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web30時代的大門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web30時代的大門

發布時間: 2023-06-07 10:24:19

『壹』 現在是web幾點0時代

現在是web2.0時代,邁向web3.0。

近幾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漸趨成熟,以區塊鏈為基礎設施的領域:如DeFi、元宇宙、NFT等,也都獲得了顯著進步和長足發展。其中,Web 3.0作為與區塊鏈發展相輔相成的技術生態,更是被廣泛討論。那麼,Web 3.0由何而來,它是否已經發展成熟?

我們可以從Web ,也就是廣義的互聯網入手,通過分析它的更新迭變,探求Web 3.0的基礎與使命,從中理性判斷所謂的Web 3.0時代是否已經到來。


先來看看互聯網的發展階段——Web 1.0 -> Web 2.0 -> Web 3.0:——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

誕生:Web 1.0——信息單向展示

上世紀 90 年代,互聯網剛開始普及之時,用戶只能被動地瀏覽文本、圖片以及簡單的視頻內容,網站提供什麼,用戶便查看什麼,網站和用戶之間幾乎沒有互動可言。

90 年代中後期,在谷歌、網路發展起來之前,互聯網曾經一度由 AltaVista 和 Netscape 主宰。當時這些公司創建網站只是為了宣傳實體公司,網站是「只讀網站」,用戶只能搜索和閱讀信息。

這就是 Web1.0時代,門戶網站實質就像現在商場發的促銷傳單一樣,上面還沒有下單鏈接,你只能了解促銷內容,沒辦法通過傳單直接下單商品。

繁榮:Web 2.0——信息交互與集中

Web1.0的下一代被稱為「Web2.0」或「讀寫」網路,也就是我們當下更熟悉的互聯網生態——用戶不再是單純的訪問者,而成為互聯網平台內容創建的主力軍。以當下最具代表性的抖音、bilibili為例,用戶創建內容後將其上傳到網站,並從中獲得一定比例的激勵收入。

「Web2.0」這個詞由O』Reilly Media 的副總裁戴爾·杜赫蒂(Dale Dougherty)於03年首次提出,之後Web2.0便迅速捲起全球浪潮,在短短十年時間內徹底地重新定義了市場營銷和業務運營。

明星、網紅們可以用一張圖片或一個視頻讓企業實現營收倍增,也可以用一句差評讓網店陷入困境。當下用戶對互聯網的影響較之Web1.0時代可謂天差地別,網站給用戶投喂信息的時代已經徹底過去。

在此過程中,中心化平台通過提供技術與服務大大豐富了Web2.0時代的網路生態,但隨著平台的集中化和對用戶信息與數據的壟斷程度越來越高,平台對利益的追逐正逐漸侵蝕掉用戶的信息安全和創作收益,也因此,平台不可避免地引起廣大用戶的不滿而不得不走向更新迭代的必然,Web3.0也就應運而生。

迭代:Web 3.0——信息主權與安全

簡單描述的話,Web1.0 是企業或機構出於吸引客戶的目的所創建的內容驅動。Web2.0 通過用戶在網站上傳和共享他們的內容,讓互聯網進一步發展。Web 3.0則致力於打造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用戶主導、和去中心化的價值交互、流通的網路生態。

為什麼Web3.0會被提出來並寄予厚望?它相較Web2.0有何顯著優勢?

對於Web2產品來說,流量是其命脈,擁有了流量就擁有了財富,而為了流量能夠進一步變現,絕大部分平台便慢慢開始了加價、殺熟、販賣用戶信息,甚至於出現了控制輿論、壟斷創作者勞動成果等行為。17年Facebook倒賣平台用戶信息的丑聞,20年騰訊閱文的「霸王條款」,21年騰訊推出的旨在掠奪視頻創作者成果的「黎明計劃」等,都是典型案例。

除此之外,用戶在平台中付出時間和創意所帶來的流量財富,理應由平台進行反哺,然而這些在Web2.0時代很難實現,Web2中用戶被平台進行了事實上的剝削。


在Web3.0中,用戶為滿足自身需求進行交互操作,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價值的創造、分配與流通。相比Web2.0的平台中心化特徵,Web3.0致力於實現用戶所有、用戶共建的「去中心化」網路生態。

而為了顛覆當下的互聯網巨頭壟斷局面,保護每一個互聯網用戶的利益,Web 3.0 將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存儲、無法篡改、信息加密等特點,做到如下幾點:

1、統一身份認證系統

2、數據確權與授權

3、隱私保護與抗審查

4、去中心化運行

以上四點既是Web 3.0 的功能,也是它的標簽,更是其對於目前互聯網諸多問題的解決方案(如需要重復注冊賬號、服務商濫用用戶隱私數據、網路公司使用用戶數據盈利、網路服務無法延續等問題。)

舉例來說,通過數據權益通證化、數據確權與授權的區塊鏈技術,用戶在 Web 3 的世界裡產生的數據歸用戶所有,在沒有得到用戶的授權確認之前,其他方無權使用。同時由數據使用而產生的收益,用戶也有可能通過數字加密貨幣行業的通證經濟分一杯羹。

