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理解web2.0營銷它與web1.0時代有什麼不同
如今我們經常說起Web2.0,那麼,什麼是Web2.0?它與Web1.0有什麼不同?事實上,Web2.0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相對於 Web1.0,它有明顯的特徵:每個人都是內容生產與獲取者、信息個性化定製自由度大、網頁技術不同、長尾效應明顯。在Google或網路搜索一下 Web2.0會找到一些詳細的Web2.0解釋,與其看這些解釋何不「看圖識字」呢?這篇文章從圖片出發解釋什麼是Web2.0。
1、多人參與
Web1.0里,互聯網內容是由少數編輯人員(或站長)定製的,比如搜狐;而在Web2.0里,每個人都是內容的供稿者。Web2.0的內容更多元化:標簽tag、多媒體、在線協作等等。
在Web2.0信息獲取渠道里,RSS訂閱扮演者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我也一直推薦閱讀者以訂閱的方式閱讀可能吧的文章。
2、人是靈魂
這張圖片再次闡述在互聯網的新時代,信息是由每個人貢獻出來的。各個人共同組成互聯網信息源。Web2.0的靈魂是人。
3、可讀可寫互聯網
在Web1.0里,互聯網是「閱讀式互聯網」,而Web2.0是「可寫可讀互聯網」。雖然每個人都參與信息供稿,但在大范圍里看,貢獻大部分內容的是小部分的人。
『貳』 web 2.0是什麼什麼概念
Web2.0,是相對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聯網模式)的新的一類互聯網應用的統稱,是一次從核心內容到外部應用的革命。由Web1.0單純通過網路瀏覽器瀏覽html網頁模式向內容更豐富、聯系性更強、工具性更強的Web2.0互聯網模式的發展已經成為互聯網新的發展趨勢。
Web1.0到Web2.0的轉變,具體的說,從模式上是單純的「讀」向「寫」、「共同建設」發展;由被動地接收互聯網信息向主動創造互聯網信息邁進!從基本構成單元上,是由「網頁」向「發表/記錄的信息」發展;從工具上,是由互聯網瀏覽器向各類瀏覽器、rss閱讀器等內容發展;運行機制上,由「Client Server」向「Web Services」轉變;作者由程序員等專業人士向全部普通用戶發展;應用上由初級的「滑稽」的應用向全面大量應用發展。
總之,Web2.0是以 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 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網站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應用為核心,依據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論和技術實現的互聯網新一代模式。
§概覽
Web(在這里,指代「Web 1.0」)最早的概念包括不常更新(甚至不更新)的靜態HTML頁面。而.com時代的成功則是依靠一個更加動態的Web(指代「Web 1.5」),其中CMS(內容管理系統)可以從不斷變化的內容資料庫中即時生成動態HTML頁面。從這兩種意義上來說,所謂的眼球效應則被認為是固有的Web感受,也因此頁面點擊率和外觀成為了重要因素。
Web 2.0的支持者認為Web的使用正日漸以交互性和未來的社會性網路為導向,所提供的服務內容,通過或不通過創建一個可視的、交互的網頁來充分挖掘網路效應。某種觀點認為,和傳統網站相比,Web 2.0的網站更多表現為Point of presence或者是依賴用戶的門戶網站。
該詞的來源
這個術語是由O'Reilly MacroMedia的Dale Dougherty 和 MediaLive 的 Craig Cline 在共同合作的頭腦風暴會議上,提出來的。Dougherty提出了Web目前正處於復興時期,有著不斷改變的規則和不斷演化的商業模式。而Dougherty則是舉例說明——「雙擊是Web 1.0,Google AdSense 則是Web 2.0。 Ofoto是Web 1.0;Flickr 則是Web 2.0」,而不是給出確切的定義,和補充一個商業前景,同時O'Reilly Media、Battelle和MediaLive 在2004年10月啟動了第一個Web 2.0大會。第二次的年會將在2005年10月舉辦。
