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智能手機應用了什麼創新原理
還記得智能手機最初的設計形態嗎?「側滑」、「滑蓋」、「全鍵盤」等元素「滿天飛」。可惜,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個性設計都已埋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如今智能手機已經變得越來越像,也因此讓很多注重個性的童鞋感覺很不爽。
當年的智能機多個性!
考慮到個性需求是無止境的,所以智趣狗今天就為大家梳理出了10條智能手機的創新之路,如果你想找一款差異化十足的產品,那就從符合下面創新之路的新品里找一找吧。
玩出花樣的曲面屏
自從三星於2014年發布Galaxy Note Edge後,曲面屏幕這個概念就在智能手機領流傳開來。隨後,Galaxy S6/S7 Edge、Note7將雙曲屏玩到成熟,而vivo、小米、華為、金立等品牌也在旗下高端產品上引入了雙曲屏概念,曲屏手機普及將至。
曲面屏剛出現時的確算是新鮮的玩意兒,但用的人多了也就沒啥意思的了。還好,手機廠商在曲屏的基礎上還是搞出了不少微創新。
比如,將屏幕表面玻璃的上下兩端也弄出弧度,美其名曰「四曲面」。如果手機背面也是玻璃,並將四邊削出弧度,那就是「八曲面」,既提升了顏值又能改善手感,玩的不亦樂乎。
視覺驚艷的全面屏
如今屏佔比已經成為了智能手機的一個重要參數指標,當屏佔比達到一個臨界點後,「全面屏」概念也就順勢出爐了。
夏普Aquos Crystal和小米MIX算是全面屏手機的代表,隨後ZUK Edge、三星Galaxy S8、LG G6等手機也都向全面屏發起了沖擊。不過,後面幾款產品距離全面屏還有一點距離,它們都只是通過壓縮屏幕上下邊框,大幅提升了屏佔比。
屏幕邊角的小創新
繼續前面的話題,LG G6在向全面屏發起沖擊之餘,改用了18:9長寬比的FullVision屏幕,同時屏幕邊角還採用了圓角矩形。該設計的好處是能保護屏幕四角不容易受外力破碎,而且使得屏幕看上去更加美觀。
18:9長寬比的FullVision屏幕可以輕松地分成左右兩個正方形區域,分屏顯示時的效果更完美。
對了,不出意外的話三星Galaxy S8的屏幕也將是圓角矩形設計,看來這種屏幕將會成為今年旗艦機型的標配。
1+1的雙屏幕設計
無論是曲屏還是圓角矩形,都是在一整塊屏幕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無非是利用OLED柔性屏技術將它捲曲、削邊而已。如果在一塊屏幕的基礎上,再塞進一個屏幕怎麼樣?
LG V10/V20就是雙屏幕設計的代表,它們都在屏幕的右上角塞進了一個長條形的副幕,可以用來顯示通知、快捷按鈕等,從而提升獲取信息和操作的效率。
如果你覺得這種雙屏幕不過癮,現在還有在手機背面加入電子墨水屏的。以海信A2為例,它的正面配備的是一塊5.5英寸FHD級別的AMOLED顯示屏,背部則是一塊5.17英寸qHD解析度有電子墨水屏,這塊屏幕在閱讀、瀏覽新聞等場景下使用更有利於省電以及保護視力。
實際上,海信A2的電子墨水副屏的設計是參考了俄羅斯Yota Devices早前推出過的YotaPhone,它才是世界首款雙屏智能手機。
面向未來的折疊屏
接下來的還是屏幕,這是在曲屏的基礎上,最大限度挖掘出了柔性屏幕的潛力,讓屏幕可以折疊,從而幫助智能手機從直板機再度回歸到翻蓋機時代。可惜,這種折疊屏還處於概念機階段,啥時可以量產普及,就不是小編說了算的了。
