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急診科創傷性休克的應急演練腳本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急診科創傷性休克的應急演練腳本

發布時間: 2022-04-21 20:32:21

㈠ 創傷性休克應急演練的目的是什麼

1.感受現場。
2.實際操作。
3.互相學習。
4.共同提高。有的因沒及時搶救病人成植物人了!所以創傷性休克應急演練是必要的!

㈡ 護理應急預案演練腳本癲癇持續狀態

家屬發現病人出現癲癇持續狀態時,應盡快送醫院搶救。如有條件,可靜脈注射安定,盡快終止癲癇狀態。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癲癇中心 指出癲癇持續狀態患者常伴有缺氧、腦水腫、感染、高熱等症狀,應注意給氧,防止脫水,控制感染,並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吸人異物,防止骨折,消除促發因素,服葯要按時,不要突然停葯或減葯,生活要有規律,發作停止後,應及時給予足量的抗癲癇劑維持治療,以免復發。

㈢ 創傷性休克的治療

1.急救方法
對嚴重創傷的院前急救。重點是保護呼吸道通暢,止住活動性的外出血,最大限度地限制患者活動,做好傷肢外固定和補充血容量預防嚴重傷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對外出血以壓迫包紮為主;內出血在急救現場則很難確診。因此,休克若不十分嚴重,能在30分鍾內到達治療單位時就不應在現場輸液,以免耽誤過多時間;如果需要輸液,必須將肢體和輸液針頭固定牢固以免途中脫出。
(1)休克急救復甦原則 對嚴重創傷並發休克的急救復甦原則是:①盡早去除引起休克的原因;②盡快恢復有效循環血量,將前負荷調整至最佳水平;③糾正微循環障礙;④增進心臟功能:⑤恢復人體的正常代謝。
(2)休克復甦程序 ①保持呼吸道通暢及充分供氧危重患者有呼吸困難者需立即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PaCO2≥8.0kPa(60mmHg)時應做機械呼吸,必要時維持PaO2>9.3kPa(70mmHg),但不超過13.3kPa(100mmHg)。②早期快速、足量擴容以預防嚴重創傷引起的低血容量休克。③迅速止血:對開放出血傷口加壓包紮止血;有骨折的做好傷肢外固定,骨盆嚴重骨折出血者急診行手法整復固定並盡早使用抗休克褲;對活動性大出血或體內重要臟器破裂所致的大出血如出血速度快,在積極抗休克的同時,緊急手術;如果出血不嚴重,應在血容量基本補足,血壓上升到10.7~12.0kPa(80~90mmHg),休克基本糾正後進行手術。
2.早期液體復甦
(1)早期液體復甦的原則和方法 早期、快速、足量擴容是搶救休克成功的關鍵。①靜脈輸液通道的建立 使用留置穿刺針,至少建立兩條以上的靜脈通道,以便快速大量輸液。②輸液速度及輸液量 輸液速度原則上在第一個30分鍾快速輸平衡鹽液1000~1500ml右旋糖酐70(中分子右旋糖酐)500ml;或用輸液泵加快輸液,如休克緩解,可減慢速度,否則可再快速注入1000ml平衡鹽液。如血壓仍不上升,而交叉配血又未完成時為了挽救病員的生命,可先輸O型全血400~600ml。③輸液的晶膠比例 在血源困難條件下,晶∶膠比例為4∶1,但應將血紅蛋白維持在50~60g/L(5~6g/dl),紅細胞比容保持在0.20~0.25。有條件時晶膠之比為2∶1或1.5∶1,嚴重大出血時可以為1∶1的比例休克恢復後血紅蛋白可以保持在110~130g/L(11~13g/dl),紅細胞比容為0.35~0.45,有利於多臟器功能障礙的恢復。
