 上近年才發展起來的服務,也是發展最快和目前用的最廣泛的服務。正是因為有了WWW工具,才使得近年來 Inter 迅速發展,且用戶數量飛速增長。

1、WWW簡介

WWW 是 World Wide Web (環球信息網)的縮寫,也可以簡稱為 Web,中文名字為「萬維網」。它起源於1989年3月,由歐洲量子物理實驗室 CERN(the European Laboratory for Particle Physics)所發展出來的主從結構分布式超媒體系統。通過萬維網,人們只要通過使用簡單的方法,就可以很迅速方便地取得豐富的信息資料。 由於用戶在通過 Web 瀏覽器訪問信息資源的過程中,無需再關心一些技術性的細節,而且界面非常友好,因而 Web 在Inter 上一推出就受到了熱烈的歡迎,走紅全球,並迅速得到了爆炸性的發展。

2、WWW的發展和特點

長期以來,人們只是通過傳統的媒體(如電視、報紙、雜志和廣播等)神襲獲得信息。但隨著計算機網路的發展,人們想要獲取信息,已不再滿足於傳統媒體那種單方面傳輸和獲取的方式,而希望有一種主觀的選擇性。現在,網路上提供各種類別的資料庫系統,如文獻期刊、產業信息、氣象信息、論文檢索等等。由於計算機網路的發展,信息的獲取變得非常及時、迅速和便捷。

到了1993年,WWW 的技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它解決了鬧瞎兄遠程信息服務中的文字顯示、數據連接以及圖像傳遞的問題,使得 WWW 成為 Inter 上最為流行的信息傳播方式。 現在,Web 伺服器成為 Inter 上最大的計算機群,Web 文檔之多、鏈接的網路之廣,令人難以想像。可以說,Web 為 Inter 的普及邁出了開創性的一步,是近年來 Inter 上取得的最激動人心的成就。

WWW 採用的是客戶/伺服器結構,其作用是整理和儲存各種WWW資源,並響液襲應客戶端軟體的請求,把客戶所需的資源傳送到 Windows 95(或Windows98)、Windows NT、UNIX 或 Linux 等平台上。

什麼叫做IIS服務

IIS(Inter Information Server)作為當今流行的Web伺服器之一,提供了強大的Inter和Intra服務功能,如何加強IIS的安全機制,建立一個高安全性能的Web伺服器,已成為IIS設置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

『貳』 Web標準的三層結構是什麼

瀏覽器,WEB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

『叄』 www採用什麼體系結構目前的web伺服器提供哪些功能

目前常用的Web伺服器有IIS和Apache等;其中IIS可能是最容易懂的。Web伺服器嘛主要就提供網站服務功能了哈,如用戶登陸、在線支付、等等。採用的B/S架構。

『肆』 什麼是web服務體系結構web服務體系結構具有哪些特徵

Web Services體系結構是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OOAD)的一種合理發展(logical evolution),同時也是電子商務解決方案中,面向體系結構、設計、實現與部署而採用的組件化的合理發展(logical evolution of components geared towards the architecture,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deployment of e-business solutions)。這兩種方式在復雜的大型系統中經受住了考驗。和面向對象系統一樣,封裝、消息傳遞、動態綁定、服務描述和查詢也是Web Services中的基本概念,而且,Web Services另外一個基本概念就是:所有東西都是服務,這些服務發布一個API供網路中的其他服務使用,並且封裝了實現細節。
具體見:
http://blog.chinaunix.net/uid-714081-id-2678597.html

『伍』 webservice 原理是什麼

它是一種構建應用程序的普遍模型,可以在任何支持網路通信的操作系統中實施運行;它是一種新的web應用程序分支,是自包含、自描述、模塊 化的應用,可以發布、定位、通過web調用。Web Service是一個應用組件,它邏輯性的為其他應用程序提供數據與服務.各應用程序通過網路協議和規定的一些標准數據格式(Http,XML,Soap)來訪問Web Service,通過Web Service內部執行得到所需結果.Web Service可以執行從簡單的請求到復雜商務處理的任何功能。一旦部署以後,其他Web Service應用程序可以發現並調用它部署的服務.
PS:簡單的說
Webservices 就是一個應用程序,它向外界暴露出一個能夠通過Web進行調用的API。這就是說,你能夠用編程的方法通過Web來調用這個應用程序。我們把調用這個Webservices 的應用程序叫做客戶
在構建和使用Web Service時,主要用到以下幾個關鍵的技術和規則:
Http傳輸信道
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描述數據的標准方法.
SOAP( 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表示信息交換的協議.
WSDL( 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 ):Web服務描述語言.
UDDI(Universal Description, Discovery and Integration):通用描述、發現與集成,它是 一種獨立於平台的,基於XML語言的用於在互聯網上描述商務的協議

