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七年級上冊散步朗讀腳本例文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七年級上冊散步朗讀腳本例文

發布時間: 2023-07-13 20:12:49

1. 七年級語文上冊《散步》備課稿

《散步》教學案
——以小見大話親情,舉輕若重道美感

【設計理念】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要求教師善於發現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閃光點,激勵他們自主參與合作、主動發現探究。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鼓勵他們獨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學習體驗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學習活動中的質疑問難、探究拓展可以從任何角度進行延伸反思,讓學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討論中愉快地獲得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散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牧歌式的情景,文章內容比較淺顯易懂,卻體現了語言美、詩意美、人性美。本文主要在於對學生審美閱讀的啟蒙的訓練,讓學生在閱讀中進入課文,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尋找美點,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之美、對情感意境之美的體驗。
同時,因為語言的學習、情感的體驗遠遠不是一篇課文所能完成的,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希望能把學生的關注點引向更廣闊的空間。其一,是課外閱讀,希望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理性認識,能夠把自己的閱讀積累興趣調動起來;其二,是更廣闊的社會生活,把社會生活作為自己學習的內容。
【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於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准則。
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質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鑒賞;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並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准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繼續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煉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借鑒舉輕若重、以小見大的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文章字里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感受課文濃濃的親情,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教學難點】
如何組織小組活動,尋找典型詞句,體會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和課文深長的意味,初步學會運用『舉輕若重』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
師:相信同學們和我一樣,在生活中曾被許多小事感動過:平平常常的一天,收到了來自遠方朋友的祝福,雖然只有淡淡的一句「你好嗎」;傷心失敗的時候,一位平常不是特別親近的人默默地為你遞上一張紙巾,輕輕地對你說「我們知道你盡力了」。這些雖然都是小事,但總能讓人讀出許多的真情。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請大家說說。
請兩至三位同學講述經歷,與大家交流。
師: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莫懷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生活中最細微的小事寫得讓人感動的。(多媒體投影「散步」)
(於細微處見真情。導入既與學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課堂基調。雖未涉及文本,卻已「意在言中」。同時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可鍛煉學生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的溝通。)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1、朗讀比賽。以班級為單位,大家推選一名代表和老師比賽,藉助多媒體播放背景音樂《秋日思雨》。其他同學從以下三方面給予評判:
(1)音準;(2)句逗的停頓;(3)語氣、語調的處理。
2、通過討論,統一意見:本文基調愉快而深沉;語調平穩,不亦過高或過低;語氣親切,溫和,並含有莊重;語速以中速為主,第四自然段應快些,第六、八自然段應慢些。
根據討論結果,自由讀課文。思考:本文敘述了一件什麼事?初讀課文,你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師生互動,形成板書。
(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他們的求知慾望,我利用中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以競賽的形式,並且是與老師競賽的形式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那種追求成功的興奮可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為自己、為集體爭光。同時,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並不知不覺地神遊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對作品的理解中。)
三、師生合作,初步發現
1、師生共同探討第一、二節。
學習第一節:多媒體投影第一節「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請同學們輕輕地把這句話讀一遍。(生讀第一節)
師:從這樣一句話的表述中,你能讀出作者在寫這句話時含著的情感嗎?自己再輕輕讀一遍。
(冰山只露一角。以猜讀體味作者的創作,學生以最自然的狀態進入文本的情感世界。)
(不急於讓學生回答,給他們時間再次閱讀。)
(生輕聲讀。紛紛舉手。)
(既讓學生猜想,自然給以一定時間。對開放性的問題,不倉促評價。努力鼓勵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師追問:這樣的內容平常習慣是怎樣表達的?作者這樣選用詞語和選擇句式,你能否發現什麼「特別」之處?
通常習慣的表達有:
(1)我們一家四個人在田野上散步。
(2)我、母親、妻子和兒子在田野上散步。
……
歸納比較結果:文章選用的句式有強調的意味,突出「我」對母親的尊敬及對一家人的愛,鄭重其事地推出一個鏡頭。
(進一步朗讀並感受課文語言,切入到本課主要目標——語言的探究,通過比較發現用詞、句式的不同尋常,感受文章濃濃的親情。)
學習第二節:自主發現句式比較特殊的句子;推選用得巧的詞語,體驗其中蘊含的真情。
句子: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詞語:信服
(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會發現句式與詞語的選用上都有一種「舉輕若重」的感覺,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寫得很重,寫得意義不凡。)
2、學生歸納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
作者用心選用句式與詞語,整篇文章給人一種「舉輕若重」的感覺,使一件平常的生活小事顯得那麼不同尋常。
(歸納的環節非常重要,它把對具體內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規律性的認識。)
