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沈陽高校秋季學期開學時間安排
沈陽市的高校陸續發布了開學返校的時間,快來一起看看吧。以下是由我為大家精心帶來的「2021沈陽高校秋季學期開學時間安排」,僅供大家參加,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2021沈陽高校秋季學期開學時間
沈陽農業大學
根據《關於做好 2021 年秋季學期開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遼委教通〔2021〕56號)及全省教育系統秋季學期開學暨校園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綜合考慮國內疫情形勢和學校工作實際,制定《沈陽農業大學2021年秋季開學亮襲工作方案》。方案經學校2021年第18次黨委常委會審議通過,報請瀋河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省教育廳審批同意。學生按照先省外後省內、先在校生後新生的順序返校。現將學生返校安排通知如下:
省外在校生返校時間及要求
(1)省外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在校生9月7日、8日返校。
學生須出示登車(機)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體溫<37.3℃方可正常返校。學生返校報到時,同步在校門設立的核酸檢測區進行核酸檢測,在核酸檢測結果出具前,學校暫不安排線下活動,請學生做好個人防護,不聚集、不串門。
(2)重點管控地區以及返校前14天內有重點管控地區亂租旅居史的學生暫不返校。
待所在地區全部降為低風險後,持登車(機)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體溫<37.3℃返校,到校後第一時間再次進行核酸檢測排查,後續管理措施根據屬地防控要求嚴格執行。
省內在校生返校時間及要求
省內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在校生9月10日返校。
在返校前至少提前14天返回省內居住地。學生在開學時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及「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體溫<37.3℃返校。
新生返校時間及要求
2021級新生(含研究生新生)8月29日進行線上注冊,並開展線上教學。省外新生9月14日返校報到,省內新生9月16日返校報到。
省內外新生均須出示登車(機)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體溫<37.3℃方可正常返校報到。省外新生返校報到時同步在校門進行核酸檢測。
境外學生返校要求
境外學生返校嚴格遵守外事部門和教育部有關規定,經批准入境後,按屬地疫情防控有關規定進行隔離管控,解除隔離後,按照學校防控措施要求返校。
有疑似症狀學生返校要求
返校前一周有發熱、乾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的學生應及時向學校報告,治癒後按相應要求返校。
溫馨提示
1.學生要記錄好自己返校乘坐的交通工具、車次(航班號)、中轉行程等,返校後繼續組織開展線上教學活動。未接到學校返校通知前,任何學生不得提前返校。
2.校門口實行健康碼、行程碼和新冠疫苗接種記錄「三碼」聯查並測溫。分別統計本科生敬陪兄、研究生新冠疫苗接種情況、未接種疫苗的原因、有何禁忌症等,分別登記造冊。
3.鼓勵2021級新生自行報到,不提倡學生家長陪同學生返校,家長或其他陪同人員一律不得進入校內。
4.師生返校途中要隨身攜帶足量的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全程佩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做好個人衛生,並及時、如實報告個人相關信息。
5.學生返校後,學校實行封閉管理,學生非必要不離校,進出校門需要審批,校園封閉情況根據疫情防控情況適時調整。
沈陽師范大學
2021級新生報到的本科新生9月15日開始軍訓,9月27日上課,採取線下教學;報到的研究生新生9月13日開始入學教育,9月20日上課,採取線下教學。因疫情不能報到的新生,採取線上教學,待學生報到後,再轉為線下教學。
按照遼寧省教育廳和沈陽市沈北新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批復的《沈陽師范大學2021年秋季學期開學工作方案》的具體要求,2021年秋季學期開學工作相關事宜通知如下:
【開學時間安排】
(一)教職工上班安排
1.教職工自8月29日起正式上班,做好開學前備課准備、管理服務和疫情防控等各項工作,保證秋季學期教學質量和效果。
2.教職工在學生返校報到日(9月4日、5日、8日、9日、12日、13日、14日)早7點至晚6點期間,自駕車的需從學校東門進出校園。
(二)學生返校、報到安排
1.第一批省外在校生返校、新生報到
(1)9月4日、5日:省外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分批錯時返校。
(2)9月8日、9日:省外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2021級研究生、本科生分批錯時報到。
2.第二批省內在校生返校、新生報到
(1)9月12日:省內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2021級研究生分批錯時報到,在校研究生及本科學生分批錯時返校。
(2)9月13日、14日:省內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2021級本科生分批錯時報到。
3.留學生
(1)在境內的來華留學生秋季開學返校工作與國內學生同步進行。
(2)在境外的來華留學生在未接到學校正式返校通知前,不得提前返校。
(三)教學安排
1.在校生
本科生、研究生於8月30日正式上課,按照教學日歷開展2周(8月30日—9月12日)線上教學,從第三周(9月13日)開始開展線下教學。因疫情不能返校的學生,採取線上教學,待學生返回學校後,再轉為線下教學。
2.2021級新生
報到的本科新生9月15日開始軍訓,9月27日上課,採取線下教學;報到的研究生新生9月13日開始入學教育,9月20日上課,採取線下教學。因疫情不能報到的新生,採取線上教學,待學生報到後,再轉為線下教學。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遼寧省外2021級新生9月10日開學報到,報到當天需做一次核酸檢測;遼寧省內2021級新生9月11日開學報到。
沈航表示,為確保廣大師生員工安全有序返校,確保師生員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確保正常開展教育教學秩序,根據遼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關於做好2021年秋季學期開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遼委教通[2021]56號)文件精神,經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研究,並報遼寧省委教育工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和沈北新區統籌新冠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指揮部同意,確定的2021年秋季學期開學及師生返校安排通知,具體如下:
【時間安排】
(一)8月26日開始,教職工正式上班。
(二)8月30日:除2021級新生(含本科、研究生,以下同)外,各年級按原有教學計劃開始採取線上教學方式上課。線上教學期間,有教學任務的教師可居家辦公,其他人員正常上班。
(三)9月1日:全體教職員工(含食堂、保潔、保安、宿管等後勤服務人員,校內經營商戶及施工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具體安排由人事處、總務部負責。
(四)9月4日:遼寧省外學生(2021級新生除外)返校報到,返校當天做一次核酸檢測。2021級新生採取線上報到。
(五)9月5日:遼寧省內學生(2021級新生除外)返校報到。
(六)9月6日:省外返校學生核酸檢測結果出來前依然採取線上教學方式;核酸檢測結果出來後,全校統一實施線下教學。2021級新生開始開展線上入學教育和疫情防控教育。
(七)9月10日:遼寧省外2021級新生開學報到,報到當天做一次核酸檢測。
(八)9月11日:遼寧省內2021級新生開學報到。
(九)9月13日:省外新生核酸檢測結果出來後,全體新生開始軍訓。
線上教學具體實施方案分別按照教務處、研究生院、國際教育學院有關要求執行。其他具體返校事宜,請及時關注學生處、研究生院和國際教育學院發布的《學生返校須知》。
沈陽大學
根據省教育廳的指導意見結合我校實際,按照「分期分批、錯時錯峰」原則,於8 月30 日開始進行線上教學,9 月8 日省外學生返校,9 月10 日省內學生返校,9 月11日省外新生報到,9 月13 日省內新生報到。因留學生大部分在國外,本學期留學生暫不返校。教職員工按照學校原定開學時間到校上班。
新生報到具體安排和要求由各學院一對一通知到每一位大一新同學。學生返校後,按照上級有關規定將實行校園封閉管理。
不能按時返校的重點管控地區學生,保持線上上課,待所在地區解除風險後按要求返校。
返校前的准備工作
1.學生返校條件及到校防控要求
在省外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學生,須持登車(機)前48 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第一批返校。到校後,學校在第一時間組織省外返校學生再次進行核酸檢測。學校要對核酸檢測結果待出的學生進行妥善管理安置,在核酸檢測結果出具前,暫不安排線下活動,做好個人防護,並充分做好服務保障和溝通解釋工作。
在省外重點管控地區的學生暫不返校。待該地區全部降為低風險後,按照省外重點管控地區以外學生的要求返校。後續管理措施根據屬地防控要求嚴格執行。
省內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學生在返校前至少提前14 天返回省內居住地。學生在開學時持48 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及「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第二批返校。
返校前14天內有重點管控地區旅居史的學生暫不返校。待離開重點管控地區滿14 天後,按照省外重點管控地區以外學生的要求返校。返校前一周有發熱、乾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的學生應及時向學校報告,治癒後按相應要求返校。
2.教職員工返校條件及到校防控要求
省內、省外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教職員工在返校前至少提前14 天返回省內居住地。從省外返回的教職員工要按照屬地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健康管理。所有教職員工(含食堂、保潔、保安、宿管等後勤服務人員、校內經營商戶及施工人員)在第一批學生返校前3 天完成一次全員核酸檢測。
在重點管控地區以及返校前14天內有重點管控地區旅居史的教職員工暫不返校。待所在地區全部降為低風險後持登車(機)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返回學校,入校前一天再次進行核酸檢測,後續管理措施根據屬地防控要求嚴格執行。
3.教職員工返校健康指導工作
加強教職員工管理,學校各部門要對全校教職員工(含商鋪、食堂檔口工作人員及工程施工人員)返校前進行疫情防控教育指導;要求教職員工非必須不外出,凡由中、高風險地區返沈人員一律按照屬地社區要求隔離,返校前進行核酸檢測。
4.完善預案和制度
為確保學生返校安全,制定完善《沈陽大學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案》《復課證明查驗制度》《因病缺勤缺課登記追蹤制度》《通風換氣消毒制度》《晨午檢制度》《學生單人單座上課制度》《學校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等10 項制度。
5.開展秋季學期防控知識專項培訓
由學校醫療指導組織教師、學生、後勤服務人員進行疫情防控知識、「56號文件」的培訓。
6.開展應急演練
制定《疫情防控應急演練方案》,成立演練指揮領導小組,擬定演練內容;編排演練腳本和演練時間表。召開演練協調會和總結會,明確分工,總結演練中發現的問題,完善應急預案。
7.完善隔離場所
根據「56號文件」的要求,學校設立臨時隔離寢室,隔離寢室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按照屬地防指要求,需居家隔離的外地學生在隔離寢室隔離期間不得離開寢室。各教學樓設立隔離教室和隔離觀察室。
8.返校學生的生活保障
學生就餐採取訂餐、打包就餐與到食堂錯時就餐相結合的方式。食堂就餐服務延長至21:00,採取分時段方式就餐。就餐時引導學生在一樓門口間隔1 米站隊,測量體溫,體溫異常者進行登記;每層樓限量進入,進入食堂後先洗手,再領取餐盤,間隔1 米領餐,然後到指定區域單桌、同向就餐。在食堂每層樓設立打包盒飯專用窗口,鼓勵師生打包帶回用餐。不允許面對面就餐和扎堆就餐,就餐中少說話,保持安全就餐距離。鼓勵學生自帶餐具,沒有餐具的由食堂提供消毒餐具。學生浴池延長開放時間,限制同時洗浴人數。保證學習生活商品供應,確保價格合理。
9.防護物資保障
學生的口罩由學生自備,並按照防控要求佩戴。確保隨身攜帶足夠的醫用外科以上級別的口罩。學校按照師生數量、應急要求等儲備數量充足、符合要求的防疫物資,以滿足應急使用需要。
10.教學組織保障
充分考慮專業特點,按照「一院一策」「一課一策」的原則,研究教學工作方案,針對線上教學進度和效果,適當調整教學計劃,實現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有效銜接,在保證教學質量和師生健康安全的前提下開展教育、教學和教學實踐活動。
11.環境整治及隱患排查
