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評價索尼MDR 1A DAC
MDR-1ADAC的外觀不惹眼~佩戴舒適度不錯~整體調音為「流行雜食」~自攔飢帶解碼耳放對於「支持USB DAC的小橋明推力前端」而言有用簡消返!
㈡ 想買1adac,我前端是vivo x20到底需要不需要dac因為有些人說不需要dac
x20這種手機是有相對獨立的解碼耳放部分的,所以用1adac的意義不太大
㈢ Hi-Res 隨身鑒賞的至福, Sony MDR-1A 、 MDR-1ADAC 耳機動手玩(上)
Sony 在兩年前以重新定義 Sony 的聲音推出了 MDR-1 系列耳機,藉以為新數位流時代屬於 Sony 的聲音下全新的註解,同時也為日後的 Hi-Res 高品質數位聆聽鋪路;事隔兩年, Sony 再度與全新旗艦耳機一同發表了 MDR-1 系列的大改款耳機 MDR-1A ,乍看下在外型設計並無太大變化,然而細節與技術卻是再度提升。
同時隨著此次改款, MDR-1A 還有一款姊妹耳機,但非如前代的藍牙或是降噪款式,而是一款內建 DAC 數位解碼與耳機擴大的特殊耳機 MDR-1ADAC ,除了在基礎技術與 MDR-1A 相同,同時也解決普遍智慧手機、平板音效處理能力不佳的問題,此鍵運次也同時借到這兩款新一代的 MDR-1 進行評測。
由於兩款設備基本技術相同但特性不同,故分為兩篇介紹,上篇以兩者技術與 MDR-1A 為主,下篇則介紹 MDR-1ADAC 。
(左為 MDR-1A 、右為 MDR-1R )
(左為 MDR-1R 、右為 MDR-1A )
MDR-1A 與 MDR-1ADAC 的設計雖然與 MDR-1R 家族乍看下並無不同,不過從結構與設計細節都有一定程度的變化;在外觀配色方面,這次並未借到的黑紅款式的表面改採用類似高階數位相機常見的防滑紋路,而筆者手中的銀棕色顏色整體更為深沉,厚重感更為明顯。其次在細節上此次的框體支架設計也進行修改,機內線不再 *** 於支架內側,還多了一層保護蓋。
(左為 MDR-1A 、右為 MDR-1R )
另外也在左側取消小紅點,改在支點觸即將尾端收起,而右側入線處也似乎是呼應的 Hi-Res 認證的配色一樣多了一圈金圈點綴,其實從左右側的紅點與金圈就可快速的辨別是 MDR-1R 或是 MDR-1A 。
且收納的轉向也與先前的 MDR-1R 相反,好處是收納時支架不會再彼此擦撞,而是兩邊的耳罩會碰觸在一起,減少收納時兩邊支架摩擦掉漆的可能,不過因為轉向相反,收納時稿孝梁的寬度比起 MDR-1R 略寬,收進袋子時比起 MDR-1R 不易些。
(左為 MDR-1A、右為 MDR-1R )
在技術上, MDR-1A 並無驚天動地的導入甚麼前所未有的新技術,而是在基本功的強化;對於技術狂而言可能會稍有失望,不過在音響的領域,新技術的演進,遠不及做好基本功來的重要;這次 MDR-1A 就從單體的強化以及線材結構著手。
(左為 MDR-1R、右為 MDR-1A )
MDR-1A 與 MDR-1ADAC 的單體仍是延續 MDR-1A 所採用的 40mm 液晶振膜動圈單體,原本就具有達 4-80kHz 的響頻表現,然而 Sony 為了強化其體質與高頻延續性,故在振膜上的線圈位置部分再鍍上一層薄鋁,使振膜變得帶有鋁金屬的調性,但本質仍是基於液晶振膜,也讓高頻的表現一舉可突破 100kHz 的驚人規格。
其次則是在 MDR-1A 機內線材採用左右獨立的負極的四線結構( MDR-1ADAC 的類比輸入仍是三線結構),而這樣的目的就是藉由將左右的負極分離,避免傳統三線式共用地極的干擾,增加聲音的純凈度;其次 MDR-1A 只要藉由修改線材,也可相四針式的准平衡結構,剛好趕上近期隨身設備的平衡輸出風潮。
不過為了因應四線結構, MDR-1A 的頭段改為 3.5mm 四極插針,是故此次 MDR-1A 無法再使用 MDR-1R 的三極升級線,且端子部分接點較為深入,需要頭段較長的插針才能使用;然而此次線材也有所提升,採用 OFC 銅線鍍銀,可兼具溫潤與解析的特性,也是不少平價升級線所使常見慎液的形式。
聽感方面,先從 MDR-1A 與筆者個人使用已久的 MDR-1R 做比較開始,在對驅動力的需求方面,兩者基本上是一樣的,就是手機不至於出惡聲,上擴提升感也主要是由於前端細節較佳但本質變化不大,基本的聲底可以聽出是同樣的調音套路。
(左為 MDR-1R 單體,顏色呈現淡黃,右為 MDR-1A 單體,呈現深棕色)
不過 MDR-1A 的聲音品質表現可謂又提升相當顯著的層次,首先在解析能力方面,受到 OFC 鍍銀線與鍍鋁單體的影響,聲音的細節表現大幅提升,且由於左右負極分離,聲音的層次感與空間感又更為精確,細節的細膩程度明顯的變好。
尤其以原廠線搭配下搭配電腦用的 USB DAC 更能感受兩者在細節上的落差感,即便將 MDR-1R 換上與 MDR-1A 同級的鍍銀線,雖解析力可追上,但空間感與層次定位仍不及採用機內線准平衡的 MDR-1A 。
其次在調性方面雖調音走向類似,但由於鍍銀線的影響,中頻比起 MDR-1R 略微細瘦,高音的延伸感更好,不過由於鍍銀振膜影響,不僅聲音速度感更快,低頻在一個頻段有很明顯的突出感,甚至會讓耳朵感到整隻耳機都在震動,且甚至影響高頻延伸的聽感,筆者個人並不是很喜歡這種突出感,不過對電音舞曲愛好者應該是欣喜若狂吧。
(左為 MDR-1A、右為 MDR-1R )
MDR-1A 繼承 MDR-1R 的多數優點,包括舒適的佩戴性以及同樣不算難驅動的特性,但藉由強化產品類比技術體質,在最重要的聲音表現有著長足的提升感,若是原本就喜歡 MDR-1R 的音色,具有同樣聲底但細節更好、低頻更強韌且高頻延伸更佳的 MDR-1A 更值得一聽。
你或許會喜歡
雖然SONY RX-100 已經推出第三代 但第一代價格卻只剩一萬了...