(2)復甦液體的選擇 ①平衡鹽液 因其電解質濃度滲透壓、緩沖鹼濃度及酸鹼濃度均與血漿相似,且對H+有緩沖作用,輸入後能使血液稀釋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速,改善微循環預防和糾正酸中毒,以及預防發生不可逆性休克等。②生理鹽水 習慣上將其稱為生理鹽水並不妥當,因為0.9%氯化鈉溶液中所含的鈉比正常的細胞間液高10mmol/L,而氯的含量實際上要比血漿中高40mmol/L,其pH值為5.0~6.7,偏酸性,大量輸入可造成高氯血症,將加重休克時的酸中毒。因此有人主張對輕度或中度代謝性鹼中毒,可應用生理鹽水治療。③高滲氯化鈉溶液 靜脈輸入高滲鹽液後,能提高血液滲透壓,促進細胞內水向外移。④膠體溶液 常用的有全血、血漿、人體白蛋白、右旋糖酐及羥乙基澱粉等。全血:可以提供紅細胞、白細胞白蛋白及其他的血漿蛋白等有攜氧能力,對嚴重創傷性休克輸用全血是目前最好的膠體液;血漿:含有白蛋白、各種球蛋白和電解質,是擴充血容量的生理性體液,可以較長時間地保留在血管內,對治療創傷性休克有重要作用;人體白蛋白:由於白蛋白為高分子結構,故有很高的膠體滲透壓,為血漿的4~5倍,能保持血容量提高血壓;右旋糖酐:中分子右旋糖酐D70,分子量介於70000~100000,在血清內的半衰期為12~24小時,具有很強的膠體滲透壓的作用,是近來才受重視的膠體溶液;羥乙基澱粉:分子量60000~70000,價格低、性穩定無毒、無抗原性對凝血無影響,擴容作用好,維持時間較右旋糖酐長。
除上述代血漿外,新的代血漿的研究還在繼續深入,如:氟碳乳劑;無基質血紅蛋白;包囊血紅蛋白——人造紅細胞;交聯血紅蛋白;遺傳工程人體血紅蛋白等,但尚未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3.綜合治療
治療休克的關鍵是解除微循環內因血管收縮所致的組織灌注不良,只有組織器官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應其功能才能夠得到恢復。因此,休克時擴張血管葯物的應用遠比收縮血管的葯物更為合理。目前已較少單獨使用α或β受體興奮劑,更多的傾向使用具有α及β兩種功能的葯物。
(1)休克的氧療 足量的通氣及充分的血氧飽和度是搶救低血容量休克傷員的關鍵輔助措施之一。傷員在缺血的基礎上再加上低氧血症或高碳酸血症,勢必增加休克復甦的難度,故應盡快給予高濃度、高流量面罩吸氧,15l/分鍾(FiO2約0.7)。如效果不滿意,PaO2<8.7kPa(70mmHg)時表明肺內仍有右→左分流,可能達到心排出量的20%~25%應行氣管插管使用正壓或呼氣末正壓通氣,以改善氣體交換提高血氧飽和度。
(2)休克的葯物治療 ①血管擴張劑 常用的有多巴胺、酚妥拉明、異丙基腎上腺素山莨菪鹼等。②嗎啡受體拮抗葯 鹽酸納洛酮,為特異性嗎啡受體拮抗葯。
(3)休克的手術復甦 緊急情況下,在急診科(室)就地手術是一種救命性復甦措施,對出血性休克病員的搶救性外科手術是起決定性的治療措施,是休克復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抗休克褲的應用 抗休克褲(AST)是近十幾年來搶救創傷失血性休克的一個新進展,挽救了不少的嚴重低血容量休克的傷員。