『陸』 Web資料庫的層次體系

當前,Internet/Intranet技術發展異常迅速,越來越多的資料庫應用軟體運行在Internet/Intranet環境下。在此之前,資料庫應用系統的發展經歷了單機結構、集中式結構、客戶機/伺服器(C/S)結構之後,隨著Internet的普及,又出現了瀏覽器/伺服器(B/S)結構與多層結構。在構造一個應用系統時,首先考慮的是系統的體系結構,採用哪種結構取決於系統的網路環境、應用需求等因素。
客戶機/伺服器結構
1.二層C/S結構
二層C/S結構是當前非常流行的資料庫系統結構,在這種結構中,客戶機提出請求,伺服器對客戶機的服務請求做出回答。它把界面和數據處理操作分開在前端(客戶端)和後端(伺服器端),這個主要特點使得C/S系統的工作速度主要取決於進行大量數據操作的伺服器,而不是前端的硬體設備;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對網路傳輸速度的要求,因為只須客戶端把服務請求發送給資料庫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只把服務結果傳回前端。
在設計時,對數據可能有如下不同的處理形式。
(1)在處理時,客戶機先向伺服器索取數據,然後釋放資料庫,即客戶機發出的是文件請求,在客戶機端處理數據,最後將結果送回伺服器。這種處理方式的缺點很明顯:所有的應用處理都在客戶端完成,這就要求客戶端的計算機必須有足夠的能力,以便執行需要的任何程序。更為糟糕的是,由於所有的處理均在客戶端完成,每次運行時都要將文件整體傳送到客戶端,然後才能執行。如:Student表中有30 000條記錄,客戶端發出命令: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no='200101'
這條命令將要求伺服器將Student表中的所有記錄傳送到客戶端,然後在客戶端執行查詢,結果只用到一條記錄;如果查詢的記錄不存在,網路傳輸的數據實際上是無 用的。如此大的數據傳輸量是不可想像的。因此,人們提出了在伺服器中能夠執行部分代碼的客戶機/伺服器結構。
(2)在處理時,客戶機接受用戶要求,並發給伺服器;在伺服器端處理用戶要求,最後將結果傳回客戶機顯示或列印。這種處理方式網路通信量較小。客戶機向伺服器發出的是處理請求,而不是文件請求,處理請求中的代碼在伺服器端執行後向客戶機傳送處理後的結果。
這樣,為了特定任務,客戶機上的程序和伺服器上的程序協同工作:客戶機端的代碼用於完成用戶的輸入輸出及數據的檢查,而伺服器端的代碼完成對資料庫的操作。
客戶機/伺服器結構的另一個主要特點在於軟體、硬體平台的無關性。資料庫伺服器上的資料庫管理系統集中負責管理數據,它向客戶端提供一個開放的使用環境,客戶端通過資料庫介面,如ODBC(開放資料庫連接)和SQL語言訪問資料庫,也就是說,不管客戶端採用什麼樣的硬體和軟體,它只要能夠通過網路和資料庫介面程序連接到伺服器,就可對資料庫進行訪問。
在客戶機/伺服器結構中,常把客戶機稱為前台,而把伺服器端稱為後台。前台應用程序的功能包括用戶界面、接收用戶數據、處理應用邏輯、向後台發出請求、同時接收後台返回的結果,最後再將返回的結果按一定的格式或方式顯示給用戶。而後台伺服器則負責共享外部設備、存取共享數據、響應前台客戶端的請求並回送結果等工作。前台的應用程序和數據一般是用戶專用的,而後台的數據和代碼是所有用戶可以共享的。
由於資料庫伺服器不僅要管理共享數據,保證數據的完整性,還要執行一部分代碼,完成客戶端的一些處理請求,所以對用於伺服器的計算機提出較高的要求。最好要採用一台專用的伺服器,有較快的處理速度,有大容量的硬碟和內存,支持磁帶等大容量的存儲設備。
上面講的客戶機/伺服器結構將應用分在了客戶機、伺服器兩級,稱其為兩層客戶機/ 伺服器結構。總之,兩層C/S結構的基本工作方式是客戶程序向資料庫伺服器發送SQL請求,伺服器返回數據或結果。
這種C/S結構有兩種實現方式,一種是客戶來完成表示部分和應用邏輯部分,而伺服器完成數據訪問部分,這種情況是以客戶為中心的,適用於應用相對簡單、數據訪問量不是很大的情況。另一種是以伺服器為中心的,把一些重要的應用邏輯部分放到伺服器上,這樣可充分利用伺服器的計算能力,減少網路上需要傳送的數據。通常以存儲過程和觸發器的形式出現,但存儲過程都依賴於特定資料庫,不同資料庫之間很難移植,而三層C/S結構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注意:觸發器(trigger)是資料庫系統中,一個在插入、刪除、修改操作之後運行的記錄級事件代碼。不同的事件可以對應不同的動作。通常有3種類型的觸發器:INSERT觸發器、DELETE觸發器和UPDATE觸發器。