開展全面的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特別加強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生活用水安全、煤氣使用安全、危險化學葯品的存放和危廢品的處置等排查整治力度,確保校園安全穩定;全力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創建綠、靜、美、安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12.校園封閉及校門管理
嚴把校門,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校內師生人臉識別信息庫,加強校園管理和進出人員管控,建立師生進出校園管理流程,凡進入校園必須驗碼、測溫、佩戴口罩,嚴禁一切與學校教學、科研、服務保障和校園改造項目無關的人員進入校園。
13.進一步推進疫苗接種工作
進一步加強疫苗接種的宣傳力度,全面統計師生員工的疫苗接種情況。掌握有「禁忌症」人員的詳細情況,實現應接盡接。
中國醫科大學
按照中共遼寧省委教育工委的有關要求,學校自9月4日起組織學生分批錯時錯峰(分四批)返校(入校)。具體如下:
9月4日,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省外學生(不含2021級學生)返校,學生到校立即進行核酸檢測;
9月6日,省內學生(不含2021級學生)返校,國內校外國際學生按以上時間返校;
9月10日,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省外2021級新生入校,學生到校立即進行核酸檢測;
9月12日,省內2021級新生入校。
居住在沈北校區學生一律經沈北校區東門返校(入校)。需要返回直屬臨床學院及各培養基地的在讀學生按照直屬臨床學院及各培養基地要求,在指定地點報到。
一、師生返校要求
1.教職員工返校要求。按照學校2021年秋季學期校歷工作安排,學校教職員工於8月26日(星期四)起恢復正常上班。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教職員工在返校前至少提前14天返回省內居住地。8月12日-26日有沈陽市外旅居史的教職員工8月26日返校時需攜帶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重點管控地區(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的縣、區及縣級市)以及返校前14天內有重點管控地區旅居史的教職員工暫不返校,各類人員管理部門要精準做好所有暫緩返校人員的信息統計工作,確保全覆蓋、無遺漏。
2.學生返校(入校)要求。重點管控地區(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的縣、區及縣級市)以外的各年級在讀本科生、因各種原因沒有返校的部分在讀研究生(目前在境外的留學生除外)以及2021級本科生和2021級研究生,按要求返校(入校)。重點管控地區以及返校(入校)前14天內有重點管控地區旅居史的學生暫不返校(入校),各學生管理部門要與暫不返校(入校)學生保持「一對一」聯系,充分做好溝通告知解釋工作,取得理解和配合。所有學生(包括省內和省外學生)均須帶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返校(入校),不能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者,不準入校。省內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學生在返校前至少提前14天返回省內居住地。
在重點管控地區以及返校(入校)前14天內有重點管控地區旅居史的暫不返校(入校)的師生員工,待所在地區全部降為低風險後,持登車(機)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申請返校(入校),到校後第一時間再次進行核酸檢測排查,後續管理措施根據屬地防控要求嚴格執行。
二、學生返校時間
按照中共遼寧省委教育工委的有關要求,學校自9月4日起組織學生分批錯時錯峰(分四批)返校(入校)。具體如下:
9月4日,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省外學生(不含2021級學生)返校,學生到校立即進行核酸檢測;
9月6日,省內學生(不含2021級學生)返校,國內校外國際學生按以上時間返校;
9月10日,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省外2021級新生入校,學生到校立即進行核酸檢測;
9月12日,省內2021級新生入校。
居住在沈北校區學生一律經沈北校區東門返校(入校)。需要返回直屬臨床學院及各培養基地的在讀學生按照直屬臨床學院及各培養基地要求,在指定地點報到。
三、重點工作任務
學生返校(入校)工作安排
1.返校(入校)方式。學生自主選擇開學返校(入校)方式,學校將派專用車輛至桃仙機場、沈陽站、沈陽北站接站。
2.返校(入校)流程。沈北校區報到地點為學校東門外。具體流程為:
(1)信息審核。返校(入校)學生提供48小時內核算檢測陰性證明、國務院行程碼和遼事通等二維碼,審核結果均通過者,允許入校;審核未通過者,禁止入校。
(2)物品消毒。消毒人員及時對學生隨身物品和行李箱等進行消毒。
(3)入住宿舍。所有返校(入校)學生在東門外完成相關信息審核後,一律乘坐校內擺渡車至學生宿舍區,並有序下車,進入宿舍樓時,要排隊並前後保持安全距離,宿舍管理員再次進行體溫檢測。
返校(入校)後疫情防控工作
秋季學期學生返校後,學校將按照國家衛健委、教育部即將印發的《高等學校秋季學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第四版)》總體要求,以及《遼寧省高校返校復學疫情防控措施40條》和《遼寧省校園疫情常態化防控措施20條》嚴格執行各項防控要求,著重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管理工作:
1.校園封閉管理。學校繼續堅決實行校園封閉管理,嚴把校門關。堅持「五個一律」原則,即:未經學校批准學生一律不準進出校門,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門,師生進入校門一律核驗身份、檢測體溫、核驗綠碼通行(所有教職員工和學生),對疑似症狀者一律實行醫學隔離觀察,不服從管理者一律嚴肅處理。
2.核酸檢測排查。各學生管理部門要積極配合醫院管理處引導外省學生按指定時間到指定地點接受核酸檢測排查。在核酸檢測結果出具前,暫不安排學生線下活動,各學生管理部門積極引導學生做好個人防護,並充分做好服務保障和溝通解釋工作。
3.教職員工管理。繼續嚴格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制度,掌握教職員工健康動態。教職員工如有特殊原因需要離沈,要嚴格履行請假程序。加強後勤人員防護培訓,校(樓)門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特殊崗位,工作期間應當佩戴口罩,食堂工作人員應當穿工作服並保持清潔,定期洗滌、消毒工作服。
4.學生管理。認真落實「日報告」「零報告」制度,發現問題及時向主管部門報告。嚴格遵守學校進出管理規定,盡量減少出校,做到學習、生活空間相對固定,如有特殊原因必須出校,要嚴格履行請假程序,避免到人群聚集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場所,在公共場所保持社交距離。積極引導學生在校園內人員密集和不通風的空間內逗留或活動時,佩戴口罩並做好個人防護。
5.日常管理。堅持落實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和因病缺勤追蹤登記制度等,每日掌握師生健康動態。加強流感等秋冬季高發傳染病的監測、分析、預警和處置。加強各類聚集性活動管理,非必要不組織大型室內聚集性活動。
6.疫苗接種。把疫苗接種作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持續推進,嚴格排查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師生信息,號召無禁忌師生員工「應接盡接、應快盡快」,共同構築校園免疫屏障。
四、相關要求
1.按照中共遼寧省委教育工委的有關要求,學校自9月4日起組織學生分批返校(入校)。學生具體返校時間及相關要求由相應學生管理部門通知學生。返校學生須按照通知要求在規定時間內返校報到,逾期或提前將不被允許返校。
2.各有關部門及各學院,應按照學校疫情防控防控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生返校工作實施方案,確保2021年秋季學期學生返校復學工作平穩有序完成。
3.各直屬臨床學院及培養基地參照本方案並結合基地實際情況制定學生返基地方案,要確保學生返基地安全有序。
沈陽葯科大學
開學安排
一、工作原則
(一)嚴格開學標准。嚴格落實教育部有關要求,按照當地疫情防控標准完善學校疫情防控條件,確保學校各項防控措施、有效應急預案和演練落實到位,重點管控地區(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的縣、區及縣級市)的師生員工暫緩返校。
(二)堅持科學精準防控原則。壓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落實「防輸入、防反彈、防突發、防鬆懈」要求,堅持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與屬地部門密切配合,健全預警、預防機制,確保對突發疫情做到「四早」。
(三)堅持錯時錯峰原則。按照先教工後學生、先省外後省內、先高年級後新生原則,實行分人員、分批次、分時段返校,確保秋季學期開學錯峰、錯區域。
二、時間安排按原計劃開學日期(8月23日)組織線上教學,自9月4日起,組織學生(包括新生)錯時錯峰陸續返校。
具體時間為:★9月1日(周三),所有教職員工(含食堂、保潔、保安、宿管等後勤服務人員)、校內經營商戶及施工人員進行核酸檢測(2000人左右)。
★9月4-5日(周六、周日),省外在校生返校同步進行核酸檢測排查(研究生833人,本科生3239人);
★9月8-9日(周三、周四),省外新生報到同步進行核酸檢測排查(研究生841人,本科生1242人);
★9月12日(周日),省內在校生返校(研究生460人,本科生2500人);
★9月13日(周一),省內新生報到(研究生748人,本科生1011人)。
按照教育部要求,目前仍在境內的來華留學生的開學工作與國內學生同步進行;在境外的來華留學生在未接到正式通知之前不得提前返校。
三、師生返校要求
(一)教職員工返校要求省內、省外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教職員工在返校前至少提前14天返回省內居住地。從省外返回的教職員工要按照屬地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健康管理。在重點管控地區以及返校前14天內有重點管控地區旅居史的教職員工暫不返校。待所在地區全部降為低風險後,持登車(機)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新冠疫苗接種記錄返回學校所在城市,入校前一天再次進行核酸檢測排查,後續管理措施根據屬地防控要求嚴格執行。
(二)省外學生返校要求
在省外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學生,須持登車(機)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新冠疫苗接種記錄並且沒有出現發熱(體溫<37.3℃)、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減退、肌肉酸痛等十大症狀,方可正常返校,返校報到同步進行核酸檢測排查,積極配合學校落實其它管理措施,在核酸檢測結果出具前,不進行線下活動,做好個人防護。
在重點管控地區以及返校前14天內有重點管控地區旅居史的學生暫不返校。待所在地區全部降為低風險後,持登車(機)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新冠疫苗接種記錄並且沒有出現發熱(體溫<37.3℃)、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減退、肌肉酸痛等十大症狀,方可正常返校,返校報到同步進行核酸檢測排查,後續管理措施根據屬地防控要求嚴格執行。
(三)省內學生返校要求省內重點管控地區以外的學生在返校前至少提前14天返回省內居住地。學生在開學時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遼事通健康通行碼」和「國務院客戶端防疫行程卡」綠碼、新冠疫苗接種記錄並且沒有出現發熱(體溫(37.3℃)、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減退、肌肉酸痛等十大症狀,方可返校。
(四)境外師生返校要求境外師生返校嚴格遵守外事部門和教育部有關規定,經批准入境後,按屬地疫情防控有關規定進行隔離管控,解除隔離後,進行7天居家隔離後按照低風險地區學生返校要求返校。
(五)有疑似症狀師生返校要求返校前一周有發熱、乾咳、咽痛、流涕、腹瀉、乏力、嗅(味)覺減退、肌肉酸痛等十大症狀的師生應及時向學校報告,治癒後按相應要求返校。
2. 危廢品倉庫如何有效24小時不間斷的預防火災有沒有最安全保險的方法
危廢品倉庫必須24小時不間斷的要預防火災,一旦有火災事故發生,那可能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要做到最安全,最保險的那除了在人防機房上去加強之外,還要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
倉庫一旦發生問題,帶來的必定是非常嚴重的後果,所以說准備預防工作必須充足:包括員工操作規范的培訓,以及危險廢物倉儲環境的合理性。國家《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准》對危險廢物的貯存規范野洞者作了很明確的要求,包括貯存容器選擇、倉庫選址、儲存注意事項等。
1、選擇盛裝容器時,要符合材質、強度標准,完好無損,且與危險廢物不發生反應。如今用得較多的就是塑料桶,找正規的購買很有必要。
2、倉庫的設計,需要考慮到避免水的侵蝕,避免建在易燃易爆品倉庫周圍、或自然災害嚴重低端。同時,配備有泄露液體收集工程,在發生意外泄露事件時能夠將泄露的危險廢物收集起來幾頌薯種處理。
3、儲存注意事項。注意對危險廢物的隔離,防風、防雨、防曬,不同危險廢物之間保持合理的距離,避面相互反應而出現事故,儲存量要在設計的額度之內,等等。
4、倉庫配備泄露液體收集裝置、氣體導出及凈化裝置;通訊設備、照明設施,安全防護服和工具,等應急防護設施
拓展資料:
如果真的發生了泄露,採取什麼應急措施來補救?