四、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1、小組學習,圈畫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學生自己閱讀、發現的基礎上,圈畫後面幾節文字中比較特殊的,也就是有舉輕若重感覺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
(小組活動,師生互動。教師適當幫助有疑問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教師要提醒小組及時總結,准備交流。這一階段也可以將文章分成幾部分,分別交給不同的學習小組探討,這樣有利於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級交流,共享發現。
每個小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發現與全班共享,可選擇一個句子或一個詞語。
▲ 可能有的句子:
(1)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這句話從小孩的嘴裡出來,顯得特別的天真、可愛,可讓學生仿讀進行品味。)
(2)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教師可不失時機地問:為什麼他們都聽我的?引導學生探討)
(3)這南方初春的田野,……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筆下卻是那樣地富有詩意,並且使它與莊重的話題「生命」聯系在一起,教師可引導學生探討「作者為什麼看到這田野美麗的春景會想到生命?」「這與前文寫母親有無聯系?」等問題。並讓學生動筆仿寫,深入理解語言美。)
(4)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這是一句有著深刻含義,富有哲理的話,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著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後的重任,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在探討中,應鼓勵學生對這句話發表獨特見解。)
(培養學生尋找關鍵語句理解課文主旨的能力,並且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探討中穿插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內涵的理解。「讀是吞食、咀嚼,是最簡便同時也是最有效的閱讀方法。」——沈江峰《主體閱讀的實踐形式探析》)
▲ 可能有的詞語:
太遲、總算、熬、分歧、責任的重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穩穩地、仔細
(在探討這些詞語時,主要是要分析這些詞語是如何「舉輕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教師在交流中適當引導,可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如:說母親過冬天,為什麼說成「熬」?母親和兒子兩人意見不統一,為什麼要用「分歧」這個這么大的詞?我為什麼會感到責任的重大?假設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母親會怎樣想?為什麼我和妻子要慢慢地、穩穩地、仔細地背呢?等等。這些都是開放性的問題,教師要尊重學生,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要滲透情感教育,教學生做人的道理。)
(分享學生的發現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的真正達成在於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語文教學不僅要注意語言、情感,也要教學生做人的道理。語文托起的,是一個大寫的「人」。)
五、拓展:強化發現
1、與作者原文比較,推進研究。
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出示這三句話,討論編者刪改的意圖,並且評價刪改的效果。
括弧內為原文刪去的三句話:
(1)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將到的時候死去了)但是春天總算來了。
(2)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
(3)我決定委屈兒子了,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
(教學中,討論編者的刪改意圖相對於初一的學生有一定難度,可以先請學生評價刪改的效果,再揣摩編者的意圖。)
(教師根據學習情況決定是學生個體獨立思考還是小組討論交流。教師盡量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養成平等審視的意識,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同等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與發現,都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放任思維的潮流。「且放杜鵑林中啼」,只要合理、能說得通就可以。)
2、調用積累,向課外拓展。
師:舉輕若重的語言能把小事情寫得莊重、意義不凡,有些能使文章變得輕松幽默,在生活中或者閱讀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例子,如「扛著一支鉛筆」。你能否也運用「舉輕若重」的寫法,寫幾句話,描述生活中感受到的親情?
學生先小組交流,然後全班交流。
(這個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讀與寫結合,同時也希望把學生的關注點引向更廣闊的空間。學語文,更應該用語文。用中才會思學,學也才會其樂無窮。)
六、比較:驗證發現
速讀課後短文《三代》,和《散步》進行比較閱讀。
師:《三代》與《散步》相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說說你的理由。
(提示:可從情節、主旨、寫法和語言等方面任選一個角度)
(比較是研究性學習經常用到的方法,《散步》與《三代》的主題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差別較大,語言風格也就各有千秋,這兩篇文章作為一組教學材料,比較它們的語言風格,是一個很好的學習角度。閱讀是個性化行為,「感動」這種情感更是個性化的,說《散步》更感動人,可以;說《三代》更感動人,也可以,能言之成理就好。當然,教學中不要趕進度,來不及1課時完成,可以把這一項任務放在課後,作為一次研究性的作業,向課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與小結
1、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感悟到了什麼?
(由同學談本節課的收獲與啟示。)
2、師總結:《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蘊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悅而高尚的旅行。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這處空白點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在回味中對本節課鞏固了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後,以大家齊唱《常回家看看》來結課,再次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八、作業布置
1、老師的建議:大家把文章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也許會有更多的收獲。
(與父母共讀,亦是多角度閱讀的一種形式。也是孩子與成人的一種交流。)
2、觀察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是否真的有許多值得一寫的「生活細節」?展現語言魅力,描繪生活之美。
(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關注生活,品味生活。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途徑,讀與寫的有機結合會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九、板書設計:

(板書圖示是直觀教學的一種手段,是一種科學,但同時又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再創造,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習印象的一個重要手段。本課的板書,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設計了一個圍著「愛」字的心形,四個人物的位置也做了相應的處理,這些都緊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中獲得無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設計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第二篇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體會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學習課文運用精巧的細節描寫表現主題的方法。
3、賞析課文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過程與方法
以多種方式朗讀課文,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對重難點進行突破,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感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三.教學難點:
結合自身實際,理解、感悟文章的親情美
四.教學方法 導學互動
五.教學時數 一課時
六.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自學導綱
1、新課導入
由歌曲《常回家看看》導入。其實,親情無處不在,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2、出示導綱
3、自讀導綱中簡要提示。
4、聽讀課文,完成導綱中知識性問題。
二.合作互動(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導綱中探究性問題,然後在小組內討論)
1、散步的過程中出現了什麼樣的分歧?決定權在誰?
(1)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況且母親身體不好,本不願出來。(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親的身體情況,為下文進行埋下伏筆。注意「熬」字)
(2)兒子要走小路,因為小路有意思。
(3)決定權在我,母親老了,她早巳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總是聽我的。
2、我為什麼感到責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母親會怎樣想? 如果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母親走大路,妻子和兒子會怎樣想?)
(1)引導學生認識到在這個家庭中,「我」正好處在中間,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擇錯誤就會傷害家中成員的感情,破壞家庭的和睦,破壞家中這份濃濃的親情。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
(3) 「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
(4)母親改變主意,決定走小路,走不過去時讓兒子背上,既照顧了孫子,又幫兒子解決了難題,體現了母親的善解人意,疼愛子孫。不失為解決問題的一個好辦法。
3、分歧是如何解決的?
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她走不過去的地方,讓我背著她。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母親給我們以生命,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
設身處地
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准則。
5、找出最能打動你的語句,把你的感受和同學分享一下。(根據時間靈活撐握)
(1)我選擇了走大路。在尊老和愛幼的天平上,作者傾向了尊老。因為母親老了,剩下的時日已經不多了,兒子還小,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從中可以看出我是孝子。妻子善良、賢惠。母親慈愛,兒子活潑可愛。家庭成員之間互敬互愛,溫馨和睦。
(2)「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包含著老人對子女的依賴如同子女幼小時對父母的依賴這樣的人生哲理。體會母子之間「互相尊重,相處和諧」。
(3)、「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兒子發現奇趣:兩對母子走在田野上,表現了兒子天真可愛、聰明活潑。
(4)、「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母親老了,兒子成長了,挑起了生活的擔子,這樣母親自然聽從於兒子;而我的兒子還年幼,現在一切也要依靠父母。我身上的責任重大。我們應該理解父母,關心父母,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
(5)課文第四節景物描寫。
充滿春的氣息,引發人們豐富的聯想。
(三)導學歸納
課文以「我」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親的關系為主線,用朴實的語言,展現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互敬互愛,融洽和睦的關系,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滲透著肩負重任的中年人對於生活的高度的使命感。可見,本文寫了一件「散步」的小事,卻表現了「尊老愛幼」的大主題,這就是「以小見大」的寫法。
(四)、反饋訓練
1、每年在你過生日的時候,只要爸爸媽媽在身邊,他們是否都為你過了生日?
2、你能准確地說出爸爸媽媽的生日嗎?
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媽媽的生日,請你編輯一條簡訊發送給他們,為他們獻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寫50字以內的溫馨短語)
結束語:其實,生活中親情無處不在,生活的細枝末節無不體現出父母對我們的關愛,讓我們用心觀察生活,用心靈感受親情、珍愛親情。讓我們一起用愛擔起家庭的責任,用情擔起社會的責任,為美好的明天唱出最動聽、最優美的旋律吧。最後老師把這一首《讓愛住我家》送給大家。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家庭,珍惜得來不易的團圓。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導學提綱
一、簡要提示
莫懷戚,重慶人。重慶師范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從事文學創作二十餘年,用多種體裁創作,以小說見長。著有小說集《詩禮人家》《大律師現實錄》,長篇小說《經典關系》《透支時代》等。
散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文學樣式。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片段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並揭示其社會意義,具有形散神聚的特點。

