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前端匯流排的主頻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前端匯流排的主頻

發布時間: 2022-04-25 04:42:58

『壹』 請達人給解釋下前端匯流排、主頻、外頻、倍頻、超頻,謝謝

1、前端匯流排是處理器與主板北橋晶元或內存控制集線器之間的數據通道,其頻率高低直接影響CPU訪問內存的速度。匯流排是將信息以一個或多個源部件傳送到一個或多個目的部件的一組傳輸線。通俗的說,就是多個部件間的公共連線,用於在各個部件之間傳輸信息。人們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來描述匯流排頻率.
2、CPU的主頻,即CPU內核工作的時鍾頻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說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這個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頻」。
3、CPU的外頻,通常為系統匯流排的工作頻率(系統時鍾頻率),CPU與周邊設備傳輸數據的頻率,具體是指CPU到晶元組之間的匯流排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也是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的外頻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
4、CPU的倍頻,全稱是倍頻系數。CPU的核心工作頻率與外頻之間存在著一個比值關系,這個比值就是倍頻系數,簡稱倍頻。理論上倍頻是從1.5一直到無限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倍頻是以0.5為一個間隔單位。外頻與倍頻相乘就是主頻,所以其中任何一項提高都可以使CPU的主頻上升。
5、電腦的超頻就是通過人為的方式將CPU、顯卡等硬體的工作頻率提高,讓它們在高於其額定的頻率狀態下穩定工作。以Intel P4C 2.4GHz的CPU為例,它的額定工作頻率是2.4GHz,如果將工作頻率提高到2.6GHz,系統仍然可以穩定運行,那這次超頻就成功了。

CPU超頻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CPU的工作頻率,也就是CPU的主頻。而CPU的主頻又是外頻和倍頻的乘積。例如一塊CPU的外頻為100MHz,倍頻為8.5,可以計算得到它的主頻=外頻×倍頻=100MHz×8.5 = 850MHz

『貳』 主頻,外頻,前端匯流排是什麼

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M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速度。CPU的工作頻率(主頻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很容易被混為一談。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CPU和

『叄』 前端匯流排是不是CPU的主頻 我在電腦屬性里看到CPU為3.06GHZ這是指CPU的什麼頻率

電腦屬性里看的頻率是CPU的主頻,前端匯流排是指CPU到達北橋的匯流排,和外頻有關系。。速度越快,訪問內存的速度越快。。

『肆』 CPU主頻和前端匯流排頻率到底有什麼區別

自從內存控制器集成在CPU內部後,前端匯流排概念也就不存在了。下面關於前端匯流排的概念適合於內存控制器還在北橋晶元中的時候:
匯流排是將計算機微處理器與內存晶元以及與之通信的設備連接起來的硬體通道。前端匯流排將CPU連接到主內存和通向磁碟驅動器、數據機以及網卡這類系統部件的外設匯流排。人們常常以MHz表示的速度來描述匯流排頻率。
前端匯流排(FSB)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由於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即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位寬)÷8。目前PC機上所能達到的前端匯流排頻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1066MHz,1333MHz幾種,前端匯流排頻率越大,代表著CPU與內存之間的數據傳輸量越大,更能充分發揮出CPU的功能。現在的CPU技術發展很快,運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夠大的前端匯流排可以保障有足夠的數據供給給CPU。較低的前端匯流排將無法供給足夠的數據給CPU,這樣就限制了CPU性能得發揮,成為系統瓶頸。
外頻與前端匯流排頻率的區別: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數據傳輸的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千萬次;而100MHz前端匯流排指的是每秒鍾CPU可接受的數據傳輸量是100MHz×64bit=6400Mbit/s=800MByte/s(1Byte=8bit)。
主板支持的前端匯流排是由晶元組決定的,一般都帶有足夠的向下兼容性。如865PE主板支持800MHz前端匯流排,那安裝的CPU的前端匯流排可以是800MHz,也可以是533MHz,但這樣就無法發揮出主板的全部功效。

『伍』 前端匯流排主頻二級緩存 分別是什麼意思

前端匯流排是指處理器的傳輸帶寬【理論上說越大越好】,主頻則是指CPU的運算能力,L2緩存是指處理器緩沖儲存器,一般來說在架構未改變的情況下,越大越好【AMD與英特爾的架構不一樣,所以L2緩存大小也不一樣,但並不影響這2種CPU的性能】

