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web是什麼
web,全稱為World Wide Web,是全球廣域網的簡稱,也稱為萬維網,是一種基於超文本和HTTP的、全球性的、動態交互的、跨平台的分布式圖形信息系統。
表現形式
1、超文本(Hyper text)
超文本是一種用戶介面方式,用以顯示文本及與文本相關的內容。現時超文本普遍以電子文檔的方式存在,其中的文字包含有可以鏈接到其他欄位或者文檔的超文本鏈接,允許從當前閱讀位置直接切換到超文本鏈接所指向的文字。
2、超媒體(hypermedia)
超媒體是超級媒體的簡稱。是超文本(hypertext)和多媒體在信息瀏覽環境下的結合。用戶不僅能從一個文本跳到另一個文本,而且可以激活一段聲音,顯示一個圖形,甚至可以播放一段動畫。
3、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傳輸協議是互聯網上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網路協議。
(1)web數據百科擴展閱讀:
萬維網使得全世界的人們以史無前例的巨大規模相互交流。相距遙遠的人們,甚至是不同年代的人們可以通過網路來發展親密的關系或者使彼此思想境界得到升華,甚至改變他們對待小事的態度以及精神。情感經歷、政治觀點、文化習慣、表達方式、商業建議、藝術、攝影、文學都可以以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低投入實現數據共享。
盡管使用萬維網仍然要依靠於存在自身缺陷的物化的工具,但至少它的信息保存方式不是使用人們熟悉的方式如圖書館、出版物那樣實在的東西。因此信息傳播是經由萬維網和英特網來實現,而無須被搬運具體的書卷,或者手工的或實物的復制而限制。而且數字儲存方式的優點是,你可以比查閱圖書館或者實在的書籍更容易有效率地查詢網路上的信息資源。
Ⅱ web是什麼怎麼解釋
Web就是一種超文本信息系統,Web的一個主要的概念就是超文本連接,它使得文本不再象一本書一樣是固定的線性的。而是可以從一個位置跳到另外的位置。你可以從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可以轉到別的主題上。想要了解某一個主題的內容只要在這個主題上點一下,就可以跳轉到包含這一主題的文檔上。正是這種多連接性我們才把它稱為Web。
Ⅲ Web 1.0,2.0,3.0 分別是什麼意思
Web1.0
是以編輯為特徵,網站提供給用戶的內容是網站編輯進行編輯處理後提供的,用戶閱讀網站提供的內容。這個過程是網站到用戶的單向行為,web1.0時代的代表站點為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
Web2.0
更注重用戶的交互作用,用戶既是網站內容的消費者(瀏覽者),也是網站內容的製造者。(微博、天涯社區、自媒體)是以加強了網站與用戶之間的互動,網站內容基於用戶提供。
網站的諸多功能也由用戶參與建設,實現了網站與用戶雙向的交流與參與;用戶在web2.0網站系統內擁有自己的數據。並完全基於WEB,所有功能都能通過瀏覽器完成。
Web3.0則完全不一樣,其特點可歸納為
① 網站內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網站相關信息進行交互和倒騰,能通過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時對多家網站的信息進行整合使用;
② 用戶在互聯網上擁有自己的數據,並能在不同網站上使用;