二、認知與探究
1、知識性問題
A 給加下劃線的字注音
嫩芽 ( ) 熬 ( ) 霎時 ( )
分歧( ) 拆散( ) 水波粼粼( )
B 解釋下列詞語
各得其所:

分歧:

2探究性問題
(1)、散步的過程中出現了什麼樣的分歧?決定權在誰?

(2)我為什麼感到責任重大?(假如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母親會怎樣想? 如果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母親走大路,妻子和兒子會怎樣想?)

(3)、分歧是如何解決的?

(4)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5)、找出最能打動你的語句,然後把你的感受和同學分享一下。
三、梳理與反饋
1、梳理
(1)以小見大的寫法。 (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感悟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及對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2)朴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
2、反饋
課堂調查
(a)每年在你過生日的時候,只要爸爸媽媽在身邊,他們是否都為你過了生日?
(b)你能准確地說出爸爸媽媽的生日嗎?
(c)假如今天是爸爸或者媽媽的生日,請你編輯一條簡訊發送給他們,為他們獻上生日的祝福!(要求寫50字以內的溫馨短語)

2. 七年級上冊散步教案

七年級上冊散步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文章的主題。

2.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學習文章獨到的語言風格。

3.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情感。

二、教學過程 :

(一)導入新課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溫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細節也往往滲透著濃濃的親情,真切感人的關愛。進入《散步》一文,你將會對「幸福」有更加真切的體會,會對「生命」有一些更深的感悟。

(二)讀准字音,看清字形。

(三)老師配樂朗誦,並出示問題,整體感知文意。

⑴散步的地點?

⑵散步的季節?

⑶課文中出現了哪幾個人物?

⑷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結果如如何?你認為這是怎樣的一家人?

(四)共賞親情

1、母親開始願意出來散步嗎?兒子明明知道母親身體不好,走遠會累,為什麼非要勸體弱的老母親出來散步呢?

2、面對「分歧」我為什麼感到責任重大?我最終做了怎樣的決定你認為我這樣做對嗎?

3、最終這個「分歧」是怎樣解決的呢?母親為什麼改變了決定?

請同學們用一個詞概括濃濃親情的奧秘——尊老愛幼

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五)品味探究

這篇散文不僅寓意深遠,而且語言精美,值得我們品味揣摩。從文中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讀一讀,說說好在哪裡。

提示:1、兩處景物描寫。2、對「熬」字的理解。3、兩兩對稱的句子。

(六)拓展體驗,感恩親情

感恩的話語我們要說,感恩的行動我們更要做,請同學們欣賞一則公益廣告片《給媽媽洗腳》,希望能有所啟發。

看完這則堪稱經典的公益廣告,再結合課文,兩者都運用了相同的寫作手法:以小見大。試著寫一件能體現出父母對你關愛的小事,和大家分享。

(七)美文共賞:

聽了同學們的感悟,老師也有很多感慨,就用一首小詩來結束這堂課吧。

如果有一天

我們的父母也老成了我們的孩子

我請你,請你們,也記著做他們的父母

像他們曾經對待我們一樣,藏起生活的艱辛與坎坷

微笑地為他們撐起一片溫馨的天空

請記得攤開他們的手掌

數一數上面的千溝萬壑……

這樣

我們的生命原野就會永富春意

我們的生命就會永遠朝著那無限的綿長的路走去

七年級上冊散步教案2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概括大意。

2.涵詠體味,品讀課文中如:「本」、「熬」、「背」「世界」等含義豐富的語句。

3.感知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和歡樂純真的情,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整體感知文意,悟讀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品讀關鍵詞、品評美文,逐步提高賞讀美文能力。

一、導入 :「孝」字引入文題

在翻開課本之前,老師先和大家做一個猜字游戲。

出示甲骨文 「孝」-猜出什麼字了嗎?再出示金文

甲骨文還有些抽象,刻在青銅器上金文就形象多了。

上半部分多像一個頭發蓬鬆、彎著腰、伸手要扶杖的老人,下半部分多像小孩,伸著頭揮動小手。老人要扶杖走路,孩子就用頭扶著老人行走。

這個字就是孝。它包含著子女對父母盡心奉養並順從的深刻內涵。

「孝」不僅是一個漢字元號更是一種精神,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美好品德。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章《散步》就是對「孝」字思想內涵的生動描繪,讓我們一起聆聽作家莫懷戚講述的親情故事,看他是如何頌揚我們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二、

老師配樂朗誦,並出示問題,整體感知文意。

聽讀課文,說說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用一句話感慨大意。

明確: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散步。

這個句話在課文哪裡出現過?開頭。

三、

涵泳品味,反復揣摩,悟讀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1.設疑:同學們都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可是呀,老師發現作家莫懷戚在寫這篇文章開頭時候卻一點也不簡潔,甚至有些啰嗦。

「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若改成:我們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好嗎?這樣不是更簡潔嗎?說說原因。

A: 從人物關繫上引導學生注意是兩對母子, 課文後面用到這個開頭的人物關系了嗎?子背母,母背子,為後文的「背」做鋪墊

B: 從蘊含感情引導學生感受「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一家之主的責任感。

C: 那調換順序好嗎?換成:我,我的妻子和兒子,我的母親。

明確: 「我」是一家之主,是家庭的「頂樑柱」和「主心骨」,當然排在前面。(排在前面理所當然承擔責任。)母親被排在第二位,看出兒子很敬重母親,老母親在家裡是有地位的,不是可有可無的角色。她被家庭成員重視,這是正「孝」的體現。

2. 3.剛才我們通過品讀第一句,讀出了「我」對母親的孝心,那麼文中還有許多地方讓我們讀出了濃濃孝心。

A----讀一讀第二段:母親開始願意散步嗎?那個字表明不願意散步。

「母親本不願出來散步」

「本」---開始有想法後來改變了。因誰而變?受了兒子勸告。

讀一讀兒子的勸告之語:「正因為這樣,才應該多走走。」

揣摩語氣,讀出真誠讀出關愛來。

延伸---讀完這句話,再聯系一下現實。我們看到的是許多家庭,年輕夫妻在各種活動中,常常有意無意將老人忘卻,給行將辭世的老人平添許多惆悵與寂寞,也更促成了老年人的行為怠惰,從而加速了生命的老去消失。《散步》不然,它塑造了一個極其孝順關愛老人的兒子,不因老人的自願在家而簡單的聽從老人,對老人的關愛是發自內心的真誠:「正因為這樣,才應該多走走。」多麼平淡樸素的話語,卻讓人感到一股濃濃的親情迎面撲來。

C---設疑:兒子明明知道母親身體不好,走遠會累,為什麼非要勸體弱的老母親出來散步呢?朗讀第三段。哪個字最能表明了我迫切希望母親到春天的田野走走的原因?