㈣ 急診科護理應急預案有哪些

中暑的、溺水的、有機磷農葯中毒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等護理應急預案、

㈤ 病人李某,男性,30歲,因外傷引起多發性骨折,半創傷性休克。急診科醫生初步給予吸氧、靜脈輸液等處理後

1.搬運傷員之前要檢查傷員的生命體征和受傷部位,重點檢查傷員的頭部、脊柱、胸部有無外 傷,特別是頸椎是否受到損傷
2.止血,簡單包紮,骨折初步固定,開好化驗單,申請單
3.咯血、嘔血、昏迷而嘔吐的病人,應把病人的頭偏向一側
4.休克病人採取頭低腳高位
5.在搬運過程中要隨時觀察病人的表現,如氣色、呼吸等,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的通暢, 搬運體重過重和神志不清的傷員時,要考慮全面。防止搬運途中發生墜落、摔傷等意外
6.一級護理

㈥ icu應急預案演練腳本

xx災事故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一、組織機構:

1、參加桌面演練的成員單位:

2、現場記錄組成員:

3、攝像組成員:

4、應急辦公室值勤人員

二、演練目標

目標1:某小區一住宅樓內液化石油氣用戶液化氣鋼瓶泄漏爆炸著火。

事態發展情況:

(1)有人員受傷;

(2)住宅樓內多處發生著火;

(3)住宅樓內液化石油氣鋼瓶與爐具之間的膠管發生破損泄漏,一時控制不住,有發生二次爆炸的危險;(切斷樓棟電源,有水對液化石油氣泄漏區域進行稀釋,防止液化石油氣鋼瓶發生爆炸,進一步查明現場,關閉液化石油氣鋼瓶閥門)

目標2:棉花加工廠發生火災事故;

(1)棉花加工廠某車間內由於電氣事故發生火災;

(2)車間內火災已向外漫延,車間內火勢短時間內無法控制。

三、任務

(一)液化石油氣火災事故

1、滅火;

消防滅火人員對著火建築進行滅火,並對火源進行控制,防止火災擴大化。在滅火過程中,在液化石油氣鋼瓶氣源未切斷時,不得將液化石油氣鋼瓶的著火點的火源滅掉;只可採取對液化石油氣鋼瓶進行降溫處理。

2、切斷氣源;

3、搶救受傷人員;

4、組織、疏散50m范圍之內的居民;

5、對事故進行現場調查取證;

(二)棉花加工廠火災事故

1、切斷事故區域的電源;

2、滅火:

消防滅火人員對著火區域進行滅火,並對周圍可燃物進行轉移,無法轉移的物質,應採取措施與火源進行隔離(特別是採用水幕形式)

3、組織對著火點周圍10m內的可燃物資進行轉移;

四、程序

1、xx液化石油氣儲配站的應急預案啟動:

(1)

2、xx社區的應急預案啟動;

(1)

3、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啟動;

(1)接警;

(2)向領導報告;

(3)團領導下達「xx應急預案啟動」的指令;

(4)指揮辦公室擬定現場指揮部及應急小組組成方案;

(5)指揮部辦公室向相關單位轉達「xx應急預案啟動」的指令;

(6)接到指令的單位分別奔赴現場;

五、現場指揮的成立:

1、現場總指揮聽取「某社區」、「棉花加工廠」人員的情況匯報;

2、成員單位到達現場後向指揮部報導;

3、指揮部下達搶險救災任務;

六、搶險救災

1、xx企業消防隊對著火建築物實施滅火;

2、液化石油氣儲備站想法切斷鋼瓶氣源;

3、醫療救護人員對傷員實施救護;

4、派出所、社區人員對50m范圍內的居民實施疏散;

5、液化石油氣儲備站的技術人員對戶內損壞的燃氣設施實施恢復;

7、氣象、環保檢測組對風力、風向、現場燃氣濃度進行檢測並報告;
注:xx - 企業名稱。

㈦ 應急演練方案、腳本、教案之間什麼關系危險化學品行業應急演練方案、腳本、教案之間什麼關系

摘要 是通過演習,測試我礦啟動應急救援預案後,各相關單位的快速反映能力;能否在規定時間內組織相關人員、相關設備、設施,到達事故現場。是通過演習,測試我礦發生重大火災事故後,各部門在應急處理、人員營救、財產保護、搶險救災等方面的協同作戰能力。是通過演習,測試在重大火災事故發生後員工的應變能力;以及如何開展自救互救,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從而提高礦山的抗災能力。