1、發生泄露後,不要害怕危險而置之不理。首先要佩戴好防護服裝,從上風出接近現場,查顫或明泄露原因。嚴禁沒有經過任何准備就盲目進入現場,極易造成人員傷亡。
2、泄露現場如果有可燃固體或氣體,應及時切斷可能產生的火源,避免靜電、電火花而引起火災或爆炸;使用設備對泄露的廢物進行回收時,也要注意電火花的問題。
3、對泄露危險廢物做應急處理:小規模的可以利用活性炭吸附或清水沖洗回收;大量的需要構築圍堤,將泄露的危險廢物疏導進入倉庫設計的廢液收集池內,防止流入到環境中造成危害;酸鹼性危險廢物,使用中和的方式減少危害。
3. 環保事件應急預案
環保事件應急預案
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有時會出現一些意料之外的事件或事故,為了減小事故造成的危害,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編制應急預案。那麼什麼樣的應急預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環保事件應急預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環保事件應急預案1
一、目的
及時准確應對可能發生的危險廢物災害事故,迅速、有效地組織實施和救援,防止事故蔓延、擴大,最大伍橘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危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製定本應急預案。
二、范圍
適用於本公司危險廢物處置過程中發生一般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及一般以上事故的前期處置工作。
三、危險廢物概況
(一)實驗室廢液
特性及危害:含氟化物、硝酸根、硫酸根、鉛、鉻、鐵等。
有刺激、腐蝕、毒性等,對人體存在直接危害,流入環境也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安全處理措施:用塑料桶密封包裝,委託相關資質方合法處置。
四、預案啟動的條件
凡本公司內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危險廢物事故,立即啟動本應急預案。
1、危險廢物重大危險源發生爆炸、燃燒事故;
2、有毒氣體、易燃易爆氣體和其它危險化學品發生大量泄漏,已危急或即將危急到公共安全;
3、其它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影響與不良後果的。
五、預案終止條件
危險廢物事故發生地人員或遇險對象已脫離危險,危險廢物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環境符合有關標准,導致的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
六、應急救援的原則
高慶1、人員第一,安全至上;
2、統一指揮、分級負責;
3、確保人員安全的情況下,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參與事故救援工作。
七、組織機構與職責
(一)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辦公室
(二)應急救援領導組職責
1、貫徹執行有關危險廢物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的措施。
2、組織訓練危險廢物事故應急救援隊伍和事故重點區域有關單位開展聯防救援工作。
3、對員工進行危險廢物事故應急救援知識的普及和環保教育工作。
4、檢查督促並切實作好危險廢物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准備工作。
5、會同有關部門監督事故應急救援的設備、器材、物資的管理和使用。
6、組織危險廢物事故應急救援。
7、對事故進行調查、分析、處理,提出整改意見並及時將事故匯報、通報。
(三)應急救援小組成員職責和分工
發生危險廢物事故時,由領導組組長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組長不在時,由副組長組織指揮實施),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
1、組長:應急救援全過程的總指揮。
2、副組長:協助組長負責應急救援過程中具體指揮工作。
3、成員:負責危險廢物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以防事態擴大,服從組長、副組長統一調配。
八、環境意外事故防範措施:
意外事故:主要是皮膚接觸、眼睛接觸、誤食,以及發生泄漏;
(一)意外事故的應急處理措施:
1、吸入:如果大量吸入,立即轉移到新鮮空氣充足的地方;
2、吞食: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催吐,不要給意識不清的人吃東西;
3、皮膚接觸:如果接觸,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清戚橘握水沖洗至少15分鍾;
4、眼睛接觸:如果眼睛接觸,立即用清水沖洗至少15分鍾;
5、泄漏應急處理:泄漏處理一般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處理兩大部分。
A、在發生泄漏時,首先熄滅所有明火,隔絕一切火源,防止發生燃燒和爆炸;
B、現場處理人員必須佩戴防護面具及符合要求的防護用品;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使用水槍掩護;
C、現場用沙土圍堤,回收物料,避免流入下水道等密閉系統;
D、不得用水沖洗地面,防止污染區域擴大。
E、可通過控制泄漏源來消除危廢品的溢出或泄漏;
F、現場泄漏物及時進行覆蓋、收容、稀釋處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處理,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
(二)防範措施和應急預案:
1、事故防範措施:環保人員按時巡迴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事故應急措施:必要情況下啟動應急預案。
九、應急預案
(一)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
及時控制危險廢物事故造成的危險源,防止事故的繼續擴展;拯救受害人員;指導員工防護,組織員工撤離,並做好現場清理工作。
(二)應急救援組織與響應
1、先期處置
危險廢物事故發生後,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或現場人員應保持冷靜,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全力組織自救,進行先期處臵,能處理的先進行處理,並嚴格保護事故現場。
2、啟動預案
由事發單位負責人向應急救援小組報告,由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現場指揮人員和救援人員迅速到達規定崗位,採取相應的救援、控制措施。
3、救援程序
3.1設置警戒區域。
指揮人員到達現場後,立即了解現場情況及事故性質,確定警戒區域和事故控制具體實施方案,布置各救援小組任務。
對現場進行封閉,根據危廢品的泄漏擴散情況或火焰輻射所涉及到的范圍建立警戒區,並在通往事故現場的主要幹道上實行交通管制。警戒區域的邊界應設警示標志並有專人警戒。除消防、應急處理人員以及必須堅守崗位人員外,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泄漏溢出的危廢品為易燃品時,區域內嚴禁火種。
3.2組織緊急疏散。
各救援小組到達現場後,應服從現場指揮人員的指揮,迅速將警戒區及污染區內與事故應急處理無關的人員撤離,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亡。
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有關規定,緊急疏散時應注意,根據需要攜帶專業防護裝備,採取安全防護措施,按各自分工開展搶險救援工作。
應向上風口方向轉移;
明確專人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域,並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窪處滯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區域或著火區域。
為使疏散工作順利進行處理現場至少應有兩個暢通無阻的出口,並有明顯標志。
3.3事故得到控制後,對現場進行清理,由相關單位組織對事故進行調查工作。
4、現場指揮
現場指揮長負責指揮所有參與搶險救援人員,統一指揮現場各救援小組的應急處臵工作,及時向指揮中心報告事故災難的事態發展和救援情況。
5、救援現場工作要求
5.1現場各救援隊伍間保持良好的通訊聯絡;
5.2救援車輛應服從現場指揮長的調度,並按要求行駛和停放。
5.3對易燃易爆危險物質大量泄漏時,應使用防爆型工具和器材,應急救援人員嚴格著裝規定,進行危險區域關閉手機等通訊工具。
5.4對有毒物資的泄漏處臵,必須使用正壓式自給式防毒面具;對皮膚有危害物資的處臵,必須穿全封閉化學防護服,戴防護手套等。
5.5出現危險化學品泄漏時,設法堵住泄漏口或截斷泄漏的漫延,按物料的.MSDS中的泄漏應急處臵措施進行處理,避免或減少環境污染。
5.6急救措施
5.6.1吸入:如果大量吸入,立即轉移到新鮮空氣充足的地方。
5.6.2吞食: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催吐,不要給意識不清的人吃東西。
5.6.3皮膚接觸:如果接觸,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清水沖洗至少15分鍾。
5.6.4眼睛接觸:立即用清水沖洗至少15分鍾。
5.7事故現場設立警戒區域,設臵警戒標識及注意事項。
5.8進入事故現場救援的人員應做好統一標識區分。
5.9事故單位應當無條件配合現場指揮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協助。
5.10事故產生的危險廢物必須到環保部門辦理《危險廢物轉移許可證》,並委託有資質的處臵單位進行合法安全處理。
5.11廢物處臵完成後,對周圍土壤、水質進行環境監測。
6、應急終止
經應急救援處臵後,在確認滿足終止條件後,應急指揮中心下達應急終止指令。
十、應急保障
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總牽頭,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按照預案規定,全面做好應對危險廢物事故的各方面保障和准備工作,提高應急響應的快速反應和處臵能力。
十一、事故善後處理
善後處理工作由領導小組統一協調,各相關部門參加,盡快恢復事故發生單位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十二、監督與管理
獎勵與責任追究、預案演練、宣傳培訓等工作均嚴格執行公司《員工手冊》有關規定。
十三、訓練和演習
1、從實際出發,針對危險廢物可能發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模擬演習。
2、把指揮機構和環境救援應急隊伍訓練成一支思想好、技術精、作風硬的隊伍,一旦發生事故,領導能正確指揮,各救援隊伍能根據各自任務及時有效地排隊險情,控制並消滅事故、搶救傷員,切實做好應急救援工作。
環保事件應急預案2
一、加強了應急隊伍建設。
成立了環境市應急管理辦公室,規范了工作程序、完善了工作制度;以環境監測、環境監察、污染控制隊伍為基礎,建立健全了環保內部應急救援隊伍,明確組織、協調、監管職責,使應急管理工作進入了經常化、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軌道。
二、強化了應急能力體系建設。
積極爭取專項資金,構建了由環境污染事件響應、信息傳遞反饋、應急決策指揮、應急物資保障信息、應急技術支持構成的環境污染事件應急指揮系統;重視環境應急裝備能力建設,在配備應急車輛、防護裝備和監測儀器等必要設備的同時,加強了環境安全應急技術和應急物資信息的儲備;建立起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專家庫並實行動態管理。
三、狠抓了突發環境事件預防預警體系的建設。
實施源頭控制,對新、擴、改建設項目未按照規定進行環境風險評價或預警監測措施、應急處置措施和應急預案經審查不符合要求的,堅決不予審批該建設項目;建立了環境風險源動態管理制度和風險源評估制度,今年組織力量對全市環境風險隱患進行了全面排查,共排查出環境安全隱患1個。對存在風險源的單位,採取了限期完善環境預警監測措施、應急處置措施和應急預案,對限期不能完善或驗收不合格的,實行限產或停產治理;完善落實環境預警監測體系,在香山、石溪濠、老池等關鍵節點設置環境風險預警監測點位並實行市縣(區)兩級的定期監測。
四、健全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體系。
成立了以局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污染事故應急處置領導小組,並在總結、梳理原有應急管理制度的基礎上,修訂完善了《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規范應急處置程序、職責、聯絡方式等內容,確保應急事故的得到快速、高效處置。同時,依託12369環保舉報投訴熱線,搭建了環境突發事故應急處理平台,接警立即啟動應急體系,迅速採取相應措施予以處置。
五、加大了對環境污染事件防範應急知識的宣傳。
通過電台、報紙、網站、現場宣講等多種形式,開展對應急知識的宣傳,提高了公眾的環境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大了對重大危險源所在單位的技術指導和培訓,提高了企業開展救助和自我防護的水平。
六、積極開展了應急預案演練。
積極開展環境應急處置大練兵,結合環境突發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月中旬,組織了一次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演習,通過演習,使更多的同志熟悉了應急處置程序,掌握了應急處置措施,極大地提高了我局應對突發環境事故的快速反應能力和科學處置水平。七、全方位準備了應急事件的處置。
加強應急值守,嚴格領導帶班制度,確保每天24小時信息暢通。做到對各類突發環境事件,能在第一時間內作出反應,並嚴格按照市應急指揮部指令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確保市環境安全。
;4. 乙醇泄漏應急演練的不足
3.0應急處置
3.1當發現乙醇泄漏時,應立即切斷火源,啟動排風系統及時排走乙醇氣體。人員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
3.2如發現小量的乙醇容器發生泄漏或在使用和運輸過程中不慎泄漏,設備因檢修或故障發生漏液等情況,則應及時通知相關崗位人員、當值班長或老歲安全員,相關崗位人員在做應急處理時盡可能將溢漏乙醇收集在專用的容器內,准備好防靜電的吸收棉,待大部門泄漏乙醇回裝容器後,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此類泄漏事故無需報告公司應急指揮部。
第 4 頁
3.3如在乙醇存放處發現大量乙醇泄漏則應及時通知消防中控、當值班長和安全員,安全員判斷是否需要報告公司應急指揮部,若發生火災或爆炸的可能性較小的情況下,應竭力開展應急處理措施,如危廢倉庫的乙醇容器發生泄漏,首先應疏散臨近的其他人員,採取拉警示帶的隔離措施防止不知情人員進入,然後用防靜電的吸收棉盡量覆蓋泄漏區域和泄漏口,降低乙醇揮發可能引起的火災概率,同時根據泄漏口的大小及其形狀,准備好相應的堵漏材料(如軟木塞、橡皮塞等),堵漏工作就緒後,立即用堵漏材料堵漏,泄漏出的大量乙醇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此類事故若發生火災和爆炸的可能性較小或泄漏乙醇揮發氣味能有效散發,則不需要啟動應急程序,反之則必須啟動應急程序,開展應急預案處理流程。