③ 完全基於WEB,用瀏覽器即可以實現復雜的系統程序才具有的功能,比如即時通聊天等等就可以直接在網頁完成,無需下載任何軟體。
(3)web數據百科擴展閱讀:
web1.0特徵
一、web1.0基本採用的是技術創新主導模式,信息技術的變革和使用對於網站的新生與發展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新浪的最初就是以技術平台起家,搜狐以搜索技術起家,騰訊以即時通訊技術起家,盛大以網路游戲起家,在這些網站的創始階段,技術性的痕跡相當之重。
二、web1.0的盈利都基於一個共通點,即巨大的點擊流量。無論是早期融資還是後期獲利,依託的都是為數眾多的用戶和點擊率,以點擊率為基礎上市或開展增值服務,受眾群眾的基礎,決定了盈利的水平和速度,充分地體現了互聯網的眼球經濟色彩。
三、web1.0的發展出現了向綜合門戶合流現象,早期的新浪與搜狐、網易等,繼續堅持了門戶網站的道路,而騰訊、MSN、GOOGLE等網路新貴,都紛紛走向了門戶網路,尤其是對於新聞信息,有著極大的、共同的興趣。
這一情況的出現,在於門戶網站本身的盈利空間更加廣闊,盈利方式更加多元化,占據網站平台,可以更加有效地實現增值意圖,並延伸由主營業務之外的各類服務。
四、web1.0的合流同時,還形成了主營與兼營結合的明晰產業結構。新浪以新聞+廣告為主,網易拓展游戲,搜狐延伸門戶矩陣,各家以主營作為突破口,以兼營作為補充點,形成拳頭加肉掌的發展方式。
五、web1.0不以html為語言,在1.0時代,動態網站已經廣泛應用,比如論壇等。
web3.0前景
新革命時代
web3.0化整為零,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建立屬於自己的網頁。web3.0可以通過網頁剪取功能,針對自己喜歡的頁面剪切整理放在一起,篩除無用信息,而且最為重要的一點,所剪取的頁面,與主網頁上相關信息同步更新,不存在信息的滯後性,大大提高了閱讀效率。
web3.0通過網頁和相關組件的穿插,可以為使用者提供更為有效的信息資源,實現數字通信與信息處理、即時信息、交友娛樂、傳播與管理的有序有效的結合。目前已知的相關企業有:網路空間、闊地網、天盟網、新浪博客、google等等。讓我們迎接互聯網屆新革命時代的到來。
營銷新模式
web2.0對所有的網路營銷研究者來說並不陌生,但是隨著web2.0的不斷應用,web3.0已經悄然興起,現在人們對web3.0還沒有權威的定義,但是從現在的發展來看,人們總結了web3.0的主要特徵:
1、Web 3.0時代的網路訪問速度會非常快;
2、Web 3.0時代的網站會更加開放,對外提供自己的API將會是網站的標准配置;
3、Web 3.0時代的信息關聯通過語義來實現,信息的可搜索性將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從現有的資料中我們可以歸納新的3.0的模型應該是基於搜索+開放式TAG(關鍵詞標簽)+智能匹配的新門戶。其中開放式TAG目前還沒有,會是預測中的下一代技術。現有的TAG只能實現網站內的關鍵詞鏈接。
根據一份由美國市場調查公司In-Stat的調查指出,融合了社區網站和網路游戲所形成的新事物-Web3.0是互聯網的下一波大潮。基於用戶網路行為研究基礎上的網路推廣將隨著web3.0互動特徵而迎來新的web3.0網路營銷模式。
web3.0的新型網路營銷方式還需要我們不斷完善和發展。任何的推廣方式都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去融合,然後經歷發展到完善,隨著web2.0方式的成熟,相信web3.0時代會帶給我們全新的推廣方式。
