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頁前端 » 床前端一碗飯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床前端一碗飯

發布時間: 2022-04-25 08:29:09

『壹』 一個人躺在床上一碗飯上面都畫著禁止瘋狂猜成語

答案是 黃粱美夢

『貳』 ui和web前端哪個更好

這兩個崗位一個是需要審美和創意 一個需要思維邏輯 工資水平基本差不多 。如果你對編程感興趣可以去做前端如果你邏輯性不好建議去學ui吧至少軟體學會沒有創意工資低點也能找一碗飯吃,邏輯性不好硬是要學前端的話會很吃力

『叄』 男的沒錢租房子,女朋友和他一起床塌了就一起住地板,吃飯先讓男朋友吃飽,這樣女生是一起吃苦的女人嗎

這不叫吃苦。這叫受罪。一碗飯留給女人吃,不叫本事。男人出去賺回兩碗飯,和女人一起吃,才叫本事。

『肆』 有句古語,意思大概是說有再多的錢,也只吃一碗飯而已,再大的房子,也只睡一張床而已,這據古語是怎樣說

回答:有糧千擔,也是一日三餐;有錢萬貫,也是黑白一天;洋房十座,也是睡榻一間。出處歌曲《爭什麼爭》。


延伸:

歌曲《爭什麼爭》是由歌手酒瘋(張豐)演唱的一首歌曲。

LRC歌詞

爭什麼爭

演唱:張豐(酒瘋)

有糧千擔 也是一日三餐

有錢萬貫 也是黑白一天

洋房十座 也是睡榻一間

豪車百輛 也是有愁有煩

高官厚祿 也是每天上班

妻妾成群 也是一夜之歡

山珍海味 也是一副肚腩

榮華富貴 也是過眼雲煙

你搶什麼搶 爭什麼爭

朋友滿天下 能有幾個最真誠

有茶有酒時叫聲朋友

為難之時已不見蹤影

你搶什麼搶 爭什麼爭

爭過幾十載 一縷青煙化灰塵

人生如同是一場舊夢

轉眼之間無影無蹤

『伍』 一張床一碗飯打一成語

廢寢忘食

fèiqǐnwàngshí

[釋義] 廢:停止。顧不上睡覺;忘掉了吃飯。形容學習或工作積極努力;用心專一。
[語出] 南北朝·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元帝在江、荊間、復所愛習;召置學生;親為教授;廢寢忘食;以夜繼朝。」
[正音] 寢;不能讀作「qìn」;食;不能讀作「sí」。
[辨形] 廢;不能寫作「費」;寢;不能寫作「寐」。
[近義] 旰食宵衣 兢兢業業 焚膏繼晷 夜以繼日 發憤忘食
[反義] 心不在焉
[用法] 多含褒義。用來形容人非常專心努力。一般作謂語、狀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總理為了國家大事;日理萬機;~。

『陸』 在___的日子裡

在即將畢業的日子裡

我們用笑聲送走了初一、初二的輕松和多彩,用勤奮和自信迎來了初三的忙碌與艱辛.在即將畢業的日子裡,我們在深深的思索中回憶昨日的稚嫩,品位今朝的成長,放飛明天的希冀.

忙裡偷閑憶往昔
倒記時牌掛上的第一天,同學們都感覺幾分新鮮,忙湊過來看,似乎想要把上面的幾個數字看出個所以然來.突然,不知誰大聲念到:「距中考還——220天!」這語調抑揚頓挫,特別是在「還有」這二字上大大地加重了語氣。眾人一聽,正對了自己的心思,誰不希望令人「望而生畏」的中考晚些來到呢?A更是「想大家之所想」:「反正是『還有』那些天,看來我們還有時間像初一那樣放縱自己一段時間了。走,打球去。」「是啊,總不打手都生了。想那初一時的籃球比賽咱們好是風光,攜著全勝的戰績一路過關斬將,勇奪全校第一。」「還有那次拔河比賽,雖然輸了,但想起當時摔得人仰馬翻的樣子,真是好笑!那般光景真是一去不復返啊……」在這片掩飾不住的幸福的笑聲中,我們盡情地回味著昨日的快樂與輝煌。

今朝學海勤做帆
倒記時牌上的數字呈遞減的形式,一晃距中考只盛夏140天了。我們再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和情趣去追憶曾經快樂自由的時光。課間教室中少了同學們對奇聞趣事的津津樂道,多了許多埋頭苦讀的身影。只見同學們時而眉頭緊鎖時而奮筆疾書,時而側頭沉思,時而會心微笑。我們開始在題海中用勤奮構造乘風破浪的智慧之船,然而只有勤奮才能在疾風勁雨總站立成帆。時光在這一天天的苦戰中流逝,那一道道求證出來的數學難題,一個個精確無誤的化學方程式,就是一首首抒寫勤奮的絕句呀!

遠眺雲程志為梯
倒記時牌上的數字變成了兩位數,距中考更近了。中午吃過飯,我習慣地做著數學題,也許時天氣熱的緣故,汗順著我的面頰滴在了本子上,這時B輕輕地遞給我一張紙巾說:「休息一下吧,大熱的天,別累壞了,我們都該學會放鬆,不是嗎?過來和我們『暢想一下美好的未來』。」於是我們幾個圍坐在一起開始描繪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藍圖。雖然我們整日的忙碌,但並未忘卻我們的理想。我們的理想藍圖中有遼闊的草原,有綿延的遠山,有浩盪的紅河,有無邊的林海,有藍天白雲,有花紅草綠。看著同學們憧憬的表情,我突然也倍感自信。為了我們的志向再多的辛苦都是值得的!雲程有路志為梯啊!
在即將畢業的日子裡,我們的生活忙碌而充實。我們已學會了用一串串笑聲追溯繽紛的昨日,學會了在書本中把每一個日子都讀成風景,學會了用一滴滴汗水呼喚美好的未來。
在即將畢業的日子裡,讓我們心連著心一同奔向遠方!

在迎接世博的日子裡

太陽火辣辣的炙烤著大地,地面好像變成了一塊大大的鐵板燒,放個雞蛋上去都能烤熟了,走在路上,腳底發燙,陣陣熱氣迎面撲來。這么熱的天,我還要出去給媽媽跑腿,誒!天氣熱倒是無所謂,只不過,過一段時間會走到一條「亡命馬路」
那條馬路之所以叫亡命馬路,是因為,那條路上有許多買菜的小攤販。他們總是只顧自己的生意,不管旁人,略有不如意,便會大吵大鬧,甚至大打出手。每天傍晚菜市散了的時候,馬路上,便像打過仗的戰場一般狼藉,這邊幾片爛菜葉,那邊一些用過的塑料袋。臟的不得了。況且現在又正值夏天,正是蚊蟲泛濫之際。「亡命馬路」上的蚊蠅可以組成一個合唱樂團了。那裡的居民,行人苦不堪言。人們對「亡命馬路」是能躲就躲。
要不是亡命馬路是我必經之路,不然打死我也不會去。不知不覺中就走到「亡命馬路」了。眼前的景象下了我一跳,,小販之間懂得了謙讓,歡笑聲代替了爭吵聲,地面上的垃圾全都沒了,「蚊蠅合唱樂團」也消失了,空氣中彌漫著菜的清香味,我使勁的揉揉眼,沒看錯,這不是夢。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 這時一個稚嫩的聲音傳進我的耳朵:「媽媽,你看海寶」,「恩,它是世博會的吉祥物,你看那,還掛著 熱烈迎接世博的字條呢」不只是小孩的媽媽看到了,我也看到了,小攤販們也看到了,所有人都看到了

在迎接世博的日子裡

2002年12月2日是一個激動人心的不眠之夜。從蒙特卡洛傳來了中國上海獲得了2010年世博會的舉辦權。
2010年世博會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在世博會開展期間,將有無數的外國人匯聚在上海,展示各自的產品和技藝。我作為一名上海的小主人,很希望成為一名光榮的志願者,我也要將中國的悠久歷史、上海的日新月異介紹給來自五湖四海的來賓。於是我從電腦上查閱很多有關世博的各種信息……
在世博會將近的日子裡,我和同學們商量在黃浦江畔種上一些花草樹木,用我們的雙手為世博盡一份薄力,也希望更多的人積極參與美化家園的行動。我們要讓外賓感受上海是一座文明的城市,綠色的城市。因為綠化可以美化環境、釋放氧氣、減弱噪音,還能降低氣溫,最能讓我們的綠色家園多一份活力。現在我還是一名小學生,我將與世博一起成長,到那時我已經是中學生了,我要以沙漠一般的熱情迎接世博各地的外賓,我期待著美好的、精彩的、世界的盛會早日到來。
讓全世界的人們牽起友誼之手,團結友愛,讓每個國家都繁榮昌盛起來!