『陸』 主頻、外頻和前端匯流排怎麼解釋

CPU的主頻,即CPU內核工作的時鍾頻率。它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盪的速度,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並沒有直接關系,也不代表CPU的速度。外頻也叫CPU外部頻率或基頻,計量單位為「MHz(兆赫茲)」。主頻與外頻之間存在比例關系,這個系數稱謂倍頻(主頻=外頻×倍頻)這個外頻的參數關繫到了主板的選擇。前端匯流排指的是對CPU與內存之間,CPU與主板晶元組之間傳輸速度,你也可以理解為一個CPU與內存之間發生關系的橋梁。打個簡單的比方,如果外頻是一條流水線的話,前段匯流排就是這條流水線的出口,其他條件都一致的情況下,出口越大,是不是出來的東西就越多呢?

『柒』 前端匯流排的概念計算機主頻內頻與外頻的關系

前端匯流排——Front
Side
Bus(FSB),是將CPU連接到北橋晶元的匯流排。選購主板和CPU時,要注意兩者搭配問題,一般來說,前端匯流排是由CPU決定的,如果主板不支持CPU所需要的前端匯流排,系統就無法工作。也就是說,需要主板和CPU都支持某個前端匯流排,系統才能工作,只不過一個CPU默認的前端匯流排是唯一的,因此看一個系統的前端匯流排主要看CPU就可以。前端匯流排是處理器與主板北橋晶元或內存控制集線器之間的數據通道,其頻率高低直接影響CPU訪問內存的速度。
內存的頻率

CPU外頻
有一個固定比例值的,這是在BIOS裡面可以設置。
外頻高,則內存頻率也跟著變高。而CPU主頻=
外頻
X
倍頻。(倍頻一般是固定不能改的)。
結論:內存頻率與CPU主頻是不能直接對比的,主頻通過外頻來與內存頻率
掛鉤。
當你給外頻
超頻時,CPU主頻就得到提高。
外頻升高了,內存頻率也隨之升高。但內存體質是有限的,過高的頻率會導致不穩定開不了機。
這時候你就得降低外頻,或者調整那個
比例值。

『捌』 前端匯流排和CPU主頻、外頻都有些什麼關系啊

前端匯流排是處理器與主板北橋晶元或內存控制集線器之間的數據通道,其頻率高低直接影響CPU訪問內存的速度。
電腦時鍾是由主板晶振提供時鍾,稱為系統匯流排頻率,cpu的實際運行頻率是通過內部倍頻技術提供,所以要比系統頻率(又稱外頻)高2的整數倍。如:外頻100,倍頻為4,則cpu主頻即為100*4=400。
前端匯流排(front side bus)是cpu和北橋晶元組通訊的通道(內存和cpu交換數據就是通過北橋晶元組),通常,前端匯流排頻率要高於外頻。但是與cpu主頻不一樣的是,前端匯流排不是通過倍頻技術來提高前端匯流排頻率(由於內存部件自身頻率不能太高),而是通過變相增加前端匯流排寬度的辦法實現相對升頻。具體而言,P4的外頻為100(133),但是採用了多通路的技術將內核到內存與北橋的匯流排寬度相對增大,也就是前端匯流排(FSB)寬度相對增大,換句話說,物理匯流排寬度不變,不過採用了多路並行傳輸技術,讓匯流排寬度等價於增寬。系統匯流排是物理位寬,而FSB是實際位寬(注意,是位寬,而不是帶寬),目前流行的處理器都採用了不同的技術增大自己處理器的位寬,以達到增強處理器性能的目的。現在明白了嗎?