2.三層C/S結構
由於兩層結構的客戶機/伺服器系統本身固有的缺陷,使得它不能應用於一些大型、結構較為復雜的系統中,故出現了3層結構的客戶機/伺服器系統,將兩層結構中伺服器部分和客戶端部分的應用單獨劃分出來,即採用「客戶機—應用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結構(如圖1-8所示)。典型的資料庫應用可分為三部分:表示部分、應用邏輯(商業邏輯)部分和數據訪問部分,三層結構便是對應於這三部分。
其中,應用伺服器和資料庫伺服器可位於同一主機,也可位於不同主機。客戶機是應用的用戶介面部分,負責用戶與應用程序的交互,運行在客戶機端的軟體也稱為表示層軟體。應用伺服器存放業務邏輯層(也稱為功能層)軟體,是應用邏輯處理的核心,實現具體業務。它能響應客戶機請求,完成業務處理或復雜計算。若有資料庫訪問任務時,應用伺服器層可根據客戶機的要求向資料庫伺服器發送SQL指令。應用邏輯變得復雜或增加新的應用時,可增加新的應用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便是用來執行功能層送來的SQL指令,完成數據的存儲、訪問和完整性約束等。操作完成後再通過應用伺服器向客戶機返回操作結果。
瀏覽器/伺服器結構
隨著Internet技術和Web技術的廣泛應用,C/S結構已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因為在典型C/S體系中,通常為客戶安裝前端應用程序的做法已不再現實,並且限制客戶端工作環境只能基於Windows、Macintosh或UNIX等操作系統也不切實際。於是基於瀏覽器/伺服器結構(Browser/Server)的系統應運而生。
採用B/S結構後,在客戶端只需安裝一個通用的瀏覽器即可,不再受具體操作系統和硬體的制約,實現了跨平台的應用。
基於B/S結構的典型應用通常採用三層結構:「瀏覽器—Web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B/S模式的工作原理是:通過瀏覽器以超文本的形式向Web伺服器提出訪問資料庫的請求,Web伺服器接受客戶請求後,激活對應的CGI程序將超文本HTML語言轉化為SQL語法,將這個請求交給資料庫,資料庫伺服器得到請求後,進行數據處理,然後將處理結果集返回給CGI程序。CGI再將結果轉化為HTML,並由Web伺服器轉發給請求方的瀏覽器,如圖1-9所示。
在B/S模式中,客戶端的標准配置是瀏覽器,如IE;業務功能處理由獨立的應用伺服器處理,Web伺服器成為應用處理的標准配置;數據處理仍然由資料庫伺服器處理。
從本質上講,B/S結構與傳統的C/S結構都是以同一種請求和應答方式來執行應用的,區別主要在於:C/S是一種兩層或三層結構模式,其客戶端集中了大量應用軟體,而B/S是一種基於超鏈接(HyperLink)、HTML、Java的三級或多級C/S結構,客戶端僅需單一的瀏覽器軟體,是一種全新的體系結構,解決了跨平台問題。到目前,這兩種結構在不同方面都有著廣泛的應用。雖然C/S結構在Internet環境下明顯不如B/S結構具有優勢,但它在區域網環境下仍具有優勢。
Internet/Intranet信息系統的多層體系結構
多層結構應用軟體與傳統的兩層結構應用軟體相比,有可伸縮性好、可管理性強、安全性高、軟體重用性好等諸多優點,如何在Internet/Intranet環境下構建應用軟體體系結構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也是現今軟體體系研究的一個新熱點。
目前各種技術層出不窮,如最初的靜態HTML頁面、簡單的CGI網關程序、Java Applet程序,現在的ASP等Web資料庫技術,還有動態的Java在線游戲及PHP技術等。
實際上,多層的概念是由Sun公司提出來的。Sun公司提出的多層應用體系包括4層:客戶層、頂端Web服務層、應用服務層和資料庫層。其中頂端Web服務層是Sun公司多層體系結構中非常重要的一層,它主要起代理和緩存的作用。頂端Web伺服器的作用是緩存本地各客戶機經常使用的Java Applet程序和靜態數據,通常被放置在客戶機所在的區域網內,起到一個Java Applet主機(向Web瀏覽器傳送Java Applet程序的計算機)和訪問其他服務的代理作用。與普通代理伺服器的作用相同。構建多層結構應用軟體時,選用Java平台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它跨越各應用平台。總之,在Java平台上構建多層應用軟體體系代表著今後Internet/Intranet應用的趨勢。