玻璃後蓋的那道光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最近一段時間很多中高端手機不再玩全金屬設計了,而是回歸到了雙玻璃材質的結構。原因很簡單,金屬材質可發揮的空間太小,無非是拉絲金屬的紋理、表面鍍膜的手感、天線條的粗細位置,很難有所差異化。而玻璃材質後蓋就有得玩了,比如可以引入更多顏色,在光線照耀下可以閃出不同形態的光澤,提升辨識度。
解放雙手的虹膜識別
這年頭指紋識別已經不是啥新鮮技術了,而且每次都得用手,好不麻煩。於是,一種更高大上的虹膜識別技術便出現了。以三星Galaxy Note 7為例,這款手機屏幕上方除了前置攝像頭以外還有2個「窟窿」,裡面分別嵌入了一枚紅外IR LED和虹膜攝像頭,它們協同配合實現了眼睛一眨就解鎖的便捷。
雖然Note 7因爆炸門而退市,但它卻讓我們看到了虹膜識別技術商業化應用的前景,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產品因突出差異化而引入類似的技術。如果你對虹膜識別背後的原理感興趣,可以參考《一個眼神就能解鎖!虹膜識別到底是什麼鬼?》這篇文章哦。
玻璃下面的指紋控
如今指紋識別模塊大都位於手機Home鍵,或是被移到了手機背面/側面,而我們的耳朵也被哪個位置用著更順手的討論磨出了糨子。
隨著聲波和射頻式指紋識別方案的成熟,很多手機已經將指紋識別模塊隱藏到了玻璃蓋板之下,讓指紋模塊和屏幕玻璃結合為一個整體,只要手指移到特定的位置就能透過玻璃實現指紋驗證。
這還不是結束哦,未來,整塊屏幕都能用於指紋識別(無需找到指紋識別的指定點)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兒,到時我們才能看到真正完美的全面屏手機。感興趣的童鞋歡迎點擊《隱藏式指紋設計要幹掉Home鍵?5圖揭露手機指紋識別的黑歷史》查看指紋那些事兒。
無限可能的模塊化設計
雖然曾被寄予厚望的Google ARA項目(原Project Ara)擱淺,手機DIY的夢想宣告破碎。但是,模塊化手機還是在摸索中繼續前行著。無論是LG G5還是MOTO Z,都通過獨特的機身結構,可以加裝不同功能的附件。可惜,模塊化設計要想取得成功,除了需要降低價格門檻,還需一整套生態系統的配合,比如有更多廠商介入研發實惠好用的功能組件,有軟體廠商針對這些組件開發有趣的APP。
希望模塊化設計不要成為絕唱,這應該是最能體現品牌技術實力和影響力的差異化創新點。
源於系統層面的智慧
都是Android系統,但不同品牌手機用起來的感覺就是不一樣。這背後就取決於廠商對用戶的需求和心理的把脈,對原生Android系統進行針對性的功能開發和優化。而這種源於系統層面的自定義,也是體現差異化的關鍵環節。
目前在系統層面最具爭議的就是榮耀Magic,其預裝的Magic Live系統號稱可以用超強的感知力開啟了手機智慧之門。其原理是通過大數據功能的檢索和分析加以實現,需要始終聯網,隨時獲取你的習慣、通話記錄、位置等個人信息,從而在恰當的時間和地點推送給你所需要的服務。如果你對個人隱私非常看重,那類似Magic Live的智慧引擎舊是一把雙刃劍
❷ 軸類鍛件加工工藝
軸類鍛件一般如果較大的軸的話採用自由鍛,自由鍛裡面就有一類是軸類鍛件,如果你有興趣過來看看,浙江一重特鋼有限公司我們主要生產自由鍛鍛件和鍛造圓鋼,其中有一類就是軸類鍛件。 第一節 軸類零件加工
一、 概述
(一)、軸類零件的功用與結構特點
1、功用:為支承傳動零件(齒輪、皮帶輪等)、傳動扭矩、承受載荷,以及保證裝在主軸上的工件或刀具具有一定的回轉精度。
2、 分類:軸類零件按其結構形狀的特點,可分為光軸、階梯軸、空心軸和異形軸(包括曲軸、凸輪軸和偏心軸等)四類。
圖 軸的種類
a)光軸 b)空心軸 c)半軸 d)階梯軸 e)花鍵軸 f)十字軸 g)偏心軸