(如果學生找的是「遲」,這里用了兩個「太遲」,強調等待春天之久,是責怪冬天呆的時間太長了。嚴寒的冬天遏制生命,所以,有一些體弱的老人挺不住。

還有沒有比「遲」更能准確形容母親和我對春天期盼之切的?)

抓住「熬」,讀出背後的內涵。一個「熬」字讓你會產生哪些聯想?

從母親的角度聯想--挺過嚴冬十分艱難。母親每活過一天,都很不容易。

從「我」的角度聯想--「我」的恐懼,擔心,怕母親離開,熬的不僅僅是母親的生命,更有作者的心靈與情感的無比擔憂和煎熬。

「熬」字體現了母親生命的意志和堅強,體現了兒子的真情與孝心,有了生命自身的堅強與後輩的關愛,生命將能更地持續與延續。

我們把這個「熬」字讀一讀,體會下其中蘊含的情感。

我們再用心把這個熬字摸一摸,你會摸到溫度,這不是一個冷冰冰沒有感情色彩字,同學們,我們都說文字是生命的酒,都說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一個「熬」字,不知包含了作者多少的關切,多少的真情,多少的恐懼,他也惟恐自己的母親像其他老人一樣離開他,在字里行間,我們能感受到作者對自己的母親那份特別的關愛和孝心,而如今,他的母親終於熬過了冬天,所以迫切的希望母親能在春機四溢的田野上走走。那春天的田野美嗎?有多美,同學齊讀下文中寫春景的句子。

4.

A---引導:聽完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也要感嘆一下:春天真美啊。可是老師有個疑問,作者為什麼會突然想到「生命」?這個詞背後有什麼言外之意?關注「新綠」「鋪」「密」等關鍵詞。

明確:「新綠隨意地鋪著」、「嫩芽也密了」、「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都給人們渲染著一種生命的活力,尤其是「鋪」、「密」這兩個動詞,充分表現了春天草木萌發的朝氣,給人一種享受不盡的生命活力。結合具體語境,可知語句其實是為了渲染散步時的歡樂,並暗示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獲得了生命的活力,是對生命的禮贊。也想到人生命力的不可遏制和蓬勃昂揚。

B---生命如此美好!我的母親也戰勝了嚴冬,來到了春天。想想,當作者和妻子、兒子陪著老母親走在這樣春機四溢的田野上散步時,他們會對母親說些什麼呢?選擇一個身份,來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提示:話語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齡、性格特點)

春天的原野上,一家四口慢慢走著,再說說笑笑,這是一幅多溫馨的圖畫。

有一句話說,經歷過冬天的冷,最懂得春天的溫暖,所以我想母親聽了些體貼的話,心裡會有一份特別的感動。

C---可是母親畢竟老了,身體又不好,明年的冬天,能否熬過去,還是個未知數啊!這次,母親提出要「走大路」,能不能把這個願望留到明年春天兌現?能不能把這個願望留到明天兌現?

出示課件,先看,問誰想朗讀或推薦朗讀:

我相信每一個赤誠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

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隻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花團錦簇的盛世華衣,也許是一雙潔凈的舊鞋。也許是數以萬計的金錢,也許只是含著體溫的一枚硬幣……但「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只是,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陰

-----節選自《孝心無價》作者:畢淑敏

引導:提問朗讀的`學生:讀完這段話,此刻,你最想說什麼?

同學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盡孝要及早啊!哪怕是滿足母親的一個小小的心願。母親那麼艱難的「熬」過冬天,迎來春天,於是,在產生「走大路」與「走小路」的分歧的時候,我斷然做出決定--「走大路」。

這是充滿孝心的當機立斷。請一名學生讀出「我」決定時的果斷來。

5.設疑:為了滿足母親的心願,我委屈了兒子,我是只愛母親不愛孩子的人嗎?

