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讀懂你的人生腳本
「人生腳本」這個詞,是加拿大心理學家埃里克.伯恩提出的概念。他認為,人生的腳本就是我們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對自己一生的規劃。有的時候,這個規劃是意識層面的,我們能記得;但更多時候是潛意識層面的,我們並不能明確感知得到。之前我們反復講一個問題,你的內在意識如何影響到外在世界,而通過外在的現實,我們也可以去認識我們的內在意識。我們喜歡看的電影、電視、小說,很有可能是你自己內心戲的劇本。你可以做一個練習。
拿一張紙,寫下你自己記憶中最深刻的三件事,或者三個細節也行。然後試著把它們的完善,寫下它們發生的時間、地點、環境和相關的人物,以及你在這三個情景中的身體感受和情緒體驗。如果你的身邊沒有紙筆的話,在腦海中回想也可以。
整個過程中,你特別要弄清楚的是,當時的心理活動是什麼樣的,用語言來表達。接著你回想,這三個情景和你的人生有什麼樣的聯系。
生命是非常奇妙的,而它最奇妙的一個地方是,人生看似琢磨不透,但其實一切都有跡可循。
你的人生腳本就是把命運和輪回聯系在一起。這里指的輪回不是佛教意義上講的前生今世,而是我們一生中不斷的輪回。心理學上給輪回的定義是「強迫性重復」,其實也是我們自己追求的結果。
一、強迫性重復
心理學家佛洛依德於1920年發表了一篇名叫《超越快樂原則》的文章,提出了「強迫性重復」的概念。他發現,孩子會把最喜歡的玩具扔出去,在哭鬧中把玩具要回來,不斷重復這個過程。佛洛依德認為,這個過程中,孩子把玩具當成媽媽的替代品,他們不斷扔掉這個玩具再重新得到,其實是在不斷地重復體驗媽媽時不時會離開自己所帶來的創傷。
這些重復體驗是有價值的,這也正是「強迫性重復」的意義,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因為媽媽時不時的離開,媽媽是主導的,孩子是不能控制的,會產生無力感的。孩子扔玩具的時候,是孩子在主導,這樣孩子能主動部分控制的創傷似的。其實,成年人也有類似情況,與其在一個關系裡被甩,不如主動去甩掉別人,這樣可以保護自己的自戀了。第二,不斷體驗同一個創傷,可能會讓我們對創傷的耐受度提高。第三,在新的輪回里,會產生新的可能性,能去療愈這個舊的舊傷。詩人魯米曾經寫過這樣的詩句:
傷口是光進入你內心的地方。
所以不能用好壞來評判創傷,而且強迫性重復這個概念告訴我們,我們無法做到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這是很少人能做到的。其實,「強迫性重復」的不僅是創傷和痛苦,任何一種重要情感也都會被重復。我們多數人的人生就是不斷地重復同樣的事情。得到了幸福,就重復幸福。還有信任、痛苦、敵意等等,這就是命運。我們有非常重要的意識,我們太容易活在自己追求的強迫性重復里。強迫性重復必須配上相應的覺知,它才有這份價值。否則,就成了單純的輪回。
二、認識你的自傳
給你介紹幾個方法,如何認識你的自傳。
第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是,設想你的墓誌銘。想像你去世後,要在你的墓碑上刻下最簡練的話,來概括你的人生。作為自己的一個高級的旁觀者,只有更好地認識自己,希望能活出真實的自己。武志紅老師的墓誌銘為「他跳入過深淵,他安全返回,他品嘗到了生命。」
還有一種方法是,回顧記憶中最早的那件事,或者細節。童年記憶中印象很深刻的三件事,或者細節。這兩種事都是他的生命隱喻,生命隱喻包括你印象最深刻的夢,或者一直在做的夢。
認識自傳的方法中,關鍵的不是事情,而是在這個事里,你的情緒情感,還有你因為整件事情發出去的心念。這個心念就是你強大的自我實現的預言,把你的生命朝這個方向去推動,於是演變成了你的人生。
作為成年人,我們還可以使用一種方法來觀察你自己的人生腳本。這個方法是,完整地觀察一個對你來說重要的生命事件,觀察它的開始、發展、高潮、結束和尾聲,留意這中間所有的重要時刻,以及你的重要感受和心念。最佳的觀察對象可以是,重要的關系,特別是戀愛關系,或者重要的事業。
人生腳本的另一個重點:只有來自自我2層面(身體和潛意識)的心念,也就是那些圖像式的痛和愛、憎恨和憧憬,才能生出真正的外在圖景來。重點是你在這個畫面中的感覺對嗎?如果你真的 身心一致 地,勾勒了新的人生途徑,那麼,它很可能會成為你新的自傳。
三、讀懂生命隱喻的方法——四念住
佛法中的「四念住」可以讀懂「生命隱喻」(關鍵性的生命細節)。四念住,是佛法修行中的一種覺知法門,它有四部分: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和法念住。心理學角度可以理解成:精細地覺知自己的身、念和心的變化、以中正的、不帶評判的態度,只是如是、如實地觀察。其觀察對象是身體、心和念頭,心理學的角度可以轉換為身體感受、情緒情感和思考。假如你想要讀懂一個關鍵的生命事件,可以按照下面的五個要點,對照著做。