第 5 頁
3.4著火或爆炸處理
3.4.1小量著火:立即組織臨近人員採用滅火器滅火(註:公司現有的滅火器多為乾粉滅火器,可用於一般性的火災,包括油類、電氣類),滅火後,確認不再復燃,立即採取小量泄漏處理方法處理。
3.4.2大量著火(火災)或爆炸:立即按下手動報警按鈕,並開展此應急預案處理流程。
3.5緊急疏散
3.5.1當泄漏事故可能對公司內、外人員構成威脅時,有指揮部負責治安和交通指揮,對事故救援無關人員及可能威脅到附近居民以及相鄰的危險化學品進行緊急疏散。
第 6 頁
3.5.1應急疏散組通知各崗位人員迅速撤離,撤離時應對人員進行清點,若有未撤離的人員,應做好防護後到現場做搜尋。
3.5.2非事故現場人員的疏散,由應急指揮部下達疏散撤離的指令,按指令的路線進行撤離。
3.5.2周邊區域單位、居民人員疏散,由公司應急救援疏散組人員通知周邊區域各單位及公司生活區人員按指示的路線進行疏散。
3.5.2應急救援人員的撤離,公司應急救援人員在發現事故現場出現危險狀況時(如乙醇貯罐將要爆炸等),應有現場指揮部下達禁忌撤離命令,撤離到指定的區域,同時要將撤離的報告馬上到公司應急指揮部。
第 7 頁
3.6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
3.6.1為確保事故傷害不擴大化,所侍者睜有搶險救援人員,必須按規定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所使用的工具為防爆工具,在搶險救援時,不得獨自行動,作業時嚴格執行公司的安全管理規定,並高度警覺,服從現場指揮人員的指令。
3.6.2應急救援隊伍的調度由現場指揮人員統一領導、指揮。
3.6.3為防止事故擴大,應加大噴灑水量,增大沙土、等吸收入殘液的物質使用量,同時將情況上報區主管部門請求增援,事故擴大後,根據實際情況重新核定危險濃度區,並相應調整疏散人員的范圍。
第 8 頁
3.7受傷人員的救治
3.7.1事故現場出現人員傷亡,由搶救組人員按受傷情況進行分類搶救,現場搶救同時聯系999或120救護處理
3.7.2現場救治方法
3.7.1.1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衣著,用肥皂水及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3.7.1.2眼睛接觸:立即翻開上下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min,就醫。
第 9 頁
3.7.1.3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及心臟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心臟復甦。
3.8泄漏物處理:將收集的泄漏物按照《有毒有害廢液及廢舊化學試劑管理規程》處置。用消防水沖洗剩下的少量物料,沖洗水排入污水系統處理。
3.9現場保護和洗消、應急救援保障:按《應急准備和相應控制管理規程》中規定執行。
4.0注意事項
4.1應向上風方向轉移,明確專人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並在疏散或撤離
4.2不要在低嫌正窪處滯留。
4.3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區與著火區。
4.4疏散時,被疏散人員嚴禁駕駛車輛及騎摩托車
5. 危廢演練在哪裡規定
《固體廢跡喊圓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八十五條規定。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單位,應當組織相關人員參加安全防護和應急處置姿塌培訓,定期開展滲含環境應急演練。
6. 求:危險廢物轉移污染防治措施及突發事故應急預案(危廢轉移申請五聯單用的)
不知您所說的危險廢物是何種物質,發一個《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供參考。
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單位版)
1.范圍
本導則規定了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的基本要求。一般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要求參照本導則。
本導則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經營、使用、運輸和處置廢棄危險化學品單位(以下簡稱危險化學品單位)。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文通過在本導則的引用而成為本導則的條文。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修改(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本導則,同時,鼓勵根據本導則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導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0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0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3號)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44號)
《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國務院令第352號)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373號)
《危險化學品名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公告 2003第1號)
《劇毒化學品目錄》(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等8部門公告 2003第2號)
《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編寫規范》(GB16483)
《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J16)
《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GB50160)
《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GB15603)
《原油和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183)
《企業職工傷亡事故經濟損失統計標准》(GB6721)
3.名詞解釋
3.1危險化學品
指屬於爆炸品、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易燃液體、易燃固體、自燃物品和遇濕易燃物品、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蝕品的化學品。
3.2危險化學品事故
指由一種或數種危險化學品或其能量意外釋放造成的人身傷亡、財產損失或環境污染事故。
3.3應急救援
指在發生事故時,採取的消除、減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惡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損失的措施。
3.4重大危險源
指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於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
3.5危險目標
指因危險性質、數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險化學品所在場所或設施。
3.6預案
指根據預測危險源、危險目標可能發生事故的類別、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應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慮現有物質、人員及危險源的具體條件,能及時、有效地統籌指導事故應急救援行動。
3.7分類
指對因危險化學品種類不同或同一種危險化學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而劃分的類別。
3.8分級
指對同一類別危險化學品事故危害程度劃分的級別。
4.編制要求
(1)分類、分級制定預案內容;
(2)上一級預案的編制應以下一級預案為基礎;
(3)危險化學品單位根據本導則及本單位實際情況,確定預案編制內容。
5.編制內容
5.1基本情況
主要包括單位的地址、經濟性質、從業人數、隸屬關系、主要產品、產量等內容,周邊區域的單位、社區、重要基礎設施、道路等情況。危險化學品運輸單位運輸車輛情況及主要的運輸產品、運量、運地、行車路線等內容。
5.2危險目標及其危險特性、對周圍的影響
5.2.1危險目標的確定
可選擇對以下材料辨識的事故類別、綜合分析的危害程度,確定危險目標:
⑴生產、儲存、使用危險化學品裝置、設施現狀的安全評價報告;
⑵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文件;
⑶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文件;
⑷重大危險源辨識結果;
⑸其他。
5.2.2根據確定的危險目標,明確其危險特性及對周邊的影響
5.3危險目標周圍可利用的安全、消防、個體防護的設備、器材及其分布
5.4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
5.4.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設置
依據危險化學品事故危害程度的級別設置分級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5.4.2組成人員
⑴主要負責人及有關管理人員;
⑵現場指揮人。
5.4.3主要職責
⑴組織制訂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⑵負責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調動;
⑶確定現場指揮人員;
⑷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
⑸批准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
⑹事故狀態下各級人員的職責;
⑺危險化學品事故信息的上報工作;
⑻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調動;
⑼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
⑽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數據。
5.5報警、通訊聯絡方式
依據現有資源的評估結果,確定以下內容:
⑴24小時有效的報警裝置;
⑵24小時有效的內部、外部通訊聯絡手段;
⑶運輸危險化學品的駕駛員、押運員報警及與本單位、生產廠家、托運方聯系的方式、方法。
5.6事故發生後應採取的處理措施
⑴根據工藝規程、操作規程的技術要求,確定採取的緊急處理措施;
⑵根據安全運輸卡提供的應急措施及與本單位、生產廠家、托運方聯系後獲得的信息而採取的應急措施。
5.7人員緊急疏散、撤離
依據對可能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場所、設施及周圍情況的分析結果,確定以下內容:
⑴事故現場人員清點,撤離的方式、方法;
⑵非事故現場人員緊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⑶搶救人員在撤離前、撤離後的報告;
⑷周邊區域的單位、社區人員疏散的方式、方法。
5.8危險區的隔離
依據可能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類別、危害程度級別,確定以下內容:
⑴危險區的設定;
⑵事故現場隔離區的劃定方式、方法;
⑶事故現場隔離方法;
⑷事故現場周邊區域的道路隔離或交通疏導辦法。
5.9檢測、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
依據有關國家標准和現有資源的評估結果,確定以下內容:
⑴檢測的方式、方法及檢測人員防護、監護措施;
⑵搶險、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員的防護、監護措施;
⑶現場實時監測及異常情況下搶險人員的撤離條件、方法;
⑷應急救援隊伍的調度;
⑸控制事故擴大的措施;
⑹事故可能擴大後的應急措施。
5.10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
依據事故分類、分級,附近疾病控制與醫療救治機構的設置和處理能力,制訂具有可操作性的處置方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⑴接觸人群檢傷分類方案及執行人員;
⑵依據檢傷結果對患者進行分類現場緊急搶救方案;
⑶接觸者醫學觀察方案;
⑷患者轉運及轉運中的救治方案;
⑸患者治療方案;
⑹入院前和醫院救治機構確定及處置方案;
⑺信息、葯物、器材儲備信息。
5.11現場保護與現場洗消
5.11.1事故現場的保護措施
5.11.2明確事故現場洗消工作的負責人和專業隊伍
5.12應急救援保障
5.12.1內部保障
依據現有資源的評估結果,確定以下內容:
⑴確定應急隊伍,包括搶修、現場救護、醫療、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訊、供應、運輸、後勤等人員;
⑵消防設施配置圖、工藝流程圖、現場平面布置圖和周圍地區圖、氣象資料、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互救信息等存放地點、保管人;
⑶應急通信系統;
⑷應急電源、照明;
⑸應急救援裝備、物資、葯品等;
⑹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的安全、消防設備、器材及人員防護裝備;
⑺保障制度目錄
①責任制;
②值班制度;
③培訓制度;
④危險化學品運輸單位檢查運輸車輛實際運行制度(包括行駛時間、路線,停車地點等內容);
⑤應急救援裝備、物資、葯品等檢查、維護制度(包括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的安全、消防設備、器材及人員防護裝備檢查、維護);
⑥安全運輸卡制度(安全運輸卡包括運輸的危險化學品性質、危害性、應急措施、注意事項及本單位、生產廠家、托運方應急聯系電話等內容。每種危險化學品一張卡片;每次運輸前,運輸單位向駕駛員、押運員告之安全運輸卡上有關內容,並將安全卡交駕駛員、押運員各一份);
⑦演練制度。
5.12.2外部救援
依據對外部應急救援能力的分析結果,確定以下內容:
⑴單位互助的方式;
⑵請求政府協調應急救援力量;
⑶應急救援信息咨詢;
⑷專家信息。
5.13預案分級響應條件
依據危險化學品事故的類別、危害程度的級別和從業人員的評估結果,可能發生的事故現場情況分析結果,設定預案的啟動條件。
5.14事故應急救援終止程序
5.14.1確定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結束
5.14.2通知本單位相關部門、周邊社區及人員事故危險已解除
5.15應急培訓計劃
依據對從業人員能力的評估和社區或周邊人員素質的分析結果,確定以下內容:
⑴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
⑵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
⑶社區或周邊人員應急響應知識的宣傳。
5.16演練計劃
依據現有資源的評估結果,確定以下內容:
⑴演練准備;
⑵演練范圍與頻次;
⑶演練組織。