『柒』 web伺服器的組成

伺服器分塔式、機架式和刀片式這三種結構來劃分伺服器,伺服器的外形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劃分呢?主要原因就是具體的應用環境不同,塔式伺服器長得跟我們平時用的台式機一樣,佔用空間比較大,一般是一些小型企業自己使用自己維護;而機架式伺服器長得就像卧著的台式機,可以一台一台的放到固定機架上,因此而得名,它可以拿去專業的伺服器託管提供商那裡進行託管,這樣每年只需支付一定的託管費,就免去了自己管理伺服器的諸多不便;而刀片伺服器是近幾年才比較流行的一種伺服器架構,它非常薄,可以一片一片的疊放在機櫃上,通過群集技術進行協同運算,能夠處理大量的任務,特別適合分布式服務,如作為WEB伺服器。
看完上面的簡單介紹,相信各位對這3種伺服器已經有個基本的認識了,下面我們就來一一細說,為大家做更詳細的講解:
什麼是塔式伺服器:
塔式伺服器應該是大家見得最多,也最容易理解的一種伺服器結構類型,因為它的外形以及結構都跟我們平時使用的立式PC差不多,當然,由於伺服器的主板擴展性較強、插槽也多出一堆,所以個頭比普通主板大一些,因此塔式伺服器的主機機箱也比標準的ATX機箱要大,一般都會預留足夠的內部空間以便日後進行硬碟和電源的冗餘擴展。
由於塔式伺服器的機箱比較大,伺服器的配置也可以很高,冗餘擴展更可以很齊備,所以它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應該說目前使用率最高的一種伺服器就是塔式伺服器。我們平時常說的通用伺服器一般都是塔式伺服器,它可以集多種常見的服務應用於一身,不管是速度應用還是存儲應用都可以使用塔式伺服器來解決。
就使用對象或者使用級別來說,目前常見的入門級和工作組級伺服器基本上都採用這一伺服器結構類型,一些部門級應用也會採用,不過由於只有一台主機,即使進行升級擴張也有個限度,所以在一些應用需求較高的企業中,單機伺服器就無法滿足要求了,需要多機協同工作,而塔式伺服器個頭太大,獨立性太強,協同工作在空間佔用和系統管理上都不方便,這也是塔式伺服器的局限性。不過,總的來說,這類伺服器的功能、性能基本上能滿足大部分企業用戶的要求,其成本通常也比較低,因此這類伺服器還是擁有非常廣泛的應用支持。
什麼是機架式伺服器:
作為為互聯網設計的伺服器模式,機架伺服器是一種外觀按照統一標准設計的伺服器,配合機櫃統一使用。可以說機架式是一種優化結構的塔式伺服器,它的設計宗旨主要是為了盡可能減少伺服器空間的佔用,而減少空間的直接好處就是在機房託管的時候價格會便宜很多。
為什麼說機架式伺服器是作為為互聯網設計的伺服器模式?
正如大家所知,很多專業網路設備都是採用機架式的結構(多為扁平式,活像個抽屜),如交換機、路由器、硬體防火牆這些。這些設備之所以有這樣一種結構類型,是因為他們都按國際機櫃標准進行設計,這樣大家的平面尺寸就基本統一,可把一起安裝在一個大型的立式標准機櫃中。這樣做的好處非常明顯:一方面可以使設備佔用最小的空間,另一方面則便於與其它網路設備的連接和管理,同時機房內也會顯得整潔、美觀。
機架伺服器的寬度為19英寸,高度以U為單位(1U=1.75英寸=44.45毫米),通常有1U,2U,3U,4U,5U,7U幾種標準的伺服器。機櫃的尺寸也是採用通用的工業標准,通常從22U到42U不等;機櫃內按U的高度有可拆卸的滑動拖架,用戶可以根據自己伺服器的標高靈活調節高度,以存放伺服器、集線器、磁碟陣列櫃等網路設備。伺服器擺放好後,它的所有I/O線全部從機櫃的後方引出(機架伺服器的所有介面也在後方),統一安置在機櫃的線槽中,一般貼有標號,便於管理。
現在很多互聯網的網站伺服器其實都是由專業機構統一託管的,網站的經營者其實只是維護網站頁面,硬體和網路連接則交給託管機構負責,因此,託管機構會根據受管伺服器的高度來收取費用,1U的伺服器在託管時收取的費用比2U的要便宜很多,這就是為什麼這種結構的伺服器現在會廣泛應用於互聯網事業。