在迎接世博的日子裡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在一聲聲口號中,世博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走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世博明星——「海寶」正熱情地向我們打著招呼,周圍的人們個個熱情高漲,迎接著2010年的到來。我這個小東道主當然也不能懈怠,利用雙休日去社區學習世博英語。
一大早,我背起書包,一邊哼著小調,一邊走出了家門。只見小區里的爺爺、奶奶們已經早早地出來鍛煉身體:有的舞弄著劍,有的打起了太極拳,有的則一邊遛狗,一邊散步,好不熱鬧啊!我想到待會兒又能學上幾句世博英語,說不定在世博會召開期間真能派上用場,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連走路的步伐也加快了。
走著,走著,忽然覺得腳底下軟軟的,黏黏的。定睛一看,發現自己原來踩到了一堆狗屎上。雪白的球鞋被弄臟了,這怎麼辦?誰這么缺德呀?我環顧一下四周,不見狗和它的主人。我暗暗生氣,心想:這些狗真不懂文明,隨地大小便可是影響市容的行為。千萬別讓我碰到那隻狗和他的主人,看我怎麼收拾你?看著又臟又臭的球鞋,剛才那份快樂早就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我只能飛奔回家,重新換了一雙鞋。
這回,我吸取教訓,邊走邊看清地上。咦,剛才被我踩到的那堆狗屎前怎麼蹲著個小弟弟?我連忙三步並作兩步,走上前去看個究竟。只見,小弟弟的皮鞋前端也被弄臟了,看來他也是個倒霉蛋。「小弟弟,別……」我剛想上前勸道,可眼前的一幕讓我驚呆了。只見,小弟弟打開一張餐巾紙,笨拙地把紙蓋在了狗屎上。多臭啊!萬一臟東西弄到弟弟手上,那可怎麼辦?我連忙一把拉起小弟弟,說:「小弟弟,這臟東西可不能碰呀!」小弟弟忽閃著眼睛,笑著說:「哥哥,幼兒園老師告訴我,再過500天就是世博會了,我們小朋友也要為世博出一份力啊!」我一下子懵了,我怎麼沒想到呢?平時,我和同學們嘴上總說要為世博出力,可怎麼偏偏忘記應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呢?我感到臉上火辣辣的。
我把小弟弟扶到一旁,轉身來到那堆狗屎前,剛蹲下身子,一股惡臭就直朝我的鼻子里鑽。我一面用左手捂住鼻子,一面快速地拾起那臟東西,飛也似的把它扔進垃圾箱里。不知什麼時候,小弟弟的媽媽出現在了我們的身旁,對著我們連聲說「你們真棒,不愧是城市小主人呀!」我真有點不好意思了。
我告別了這對母子,又繼續上路。早春的早晨,風還有點刺骨,但我覺得整個人特別清爽。我彷彿看到2010年,許許多多的外國友人從四面八方來到我們上海,他們正翹起大拇指說:「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在迎接世博的日子裡

2010的世博會將在上海舉行,作為上海的小學生,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學習,學好英語,當好東道主,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

在迎接世博的日子裡,學好英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是世界通用的語言,那時需要很多懂英語的志願者來幫助外國友人,讓他們了解上海,了解中國,當他們遭遇困難時,我就可以幫助他,用熱情的語言來接待好每一位外國友人!所以,從現在開始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各門文化知識,特別是英語會話,一定要打好扎實的基礎。

在迎接世博的日子裡,我會更好的學好禮儀和主持,帶動班級同學一起開展各種世博知識竟猜活動,讓每一位同學都真正了解世博,體會世博精神。讓世界友人看看利益之邦的學生是多麼了不起!

在迎接世博的日子裡,作為小主人報的實習小記者,我將走向社會,用自己的慧眼去觀察社會,宣傳世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讓美麗的上海更健康!

在迎接世博的日子裡,我將多一份微笑,多一句問候,多注意細節,專心做好身邊每一件小事,歡快的迎接2010年世博會,用智慧和行動來迎接世博會的到來。

2010年世博會轉眼就會來到,那時我已經是中學生了,我將成為一名自願者,去接待五湖四海的朋友,讓他們知道,中國上海世博會比其它世博會更好更成功!

在迎接世博的日子裡

世博會的腳步已離我們越來越近了,那我們作為東道主該做些什麼呢?有件事讓我深有感觸。

前幾天的一個傍晚,我和媽媽參加她同事的party。我們去那需要乘地鐵四號線轉二號線再轉一號線,可傍晚六點又是下班高峰時間,地鐵里可擠著呢!我們乘四號線到世紀大道站,轉乘二號線,站台上已是人潮湧動,媽媽拉著我站在最後面,我連忙一個箭步竄到了「下客區」,心想:嘻嘻,我站在最前面,門一開,正好進去!我美滋滋地想著,忽然感到自己的四周空盪盪的,環視了一圈,才發現大家都有秩序地在候車區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我馬上想起一年前的地鐵站:大家隨意地站在站台上,有大聲叫賣報紙的,有大聲打電話的,「嗡、嗡、嗡」,吵得很哪!地鐵一到,都蜂擁朝著門口沖,擠得地鐵裡面的人無奈地大叫「別擠呀,讓我先下……」而現在,大家都站在安全線內,不再爭先恐後,似乎只能聽見呼嘯而來的地鐵聲和輕微的腳步聲。看到這兒,我趕緊排到隊伍里,與媽媽站在了一起,我疑惑地想:才一年功夫大家怎麼都變了?「嗚——」,地鐵來了,打斷了我的思緒,車門開了,大家沒有一窩蜂地擁進去,而是耐心等著下車乘客下來,一個殘疾老伯伯行走不方便,一個小夥子從人群中走出來,攙扶著他走出來。到站的人都下車了,大家才井然有序地從門兩側進入。列車開動了,我看到有一些人招呼著行動較慢的老人、病人、殘疾人等並為他們讓座,這都是以前罕見的舉動阿!當我驚詫不已時,我已走到一號線車站,一號線是最擁擠的地鐵了,可我見到的還是一樣的場面,大家靜靜地候車……上了車,我轉過頭想問媽媽,才一年,大家怎麼都變了,我竟看見了站台里的紅帶,上面赫然是幾個黃色的大字:迎世博,文明你我他。這時,我什麼都明白了……