5.17附件
⑴組織機構名單;
⑵值班聯系電話;
⑶組織應急救援有關人員聯系電話;
⑷危險化學品生產單位應急咨詢服務電話;
⑸外部救援單位聯系電話;
⑹政府有關部門聯系電話;
⑺本單位平面布置圖;
⑻消防設施配置圖;
⑼周邊區域道路交通示意圖和疏散路線、交通管制示意圖;
⑽周邊區域的單位、社區、重要基礎設施分布圖及有關聯系方式,供水、供電單位的聯系方式;
⑾保障制度。
6.編制步驟
6.1編制准備
(1)成立預案編制小組;
(2)制定編制計劃;
(3)收集資料;
(4)初始評估;
(5)危險辨識和風險評價;
(6)能力與資源評估。
6.2編寫預案
6.3審定、實施
6.4適時修訂預案
7.預案編制的格式及要求
7.1格式
7.1.1封面
標題、單位名稱、預案編號、實施日期、簽發人(簽字)、公章。
7.1.2目錄
7.1.3引言、概況
7.1.4術語、符號和代號
7.1.5預案內容
7.1.6附錄
7.1.7附加說明
7.2基本要求
(1)使用A4白色膠版紙(70g以上);
(2)正文採用仿宋4號字;
(3)列印文本。
謹供參考
7. 危廢應急預案
危廢應急預案
在學校抑或是社會中,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在自己預料之中的事件,為了控制事故的發展勢態,很有必要提前准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應急預案。我們應該怎麼編手大制應急預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危廢應急預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危廢應急預案1
為了加強對污染土壤運輸事故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結合我單位的實際特點,特製定本應急救援處置預案。
1應急救援預案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認真貫徹「安全第一、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防患未然」的指導思想,針對突發性的污染土壤運輸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優的效能,有序地實施現場處置,提供盡可能的事故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把突發性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點。 污染土壤運輸事故應急救援處置原則:快速反應、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單位自救與社會自救相結合。
2污染土壤運輸事故防範措施及要求
⑴污染土壤運輸車輛由公司車輛主管部門統籌調配管理,該車輛只能在車輛主管部門統一安排保障下進行污染土壤的運輸工作。
⑵駕駛該類車輛的駕駛員必須符合以下條件:經過危險貨物運輸駕駛培訓並合格,工作態度認真負責,技術熟練,熟悉道路情況。應做到嚴格遵守交通、消防、治安等相關法規。具備一定的對所運危險貨物實施應急處理的知識和能力。
⑶執行污染土壤運輸任務的車輛必須滿足性能狀況良好,車容整潔、車廂內清潔乾燥,並嚴格按要求配備和使用了合格的安全、消防等應急防護器材。
⑷污染土壤運輸車輛駕駛員應嚴格執行車輛的例行檢查、車輛二級維護等管理規定,及時發現和處理車輛存在的機械故障等隱患問題,提高車輛的行駛性能,以確保該類車輛的安全行駛。
⑸污染土壤運輸車輛在出車前,應根據本次運輸廢物的危險特性,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領取人員防護裝備和隨車應急處置物品。
⑹污染土壤運輸車輛裝車前,現場指導人員必須認真檢查土壤的干濕程度,檢查土壤在裝卸過程中會不會產生揚塵,若還會產生揚塵,則需要繼續濕潤土壤,確保滿足濕法作業的要求;若太濕,則容易發生滲漏,需要經過晾曬處理,達到裝載標准了,再裝車運走。嚴禁污染土壤運輸車輛進行超載運輸。
⑺污染土壤運輸車輛駕駛員在車輛裝卸時,應根據土壤的特性,向裝卸工人講解相關的注意事項和安全防範知識,要求其嚴格遵守裝卸操作規程,以防止違規操作帶來的安全事故發生以及環境污染事故。
⑻污染土壤運輸車輛駕駛員在貨物裝載完成後,應認真檢查車箱中危險貨物的存放狀態,行駛過程中如應立即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以防止危險物質帶來的安全隱患及環境污染責任事故。
⑼污染土壤運輸車輛行駛時,駕駛員要控制好車速,在非特殊的交通運行狀況(如突發交通事故、自然災害等)下不準急加速或急減速,力求平穩駕駛。行駛過程中還應該注意選擇並掌握路面平穩度,加大行車安全間距,不得違反交通安全規則超越行進中的機動車輛和行人。
⑽污染土壤運輸車輛在執行污染土壤運輸任務時嚴禁搭載無關人員,也不允許搭載其他貨物。
⑾污染土壤運輸車輛在運輸途中需要臨時停車時,應遠離居民點、學校、交通繁華路段、名勝古跡和風景游覽區。特別不準駕駛員遠離車輛,更不準在發動機工作時向油箱加註油料。
⑿污染土壤運輸車輛駕駛員在運輸途中,因自身車輛駕駛責任或他人責任造成交通安全等意外事故,駕駛員必須及時與公司相關部門匯報,若土壤發生泄露時需迅速報告當地交通、環保、安全、消防、尺旅保險等相關主管部門請求援助。
⒀污染土壤運輸車輛駕駛員應根據所運輸的危險貨物特性,必須在指定的地點實施車輛的清洗保潔,防止車車輛箱體畢困豎殘留的污染物質造成人身傷害及二次污染環境責任。
⒁污染土壤運輸車輛必須按照公司規定停放在指定的停車庫(場)。因特殊情況需要,必須符合安全、不產生環境污染等基本條件,報經主管領導同意後才能在其他停車庫(場)作暫時停放。
3應急救援事故類別及其處置措施
污染土壤運輸事故主要有污染土壤運輸過程中出現的突發性車輛故障、污染土壤泄露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應急主要措施包括:車輛故障急救、污染物泄露處理、現場救治等。
4應急救援流程圖
5應急救援程序
5.1.事故類型
污染土壤運輸車輛在裝卸、運輸過程中發生車輛故障、污染土壤泄露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等事故現象。
危險廢物運輸車輛駕駛員(副駕駛員)立即實施應急自救工作,設立事故現場區域警戒線,並向單位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副組長)報告事故情況。
(1)運輸車輛駕駛員應急自救方式:
運輸車輛駕駛員應根據事故實際情況,充分藉助現場現有的裝備和有限的力量,採取車輛故障原因排查維修、局部泄露污染土壤原因分析,將污染土壤全部清掃干凈,並用水沖洗地面。
(2)運輸車輛駕駛員報告的內容
運輸車輛駕駛員向單位應急救授小組組長(副組長)報告事故發生的 時間、地點、原因、事故最新狀態、已採取的措施情況及其簡要經過。
5.2救援措施
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在了解清楚事故現場的基本情況後,立即通知應急救援小組各成員趕赴事故現場實施救援和處置工作。
應急救援小組實施救援和現場處置工作
5.2.1運輸車輛故障救援措施:
①根據車輛發生的故障現象,逐項排查車輛故障原因,掌握車輛零部件的損壞程度,備品備件的准備情況。
②依據車輛的具體受損情況,就地做到能自修則自修,採取局部換件、重點維修、整體調校的維修方式,從快排除車輛故障。
5.2.2局部散落污染救援措施:
①根據車輛局部散落的現象,清理人員穿戴好防護服、手套、口罩等防護用品,逐一查找局部散落的准確部位,對該部位用隨車攜帶的應急設備處理。
②對散落的土壤進行及時的清理,散落的土壤裝入預先准備的備用包裝袋中。
③在完成局部散落包裝袋的更換工作後,採用木糠或活性炭等吸附劑仔細對受污染了地面實施3-5次反復吸附清理工作,最後用清水沖洗。將吸附所產生污染了的吸附劑規范進行袋裝。
④遭泄露危險廢物所污染的地方,必須進行規范清洗。清理過程中所產生的一切廢物,應作危險廢物處理處置。
5.2.3人身傷害自救方式:
根據現場人員因事故或應急操作過程中身體(皮膚)不慎受到傷害,應藉助運輸車輛配置的救護葯品及器械對受傷人員實施臨時的清洗、包紮等救治,並及時送醫院接受正式治療。
5.3救援評估
應急救援小組在初步實施應急救援後,綜合現場處置情況後作出階段性的救援評估結論。
應急救援小組藉助的裝備足以能夠控制事態的進一步發展,保障事故處置結果的安全有效。應急救援小組依據事態發展趨勢,結合現有的應急裝備,作出對下一步切實有效的應急措施布署,並積極穩妥地逐項開展進一步的應急救援和現場處置工作。
應急救援小組藉助僅有的裝備和有限的力量不能估計和控制事態的進一步發展態勢,難以保證勝任並完成現場應急救援及處置工作。 應急救援小組向應急救援小組組長(副組長)報告現場階段性救援評估結論,請求社會應急援增力量救援。
5.4請求增援
應急小組組長綜合了解現場階段性救援評估結論後,根據現場事態的最新發展情況要求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增援。應急小組組長向當地公安、消防、環保、醫療等相關機構及部門報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事故的最新狀態、潛在危害和單位已採取了應急救援措施情況及其簡要經過。當地公安、消防、環保、醫療等相關機構及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後,協調社會應急救援力量,派出應急救援增補力量。
當地公安、消防、環保、醫療等相關機構及部門派出的應急救援增補力量到達現場正式投入救援工作,實施積極有效的應急救援措施,完成最終的排險救援。
5.5解除警戒
在各應急救援力量的增援下,安全妥善地排除險情後,解除現場警戒。
危廢應急預案2
一、目的
及時准確應對可能發生的危險廢物災害事故,迅速、有效地組織實施和救援,防止事故蔓延、擴大,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危害,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製定本應急預案。
二、范圍
適用於本公司危險廢物處臵過程中發生一般事故的應急處臵工作及一般以上事故的`前期處臵工作。
三、危險廢物概況
特性及危害:因車輛維修或更換產生的廢舊機油。
對區域環境有較大污染危害,廢油一旦撒漏或泄露,容易導致火災的發生,且火災蔓延較快,燃燒面積大,易造成較大火災影響。
安全處理措施:用鐵桶密封包裝,委託相關資質方合法處臵。
特性及危害:為污水處理後的各種有機雜質。 接觸後對皮膚無明顯危害;泄漏對土壤有害。 安全處理措施:密封包裝,委託相關資質方合法處臵。
(三)廢活性炭
特性及危害:為廢氣吸收的產物,主要含二甲苯、氯甲烷等。
對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濃度時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短期內吸入較高濃度本品可出現眼及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狀,眼結膜及咽充血、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胸悶、四肢無力、意識模糊、步態蹣跚;重者可有燥動、抽搐或昏迷。
慢性中毒:長期接觸可導致神經衰弱綜合症,工人常發生皮膚乾燥、破裂、皮炎。
處理措施:密封包裝、委託焚燒處臵。
四、預案啟動的條件
凡本公司內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危險廢物事故,立即啟動本應急預案。
1、危險廢物重大危險源發生爆炸、燃燒事故;
2、有毒氣體、易燃易爆氣體和其它危險化學品發生大量泄漏,已危急或即將危急到公共安全;
3、其它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影響與不良後果的。
五、預案終止條件
危險廢物事故發生地人員或遇險對象已脫離危險,危險廢物事故得到有效控制或消除,環境符合有關標准,導致的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
六、應急救援的原則
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
2、統一指揮、分級負責;
3、確保人員安全的情況下,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參與事故救援工作。
七、組織機構與職責
(一)應急救援領導小組
組長: 趙廣田
副組長: 肖衛忠
成員: 翟 峰 吳 傑
王福軍
陳雷雷
應急救援辦公室:設在公司行政人事部
(二)應急救援領導組職責
1、貫徹執行有關危險廢物事故預防和應急救援的措施。
2、組織訓練危險廢物事故應急救援隊伍和事故重點區域有關單位開展聯防救援工作。
3、對員工進行危險廢物事故應急救援知識的普及和環保教育工作。
4、檢查督促並切實作好危險廢物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救援的各項准備工作。
5、會同有關部門監督事故應急救援的設備、器材、物資的管理和使用。
6、組織危險廢物事故應急救援。
7、對事故進行調查、分析、處理,提出整改意見並及時將事故匯報、通報。
(三)應急救援小組成員職責和分工
發生危險廢物事故時,由領導組組長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組長不在時,由副組長組織指揮實施),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
1、組長:應急救援全過程的總指揮。
2、副組長:協助組長負責應急救援過程中具體指揮工作。
3、成員:負責危險廢物事故應急救援工作。以防事態擴大,服從組長、副組長統一調配。
八、環境意外事故防範措施:
意外事故:主要是皮膚接觸、眼睛接觸、誤食,以及發生泄漏、火災;
(一)意外事故的應急處理措施:
1、吸入:如果大量吸入,立即轉移到新鮮空氣充足的地方;
2、吞食: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催吐,不要給意識不清的人吃東西;
3、皮膚接觸:如果接觸,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清水沖洗至少15分鍾;
4、眼睛接觸:如果眼睛接觸,立即用清水沖洗至少15分鍾;
5、泄漏應急處理:
泄漏處理一般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處理兩大部分。 A、在發生泄漏時,首先熄滅所有明火,隔絕一切火源,防止發生燃燒和爆炸;
B、現場處理人員必須佩戴防毒面具及符合要求的防護用品;嚴禁單獨行動,要有監護人,必要時使用水槍掩護;
C、現場用沙土圍堤,回收物料,避免流入下水道等密閉系統; D、不得用水沖洗地面,防止污染區域擴大。 E、可通過控制泄漏源來消除危廢品的溢出或泄漏;
F、現場泄漏物及時進行覆蓋、收容、稀釋處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處理,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
(二)防範措施和應急預案:
1、事故防範措施
環保人員按時巡迴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2、事故應急措施
必要情況下啟動應急預案。
九、應急預案
(一)應急救援的基本任務
及時控制危險廢物事故造成的危險源,防止事故的繼續擴展;拯救受害人員;指導員工防護,組織員工撤離,並做好現場清理工作。
(二)應急救援組織與響應
1、先期處臵
危險廢物事故發生後,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或現場人員應保持冷靜,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全力組織自救,進行先期處臵,能處理的先進行處理,並嚴格保護事故現場。
2、啟動預案
由事發單位負責人向應急救援小組報告,由領導小組統一指揮,現場指揮人員和救援人員迅速到達規定崗位,採取相應的救援、控制措施。
3、救援程序
3.1 設臵警戒區域。指揮人員到達現場後,立即了解現場情況及事故性質,確定警戒區域和事故控制具體實施方案,布臵各救援小組任務。對現場進行封閉,根據危廢品的泄漏擴散情況或火焰輻射所涉及到的范圍建立警戒區,並在通往事故現場的主要幹道上實行交通管制。警戒區域的邊界應設警示標志並有專人警戒。除消防、應急處理人員以及必須堅守崗位人員外,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警戒區,泄漏溢出的危廢品為易燃品時,區域內嚴禁火種。