還有一點要說的是機架式伺服器因為空間比塔式伺服器大大縮小,所以這類伺服器在擴展性和散熱問題上受到一定的限制,配件也要經過一定的篩選,一般都無法實現太完整的設備擴張,所以單機性能就比較有限,應用范圍也比較有限,只能專注於某一方面的應用,如遠程存儲和Web服務的提供等,但由於很多配件不能採用塔式伺服器的那種普通型號,而自身又有空間小的優勢,所以機架式伺服器一般會比同等配置的塔式伺服器貴上20-30%。至於空間小而帶來的擴展性問題,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解決,由於採用機櫃安裝的方式,因此多添加一個主機在機櫃上是件很容易的事,然後再通過伺服器群集技術就可以實現處理能力的增強,如果是採用外接擴展櫃的方式也能實現大規模擴展,不過由於機架式伺服器單機的性能有限,所以擴展之後也是單方面的能力得到增倍,所以這類伺服器只是在某一種應用種比較出色,大家就把它劃為功能伺服器,這種伺服器針對性較強,一般無法移做它用。
什麼是刀片伺服器?
對於企業和網路信息提供商來說,無限增長的數據必須集中存儲和處理,於是未來的網路發展呈現出集中計算的趨勢。集中管理模式與現有的分散管理模式,對伺服器提出了新的要求:節約空間、便於集中管理、易於擴展和提供不間斷的服務,成為對下一代伺服器的新要求。
作為網路重要組成部分的伺服器來說,性能已不僅僅是評價伺服器的唯一指標了,用戶更關心的是符合自己實際需要的產品。目前伺服器集群已經在市場上得以廣泛應用,而新一代機架式伺服器也開始進入市場,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但是隨著網路向更深層面發展,下一代伺服器將會是BladeServer(刀片伺服器)。
刀片伺服器是一種HAHD(HighAvailabilityHigh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伺服器平台,是專門為特殊應用行業和高密度計算機環境設計的。其中每一塊"刀片"實際上就是一塊系統主板。它們可以通過本地硬碟啟動自己的操作系統,如WindowsNT/2000、Linux、Solaris等等,類似於一個個獨立的伺服器。在這種模式下,每一個主板運行自己的系統,服務於指定的不同用戶群,相互之間沒有關聯。不過可以用系統軟體將這些主板集合成一個伺服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主板可以連接起來提供高速的網路環境,可以共享資源,為相同的用戶群服務。在集群中插入新的"刀片",就可以提高整體性能。而由於每塊"刀片"都是熱插拔的,所以,系統可以輕松地進行替換,並且將維護時間減少到最小。值得一提的是,系統配置可以通過一套智能KVM和9個或10個帶硬碟的CPU板來實現。CPU可以配置成為不同的子系統。一個機架中的伺服器可以通過新型的智能KVM轉換板共享一套光碟機、軟碟機、鍵盤、顯示器和滑鼠,以訪問多台伺服器,從而便於進行升級、維護和訪問伺服器上的文件。
克服伺服器集群的缺點
作為一種實現負載均衡的技術,伺服器集群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務的穩定性和/或核心網路服務的性能,還可以提供冗餘和容錯功能。理論上,伺服器集群可以擴展到無限數量的伺服器。無疑,伺服器集群和RAID鏡像技術的誕生為計算機和數據池的Internet應用提供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其成本遠遠低於傳統的高端專用伺服器。
但是,伺服器集群的集成能力低,管理這樣的集群使很多IDC都非常頭疼。尤其是集群擴展的需求越來越大,維護這些伺服器的工作量簡直不可想像,包括伺服器之間的內部連接和擺放空間的要求。這些物理因素都限制了集群的擴展。「高密度伺服器」--BladeServer的出現適時地解決了這樣的問題。高密度伺服器內置了監視器和管理工具軟體,可以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地堆放在一起。配置一台高密度伺服器就可以解決一台到一百台伺服器的管理問題。如果需要增加或者刪除集群中的伺服器,只要插入或拔出一個CPU板即可。就這個意義上來說,BladeServer從根本上克服了伺服器集群的缺點。