㈧ 創傷現場急救技術

身體主要部位損傷的急救及護理
? 一、多發傷
多發傷是指同一致傷因子引起的兩處或兩處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臟器的創傷,且至少有一處損傷是危及生命的,或並發創傷性休克的。
? 多發傷的臨床特點
1.傷情變化快,死亡率高
2.休克發生率高 由於多發傷損傷范圍廣,失血量大,創傷的應激反應劇烈,易發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有時可與心源性休克同時存在。

3.嚴重低氧血症 多發傷早期低氧血症發生率高,可高達90%,尤其是顱腦傷、胸部傷伴有休克或昏迷者,PaO2可降至30~40mmHg。
4.容易漏診和誤診 主要原因:
? 未能按多發傷搶救常規進行;
? 被一些表面創傷或易於察覺的傷情左右,而忽視了隱蔽和深在的甚至更嚴 重的創傷;
? 某些症狀和體征早期表現不明顯而未被引起重視。
5.並發症發生率高 創傷後機體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傷口污染嚴重,腸道細菌移位,以及侵入性導管的使用,感染發生率高。據統計,創傷感染所致的死亡佔全部死亡的78%。多發傷感染多為混合感染,菌群包括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及厭氧菌。
? 易混淆的概念
1、多處傷:指同一解剖部位或臟器有兩處以上的損傷。如一個肢體有兩處以上的骨折,一個臟器有兩處以上的裂傷。包括腹部肝脾損傷、小腸多處穿孔、上肢多處彈片傷、體表多處裂傷等。
戰傷統計時,常將多發傷與多處傷合稱為多處傷。
2、 聯合傷:指同一致傷因素所引起的兩個相鄰部位的連續性損傷。常見的有胸腹聯合傷、眶顱聯合傷等。
聯合傷從狹義上講是指胸腹聯合傷,因為胸腹兩個解剖位置僅以膈肌相隔,有時腹部傷是否累及胸部或胸部傷是否累及腹部在診斷上很困難,因此,往往把此兩處傷稱為聯合傷。
從廣義上講聯合傷亦稱多發傷。

? 二、復合傷
復合傷 (combined injuries): 兩種以上致傷因素同時或相繼作用於人體所造成的損傷。如原子彈爆炸產生物理、化學、高溫、放射等因子所引起的創傷是一個典型的復合傷。
放射復合傷:核武器襲擊時,復合傷的發生率很高。日本遭原子彈襲擊後,廣島和長崎20天生存的傷員中,復合傷約佔40%左右。如將早期死亡者包括在內,估計全部傷員中可能有60%~85%為復合傷
非放射復合傷:和平時期的爆炸事故或交通事故中,常發生沖擊傷、燒傷和創傷的復合傷
復合傷的分類
復合傷傷員中有放射損傷者稱為放射復合傷,如放射損傷復合燒傷;
無放射損傷者,稱為非放射復合傷,如燒傷復合沖擊傷。
復合傷的命名,將主要傷列於前,次要傷列於後,如放燒復合傷,表明放射損傷是主要損傷,燒傷是次要損傷
? 復合傷的臨床特點
1、致病因素多,傷情復雜:>=2種因素
2、容易漏診和誤診:致傷因素復雜
3、並發症多,死亡率高:多伴有臟器損傷
? (一)多發傷的傷情評估
1.危機生命的傷情評估
2.全身傷情評估
3.確立多發傷的診斷
1.危及生命的傷情評估---初步評估
(迅速判斷傷員有無威脅生命的徵象)
在搶救現場或傷員剛送到急診室時,應首先對傷員進行快速全面的粗略檢查,注意病人的神志、面色、呼吸、血壓、脈搏、及出血情況,排除病人有無呼吸道梗阻、休克、大出血等致命徵象。心搏呼吸驟停者,應立即進行心肺復甦。
? ---初步評估
(1)氣道
(2)呼吸
(3)循環情況-手觸動脈法
(4)中樞神經系統
? 循環情況評估
脈搏比血壓更敏感
脈搏部位與血壓的相關性—手觸動脈法:
脈搏部位 估計最低血壓
頸部 60mmHg
股部 70 mmHg
橈部 80 mmHg
2.全身傷情評估
進一步檢查,以獲得盡可能准確的診斷,進行有效的治療,包括
① 病史採集
② 體格檢查
③ 實驗室檢查
④ 特殊檢查