3.2 組織緊急疏散。各救援小組到達現場後,應服從現場指揮人員的指揮,迅速將警戒區及污染區內與事故應急處理無關的人員撤離,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員傷亡。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有關規定,緊急疏散時應注意,根據需要攜帶專業防護裝備,採取安全防護措施,按各自分工開展搶險救援工作。應向上風口方向轉移;明確專人引導和護送疏散人員到安全區域,並在疏散或撤離的路線上設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窪處滯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區域或著火區域。為使疏散工作順利進行,處理現場至少應有兩個暢通無阻的出口,並有明顯標志。
3.3 事故得到控制後,對現場進行清理,由相關單位組織對事故進行調查工作。
4、現場指揮
現場指揮長負責指揮所有參與搶險救援人員,統一指揮現場各救援小組的應急處臵工作,及時向指揮中心報告事故災難的事態發展和救援情況。
5、救援現場工作要求
5.1 現場各救援隊伍間保持良好的通訊聯絡;
5.2 救援車輛應服從現場指揮長的調度,並按要求行駛和停放。 5.3 對易燃易爆危險物質大量泄漏時,應使用防爆型工具和器材,應急救援人員嚴格著裝規定,進行危險區域關閉手機等通訊工具。
5.4 對有毒物資的泄漏處臵,必須使用正壓式自給式防毒面具;對皮膚有危害物資的處臵,必須穿全封閉化學防護服,戴防護手套等。
5.5 出現危險化學品泄漏時,設法堵住泄漏口或截斷泄漏的漫延,按物料的MSDS中的泄漏應急處臵措施進行處理,避免或減少環境污染。
5.6 急救措施
5.6.1 吸入:如果大量吸入,立即轉移到新鮮空氣充足的地方。 5.6.2 吞食:在醫護人員指導下催吐,不要給意識不清的人吃東西。
5.6.3 皮膚接觸:如果接觸,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清水沖洗至少15分鍾。
5.6.4 眼睛接觸:立即用清水沖洗至少15分鍾。 5.7 事故現場設立警戒區域,設臵警戒標識及注意事項。 5.8 進入事故現場救援的人員應做好統一標識區分。
5.9 事故單位應當無條件配合現場指揮的工作,提供必要的協助。
5.10事故產生的危險廢物必須到環保部門辦理《危險廢物轉移許可證》,並委託有資質的處臵單位進行合法安全處理。
5.11廢物處臵完成後,對周圍土壤、水質進行環境監測。
6、應急終止
經應急救援處臵後,在確認滿足終止條件後,應急指揮中心下達應急終止指令。
十、應急保障
由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總牽頭,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按照預案規定,全面做好應對危險廢物事故的各方面保障和准備工作,提高應急響應的快速反應和處臵能力。
十一、事故善後處理
善後處理工作由領導小組統一協調,各相關部門參加,盡快恢復事故發生單位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十二、監督與管理
獎勵與責任追究、預案演練、宣傳培訓等工作均嚴格執行公司〈〈員工獎懲管理制度〉〉有關規定。
十三、訓練和演習
1、各車間從實際出發,針對本部門的危險廢物可能發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模擬演習。
2、把指揮機構和環境救援應急隊伍訓練成一支思想好、技術精、作風硬的隊伍,一旦發生事故,領導能正確指揮,各救援隊伍能根據各自任務及時有效地排隊險情,控制並消滅事故、搶救傷員,切實做好應急救援工作。
十四、本預案修正權、解釋權歸行政人事部。
十五、本預案經總經理簽字之日起生效執行。
;8. 設計一份演練腳本
xx災事故應急預案演練方案一、組織機構:1、參加桌面演練的成員單位:2、現場記錄組成員:3、攝像組成員:4、應急辦公室值勤人員二、演練目標目標1:某小區一住宅樓內液化石油氣用戶液化氣鋼瓶泄漏爆炸著火。 事態發展情況:(1)有人員受傷;(2)住宅樓內多處發生著火;(3)住宅樓內液化石油氣鋼瓶與爐具之間的膠管發生破損泄漏,一時控制不住,有發生二次爆炸的危險;(切斷樓棟電源,有水對液化石油氣泄漏區域進行稀釋,防止液化石油氣鋼瓶發生爆炸,進一步查明現場,關閉液化石油氣鋼瓶閥門)目標2:棉花加工廠發生火災事故;(1)棉花加工廠某車間內由於電氣事故發生火災;(2)車間內火災已向外漫延,車間內火勢短時間內無法控制。三、任務(一)液化石油氣火災事故1、滅火;消防滅火人員對著火建築進行滅火,並對火源進行控制,防止火災擴大化。在滅火過程中,在液化石油氣鋼瓶氣源未切斷時,不得將液化石油氣鋼瓶的著火點的火源滅掉;只可採取對液化石油氣鋼瓶進行降溫處理。2、切斷氣源;3、搶救受傷人員;4、組織、疏散50m范圍之內的居民;5、對事故進行現場調查取證;(二)棉花加工廠火災事故1、切斷事故區域的電源;2、滅火:消防滅火人員對著火區域進行滅火,並對周圍可燃物進行轉移,無法轉移的物質,應採取措施與火源進行隔離(特別是採用水幕形式)3、組織對著火點周圍10m內的可燃物資進行轉移;四、程序1、xx液化石油氣儲配站的應急預案啟動:(1)2、xx社區的應急預案啟動;(1)3、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啟動;(1)接警;(2)向領導報告;(3)團領導下達「xx應急預案啟動」的指令;(4)指揮辦公室擬定現場指揮部及應急小組組成方案;(5)指揮部辦公室向相關單位轉達「xx應急預案啟動」的指令;(6)接到指令的單位分別奔赴現場;五、現場指揮的成立:1、現場總指揮聽取「某社區」、「棉花加工廠」人員的情況匯報;2、成員單位到達現場後向指揮部報導;3、指揮部下達搶險救災任務;六、搶險救災1、xx企業消防隊對著火建築物實施滅火;2、液化石油氣儲備站想法切斷鋼瓶氣源;3、醫療救護人員對傷員實施救護;4、派出所、社區人員對50m范圍內的居民實施疏散;5、液化石油氣儲備站的技術人員對戶內損壞的燃氣設施實施恢復;7、氣象、環保檢測組對風力、風向、現場燃氣濃度進行檢測並報告;注:xx - 企業名稱。
9. 《重大交通事故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指南
1 總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國務院有關規定,為加強對應對演練工作的指導,促進應急演練規范、安全、節約、有序地開展,制定本指南。
1.1 應急演練定義
應急演練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以下統稱演練組織單位)組織相關單位及人員,依據有關應急預案,模擬應對突發事件的活動。
1.2 應急演練目的
(1) 檢驗預案。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查找應急預案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完善應急預案,提高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2) 完善准備。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檢查對應突發事件所需應急隊伍、物資、裝備、技術等方面的准備情況,發現不足及時予以調整補充,做好應急准備工作。
(3) 鍛煉隊伍。通過開展應急演練,增強演練組織單位、參與單位和人員等對應急預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應急處置能力。
(4) 磨合機制。通過開展應急演練,進一步明確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職責任務,理順工作關系,完善應急機制。
(5) 科普宣教。通過開展應急演練,普及應急知識,提高公眾風險防範意識和自救互救等災害應對能力。
1.3 應急演練原則
(1) 結合實際、合理定位。緊密結合應急管理工作實際,明確演練目的,根據資源條件確定演練方式和規模。
(2) 著眼實戰、講求實效。以提高應急指揮人員的指揮協調能力、應急隊伍的實戰能力為著眼點。重視對演練效果及組織工作的評估、考核,總結推廣好經驗,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
(3) 精心組織、確保安全。圍繞演練目的,精心策劃演練內容,科學設計演練方案,周密組織演練活動,制訂並嚴格遵守有關安全措施,確保演練參與人員及演練裝備設施的安全。
(4) 統籌規劃、厲行節約。統籌規劃應急演練活動,適當開展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性演練,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努力提高應急演練效益。
1.4 應急演練分類
(1) 按組織形式劃分,應急演練可分為桌面演練和實戰演練。
①桌面演練。桌面演練是指參演人員利用地圖、沙盤、流程圖、計算機模擬、視頻會議等輔助手段,針對事先假定的演練情景,討論和推演應急決策及現場處置的過程,從而促進相關人員掌握應急預案中所規定的職責和程序,提高指揮決策和協同配合能力。桌面演練通常在室內完成。
②實戰演練。實戰演練是指參演人員利用應急處置涉及的設備和物資,針對事先設置的突發事件情景及其後續的發展情景,通過實際決策、行動和操作,完成真實應急響應的過程,從而檢驗和提高相關人員的臨場組織指揮、隊伍調動、應急處置技能和後勤保障等應急能力。實戰演練通常要在特定場所完成。
(2) 按內容劃分,應急演練可分為單項演練和綜合演練。
①單項演練。單項演練是指只涉及應急預案中特定應急響應功能或現場處置方案中一系列應急響應功能的演練活動。注重針對一個或少數幾個參與單位(崗位)的特定環節和功能進行檢驗。
②綜合演練。綜合演練是指涉及應急預案中多項或全部應急響應功能的演練活動。注重對多個環節和功能進行檢驗,特別是對不同單位之間應急機制和聯合應對能力的檢驗。
(3) 按目的與作用劃分,應急演練可分為檢驗性演練、示範性演練和研究性演練。
①檢驗性演練。檢驗性演練是指為檢驗應急預案的可行性、應急准備的充分性、應急機制的協調性及相關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而組織的演練。
②示範性演練。示範性演練是指為向觀摩人員展示應急能力或提供示範教學,嚴格按照應急預案規定開展的表演性演練。
③研究性演練。研究性演練是指為研究和解決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重點、難點問題,試驗新方案、新技術、新裝備而組織的演練。
不同類型的演練相互結合,可以形成單項桌面演練、綜合桌面演練、單項實戰演練、綜合實戰演練、示範性單項演練、示範性綜合演練等。
1.5 應急演練規劃
演練組織單位要根據實際情況,並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應急預案的規定,制訂年度應急演練規劃,按照「先單項後綜合、先桌面後實戰、循序漸進、時空有序」等原則,合理規劃應急演練的頻次、規模、形式、時間、地點等。
2 應急演練組織機構
演練應在相關預案確定的應急領導機構或指揮機構領導下組織開展。演練組織單位要成立由相關單位領導組成的演練領導小組,通常下設策劃部、保障部和評估組;對於不同類型和規模的演練活動,其組織機構和職能可以適當調整。根據需要,可成立現場指揮部。
2.1 演練領導小組
演練領導小組負責應急演練活動全過程的組織領導,審批決定演練的重大事項。演練領導小組組長一般由演練組織單位或其上級單位的負責人擔任;副組長一般由演練組織單位或主要協辦單位負責人擔任;小組其他成員一般由各演練參與單位相關負責人擔任。在演練實施階段,演練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通常分別擔任演練總指揮、副總指揮。
2.2 策劃部
策劃部負責應急演練策劃、演練方案設計、演練實施的組織協調、演練評估總結等工作。策劃部設總策劃、副總策劃,下設文案組、協調組、控制組、宣傳組等。
(1) 總策劃。總策劃是演練准備、演練實施、演練總結等階段各項工作的主要組織者,一般由演練組織單位具有應急演練組織經驗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經驗的人員擔任;副總策劃協助總策劃開展工作,一般由演練組織單位或參與單位的有關人員擔任。
(2) 文案組。在總策劃的直接領導下,負責制定演練計劃、設計演練方案、編寫演練總結報告以及演練文檔歸檔與備案等;其成員應具有一定的演練組織經驗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經驗。
(3) 協調組。負責與演練涉及的相關單位以及本單位有關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其成員一般為演練組織單位及參與單位的行政、外事等部門人員。
(4) 控制組。在演練實施過程中,在總策劃的直接指揮下,負責向演練人員傳送各類控制消息,引導應急演練進程按計劃進行。其成員最好有一定的演練經驗,也可以從文案組和協調組抽調,常稱為演練控制人員。
(5) 宣傳組。負責編制演練宣傳方案,整理演練信息、組織新聞媒體和開展新聞發布等。其成員一般是演練組織單位及參與單位宣傳部門的人員。
2.3 保障部
保障部負責調集演練所需物資裝備,購置和製作演練模型、道具、場景,准備演練場地,維持演練現場秩序,保障運輸車輛,保障人員生活和安全保衛等。其成員一般是演練組織單位及參與單位後勤、財務、辦公等部門人員,常稱為後勤保障人員。
2.4 評估組
評估組負責設計演練評估方案和編寫演練評估報告,對演練准備、組織、實施及其安全事項等進行全過程、全方位評估,及時向演練領導小組、策劃部和保障部提出意見、建議。其成員一般是應急管理專家、具有一定演練評估經驗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經驗專業人員,常稱為演練評估人員。評估組可由上級部門組織,也可由演練組織單位自行組織。
2.5 參演隊伍和人員
參演人員包括應急預案規定的有關應急管理部門(單位)工作人員、各類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以及志願者隊伍等。
參演人員承擔具體演練任務,針對模擬事件場景作出應急響應行動。有時也可使用模擬人員替代未現場參加演練的單位人員,或模擬事故的發生過程,如釋放煙霧、模擬泄露等。
3 應急演練准備
3.1 制定演練計劃
演練計劃由文案組編制,經策劃部審查後報演練領導小組批准。主要內容包括:
(1) 確定演練目的,明確舉辦應急演練的原因、演練要解決的問題和期望達到的效果等。
(2) 分析演練需求,在對事先設定事件的風險及應急預案進行認真分析的基礎上,確定需調整的演練人員、需鍛煉的技能、需檢驗的設備、需完善的應急處置流程和需進一步明確的職責等。
(3) 確定演練范圍,根據演練需求、經費、資源和時間等條件的限制,確定演練事件類型、等級、地域、參演機構及人數、演練方式等。演練需求和演練范圍往往互為影響。
(4) 安排演練准備與實施的日程計劃,包括各種演練文件編寫與審定的期限、物資器材准備的期限、演練實施的日期等。
(5) 編制演練經費預算,明確演練經費籌措渠道。
3.2 設計演練方案
演練方案由文案組編寫,通過評審後由演練領導小組批准,必要時還需報有關主管單位同意並備案。主要內容包括:
3.2.1 確定演練目標
演練目標是需完成的主要演練任務及其達到的效果,一般說明「由誰在什麼條件下完成什麼任務,依據什麼標准,取得什麼效果」。演練目標應簡單、具體、可量化、可實現。一次演練一般有若干項演練目標,每項演練目標都要在演練方案中有相應的事件和演練活動予以實現,並在演練評估中有相應的評估項目判斷該目標的實現情況。
3.2.2 設計演練情景與實施步驟
演練情景要為演練活動提供初始條件,還要通過一系列的情景事件引導演練活動繼續,直至演練完成。演練情景包括演練場景概述和演練場景清單。
(1) 演練場景概述。要對每一處演練場景的概要說明,主要說明事件類別、發生的時間地點、發展速度、強度與危險性、受影響范圍、人員和物資分布、以造成的損失、後續發展預測、氣象及其他環境條件等。
(2) 演練場景清單。要明確演練過程中各場景的時間順序列表和空間分布情況。演練場景之間的邏輯關聯依賴於事件發展規律、控制消息和演練人員收到控制消息後應採取的行動。
3.2.3 設計評估標准與方法