『捌』 什麼是web五層結構

就是B/W/C/D/C結構
B: Browser; W: Web Server; C: CRUBA Server; D: Database; C: Client

傳統的Web資料庫B/W/D結構也逐漸暴露出了許多不足:
(1)由於瀏覽器只是為了進行Web瀏覽而設計的,當其應用於Web應用系統時,許多功能不能實現或實現起來比較困難。比如:通過瀏覽器進行大量的數據的錄入,或進行報表答應都是非常困難和不便的。
(2)復雜應用構造困難。雖然可以用ActiveX,Java等技術開發較為復雜的應用,但是相對於發展已經非常成熟C/S的一系列應用工具來說,這些技術的開發復雜,並沒有完全成熟的技術供使用。
(3)Web Server成為Database的唯一的客戶端,所有對資料庫的連接都通過該伺服器實現,Web伺服器同時要處理與客戶請求及資料庫伺服器的連接,當訪問量大時,Server負載過重。
2.1 Web資料庫的五層體系結構
正是由於B/W/D結構自身具有的這些弱點,為了改善其不足,在其基礎上,提出了一新的結構體系—— B/W/C/D/C結構

五層體系結構有如下優點:
(1)充分發揮了B/S結構與C/S結構系統的優勢,揚長避短。充分考慮用戶利益,保證瀏覽查詢者操作方便的同時也使得系統的更新簡單,維護簡單靈活,易於操作。
(2)信息發布端採用B/S結構,保持了瘦客戶端的優點。裝入客戶機的軟體可以採用統一的WWW瀏覽器。而且由於WWW瀏覽器和網路綜合伺服器都基於工業標准,可以在所有平台上工作。客戶機或伺服器的操作系統也可以完全統一,客戶端存在的各種問題迎刃而解。
(3)資料庫端採用C/S結構,通過ODBC/JDBC進行連接。這一部分的功能只涉及到系統維護,數據更新等,客戶端很少,不存在完全採用C/S結構帶來的客戶端維護工作量大等缺點。並且,在客戶端上可以構造非常復雜的應用,界面友好靈活,易於操作,能解決許多B/S存在的固有的缺點。
(4)許多原有的基於C/S結構的系統可以非常容易地升級到五層體系結構,只需要開發用於發布的WWW界面,可以保留原有的C/S結構的某些子系統,充分地利用現有資源。使得現有系統或資源無需進行大的改造即可以連接使用,保護了用戶以往的投資。
(5)由於應用了CORBA伺服器,對資料庫的訪問提供了一個統一的介面,使CORBA伺服器具有共享性,形成了模塊性更強的結構,更易擴充,升級。

『玖』 web開發是b/s還是c/s結構

一、Javaweb的概念隨著Java語言的流行,Java在網站和企業級應用的開發上應用得越來越普遍,JavaWeb開發已經成為Java企業級解決方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JavaWeb是用Java技術來解決相關web互聯網領域的技術總和。Web包括:web伺服器和web客戶端兩部分。Java在客戶端的應用有javaapplet,不過使咐豎運用得很少,Java在伺服器端的應用非常的豐富,比如Servlet,JSP和第三方框架等等。Java技術對Web領域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Web開發可以理解為做網站。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單機的軟體程序已經難以滿足網路計算的需要。為此,各種各樣的網路程序開發體系應運而生。其中,運用最多的網路應用程序開發體系結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基於瀏覽器/伺服器的B/S結構,另一種是基於客戶端/伺服器的C/S結構。二、C/S體系結構C/S是Client/Server的縮寫,即客戶端/伺服器結構。在這種結構中,伺服器通常採用高性能的PC機或工作站,並採用大型資料庫系統(如Oracle或SQLServer),客戶端則需要安裝專用的客戶端軟體。這種結構可以充分利用兩端硬體環境的優勢,將任務合理分配到客戶端和伺服器,從而降低了系統的通信開銷。在2000年以前,C/S結構占據網路程序開發領域的纖睜主流。三、B/S體系結構B/S是Browser/Server的縮寫,即瀏覽器/伺服器結構。在這種結構中,客戶端不需要開發任何用戶界面,而統一採用如IE、Firefox、Chrome等瀏覽器,通過Web瀏覽器向Web伺服器發送請求,由Web伺服器進行處理,並將處理結果逐級傳回客戶端。這種結構利用不斷成熟和普及的瀏覽器技術實現原來需要復雜專用軟體才能實現的強大功能,從而節約了開發成本,是一種全新的軟體體系結構。這種體系結構已經成為當今應用軟體的衡梁首選體系結構。