在他們的會議開場白上,O'Reilly和Battelle總結了他們認為的表現了Web 2.0應用特色的一些關鍵原則:
將Web作為平台;
將數據變成「英特爾 Inside」;
分享和參與的架構 驅動的網路效應;
通過帶動分散的、獨立的開發者把各個系統和網站組合形成大匯集的改革;
通過內容和服務的聯合使輕量的業務模型可行;
軟體采購循環的終結(「永久的Beta版」)
軟體凌駕於單一設備的層次之上;
拉動長尾的能力;
這種軟體發布中的版本號的使用從某一方面也暗示了整個Web已經被看作是一種有著重大增值意義的新產品,而且正在被重寫編寫和發布。
也展現著軟體網路化、網路軟體化(此兩者為人機互動),社會網路化、網路社會化(此兩者為人際互動)的技術普及過程對人們生產及生活方式的影響。
這里,我們不應忽略的是,web2.0真正的背景不是技術的革新,而是互聯網大潮的再一次來臨。從2004年走出低谷,到現在的熱浪,第二代互聯網大潮的興起和全球經濟增長周期、油價、黃金、股市都有著密切關系。
此外,還有我國2005年的「自主創新」和全民創業大潮,也是推動web2.0在中國迅速升溫的關鍵。這一點可以見http://daqiceng.blogbus.com/logs/2006/05/2410574.html。
補充:http://dnhoo.blogbus.com/s1008631/index.html
在 http://it.sohu.com/s2005/web2info.shtml 上的定義比較全面,建議大家參考
§關鍵詞
博客(blog) 播客 BT P2P SNS RSS 博採 維客 wiki 標簽 nos
互聯網 keso
WEB2.0商業模式是怎麼樣的呢?這是最重要的,也是所有WEB2.0投資所需要明確的。
『叄』 web3.0時代編輯理念發生了什麼變化
Web3.0時代的到來,使媒體業真正實現了從「媒體本位」向「受眾本位」的定位轉變,媒體經營的重點從「媒體平台」轉移到「關系網路」。在這種巨大的變化中,網路編輯們必須構建符合時代發展及專業要求的能力體系,才能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
Web3.0時代媒體業的新變化
如果說Web1.0時代的本質是聯合,它使人們利用互聯網變成「千里眼、順風耳」,信息獲取變得更加便捷;Web2.0時代的本質是互動,它讓網民更多地參與信息產品的創造、傳播和分享;那麼,Web3.0時代則彌補了Web2.0時代沒有體現出網民勞動價值這一缺陷,實現了互聯網價值的重新分配,肯定了網民參與網路信息產生、製作、共享的價值和意義。
Web3.0時代,將建立可信的社會網路服務系統,實現不同終端的兼容,應用新技術對用戶生成的內容信息進行整合,使內容信息的特徵性更加明顯,便於檢索。用戶的應用體驗與分享,對網站流量和產品營銷具有決定性作用。2013年騰訊的全年廣告營收總額為8.2億美元,大幅超過了新浪的5.265億美元。①而騰訊廣告營收只佔全年總收入604.37億元的8%,新浪廣告營收卻佔全年總收入6.651億美元的79%。②可見,新浪、搜狐這類門戶網站多年來都採取「媒體平台」模式,網站的主營業務由信息內容的生產構成,收入和盈利也多來源於此,並且內容生產的主體是網站自身。這種模式帶有濃厚的傳統媒體特色與印記,這也正是Web1.0時代的要義。而騰訊所採取的「關系網路」模式則意味著內容生產的重要性讓位於關系的組織與建構,網站的主營業務、收入和盈利依託於為網民提供日常化的聯系和交流的增值服務。遵循此模式的網站依然會從事由自身主導的內容生產,如網易和騰訊的新聞頻道,但基於社會關系而存在並維系的UGC(用戶生成內容)模式則逐漸成為主流,這就是相對成熟的Web2.0時代和正在崛起的Web3.0時代日趨繁盛的「社會化媒體」景觀。
Web3.0時代網路編輯的能力構建
1.抵禦信息風險的能力。傳統媒體環境中,信息主要來自權威媒體。但是在當前的媒體環境中,國際化信息交流頻繁,網民原創信息增多,數字文化版權管理更為嚴格,信息侵略逐漸升級,信息偽造、虛假傳播時有發生。這些不利因素都迫使網路編輯具備較強的抵禦信息風險的能力。