在迎世博的日子裡,這件事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在迎接世博的日子裡

一個陽光燦爛的星期天,我早早地做完了作業,想趁著閑暇之餘干點有意義的事情,忽然從我的腦海里閃過一個好主意:2010年就要在上海舉辦世博會了,全上海人民,甚至全中國的人民都在為世博做貢獻,我想我也應該為世博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是我們小朋友能做什麼呢?有了,就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吧。比如,我們可以把身邊的垃圾揀起來,把上海變成一個清潔美麗的城市,讓來參加世博會的外國朋友,都能感受到上海的美麗。
於是我來到了馬路上乍一看驚呆了,馬路上到處都是香蕉皮,西瓜皮,煙頭……「光說不練假把式」說干就干,我就開始揀,揀了半小時後,馬路看上去干凈多了,可是還是看見有位阿姨不尊重我的勞動成果,在往地上扔垃圾,這使得我火冒三丈, 怒不可遏。盡管如此,我還是走上前去面帶微笑地對那位阿姨說:「阿姨,請您不要再亂丟瓜子殼了,好嗎?」阿姨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小妹妹,是我錯了,不該亂扔垃圾,你真乖,我下次再也不亂丟了」,聽後我笑眯眯地走。我走到另一條街又看見一位叔叔隨地亂丟香蕉皮,我立即上前去就像勸阻剛才那位阿姨一樣.我耐心地上前去對那位叔叔說:「叔叔,請不要亂丟香蕉皮,好嗎」?可是,那叔叔很不耐煩地說:「小孩子,不要你管的事情你就別管,知道嗎?這不是你們小孩子該管的事!」我聽後很生氣,但又沒辦法,只能悻悻地瞪了他一眼,然後蹲下身子,把他扔下來的香蕉皮再揀起來,扔進了垃圾筒里。
我正幹得熱火朝天呢,突然從遠處走上來一位比我還小的小妹妹,看著我,對我說:「姐姐,你在干什麼呢?為什麼要揀垃圾呢?很臟的!」我抬起頭,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樂呵呵的對她說:「小妹妹,我在給我們的城市「洗臉」呢!」上海馬上就要舉辦世博會了,我們小朋友不能做什麼大的事情,只要是能為世博會出一份力,為上海爭一份光,我就很開心了。」小妹妹聽後連連點頭,樂呵呵地對我說:「姐姐,我也想來參加.你能收我做徒弟嗎?」我沉思了一會,想了想兩個人一起做一定比一個人做得更快,更好!我曾經聽別人說過「人多力量大」這句話。於是,我高興的答應了她,就像唐三藏收了孫悟空一樣,收了這么個小徒弟.小妹妹聽我答應收她為徒後高興的跳了起來。
隨後,我們就開始分工,我們一起揀地上的垃圾,我還要負責勸阻不文明的路人不要亂扔垃圾。一個小時以後,那條長長的馬路終於被我們兩個小不點兒給征服了。我氣喘吁吁,滿頭大汗,再看那小妹妹,她可也太誇張了,居然累到直接趴在了地上,我趕緊上去把她扶起來,找了個陰涼的地方坐下來休息。
休息了一會兒,我們又去欣賞了下我們剛才勞動的「成果」,但是出乎我們意料的是,那條剛變干凈地馬路,又被某些不文明的市民弄臟了,我委屈的直想掉眼淚。看著我們辛辛苦苦揀干凈的馬路又變成了垃圾筒,心裡有說不出的難過。可是想到要為世博出份力,只能再揀一次!正在揀著,看見一條野狗在我們剛打掃干凈的路面上,拉了一堆屎,我氣憤的不行。可是也又無可奈何,剛想過去收拾干凈,小妹妹湊到我跟前,望著我說,「姐姐,我去把它收拾干凈吧,你好看上去很累了!」說完她拿出一張紙巾,捏著鼻子,把那堆狗屎揀起來扔進了垃圾筒!又是一個小時過去了,路面終於又干凈了。剛想和小妹妹打道回府.忽然想到,要是我們一走,這馬路不是又要變臟了嗎?於是,我想了個辦法,在路邊的花壇里,豎了一塊牌子:「警方提示,不許亂扔垃圾,違者罰款500元!」雖然我知道這只是自己的善意提醒, 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假的告示,但是最少可以給我自己一個安慰吧。寫完牌子之後,看著干凈的路面,戀戀不舍的回家去休息了。
休息了一段時間,我總是不放心剛才那條馬路,於是又回去看了一下。我以為當我再次回來的時候,一定又變的臟亂不堪了。但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那條我辛辛苦苦揀了整個下午的馬路,居然還是那樣的干凈整潔,雖然不是一塵不染,但是與我們剛開始揀相比,卻是天壤之別了!也許是我們的「警示牌」起了點小小的作用,也許是我們汗流浹背的勞動感動了路人!但是,不管什麼原因,我看見了上海市民的文明程度正在前進了。
晚飯的時候,我吃了好大一碗飯,爸爸媽媽吃驚的看著我,問我怎麼今天胃口這么好?我高興的把今天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了他們。爸爸媽媽微笑的看著我,說我是一個好孩子!此時的我,吃著奶奶做的飯菜覺得特別香!心裡覺得的特別甜!
那晚,我做了個夢!夢見自己已經長大了,夢見自己正在工作崗位上,為上海這個國際的大都市,為繁榮富強的祖國添磚加瓦。

距離世博會的召開只剩下為數不多的時間了。於是,身邊的大多數事務都唯恐趕不上進度,都在默默而有序地改變著。
樓下的「三泉路」便是變身成果明顯的馬路之一。兩排高大的梧桐綠意盎然。原本混亂的街口也新安裝了紅綠燈,變得有序多了。長年累月的修路解決了不少大問題:以前窄小的管道換成了大管道,減少了安全隱患;凹凸不平的水泥馬路也搖身成為平坦的柏油路,居民們也就不用「享受」顛簸的滋味了……
又是炎熱的一天,我和媽媽坐在去外婆家的公交車上,雖然有空調的工作,可擁擠的車廂依然十分悶熱。此時此刻,座位便成了大家的目標。這時,車上上了一位年邁的老伯,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眼睛炯炯有神。蹣跚的腳步一眼就可以看出老人身體的糟糕,他緩緩看向車內,一點一點向後走去。
忽然,一位年輕人站了起來對老伯說:「老伯我快下了,您來坐吧!」聽完,大家主動讓出道讓老伯坐下。看著車上溫馨的場面,我淺淺一笑。
是的,在迎接世博的日子裡,幾乎每一個公民,每一塊區域,都努力做到文明又和諧,讓上海以一個全新的姿態召開世博。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在一聲聲口號中,世博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了。290天,距離世博會還有290天!多麼振奮人心的數字!
走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世博明星——「海寶」正熱情地向我們打著招呼,周圍的人們個個熱情高漲,期盼著2010年5月1日的到來。
迎接世博,熱愛世博,同時享受世博。