『拾』 簡述web技術的結構

它是超級文本的簡稱。 二、超媒體(hypermedia) 超媒體是超文本(hypertext)和多媒體在信息瀏覽環境下的結合。它是超級媒體的簡稱。用戶不僅能從一個文本跳到另一個文本,而且可以激活一段聲音,顯示一個圖形,甚至可以播放一段動畫。 Internet採用超文本和超媒體的信息組織方式,將信息的鏈接擴展到整個Internet上。Web就是一種超文本信息系統,Web的一個主要的概念就是超文本連接,它使得文本不再象一本書一樣是固定的線性的。而是可以從一個位置跳到另外的位置。可以從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可以轉到別的主題上。想要了解某一個主題的內容只要在這個主題上點一下,就可以跳轉到包含這一主題的文檔上。正是這種多連接性把它稱為Web。 三、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在互聯網上的傳輸協議。 當你想進入萬維網上一個網頁, 或者其他網路資源的時候,通常你要首先在你的瀏覽器上鍵入你想訪問網頁的統一資源定位符(UniformResourceLocator),或者通過超鏈接方式鏈接到那個網頁或網路資源。這之後的工作首先是URL的伺服器名部分,被名為域名系統的分布於全球的網際網路資料庫解析,並根據解析結果決定進入哪一個IP地址(IP address)。 接下來的步驟是為所要訪問的網頁,向在那個IP地址工作的伺服器發送一個HTTP請求。在通常情況下,HTML文本、圖片和構成該網頁的一切其他文件很快會被逐一請求並發送回用戶。 網路瀏覽器接下來的工作是把HTML、CSS和其他接受到的文件所描述的內容,加上圖像、鏈接和其他必須的資源,顯示給用戶。這些就構成了你所看到的「網頁」。 大多數的網頁自身包含有超鏈接指向其他相關網頁,可能還有下載、源文獻、定義和其他網路資源。像這樣通過超鏈接,把有用的相關資源組織在一起的集合,就形成了一個所謂的信息的「網」。這個網在網際網路上被方便使用,就構成了最早在1990年代初蒂姆·伯納斯-李所說的萬維網。 傳統的Web資料庫系統體系結構 傳統的Web資料庫系統一般實現Web資料庫系統的連接和應用可採取兩種方法,一種是在Web伺服器端提供中間件來連接Web伺服器和資料庫伺服器,另一種是把應用程序下載到客戶端並在客戶端直接訪問資料庫。中間件負責管理Web伺服器和資料庫伺服器之間的通信並提供應用程序服務,它能夠直接調用外部程序或腳本代碼來訪問資料庫,因此可以提供與資料庫相關的動態HTML頁面,或執行用戶查詢,並將查詢結果格式化成HTML頁面。通過Web伺服器返回給Web瀏覽器。最基本的中間件技術有通過網關介面CGI和應用程序介面API兩種。 (一)、基於通用網關介面CGI CGI是WWW伺服器運行時外部程序的規范,按照CGI編寫的程序可以擴展伺服器的功能,完成伺服器本身不能完成的工作,外部程序執行時間可以生成HTML文檔,並將文檔返回WWW伺服器。CGI應用程序能夠與瀏覽器進行交互作用,還可以通過資料庫的API與資料庫伺服器等外部數據源進行通信,如一個CGI程序可以從資料庫伺服器中獲取數據,然後格式化為HTML文檔後發送給瀏覽器,也可以將從瀏覽器獲得的數據放到資料庫中。幾乎使用的伺服器軟體都支持CGI,開發人員可以使用任何一種WWW伺服器內置語言編寫CGI,其中包括流行的C、C、VB和Delphi等。 從體系結構上來看,用戶通過Web瀏覽器輸入查詢信息,瀏覽器通過HTTP協議向Web伺服器發出帶有查詢信息的請求,Web伺服器按照CGI協議激活外部CGI程序,由該程序向DBMS發出SQL請求並將結果轉化為HTML後返回給Web伺服器。再由Web伺服器返回給Web瀏覽器。這種結構體現了客戶/伺服器方式的三層模型,其中Web伺服器和CGI程序實際起到了HTML和SQL轉換的網關的作用。CGI的典型操作過程是:分析CGI數據;打開與DBMS的連接;發送SQL請求並得到結果;將結果轉化為HTML;關閉DBMS的連接;將HTML結果返回給Web伺服器。 基於Web的資料庫訪問利用已有的信息資源和伺服器。其訪問頻率大,尤其是熱點數據。但其主要的缺點是:①客戶端與後端資料庫伺服器通信必須通過Web伺服器,且Web伺服器要進行數據與HTML文檔的互相轉換,當多個用戶同時發出請求時,必然在Web伺服器形成信息和發布瓶頸。