Web1.0到Web2.0到Web3.0,是網路從無到有,再到擴及全球的發展,也是網路的使用從精英化、扁平化到全民化和平面立體化的變遷,更是網路的關涉面從人類生活的局部到全景式的人類生活場景的拓展。
Web3.0時代,網路無處不在,人類無時不在網路,網路與人類生活須臾不可分離;網路不再是人類生活的外在方面,它將與人類生活融為一體,網路真正成為人類的生活空間。從這個意義上說,Web3.0時代將是「網路時代」終結的時代。
如果說Web1.0、Web2.0時代的網路倫理問題是局部的、零星的,那麼Web3.0時代的網路倫理問題將是全局的和日常的。如果說Web1.0和Web2.0時代的網路倫理問題是「網路」倫理問題,那麼Web3.0時代的網路倫理問題則是「日常」倫理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Web3.0時代也是「網路倫理」終結的時代。
如果說Web1.0時代的網路倫理問題主要是計算機網路互聯引發的倫理問題,Web2.0時代的倫理問題主要是網路話語權引發的倫理問題,那麼Web3.0時代的倫理問題則是主要圍繞公共服務和信息共享帶來的倫理問題。
基於公共服務平台這一核心,Web3.0時代將更加凸顯網路的三大功能:信息共享、網路傳播和電子商務 ,這三大功能恰恰涉及人類生活三大基本面。
參考資料:網路-web1.0
參考資料:網路-web2.0
參考資料:網路-web3.0
Ⅳ www和web的區別
www和web沒有區別。兩者均是萬維網的簡稱。
www是環球信息網的縮寫,(亦作「web"「www」,英文全稱為「World Wide Web」),中文名字為「萬維網」,"環球網"等,常簡稱為web。 www(萬維網)是一種基於超文本和HTTP的、全球性的、動態交互的、跨平台的分布式圖形信息系統。
www(web)是建立在Internet上的一種網路服務,為瀏覽者在Internet上查找和瀏覽信息提供了圖形化的、易於訪問的直觀界面,其中的文檔及超級鏈接將Internet上的信息節點組織成一個互為關聯的網狀結構。
(4)web數據百科擴展閱讀:
相關概念:
1、超文本(Hypertext),由一個叫做網頁瀏覽器(Web browser)的程序顯示。網頁瀏覽器從網頁伺服器取回稱為「文檔」或「網頁」的信息並顯示。
2、網頁、網頁文件和網站。網頁是網站的基本信息單位,是www的基本文檔。它由文字、圖片、動畫、聲音等多種媒體信息以及鏈接組成,是用HTML編寫的,通過鏈接實現與其他網頁或網站的關聯和跳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www
Ⅳ 什麼是WEB
什麼是WEB2.0?
要理解WEB2.0,先得看WEB的歷史。 World Wide Web,簡稱WWW,是英國人TimBerners-Lee 1989年在歐洲共同體的一個大型科研機構任職時發明的。通過WEB,互聯網上的資源,可以在一個網頁里比較直觀的表示出來;而且資源之間,在網頁上可以鏈來鏈去。在WEB1.0上做出巨大貢獻的公司有Netscape,Yahoo和Google。 Netscape研發出第一個大規模商用的瀏覽器,Yahoo的楊致遠提出了互聯網黃頁, 而Google後來居上,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搜索服務。