通證經濟、數字資產的出現讓用戶得到了參與 Web 3.0 開發公司運行的機會,他們可以參與投票、參與分紅,既是使用者,又是維護者。

從這一層面來看,Web 3.0 將帶來透明、可信的互聯網經濟模式。

除此之外,Web 3.0 也會讓用戶在使用產品時更加放心。傳統互聯網領域,用戶對於自己數據的控制權非常弱,比如下載的版權音樂因平台版權到期而被迫刪除、游戲里重金購置的裝備因為開發商版本迭代而一夜間灰飛煙滅,這樣的無奈在Web2.0時代屢見不鮮。

而在Web 3.0 時代,用戶的數據可以通過 IPFS、Sia、OrbitDB(使用 IPFS 的去中心化資料庫)等技術去中心化存儲,沒有人能再控制你的數據。只要你願意為游戲運行的區塊鏈智能合約付費,即便整個游戲就只剩下你一個人,你仍然可以玩。並且,任何產品的任何改動都得經過社區投票才能通過,開發者不再擁有獨裁的權力。


雖然Web 3.0 能帶來更透明、更放心和更公平的網路環境,但不可否認的是, Web 3.0 世界的構建還存在很多阻礙和困難:

Web3的相關技術仍處於發展初期,效率低、普及難度大;商業模式還未成熟;政策監管不確定性;數字資產價值波動較大等。

首先,去中心化網路對於任務處理的速度低下,即便是那些號稱 Web 級的區塊鏈項目也無法掩蓋效率低的事實。

其次,Web 3.0 要對用戶科普的內容遠遠超過區塊鏈、比特幣、加密貨幣等領域要科普的知識。當然,開發者也可以通過多樣的設計將應用程序設計得和傳統 App 無異,讓用戶根本感覺不到這些復雜的運行機制的存在。但這類開發工具,才剛剛起步。

政策監管和法律風險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DAO實體地位風險和通證合規性風險兩方面。DAO缺乏法律實體地位,去中心化特性也導致沒有個人能夠作為合法代表,因此DAO很難直接參與鏈下活動。而通證合規性風險則表現在一些特定國家,例如中國就並不支持通證的發行。

而由於基礎設施的匱乏和技術路徑的不明確,當下Web 3產品的商業模式很難確立。加上數字資產市場存在較大的波動,這一切的因素都提醒我們,Web 3.0 時代或許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貳』 web30是什麼意思

Web 3.0一詞包含多層含義,用來概括互聯網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同的方向和特徵,包括將互聯網本身轉化為一個泛型資料庫;跨瀏覽器、超瀏覽器的內容投遞和請求機制;人工智慧技術的運用;語義網;地理映射網;運用3D技術搭建的網站甚至虛擬世界或網路公國等。

邁向Web 3.0的第一步是「數據網路」這一概念的體現,結構化數據集以可重復利用、可遠程查詢的格式公布於網路上,比如標准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子集XML,RDF和微格式。最近SPARQL的發展為網路上以RDF方式配發的資料庫提供了一套標准化的查詢語言和應用程序介面。

Web 3.0擴展革新

Web 2.0以AJAX概念為契機,提供了高仿桌面應用程序的網路應用程序,激勵用戶生成內容和搭建具有向心力的社區,並以高耦合的技術形成輕快有效的商業模型。在此基礎上,Web 3.0被認為肩負著發揚2.0的精神,並沖破目前Web 2.0所面臨的障礙。因此通過對目前Web 2.0所面臨的瓶頸和具體實例進行分析,可以對Web 3.0作一些展望。

『叄』 贏在中國中李宗恩提到的WEB3.0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web1.0時代是一個群雄並起,逐鹿網路的時代,雖然各個網站採用的手段和方法不同,但第一代互聯網有諸多共同的特徵,表現在:

一、web1.0基本採用的是技術創新主導模式,信息技術的變革和使用對於網站的新生與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新浪的最初就是以技術平台起家,搜狐以搜索技術起家,騰訊以即時通訊技術起家,盛大以網路游戲起家,在這些網站的創始階段,技術性的痕跡相當之重。

二、web1.0的盈利都基於一個共通點,即巨大的點擊流量。無論是早期融資還是後期獲利,依託的都是為數眾多的用戶和點擊率,以點擊率為基礎上市或開展增值服務,受眾群眾的基礎,決定了盈利的水平和速度,充分地體現了互聯網的眼球經濟色彩。

三、web1.0的發展出現了向綜合門戶合流現象,早期的新浪與搜狐、網易等,繼續堅持了門戶網站的道路,而騰訊、MSN、GOOGLE等網路新貴,都紛紛走向了門戶網路,尤其是對於新聞信息,有著極大的、共同的興趣。這一情況的出現,在於門戶網站本身的盈利空間更加廣闊,盈利方式更加多元化,占據網站平台,可以更加有效地實現增值意圖,並延伸由主營業務之外的各類服務。

四、web1.0的合流同時,還形成了主營與兼營結合的明晰產業結構。新浪以新聞+廣告為主,網易拓展游戲,搜狐延伸門戶矩陣,各家以主營作為突破口,以兼營作為補充點,形成拳頭加肉掌的發展方式。