h)曲軸 i) 凸 輪軸
若按軸的長度和直徑的比例來分,又可分為剛性軸(L/d<12=和撓性軸(L/d>12)兩類。
3、表面特點:外圓、內孔、圓錐、螺紋、花鍵、橫向孔
(二)主要技術要求:
1、尺寸精度
軸頸是軸類零件的主要表面,它影響軸的回轉精度及工作狀態。軸頸的直徑精度根據其使用要求通常為IT6~9,精密軸頸可達IT5。
2、幾何形狀精度
軸頸的幾何形狀精度(圓度、圓柱度),一般應限制在直徑公差點范圍內。對幾何形狀精度要求較高時,可在零件圖上另行規定其允許的公差。
3、位置精度
主要是指裝配傳動件的配合軸頸相對於裝配軸承的支承軸頸的同軸度,通常是用配合軸頸對支承軸頸的徑向圓跳動來表示的;根據使用要求,規定高精度軸為0.001~0.005mm,而一般精度軸為0.01~0.03mm。
此外還有內外圓柱面的同軸度和軸向定位端面與軸心線的垂直度要求等。
4.表面粗糙度
根據零件的表面工作部位的不同,可有不同的表面粗糙度值,例如普通機床主軸支承軸頸的表面粗糙度為Ra0.16~0.63um,配合軸頸的表面粗糙度為Ra0.63~2.5um,隨著機器運轉速度的增大和精密程度的提高,軸類零件表面粗糙度值要求也將越來越小。
(三)、軸類零件的材料和毛坯
合理選用材料和規定熱處理的技術要求,對提高軸類零件的強度和使用壽命有重要意義,同時,對軸的加工過程有極大的影響。
1、軸類零件的材料
一般軸類零件常用45鋼,根據不同的工作條件採用不同的熱處理規范(如正火、調質、淬火等),以獲得一定的強度、韌性和耐磨性。
對中等精度而轉速較高的軸類零件,可選用40Cr等合金鋼。這類鋼經調質和表面淬火處理後,具有較高的綜合力學件能。精度較高的軸,有時還用軸承鋼GCrls和彈簧鋼65Mn等材料,它們通過調質和表面淬火處理後,具有更高耐磨性和耐疲勞性能。
對於高轉速、重載荷等條件下工作的軸,可選用20CrMnTi、20MnZB、20Cr等低碳含金鋼或38CrMoAIA氮化鋼。低碳合金鋼經滲碳淬火處理後,具有很高的表面硬度、抗沖擊韌性和心部強度,熱處理變形卻很小。
2、軸類零件的毛坯
軸類零件的毛坯最常用的是圓棒料和鍛件,只有某些大型的、結構復雜的軸才採用鑄件。
(四)、軸類零件的預加工
輪類零件在切削加工之前,應對其毛坯進行預加工。預加工包括校正、切斷和切端面和鑽中心孔。
1、校正:校正棒料毛坯在製造、運輸和保管過程中產生的彎曲變形,以保證加工餘量均勻及送料裝夾的可靠。校正可在各種壓力機上進行。
2、切斷:當採用棒料毛坯時,應在車削外圓前按所需長度切斷。切斷叮在弓鋸床上進行,高硬度棒料的切斷可在帶有薄片砂輪的切割機上進行。
3、切端面鑽中心孔:中心孔是軸類零件加工最常用的定位基準面,為保證鑽出的中心孔不偏斜,應先切端面後再鑽中心孔。
4、荒車:如果軸的毛坯是向由鍛件或大型鑄件,則需要進行荒車加工,以減少毛坯外國表面的形狀誤差,使後續工序的加工余景均勻。
二、 典型主軸類零件加工工藝分析
軸類零件的加工工藝因其用途、結構形狀、技術要求、產量大小的不同而有差異。而軸的工藝規程編制是生產中最常遇到的工藝工作。
(一)軸類零件加工的主要問題
軸類零件加工的主要問題是如何保證各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和主要表面之間的相互位置精度。
軸類零件加工的典型工藝路線如下:
毛坯及其熱處理→預加工→車削外圓→銑鍵槽等→熱處理→磨削
(二)CA6140主軸加工工藝分析
1、CA6140主軸技術條件的分析
(1)、支承軸頸的技術要求
主軸兩支承軸頸A、B的圓度允差 0.005毫米,徑向跳動允差 0.005毫米,兩支承軸頸的1:12錐面接觸率>70%,表面粗糙度Ra0.4um。支承軸頸直徑按IT5-7級精度製造。