②CGI應用程序每次運行都需打開和關閉資料庫連接,效率低,操作費時;③CGI應用程序不能由多個客戶機請求共享,即使新請求到來時CGI程序正在運行,也會啟動另一個CGI應用程序,隨著並行請求的數量增加,伺服器上將生成越來越多的進程。為每個請求都生成進程既費時又需要大量內存,影響了資源的使用效率,導致性能降低並增加等待時間;④由於SQL與HTML差異很大,CGI程序中的轉換代碼編寫繁瑣,維護困難;⑤安全性差,缺少用戶訪問控制,對資料庫難以設置安全訪問許可權;⑥HTTP協議是無狀態且沒有常連接的協議,DBMS事務的提交與否無法得到驗證,不能構造Web上的OLTP應用。 (二)、基於伺服器擴展的API 為了克服CGI的局限性,出現的另一種中間件解決方案是基於伺服器擴展API的結構。與CGI相比,API應用程序與Web伺服器結合得更加緊密,佔用的系統資源也少得多,而運行效率卻大大提高,同時還提供更好的保護和安全性。 伺服器API一般作為一個DLL提供,是駐留在WWW伺服器中的程序代碼,其擴展WWW伺服器的功能與CGI相同。WWW開發人員不僅可以API解決CGI可以解決的一切問題,而且能夠進一步解決基於不同WWW應用程序的特殊請求。各種API與其相應的WWW伺服器緊密結合,其初始開發目標伺服器的運行性能進一步發掘、提高。用API開發的程序比用CGI開發的程序在性能上提高了很多,但開發API程序比開發CGI程序要復雜得多。API應用程序需要一些編程方面的專門知識,如多線程、進程同步、直接協議編程以及錯誤處理等。目前主要的WWWAPI有Microsoft公司的ISAPI、Netscape公司的NSAPI和OReily公司的WSAPI等。使用ISPAI開發的程序性能要優於用CGI開發的程序,這主要是因為ISAPI應用程序是一些與WWW伺服器軟體處於同一地址空間的DLL,因此所有的HTTP伺服器進程能夠直接利用各種資源這顯然比調用不在同一地址空間的CGI程序語句要佔用更少的系統時間。而NSAPI同ISAPI一樣,給WWW開發人員定製了NetscapeWWW伺服器基本服務的功能。開發人員利用NSAPI可以開發與WWW伺服器的介面,以及與資料庫伺服器等外部資源的介面。 雖然基於伺服器擴展API的結構可以方便、靈活地實現各種功能,連接所有支持32位ODBC的資料庫系統,但這種結構的缺陷也是明顯的:①各種API之間兼容性很差,缺乏統一的標准來管理這些介面;②開發API應用程序也要比開發CGI應用復雜得多; ③這些API只能工作在專用Web伺服器和操作系統上。 (三)、基於JDBC的Web資料庫技術 Java的推出,使WWW頁面有了活力和動感。Internet用戶可以從WWW伺服器上下載Java小程序到本地瀏覽器運行。這些下載的小程序就像本地程序一樣,可獨立地訪問本地和其他伺服器資源。而最初的Java語言並沒有資料庫訪問的功能,隨著應用的深入,要求Java提供資料庫訪問功能的呼聲越來越高。為了防止出現對Java在資料庫訪問方面各不相同的擴展,JavaSoft公司指定了JDBC,作為Java語言的資料庫訪問API。 採用JDBC技術,在JavaApplet中訪問資料庫的優點在於:直接訪問資料庫,不再需要Web資料庫的介入,從而避開了CGI方法的一些局限性;用戶訪問控制可以由資料庫伺服器本地的安全機制來解決,提高了安全性;JDBC是支持基本SQL功能的一個通用低層的應用程序介面,在不同的資料庫功能的層次上提供了一個統一的用戶界面,為跨平台跨資料庫系統進行直接的Web訪問提供了方案。從而克服了API方法一些缺陷;同時,可以方便地實現與用戶地交互,提供豐富的圖形功能和聲音、視頻等多媒體信息功能。 JDBC是用於執行SQL語句的Java應用程序介面API,由Java語言編寫的類和介面組成。Java是一種面向對象、多線程與平台無關的編程語言,具有極強的可移植性、安全性和強健性。JDBC是一種規范,能為開發者提供標準的資料庫訪問類和介面,能夠方便地向任何關系資料庫發送SQL語句,同時JDBC是一個支持基本SQL功能的低層應用程序介面,但實際上也支持高層的資料庫訪問工具及API。所有這些工作都建立在X/Open SQL CLI基礎上。JDBC的主要任務是定義一個自然的Java介面來與X/OpenCLI中定義的抽象層和概念連接。JDBC的兩種主要介面分別面向應用程序的開發人員的JDBC API和面向驅動程序低層的JDBC DriverAPI。JDBC完成的工作是:建立與資料庫的連接;發送SQL語句;返回數據結果給Web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