搜索最大的貢獻是,把互聯網上海量的信息,用機器初步分了個線索。但是,光知道網頁里有哪些關鍵字,只解決了人瀏覽網頁的需求。所以,Tim-Berners-Lee在提出WWW不久,即開始推崇語義網(Semantic Web)的概念。為什麼呢?因為互聯網上的內容,機器不能理解。他的理想是,網頁製作時和架構資料庫時,大家都用一種語義的方式,將網頁里的內容表述成機器可以理解的格式。這樣,整個互聯網就成了一個結構嚴謹的知識庫。從理想的角度,這是很誘人的,因為科學家和機器都喜歡有次序的東西。Berners-Lee關心的是,互聯網上數據,及能否被其它的互聯網應用所重復引用。舉一個例子說明標准資料庫的魅力。有個產品叫LiberyLink。裝了它後,到Amazon上去瀏覽時,會自動告訴你某一本書在用戶當地的圖書館能否找到,書號是多少等。因為一本書有統一的書號和書名,兩個不同的互聯網服務(Amazon 和當地圖書館資料庫檢索)可以公享數據,給用戶提供全新服務。
但是,語義網提出之後,曲高和寡,響應的人不多。為什麼?因為指望要網頁的製作者提供這么多額外的信息去讓機器理解一個網頁,太難;簡直就是人給機器打工。這違反了人們能偷懶就偷懶的本性。看看Google的成功就知道。 Google有個Page Rank技術,將網頁之間互相鏈接的關系,用來做結果排序的一個依據,變相利用了網頁製作人的判斷力。想一想網頁的製作者們,從數量來說,比純瀏覽者的數量小得多。但Google就這一個革新,用上了網頁的製作者的一部份力量,已將其推上了互聯網的頂峰。
所以互聯網下一步,是要讓所有的人都忙起來,全民織網,然後用軟體,機器的力量使這些信息更容易被需要的人找到和瀏覽。如果說WEB1.0是以數據為核心的網,那我覺得WEB2.0是以人為出發點的互聯網。 我們看一看最近的一些WEB2.0產品,就可以理解以上觀點。
Blog: 用戶織網,發表新知識,和其他用戶內容鏈接,進而非常自然的組織這些內容。
RSS: 用戶產生內容自動分發,定閱
Podcasting: 個人視頻/聲頻的發布/定閱
SNS: blog+人和人之間的鏈接
WIKI: 用戶共同建設一個大網路全書
從知識生產的角度看,WEB1.0的任務,是將以前沒有放在網上的人類知識,通過商業的力量,放到網上去。WEB2.0的任務是,將這些知識,通過每個用戶的瀏覽求知的力量,協作工作,把知識有機的組織起來,在這個過程中繼續將知識深化,並產生新的思想火花;
從內容產生者角度看,WEB1.0是商業公司為主體把內容往網上搬,而WEB2.0則是以用戶為主,以簡便隨意方式,通過blog/podcasting 方式把新內容往網上搬;
從交互性看,WEB1.0是網站對用戶為主;WEB2.0是以P2P為主。
從技術上看,WEB客戶端化,工作效率越來越高。比如像Ajax技術, GoogleMAP/Gmail裡面用得出神入化。
我們看到,用戶在互聯網上的作用越來越大;他們貢獻內容,傳播內容,而且提供了這些內容之間的鏈接關系和瀏覽路徑。在SNS裡面,內容是以用戶為核心來組織的。WEB2.0是以用戶為核心的互聯網。
那麼,這種意義上的WEB2.0,和Tim Berners-Lee的語義網,有什麼不同呢?語義網的出發點是數據的規整及可重復被機器調用,提出使用語義化的內容發布工具, 試圖從規則和技術標准上使互聯網更加有序。 Google等搜索引擎,在沒有語義網的情況下,盡可能的給互聯網提供了線索。 WEB2.0則是鼓勵用戶用最方便的辦法發布內容(blog/podcasting),但是通過用戶自發的(blog)或者系統自動以人為核心(SNS)的互相鏈接給這些看似凌亂的內容提供索引。 因為這些線索是用戶自己提供,更加符合用戶使用感受。互聯網逐漸從以關鍵字為核心的組織方式和閱讀方式,到以互聯網用戶的個人portal(SNS)為線索,或者以個人的思想脈絡(blog/rss)為線索的閱讀方式。WEB2.0強調用戶之間的協作。WIKI是個典型例子。從這個角度看,互聯網是在變得更有序,每個用戶都在貢獻:要麼貢獻內容,要麼貢獻內容的次序.