首先,要抵禦來自反動勢力散布的政治謠言,決不允許其醜化黨和國家形象,堅決抵制惡搞紅色文化的娛樂節目的傳播。網路編輯要充分了解國家相關政策和法規,培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全局意識,在輿論導向方面把握好分寸。其次,要抵禦網路信息侵權帶來的風險。版權問題在新媒體時代已經拓展到「信息網路傳播權」等權利,作品的傳播領域還擴大到網路環境,因此使用者的概念也應延伸至數字化製品製作者、網路公司、數字圖書館等。隨著互聯網著作權糾紛事件的不斷增長,網路編輯成為此類侵權的高危群體,因此網路編輯必須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提升自身的版權意識。再次,網路編輯要具有信息風險意識,恰當處理政治名人或者演藝明星由於道德敗壞而引發的負面新聞。無論是製作新聞專題、娛樂節目,還是邀請名人代言廣告或作為節目嘉賓出鏡,都要全面評估、審慎執行,將風險降到最低。
2.整合傳播信息、檢索數據的能力。與傳統媒體時代不同,大數據、雲計算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便利。過去采寫數據新聞,需要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搜集整理資料,分析數據表格,最終產生結果。但是在今天,龐大的數據信息通過雲計算可以很快找到數據背後隱藏的信息,讓人看清事物發展的脈絡和趨勢,更好地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判斷。這就要求現在的網路編輯增強信息檢索、分類、歸納、概括的能力,利用各種數據資料及相關歷史文獻進行整合信息處理,在深遠廣闊的時空觀中,對當前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梳理評價甚至對未來發展趨勢做出預測。
3.挖掘受眾需求,實現網路聚合效應的能力。Web3.0肯定了網民參與網路信息產生、製作、共享的價值和意義。所以挖掘受眾需求,使其產生網路社群歸屬感,從而實現網路聚合效應,成為網路編輯必備能力之一。網路編輯一定要善於挖掘受眾的正面需求,引導受眾去發現潛在的但對個人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的良性需求,從而獲得產品使用者的消費體驗並使之產生品牌認同;發揮網路聚合效應,在網民參與互動的基礎上,實現網路價值重新分配。一方面,網民參與成為當前網路節目製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媒體搭台、網民原創的網路信息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並能在極短時間內就傳遍全球。例如維基網路的詞條都向網友開放,網友可自主編輯,而且錯誤信息會在很短時間內被其他網友發現並糾錯。
4.選題策劃及全媒體推廣的能力。一個優秀的網路編輯還應當具備過硬的創新策劃能力以及引領話題的能力。網路編輯應從傳統的注重新聞「采、寫、編、評」四大技能,升級為注重整合傳播能力培養,推崇「策劃為先」的理念。編輯要敏銳地挖掘新聞話題,全面地採集相關新聞材料,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形態形成新聞專題。
策劃主要指新聞專題的策劃,新聞專題要將某一新聞事件或新聞話題相關的新聞進行整合,既有時效性,又有專題的翔實和深度,一般用來報道突發或者具有重要社會影響的新聞事件。網路的超鏈接功能可以突破傳統媒體版面、時段的限制,使網路編輯構建新聞專題平台較之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更為便捷。網路編輯要充分發揮創新策劃能力,針對目標受眾的需求製作新聞專題。同時,Web3.0時代社會化媒體的崛起,使基於社會關系而存在並維系的UGC模式成為可能,網民能在第一時間將身邊發生的新聞事件上傳網路。所以在網站監管到位,實名注冊、信用等級約束的情況下,網路編輯確定新聞專題的選題和定位後,網民原創的信息就能在網路編輯主持的這個「觀點的自由市場」上實現「真理的自我修正」。
網路編輯應具有的選題策劃能力不僅僅限於內容的組織,還應包括各類媒體形態的融合展示以及多渠道推廣能力。策劃理念應貫穿新聞專題的選題、製作、呈現、推廣等各個環節。由於網路集文字、音頻、視頻於一體,所以網路編輯要充分調動受眾感官,製作出具有融媒體特徵的新聞專題。網路編輯還要具備欄目品牌意識和多渠道推廣能力,針對目標受眾群體構建關系網路,打造粉絲經濟形態,藉助新興的互聯網產品實現與受眾的互動,形成良性發展的互聯網生態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