主軸外圓的圓度要求,對於一般精度的機床,其允差通常不超過尺寸公差的50%,對於提高精度的機床,則不超過25%,對於高精度的機床,則應在 5~10%之間。
(2)、錐孔的技術要求
主軸錐孔(莫氏 6號)對支承軸頸 A、B的跳動,近軸端允差 0.005mm,離軸端300mm處允差 0.01毫米,錐面的接觸率 >70%,表面粗糙度Ra0.4um,硬度要求 HRC48。
(3)、短錐的技術要求
短錐對主軸支承軸頸A、B的徑向跳動允差0.008mm,端面D對軸頸A、B的端面跳動允差0.008mm,錐面及端面的粗糙度均為Ra0.8um。
(4)、空套齒輪軸頸的技術要求
空套齒輪的軸頸對支承軸頸A、B的徑向跳動允差為 0.015毫米。
(5)、螺紋的技術要求
這是用於限制與之配合的壓緊螺母的端面跳動量所必須的要求。因此在加工主軸螺紋時,必須控制螺紋表面軸心線與支承軸頸軸心線的同軸度,一般規定不超過0.025mm。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主軸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兩個支承軸頸、錐孔、前端短錐面及其端面、以及裝齒輪的各個軸頸等。而保證支承軸頸本身的尺寸精度、幾何形狀精度、兩個支承軸頸之間的同軸度、支承軸頸與其它表面的相互位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則是主軸加工的關鍵。
(三)、CA6140主軸加工工藝過程四)、主軸加工工藝過程分析
1、 主軸毛坯的製造方法及熱處理
批量:大批;材料:45鋼;毛坯:模鍛件
(1)材料
在單件小批生產中,軸類零件的毛坯往往使用熱軋棒料。
對於直徑差較大的階梯軸,為了節約材料和減少機械加工的勞動量,則往往採用鍛件。單件小批生產的階梯軸一般採用自由鍛,在大批大量生產時則採用模鍛。
(2)熱處理
45鋼,在調質處理(235HBS)之後,再經局部高頻淬火,可以使局部硬度達到HRC62~65,再經過適當的回火處理,可以降到需要的硬度(例如 CA6140主軸規定為 HRC52)。
9Mn2V,這是一種含碳0.9%左右的錳釩合金工具鋼,淬透性、機械強度和硬度均比45鋼為優。經過適當的熱處理之後,適用於高精度機床主軸的尺寸精度穩定性的要求。例如,萬能外圓磨床 M1432A頭架和砂輪主軸就採用這種材料。
38CrMoAl,這是一種中碳合金氮化鋼,由於氮化溫度比一般淬火溫度為低540—550℃,變形更小,硬度也很高(HRC>65,中心硬度HRC>28)並有優良的耐疲勞性能,故高精度半自動外圓磨床MBG1432的頭架軸和砂輪軸均採用這種鋼材。
此外,對於中等精度而轉速較高的軸類零件,多選用40Cr等合金結構鋼,這類鋼經調質和高頻淬火後,具有較高的綜合機械性能,能滿足使用要求。有的軸件也選用滾珠軸承鋼如 GCr15和彈簧鋼如 66Mn等材料.這些鋼材經調質和表面淬火後,具有極高的耐磨性和耐疲勞性能。當要求在高速和重載條件下工作的軸類零件,可選用18CrMnTi、20Mn2B等低碳含金鋼,這些鋼料經滲碳淬火後具有較高的表面硬度、沖擊韌性和心部強度,但熱處理所引起的變形比38CrMoAl為大。
凡要求局部高頻淬火的主軸,要在前道工序中安排調質處理(有的鋼材則用正火), 當毛坯餘量較大時(如鍛件),調質放在粗車之後、半精車之前,以便因粗車產生的內應力得以在調質時消除;當毛坯餘量較小時(如棒料),調質可放在粗車(相當於鍛件的半精車)之前進行。高頻淬火處理一般放在半精車之後,由於主軸只需要局部淬硬,故精度有一定要求而不需淬硬部分的加工,如車螺紋、銑鍵槽等工序,均安排在局部淬火和粗磨之後。對於精度較高的主軸在局部淬火及粗磨之後還需低溫時效處理,從而使主軸的金相組織和應力狀態保持穩定。