對下一代互聯網的看法,還會有很多的討論。有一點可以肯定,WEB2.0是以人為核心線索的網。提供更方便用戶織網的工具,鼓勵提供內容。根據用戶在互聯網上留下的痕跡,組織瀏覽的線索,提供相關的服務,給用戶創造新的價值,給整個互聯網產生新的價值,才是WEB2.0商業之道。
Ⅵ Web是什麼意思
web(World Wide Web)即全球廣域網,也稱為萬維網,它是一種基於超文本和HTTP的、全球性的、動態交互的、跨平台的分布式圖形信息系統。
是建立在Internet上的一種網路服務,為瀏覽者在Internet上查找和瀏覽信息提供了圖形化的、易於訪問的直觀界面,其中的文檔及超級鏈接將Internet上的信息節點組織成一個互為關聯的網狀結構。
Web就是一種超文本信息系統,Web的一個主要的概念就是超文本鏈接。它使得文本不再像一本書一樣是固定的線性的,而是可以從一個位置跳到另外的位置並從中獲取更多的信息。
還可以轉到別的主題上。想要了解某一個主題的內容只要在這個主題上點一下,就可以跳轉到包含這一主題的文檔上。正是這種多連接性把它稱為Web。
(6)web數據百科擴展閱讀:
web的特點:
1、圖形化
Web 非常流行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可以在一頁上同時顯示色彩豐富的圖形和文本的性能。在Web之前Internet上的信息只有文本形式。Web可以提供將圖形、音頻、視頻信息集合於一體的特性。
2、與平台無關
無論用戶的系統平台是什麼,都可以通過Internet訪問WWW。瀏覽WWW對系統平台沒有什麼限制。無論從Windows平台、UNIX平台、Macintosh等平台我們都可以訪問WWW。
對WWW的訪問通過一種叫做瀏覽器(browser)的軟體實現。如Mozilla的Firefox、Google的Chrome、Microsoft的Internet Explorer等。
3、分布式的
大量的圖形、音頻和視頻信息會佔用相當大的磁碟空間,我們甚至無法預知信息的多少。對於Web沒有必要把所有信息都放在一起,信息可以放在不同的站點上,只需要在瀏覽器中指明這個站點就可以了。在物理上並不一定在一個站點的信息在邏輯上一體化,從用戶來看這些信息是一體的。
4、動態的
由於各Web站點的信息包含站點本身的信息,信息的提供者可以經常對站上的信息進行更新。如某個協議的發展狀況,公司的廣告等等。一般各信息站點都盡量保證信息的時間性。所以Web站點上的信息是動態的、經常更新的,這一點是由信息的提供者保證的。
5、交互的
Web的交互性首先表現在它的超鏈接上,用戶的瀏覽順序和所到站點完全由他自己決定。另外通過FORM的形式可以從伺服器方獲得動態的信息。用戶通過填寫FORM可以向伺服器提交請求,伺服器可以根據用戶的請求返回相應信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web
Ⅶ 什麼叫web格式
web(World Wide Web)即全球廣域網,也稱為萬維網,它是一種基於超文本和HTTP的、全球性的、動態交互的、跨平台的分布式圖形信息系統。是建立在Internet上的一種網路服務,為瀏覽者在Internet上查找和瀏覽信息提供了圖形化的、易於訪問的直觀界面,其中的文檔及超級鏈接將Internet上的信息節點組織成一個互為關聯的網狀結構。
(7)web數據百科擴展閱讀:
1989年CERN(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中由Tim Berners-Lee領導的小組提交了一個針對Internet的新協議和一個使用該協議的文檔系統,該小組將這個新系統命名為World Wide Web,它的目的在於使全球的科學家能夠利用Internet交流自己的工作文檔。
這個新系統被設計為允許Internet上任意一個用戶都可以從許多文檔服務計算機的資料庫中搜索和獲取文檔。1990年末,這個新系統的基本框架已經在CERN中的一台計算機中開發出來並實現了,1991年該系統移植到了其他計算機平台,並正式發布。
Ⅷ web是什麼意思
web是互聯網的總稱,即全球廣域網,也稱為萬維網,它是一種基於超文本和HTTP的、全球性的、動態交互的、跨平台的分布式圖形信息系統。
web是建立在Internet上,可以為瀏覽者在Internet上查找和瀏覽信息提供了圖形化的界面,其中的文檔及超級鏈接將Internet上的信息節點組織成一個互為關聯的網狀結構。