? (1)病 史 采 集
可先採集一些簡單的但卻非常有用的病史,如AMPLE病史:
A:= allergies (過敏反應)
M: = medications currently used
(現時所服葯物)
P: = past illness/pregnancy(既往史/懷孕)
L: = last meal (最後進食時間)
E: = events/ environment related to the
injury (與受傷有關的事故或環境)
? (2)體 格 檢 查
許多調查顯示,體格檢查容易忽略檢查傷者的背部。傷者背部如果存在一個被忽略了的出血傷口,會導致致命性的後果。所以在檢查完傷者身體各部位後,應在妥善固定頸部的基礎上,為傷者進行翻身及檢查背部
體格檢查: 「CRASHPLAN」
C=Cardiac(心臟),R=Respiratory(呼吸),
A=Abdomen(腹部),S=Spine(脊柱),
H=Head(頭部),P=Pelvis(骨盆),
L=Limb(四肢),A=Arteries(動脈),
N=Nerves(神經)
(3)實驗室檢查:
1. 查血型和交叉配血,
2. 血常規及尿常規
3. 動脈血氣分析,
4. 測定血紅蛋白含量、紅細胞壓積、血白細胞計數,
5. 測定肝功能、血電解質、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
(4)特殊檢查:
X線檢查、超聲檢查、腹腔鏡、CT檢查及核磁共振檢查。
胸腔穿刺、腹腔穿刺方法簡單,可反復多次進行。
? 3.確立多發傷的診斷
凡因同一傷因而致下列傷情兩條以上者定為多發傷。
(1)顱腦損傷
(2)頸部損傷
(3)胸部損傷
(4)腹部損傷
(5)泌尿生殖系統損傷
(6)骨盆骨折伴有休克
(7)脊椎骨折伴有神經系統損傷
(8)肩胛骨、長骨幹骨折
(9)下肢長骨幹骨折
(10)四肢廣泛撕脫傷
? (二)多發傷、復合傷救治與護理※
1.現場急救
2.轉運途中的護理
3.急診室救護
? 1 現場急救
現場急救人員必須迅速到達現場,除去正在威脅病人生命安全的因素。現場急救的關鍵是氣道開放、心肺腦復甦、包紮止血、抗休克、骨折固定及安全地運送,使病人能活著到醫院。
? 現場救護
(1)脫離危險環境
(2)解除呼吸道梗阻:傷員死亡的主要原因
(3)處理活動性出血:是減少現場死亡的最重要措施。
(4)處理創傷性氣胸
(5)保存好離斷肢體
(6)傷口處理
(7)抗休克
(8)現場觀察
? 現場急救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銳器刺傷身體任何部位均不可將銳器拔出。應將紗布綳帶等將銳器四周固定後包紮好後送醫院急救。如在現場將銳器拔出將導致出血不止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
2.顱腦損傷禁止沖洗和填塞腦脊液流出道,應將其側向一邊,任其流出,並不斷用干凈的乾的消毒棉花或紗布將血液和腦脊液揩乾凈。
3.頸部傷不能用綳帶纏繞頸項
在急救現場如疑似脊椎損傷的傷員救出後,在轉運、進行手術和給予治療前,需固定傷員整條脊椎,包括頭部兩旁放置沙包,以頸圈保護傷員頸部使頭部及頸部得到完全的固定
遇有脊柱傷傷員應把硬木板墊在擔架上再將傷員搬運走,避免脊柱傷傷員再次損傷脊神經
4.胸部傷應注意有無開放性氣胸
如有開放性氣胸急救時應將傷口封住使其不再漏氣。
如有張力性氣胸急救時,病人呼吸困難,可適當墊高上半身,以利呼吸。
5.腹部受傷
有腸腔或大網膜自傷口流出,包紮時不可回納。用三角巾或紗布覆蓋後加碗扣在其上,然後包紮固定。
6.四肢傷應注意有無骨折。如有骨折,在運送之前,用夾板或木棍將傷肢固定。
7.遇昏迷傷員應保持氣道通暢;取側卧或半俯卧位。遇心跳呼吸驟停者應迅速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臟按壓。
? 重大創傷傷口處理的優先次序