五、web1.0不以html為言,在1.0時代,動態網站已經廣泛應用,比如論壇等

Web 2.0」的概念開始於一個會議中,展開於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國際公司之間的頭腦風暴部分。所謂互聯網先驅和O'Reilly公司副總裁的戴爾·多爾蒂(Dale Dougherty)注意到,同所謂的「崩潰」迥然不同,互聯網比其他任何時候都更重要,令人激動的新應用程序和網站正在以令人驚訝的規律性涌現出來。更重要的是,那些倖免於當初網路泡沫的公司,看起來有一些共同之處。那麼會不會是互聯網公司那場泡沫的破滅標志了互聯網的一種轉折,以至於呼籲「Web 2.0」的行動有了意義?我們都認同這種觀點,Web 2.0會議由此誕生。

2001年秋天互聯網公司(dot-com)泡沫的破滅標志著互聯網的一個轉折點。許多人斷定互聯網被過分炒作,事實上網路泡沫和相繼而來的股市大衰退看起來像是所有技術革命的共同特徵。股市大衰退通常標志著蒸蒸日上的技術已經開始佔領中央舞台。假冒者被驅逐,而真正成功的故事展示了它們的力量,同時人們開始理解了是什麼將一個故事同另外一個區分開來。

在那個會議之後的一年半的時間里,「Web 2.0」一詞已經深入人心,從Google上可以搜索到950萬以上的鏈接。但是,兩窆賾赬eb 2.0的含義仍存在極大的分歧,一些人將Web 2.0貶低為毫無意義的一個行銷炒作口號,而其他一些人則將之理解為一種新的理念。

Web2.0是2003年之後互聯網的熱門概念之一,不過目前對什麼是Web2.0並沒有很嚴格的定義。一般來說Web2.0(也有人稱之為互聯網2.0)是相對Web1.0的新的一類互聯網應用的統稱。Web1.0的主要特點在於用戶通過瀏覽器獲取信息,Web2.0則更注重用戶的交互作用,用戶既是網站內容的消費者(瀏覽者),也是網站內容的製造者.
什麼是web3.0

其實說到這里,很多人應該已經看出來,沒有什麼所謂的2.0、3.0,因為你沒法准確的界定他是什麼樣的應用,也沒法界定它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什麼時候結束,它只是互聯網本身發展的一種趨勢。

我要說的3.0,是我目前所能想像的未來互聯網應用的框架。

a、網站內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網站信息進行交互和倒騰,能通過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時對多家網站信息進行整合使用;
b、用戶在互聯網上擁有自己的數據,並能在不同的網站上使用;
c、完全基於Web,用瀏覽器即可實現復雜的系統程序才具有的功能
可以說Web3.0是三廣+三跨(廣域的 廣語的 廣博的 跨區域 跨語種 跨行業)
現實中的每一個行業都是在不斷的細分和完善中發展的,比如建築業、金融業,都已經有比較清晰的劃分並且仍在細化,這是幾百上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建立起來的。而互聯網才不過發展了不過短短十幾年,對於一個可以涵蓋幾乎所有傳統行業的領域來說,現在的互聯網應用細分程度還遠遠不夠。就如軟體工程裡面說的,軟體開發的標准和規范還十分簡單,開發方法和模塊的重用程度遠遠不夠。

互聯網也是如此,各種應用的細分、完整性和重用程度遠遠不夠。

所以我認為,未來互聯網應用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向著更加細分、更加專業、更加兼容的方向發展,內容管理將有專業的內容管理提供商,comments將有專業的 comments服務商;插件將有類似於rss的統一標准,而且也會出現像feedburner、google reader這樣的widget託管平台和訂閱平台。

blog,將演變為個人中心,個人中心中的所有內容只有一個域名和一個頁面,剩下的所有的服務都由專業服務商提供,用戶只需將需要的應用以widget的方式添加到自己的頁面上,就可以享用各種各樣完善的服務。

但也不會是像google ig、netvibes這樣的集中型個人主頁,因為他們沒有個性,靈活性也不夠。也不會是sohu這樣的blog平台,因為各種服務都不是一家公司提供的,bsp可能回歸到最原始的個人主頁服務,提供一個二級域名和一個靜態空間。

那麼最主要的一個問題:帳號由誰提供呢?OpenID肯定會成為web3.0的中堅力量,將各個平台有機的連接起來,是你無論走到哪,都用同一個帳號,內容處處關聯。

而id 服務本身是需要跟信用掛鉤的,這是虛擬和現實之間必須建立的橋梁,現有的社區中信用服務都是依靠某種技術手段建立,都很費勁,而且無法跟現實中的人和信用建立起完整有效的關聯,我們不難想到,直接掌握最可靠信用的是銀行,所以未來提供OpenID或者互聯網身份服務將是銀行建立的一種服務,很可能成為銀行的某種業務。

在這種模式下,互聯網服務已經跟傳統的服務行業一樣,提供專業服務,收費,互聯網的盈利模式也將隨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