1、「具體化」回顧:先回顧事件中的細節,如時間(具體幾點)、地點(周圍的環境,有什麼東西,其形狀和色彩)、人物,回顧越詳細越好。這是為了回憶起更多的細節,就越能全方位地回到當時的時空里,並喚起當時的種種心理變化;
2、探究感受:利用「四念住」的方法,問自己三個問題:我的身體感受是怎樣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還有內臟、四肢感受等其他身體感受)、我的情緒情感(喜怒哀樂悲恐驚,愛恨情仇等)、我的思維(想些什麼,特別注意你的關鍵性想法);
3、不帶評判地去覺知:觀察時要做到「法念住」,也就是中正、不帶評判地去覺知,這份觀察里出現怎樣的東西,就是怎樣的東西,不修改,如實如是。要以第三人稱的視角,不管各種感受多麼強烈,把自己當成另外一個人來觀察,要做到遵循「流動,而不成為」的原則。就是讓一切感受與想法流經自己,不壓抑不剋制,任其自由流動,但不去認同。但做到覺知,保持「中正」態度很不容易。因為這些事情往往是你難以接受,也是人性探索的復雜性。
4、慢慢來:當你覺得觸碰到自己特別不願意接受的感受和可怕想法是,可以讓自己停下來 。我們防禦的是不愉快的體驗,我們把不愉快的體驗和自己的意識進行隔離,所以導致了潛意識的產生。深入潛意識,真切碰觸自己體驗的時候絕對不能著急,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來。最初是一些比較小的東西,不斷把自己體驗這份恐懼,同時給自己形成一個信念:不能迴避自己的任何體驗,去擁抱它們,讓它們流經自己。覺知噩夢是特別好的方法,當你從噩夢從醒來,不要挪動身體,繼續體驗噩夢中的畫面、感受和想法,讓他們自然流動,噩夢普遍有特別強的能量,給人鮮明和強烈的感覺只要開始覺知噩夢帶來的各種感受,不超過半小時,會感到像性高潮一樣美妙的東西。
5、找專業的陪伴:這里指的專業人士是心理咨詢師或者佛學人士,而且要找體系內系統學習的。你注視深淵時,深淵也在注視著你。獨自進入深淵的,要麼是大牛,要麼會走火入魔。但只要一步步嘗試,從一個細節開始,試試這個四念住的方法。
另附:
1、關於一切都是自傳的關鍵內容有,第一,導演、演員和小說家創造出來的出彩作品,常常源於他們的自傳;第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個「人生腳本」,它在童年的時候形成,有開始、展開、高潮和結尾幾個部分;第三,那些最打動人的故事,很可能是人類共同的重要「人生腳本」;第四,那些最打動你的故事,很可能是你的「人生腳本」。
2、輪回是為了療愈的話題,有四個重要內容:第一,強迫性重復的意思是,人們主動地追求重復一些情景,不斷去體驗某些體驗;第二,人們不僅強迫性的重復創傷性的體驗,也在重復好的體驗。在不斷重復的某一個體驗時,神經迴路得到進一步加深。第三,人們不斷在強迫性的重復體驗的過程中,也在尋求另一種可能性,追求療愈原有的痛苦,這是「輪回」的意義所在;第四,有了對過去經驗的覺知,強迫性重復才有意義。
3、關於怎麼認識和改變你的自傳,有如下幾個方法:第一,設想一下你的墓誌銘是什麼,你要寫下來;第二,回想你記憶中,最早、最深的事情和細節;第三,完整地觀察一段關系或者事業,從開始、發展、高潮、結束和尾聲,以及你在其中的感受和心念;第四,意識和頭腦層面,構不成心念,只有潛意識和身體層面才能發起心念,而且心念是圖像式的。
4、人的一生,其實都在進行強迫性重復;如果你學會了痛苦,你就會復制痛苦;如果你學會了信任,你就會重復信任;如果你學會了幸福,你就會再創幸福。
② 生命腳本是什麼意思
生命腳本是指人「潛意識里的人生計劃」。
它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早年經歷而作出的一種無意識的人生決定,這個計劃中包括:自己能夠活多久,自己的生活是否健康、快樂和滿足,將怎樣過自己的一生以及會有怎樣的人生等等。人的生命腳本建立在他的生活定位之上。
人際溝通分析理論認為,只要一個人願意,他就能夠重新編寫自己的腳本,這就是:再決定。
再決定是指對自己以往的人生腳本進行更改,例如改寫原來的悲劇腳本,再如改寫自己的角色,把受害者、拯救者或迫害者的角色改寫成建設者的角色等等。
再決定的提法是非常有意義的,它表明不論一個人有多少不幸的過去,都可以通過現在的努力去改寫以後的人生;表明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讓自己重新具備「你好,我也好」的人生定位;最重要的是,它表明以往的不幸不會成為未來幸福的永久性障礙,只要我們願意!