1) 保存生命
處理重大創傷傷口首要的考慮是保存生命,處理創傷性休克及液體補充。
2) 清潔傷口,去除污垢異物
– a 救護員先清潔雙手
– b 傷口疼痛處理
先評估傷口疼痛情況,如果傷口有劇痛,需先在傷口周圍進行局部麻醉。
3)預防破傷風及傷口感染
? 斷肢處理
1.離斷的肢體應收回
2.斷肢以無菌濕敷料或清潔布包裹,放置塑料袋內並密封.袋子放在含冰的袋子中
3.勿隨意清洗斷肢
4.勿剝離血塊
5.保存時避免浸濕,禁用液體浸泡
? 2 轉送途中的護理
(1)運送條件要求:快、用物齊備、不間斷搶救
(2)傷員體位
(3)搬運方法
(4)轉送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5)病情觀察
? 3 急診室救護
(1)抗休克:補液,抗休克
(2)控制出血
(3)胸部創傷的處理
(4)顱腦損傷的處理
(5)腹部內臟損傷的處理
? 三、顱腦損傷
(一)顱腦損傷的分類
1.按傷情輕重分類:輕型顱腦損傷
中型顱腦損傷
重型顱腦損傷
特重型顱腦損傷
2.按病變部位分類:
(1)頭皮損傷
(2)顱骨骨折
(3)腦損傷:原發性腦損傷:腦震盪、腦挫
裂傷、下丘腦損傷、腦干損傷
繼發性腦損傷:腦水腫、顱內出血
? (二)常見的顱腦損傷
1、腦震盪
※臨床表現:
? 受傷時出現短暫的意識障礙,常為數秒或數分鍾,一般不超過半小時;
? 醒後不能回憶受傷經過,即出現逆行性遺忘;
? 有自主神經紊亂的表現,惡心、嘔吐、蒼白、出冷汗等;
? 情緒不穩定,易激動流淚或淡漠、抑鬱等;
? 伴有頭痛、頭暈、失眠等症狀。
2、腦挫裂傷
臨床表現:
? 顱內壓增高或腦膜刺激征;
? 意識障礙明顯;
? 出現「中樞性高熱」;
? 腦局部灶性體征
※ 顱內壓增高表現為醒後劇烈頭痛,有噴射狀嘔吐,血壓升高,呼吸減慢,心率減慢等。
※腦膜刺激征表現為頸部抵抗,頭痛加重及克氏征陽性。
3、顱內血腫
臨床表現:
? 顱骨骨折
? 意識改變
? 瞳孔改變
? 生命體征改變
? 偏癱
? 救治原則
(1)非手術治療:
? 病情觀察:定時檢測神志、瞳孔、肢體活動及生命體征變化。
? 保持呼吸道通暢
? 保持合適的體位:常規抬高床頭30度,卧床休息。
? 及時有效的心肺復甦
? 靜脈補液
? 脫水治療
? 傷口的處理
? 躁動的護理
? 腦脊液漏的護理
? 高熱的護理
(2)手術治療:
? 開顱血腫清除術
? 腦室引流術
? 減壓術
? 四、胸部創傷
常見的胸部創傷:
1.肋骨骨折
2.創傷性氣胸
3.血胸
4.心臟損傷
? 2.創傷性氣胸
※ 按特點可以分為三種:
? 閉合性氣胸
? 開放性氣胸
? 張力性氣胸
? 閉合性氣胸的表現及處理 ※
多無明顯症狀,可卧床休息,嚴密觀察,不需特殊處理;肺萎縮超過50%以上的中等量氣胸,出現胸悶、氣促、器官向健側移位等,可作胸腔穿刺抽氣。
? 開放性氣胸的表現及處理※
臨床表現多為嚴重呼吸困難、面色蒼白、血壓下降、發紺等。
處理:開放性氣胸時,讓患者深吸氣屏住呼吸,用敷料、衣物、毛巾或塑料布等物品盡快使傷口封閉,變開放性氣胸為閉合性氣胸。
? 張力性氣胸的表現及處理※
臨床表現:進行性呼吸困難、發紺、大汗淋漓、出現低血壓甚至休克;氣管向健側移位、傷側肋間隙增寬等。
處理:發現又張力性氣胸時,立即用粗針頭在傷側第2肋間鎖骨中線處插粗針排氣。
? 3.血胸
創傷引起胸膜破裂,胸膜腔積血,稱為血胸。
症狀和體征根據出血量不同而不同:
※ 小量血胸:積血量<500ml。
中量血胸:積血量在500-1500ml。
大量血胸:積血量>1500ml。
? 五、腹部損傷
臨床表現
(1)腹痛
(2)惡心、嘔吐
(3)腹脹
(4)內出血
? 救治原則
(1)非手術處理
(2)手術處理
? 六、骨關節損傷
臨床表現
1.一般表現
(1)疼痛和壓痛
(2)局部腫脹
(3)功能障礙
2.特殊表現:骨折特有體征包括畸形、反常活動、骨擦感或骨擦音。
? 救治原則
1.現場急救
2.創口處理
3.妥善固定
4.傷員的轉運