2、定位基準的選擇
對實心的軸類零件,精基準面就是頂尖孔,滿足基準重合和基準統一,而對於象CA6140A的空心主軸,除頂尖孔外還有軸頸外圓表面並且兩者交替使用,互為基準。
3、加工階段的劃分
主軸加工過程中的各加工工序和熱處理工序均會不同程度地產生加工誤差和應力,因此要劃分加工階段。主軸加工基本上劃分為下列三個階段。
(1)、粗加工階段
1)毛坯處理 毛坯備料、鍛造和正火
2)粗加工 鋸去多餘部分,銑端面、鑽中心孔和荒車外圓等
(2)、半精加工階段
1)半精加工前熱處理 對於45鋼一般採用調質處理以達到220~240HBS。
2)半精加工 車工藝錐面(定位錐孔) 半精車外圓端面和鑽深孔等。
(3)、精加工階段
1)精加工前熱處理 局部高頻淬火
2)精加工前各種加工 粗磨定位錐面、粗磨外圓、銑鍵槽和花鍵槽,以及車螺紋等。
3)精加工 精磨外圓和內外錐面以保證主軸最重要表面的精度。
4、加工順序的安排和工序的確定
具有空心和內錐特點的軸類零件,在考慮支承軸頸、一般軸頸和內錐等主要表面的加工順序時,可有以下幾種方案。
①外表面粗加工→鑽深孔→外表面精加工→錐孔粗加工→錐孔精加工;
② 外表面粗加工→鑽深孔→錐孔粗加工→錐孔精加工→外表面精加工;
③ 外表面粗加工→鑽深孔→錐孔粗加工→外表面精加工→錐孔精加工。
針對CA6140車床主軸的加工順序來說,可作這樣的分析比較:
第一方案:在錐孔粗加工時,由於要用已精加工過的外圓表面作精基準面,會破壞外圓表面的精度和粗糙度,所以此方案不宜採用。
第二方案:在精加工外圓表面時,還要再插上錐堵,這樣會破壞錐孔精度。另外,在加工錐孔時不可避免地會有加工誤差(錐孔的磨削條件比外圓磨削條件差人 加上錐堵本身的誤差等就會造成外圓表面和內錐面的不同軸,故此方案也不宜採用。
第三方案:在錐孔精加工時,雖然也要用已精加工過的外圓表面作為精基準面;但由於錐面精加工的加工餘量已很小,磨削力不大;同時錐孔的精加工已處於軸加工的最終階段,對外圓表面的精度影響不大;加上這一方案的加工順序,可以採用外圓表面和錐孔互為基準,交替使用,能逐步提高同軸度。
經過這一比較可知,象CA6140主軸這類的軸件加工順序,以第三方案為佳。
通過方案的分析比較也可看出,軸類零件各表面先後加工順序,在很大程度上與定位基準的轉換有關。當零件加工用的粗、精基準選定後,加工順序就大致可以確定了。因為各階段開始總是先加工定位基準面,即先行工序必須為後面的工序准備好所用的定位基準。例如CA6140主軸工藝過程,一開始就銑端面打中心孔。這是為粗車和半精車外圓准備定位基準;半精車外圓又為深孔加工准備了定位基準;半精車外圓也為前後的錐孔加工准備了定位基準。反過來,前後錐孔裝上錐堵後的頂尖孔,又為此後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外圓准備了定位基準;而最後磨錐孔的定位基準則又是上工序磨好的軸頸表面。
工序的確定要按加工順序進行,應當掌握兩個原則:
1) 工序中的定位基準面要安排在該工序之前加工。例如,深孔加工所以安排在外圓表面粗車之後,是為了要有較精確的軸頸作為定位基準面,以保證深孔加工時壁厚均勻。
2)對各表面的加工要粗、精分開,先粗後精,多次加工,以逐步提高其精度和粗糙度。主要表面的精加工應安排在最後。
為了改善金屬組織和加工性能而安排的熱處理工序,如退火、正火等,一般應安排在機械加工之前。
為了提高零件的機械性能和消除內應力而安排的熱處理工序,如調質、時效處理等,一般應安排在粗加工之後,精加工之前。
5、大批生產和小批生產工藝過程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