一個陽光燦爛的星期天,我早早地做完了作業,想趁著閑暇之餘干點有意義的事情,忽然從我的腦海里閃過一個好主意:2010年就要在上海舉辦世博會了,全上海人民,甚至全中國的人民都在為世博做貢獻,我想我也應該為世博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是我們小朋友能做什麼呢?有了,就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吧。比如,我們可以把身邊的垃圾揀起來,把上海變成一個清潔美麗的城市,讓來參加世博會的外國朋友,都能感受到上海的美麗。
於是我來到了馬路上乍一看驚呆了,馬路上到處都是香蕉皮,西瓜皮,煙頭……「光說不練假把式」說干就干,我就開始揀,揀了半小時後,馬路看上去干凈多了,可是還是看見有位阿姨不尊重我的勞動成果,在往地上扔垃圾,這使得我火冒三丈, 怒不可遏。盡管如此,我還是走上前去面帶微笑地對那位阿姨說:「阿姨,請您不要再亂丟瓜子殼了,好嗎?」阿姨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小妹妹,是我錯了,不該亂扔垃圾,你真乖,我下次再也不亂丟了」,聽後我笑眯眯地走。我走到另一條街又看見一位叔叔隨地亂丟香蕉皮,我立即上前去就像勸阻剛才那位阿姨一樣.我耐心地上前去對那位叔叔說:「叔叔,請不要亂丟香蕉皮,好嗎」?可是,那叔叔很不耐煩地說:「小孩子,不要你管的事情你就別管,知道嗎?這不是你們小孩子該管的事!」我聽後很生氣,但又沒辦法,只能悻悻地瞪了他一眼,然後蹲下身子,把他扔下來的香蕉皮再揀起來,扔進了垃圾筒里。
我正幹得熱火朝天呢,突然從遠處走上來一位比我還小的小妹妹,看著我,對我說:「姐姐,你在干什麼呢?為什麼要揀垃圾呢?很臟的!」我抬起頭,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樂呵呵的對她說:「小妹妹,我在給我們的城市「洗臉」呢!」上海馬上就要舉辦世博會了,我們小朋友不能做什麼大的事情,只要是能為世博會出一份力,為上海爭一份光,我就很開心了。」小妹妹聽後連連點頭,樂呵呵地對我說:「姐姐,我也想來參加.你能收我做徒弟嗎?」我沉思了一會,想了想兩個人一起做一定比一個人做得更快,更好!我曾經聽別人說過「人多力量大」這句話。於是,我高興的答應了她,就像唐三藏收了孫悟空一樣,收了這么個小徒弟.小妹妹聽我答應收她為徒後高興的跳了起來。
隨後,我們就開始分工,我們一起揀地上的垃圾,我還要負責勸阻不文明的路人不要亂扔垃圾。一個小時以後,那條長長的馬路終於被我們兩個小不點兒給征服了。我氣喘吁吁,滿頭大汗,再看那小妹妹,她可也太誇張了,居然累到直接趴在了地上,我趕緊上去把她扶起來,找了個陰涼的地方坐下來休息。
休息了一會兒,我們又去欣賞了下我們剛才勞動的「成果」,但是出乎我們意料的是,那條剛變干凈地馬路,又被某些不文明的市民弄臟了,我委屈的直想掉眼淚。看著我們辛辛苦苦揀干凈的馬路又變成了垃圾筒,心裡有說不出的難過。可是想到要為世博出份力,只能再揀一次!正在揀著,看見一條野狗在我們剛打掃干凈的路面上,拉了一堆屎,我氣憤的不行。可是也又無可奈何,剛想過去收拾干凈,小妹妹湊到我跟前,望著我說,「姐姐,我去把它收拾干凈吧,你好看上去很累了!」說完她拿出一張紙巾,捏著鼻子,把那堆狗屎揀起來扔進了垃圾筒!又是一個小時過去了,路面終於又干凈了。剛想和小妹妹打道回府.忽然想到,要是我們一走,這馬路不是又要變臟了嗎?於是,我想了個辦法,在路邊的花壇里,豎了一塊牌子:「警方提示,不許亂扔垃圾,違者罰款500元!」雖然我知道這只是自己的善意提醒, 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假的告示,但是最少可以給我自己一個安慰吧。寫完牌子之後,看著干凈的路面,戀戀不舍的回家去休息了。
休息了一段時間,我總是不放心剛才那條馬路,於是又回去看了一下。我以為當我再次回來的時候,一定又變的臟亂不堪了。但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那條我辛辛苦苦揀了整個下午的馬路,居然還是那樣的干凈整潔,雖然不是一塵不染,但是與我們剛開始揀相比,卻是天壤之別了!也許是我們的「警示牌」起了點小小的作用,也許是我們汗流浹背的勞動感動了路人!但是,不管什麼原因,我看見了上海市民的文明程度正在前進了。
晚飯的時候,我吃了好大一碗飯,爸爸媽媽吃驚的看著我,問我怎麼今天胃口這么好?我高興的把今天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訴了他們。爸爸媽媽微笑的看著我,說我是一個好孩子!此時的我,吃著奶奶做的飯菜覺得特別香!心裡覺得的特別甜!
那晚,我做了個夢!夢見自己已經長大了,夢見自己正在工作崗位上,為上海這個國際的大都市,為繁榮富強的祖國添磚加瓦。

聽說上海要舉辦世博會後,我第一個感覺就是要去了解一下『世博』這個名詞的使用范圍。
世博會的全稱是世界博覽會,它同奧運會和世界盃一起被認為是全球三大頂級盛世。不過與奧運會和世界盃不同的是世博會主要展現人類的奮斗進程,啟示大家思考未來,是展示全人類文明的進步的大舞台。每一屆世博會都融合了世界各國帶來的新技術,新理念,新文化,讓千萬民眾大開眼界,並產生思想碰撞,迸發出新的火花,從而激發新的學習,競爭和進步。
世博會的理念是理解,溝通,歡聚,合作。
現在讓我們回顧一些經典的世博吧!
1851年5月1日至10月11日,英國倫敦舉辦了第一屆世博會,吸引了20多個國家參加,600多萬人次參觀(「水晶宮」里的第一屆世博會——1851年英國倫敦世博會)而世博會還有注冊類世博,認可類..........
連自由女神像也來到了世博會!
為了紀念美國獨立100周年,法國人民花費10年時間建造了一座庄嚴美麗的自由女神像贈送給美國。
自由女神像也是美法有一的見證,也是世博會上一段佳話。在製作過程中,它曾在分別由美國和法國主辦的兩次世博會上露面。
而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體檢了全人類對於未來城市環境中美好生活額度共同嚮往,反映了國際社會對於未來政策制定、城市戰略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重視。
世博會的吉祥物海寶——四海之寶,九州同慶。海寶人物形象可愛、個性鮮明已成為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符號和文化標志,作為上海世博會的形象大使,海寶正用熱情的雙臂、自信的微笑歡迎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們。
會徽作為上海世博會的形象標志,凝聚著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心血,飽含著海內外朋友對上海世博會的期盼與深情,體現了世博會所倡導的精神和追求的理念。
會徽中三人合臂相擁的圖形,形似美滿幸福,相協同樂的三口之家,也可抽象概括為「你,我。他」廣義的人類,表達了世博會「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理念,洋溢著崇尚和諧,聚合的中華民族精神,體現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人為本的積極追求。
上海世博 我為你而驕傲!

當上海申博成功的消息傳來,一時熱情滿懷、歡欣鼓舞,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整個上海沸騰了!多少人長久的期盼,多少人辛勤的汗水,在這一刻都化作了滿腔自豪的激情,為上海舉杯,為祖國歌唱;

在迎接世博會的日子裡,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怎樣做得更好呢?其實,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上海,我們可以為她做的事情很多。首先,我們要從文明做起,做一個好市民,不亂穿馬路,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不講臟話等等。這些也許是小事,但只要從我們每個人的身邊做起,上海將更美好,大家的力量也將是上海舉辦世博會最大的保證。

在迎接世博會的日子裡,作為一名小學生,我的首要任務是學習文化知識,掌握更多的本領。將來就有可能成為自願者,為上海世博會貢獻我的微薄的力量。我相信到那時,上海將以她更迷人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我們每一個上海人都是這座城市的形象大使,我們代表的不僅是上海,更是我們的自己的國家。

『柒』 一個老頭 半躺半坐在床上旁邊桌子上有一碗飯打什麼成語

一個老人半躺半坐旁邊放著桌子上面有飯和菜打一成語
成語答案是【廢寢忘食】
【解釋】: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出自】:《列子·開瑞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示例】:但得個寄信傳音,也省的人~。
◎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一折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形容人刻苦努力。

『捌』 古代工具的資料

http://group.hexun.com/technocracy/Discussion.aspx?articleid=1515048

http://group.hexun.com/technocracy/Discussion.aspx?articleid=1515048

最原始的勞動工具

製造與使用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本質性區別。有了工具,就意味著對自然的改造,意味著生產的開始。因此,人類的文明史,首先就是製造和使用工具的歷史。