㈨ 意外傷害的應急處理及急救措施有哪些

發生傷害事故的常見原因一般有,觸電、物體打擊、高處墜落、機械碾壓(壓榨)傷,土石方坍塌掩埋等。以下介紹十種常見傷害事件的急救處理方法。
一、創傷出血
1、傷口不深的外出血症狀,先用雙氧水將創口的污物進行清冼,再用酒精消毒(無雙氧水、酒精等消毒液時可用瓶裝水沖洗傷口污物),傷口清洗干凈後用敷料包紮止血。出血較嚴重者用多層敷料加壓包紮止血。
2、一般的小動脈出血,用多層敷料加壓包紮即可止血。較大的動脈創傷出血,還應在出血位置的上方動脈搏動處用手指壓迫或用止血膠管在傷口近心端進行綁扎,加強止血效果。(上肢:肱動脈,腋下動脈;下肢:足背動脈,股動脈;頜面部:頜下動脈,耳前動脈,頭頸部:鎖骨下動脈,頸動脈。)
3、大的動脈及深創傷大出血,在現場做好應急止血加壓包紮後,立即送醫院處理,以免貽誤救治時機。
4、對出血較嚴重的傷員,在止血的同時,還應密切注視傷員的神志、皮膚溫度、脈搏、呼吸等體征情況,以判斷傷員是否進入休克狀態。
5、對在高處墜落,腰、腹部遭受重物打擊或被車輛撞擊的傷者,無明顯大量外出血但迅速進入休克狀態的傷員(症見:神情淡漠、面色蒼白,皮膚冰冷、脈搏細弱且快、血壓下降),應高度懷疑為內臟破裂出血,要立即送院檢查觀察。
二、擠壓傷
1.盡快解除重物壓迫,減少擠壓綜合症的發生。
2.傷肢制動,可用夾板等簡單托持傷肢。
3.傷肢降溫(避免凍傷),盡量避免局部熱缺血。
4.傷肢不應抬高,按摩或熱敷。
5.如果擠壓部位有開放性創傷及活動出血者,應止血,但避免加壓,除有大血管斷裂外不用止血帶。
6.迅速轉往醫院。
三、燒傷
發生燒傷時的處理原則時迅速消除致傷原因,脫離現場,並及時予以適當的治療,盡可能地減輕傷情。
衣服著火時,應盡快脫去著火的或沸液浸漬的衣服;或迅速卧倒,慢慢就地滾動,壓滅火焰;或用手邊不容易燃燒的材料加大衣、沙土等,迅速覆蓋著火處,使之與空氣隔絕;也可用水將火澆滅或跳入附近水池、河溝內。堅決制止傷者奔跑呼叫或用雙手撲打火焰,以免助長燃燒並引起頭面部、呼吸道和雙手燒傷。電擊傷應盡快中止電流繼續作用,並將傷員移至安全地帶。
對於傷者的處理:面積不大的肢體燒傷可用冷水或冰水浸泡0.5-1小時。此方法可減輕損傷程度和緩解疼痛,效果良好。酸鹼及其他化學物品致傷後,應迅速脫去被浸漬的衣服,用大量清水沖洗,越快越好。瀝青燙傷後,應用冷水浸泡或澆灑,使瀝青盡快冷卻,避免熱力繼續作用。然後用軟布浸松節油後輕輕將體表的瀝青擦去,減少毒素吸收,避免瀝青中毒。切勿強行撕扯體表的瀝青。