以下是CPU的相關技術參數
(1)主頻
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M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速度。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很多人以為認為CPU的主頻指的是CPU運行的速度,實際上這個認識是很片面的。CPU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盪的速度,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系的。當然,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是有關的,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定的公式能夠實現兩者之間的數值關系,而且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標。由於主頻並不直接代表運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主頻較高的CPU實際運算速度較低的現象。因此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2)外頻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也是MHz。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也是內存與主板之間的同步運行的速度,在這種方式下,可以理解為CPU的外頻直接與內存相連通,實現兩者間的同步運行狀態。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很容易被混為一談,下面的前端匯流排介紹我們談談兩者的區別。

(3)前端匯流排(FSB)頻率
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即匯流排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由於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即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帶寬)/8。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的區別: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數據傳輸的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千萬次;而100MHz前端匯流排指的是每秒鍾CPU可接受的數據傳輸量是100MHz×64bit÷8Byte/bit=800MB/s。

(4)倍頻系數
倍頻系數是指CPU主頻與外頻之間的相對比例關系。在相同的外頻下,倍頻越高CPU的頻率也越高。但實際上,在相同外頻的前提下,高倍頻的CPU本身意義並不大。這是因為CPU與系統之間數據傳輸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頻而得到高主頻的CPU就會出現明顯的「瓶頸」效應——CPU從系統中得到數據的極限速度不能夠滿足CPU運算的速度。

『玖』 主板的前端匯流排頻率和CPU的前端匯流排頻率

有幾個定義我說明一下。
cpu的前端匯流排(就是fsb)=cpu外頻*4,因為intel的cpu在一個fsb周期內與北橋交換四次數據。
我看了下,升級ab9是965+ich8的搭配,965最高支持1066前端匯流排。內存分頻確定了內存時鍾速度對fsb的比率。2:1的fsb:ram分頻將得到100mhz的ram時鍾對200mhz的fsb。應該這樣說,是ddr2
800配e4300沒錯,因為ddr2
800的內存可以工作在200mhz的頻率下(相對於sd內存說的,因為sd內存在讀取存放數據是幹不了別的是,但ddr內存是2位預讀,ddr內存在上升沿和下降沿都傳送數據,這樣相對的,sd內存在一個周期內處理一次數據,ddr可以處理兩次,到了ddr2內存就升級位4位預讀,就是一個周期處理4次數據),理論上講,cpu的外頻應該和內存真實工作頻率相同,因為他們在相同的周期處理相同的任務,效率最高。但是你的e4300擁有良好的超頻能力,因為它是低外頻,高倍頻,這樣適合超頻,你把它的外頻超到266mhz(應該很容易,我看到的基本都可以),這樣他的fsb就是1066了,不浪費主板,但是對於雙通道ddr2
667內存還是有一些浪費,但對與ddr
2
800就不能滿足他的帶寬需求。要是你的e4300能超到333的外頻,這樣搭配ddr2
667雙通道,內存帶寬正好完全利用不浪費,而且性能又有提升。

『拾』 請問前端匯流排和緩存,主頻是什麼意思,多大才合適

前端匯流排是指CPU核心對外的信息傳輸量。越大越好。

緩存相當於一個儲存信息的臨時空間,分為一級和二級。一級相當於一個Summery,二級才是真正的儲存空間,CPU是根據一級SUMMERY的東西來找到2級緩存的內容。二級緩存越大越好,一級緩存無所謂大小。

頻率是指在CPU中的電脈沖速度。這影響到整個CPU的運算速度。同一種架構的CPU,頻率越高運算速度越快,性能也越好。

影響CPU性能的,還有架構,也就是這個CPU的型號類別。越先進的架構,性能越好。

對CPU的性能的影響力,最大的是架構,其次是頻率,然後是二級緩存,最後是前段匯流排。

現在主流的筆記本CPU是T7300以上的系列(高端),T5800(中高端),T3200(中低端),和T1600(低端)。

中高端的T5800和中低端的T3200架構一樣,都是Mexron,主頻一樣,都是2.0GHZ,二級緩存T5800是2MB,T3200是1MB,前段匯流排T5800是800MHZ,T3200是677MHZ。

架構對CPU的影響極大,其次是主頻,二級緩存和前端匯流排在影響力中占的比率很小,所以平時使用根本感覺不出來T5800和T3200的區別。T3200配上3G DDR2 667內存後,評分比只配了DDR2 2G 667內存的T7300還要高。架構不一樣的話,頻率高也沒用。比如T3200性能比頻率更高的P4好很多。

現在買CPU,講究性價比,不要低於T3200,買酷睿2,不要低於T5800即可。

------
樓主是什麼意思?不想給分?這答案是我一個字一個字的打上去的,不是復制別人的。我說得很詳細了,你去查查別人的意思也是這樣的。不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