那麼,人類最早創造的工具是什麼呢?是石器。

據推測,人類形成的過程中,在長期使用天然木棒和石塊來獲取食物和防衛時,偶爾發現用礫石摔破後產生的銳緣來砍砸和切割東西比較省力,從而受到啟示,便開始打擊石頭,使之破碎,以製造出適用的工具。

就世界范圍看,人類開始製造工具大約是在300萬年前。最早的工具大概沒有什麼標準的形式,一物可以多用。坦尚尼亞奧杜韋峽谷發現的最早石制工具,大約距今200萬年左右,其典型的石器是用礫右打制的砍砸器。

在舊石器時代製作石器最原始的辦法,是把一塊石頭加以敲擊或碰擊使之形成刃口,即成石器。打制切割用的帶有薄刃的石器,則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驟:先從石塊上打下所需要的石片,再把打下的石片加以修整而成石器。初期,石器是用石錘敲擊修整的,邊緣不太平齊。到了中期,使用木棒或骨棒修整,邊緣比較平整了。及至後期,修整技術進一步提高,創造了壓製法。壓制的工具主要是骨、角或硬木。用壓製法修整出來的石器已經比較精細。

到新石器時代,石器製造技術有了很大進步。首先,對石料的選擇、切割、磨製、鑽孔、雕刻等工序已有一定要求。石料選定後,先打製成石器的雛形,然後把刃部或整個表面放在礪石上加水和沙子磨光。這就成了磨製石器。

磨製石器與打制的石器相比,已具備了上下左右部分更加准確合理的形制,使用途趨向專一;增強了石器刃部的鋒度,減少了使用時的阻力,使工具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穿孔技術的發明是石器製作技術上的又一重要成就,它基本上可分為鑽穿、管穿和琢穿三種。鑽穿是用一端削尖的堅硬木棒,或在木棒一端裝上石制的鑽頭,在要穿孔的地方先加些潮濕的沙子,再用手掌或弓弦來轉動木棒進行鑽孔。管穿是用削尖了邊緣的細竹管來穿孔,具體方法與鑽穿相同。琢孔,即用敲琢器在大件石器上直接琢成大孔。穿孔的目的在於製成復合工具,使石制的工具能比較牢固地捆縛在木柄上,便於使用和攜帶,以提高勞動效率。

新石器時代的石器種類大大增多。早期遺址中大量出土的農業、手工業和漁獵工具有斧、錛、鏟、鑿、鏃、矛頭、磨盤、網墜等,稍後又增加了犁、刀、鋤、鐮等。

原始社會時期生產工具的改進,增強了人們向自然界作斗爭的能力,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天地變得日益廣闊起來。但由於當時人們所能支配的物質只不過是石、木、骨、角和利用天然纖維簡單加工而成的繩索等,這就限制了工具的創造和發展。

最早的針

在舊石器時代(約170萬年~1萬年前)晚期,人們已會用獸皮縫制衣服,不再赤身露體了。縫制衣服,針是不可缺少的工具。我國目前所知最早的針,是在距今約18000年前山頂洞人的遺址中發現的骨針。

本世紀3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人遺址中,發現了一枚骨針。這枚骨針長82毫米,針身最粗處直徑3.3毫米,針身圓滑而略彎,針尖圓而銳利,針的尾端直徑3.1毫米處有微小的針眼。製作這樣的骨針,必須經過切割獸骨、精細地刮削、磨製以及挖穿針眼等多道工序,需要較高的製作工藝才能完成。這枚骨針,也是世界上目前所知最早的縫紉工具。

骨針在我國使用的時間非常久遠。直到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末期,我國才開始用鐵針縫制衣服,至於製造鋼針,則是鐵針出現1000多年後北宋時期的事情了。

最早的爐灶

爐灶是古代人們生火做飯的重要工具,至今,爐灶在我國農村的許多地區仍被廣泛使用著。傳說我國在黃帝時期就有了爐灶,但從我國用火有著久遠的歷史來推斷,爐灶的發明當在此之前。

我國目前最早的爐灶實物,系一種雙連式地灶,發現於距今約六七千年前的陝西西安半坡遺址。其基本形式是:在地上挖兩個火坑,地面處兩坑相隔,地面下兩坑相通。其中一坑是進柴禾的地方,另一坑為出火之處。兩坑相通處的洞口,作用與後世的灶門相似,出火坑的作用則與後世的灶膛差不多。

這一爐灶的構造雖然簡陋,卻體現出相當科學的道理,比起在平地上點燃篝火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例如:兩坑相通,進柴處與發火處之間構設通道,可吸風拔火,柴火能較為充分地燃燒,從而提高了火的溫度;爐灶四周為土壁,火在坑中,火勢容易上揚,使得火力集中,人們可以較快地烤熟食物而又不致被火燒灼;火在坑中,聚氣蓄熱,燃後余燼亦可溫烤食物,提高了火的利用率;火燼留在灶膛內,能夠保存火種;等等。

爐灶的發明,使我們祖先在與大自然作斗爭以及走向人類文明的進程中,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最早的石磨

把谷、麥等的殼皮去掉並磨成粉,本是一項很繁瑣的勞動。據《世本》記載,春秋戰國之際的公輸般(即魯班)發明了石磨,使糧食加工變得容易多了。

1968年,在河北滿城漢墓中出土了一架距今約2100年的石磨,這是我國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石磨。這架石磨系用兩塊厚重的圓形石盤組成,稱為「磨扇」。兩塊磨扇上下對合,其中央部位鑿有磨腔;上扇還鑿有填加糧食的孔道,孔道與磨腔相連。在兩片磨扇的對合面上,分別鑿成凸凹不平的鋸齒狀,稱為「磨齒」。下片磨扇的中心,安置一根向上突出的鐵制立軸;上片磨扇的中心,則鑿有能套在下扇立軸上的套孔。使用時,推動上扇的手柄使其旋轉即可。

石磨的上扇在作旋轉運動時,由於其磨齒與下扇的磨齒相互間咬合以及相錯,而形成很微小的升降運動,於是上下扇之間便出現了瞬息的齒隙,使加工的糧食通過上扇的孔道不斷進入磨齒。石磨在使用時,將杵臼的上下沖擊力改變為齒面摩擦力,將杵臼的間歇工作改變為連續工作。這樣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石磨的發明,是古代糧食加工工具的一大進步。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石磨不斷加以改進。晉代,發明了水磨,以水力代替人力;同時又發明了連磨,這些發明,在當時的世界上均處於領先地位。

最早的弓箭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弓箭的國家。

在距今約2.8萬年前的峙峪(今山西朔縣峙峪村)人活動的舊石器晚期遺址中,發現過一些加工比較精細的小石鏃。它們是用堅硬而容易劈裂出刃口的薄燧石石片製成的,鏃的一端具有鋒利的尖頭,與尖端相對的底端兩側經過加工,形成鏃座,呈凹形,用以安裝箭桿。由於原始社會的弓和箭桿是易於腐爛的竹、木製作的,難以保存下來,所以這些小石鏃便是中國和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弓箭實物。

弓箭是人類在原始社會的一項偉大發明,它已具有馬克思所分析的機器的三個要素:(1)動力。人做的功(拉弦)轉化為勢能(拉開的弦),起了動力和發動機的作用。(2)傳動。拉開的弦收回,勢能轉化為動能,將箭射出,起了傳動的作用。(3)工具。箭鏃起了工具的作用,射到動物身上,等於人用石制工具打擊動物。

弓箭發明之後,人類既可以從較遠的距離獵獲陸地野獸,又能上射空中飛鳥,下取水中游魚,從而大大增強了同自然界做斗爭的能力。在火器發明之前,弓箭一直是人類得力的狩獵工具和作戰武器,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所說:「弓箭對於蒙昧時代,正如鐵器對於野蠻時代和火器對於文明時代一樣,乃是決定性的武器。」