燒傷創面處理:用滅菌敷料或干凈被單、衣服、毛巾等手邊材料,將創面簡單包紮加以保護,以減輕污染和再損傷,並減少疼痛。對復合的其他創傷如骨折等給予包紮、固定。經過簡單處理,傷員可轉送醫院。途中注意防寒、防塵、減少顛簸。
四、創傷性窒息
創傷性窒息又稱胸部擠壓傷。常見於過程塌方、房屋倒塌、車輛碾軋等。傷者常伴有其他胸部損傷,如多發肋骨骨折、氣胸、血胸或心臟挫傷。
在事故現場,如果傷員出現呼吸、心跳驟停,應立即行心肺復甦,人工胸外心臟按壓和輔助呼吸搶救;根據具體情況,邊搶救邊運轉或待生命體征相對平穩後,迅速轉往醫院。
五、休克傷員應急處理
處於休克狀態的傷員要使其安靜、保暖,在平卧的體位將下肢抬高約20度左右。遇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臟擠壓。對創傷性休克傷員應盡快送往醫院進行搶救治療。
六、顱腦損傷應急處理
顱骨損傷如導致顱內高壓的症狀有:昏迷、嘔吐(呈噴射狀嘔吐)、脈搏或呼吸紊亂、瞳孔放大或縮小,大小便失禁等。
顱底骨折或顳骨骨折的傷員不一定有昏迷、嘔吐症狀,但有脈搏或呼吸紊亂、瞳孔放大或縮小,鼻、眼、口腔甚至耳朵可有無色的液體流出,伴顱內出血者可見血性液體流出。
顱腦損傷的病員有昏迷者,首先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昏迷傷員應側卧位或仰卧偏頭,以防舌根下墜或分泌物、嘔吐物吸入氣管,發生氣道阻塞。對煩躁不安者可因地制宜的予以手足約束,以防止傷及開放傷口。
有骨折者,應初步固定後再搬運。脊柱有骨折者應用硬板擔架運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顛簸使脊柱骨折或脫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損傷。有顱骨凹陷性骨折,創傷處用消毒的紗布或清潔布等覆蓋傷口,用綳帶或布條包紮後,立即送往就近有條件的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