演練評估是通過觀察、體驗和記錄演練活動,比較演練實際效果與目標之間的差異,總結演練成效和不足的過程。演練評估應以演練目標為基礎。每項演練目標都要設計合理的評估項目方法、標准。根據演練目標的不同,可以用選擇項(如:是/否判斷,多項選擇)、主觀評分(如:1—差、3—合格、5—優秀)、定量測量(如:響應時間、被困人數、獲救人數)等方法進行評估。
為便於演練評估操作,通常事先設計好評估表格,包括演練目標、評估方法、評價標准和相關記錄項等。有條件時還可以採用專業評估軟體等工具。
3.2.4 編寫演練方案文件
演練方案文件是指導演練實施的詳細工作文件。根據演練類別和規模的不同,演練方案可以編為一個或多個文件。編為多個文件時可包括演練人員手冊、演練控制指南、演練評估指南、演練宣傳方案、演練腳本等,分別發給相關人員。對涉密應急預案的演練或不宜公開的演練內容,還要制訂保密措施。
(1) 演練人員手冊。內容主要包括演練概述、組織機構、時間、地點、參演單位、演練目的、演練情景概述、演練現場標識、演練後勤保障、演練規則、安全注意事項、通信聯系方式等,但不包括演練細節。演練人員手冊可發放給所有參加演練的人員。
(2) 演練控制指南。內容主要包括演練情景概述、演練事件清單、演練場景說明、參演人員及其位置、演練控制規則、控制人員組織結構與職責、通信聯系方式等。演練控制指南主要供演練控制人員使用。
(3) 演練評估指南。內容主要包括演練情況概述、演練事件清單、演練目標、演練場景說明、參演人員及其位置、評估人員組織結構與職責、評估人員位置、評估表格及相關工具、通信聯系方式等。演練評估指南主要供演練評估人員使用。
(4) 演練宣傳方案。內容主要包括宣傳目標、宣傳方式、傳播途徑、主要任務及分工、技術支持、通信聯系方式等。
(5) 演練腳本。對於重大綜合性示範演練,演練組織單位要編寫演練腳本,描述演練事件場景、處置行動、執行人員、指令與對白、視頻背景與字幕、解說詞等。
3.2.5 演練方案評審
對綜合性較強、風險較大的應急演練,評估組要對文案組制訂的演練方案進行評審,確保演練方案科學可行,以確保應急演練工作的順利進行。
3.3 演練動員與培訓
在演練開始前要進行演練動員和培訓,確保所有演練參與人員掌握演練規則、演練情景和各自在演練中的任務。
所有演練參與人員都要經過應急基本知識、演練基本概念、演練現場規則等方面的培訓。對控制人員要進行崗位職責、演練過程式控制制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訓;對評估人員要進行崗位職責、演練評估方法、工具使用等方面的培訓;對參演人員要進行應急預案、應急技能及個體防護裝備使用等方面的培訓。
3.4 應急演練保障
3.4.1 人員保障
演練參與人員一般包括演練領導小組、演練總指揮、總策劃、文案人員、控制人員、評估人員、保障人員、參演人員、模擬人員等,有時還會有觀摩人員等其他人員。在演練的准備過程中,演練組織單位和參與單位應合理安排工作,保證相關人員參與演練活動的時間;通過組織觀摩學習和培訓,提高演練人員素質和技能。
3.4.2 經費保障
演練組織單位每年要根據應急演練規劃編制應急演練經費預算,納入該單位的年度財政(財務)預算,並按照演練需要及時撥付經費。對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演練經費專款專用、節約高效。
3.4.3 場地保障
根據演練方式和內容,經現場勘察後選擇合適的演練場地。桌面演練一般可選擇會議室或應急指揮中心等;實戰演練應選擇與實際情況相似的地點,並根據需要設置指揮部、集結點、接待站、供應站、救護站、停車場等設施。演練場地應有足夠的空間,良好的交通、生活、衛生和安全條件,盡量避免干擾公眾生產生活。
3.4.4 物資和器材保障
根據需要,准備必要的演練材料、物資和器材,製作必要的模型設施等,主要包括:
(1) 信息材料:主要包括應急預案和演練方案的紙質文本、演示文檔、圖表、地圖、軟體等。
(2) 物資設備:主要包括各種應急搶險物資、特種裝備、辦公設備、錄音攝像設備、信息顯示設備等。
(3) 通信器材:主要包括固定電話、行動電話、對講機、海事電話、傳真機、計算機、無線區域網、視頻通信器材和其他配套器材,盡可能使用已有通信器材。
(4) 演練情景模型:搭建必要的模擬場景及裝置設施。
3.4.5 通信保障
應急演練過程中應急指揮機構、總策劃、控制人員、參演人員、模擬人員等之間要有及時可靠的信息傳遞渠道。根據演練需要,可以採用多種公用或專用通信系統,必要時可組建演練專用通信與信息網路,確保演練控制信息的快速傳遞。
3.4.6 安全保障
演練組織單位要高度重視演練組織與實施全過程的安全保障工作。大型或高風險演練活動要按規定製定專門應急預案,採取預防措施,並對關鍵部位和環節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進行針對性演練。根據需要為演練人員配備個體防護裝備,購買商業保險。對可能影響公眾生活、易於引起公眾誤解和恐慌的應急演練,應提前向社會發布公告,告示演練內容、時間、地點和組織單位,並做好應對方案,避免造成負面影響。
演練現場要有必要的安保措施,必要時對演練現場進行封閉或管制,保證演練安全進行。演練出現意外情況時,演練總指揮與其他領導小組成員會商後可提前終止演練。
4 應急演練實施
4.1 演練啟動
演練正式啟動前一般要舉行簡短儀式,由演練總指揮宣布演練開始並啟動演練活動。
4.2 演練執行
4.2.1 演練指揮與行動
(1) 演練總指揮負責演練實施全過程的指揮控制。當演練總指揮不兼任總策劃時,一般由總指揮授權總策劃對演練過程進行控制。
(2) 按照演練方案要求,應急指揮機構指揮各參演隊伍和人員,開展對模擬演練事件的應急處置行動,完成各項演練活動。
(3) 演練控制人員應充分掌握演練方案,按總策劃的要求,熟練發布控制信息,協調參演人員完成各項演練任務。
(4) 參演人員根據控制消息和指令,按照演練方案規定的程序開展應急處置行動,完成各項演練活動。
(5) 模擬人員按照演練方案要求,模擬未參加演練的單位或人員的行動,並作出信息反饋。
4.2.2 演練過程式控制制
總策劃負責按演練方案控制演練過程。
(1) 桌面演練過程式控制制
在討論桌面演練中,演練活動主要是圍繞對所提出問題進行討論。由總策劃以口頭或書面形式,部署引入一個或若干個問題。參演人員根據應急預案及有關規定,討論應採取的行動。
在角色扮演或推演式桌面演練中,由總策劃按照演練方案發出控制消息,參演人員接收到事件信息後,通過角色扮演或模擬操作,完成應急處置活動。
(2) 實戰演練過程式控制制
在實戰演練中,要通過傳遞控制消息來控制演練進程。總策劃按照演練方案發出控制消息,控制人員向參演人員和模擬人員傳遞控制消息。參演人員和模擬人員接收到信息後,按照發生真實事件時的應急處置程序,或根據應急行動方案,採取相應的應急處置行動。
控制消息可由人工傳遞,也可以用對講機、電話、手機、傳真機、網路等方式傳送,或者通過特定的聲音、標志、視頻等呈現。演練過程中,控制人員應隨時掌握演練進展情況,並向總策劃報告演練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4.2.3 演練解說
在演練實施過程中,演練組織單位可以安排專人對演練過程進行解說。解說內容一般包括演練背景描述、進程講解、案例介紹、環境渲染等。對於有演練腳本的大型綜合性示範演練,可按照腳本中的解說詞進行講解。
4.2.4 演練記錄
演練實施過程中,一般要安排專門人員,採用文字、照片和音像等手段記錄演練過程。文字記錄一般可由評估人員完成,主要包括演練實際開始與結束時間、演練過程式控制制情況、各項演練活動中參演人員的表現、意外情況及其處置等內容,尤其是要詳細記錄可能出現的人員「傷亡」(如進入「危險」場所而無安全防護,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疏散等)及財產「損失」等情況。
照片和音像記錄可安排專業人員和宣傳人員在不同現場、不同角度進行拍攝,盡可能全方位反映演練實施過程。
4.2.5 演練宣傳報道
演練宣傳組按照演練宣傳方案作好演練宣傳報道工作。認真做好信息採集、媒體組織、廣播電視節目現場采編和播報等工作,擴大演練的宣傳教育效果。對涉密應急演練要做好相關保密工作。
4.3 演練結束與終止
演練完畢,由總策劃發出結束信號,演練總指揮宣布演練結束。演練結束後所有人員停止演練活動,按預定方案集合進行現場總結講評或者組織疏散。保障部負責組織人員對演練現場進行清理和恢復。
演練實施過程中出現下列情況,經演練領導小組決定,由演練總指揮按照事先規定的程序和指令終止演練:(1) 出現真實突發事件,需要參演人員參與應急處置時,要終止演練,使參演人員迅速回歸其工作崗位,履行應急處置職責;(2) 出現特殊或意外情況,短時間內不能妥善處理或解決時,可提前終止演練。
5 應急演練評估與總結
5.1 演練評估
演練評估是在全面分析演練記錄及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對比參演人員表現與演練目標要求,對演練活動及其組織過程作出客觀評價,並編寫演練評估報告的過程。所有應急演練活動都應進行演練評估。
演練結束後可通過組織評估會議、填寫演練評價表和對參演人員進行訪談等方式,也可要求參演單位提供自我評估總結材料,進一步收集演練組織實施的情況。
演練評估報告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演練執行情況、預案的合理性與可操作性、應急指揮人員的指揮協調能力、參演人員的處置能力、演練所用設備裝備的適用性、演練目標的實現情況、演練的成本效益分析、對完善預案的建議等。
5.2 演練總結
演練總結可分為現場總結和事後總結。
(1) 現場總結。在演練的一個或所有階段結束後,由演練總指揮、總策劃、專家評估組長等在演練現場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評和總結。內容主要包括本階段的演練目標、參演隊伍及人員的表現、演練中暴露的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等。
(2) 事後總結。在演練結束後,由文案組根據演練記錄、演練評估報告、應急預案、現場總結等材料,對演練進行系統和全面的總結,並形成演練總結報告。演練參與單位也可對本單位的演練情況進行總結。
演練總結報告的內容包括:演練目的,時間和地點,參演單位和人員,演練方案概要,發現的問題與原因,經驗和教訓,以及改進有關工作的建議等。
5.3 成果運用
對演練暴露出來的問題,演練單位應當及時採取措施予以改進,包括修改完善應急預案、有針對性地加強應急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對應急物資裝備有計劃地更新等,並建立改進任務表,按規定時間對改進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5.4 文件歸檔與備案
演練組織單位在演練結束後應將演練計劃、演練方案、演練評估報告、演練總結報告等資料歸檔保存。
對於由上級有關部門布置或參與組織的演練,或者法律、法規、規章要求備案的演練,演練組織單位應當將相應資料報有關部門備案。
5.5 考核與獎懲
演練組織單位要注重對演練參與單位及人員進行考核。對在演練中表現突出的單位及個人,可給予表彰和獎勵;對不按要求參加演練,或影響演練正常開展的,可給予相應批評。
6 附則
6.1 名詞解釋
(1) 演練情景。指根據應急演練的目標要求,根據突發事件發生與演變的規律,事先假設的事件發生發展過程,一般從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狀態特徵、波及范圍、周邊環境、可能的後果以及隨時間的演變進程等方面進行描述。
(2) 應急響應功能。突發事件應急響應過程中需要完成的某些任務的集合,這些任務之間聯系緊密,共同構成應急響應的一個功能模塊。比較核心的應急響應功能包括:接警與信息報送、指揮與調度、警報與信息公告、應急通信、公共關系、事態監測與評估、警戒與治安、人群疏散與安置、人員搜救、醫療救護、生活救助、工程搶險、緊急運輸、應急資源調配等。
(3) 應急指揮機構。應急預案所規定的應急指揮協調機構,如現場指揮部等。
(4) 演練參與人員。參與演練活動的各類人員的總稱,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演練領導小組:負責演練活動組織領導的臨時性機構,一般包括組長、副組長、成員。
演練總指揮:負責演練實施過程的指揮控制,一般由演練領導小組組長或上級領導擔任;副總指揮協助演練總指揮對演練實施過程進行控制。
總策劃:負責組織演練准備與演練實施各項活動,在演練實施過程中在演練總指揮的授權下對演練過程進行控制;副總策劃是總策劃的助手,協助總策劃開展工作。
文案人員:指負責演練計劃和方案設計等文案工作的人員。
評估人員:指負責觀察和記錄演練進展情況,對演練進行評估的專家或專業人員。
控制人員:指根據演練方案和現場情況,通過發布控制消息和指令,引導和控制應急演練進程的人員。
參演人員:指在應急演練活動中承擔具體演練任務,需針對模擬事件場景作出應急響應行動的人員。
模擬人員:指演練過程中扮演、代替某些應急響應機構和服務部門,或模擬事件受害者的人員。
後勤保障人員:指在演練過程中提供安全警戒、物資裝備、生活用品等後勤保障工作的人員。
觀摩人員:指觀摩演練過程的其他各類人員。
(5) 演練控制消息。指演練過程中向演練人員傳遞的事件信息,一般用於提示事件情景的出現和引導和控制演練過程。
(6) 演練規劃。指演練組織單位根據實際情況,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應急預案的規定,對一定時期內各類應急演練活動作出的總體計劃安排,通常包括應急演練的頻次、規模、形式、時間、地點等。
(7) 演練計劃。指對擬舉行演練的基本構想和准備活動的初步安排,一般包括演練的目的、方式、時間、地點、日程安排、經費預算和保障措施等。
(8) 演練方案。內容一般包括演練目的、演練情景、演練實施步驟、評估標准與方法、後勤保障、安全注意事項等。
(9) 演練評估。由專業人員在全面分析演練記錄及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對比參演人員表現與演練目標要求,對演練活動及其組織過程作出客觀評價,並編寫演練評估報告。
10. 危廢管理制度
危廢管理制度如下: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規定統一的危險廢物鑒別標准、鑒別方法、識別標志和鑒別單位管理要求。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應當動態調整。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根據危險廢物的危害特性和產生數量,科學評估其環境風險,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建立信息化監管體系,並通過信息化手段管理、共享危險廢物轉移數據和信息;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編制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的建設規劃,科學評估危險廢物處置需求,合理布局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確保本行政區域的危險廢物得到妥善處置;編制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的建設規劃,應當徵求有關行業協會、企業事業單位、專家和公眾等方面的意見。相鄰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可以開展區域合作,統籌建設區域性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對危險廢物的容器和包裝物以及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設施、場所,應當按照規定設置危險廢物識別標志;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製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建立危險廢物管理台賬,如實記錄有關信息,並通過國家危險廢物信息管理系統向所在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申報危險廢物的種類、產生量、流向、貯存、處置等有關資料;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已經取得排污許可證的,執行排污許可管理制度的規定;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環境保護標准要求貯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不得擅自傾倒、堆放;從事收集、貯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申請取得許可證。許可證的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制定;禁止無許可證或者未按照許可證規定從事危險廢物收集、貯存、利用、處置的經營活動;禁止將危險廢物提供或者委託給無許可證的單位或者其他生產經營者從事收集、貯存、利用、處置活動;收集、貯存危險廢物,應當按照危險廢物特性分類進行。禁止混合收集、貯存、運輸、處置性質不相容而未經安全性處置的危險廢物。