弩是在弓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由於受到體力的限制,人拉開弓不能持久,為了延長張弓的時間,更好地瞄準,我們的祖先發明了弩。

弩主要由弩弓和弩臂兩部分組成,弓上裝弦,臂上裝弩機,兩者配合而放箭。弩臂為木製,前部有一個橫貫的容弓孔,弓固定於其中。弩臂正面有一條溝形矢道,是放箭的。能保證箭在發射後直線前進。《韓非子•說林》有「羿執鞅持桿操弓關機」的記載,其中的「桿」和「關機」都是弩上構件的名稱,桿是弩臂,關機是發矢的弩機。羿是傳說中黃帝時代的人,看來,弩可能在原始社會末期就發明了。現在所見到的最早的弩,是戰國時期的,當時已經有了比較進步的銅弩機了。

弩的使用,是先把弦拉開扣在弩機上,待捕捉到最有利的發射時機時,搬動「懸刀」(扳機),把箭射出去。最早的弩機只是起了「延時裝置」的作用,以後經過不斷改進,弩的性能越來越好,種類越來越多。例如,漢代弩機的「望山」上開始出現刻度,這相當於步槍的標尺,從而提高了射擊的准確性。這樣,弩既具備了「延時裝置」的作用。又具備了「瞄準裝置」的作用。此外,漢代還出現了能夠連續放箭的連弩。最初,弩也和弓一樣,只用一個人手臂的力。以後,出現了用腳蹬方式拉弦的弩;用絞車開弦的弩;至遲在北宋初年,又製作出把幾張弓合成一個弩的「床子弩」。

弩和弓相比,更利用瞄準,命中率高,射程遠,殺傷力大,是古代具有相當威力的遠射武器。如漢代最常用的六石弩,張力186千克,射程260米;北宋的宋子弩,射程可超過500米,這在當時世界上是很驚人的武器了。

我國發明和使用弩的時間,比西方要早得多。公元10世紀,古俄羅斯才出現弩,西歐則在11世紀末才出現弩。

艱難歷程

魯班的發明

魯班是我國春秋末年一位優秀的土木建築工匠,一位傑出的發明家。

魯班,姓公輸,名般。因為他是魯國人,「般」與「班」同音,古時通用,所以人們常稱他為魯班。魯班出生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人修橋築路蓋房舍,學得一手好技藝,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據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許多工具器械不少是由他發明的。發明了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鋸以後,魯班又琢磨起另一件事來:木材剖開後,怎樣才能使它平整光滑?於是他創造出了一種在木塊中間嵌上鋒利的刀的工具,推動它刨去不平整的木面。果然,不費大力氣,就把木材刨得非常光滑。這種工具就稱為刨子。

鐵鋸、刨子的發明和廣泛應用,使當時的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大大地促進了木工手工業技術的發展,這是魯班的一大貢獻。

據傳說,木工用的墨斗、鑿子、鏟子、曲尺等工具,也是魯班發明的。至今,有人仍稱曲尺為「魯班尺」。

魯班生活的春秋末年,戰爭不斷爆發。處於長江中游的楚國和居於長江下游的越國,經常發生爭斗。魯班南遊到楚國後,用自己的一雙巧手,為楚國的水軍設計製造了一種名叫「鉤拒」的水戰武器。這是一種前端裝有鐵制鉤子的長竿武器,它可以「拒」頂或鉤住對方進攻的船隻,從而在水戰中取得主動。魯班還創造了一種攻城器械——雲梯,既有鐵鉤又有梯階,還能自由升降,用來攻城非常方便。

魯班又是一位很高明的機械發明家。他製造的鎖,機關設在裡面,外面不露痕跡,必須藉助配合得很合適的鑰匙才能打開。魯班還改進過車輛的構造,製成了機動的木馬車。

在建築方面,魯班的貢獻也很傑出。傳說他曾用兩條魚和一碗飯,幫助工匠們解決了營造亭子中的難題。

一次,魯班路過一處建築工地,看到有個未完工的亭子和擱在一旁的梁和蓋。他打量了好一會,來到一位正在發愣的施工負責人張師傅面前問道:「是為這梁和蓋上不去而犯愁吧?」

張師傅嘆了口氣道:「可不是嘛,上面規定,要用這黃荊樹干做正梁,偏巧這黃荊樹干短了一截;要用這整塊紫砂石做蓋,這紫砂石太重,無法抬到正樑上去當頂,真不知怎麼辦呢。」

魯班聽了微微點頭,嘴裡喃喃地自言自語:「應該想個巧妙的方法才行……」

張師傅聽了大喜,說:「老人家,你有何高見?」魯班答道:「麻煩你了,我想先用頓飯。」

張師傅領魯班到家中,讓妻子給魯班端去了魚和蔬菜以及一大碗米飯,自己又去蹲在亭子邊冥思苦想。

約摸過了一頓飯光景,張師傅回到家中,一看人不見了,桌子上卻弄得亂七八糟:兩條魚被平放在兩只飯碗的口上,魚嘴被穿在一根筷子的兩端;桌子面上倒了一大堆飯,在飯堆上的四隻筷子,撐著那隻碗。

「這是怎麼回事?」張師傅一時呆住了……突然恍然大悟,興奮地喊起來:「我明白啦!這是教我用魚抬梁,土堆亭呵!」

張師傅根據魯班的「暗示」,在正梁兩端各接一木魚,以增加長度,又讓匠人挑土堆到亭柱旁去,直堆到只露出亭柱頭。然後讓大夥兒抬著亭蓋走上土堆,把亭蓋移上去,亭子終於上了梁、合了蓋。

你到過北京的故宮嗎?紫禁城四隅的角樓的結構,都是9根梁或18根梁、782條脊,據說這種結構形式的建築,最早也是由魯班設計的。

魯班一生有許多發明和創造,2000多年以來,一直被土木工匠尊奉為「祖師」,受到尊敬和紀念。

餓漢的新想法

做飯的鍋,古已有之。然而,高壓鍋與普通鍋有何不同?它是誰發明的?這要從一個餓漢的遭遇說起。

300多年以前,法國青年醫生帕平被迫逃往國外。他沿著阿爾卑斯山艱難跋涉,打算去瑞士避難。帕平一路上風餐露宿,渴了找點山泉喝,餓了煮點土豆吃。

有一天,帕平走到一座山峰附近,他覺得餓了,於是找了一些干樹枝,架起篝火,又煮起土豆來。水滾開了幾次,土豆依然煮不熟真是奇怪。為了肚子,他無可奈何地把沒熟的土豆硬吃了下去。這件事給他的印象深極了。

幾年後,帕平的生活有了轉機,他來到英國一家科研單位工作。阿爾卑斯山上的往事,記憶猶新。他找來了許多參考書,查算了山的高度。一連串的問題在帕平腦子里翻騰:物理學上的什麼定律能夠解釋這個現象?水的沸點與大氣壓有什麼關系?隨後,他又設想:如果用人工的辦法讓氣壓加大,水的沸點就不會像在平地上只是攝氏100度,而是更高些,煮東西所花的時間或許會更少。

可是,怎樣才能提高氣壓?

帕平自己動手做了一個密閉容器,他要利用加熱的方法,讓容器內的水蒸汽不斷增加,又不散失,使容器內的氣壓越來越大,水的沸點也越來越高。可是,當他睜大眼睛盯著加熱容器的時候,容器內發出咚咚的聲響。帕平嚇壞了,只好暫時停止試驗,獃獃地坐在椅子上。

又過了兩年,帕平按自己的新想法繪制了一張密閉的鍋圖紙,請技師幫著做。另外在鍋體和鍋蓋之間加了一個橡皮墊,鍋蓋上方還鑽了一個孔洞,這樣一來,就解決了鍋邊漏氣和鍋內發聲的問題。帕平把土豆放入鍋內,點火,冒氣,10多分鍾之後,土豆就煮爛了。然而,他仍不滿足,煮雞行不行?煮排骨行不行?