web分為Web客戶端和Web伺服器程序。 WWW可以讓Web客戶端(常用瀏覽器)訪問瀏覽Web伺服器上的頁面。
(8)web數據百科擴展閱讀:
Web的一個主要的概念是超文本鏈接。它使得文本不再像一本書一樣是固定的線性的,而是可以從一個位置跳到另外的位置並從中獲取更多的信息,還可以轉到別的主題上。
想要了解某一個主題的內容只要在這個主題上點一下,就可以跳轉到包含這一主題的文檔上。正是這種多連接性把它稱為Web。
Ⅸ WEB項目是什麼
是指後台採用Java語言SSH架構,前端採用Jquery腳本以及CssBluetrip框架,資料庫使用PostgreSQL。
採用JavaSSH架構開發的系統,具有卓越的易用性、兼容性及安全性上,廣泛應用於個人PC、數據中心、游戲控制台、科學超級計算機、行動電話和互聯網,同時擁有全球最大的開發者專業社群。
在全球雲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的產業環境下,Java更具備了顯著優勢和廣闊前景。
(9)web數據百科擴展閱讀
Web設計技術主要包括:HTML語言、Java Applets和腳本程序。
1)HTML語言。HTML是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標記語言)的縮寫,它是構成Web頁面的主要工具。
2)Java Applets,即Java小應用程序。使用Java語言創建小應用程序,瀏覽器可以將Java Applets從伺服器下載到瀏覽器,在瀏覽器所在的機器上運行。Java Applets可提供動畫、音頻和音樂等多媒體服務。
3)腳本程序。他是嵌入在HTML文檔中的程序。使用腳本程序可以創建動態頁面,大大提高交互性。用於編寫腳本程序的語言主要有JavaScript和VBScript。JavaScript由Netscape公司開發,具有易於使用、變數類型靈活和無須編譯等特點。
VBScript由Microsoft公司開發,與JavaScript一樣,可用於設計交互的Web頁面。
Ⅹ web的工作原理
web的工作原理:
1、用戶在瀏覽器中輸入要訪問的web站點地址或在已打開的站點點擊超鏈接。
2、由DNS進行域名解析,找到伺服器的IP地址,向該地址指向的web伺服器發出請求。
3、web伺服器根據請求將URL地址轉換為頁面所在的伺服器上的文件全名,查找相應的文件。
4、若URL指向靜態文件,則伺服器將文件通過http協議傳輸給用戶瀏覽器;若HTML文檔中嵌入了ASP,PHP,JSP等程序,則由伺服器直接運行後返回給用戶;
如果web伺服器所運行程序包含對資料庫的訪問,伺服器會將查詢指令發送給資料庫伺服器,對資料庫執行查詢操作,查詢結果由資料庫返回給web伺服器,再由web伺服器將結果潛入頁面,並以html格式發送給瀏覽器。
5、瀏覽器解釋html文檔,在客戶端屏幕上展示結果。
(10)web數據百科擴展閱讀
web的特點
1、圖形化
Web 非常流行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可以在一頁上同時顯示色彩豐富的圖形和文本的性能。在Web之前Internet上的信息只有文本形式。Web可以提供將圖形、音頻、視頻信息集合於一體的特性。
2、與平台無關
無論用戶的系統平台是什麼,你都可以通過Internet訪問WWW。瀏覽WWW對系統平台沒有什麼限制。無論從Windows平台、UNIX平台、Macintosh等平台我們都可以訪問WWW。
3、分布式的
大量的圖形、音頻和視頻信息會佔用相當大的磁碟空間,我們甚至無法預知信息的多少。對於Web沒有必要把所有信息都放在一起,信息可以放在不同的站點上,只需要在瀏覽器中指明這個站點就可以了。
4、動態的
由於各Web站點的信息包含站點本身的信息,信息的提供者可以經常對站上的信息進行更新。如某個協議的發展狀況,公司的廣告等等。一般各信息站點都盡量保證信息的時間性。所以Web站點上的信息是動態的、經常更新的,這一點是由信息的提供者保證的。
5、交互的
Web的交互性首先表現在它的超鏈接上,用戶的瀏覽順序和所到站點完全由他自己決定。另外通過FORM的形式可以從伺服器方獲得動態的信息。用戶通過填寫FORM可以向伺服器提交請求,伺服器可以根據用戶的請求返回相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