③ 腳本怎麼寫
腳本寫法如下:
1、明確主題。
每個故事類短視頻都有其想要展現的主題,可能是為了展現實現夢想不容易,可能是展現感情生活的苦辣酸甜。在寫腳本之前,都要先確定展現的主題是什麼,然後再開始創作腳本。
2、搭建框架。
有了主題,腳本就可以開始細化了。那麼現在需要先搭建腳本的框架,要思考怎樣用一個故事,來展現這個主題。在這一步中,人物以及場景,還有事件都要確定。
腳本的作用:
1、提高視頻播放效率
就像寫文章一樣,讀書的時候,老師都會建議我們寫之前先列一個提綱,然後根據提綱去創作。這樣寫起來思路更清晰前廳備,效率也更快。
2、提高視頻拍攝質量
雖然帶貨短視頻大多是在15秒左右,最長不會超過30秒。但如果想要基礎流量高,轉化率也高,就必須精雕細琢每個視頻裡面出現的細節。包括景別、場景布置,演員服化道准備、台詞設計、表情和配樂,最後剪輯效果的呈現等,這些都是需要腳本來呈現出來的。
④ 改寫自己的人生腳本
人的一生是在不斷的重復自己曾經做過的事,走過的路,過去自己所有的經歷都會凝固成一個固定的心智模式,從此人生走上了反復的輪回之道。生命是有規律的,一個人的人生腳本在童年時期就已經完成了,一個人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成長環境會塑造一個人的後半生的歷程,在成長期間,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自己的父母,父母在輪回著他們生命的同時,也將他們的經歷反哺到孩子身上,以致於孩子也在輪回著父母的生命,如果不曾覺知自己的人生腳本,那會一代又一代地反復輪回這樣那樣的幸福或者痛苦的體驗。
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一般就是一個人生腳本的刻寫,成年人很多事情就以不同的形式重復上演那件最深刻的事情,這些記憶被刻進了身體里,被埋葬在潛意識里最深處,在沒有覺知的前提下,「清醒」的大腦是無論如何也不曾知道那就是自己個人的傳記,也是一個人的命運。
讓人悲傷的是很多人印象最深的往往就是他所經歷最痛苦的事,他在面對那件事時,所產生的感受和所有一切體驗都像烙印一樣硬生生地在身體上狠狠地燙上一個印記,往後他面對事情時內心的反復掙扎都無法甩掉這個「胎記」,這種讓自己也痛恨不已的習慣將伴隨著他走完後半生,這些習慣形成了一個人的性格,而性格又決定了自己的命運,這就是一個人的人生腳本。冥冥中一切早有註定,這不完全是一句空話。
如果人能發現了人生腳本,就有機會去改寫自己的人生腳本。找個安靜的地方,認真地回想自己印象最深的那件事情,投入所有的感受去再度去感受當初的那種感受,去回憶當時的每一個細節,當時事情的發展脈絡,接著再好好想想最近自己不愉快的一些經歷,這些是不是都跟當時的感受一樣的真切,是不是像活生生的又再度以不同的方式上演著那個輪回。
是呀,在回想最近經歷後,並再次去回憶當時的那些感受時,身體可能會忍不住顫抖不已,不要去控制這種體驗,是時候了,是時候改寫自己的人生腳本了。從此刻起,拋棄那些曾經的應對方式,拋棄那些過去的感受,以自己最喜歡、最希望的方式,去改定那個故事,要給這故事裡面加入愛,要往故事裡面加入自己對自由的追求,往故事裡加入對自己的寬容甚至是縱容,往故事裡加入自己最渴望的需求,然後反復地不斷重復去反復構想自己改寫後的畫面跟經歷,在經過不斷地體驗改寫後的經歷後,那塊曾經的傷疤就會慢慢的療愈,自己也會慢慢地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命運從此也被掌握回自己的手中。
人性復雜得像一團迷霧,在面對未知跟不確定的未來,人找到了神學和玄學來解釋那團迷霧的人生,這些信仰支撐了人類走過幾千年,時間在流動,終於上帝再次饋贈人類破解未知迷霧的武器,在恩賜了哲學之後,再度寵幸地給了人類心理學,弗洛依德、榮格這些大師猶如先知降世,發展出一系列的心理學說,我們後人就應該好好地享受人帝的饋禮,好好地過上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