1681年,帕平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隻壓力鍋——當時叫做「帕平鍋」。他邀請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們來參加午餐會。實際上是對壓力鍋進行「鑒定」。帶著高高白帽子的廚師,當著眾多神氣十足的紳士、爵士們,把一隻只活蹦亂叫的雞宰了,塞進壓力鍋里,然後架到火爐上。那些滿腹經綸的專家一杯茶還沒有喝完,一盤盤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的清蒸雞,已經擺在他們的桌上了。哈哈!雞肉全爛熟了,雞骨頭也軟了。「這是在變魔術嗎?」這些老資格的、又愛挑眼的科學家們被折服了。從此,帕平和高壓鍋一起,名揚四方。

「高壓鍋只能用來煮吃的嗎?」帕平又自己向自己提出了新的課題。他去醫院、工廠、學校里調查,看看什麼地方還能應用高壓鍋。一個年輕的護士告訴帕平:為了把消毒布、針管、手術器械進行了滅菌處理,醫院里每天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和人力去煮,而且有時效果不理想。帕平聽了,眼睛一亮。一位老年的工程師告訴帕平:有許多化學反應,在常溫常壓下是難以發生的。如果有人造的高溫、高壓條件,那麼就可以合成很多新的東西……帕平聽了,心裡一動。這些,他都一一記在本上。後來,利用製造帕平鍋的原理,生產出了醫用消毒鍋、化工反應釜。帕平也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高壓鍋還可能有哪些用途呢?它還有可能值得再改造的地方么?讀者朋友,你們不妨也想一想!

漢代的幾案

我國傢具的歷史,真可以說是源遠流長。從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里出土有榫卯結構的干欄式木屋算起,至少有7000年了。後來的甲骨文里也出現了「床」、「車」等傢具的名稱。

傢具的製作技藝在經濟相對發達的漢代,已經顯得比較成熟:有孟光「舉案齊眉」的那種食案;有「沛公方踞床,使兩女子洗足」的那種坐床;有詩人李商隱寫賈誼「可憐夜半虛前席」的那種坐席,還有書案、屏風、床前幾……。

1980年4月,在連雲港市花果山下的唐庄漢墓里出土了一件完整的漆案,長95公分,寬32公分,案的通身以藤黃、群青等顏色繪成整齊而精美的圖案。長方形桌面的兩端各有雕鏤成四條龍形的柱足,並用十分纖巧的榫眼投合以支撐桌面。八條游龍,那挺拔矯健的身姿,像是在吞雲吐霧的龍首,其生動和逼真,實在使人有呼之欲出的感覺。龍的嘴裡噴四道瀑布似的水柱,互相連接成飄逸的濃雲、翻騰的巨浪……其間還卧有一隻昂首的蟾蜍。俯身的龍、仰望的蟾,具有鮮明的漢代風格,使人想到漢代科學家張衡的「地動儀」上那龍、蟾雕塑的精湛製作!作為龍身的案面上還飾有鱗片的花紋,整個造形,儼如八條並駕遨遊的長龍!

這種漆案的使用,多放在坐床的前面,很像今天我國北方的炕桌,只是並不放在床的正中。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床前幾,既可以用來讀書、酌飲,也可以宴請嘉賓。描繪這種情景的畫面,我們可以在漢代繪畫中看到。

據《周禮》所記:當時的貴族可以使用很多的幾。依據身份等級的不同,有玉幾、雕幾、髹幾、素幾的區別。老人都離不開幾,所以古書中有所謂「居則憑幾,行則攜杖」的敘述。古人常以幾敬老,《禮記•曲禮上》說:「謀於長者,必操幾杖以從之。」——當時的幾、杖,被稱之為養尊之物。禮儀制度還規定:仲秋之夜,要向衰老的長者奉上幾、杖。

遼陽三道壕漢墓壁畫中的男子拱坐畫像上,有兩個形制相同的幾,一隻幾上放著毛筆和幅帛,一隻幾上放著有三隻小短足的食用小托盤。這說明,床前幾還可以當書桌,相當於書案、奏案、茶幾;也可以當飯桌。小托盤則被作為一種專供食用的小圓案。小案,有時也可作成方形、長方形。這種小案,正是《後漢書•梁鴻傳》中所說的那種可以「齊眉」的「舉案」。為人正直的梁鴻,回家以後,夫人孟光為他准備飯,放在案上並高高舉起,與眉毛一樣齊,獻食於梁鴻,成為歷史上夫妻相敬如賓的著名佳話——舉案齊眉。

食案,一般只供一人使用,如兩人以上合用,則屬於特殊的情況了。例如,燕國太子丹為了結交並激勵勇士荊軻去刺殺秦王,就「常與荊軻同案而食」。除了類似這種情況,即便是夫妻,也分案而食。如《東觀漢記》所述,劉玄皇帝的更始韓夫人嗜酒,與劉玄對飲時,即利用各自坐席前的書案。這種書案,就是那種可以放筆、墨、帛的憑幾,飲酒時則可以作食案。由於這種案的桌面一般很薄,當常侍官進來奏事時,被惹怒的韓夫人,竟然可以「起身抵破書案」。

十分考究的食案,往往「繆金錯玉」或「髹文繪彩」,顯得雍容而華貴。我們看到出土的圓食案內,放置著許多杯、勺、魚、肉,顯示出濃厚的生活氣息。山西大同江漢墓中發現的長方形案上,還有東漢和帝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的銘款,為傢具技藝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確鑿的標本資料。

經過長期實際使用的過程,幾、案的名稱和用途逐漸有了明確的區分。長方形、高足的案,則專作書桌,因為桌面的寬度正好與簡牘的長度相當。用繩子穿訂成冊的簡牘就是當時的書,放在這樣的書桌上,寫讀均很方便。小而短足的,則專作食盤,因為它移動容易,獻食方便。而「案」這個字,也多指書桌而言。由此而引伸出的詞彙如:「案牘文書、案卷材料、科試案首。書生激忿作「拍案而起」,辭賦家陸機安排文章的布局作「案部就班」;只供書齋內欣賞的劇本作「案頭劇」……

「幾」的形制,曾發生過很大的變化,由兩個曲足演變為四條直足,並逐漸向方桌過渡。1972年,河南靈寶東漢墓出土的一件綠釉陶幾,四條高腿,截面呈矩尺形,兩腿間作彎曲的弧線,已經接近於現代的方桌。這種陶幾,可坐,可憑,可放,可供。

漢代的幾案,有豐富的形制、精美的工藝、多彩的紋飾,它顯示了我國傢具技藝的優良傳統和燦爛的文明。

鎖和鑰匙的歷程

像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許多東西是西方文明的一樣,我們也理所當地然認為,鎖是中國人發明的,至少在4000年前就發明了。它基本上是一個可以插上和打開的插鎖,掛在門外,用以鎖門,用一個鐮狀的鉤子——鑰匙來開,埃及人改進了這種裝置,他們使鑰匙的插入部分有一些突起,跟鎖孔中的凹陷部分相匹配。羅馬人使用從埃及鎖演變出來的各種鎖,並把它們帶到了征服的歐洲各地。但是羅馬鎖的插銷較小,而且是用一個彈簧來壓鏡子。

中世紀擁有金錢和珠寶的貴族和商人等,不僅需要鎖和鑰匙來鎖門,而且還需要鎖保險箱、抽屜和衣櫃,這就刺激了工匠們的創造性。在中世紀,一般都是使用掛鎖,下插的鎖子為在樞軸上轉動的制栓所取代。另一項使撬鎖變得更困難的改進工作,是在鑰匙和鎖孔之間插入若干所謂的榫槽,鑰匙齒做得剛好能通過榫槽。