蕭青陽大師最近的夢想竟然是這個...
原來騎腳踏車也可以裝方向燈 而且是自動感應的喔!
㈣ 索尼mdr1adac放現在什麼水準
中高檔或野好衫鉛次。索尼mdr1adac在1A的基礎上集成了解碼器和耳放單元,可以降低對前端解碼和推力的要求,截止到2023年3月份也脊伏是屬於中高檔次。索尼mdr-1adac是索尼旗下的一款頭戴式耳機。
㈤ Sony 1adac能解決前端底噪的問題嗎
可以,只要前端輸入到1adac的是數字信號,前端的底噪就不會被帶入到1adac,因為你聽到的是1adac的dac解碼的聲音。
㈥ 索尼1A和1ADAC哪個好一點
索尼1ADAC比較好點,以下是兩款的對比:
一、原理上的區別
音頻文件都是以數字形式進行存放的,而播放器的作用即是將以數字形式存放的音頻文件通過某些方式轉換為模擬信號,然後再通過數據線與耳機連接,使得音樂得以呈現。1a就是一款傳統的耳機,即接入模擬信號直觀地呈現。而1adac的特點是可以使用前端輸出數字信號,將數字信號通過連接線導入到耳機中,通過耳機中的解碼電路,在耳機中將數字信號轉換成模擬信號,然後再進行呈現。優勢在於數字信號比起模擬信號具備更加好的抗干擾能力,在通過耳機線進行傳輸過程中的損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可能存在的劣勢在於1adac腔體中設置有電池,電池對於模擬信號的是會有很大影響的。
二、適用人群的區別
1a本身就是一款具備相當素質的耳機。低頻優秀,中頻穩定,高頻絲毫不丟分。
而在選擇上其實也是很容易區分的。需要外接更加優秀的解碼器或放大裝置,1a具備更加強的「可拓展」性。
對於1adac來講,更適合於手機用戶或者電腦直插。比起集成晶元,或者是所謂音樂手機中的獨立晶元,解析能力想必都不如1adac裡面實打實的dac電路來的扎實。
三、外觀上的區別
外觀上1adac比1a重了100來克,但是拿在手上的觸感差了好多。1a顯得輕巧精緻,1adac左側有電源、數字接入插口、充電介面、模擬接入介面以及右側的音量控制鍵。正式因為這幾個介面,1adac顯得更加具有時代感。
㈦ 飛傲X1前端能和索尼MDR-1ADAC前端相比嗎
……
飛傲 X1 是漏猜「攜帶型HiFi播放返裂型器」~歸於「前端」
SONY MDR-1ADAC 則是「自帶DAC的頭戴式耳機」~這么源鍵不能算「前端」啊!
PS:你是不是想問「放大電路」呢?
㈧ 新人剛入1adac前端手機用什麼軟體聽歌
那肯定了,你那是手機推力明顯不夠,我也有Mdr1a,你買個索尼的播放器來聽,耳機提升不是一點點。在加肢明個耳放,那效果更出乎盯眾,如果不是高燒,歲飢和也沒必要耳放,用索尼的播放器就很好了。
㈨ 索尼1adac屬於什麼檔次
索尼1adac屬於中高檔次。根據資料查詢,索尼1adac屬於中高檔次。1ADAC就是在1A的基礎上集成了解碼器和耳放單元,優點是可以降低對前端解碼和推力的要求。但是因為是集成的模塊所以在有外置隨身耳放解碼器的情況下,1Adac的解碼和耳放功能反而很雞肋。買1A還是1Adac的前提是看你的前端水平。
㈩ sony懂的進來,想知道1adac和100aap的區別各有什麼特色
兩者區別蠻大的……1adac相比1a和100aap,多了一個自帶解碼器和放大器,所以,如果相同的使用手機為前端的話,使用1adac的自解碼放大功能,效果就比1a和100aap好很多(前端iphone6s).兩者都是音樂耳機,只不過100aap走了更潮流的一條路線。音色上1adac更加均衡,低音更有力、勁暴;而100aap,低音也是不錯,但總的來說音色較淡,不過聲場比1adac就大多了,還有,本人使用1adac,明顯有一種很悶的感覺,特別是前期…蠢檔裂1adac在配搭上很舒服,主要是耳機的海綿墊很舒服,但是因為帶上了解碼器,所以很重啊,300g,夏天的時候,因為海綿墊,還很會出汗的……(蠢拍空調房裡就帶閉挺爽的),100aap就輕多了,配搭因此也和舒服,還有各種配色,潮流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