(我對兒子的愛可以通過「小傢伙」和強調「我」的兒子感觸到)

出示課件:

1.老人和小孩都屬於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的生活狀態最能反映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

2.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的文明之舉。(培根)

深化:尊老和愛幼同樣可貴,這是一個人也是一個社會和諧文明的標志,但我更贊成培根的話,尊老是人類特有的高尚情感,也是我們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珍貴美德-孝的集中體現。所以,作者決定委屈兒子,因為陪他的時日還長,而陪母親的時日太短,太短了。

6.剛才我們用「涵泳品味」的讀書法抓住文章第一句話,第二段的「本」字,第三段的「熬」字品出了背後濃濃的親情、深深的孝心、生命的堅強和關愛,現在我們用同樣的方法來讀一讀結尾最後一句。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引導:為什麼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學生回答,老師評價點撥。

可層層啟發:世界是什麼?在世界前加上修飾語:--的世界?

可以是愛的世界、生命的世界、責任的世界等待。

可這樣啟發:世界由人組成,人屬於不同的家庭。無數個家庭就是世界。。

參考:

這是尊老愛幼的世界---我背母親是尊老,妻子背兒子是愛幼。尊老愛幼,就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整個世界。

這也是生命的世界,責任的世界---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頭,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續。生命的源頭加上生命的延續就是生命綿延的整個世界。文中的「我」與妻子是兩個年輕力壯的成熟的生命。這樣的生命應學會擔起責任,擔好責任。回想文章開頭:子母,母子。小孩那句:「「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和文章結尾「我背著母親,妻子背著兒子」,母親、「我」和兒子實際上構成了一個生命的輪回。所以,這篇文章,不僅是親情的頌歌,還是生命的禮贊。

這是愛的世界----課文里所寫的每一個人都富有愛心,愛心不僅營造了濃濃親情,而且撐起了一個家庭,也撐起了整個世界。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世界是什麼?就是無數個小家庭的集合。所以說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啊。

再次朗讀,讀出理解和情感:

「慢慢」讀的慢一些,讓年邁的老母親多看一些春天的美景,讓幼小的孩子多呼吸些春天的空氣。「穩穩」讀的穩一些,母親年齡大兒子年紀小,都怕摔啊。

「整個世界」讀的深沉庄嚴,這里飽含著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

四、

拓展體驗

1.多年之後,這美麗的一幕會發生在「我」的兒子的身上嗎?

父母的身教勝於言傳。責任和孝心會傳給下一代,代代相傳。中年人(我和妻子)的舉動,不僅僅是一種責任的承接,還是給下一代的示範。生命就是這樣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

2.多年之後,這美麗的一幕會發生在你的身上嗎?

3.感恩的話語我們要說,感恩的行動我們更要做,請同學們欣賞一則公益廣告片《給媽媽洗腳》,希望能有所啟發。

4.看完這則堪稱經典的公益廣告,再結合課文,想想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可以是內容的感悟,可以是寫作的啟示,也可以由此產生的遐想。說出來和大家分享交流。

五、小結:

(配樂)聽了同學們的感悟,老師也有很多感慨,就用一首小詩來結束這堂課吧。

如果有一天

我們的父母也老成了我們的孩子

我請你,請你們,也記著做他們的父母

像他們曾經對待我們一樣,藏起生活的艱辛與坎坷

微笑地為他們撐起一片溫馨的天空

請記得攤開他們的手掌

數一數上面的千溝萬壑…

這樣

我們的生命原野就會永富春意

我們的生命就會永遠朝著那無限的綿長的路走去

作業布置

題目:學了《散步》再看父母

3. 散步朗讀腳本怎麼寫

《散步》朗誦指導

2、注意句中、句間的停頓,注意掌握好語速、重音,讀出感情。

提醒學生,朗讀時要注意語調的輕重和語速的快慢,要做到清楚連貫,對多音多義字要注意結合上下文的語言環境確認其讀音。注意句中的停頓和重復,語氣要連貫,一般不讀破句。語速處理與文章內容的推進要相互協調。《散步》一文以中速為宜,第四段應快些,結尾慢些。朗讀時,需要強調的詞句一般要加重語氣。恰當的處理重音,能增強朗讀的感染力量。重音的重要適度,不等於一定要重重地讀。怎樣讀,要靠慢慢體會。

3、以朗讀的形式初讀課文,整體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