貯存危險廢物應當採取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的防護措施。禁止將危險廢物混入非危險廢物中貯存;從事收集、貯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單位,貯存危險廢物不得超過一年;確需延長期限的,應當報經頒發許可證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批准;轉移危險廢物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填寫、運行危險廢物電子或者紙質轉移聯單;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轉移危險廢物的,應當向危險廢物移出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申請。移出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商經接受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同意後,在規定期限內批准轉移該危險廢物,並將批准信息通報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未經批準的,不得轉移;危險廢物轉移管理應當全程管控、提高效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公安部門制定;運輸危險廢物,應當採取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並遵守國家有關危險貨物運輸管理的規定;禁止將危險廢物與旅客在同一運輸工具上載運;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場所、設施、設備和容器、包裝物及其他物品轉作他用時,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過消除污染處理,方可使用;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單位,應當依法制定意外事故的防範措施和應急預案,並向所在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備案;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進行檢查;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發性事件,造成危險廢物嚴重污染環境的單位,應當立即採取有效措施消除或者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危害,及時通報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並向所在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在發生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發生危險廢物嚴重污染環境、威脅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立即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由人民政府採取防止或者減輕危害的有效措施。有關人民政府可以根據需要責令停止導致或者可能導致環境污染事故的作業;重點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退役前,運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設施、場所採取污染防治措施。退役的費用應當預提,列入投資概算或者生產成本,專門用於重點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的退役。具體提取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規定;禁止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過境轉移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建設;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生態環境等主管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加強對醫療廢物收集、貯存、運輸、處置的監督管理,防止危害公眾健康、污染環境;醫療衛生機構應當依法分類收集本單位產生的醫療廢物,交由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及時收集、運輸和處置醫療廢物;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滲漏、擴散;重大傳染病疫情等突發事件發生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協調醫療廢物等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處置等工作,保障所需的車輛、場地、處置設施和防護物資。衛生健康、生態環境、環境衛生、交通運輸等主管部門應當協同配合,依法履行應急處置職責。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第七十四條 危險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適用本章規定;本章未作規定的,適用本法其他有關規定。
第七十五條 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規定統一的危險廢物鑒別標准、鑒別方法、識別標志和鑒別單位管理要求。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應當動態調整。
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根據危險廢物的危害特性和產生數量,科學評估其環境風險,實施分級分類管理,建立信息化監管體系,並通過信息化手段管理、共享危險廢物轉移數據和信息。
第七十六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編制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的建設規劃,科學評估危險廢物處置需求,合理布局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確保本行政區域的危險廢物得到妥善處置。
編制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的建設規劃,應當徵求有關行業協會、企業事業單位、專家和公眾等方面的意見。
相鄰省、自治區、直轄市之間可以開展區域合作,統籌建設區域性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
第七十七條 對危險廢物的容器和包裝物以及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設施、場所,應當按照規定設置危險廢物識別標志。
第七十八條 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製定危險廢物管理計劃;建立危險廢物管理台賬,如實記錄有關信息,並通過國家危險廢物信息管理系統向所在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申報危險廢物的種類、產生量、流向、貯存、處置等有關資料。
前款所稱危險廢物管理計劃應當包括減少危險廢物產生量和降低危險廢物危害性的措施以及危險廢物貯存、利用、處置措施。危險廢物管理計劃應當報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所在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
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已經取得排污許可證的,執行排污許可管理制度的規定。
第七十九條 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環境保護標准要求貯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不得擅自傾倒、堆放。
第八十條 從事收集、貯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申請取得許可證。許可證的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禁止無許可證或者未按照許可證規定從事危險廢物收集、貯存、利用、處置的經營活動。
禁止將危險廢物提供或者委託給無許可證的單位或者其他生產經營者從事收集、貯存、利用、處置活動。
第八十一條 收集、貯存危險廢物,應當按照危險廢物特性分類進行。禁止混合收集、貯存、運輸、處置性質不相容而未經安全性處置的危險廢物。
貯存危險廢物應當採取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的防護措施。禁止將危險廢物混入非危險廢物中貯存。
從事收集、貯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單位,貯存危險廢物不得超過一年;確需延長期限的,應當報經頒發許可證的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批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八十二條 轉移危險廢物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填寫、運行危險廢物電子或者紙質轉移聯單。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轉移危險廢物的,應當向危險廢物移出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申請。移出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商經接受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同意後,在規定期限內批准轉移該危險廢物,並將批准信息通報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未經批準的,不得轉移。
危險廢物轉移管理應當全程管控、提高效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和公安部門制定。
第八十三條 運輸危險廢物,應當採取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並遵守國家有關危險貨物運輸管理的規定。
禁止將危險廢物與旅客在同一運輸工具上載運。
第八十四條 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場所、設施、設備和容器、包裝物及其他物品轉作他用時,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過消除污染處理,方可使用。
第八十五條 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單位,應當依法制定意外事故的防範措施和應急預案,並向所在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備案;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進行檢查。
第八十六條 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發性事件,造成危險廢物嚴重污染環境的單位,應當立即採取有效措施消除或者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危害,及時通報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並向所在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
第八十七條 在發生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發生危險廢物嚴重污染環境、威脅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立即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由人民政府採取防止或者減輕危害的有效措施。有關人民政府可以根據需要責令停止導致或者可能導致環境污染事故的作業。
第八十八條 重點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退役前,運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設施、場所採取污染防治措施。退役的費用應當預提,列入投資概算或者生產成本,專門用於重點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場所的退役。具體提取和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規定。
第八十九條 禁止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過境轉移危險廢物。
第九十條 醫療廢物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管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能力建設。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健康、生態環境等主管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加強對醫療廢物收集、貯存、運輸、處置的監督管理,防止危害公眾健康、污染環境。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依法分類收集本單位產生的醫療廢物,交由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處置。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及時收集、運輸和處置醫療廢物。
醫療衛生機構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應當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滲漏、擴散。
第九十一條 重大傳染病疫情等突發事件發生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協調醫療廢物等危險廢物收集、貯存、運輸、處置等工作,保障所需的車輛、場地、處置設施和防護物資。衛生健康、生態環境、環境衛生、交通運輸等主管部門應當協同配合,依法履行應急處置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