現代的鎖和鑰匙可以說以1778年的布拉默鎖為開端:這種鎖有六個滑子——帶凹槽的金屬薄片,在用鑰匙開鎖之前,得使滑子進入適當的位置。這種鎖的發明者是布拉默,他是當時頗有技術頭腦的英國人之一,發明的東西甚多,其中包括水壓機、抽水馬桶、印鈔機、造紙機和汽水機等。

此後出現了查布鎖:它是朴次茅斯的一個叫查布的小五金商於1818年發明的。查布後來建立了一個防火保險箱工廠。他對鎖的主要改進是加了個「探頭」,如果有人企圖撬鎖,探頭就把插銷固定起來。

美國人耶爾發明的耶爾鎖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使用。它是一種制栓鎖,鑰匙小而平,與鎖槽形成聯鎖。它的安全性在於鑰匙的形態變化無窮,實際上沒有兩把耶爾鎖是相同的,但是有一種萬用鑰匙能打開許多鎖,例如旅館的鑰匙就是這樣。此後又出現了鎖保險箱的暗碼鎖,如果不知道一系列數字組成的暗碼就打不開這種鎖。還有一種用來鎖保險庫的定時鎖,鎖里安有一兩只鍾,不到預定的時間打不開。

斧子的由來

最初的斧是手斧。開始的手斧是卵石,然後是略經修琢的石片(約公元前50萬年),再後就是舊石器時期晚期(約公元前25萬年)制工較精的燧石斧,製作方法是用石頭敲打燧石,以造成鋒利的刃口。人類這方面的進步,可以通過利基夫婦在坦尚尼亞的奧爾杜韋峽谷的發現進行探索——他們在那裡發現了175萬年以前的石器。

在近東我們發現了公元前3000年前的銅鑄的斧子。為了使斧子更快,鑄出後再進行反復鍛打。澆鑄上的一大改進是引進輔助型芯,使鑄出的斧頭有插斧柄的插口,這樣就不至像以前那樣用皮帶把斧頭捆在斧柄上了。

盡管近東到處都發現了斧,但看來人們並不喜歡拿它們當武器使用:蘇美爾人、波斯人和亞述人都用矛和弓作武器,而希臘人和羅馬人則選擇了劍和矛但雙斧這種華貴武器卻常常用於宗教儀式;它是米諾斯人的宗教象徵。據說迷宮一詞,就是從雙斧演化來的。人們還發現了用薄金屬板製作的雙斧。在特蘭西瓦尼亞東部的圖塔蘭已發現了有插孔的黃金斧(約公元前1800~1450年)。雖然米塞納肯斯曾執斧參戰,米諾斯人也曾用斧作武器,但黃金是不適於製作武器的,何況上面又飾有花紋,因此這種斧不是用來打仗的斧。在克里特島的馬利亞宮中已發現了一柄豹頭權杖和一柄灰片岩的戰斧。

荷馬筆下的英雄,除了《奧德賽》中的俄底修斯在游獵中使過斧以外,其他的都沒有使用過斧。荷馬描寫道:「俄底修斯表演游獵武藝,一箭射穿了幾乎是在平地上排成一條直線的雙頭斧的斧柄上的孔眼。確實曾有一個叫佩桑德的小亞細亞的特洛伊人使用過精製的、有長而光滑的橄欖木柄的青銅斧,但梅尼勞斯很快就制服了他。把斧子當作武器,是它不寶貴嗎?喜歡使用斧這種武器的是北方的一些部落,其中包括巴克特里亞人、法蘭克人、斯堪的納維亞人和英國人等最近有一位作家提出,在11世紀時,「只有撒克遜人和斯堪的納維亞人認為斧適合於任何一個節儉的鄉下人」,盡管以後斧變得高貴起來了。

『玖』 什麼方法既簡單又快,讓腿變細

1、上樓梯的時候抬起腳跟,以腿部承擔體重,這祥可以消除大腿內側和臀部的贅肉。 2、坐椅子的時候將兩條小腿用力蓋在一起,從一數到8後再交換兩腿。反復此動作,呼吸不要 停止。這樣可以鍛煉小腿線條。 3、看電視的時候坐在椅子上,膝蓋不要彎曲,將一條腿抬起,再放下,反復此動作8-10次再 換另一條腿,可以去掉大腿兩側的贅肉。 4、散步的時侯走路的時候加快速度,盡量將步子邁得大些,這樣腿上的所有肌肉都可以得到鍛煉。簡單的說就是充滿活力的走路。這樣走路的方式在平時應該養成習慣。 站立提腿法: 雙手扶著桌邊以輔助身體平衡,雙腿自然地站立並排,提起腳跟,保持二、三秒,放下,每日 做5至6次能收緊小腿,令肌肉更有彈性,線條更美。 坐著提腿法: 在自然的坐姿下,把雙腿平放成90度角,盡量提起腳跟保持十數秒,然後放下,並且重覆動 作直至小腿有疲倦的感覺為止。 這動作能收緊臀部與大腿,使肌肉有彈性,而不會令臀部與大腿、 小腿變粗。 坐著直腿、提腳跟法: 先把身體挺直坐著,兩手扶著椅子兩旁,提起雙腿並伸直腳尖,同時收緊腹部肌肉,慢慢勾起 腳尖、放下。這個動作能有效收緊小腿、大腿、臂位及腹部肌肉。 其實想瘦小腿,先要檢查自己小腿的肌肉是鬆弛還是綳緊。若是肌肉綳緊的話,要瘦就會比較困難。所以首要的減小腿計劃,要由打松結實的小腿肥肉開始。 方法1 平日可坐在地上,將一隻腳抬高成直角,以拳頭拍打小腿,每邊可做5分鍾。 方法2 當假日時,不妨利用市面上的浴鹽放入浴缸中,讓小腿浸泡一段時間,就可以將肌肉鬆弛。浸浴完畢後也要在小腿進行拍打的動作,加速血液循環。 步驟二:加強消脂收緊運動 當小腿開始松軟下來(或天生小腿鬆弛的),下一輪的減肥工作,便是加強消脂收緊效果,每日可以做些收形運動。 運動(1) 1.腳的前端置於高起的平台上,腳盡量往下壓。 2.然後小腿用力向上踮起,令整個人提高。 有節奏地重復這套動作,做20-30次,盡量使勁踮起、下壓,做到有點酸痛效果更好。可以一隻手扶支撐物上,以保持平衡。 運動(2) 1.躺在地上,腳向上伸直與身呈90度,以一條長形毛巾跨過腳背,兩手伸直,腳尖踮高。 2.兩手用力將毛巾壓下,腳掌也同時壓下,保持手部與腳部伸直。 重復這套動作40次,便能收緊小腿,令線條更修長。 步驟三:最後沖刺瘦腿物 進入最後階段,當然要加速瘦身效果,大家不妨買一些瘦腿膏、瘦腿用品幫幫手,能夠瘦腿之餘更有滋潤作用,令雙腿艷光四射啦! 飲食法去水腫 除了按摩之外,適當的飲食習慣也能製造美腿。 1.維他命E幫助去除水腫 血液循環不好,就很容易引致腳部浮腫,含維他命E的食物,可幫助加速血液循環、預防腿部肌肉鬆弛等。含豐富維他命E的食物包括杏仁、花生、小麥胚芽等。 2.維他命B群加速新陳代謝 維他命B1可以將糖分轉化為能量,而B2則可以加速脂肪的新陳代謝,多吃維他命B豐富的食物,如冬菇、芝麻、豆腐、花生、菠菜等。 3.少吃鹽去水腫 經常吃多鹽的食物,容易令體內積存過多水分,形成水腫,容易積聚在小腿上。飲食除了要減少鹽的吸收外,也可多吃含鉀的食物,因鉀有助排出體內多餘鹽分,含鉀的食物包括番茄、香蕉、土豆、西芹等。